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茶叶产业发展及产销形势的调研对策.docx_第1页
关于茶叶产业发展及产销形势的调研对策.docx_第2页
关于茶叶产业发展及产销形势的调研对策.docx_第3页
关于茶叶产业发展及产销形势的调研对策.docx_第4页
关于茶叶产业发展及产销形势的调研对策.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茶叶产业发展及产销形势的调研对策 我省茶产业呈快速发展态势,茶园面积扩大,产量增 加,产业效益不断提高,形势喜人。同时,茶叶市场竞争 日趋激烈,茶叶产销形势越来越引起产区政府、企业和茶 农的关注。本文主要对茶叶产销形势进行分析,并结合* 茶产业状况对*茶产业发展提出若干建议供产区政府和企 业决策时参考。 一、茶叶产销形势分析 产销形势 总的来说,目前我省茶叶产销形势较好,内外销市场 同步发展,市场前景看好。同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不 确定因素增加,开拓浙茶市场任重而道远。 1.生产方面。全国茶园面积继续增加,XX 年达到 2400 万亩,产量 110 万吨,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我省茶 叶生产也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XX 年茶园面积 245 万 亩,比上年增加 2.9%,产量 16 万吨,比上年增加 5.3%, 产值 56 亿元,比上年增长 13%。全球茶叶产量稳定在 350 万吨左右,需求量保持在 300 万吨左右。茶叶产大于销的 局面开始显现。 2.市场销售方面。XX 年国内茶叶销售形势较好,茶叶 价格总体上涨,年销售额 320 亿元,比 06 年增长 28%。销 售量超过 80 万吨,比 06 年增长 11.1%。我省内销以名优茶 为主,市场遍布全国,主要市场在长三角和华北地区。省 内产地贸易网络已经形成,全省现有工商登记的产地交易 市场 179 个,XX 年交易量 6.2 万吨,交易额 42 亿元,茶叶 批发市场已成为茶叶流通的重要渠道,约有 60%的茶叶经过 批发市场交易。零售方面,品牌专卖和连锁经营格局也初 步形成,促进了品牌建设。销区市场开拓,近几年也有较 大发展,特别是上海、江苏、山东、XX 等地,销区市场开 拓取得较大成绩,但与*、广东、安徽等省的茶商相比, 我们还有较大的差距。 外销市场遍布全球,以西北非、中东、中亚、日本、 美国、俄罗斯、欧盟等国家和地区为主,茶类以珠茶、蒸 青茶、眉茶等大宗茶为主。XX 我国茶叶出口至 110 个国家 和地区,茶叶出口量 28.95 万吨,比 06 年略增,出口金额 6.08 亿美元,比 06 年增长 11.2%,创历史新高。XX 年我省 茶叶出口额为 3.18 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 52.4%,其 中绿茶出口 16.05 万吨,占全国绿茶出口总量的 70%以上, 占世界绿茶出口量的 60%以上,继续保持绿茶出口的龙头地 位。因此有了“世界绿茶看中国,中国绿茶数*”的美誉。 市场前景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认为,当前我国农业进入一 个总量平衡,结构矛盾突出,涨跌变化敏感的新阶段。这 个结论也基本上适用于茶产业。 1.国内需求仍呈增长趋势。“十五”期间,我国茶叶 内销市场呈现快速发展,内销数量从 XX 年的 45.34 万吨, 增加到 XX 年的 61 万吨,增长 34.1%。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 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茶叶消费将继续快速发展。 同时,茶叶消费的多样化、个性化、礼品化趋势也将日益 明显。产区企业需加强市场调查,及时调整结构,开发新 产品,抓住商机,抢占市场。 2.国外市场的基本格局不变,但不确定因素增多,市 场风险增大。出口茶叶继续维持量大利微的局面,但随着 日本、欧盟实现更加严格的卫生标准和一些带有贸易保护 性质的措施,出口茶叶不确定因素增多。以蒸青茶为例, 由于日本实行产地标识、肯定列表制度等措施。蒸青茶出 口已连续三年低迷,出口量从最高年份 1.6 万吨锐减至 8000 吨,库存增加,企业或大幅减产,或停产转产,对蒸 青茶行业造成很大伤害,且前景难以预料。 面临的挑战 *茶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 挑战。 1.新绿茶产区兴起,绿茶大省*面临挑战。随着国家 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 *、*、*、*、*、*安徽等产绿茶省份,近几年在国 家扶持政策的支持下,茶叶生产发展迅速,建成一批基地 茶园和现代化加工企业,产业基础比较扎实。加上自然条 件和社会劳动力成本等优势,使*绿茶面临严峻的挑战, 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2.*乌龙茶和*XX 茶异军突起,是*绿茶拓展市场的 强劲对手。“十五”期间,乌龙茶从传统销区华南迅速扩 大到华东、华北乃至全国,抢占了很大一块绿茶市场。前 年开始,XX 茶又成为一匹“黑马”杀入茶市,一度到了疯 狂的地步,目前虽已退烧,但已在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茶 市已基本形成绿茶、乌龙、XX“三足鼎立”的格局。 3.质量安全已成为茶叶能否在市场立足的关键因素。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保健意思增强,一方面,饮茶尤 其是饮绿茶有利健康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另一方面,消 费者对茶叶质量特别是卫生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职 能部门和舆论的监管也越来越严。一旦被检出质量安全不 合格,生产企业可能遭“灭顶之灾”,同类产品的市场信 誉也会受到严重影响。XX 年 9 月 16 日,浙报、杭报以及其 它多家报纸,报导了国家质检总局二季度对我省产品质量 的抽检结果。此次抽检中有 8 家茶叶企业的产品被检,结 果 3 家合格,5 家不合格,抽检产品合格率 37.5%,不合格 原因包括农残超标,铅超标和感官质量等级达不到包装上 表明等级。由于集中报导,一些报纸用了“每天喝的可能 是毒茶”、“茶叶要小心喝”、“茶叶合格率仅为 37.5%”等标题,在业内和社会上均引起强烈反响,其影响 不容低估。 4.茶类结构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绿茶实施名优茶 战略取得了很大成功,尤其对茶农增收贡献突出。但发展 名优茶多数走的是高端路线,茶越采越早,芽越采越小, 价格越卖越高,长此以往,有背茶作为大众消费品的本性, 也不利于“茶为国饮”的推广。高档茶只能满足少数消费 者和礼品茶的需求,但从消费多元化的特点考虑,开发象 松阳香茶、泰顺三杯香这样品质优良、价格适中的茶类, 可以满足多数消费者的消费承受力,市场前景广阔。有条 件的地区,如丽水、温州也可以开发一些乌龙茶;绍兴地 区,如市场有销路,恢复红茶也未尝不可。龙泉开发金观 音茶初获得成功就是例子。 二、关于*茶产业发展的若干建议 *是*的传统茶叶产区,产茶历史悠久,茶类品种丰 富,茶叶内外贸并举,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加上*地处 东部沿海,经济发达,人民富裕,茶产业发展的外部条件 优越。 近几年,在政府重视和支持下,经过茶叶科技人员、 企业和广大茶农的努力,*茶产业有了长足发展: 一是茶叶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名优茶开发形势喜人。 茶园面积达到 21.7 万亩,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现的抛荒现象 已不复存在,XX 年产量达到 1.97 万吨,与上年持平,产值 4 亿元,比上年增长 22.3%。其中名优茶产量 1556 吨,产 值 2.75 亿元,产值比上年增长 32.2%。 二是企业质量安全意识不断增强,促进了产品质量的 提高。XX 年起,全市全面展开 QS 认证工作,进展良好,到 XX 年已有 81 家企业通过认证,占全省认证企业 491 家的 16.5%。初制厂改造也取得较好效果,相当一部分茶厂脏、 乱、差的状况开始改观。所有这些都为*茶叶质量提升打 下了基础。 三是品牌建设初见成效。继 XX 年望海茶被评为“*十 大名茶”后,XX 年又评选出望海茶、印雪牌*白茶、奉化 曲毫、三山玉叶、瀑布仙茗、望府茶、四明龙尖、天池翠 为首届“*八大名茶”,进一步提升了*茶叶的知名度和 竞争力,品牌效应显著。 四是茶叶深加工开始起步。如鄞州、宁海开发出茶酒, 有的开始出口美国;余姚研制出灵茶素保健品;*五州星 集团为娃哈哈、康师傅等企业贴牌生产茶饮料等,上述产 品均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茶产业发展中需要引起重视 的一些问题,如市场较小,基本上以产地集团购买为主, 很少进入流通领域,极大地限制了甬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茶类单一,以名优礼品茶为主,历史形成的珠茶、烘青、 红茶等逐步萎缩乃至消失,与茶叶作为大众消费品和消费 多样化、个性化趋势不相适应;品牌建设尚在起步阶段, 主要靠政府推动,缺少有影响的龙头企业自主创牌;茶叶 深加工和夏秋茶利用的潜力还很大。 根据上述情况,我们对*茶产业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加快品牌建设,提高甬茶的市场竞争力。随着市 场的发展和消费观念的成熟,茶叶消费开始由产品认知阶 段向品牌认知阶段发展。加强茶叶品牌建设已成为茶产业 发展的当务之急。我们建议,*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需 把品牌建设的主体转向企业,增强企业创品牌的主动性和 积极性,具体做法包括积极参与各种创牌和认证活动,如 争创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品牌产品、名牌农产品、无公 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以及有关博览会、展销会和 评比的奖项及有关认证,提高品牌知名度;通过申报证明 商标、地理标志等措施,保护品牌不受侵害;建立专卖店、 发展连锁经营,构建品牌产品销售网络,从而进一步提高 品牌知名度和保护品牌。 二是丰富茶类,拓展市场。名优茶由于经济效益好, 有市场需求,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仍会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 主要应做好品牌建设和质量保障,巩固市场占有率。同时, 根据茶叶消费多样化、个性化特点,丰富茶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