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威斯康星州《 信息技术素养》 课程标准述评.pdf_第1页
美国威斯康星州《 信息技术素养》 课程标准述评.pdf_第2页
美国威斯康星州《 信息技术素养》 课程标准述评.pdf_第3页
美国威斯康星州《 信息技术素养》 课程标准述评.pdf_第4页
美国威斯康星州《 信息技术素养》 课程标准述评.pdf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6.1中国电化教育总第228期信息技术素养是指使用工具、资源、程序和系统负责任地获取和评价任何一种媒体的信息,以及使用信息解决问题、进行清楚的交流、做出信息决策、建构知识、开发产品和系统的能力。1设置信息技术素养课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使其适应信息化社会和高技术社会,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机构关注的话题和课程改革的重要议题。美国威斯康星州早在1998年就推出了信息技术素养课程标准,后经修改完善,现已成为示范性课程标准。威斯康星州的信息技术素养课程标准由内容标准、行为标准和熟练标准三部分组成,涵盖了从前幼儿园(pre-kindergarten)到高中阶段的所有信息技术素养课程,具体划分为到四年级、到八年级和到十二年级3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包括媒体与技术、信息与查询、独立学习和学习共同体4个层面的内容标准和与之相对应的行为标准及熟练标准,但每个阶段对学生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本文主要对到十二年级(即高中阶段)的课程标准进行介绍和评述。一、信息技术素养课程标准(高中部分)介绍(一)媒体与技术“媒体与技术”内容标准要求学生为解决问题和建构新的知识,学会选择、使用媒体与技术来获取、组织、产生和交流信息,强调学生对媒体和技术的理解及运用能力,能根据不同的情境合理、有效地使用技术。“媒体与技术”包括6个行为标准和31个熟练标准2:1.使用普通媒体、技术术语和设备。(1)认识和定义基本的在线和远程通信术语或概念(例如带宽、蝶型卫星天线、远程学习、桌面会议、邮件列表服务、下行链路、远程电信会议、虚拟现实);(2)正确使用键盘并以一定的速度输入信息(建议每分钟30-35个词语);(3)使用摄像机、录像机、多媒体计算机或编辑设备制作一个视频短片;(4)识别普通图形、视频和声音文件格式(例如JPEG、GIF、MPEG、WAV);(5)使用桌面或视频会议设备与系统。2.识别和使用普通媒体格式。(1)识别代理、专家系统或人工智能的实例(如搜索引擎、语法检查器、语音识别和翻译器);(2)描述不同类型印刷媒体的一般组织方式;(3)识别和解释普通缩微片的使用;(4)演示怎样导入和导出文本、图形和声音文件;(5)区分单一的创作型软件和集成软件程序或应用程序包;(6)编辑、输入和输出电影或视频文件。3.使用计算机和创作型软件组织和创建信息。(1)解释与集成软件或应用程序包有关的术语和概念(如工具面板、项目符号或数字编号列表、宏、自动更正、查找、替换、样式表);(2)使用一个集成的程序软件或应用程序包完成一个班级任务;(3)使用字处理程序的拼写、词典和语法检查功能校对和编辑一个文档;(4)在字处理程序中处理图像对象(如选择、移动、修改、删除、复制和排列);(5)使用桌面排版和图形软件生成不同的页面布局(如说明书、时事通讯);(6)分析数据库中的数据并以文档或报告的形式呈现结论;(7)创建一个电子表格,向单元格中输入数据,使用数学功能处理数据,生成图表并解释结果;(8)使用计算机和图形组织软件生成可修改的流程图、项目时间线、组织表或日历。4.使用计算机和通讯软件获取和传输信息。(1)选择最合适的搜索引擎和目录来定位因特网和在线服务中的特定资源;(2)区别从在线资源中获取信息美国威斯康星州信息技术素养课程标准述评*詹青龙1,祝智庭2(1.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系,上海200062;2.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网络中心,上海200062)摘要:美国威斯康星州的信息技术素养课程标准现已成为示范性课程标准。文章对该标准关于高中阶段的内容进行了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标准的特点,以供我国的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借鉴。关键词:信息素养;技术素养;课程标准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860(2006)01008505环球望嘹目85总第228期中国电化教育2006.1的“推(pull)”“拉(push)”和“广播(broadcast)”等方法的区别;(3)利用FTP去检索和下载远程计算机中的文件;(4)使用桌面会议、E-mail或群件与他人开展任务或班级项目方面的交流;(5)为班级报告或项目提供主要资源和相关专家的获取途径;(6)参加与内容领域相关的在线讨论组或邮件列表;(7)使用E-mail、在线新闻组或讨论组收集和组织统计调查的数据。5.使用媒体与技术创作和呈现信息。(1)使用绘图、绘画、图形或演示软件直观地交流思想或观点;(2)使用文本、图形、视频和声音制作多媒体节目;(3)开发一个嵌入到网站或网页的文档或文件;(4)参加一个桌面会议,表达信息和与他人分享信息。6.评价在作品和演讲中媒体与技术的使用。(1)评价作品或演讲的目的和有效性;(2)评价使用的媒体与技术的合适性和有效性;(3)确定判断作品或演讲的传输、速度、焦点和技术质量的标准;(4)评价作品或演讲满足具体标准的程度;(5)详细指出今后改进作品或演讲的方法。(二)信息与查询“信息与查询”内容标准要求学生为满足个人的或课程学习的需要,必须掌握信息与查询技能,学会高效快速地从印刷的、非印刷的和电子格式的多种资源中获取、评价和应用信息,以适应迅速变化的信息环境。强调批判地评价信息和知识的组织方式,以便在学习和个人决策中有效地选择和使用信息,促进个人发展。“信息与查询”包括8个行为标准和41个熟练标准3:1.定义信息需求。(1)用明晰和简洁的术语陈述信息问题;(2)将问题与先前知识关联;(3)在本质、目的和项目范围的基础上形成具体的研究问题或主题;(4)进行初步查询以确定研究问题或主题是否清晰和可检索,如果需要的话,可精练和修正。2.形成信息查询策略。(1)从当地、全国和全球资源中识别合适的和可获得的信息;(2)确定和应用评价标准,分出潜在资源的优先顺序;(3)寻求反映不同观点、文化和学科的多样化的资源;(4)识别和评价每种信息资源的关键词、概念、主题标题和指示符;(5)采用与主题和目的相适应的方式组织想法、概念和观点;(6)使用多样化的研究和调查策略(如采访、问卷、试验、调查),形成获得所需信息的计划。3.定位和获取信息资源。(1)识别在当地学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和资源机构使用的不同分类系统;(2)使用各种类型图书馆和资源机构的分类系统和目录;(3)对于印刷和电子资源日益复杂的组织特性,如资源的不断累积和跨数据库的索引,并能够正确利用;(4)对著书目录的引用、摘要和电子格式的全文资源使用不同的搜索策略;(5)使用关键词、短语、布尔逻辑和限制词构造有效地进行电子或人工搜索;(6)确定何时使用通用的或专门的印刷及电子参考工具;(7)比较、评价和选择适当的因特网搜索引擎和目录。4.从印刷、非印刷和电子等多种形式的资源中评价和选择信息。(1)清楚地选择与问题或疑问相关的信息;(2)评价过时的、有偏见的和误传的信息;(3)区分事实、看法、观点和推论;(4)确定资源是否是权威的、有效的、可靠的、准确的、相关的和综合的;(5)评价图表图像中使人误解的表达和处理过的数据;(6)确定所有资源的作者和识别资源中一致和不一致的部分;(7)选择在类型与格式上最适合内容的信息。5.记录和组织信息。(1)使用包括总结、解释、比较和引证在内的数据聚类策略;(2)在已被认可的格式后面附加标准化的笔记和目录信息;(3)信任以可接受的引用格式表示的所有引用语、视觉资料、主要观点和具体的事实或数据等资源;(4)分析和使用多样化的关联技术关联信息;(5)以统一、连续、清晰和强调的系统化方式组织信息;(6)以可接受的格式指南规定的格式编辑目录信息。6.解释和使用信息解决或回答问题。(1)使用比较、评价、推论和概括技能解释新的信息以形成所陈述问题的想法;(2)综合新的想法、证据和先前的知识来陈述问题;(3)得出结论并以可信赖的证据支持它们。7.以适当格式交流研究和查询的结果。(1)确定听众交流信息的目的;(2)比较可能的呈现方法和产品的优势与不足;(3)为产品或演讲选择最合适的形式;(4)利用媒体的优势,开发(设计)一个支持研究结论的产品或演讲。8.评价信息产品和过程。(1)建立被用来评价产品(演讲)和过程的标准;(2)评价研究结论和产品满足定义的信息需求的程度;(3)对尚需进一步研究、提升或实践的过程与步骤进行评价;(4)评价怎样扩充或修改研究问题、查询策略、资源和解释。(三)独立学习独立学习是信息和技术有效使用的核心。“独立学习”内容标准要求学生通过主动地、独立地查询信息把技术和信息技能应用到个人和课程问题中,表现出批判性和辨别性阅读、写作和观察的习惯,并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努力。强调学生在确定信息需求、解决信息问题、评价解决方案和培养个人目标方面显示出内在的动机,应能选择、评价,并将文献、媒体环球望嘹目862006.1中国电化教育总第228期和其它创造性的信息表达与个人经验联系起来。“独立学习”包括4个行为标准和18个熟练标准4:1.寻求与个人幸福和学业成功等有关的信息。(1)确定兴趣主题和查询相关信息;(2)评价决策和个人兴趣方面的信息;(3)认识到准确和完整的信息是在个人、学术和职业追求方面做出合理决策所必须的。2.鉴别和搞清文献及其它创造性的信息表述的原始含义。(1)认识到名著的核心目录和大学预科推荐的阅读题名提供了丰富的文学资源;(2)依据个人标准选择文献和其它创造性的信息表达;(3)把文献及其它创造性的信息表达与个人经验关联起来;(4)比较一些文献和其它创造性的信息表达的例子。3.培养在读、听和观察方面的能力和选择性。(1)以适当的发展水平选择资料;(2)识别和选择反映不同观点的资料;(3)比较一般文献形式的特性;(4)评价文字、图片、声音和插图通过何种组合来传递特定消息、观点和确切的内涵,从而形成态度和影响行为。4.展示内在动机和不断增加的学习责任。(1)对小组、班级项目以及学习目标做出决策;(2)识别满足个人学习需要和兴趣的独立学习主题;(3)形成和应用评价学习项目成功的标准;(4)建立完成项目的目标、计划、预算和时间表;(5)认识在个人知识和应用策略上的差距;(6)评价个人学习的进展和质量;(7)将个人兴趣、学术需求和职业道路方面的目标结合起来。(四)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内容标准要求学生展示在小组或团体中合作工作的能力,以负责任的态度使用信息和技术,尊重知识产权,认识到在民主社会中知识自由和获取信息的重要性。强调作为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员,每个人的行动都会影响到共同体中的其他人,因而要尊重他人的观点、工作、兴趣和需要,以及要开放地、平等地获取信息。“学习共同体”包括4个行为标准和24个熟练标准5:1.有成效地参与学习小组或其他合作学习环境。(1)与他人合作设计、开发信息产品和解决方案;(2)把有效的小组进程和共享的决策贯穿到项目开发中;(3)详述工作组目标以及个人和小组的责任;(4)确定最终的工作组策略、资源、预算和时间表;(5)根据工作组成员的责任清单分配项目时间;(6)在规定的时间和预算内完成具体的项目;(7)评论完成的项目和工作组进程,以便今后改善。2.负责任地使用信息、媒体和技术。(1)按时归还所借的资料;(2)评价在多样化情境中对于不同的信息政策和用户协定的需要(私人雇主、大学和政府机构);(3)在可接受的使用政策下,演示Internet或其他资源的使用;(4)认识到使用媒体或技术去诽谤、诬蔑或向他人/小组说假话是不可接受的行为;(5)认识和解释违反学校媒体和技术使用政策的后果;(6)认识到数据文件或资料保密的重要性。3.尊重知识产权。(1)解释版权和版权登记的不同;(2)解释为什么为了教育目的而不是获利的情况下,“合理使用”是许可的;(3)区别免费软件、共享软件和商业软件;(4)认识到剽窃的法律后果和在他们工作中个人诚信的需要;(5)解释在何种条件下对有版权资料的使用必须得到许可;(6)描述怎样与作者、出版者或制作者取得联系,以许可他们在工作中使用有版权的资料。4.认识到在民主社会知识自由和获取信息的重要性。(1)概述知识自由与民主基本原则是如何相关的;(2)区别与儿童相关的知识自由和与成人相关的知识自由;(3)调查一个具体的审查机构环境(向当地图书馆的一本书或杂志发起挑战);(4)提供与其他人平等获取信息、媒体资源和技术的策略;(5)展示在美国自己的社区中知识自由被忽视将导致什么样的结果。二、特征分析1.整合信息素养、媒体素养和技术素养到课程标准中,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框架目前,许多国家把信息素养、媒体素养和技术素养都纳入了国家教育体系,并制定了相对应的课程标准,并作为不同的课程来开设。这种做法一方面无疑会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另一方面也存在各课程内容的重复问题。威斯康星州的信息技术素养课程标准则打破了这种各自独立的模式,在充分考虑人们目前关于信息素养、媒体素养和技术素养等各方面观点的基础上,把它们整合到信息技术素养课程标准中,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概念框架,这是该课程标准的一个显著特色。课程标准认为,媒体素养是指批判性分析图像、声音、特效以及对应的文本的能力,媒体素养还包括为特定目的和对象创作媒体和多媒体作品的能力。技术素养是指使用、处理和理解技术的能力。信息素养是指从多样化资源中获取、评价和使用信息的能力。课程标准还认为,媒体是指可被区分为印刷、非印刷和电子等类别的信息形式,如CD-ROM、报纸、激光视盘、杂志、电影和因特网等;技术是为解决实际问题和扩展人的能力的对知识、工具和技能的应用。技术最好被描述为一个过程,但是更多的人是从技术产品和技术对社会的影环球望嘹目87总第228期中国电化教育2006.1响来认识技术的。2.以面向未来成功为取向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信息与知识以海量骤增和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要保证今天接受教育的学生能适应未来的社会并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成功,必须以未来的成功者为原型来制定课程标准。信息技术素养课程标准认为,在未来取得成功的学生应是自我指导者和终身学习者,并据此设置了明晰的和高要求的课程标准。该课程标准准确地描述了今天的学生将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和做到何种程度,即期望学生取得多大的学业成就才会在未来取得成功。课程标准的前两部分内容标准主要关注技术的使用和信息处理技能,后两部分建立在前两部分的基础上并增加了关于态度、评价、独立学习、小组工作技能及个人与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行为标准,从而形成了一个符合时代要求和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课程标准。3.注重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在信息技术素养课程标准中,自始至终都体现了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和媒体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不仅仅是关注信息、技术和媒体本身或简单的应用,更关注应用它们来解决问题。将媒体与技术作为获取、组织、产生和交流信息的工具,强调媒体与技术是为解决问题和建构新的知识服务的,而不仅仅局限于媒体与技术技能的培养和掌握。要求学生学会有效率和有效地从多种类型的信息资源中获取、评价和应用信息,“认识和解决问题并做出决策,成为有责任感的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社会成员,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批判性和探索发现精神、研究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能力”6,关注信息和技术“与人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的联系,特别是强调与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联系”7。4.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透过该课程标准可以看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应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1)技术批判能力。不同的技术在使用环境、适用的对象、学习效能和对应的标准上是不同的,因此,学生应能根据不同的情境合理、有效地使用技术,能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作品或演讲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方法;(2)信息批判能力。在当今社会,信息资源的来源日益多样化,除了广播、电视、书籍、期刊等传统媒介提供的信息资源外,因特网也包含着海量的信息资源。这些信息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大量的机会,但都可能含有众多的错误信息和无价值信息。这对因特网来说尤其突出,因为任何人都可以在因特网上发布信息资源或发表言论。因此,学生应具备信息批判能力,能区分事实和观点,确定权威、有效、可靠、准确和问题相关的信息资源,剔除错误信息和无价值信息,选择在类型与格式上最适合内容的信息;(3)媒体批判能力。从表现形式来看,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都是表达信息的重要载体,但它们在表达形式、表达的信息量、对表达对象的适宜性和内在特性等方面以及媒体使用者的偏好都可能是不同的,不同的媒体传达的基本信念与价值观也可能是不同的。这就要求学生应具备媒体批判能力,不仅要搞清媒体是以怎样的方式来呈现信息的,而且要分析媒体背后的意识形态与价值立场,还要主动地提出属于自己的观点和创建作品来表达自己的观点。5.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相互渗透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是制定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学生的学习不仅是获取知识与发展技能的过程,也是运用知识与技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实际解决的过程,还是培养情感与态度的过程。因此,“课程标准不仅要阐明学生应该知道什么、通过知识做什么,而且还要说明学生以什么样的情感态度通过知识做什么。”8在制定课程标准时,如何均衡地处理上述三个维度并实现三者的融合贯通,一直是困扰标准制定者的一个问题。威斯康星州的信息技术素养课程标准在这方面提供了典范,实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三个维度的相互渗透、协调发展和综合提升,为课程实施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避免了重此轻彼或人为地割裂三个维度的关系。6.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该标准的可操作性主要表现在可理解性、可测性和层级性。(1)可理解性。标准研制组由教育家、家长、教育成员董事会、商务和工业人员等不同背景的人员组成,在制定课程标准时又广泛地与行政人员、课程指导人员、图书馆媒体专家、技术人员、教师、家长等各阶层人员进行了交流,以充分反映威斯康星公民的价值取向。因此,最后形成了明确、清楚和便于人们理解的课程标准。(2)可测性。该课程标准在给出内容标准后,紧随其后就给出了行为标准,每一个行为标准包括若干条熟练标准。这些熟练标准描述了在特定行为领域应表现出的熟练程度,以体现可测性或可评价性。可测性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给教师、家长和学生提供对期望学生达到的结果的清晰的陈述”9,教师能理解对学生的具体要求,家长能评价子女的学业进展,学生也知道怎么做才能达到标准。(3)层级性。该课程标准对前幼儿园到高中阶段的所有信息技术素养课程标准进行了通盘考虑,环球望嘹目882006.1中国电化教育总第228期制定的标准充分反映了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业成就,在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上进行了合理的衔接,做到螺旋式上升,新内容逐步引入,旧内容逐步消失,使学生在学习较高阶段的内容时能充分利用先前学习的内容,充分体现了层级性架构方式。参考文献:12345WisconsinsModelAcademicStandardsforInformationandTechnologyLiteracyDB/OL.http:/www.dpi.state.wi.us/standards/pdf/infotech.pdf.6张倩苇.美国国家教育技术学生标准及其对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3,(9):1115.7徐万胥,刘向永.美国当代信息技术教育思潮评介J.中国电化教育,2002,(11):7274.8王凯.美国课程标准之评价标准的比较、评价与借鉴.比较教育研究J.2004,(1):3843.9崔允郭.国家课程标准与框架的解读J.全球教育展望,2001,(8):49.!收稿日期:2005年9月22日责任编辑:马小强*本文为教育部-微软“携手助学”计划资助项目#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将教学活动带到每一个角落。远程开放教育使任何人(Anyone),可以在任何地方(Anyplace)、任何时间(Anytime)通过各种智能数字终端连接到网络教学环境学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