工学结合高职课程开发 基于职教集团框架.pdf_第1页
工学结合高职课程开发 基于职教集团框架.pdf_第2页
工学结合高职课程开发 基于职教集团框架.pdf_第3页
工学结合高职课程开发 基于职教集团框架.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No.20,2010Vol.31GeneralNo.6182010年第20期第31卷总618期职业技术教育VOCATIONALANDTECHNICALEDUCATION收稿日期:2010-05-13作者简介:卢绍娟(1974-),女,天津人,天津农学院教务处助理研究员;崔永华(1972-),男,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博士后。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2009年度重点资助课题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中保障机制的探索与实践(编号:KT09152),主持人:崔永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职教集团主导下的跨区域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研究(编号:BJA080058),主持人:张旭翔。一、高职课程开发的现状与问题目前国内高职院校课程开发模式很多,如能力本位、工作过程导向、行动导向、三段式、平台式、“宽基础、活模块”等。这些课程开发模式虽有助于彰显职教特色,但与国外先进职教课程开发体系相比,国内职教课程最明显的弱点,是企业参与度过低,或者虽有参与,但只是在某一环节参与无法形成良性循环。同时,课程体系开发过程中,学科统合性差,呈割裂状态,难以形成有机整体。很多高职院校成立由企业技术人员参与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力求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尽可能反映用人单位的需求。但是从实际效果看,企业的积极性不高,企业人员参与课程开发难以制度化、常态化。究其深层原因,是校企关系没有理顺,或者企业没有足够的利益驱动,无法内化为企业经营活动的一部分。二、职教集团框架下高职课程开发的优势职教集团以专业和人才培养为纽带,以资源共享为原则,可以有效实现集团各单位的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截至2009年12月,江苏省先后成立13家行业特色鲜明的职教集团,吸纳了90%以上的职业院校和数百家企业。职教集团成为密切校企关系的重要平台,在职教集团框架下进行课程开发有其他模式无法比拟的优势。一是有助于高职课程开发系统化,强化人才培养功能。集团成员包括高职院校、中职学校,职教集团,可提供中高职教育,职前、职后教育,学历证书、资格证书教育等,形成人才培养、培训的链接互补。依靠拥有的教育资源、专门技工学结合高职课程开发:基于职教集团框架卢绍娟1,崔永华2(1.天津农学院,天津300384;2.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46)摘要由于企业参与度低或缺乏积极性,高职课程开发很难反映企业的需求。在职教集团框架下进行高职课程开发,有助于实现课程开发系统化,加强实践知识与理论知识结合,有助于实现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关系由“一对一”转变为“多对多”。基于职教集团框架的工学结合课程开发,其运行的关键是使企业获得利益补偿,要从法规、政策上鼓励企业、行业协会深度参与课程开发,从制度上激励中小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关键词课程开发;工学结合;职教集团;高等职业教育中图分类号G7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219(2010)20-0025-0425术、对口信息以及互补的弹性教育结构,可以进行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满足人才市场多样化、个性化、小批量的需求,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就业的有效对接1。同时,在职教集团框架下开发高职课程,可以有效解决单个院校无法覆盖人才培养专业链上所有环节的不足,使分层次、分阶段和分专业方向的学习制度成为可能。二是有助于优化专业课程建设。集团内高职院校均有多门课程被确定为省部级甚至国家级高职高专精品课。整个职教集团拥有的精品课程数量极为可观,可根据集团内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培养方案,把产业优势转变为专业优势,把专业优势通过课程开发具体实施变为教学优势。三是有助于加强实践知识与理论知识结合,改变传统的封闭办学模式,逐步向产教合作型和企业本位型转变,使学校和企业在统一课程计划下,以分工合作方式来完成人才培养,有效保证学习者较好地实现“从学习到工作”或“从学校到社会”的平稳过渡。目前,不少职教集团内高职院校与企业双方签署联合办学协议,规定了双方的权利、义务,对资金注入、实习安排、半工半读、毕业生就业安置、生产科研、技术改造、岗位培训、提供兼职教师、专业委员会建设等诸多问题达成共识。校企双方共同投资兴办校内实习实训工厂,使之成为既能承担现场实习任务又能创造经济效益的实训场所。以此为契机进行课程开发,更能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四是在职教集团框架下进行工学结合课程开发,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关系由“一对一”转变为“多对多”。数家院校与相同行业背景的数十家企业共同协商制订课程标准,既缓解了单一企业的压力,也使得课程体系有更广泛的适用性。三、基于职教集团框架的工学结合课程开发在职教集团框架下,借助高职院校与企业、行业协会的合作关系开发课程体系,对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不仅有可操作性,也有现实针对性,能够在某种程度上解决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企业参与度低的问题。课程开发流程如图1所示。图1所示的职教集团框架下课程开发流程有几个假定的前提:首先,国家有完善的职业教育法律规范,或者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相应的职业教育管理法规并成立由多方人士组成的行业职业教育管理委员会;其次,国内行业协会或企业有资格实施行业资格证书考评,其效能与劳动部门的行业资格证书具有同等地位;第三,职教集团在经营理念主导下能够良性运转。在此前提下,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工作可以作为职教集团的一项重要职能,由集团内的行业协会和企业与高职院校共同协商进行。这项成果为集团内所有成员共享,并向集团外辐射。本文参考了CBE/DACUM课程开发模式2,拟订了职教集团框架下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具体步骤。一是制订行业职教规划。行业协会及相关部门共同制订行业职业教育规划。这是一项具有技术预见性的战略规划,依照国家和行业发展战略,研究人才、劳动力需求。教育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协商制定成立行业职教管理委员会职业教育管理法规监督监督高职院校行业协会、企业认证办法行业资格职教规划制订行业职业分析岗位分析专项能力分析教学分析教学实施教学开发行业资格考试教材实习期间培训教材校内实训教材专业教材行业资格证书学历证书学生企业供给供给反馈反馈职教集团框架图1职教集团框架下课程开发流程26二是职业分析。了解职教集团内各企业、事业单位,哪些职业(岗位)会有多少雇员空缺,哪些职业(岗位)有进一步提高雇员能力、水平的要求,然后筛选相对紧迫和集中,成员高职院校又有能力开设的专业,进行课程开发。三是工作分析。选定拟开设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之后,通过工作分析来确定要胜任岗位需具备哪些能力。四是专项能力分析。对每一项能力所应达到的水平,如工作条件、质量标准等,进行简要的文字描述。通过专项能力分析,将各专项能力的获得分解为学习步骤、必备知识、所需工具设备、要掌握的特殊技巧、工作态度、安全事项、防护措施等内容。以上四个步骤由专业委员会完成,其成员主要由职教集团内行业协会或企业人员构成。五是教学分析。成立教学分析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包括课程与教学设计开发人员和教师。任务是对照专项能力分析结果,以模块的形式设计和开发学习内容。每个模块内的知识、技能要尽可能按岗位工作的实际需要排序,以便于确定核心课程。教学分析的结果是确定培训途径和课程设置,制订教学计划。六是教学开发。根据教学分析的结果,进一步编写每一教学模块(单元)的教学目的,编写教学大纲,并确定相应的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完成教材编写工作。七是教学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要进一步总结经验,修订教学文件,调整教学方法,并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在职教集团框架下进行高职课程开发,能够有效实现国内很多高职院校推行的“双证互通”课程模式。“双证互通”课程模式的基本要求为,以职业资格证书作为重要教学目标,将职业资格要求纳入专业教学计划,参照职业资格标准设置课程。其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种形式3:专业层面的“双证互通”课程模式;职业技能模块层面的“双证互通”课程模式;单门课程层面的“双证互通”课程模式。四、职教集团框架下课程开发的若干思考(一)企业深度参与课程开发按照本课程研究的思路,企业可以从职教集团良好运营过程中获得利益分享,如同产品销售一样,参与课程开发也能成为企业获利的来源之一。这需要职教集团能够允许企业的深度参与,甚至允许企业以投资等多种方式参与职教集团的运营,这需要国家教育政策的支持,应转换视角,站在企业的角度考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机制的动力来源。尽管职教集团为高职院校与企业展开密切合作提供了可能,但涉及利益分配时,仍需要拓宽思路。有研究者提出建立校企经费核算机制,推进工学结合教学。其具体内容是:把三年制高职的第二学年安排为3个学期,第三学期安排23个月为企业工作学习时间,形成“企业认识学习、企业工作学习、毕业实践学习”三年不断线,并与学校学习相互交替的模式。为推进工学结合,建立校企按学分核算经费的机制。即,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第三学期分别安排2个和12个企业学习学分,每学分按100元/生的标准补助给合作单位;第三学年安排23个学分的毕业实践学习,按每学分50元/生的标准进行补助。同时,加强合作企业的项目选择、人员培训和资质认证工作,与企业合作建立“岗位工作要求工作过程规范工作结果”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4。按照此思路,课程开发理应成为校企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也可以从中获得利益补偿。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机制是推动校企合作发展的动力和维系校企合作良性运转的纽带。国家应当允许和鼓励企业通过参与校企合作获取合理利润。(二)行业协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目前,许多职业院校为得到行业协会的支持,成为行业协会的法人单位(行业协会秘书处所在地)、常务理事单位或会员单位,从而使行业协会成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互动桥梁”5。从参与高职课程开发的效果来看,行业协会的作用比企业要大,虽然行业协会不是直接的用人单位,但其在某种程度上是本行业职业资格的制定者与仲裁者;行业协会在资源以及信息上的优势是企业等组织无法比拟的。从目前省内各职教集团的成员构成看,行业协会的比例偏低,行业协会难以在职教集团日常运营中发挥实质作用。(三)政府部门通过制度供给鼓励行业协会和企业参与课程开发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职业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27DevelopmentofWorkingandLearningCombinationCurriculumin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BasedontheFrameworkofVocationalEducationGroupLUShao-juan1,CUIYong-hua2(1.TianjinAgriculturalCollege,Tianjin300384;2.Nanjing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ofInformationTechnology,NanjingJiangsu210046,China)AbstractAsenterprisesparticipationisloworlackofenthusiasm,thecurriculumdevelopmentof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ishardtoreflecttheneedsofenterprises.Developingcurriculumintheframeworkofvocationaleducationgroupcancontributetoachievesystematiccurriculumdevelopment,strengthencombinationofpracticalknowledgeandtheoreticalknowledgeandenhancecooperationbetweeninstitutionsandenterprisesfrom“oneonone”to“moreonmore”.Developingcurriculumoflearningandworkingcombinationbasedonthevocationaleducationgroup,thekeyofoperationisforthemtobenefitfromcompensation,deeplyparticipationofindustrialassociations,andthegovernmentshouldestablishincentivesystemstoguidesmallandmiddle-sizeenterprisestoparticipateincurriculumdevelopmentofvocationaleducation.Keywordscurriculumdevelopment;workingandlearningcombination;vocationaleducationgroup;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协调。”确定了教育部门在职业教育管理中的中心地位。我国虽然提倡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但由于法律没有赋予行业协会、企业一定的权力和地位,他们无法发挥作用,只能在体制外以自己的方式参与职业教育。实际上,对不同规模的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应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如,从制度安排上鼓励大型企业全方位参与职业教育,尤其是参与职教集团的经营,并获取相应利润,如直接提供报酬或税收优惠;成立专项基金,鼓励中小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如常州市和宁波市已设立“校企合作发展专项资金”,用于补贴中小企业提供实习实训场所,取得较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