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现行体制下的机制创新探索.docx_第1页
农村信用社现行体制下的机制创新探索.docx_第2页
农村信用社现行体制下的机制创新探索.docx_第3页
农村信用社现行体制下的机制创新探索.docx_第4页
农村信用社现行体制下的机制创新探索.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信用社现行体制下的机制创新探索 【摘要】农村信用社要加快发展,就必须按照科学发展 观的要求,加快经营体制改革,促进机制创新。本文基于当 前农村信用社的实际,针对制约农村信用社发展的一些不 利因素,提出了加快加快经营体制改革、促进机制创新的 一些粗浅看法。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 体制改革 机制创新 一、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历程 新中国的农村信用社产生于 20 世纪 50 年代,经历了 50 余年的发展历史,历经合作化时期、人民公社时期、恢复“ 三性“与合作制规范时期以及 XX 年开始的新的改革时期。 从 XX 年开始,全国以明晰产权和完善管理体制为中心的新 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开始。XX 年 6 月,国务院出台了深化 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明确了农村信用社改革方向。 同年 9 月,银监会出台了农村信用社以县为单位统一法人 工作的指导意见,农村信用社改革进入操作实施阶段。吉 林、山东、江西、浙江、江苏、陕西、贵州、XX 等 8 省(市)开 展了改革试点工作。XX 年 8 月,为加快推进农村信用社改 革,深化 8 省(市)改革试点,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除西 藏、海南两省区外,农村信用社改革在全国铺开。 二、制约农村信用社发展的体制因素 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信用社管理体 制再一次发生了变化,地方政府成为了农村信用社的管理 主体,省联社体制成为了当前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主流体制, 以县为单位统一法人的产权治理结构改革成为农村信用社 改革的中心。实际上,从农村信用社近年来改革的实际情 况来看,依然存在不少的问题。农村信用社体制的根本问 题仍然需要进一步改革深化,原因是目前正在推进的农业 战略性结构调整,均不同程度地感受到来自落后的农村金 融体制的制约。 纵观制约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因素,笔者认为,主要是 农村信用社体制与农村信用社发展实际和农村信用社面临 生存环境存在较大“间隙”,虽然通过完善机制和手段等 措施予以“磨合”,但这种“大沿帽”体制对农村信用社 的发展仍形成了较大“负重”。 一是公司治理下的县级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法人负载过 重。XX 年,农村信用社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农村信 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精神,掀起了以改革农村信用 社产权治理结构的改革浪潮,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各级农 村信用社初步搭建起了产权治理结构。XX 年,国务院关 于印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要求解决好 “以法人为单位,改革信用社产权制度,明晰产权关系,完善 法人治理结构,区别各类情况,确定不同的产权形式”。在 不具备股份制改造的地区,大多农村信用社选择了股份合 作制的改革模式。据笔者调查,大部分农村信用联社进行 了股份合作制改革,以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逐步建立产权 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新型企业制度, 搭建了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为核 心的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架构。而省联社对三会一层的高 级管理人员实行“任命制”,且农村信用社“两会一层” 均在在联社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自然就形成了三会制度 的虚位。一是缺乏健全的社员代表大会制度,原因是股权 分散,社员代表大会职能得不到有效发挥;二是做为农村 信用社股东的农户,对信用社经营情况知之甚少,其所有 者权利,包括罢免、表决权等,均得不到有效保障;三是 监事会作用发挥不够,虽按章程搭建了下属机构,但因县 级法人联社实力不足等原因,以致监事会形成了有机构无 人员的状态,诸多职能不能发挥,如监事会的监督管理主 要通过联社的稽核部门发挥作用,而稽核部门属联社经营 机构的组成部分,从而使监事会缺乏对管理层的有效监督, 权力约束机制难以保障。 二是新体制下县级农村信用社联社分散决策形成较大 经营风险。从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经历来看,过去由于授 权过度,县级支行、二级分行都有较大的人、财、物、信 贷等决策权,从某种程度上讲,由于这种分散决策,造成 的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也是比较严重的。上个世纪 90 年代 以后,国有商业银行逐步加强了一级法人体制建设,普遍 实行决策权上收,以及制度创新、业务流程再造、内控建 设等,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而“以县为单位 的统一法人”的农村信用社经营体制,正重复着国有股改 银行公司“过去的故事”。虽然说农村信用社在支持“三 农”,支持农村经济和县域经济发展中,在各个时期都发 挥了较好的作用,但与此同时,农村信用社在经营管理中 还存在诸多问题,经营风险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 人均指标大大落后于其他商业银行,在人均贷款、人均存 款、人均有效资产、人均利润等方面与其他商业银行差距 较大;二是技术手段落后,计算机网络系统虽已形成,但 计算机系统控制仍表现为不成熟,系统风险隐患存在,如 系统研发力量不足、系统控制不足、系统速度较慢、业务 模块为充分实现有机对接以及跨地域无缝对接等;三是内 部管理制度缺失,内控机制不健全、不完善,案件风险较 大;四是不良资产率、不良贷款率较高,资产损失比较严 重;五是业务功能不全,业务创新滞后,难以满足城乡金 融需求。 三是农村信用社体制欠成熟下的管理多位增加了农村 信用社管理成本。XX 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银监会人民 银行关于明确对农村信用社监督管理职责分工指导意见的 通知进一步明确了“信用社的管理交由地方政府负责” 的要求,由省级人民政府全面承担对当地信用社的管理和 风险处置责任。各省通过省级联社的信用社省级管理机构 实现对当地信用社的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中华人 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明确了“银行业监督管理机 构负责对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业务活动监督管理的工 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指出,人 民银行对农村信用社开办的相关业务进行检查监督。而农 村信用社还要承载按现代金企业制度搭建的自身的社员代 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 “三会”的监管,同时还要接受 市级联社或管理处的监督管理。多重管理、重复管理、一 个问题重复检查自然就耗费了被监管单位的精力、人力和 财力,不难看出,农村信用社的“管理费”比其他商业银 行多出了几份子,管理成本也就高出了许多。 三、以机制创新和完善管理弥补农村信用社体制不足 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的取向问题不仅关系着党的农村 金融政策能否得到有效贯彻,还关系着信用社在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的作用及定位,而且关系着金融资源的有效配 置和金融杠杆能否得到有效发挥。确定农村信用社体制改 革取向,应该根据目前农信社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出 问题的体制原因,最后研判体制改革的方向。对于体制转 换过程中,笔者认为,还要充分发挥机制弥补体制不足的 作用,不断健全机制,促进农村信用社发展。 农村信用社体制“大一统”,先全省统一法人,继而 全国实现农村信用社一级法人核算。当前,农村信用社以 县为单位组建统一法人社的县级联社、合作银行或商业银 行已初具成效,笔者认为,作为两级法人下的省联社应为 一种体制过渡的角色,现在的改革目标应该是用 3-5 年的 时间建成全省统一合作银行或商业银行,各县级农村信用 社去法人资格、去“三会”负载,以省联社统一“三会” 代替全省 174 个县级联社“三会”,自然就去掉了还有多 级法人管理体制下的管理成本和人力资源内耗。对各县农 村信用社实行委派经营,实现职能转换,人力资源缺乏从 某种角度来说就能得到根本的解决,因为形成了部室只对 县经营负责,县经营班子只对省联社负责,去繁就简就能 腾出手来一心一意抓业务,一心一意谋发展。至于全国农 村信用社统一法人体制的形成,笔者认为,其推理过程等 同于省统一法人社成立的演绎,其管理成本的节约就更为 可观了。同时也解决了农村信用社客户的识别负担,因为 统一的形象设计、统一的业务流程以及“省”、“全国” 高度的网点布局可以有效解除客户端“识别”迷惑。 因地制宜推进农村信用社机制建设,全力弥补农村信 用社改革中的体制不足。鉴于农村信用社正处于改革阶段 的“磨合期”,如何最大限度降低体制不足带来的不利影 响,笔者认为,应该通过加强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干部机 制、人员机制、分配机制、目标考核机制等予以弥补。一 是建立干部选贤任能的导向机制,建立能上能下的用人机 制。为政之要在于用人,治弊之策在于公选。全面推进公 开竞争选任干部机制,按章面向全社会公开阳光运做,依 据数据化客观政绩标准选拔干部的同时必须强化群众监督, 避免公开竞争任用干部留于形式、走过场,进而提高选任 质量,将系统内最优秀人才选任到干部岗位上来,这必将 极大调动起广大员工干事业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同 时建立干部淘汰机制,对工作措施不力、后劲不足的干部 实行淘汰,形成“锥刺股”的效应。二是健全人员机制, 做到能进能出。打破农村信用社职工“铁饭碗”势在必行, 只进不出是造成员工不思进取、工作作风懒散、工作效率 低下的根本原因。对员工“能进能出”机制的建立,笔者 认为可采取以下两种形式:其一是末位淘汰制,建立员工 末位淘汰制,对绩、效、能考核居末位或末几位的员工淘 汰出社;其二是改变当前用工制度,实行劳务派遣制,从 三方劳务公司选人、用人,同三方劳务公司签订劳务输入 协议,既能提高用人质量,又能降低有人成本。三是建立 合理的分配机制。效益分配向创造效益的人员和岗位倾斜 是总的原则,做到按劳分配和按“效益”分配相结合,基 于此,笔者认为,农村信用社实现按件计酬势在必行。四 是建立合理的目标考核机制。充分发挥目标责任考核机制 的绩效动力作用,并通过奖惩制度进行正向激励,肯定积 极行为、否定消极行为,激励各社不断改进自身行为,努 力创造工作佳绩。对于目标考核机制,笔者认为除了制定 科学外,其考核逗硬将是发挥目标考核机制作用的关键。 科学定位农村信用社市场,做到“服务弱势群体”与 强势增效统筹兼顾。关于对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定位,从 96 年行社脱钩时的“服务三农的主力军”到党的十七届三中 全会的“发挥为农民服务主力军作用”,都是对农村信用 社市场的定位,无论是服务“三农”还是服务“一农”, 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始终处于“弱势”地位,只是实现了由 弱势行业、弱势产业、弱势群体仅服务弱势群体的转变。 针对农村信用社独具特色的市场,地方政府、行业管理组 织、以及银行业监管部门都对农村信用社的金融产品的设 立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小额农贷这个金融产品便运运而生。 从风险控制和效益性角度来说,小额农贷这个属信用贷款 范畴的金融品种,其风险权重大,信贷资金的周转性和效 益性控制难度大,这与金融企业产品风险可控的要求相违 背。而小额农贷的社会效益却是客观的,它主要解决农民 的生产、生活所需,如婚丧嫁娶、修房造屋、购买生产资 料等,以上用途,更多的体现为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 稳定,因此说农村信用社除了要解决自身发展的问题外, 还要承载解决民生问题、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责,在一定程 度上束缚了农村信用社作为金融企业的追求利益最大化和 风险可控化的职能。综上所述,如何实现“服务弱势群体” 与强势增效统筹兼顾便成了农村信用社的一个重要课题。 笔者认为:一是在体制上,实行财政入股农村信用社,并 注资农村信用社,给农村信用社的非金融职能的履行适当 弥补,同时达到鼓励农村信用社更多地投入到解决与农民 相关的民生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