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医学院校人文课程的价值功能.pdf_第1页
论医学院校人文课程的价值功能.pdf_第2页
论医学院校人文课程的价值功能.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学人文科学论医学院校人文课程的价值功能吴冰,金忠山(郧阳医学院,湖北十堰442000)摘要在传统生物医学模式下,医学的自然科学属性被无限放大,而人文科学属性未被受到重视甚至被忽视,随着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文科学的作用重新成为医学院校关注的热点和重点。认真审视医学院校人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充分发挥其价值功能,对于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的21世纪医学工作者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医学院校;人文课程;价值中图分类号R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565(2006)04-0104-03OntheValueofHumanityCoursesinMedicalCollegesWuBing,JinZhong-shan(YunyangMedicalCollege,Shiyan,Hubei,442000)Abstract:Inthetraditionalbiologicalperspective,thescienceattributeofmedicinewasmaximizedwhileitshumanescienceattributewasignored.However,withtheemergenceofmodernbiology-psychology-societymode,thefunctionofhumanesciencehasbecomeoneofthehottestissuesinmedicalcolleges.Toimprovetheethicalqualityofmedicalcollegestudentssothattotransformthemintomedicalworkerswithspiritofhumanity,itisveryimportanttoconsiderthenatureandpositionofhumanitycoursesinmedicalcollegesandtoexerttheireducationalvalue.KeyWords:medicalcollege;humanitycourses;value1医学院校人文课程及其性质和地位医学院校人文课程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公共基础性人文课程(如“思想政治理论课”、文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医学基础性人文课程(如医学伦理学、医学哲学、卫生法学、医学美学等)、医学专业性人文课程(如医学心理学、健康教育等)。医学的本质决定了人文课程在医学院校里独特的性质、地位及其功能。医学研究的对象是人,是最终服务于人的科学,与人的生命、幸福、安危及社会文明程度息息相关。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现代科技革命的深入,医学的研究范围已由局限的生物学范畴拓展到社会、经济、伦理、心理、法律、哲学等领域,形成一个体系严密、内容广博、多门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高度综合的复合体。医学的服务对象决定了医疗领域本身的特殊性。社会愈发展,医学愈进步,诊疗技术手段愈先进,对医务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及道德要求也就随之愈高。随着社会的变革,市场经济的影响,拜金主义的抬头与蔓延,崇尚圣洁与高尚的医学领域也受到了冲击:收“红包”、拿药品回扣、搭车开药等现象屡见不鲜。医患之间的情感交流也加上了金钱的砝码,生命的尊严被随意抹杀,人性的光辉在有些医生心灵中显得那么苍白无力,而金钱的魅力却又是那么的万能。如果任其发展,医患关系疏远、医疗纠纷增加、医疗资源浪费、医疗费用高涨、医务人员人格地位低落等现象将愈演愈烈,高超的技术、先进的仪器将沦为单纯牟利的手段,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有可能变成唯利是图的势利小人。此外,现代医学遇到的种种新课题,诸如变性手术、安乐死、克隆技术等,如果离开了一定的文化背景,缺少应有的伦理道德约束,就可能破坏人类世界固有的共生关系与和谐。医学模式的转变及研究范围的拓展对当代医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职业的崇高性决定了医学生必须是一个人性丰满的人,否则关爱人、抚慰人、尊重人都会因人文素质的缺乏而化为空谈。人文课程的直接目的是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质,终极目的是培养有个性、有创造活力、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尊重人和关爱人、全面发展的人。可见,人文课程的设置及其内容绝不是“补充”,更不是“可有可无”。人文课程实质是为医学生的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塑造灵魂、提供方向。2医学院校人文课程的价值功能价值关系从本质上说是主客体的实践关系,或者说,实践的目的、过程、结果,都是在创造价值以满足人的需要。从一般意义上说,价值是客体能满足主体某种需要的关系,无论是指客体相对于主体所具有的某种客观属性,还是指主体对客体某种属性的主观评价,价值关系都是客体与主体的相互作用。医学院校人文课程的价值功能,即是指医学院校里人文课程对于促进和实现医学生人文素质养成过程中的作用。医学院校人文课程是对医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主要途径,其内涵的价值包括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其中,个体价值(主要对医学生而言)又可分为精神性价值和功用性价值两种形式。2.1精神性价值“所谓精神性价值,是指客体(自然、社会、精神产品等)同人的精神文化需要的关系。精神价值的实现是人类日益走向高度文明和全面发展的标志。”1人文课程的精神性价值,即是指人文课程所内蕴的能满足医学生精神文化发展需401ChineseMedicalEthics2006Aug.4(Gen.108)1994-2009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求的功能。2.1.1知识价值。“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相对于科学知识而言,人文知识是“面向主观世界的,是人类在对自我内在精神、情感世界的需求认识与改造过程中、在物我关系的认识与处理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智慧力量、文化知识的表现形态。”医学院校人文课程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课程的优化互补,是促进医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前提和保证。之所以单独提出人文课程的知识价值,是有针对意义的。在医学院校,一些教育工作者更多的提出“能力目标”、“素质目标”而较少提及“知识目标”本身,是有偏颇的。第一,知识、能力、素质并不是简单的对立关系。知识是能力发展和素质提升的重要基础和资源,能力、素质是在知识掌握、建构、内化、运用的过程中获得的。在某种程度上似乎可以说,能力不过是内化了的知识的综合体现,而素质则是知识的积淀和升华。知识掌握是基础,能力发展是关键,素质养成是目的,我们只能在知识根基上通过主体与主体活动发展学生的智慧,培养能力,提升素质。第二,知识蕴涵了人类掌握世界的智慧方式,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情感与态度。学生正是在对人类知识的系统掌握、内化、生成的过程中获得关于世界的认识,形成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第三,“知识”是结果与方法、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知识的内容反映着外部事物运动发展的本质与规律,知识的形式蕴涵着人类独特的思维方式、情感方式和行为模式。与医学自然科学迥异,人文知识的骨架建构是通过价值标准、审美标准、道德规范等来进行的,用以判断是非的标准与方法往往是多元的、主观的。通过相对广阔的人文知识教育,帮助学生获得关于人、自然、社会及其关系的全面认识,接受人文经典的熏陶,理解人类生活世界的意义,进而把握自身所从事的职业对于人、社会和自然的意义,启发其自我反省意识和批判精神,重新审视科学、技术、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形成新的世界观、知识观和技术观,从而不为管窥之见所左右,臻达自我的人文境界。2.1.2观念价值。人文课程传授的主要是理性的、系统的人文知识(在具体的传授方法上可能是借助一系列问题情景切入,即有些医学人文课程建设尚没能形成独立的理性知识体系,或者并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传授),这些知识大多是历经千百年传承的文化精华,是思想家们苦心孤诣、殚精竭虑所创造的,其自身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理念性价值。人文课程的观念价值主要体现在,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课程体系对时代精神内涵、时代发展趋势的充分把握,对人的存在意义、命运境况以及人类发展前景和终极指向的深刻领悟。它能在更高的精神层面上帮助学生形成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崇高的人文理想,从而面对人生和社会,对他人的命运遭遇能感同身受,对弱者悲悯体恤,在与他人的交往中(特别是与患者的沟通交往中)充满精神慰藉和终极关怀,而不再是把他人看成是异己的存在、把患者看成是单纯的疾病载体。2.1.3道德价值。中国医学科学院名誉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吴阶平教授告诫我们,做一个好医生要不断从3方面努力。一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高尚的医德;二是有精湛的医术,能解除病者的疾苦;三是有服务的艺术,能得到患者的信任。把医德摆在诸方面的首位,其重要性无需多论。医学生医德的养成,主要靠人文学科来承担。人文学科的道德价值,或者说是包含在人文课程中善的价值,是通过医学教学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交流、沟通、言传身教中显现出来的,以高尚的道德行为、道德品质和道德理想为内容的精神性价值。当然医德的养成远远不是修习几门相关课程就可以解决的,其他课程的老师都首先负有德育的职责,并且德育也理所当然蕴藏于所有的教学活动和环节,但相关人文课程(如思想品德修养、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等)仍有无法替代的意义。在这些课程中,道德问题被集中深入的摆在医学生面前,医学生既可以形成系统的道德认知,也可以在课程所设置的情景或问题中通过与教师、他人的交流沟通而使道德思考深入且切入自身(而不单单是获得肤浅的道德教条,被动的遵守道德义务),从而增强医德教育的实效。2.1.4审美价值。“美是自由的象征”。审美,作为人把握世界、把握人生的一种方式,充分地展现了人的本质力量,是合目的性和规律性的统一,是主体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实现自由和超越的愉悦体验。审美过程,既确认了人的存在的同一性,也展开了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的互动和融合。马克思曾经说过,自由是生命的灵魂。“人失去了自由,特别是心灵的自由,就失去了精神的生命,也就意味着美的毁灭。”2人文课程的审美价值,即是指人文课程所内蕴的通过相关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医学生发现人体美,赋予医学行为美的意义,激励医学生对美的自觉向往和追求,进而探寻和创造人生美的精神性价值,进而达到拥有美的心灵、美的仪表、美的行为、美的语言,创造美的环境、美的生活,追求美的艺术、美的科学的目的。2.2功用性价值所谓人文课程的功用性价值,指人文课程能满足医学生的现实需要、符合和增进医学生增长才干、谋求现实和长远利益的“实用”需要。严格来说,人文课程的精神性价值也是一种“用”,也能给主体带来某种“利益”。然而,精神性价值在价值指向上却不是指向“实用”的,某种程度上甚至是对“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技术至上”的制约和平衡。所以,这里强调人文课程的功用性价值,表明在人文课程中并非不考虑医学生的现实需求,恰恰相反,人文课程同样以提升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旨向。反过来看,人的任何活动都是有目的的活动,都需要讲究功用性、实效性,如果人文课程过于忽视甚至无视医学生的功利需要,也会直接影响到人文课程的教学效果。人文课程的功用性价值具体表现在:2.2.1开阔视野。现代社会的典型特征是知识总量膨胀、社会分工细密,每个专业内部都有着自己相对独特的思维视角和专业术语。人们在社会上谋求生存和发展,当然离不开专业,当前的高校本身也是以专业培养为基本建制。长期的“职业规训”使得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人“隔行如隔山”;一旦脱离了自己的专业,就什么也不是了,这样的局面更容易助长人们对所谓“专业知识”的依赖和偏执心理。然而,在事实上,人类社会又是一个彼此交错、相互影响的统一体,人与人、人与组织、人与社会、人与环境都存在着广泛的联系。医学生在学习医学科学、医疗技术的同时,对自然、对社会有比较科学的认识,对人生有比较深切的体悟,自然有助于其能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更和谐的相处。而且,事实上,知识的偏狭、视野的短浅往往是造成人与人隔膜、人与社会和自然冲突的根本原因。2.2.2提高表达能力。在我国当前的“文理分科”的教育体501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年8月第19卷第4期总108期1994-2009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制下,绝大多数医科学生来自“理科”,长期的科学思维训练也许锻炼了他们发达的理性思维能力,但相对而言,大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有所欠缺,至少不能符合医疗实践对他们在语言表达沟通方面的高要求。人文学科中有大量的语言训练和应用的内容(如“大学语文”、“医疗语言学”、“医学应用写作”等课程),即便是并非以语言应用为目的的人文学科,也会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提高医学生的相关能力,如人文学科中经常适用的讨论教学、案例教学、撰写小论文等方式。2.2.3提高创新能力。人文学科本身就是以张扬人的个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医学生的主体意识、个性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其创新意识的形成。特别是在当前我国医学资源紧张、医学院校的课程主要是大班授课的情况下,单纯的医学科学技术训练课程所要求的标准化,让人觉得他们更象是“教育产业化”加工出来的“产品”,个性和主体意识难以形成,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在医学生“综合素质”中也当然付之阙如了。作为主体的人,其本质特征之一就是人的主体性。所谓主体性是指“人在实践中对客体所处的主体地位及人作为主体的质的规定性”。也就是人在实践中通过主客关系体现出来的主体之自由、自主、能动、创造、超越性质等。医学生是未来医疗实践的主体,也是其他社会关系参与的主体,长期的人文学科熏陶浸染,可以帮助他们渐渐形成自主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民主意识等,帮助其自觉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独立的人格、个性,从而能在漫长的学习工作生涯中自主自觉的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具备透过复杂的外部现象发现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并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2.2.4提高思维能力。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在思维方式上有很大差异,尽管科学与人文在诸多方面有融合借鉴包括思维方式上的相互启迪,但在目前情况下,特别是在医学单科院校里,对医学生的专业规训大部分是通过自然科学和技术学科进行的。医学的自然科学属性毋庸置疑,对医学生进行科学思维训练,包括分析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方法等,都是十分重要的,但综合思维、模糊思维、形象思维等思维方式同样不能忽视。而后者的训练和养成,则主要通过人文学科为载体来实施。特别是现代医学模式转变后,医学现代医学的目标已经从单纯解除病痛、拯救生命转向着力追求提高人们的生命质量,确保人们在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适应达到完善的状态。如果医学生的视野和思维视角仍局限于与传统医学模式相适应的自然科学和技术领域,势必不能很好的解决新时代的医学问题。2.2.5提高心理素质。心理素质包括性格、感情、意志、承受力等。心理素质是人的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内容,在人的行为过程中有调控、导向、动力作用。如果一个人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即便学历再高,学识再好,在其一生中也很难取得事业的成功。医学生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首先面临自身的心理问题,包括来自学业、家庭、人际交往、人生意义和困惑、各种挫折等方面的问题都会给他们自身带来心理压力。包括心理学在内的很多人文课程,既向他们传授系统的心理学知识,以助于医学生将来去化解他人的身心问题,同时也通过许多情景或问题讨论,首先提高医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参考文献1王东莉.德育人文关怀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95.2王东莉.德育人文关怀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97.作者简介吴冰(1966-),女,湖北省十堰市人,副研究员,本科学历,从事高等教育管理、教学工作多年。收稿日期2006-04-11责任编辑李恩昌(上接第86页)原则性错误,若是这样,那往往就会出现工作失误。我自己在编辑工作中经常能遇到这样的情况,如一篇介绍某名老中医治疗经验的文章,在初稿中就存在不少“口头语”,虽然在修改过程中均改为书面语言,然而文章修回之后,却仍然看到与上次措辞不同的口头语,令人啼笑皆非,自然应当予以改正。由此可见,编辑人员在文稿复审中同样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坚决防止修改稿中原则性错误的再现。3.3终审中的伦理道德英国文豪卡莱尔曾经说过:“每一位能干的编辑,不正是一位文字世界的统治者么?”确实不假,编辑人员所面对的每一篇稿件,既有标题设定之类的大事情,也有反复斟酌标点符号之类的复杂小事,而在这些众多的繁杂环节中,稍有不慎,便可使某一方面出现错误,直接影响杂志的质量。因此,编辑人员,尤其是主编在终审过程中,仍应做到一丝不苟,耐心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