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经济发展中低碳经济的法律保障问题研究.docx_第1页
关于在经济发展中低碳经济的法律保障问题研究.docx_第2页
关于在经济发展中低碳经济的法律保障问题研究.docx_第3页
关于在经济发展中低碳经济的法律保障问题研究.docx_第4页
关于在经济发展中低碳经济的法律保障问题研究.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在经济发展中低碳经济的法律保障问 题研究 低碳经济是以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 发展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 次重大进步,发展低碳经济是世界潮流,是一项复杂的社 会系统工程,实现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的转型是我国长 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尽快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转变经济发 展模式,制定各项切实可行的保障低碳经济正常发展的适 合中国国情的各项法律法规,充分发挥司法的能动性,有力 推动低碳经济法制建设的步伐,逐步建立科学的、有效的、 有法制做保证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一、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 1、纵观世界各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 的历史过程,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政策与法制在低碳经济 发展中的支撑作用。XX 年,英国政府在其能源白皮书中首 次提出“低碳经济”,把发展低碳经济置于国家战略的高 度。XX 年英国政府颁布实施了气候变化法案,这使英 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适应气候变化 而建立具有法律约束性长期框架的国家。美国参议院于 XX 年 7 月提出低碳经济法案,奥巴马政府的新政也旨在 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技术,发展低碳经济,宣布从 XX 年 起将对美国的排污、排放收费,同时大力开发包括风能、 太阳能在内的可再生资源,并投入巨资进行新能源技术的 研发。德国政府则提出实施气候保护的高技术战略,先后 出台了五期能源研究计划,为“高技术战略”提供巨额资 金支持。澳大利亚政府于 XX 年 7 月发布了减少碳排放计 划政策绿皮书,具体设定了碳排放企业的排放上限,并 实施碳排放交易制度。XX 年 6 月,日本政府提出新的防止 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即著名的“福田蓝图”,这是日本 低碳战略形成的正式标志。7 月 26 日,日本内阁会议通过 “实现低碳社会行动计划”,一场影响深远的低碳革命就 此拉开帷幕。 2、中国是世界瞩目的发展中大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事 关我国经济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国作为高 度负责的国家已经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与行动。 XX 年,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时明确主 张发展低碳经济,并提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若干设想。 在 XX 年 9 月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开幕式上,国家主 席胡锦涛再次表示,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 济社会发展规划。在前不久由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 院常务会议上,正式确定我国到 2020 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的行动目标,即 2020 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 放比 XX 年下降 40%至 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检测、 考核办法。总之,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和实践低碳经济 的实现形式,中国在没有摆脱传统的发展模式的今天,人 们更加关注呼吸新鲜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 物,发展阶段的不同,国情的不同,决定中国走低碳经济 之路既要注重可持续经济发展方式,又要注重法律法规制 定,扎扎实实往前走,不能一蹴而就。 二、扭转我国经济发展状况与低碳经济模式之间巨大 反差的需要。 1、任何法律制度的创建都有其目的性。目的性是全部 法律的创造者,每一条法律规则的产生都源于一定的目的, 即一种实际的动机。构建低碳经济规则源于客观现实需要 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客观形势,中国所面临的能源 压力,中国所承受的生态负担。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 化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能源消费仍然处于“高碳” 状态,加之中国当前的整体生态功能在下降,水土流失严 重,生物多样性锐减等。因此,为了促进中国的可持续发 展,减少经济增长对资源供给和生态环境的压力,中国必 须尽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然 而,试图将这种转变寄望于市场自身的调节是不可能的。 因为市场主体的“经济人”特性使得他们在追求自身利益 最大化的过程中,不愿意支付较高的成本降低二氧化碳的 排放量,更不愿意彻底放弃原有的生产与盈利方式而转产。 因此,用法律保障低碳经济的发展也是市场经济的客观需 要。 2、平衡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利益冲突的需要。由于发 展低碳经济涉及人类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 再生产全过程,对人类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 国家权益的变革力度大,各种利益关系体交错复杂;若不 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制度设计,不仅发展利益在各利益共 存体之间不能得到公平分配,而且由于利益矛盾得不到化 解,日积月累将酝酿出更严重的危机,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就 会走向一种“反向的恶化”。因此,我们必须通过低碳经 济立法及其相关制度设计,妥善安排各种主体之间的权利 义务,建立、健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的利益协调机制。 3、维持法律市场的供需平衡的重要保障。正如市场产 品一样,在法律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也存在着对法律的 供给和需求。当前,我国低碳经济法律体系尚处于起步阶 段,在供给领域出现了低碳经济立法产品供给不足,司法 产品供给不足和执法守法成本随之增高的问题。虽然我国 已经出台了能源法、环境法、循环经济法等性质相近的法 律,但这些法律相对低碳经济立法而言,在调整范围、调 整力度、调整内容等方面均有所不足,不能适应低碳经济 发展的需要。建立低碳经济法律制度,可以适应法律市场 的供给与需求变化趋势,促进法律产品供需市场的平衡, 从而促进市场效率的发挥和社会总福利的增加,并能整合 社会主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偏好,为法律不断发展注 入不竭的动力。 三、加快战略规划立法进程,促进经济发展中低碳经 济的法律保障。 1、目前,较之发达国家我国在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层 面尚有欠缺,表现在中国缺少独立的低碳经济总体发展规 划,没有形成一个体现国家意志的、可操作的低碳经济总 体思路和实施方案;缺少低碳经济法或应对气候变 化法等基本法,对发展低碳经济涉及到的总体目标、指 导原则、基本政策等,没有形成有效的制度,不利于低碳 经济发展长效机制的形成。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 做出努力:1.尽快制定中国低碳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2. 制定低碳经济促进法,形成适宜低碳经济发展的长效 机制。此外,还应推行“低碳 GDP”制度,完善以目标责任 制为主要形式的低碳经济统计、监测、评价和考核体系。 2、促进能源立法的生态化和市场化。虽然,我国在发 展低碳经济能源立法方面先后出台了可再生能源法、 节约能源法等,并取得了积极成效。然而,面对新的 挑战,我们的立法进程还需要进一步加快。一是受功利主 义经济观的支配,传统能源立法关注的重点一直在于确保 能源供应,对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经济负外部性, 只是被动地采取措施进行补偿。二是能源法律体系的行政 化。一定程度上来讲,“能源法”仅仅是公共行政的一个 分支。 3、根据世界能源法的发展趋势,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 我们应当作如下努力:一要能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并重。将 能源管理、开发过程中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 预防纳入能源立法体系中。二要逐步推进能源立法的市场 化改革。尤其要积极稳妥地推进能源价格改革,逐步建立 起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和环境成本的价格形 成机制。 4、加强消费立法,引导、促进低碳消费模式的形成。 加强低碳消费立法有助于引导消费者的消费理念,规范消 费行为。为促进低碳消费长效机制的建立,在立法方面, 我们可以作如下努力:一是建立生态消费税制度。适当提 高汽油、柴油的税负水平,及时推出并实施燃油税,进一 步加大车主的用车成本,促进消费者选择更小排量的汽车 来消费。拓展奢侈品和奢侈行为消费税,使消费个体或集 体基于消费成本的理性核算,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促 进低碳消费模式的建立。二是完善政府绿色采购的立法及 实施机制,以法律形式明确政府采购对低碳产品的支持。 同时扩大政府采购低碳产品的范围,不断增加采购低碳产 品的数量。 四、充分发挥法律的作用,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在今后的经济发展当中,要充分发挥法律的作用,为 实现低碳经济制定相关的法律政策,推动低碳经济的规范 化进程,制定政策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是加大对低耗特征的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节 能和低碳技术的研发、推广和技术创新奖励制度和政策的 制定。二是加快技术改造的速度和机器设备折旧方面的制 度和政策的制定,快速淘汰使用年限长的高碳技术机器设 备。三是加紧调整能源消费产业结构中的比重方面的制度 和政策的制定。用法律调整居民对能源消费的结构,制定 调整考评办法,分别计算高碳经济和低碳经济,改变能源 型经济的占比,在资金投入政策上对低碳经济的项目倾斜, 鼓励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倡低碳生活模式。四是开 展建立健全低碳经济法律法规方面的研究,加大宣传力度, 培育全民低碳意识。五是将节能减排的任务指标量化并分 解到基层,根据基层现有的区域发展状况,尽快着手制定 切实可行的、操作性强的短期、中期、长期强制性标准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