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对转基因抗虫棉的逆转行为研论.docx_第1页
农民对转基因抗虫棉的逆转行为研论.docx_第2页
农民对转基因抗虫棉的逆转行为研论.docx_第3页
农民对转基因抗虫棉的逆转行为研论.docx_第4页
农民对转基因抗虫棉的逆转行为研论.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民对转基因抗虫棉的逆转行为研论 *主产棉区的农民对转基因抗虫棉的采用发生逆转。本文 对农民采用抗虫棉逆转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 果表明,农民采用抗虫棉逆转行为的发生主要受户主自身 及其家庭特征、对转基因抗虫棉的认知评价、获种行为及 种子市场风险、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等因素的 影响。 20 世纪 90 年代棉铃虫的大爆发给棉花生产带来了巨大 损失,使棉农“谈虫色变”。但具有杀虫功能的转基因抗 虫棉的出现为棉农解决了这一难题。转基因抗虫棉具有省 时省工和省钱的特点,易于被棉农接受。*省周口市属黄 河流域棉铃虫危害较重棉区,1998 年开始引进转基因抗虫 棉,并迅速展开大面积推广,XX 年该市转基因抗虫棉面积 占全市棉花种植总面积的 70%以上。然而自 XX 年始,该市 转基因抗虫棉植棉面积及所占比例呈现出减少趋势,XX 年 转基因抗虫棉面积下降到全市棉花总面积的 45.8%。棉农对 抗虫棉的评价也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声音:抗棉铃虫性下降, 采用成本太高,产量一般甚至不如非抗虫棉,棉铃小出绒 率低、纤维品质差不容易销售等。部分采用过转基因抗虫 棉的棉农重新选择了非抗虫棉种植。因此,本文采用实地 调查数据分析农民发生采用转基因抗虫棉逆转行为的影响 因素,以期为有关部门制定有效的政策、为转基因抗虫棉 生产措施的研发和推广以及提高棉农植棉效益提供依据。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地区的选择。*省周口市为全国重要传统棉 区之一,植棉面积和产量常年位居*省首位,对转基因抗 虫棉引进推广较为典型。同时该市非抗虫常规棉种植面积 也占有一定比例,该区棉农有较大的自主权决定是否采用 抗虫棉,因此该地区棉农的行为能较为客观地反映影响农 民抗虫棉采用行为发生变化的各种因素,故选择*省周口 市作为研究地区。 1.2 调查方法和数据来源。此次调查采用半结构性取 样方法,先按典型抽样法确定三个样本县,分别为太康县、 扶沟县、西华县,选取九个有代表性的样本村,然后在各 村随机抽取 30 户棉农进行面对面问答式调查,共获得有效 样本 273 份。采用 K-A-P 调查法,调查内容包括农民家庭 基本情况、XX 年棉花种植情况、对转基因抗虫棉的认知评 价、棉花生产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等五部分。并对周 口市及各样本县棉花办公室、种子管理站、植保站等相关 部门负责人进行访谈获得了有关数据。本文中除特别注明 外,所有数据均来源于实地调查。 2 结果与分析 2.1 农民对转基因抗虫棉采用逆转情况。通过调查农 民最初知道转基因抗虫棉、开始种植抗虫棉年份及是否一 直采用转基因抗虫棉等问题,得到自 1998XX 年被调查农 民对转基因抗虫棉的认知及采用逆转行为情况,如图 1 所 示。可以看出,1999XX 年采用抗虫棉的农民的比重随着知 道抗虫棉的农民比重的上升而上升,但 XX 年以后部分农民 对转基因抗虫棉的采用行为发生了逆转,开始放弃采用转 基因抗虫棉,转而采用非抗虫常规棉。至 XX 年初,有 36.26%的农民发生了对转基因抗虫棉的采用逆转行为。 1998XX 年被调查农民对抗虫棉的认知及采用情况变化 图 2.2 样本户基本情况与其对转基因抗虫棉的采用逆转。 调查中有 99 户棉农对转基因抗虫棉的采用发生逆转,户主 平均年龄为 44.8 岁,略低于总体平均年龄的 45.55 岁;平 均受教育年限为 7.18 年,略低于总体平均水平 7.59 年; 人均纯收入平均为 2411 元,比调查总体平均收入水平低 322 元,80%以上发生采用逆转农民 XX 年人均纯收入在 3715 元以下;棉花种植面积以小规模种植为主,平均植棉 面积为 0.308hm2,略低于总体平均水平 0.4hm2,61%以上 农民植棉面积在 0.33hm2 以下。 调查发现,未受过教育的农民采用行为发生逆转的比 例为 43.75%,而受教育时间超过 10 年的农民发生采用逆转 的比例仅为 26.32%;随着家庭纯收入的提高,农民采用抗 虫棉发生逆转的比例由年纯收入在 0.5 万元以下的 60%降低 到年纯收入在 1.5 万元以上的 27.47%;不同的植棉规模, 农民对抗虫棉的采用发生逆转的比例也不同,随植棉规模 增大,采用行为发生逆转的农民比例由 51.65%降低到 11.38%;而户主年龄与农民采用抗虫棉逆转行为的发生未 显示出规律性变化。 2.3 农民对转基因抗虫棉的认知评价与其采用逆转。 由于转基因抗虫棉内部基因的改变和由此引起的生长发育 及产量性状的变化,在种植过程中应当采取与常规棉不同 的栽培管理措施。如果棉农对转基因抗虫棉缺乏全面了解, 误认为抗虫棉就是“无虫棉”、“懒汉棉”,在田间栽培 和病虫害防治上不加强管理,将使转基因抗虫棉不能很好 地发挥其抗虫、高产优势,影响经济效益,进而影响农民 对抗虫棉种植效果的评价,最终影响其是否发生采用逆转 行为。我们通过对棉农种植转基因抗虫棉年数、对抗虫棉 种植效果的满意程度等问题的调查发现:随种植抗虫棉年 份的增加,农民发生采用逆转行为的比例也依次增高,种 植抗虫棉 8 年以上的农民发生采用逆转行为的比例是种植 抗虫棉 3 年以下的农民发生采用逆转比例的 2 倍以上;农 民对转基因抗虫棉种植效果评价越高,发生采用逆转的比 例越小,对抗虫棉种植效果不满意的农民有 60%发生采用逆 转行为,而对抗虫棉较为满意的农民仅有 25%发生采用逆转 行为。 3.4 农民获种行为与其对转基因抗虫棉的采用逆转。 农民获种行为,指农民为满足生产需要,通过自留、市场 购买、赠送等方式获得种子的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农民 对各种外部刺激的反应。调查结果表明,68.7%的采用抗虫 棉逆转农民主要凭借自己种植经验决定采用品种,而仅有 4.04%的采用抗虫棉逆转户主要通过电视广告或农科节目、 农技推广人员获得棉种信息。凭借自己种植经验决定采用 品种的农民 80%以上采用自留棉种,受种子销售人员、技术 推广人员和亲友邻居影响较大的农民倾向于在市场上购买 新种。调查发现,自留种子的农民发生采用逆转的比例最 高,其次为从种子公司购种者,然后是从繁种单位或个人 购种者,他人赠送棉种的农民发生采用逆转的比例最低。 由于转基因抗虫棉含有抗虫基因知识产权的价格,加 上制种成本较高,使抗虫棉尤其是杂交抗虫棉种子单价大 大高于非抗虫棉。部分棉农通过自留或亲邻繁种者购买未 脱绒棉种等方式大大减少了购种费用,使得抗虫棉用种成 本为常规棉用种成本的 4.16 倍,大大缩短两者单价之间的 差额。即便如此,生产初期的种子费用对于抗虫棉面积较 大的农民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认为抗虫棉种子价格太高 的农民 63.04%发生了采用逆转行为。 受高价抗虫棉带来的高利润的驱使,个别商贩以次充 好,以非抗虫棉充当抗虫棉品种销售,同时市场上未经试 验、审定而销售的抗虫棉品种越来越多,造成棉种市场出 现品种多、乱、杂的现象。受自身素质限制农民购买棉种 本身就是一种信息不对称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对抗虫棉 缺乏了解的棉农购种更具风险性。近 80%的被调查农民认为 棉种市场不可靠,51.28%的农民买过假棉种。农民对所采 用的品种抱有怀疑态度,容易发生采用逆转行为。 3.5 社会经济环境与农民对转基因抗虫棉的采用逆转。 近年农村经济收入来源正在发生改变,农民思想意识也逐 渐改变。外出务工人数增多且收入不断提高,80%以上的青 壮劳力外出务工挣钱。与玉米、大豆等其它作物相比,棉 花是一种比较费工的经济作物,尤其在周口市棉花生产以 麦棉套为主,技术环节多,需要投工较大。抗虫棉的采用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施药次数,但由于近年虫害种类 发生变化,抗虫棉并不比常规棉省工多少。调查中发现某 些抗虫棉品种较常规棉杈多,栽培管理上比较费工,15.7% 的棉农认为其采用的抗虫棉比常规棉还费工。因此,务工 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植棉劳力,影响到农民对抗 虫棉的继续采用行为。 近几年国家重视粮食生产,实行种粮直补、良种补贴、 价格支持等多种惠农政策,而对棉花生产没有相应的政策 支持,技术推广费用投入也明显减少。同时,棉花市场销 售价格波动较大,粮棉价格比逐渐缩小。在这种宏观环境 下,棉农对抗虫棉的采用行为也受到一定影响。 4 小结与讨论 大量研究证明,转基因抗虫棉作为有效治理棉铃虫的 方法,它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棉农收入,而且对环境和棉农 的身体健康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其快速传播和大面 积应用也带来了一系列有关生态环境变化、品种推广、栽 培管理技术等问题。这些问题又反过来影响着转基因抗虫 棉的推广扩散,导致采用转基因抗虫棉的棉农比例下降, 出现采用逆转行为。 棉农自身文化素质和传统习惯的限制,使其对转基因 抗虫棉缺乏足够的认知了解,无法充分发挥抗虫棉的潜在 优势,影响到其继续采用抗虫棉的态度和行为。相对农民 对有关抗虫棉配套栽培技术的迫切需求,技术指导服务供 给明显不足。棉花作为农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在没有 其它可大规模代替棉花的经济作物出现之前,政府部门还 应加大对植棉的政策支持及财力物力支持。有关部门应加 大力度,组织技术人员对棉农进行有关转基因抗虫棉病虫 害综合防治及栽培技术培训,提高棉农素质,指导他们科 学植棉,充分发挥技术带来的潜在效益,从而增加农民收 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棉田生态环境、技术有效性的改变使抗虫棉品种的进 一步研发面临新的挑战,棉农期待育种科研单位针对抗虫 棉现存的缺点因地制宜地培育高产、广谱抗虫、抗病且适 应性强的新品种加以推广。针对种子市场存在的问题,国 家有关部门应采取一定措施,加强抗虫棉品种的实验、审 定和推广工作,规范抗虫棉种子市场管理,严厉打击虚假 伪劣种子及非法售种渠道,尽量减少市场购种风险对棉农 采用行为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王贵彦,吴玉红,梁卫理等转基因抗虫棉对农 民生产行为的影响分析中国农学通报,XX,21:442445 2 苏岳静,胡瑞法,黄季焜等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