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其出路.docx_第1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其出路.docx_第2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其出路.docx_第3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其出路.docx_第4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其出路.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其出路 由于农村产业领域的拓展速度与农村劳动力的增长速度形 成反差,因而劳动力的过剩问题显得尤其突出。据有关部 门统计,现在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已达 2 亿左右。但是, 目前城市下岗职工或失业人员,不能就业时,至少可得到 政府的低保,而农村剩余劳动力一旦找不到工作,连最基 本的生活费都很难保证,生活的困难可想而知。因此,农 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不但是我国今后相当长的一个 时期内所面临的一个极富现实性的问题,也直接关系到整 个农村稳定、农村国民经济发展和农民能否奔小康。要摆 脱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所面临的困境,根据我国目前 的实际情况,必须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压缩劳动力的供给,维护和扩大耕地面积,这是 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矛盾的一项长远的战略性措施。 一是压缩劳动力的供给。劳动力的增加是随着人口增 长而增加的,首先,必须有效地控制农村人口的增长。我 国农村劳动力供给过剩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历史上的决策 失误所造成的人口基数过大和自然增长率过高。我们不可 能纠正历史上的决策失误,也无法改变目前过大的人口基 数,但我们可以抓紧当前的计划生育工作,控制人口的过 快膨胀,以缓解农村劳动力不断膨胀的问题。其次是让非 劳动年龄人口脱离劳动岗位。据专家估计,我国非劳动适 龄人口参加劳动供给的比率,相当于全部供给人口的 10,若能让这一部分人脱离劳动岗位,使之学成一至二 种适应社会需要的技能后再进行就业,一方面可减少剩余 劳动力的数量,一方面又可提高劳动者的基本素质和竞争 能力。 二是维护和扩大耕地面积。耕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耕 地作为农业第一生产资料,是不可代替的。维护和扩大耕 地面积,要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是要提高全民节约用 地和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要使每个公民都懂得土地的宝 贵,要求人们无论是城镇建设,工矿建设,农业基本建设, 还是农村住宅建设或其他基础性建设,都要力求少占地。 其次,是要充分利用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切实 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同时还要提高土地资源的质量,逐 步改善生态环境,使现有的土地资源免遭破坏。 二、广开生产门路,拓展就业空间,开辟多渠道的转 移途径,这是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出路 一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农业 内部转移。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农业剩 余劳动力在农业内部转移,实际上就是种植业劳动力向林 业、牧业、渔业的转移。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字,从 现实来看,我国农业内部就业天地是很广阔的。我国目前 待开发的农业资源前景十分可观,有 2/3 的耕地属于需要 改造的中低产田,还有 5 亿亩宜开发的荒地,18 亿亩宜林、 宜草的荒坡,XX 万亩成海滩涂和 3000 万亩可养殖的淡水水 域,如果这些资源有 1/3 得到有效开发,可吸纳的劳动力 就要以数千万来计。如果再进一步抓好农副产品的深度加 工,实现农村集约化经营,则可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因此, 在农业开发上,必须综合开发和利用耕地、水面、空间资 源,发展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的高效农业:在投资政 策上,要进一步加强政府扶持力度,增加对农业综合开发 资金投入,实行科技、资金、物资和政策综合配套:在税 收政策上,对开发性农业要给以优惠。通过对农业的综合 开发,充分挖掘农业内部的就业潜力。 二是大力发展乡镇民营企业,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在 农村内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农村内部转移,就是从 农业生产领域游离出来的劳动力向工商业等非农业产业转 移。首先,要继续大力发展乡镇民营企业。改革开放以后, 由于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到 1994 年,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剩 余劳动力 1.2 亿。但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后,乡 镇企业大都转化成了民营企业。从目前我国农村资源状况 和乡镇民营企业的发展潜力看,乡镇民营企业仍然是转移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渠道,也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 潜力所在。因此,必须针对目前东南部沿海地区的乡镇民 营企业开始出现资本密集化、吸收劳动力的能力相对下降 的趋势,要因势利导,推动一些乡镇民营企业上水平、上 档次、上规模、扩大乡镇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与领域,使 其更多地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同时,推动中西部乡镇民 营企业的发展,即由东南沿海向幅员广阔、资源丰富的中、 西部地区发展。随着乡镇民营企业的大发展,其吸收农村 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就一定会增强。其次,要大力发展农村 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它是转移农村剩 余劳动力的一个重要领域。国外劳动力转移的经验表明, 在工业发展的早期阶段,主要是工业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 而在后阶段主要是靠第三产业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因此, 从总体上看,只有工业化,工业和第三产业大发展,才能 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但是,目前我国 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乡镇民营 企业地区布局较为分散,无法发挥非农产业的集聚效应, 带动第三产业的兴起。针对这种状况,必须贯彻合理布局, 相对集中的原则,推动乡镇民营企业的连片发展、加工业 的适当集中,从而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而为农村剩余 劳动力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三是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 镇转移。农村人口不断减少,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第一产 业的劳动力不断减少,第二、三产业的劳动力不断增加, 这是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 转移是客观的、必然的。首先,要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使农村劳动力更快地向小城镇转移。发展小城镇不仅是我 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且是今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最重 要的场所。改革开放二十几年来,小城镇累计吸纳了 3000 多万农村劳动力就业。城镇建设的发展,其吸收农村剩余 劳动力的潜力是很大的,因为小城镇有其自身的优势:一 是投资少。据有关资料反应,大中城市每吸纳一个劳动力 就业要投资 1XX 元,而小城镇只要 4000 元。二是小城镇更 接近于农村,农民离土不离乡,既可降低转移过程中的成 本和风险,也可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村工业的资源优势,这 种方式的转移更符合我国的国情。其次,要稳妥地、有序 地向大中城市转移。我国的大中城市,经济实力雄厚,吸 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物质条件优于农村。而且目前城市第 三产业有些活城里人不愿干,随着今后经济发展,产业结 构调整,城市第三产业还要大力发展,其发展潜力还是很 大的,因此,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多种途径中,大中 城市这条渠道也不能完全堵死。第三,要大力发展对外劳 务输出。即在遵守我国及输出国法律的前提下,多形式、 多途径、多层次、多方面实现劳务输出,以减轻国内的就 业压力。 三、加强宏观调控,指导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和劳务市场的开放,农村劳动力长期 处于停滞状态的局面逐步被打破,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或向非农业部门转移,或跨地区流动,尤其是进入九十年 代以来,农村劳动力的流动规模急剧扩大。据调查,近些 年来,每年农村外出劳动力约 6000 万人,其中跨省区流动 在 XX 万人以上。这种流动对农村来说,使农村剩余劳动力 资源由包袱变为财富,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 是,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有很大的盲目性,对我国的 交通运输、社会秩序、城市治安和计划生育带来了消极后 果。对此,一是必须加强和完善政府的宏观调控,建立相 应的宏观调控体系,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盲目流动。二 是要建立健全的就业服务体系,即发展培育多种形式的劳 动就业中介服务组织,逐步形成包括信息、咨询职业介绍、 培训在内的社会化的就业服务体系。坚持市场配制劳动力 资源的方向,逐步形成城乡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 市场,实现农村劳动力的有序流动。 四、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 劳动力的素质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和规模存在着 十分重要的关键性作用。实践证明,劳动者素质越高,农 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难度越小,转移的稳定度越高,相反, 劳动力素质越差,可供选择的就业空间越窄,转移难度越 大,稳定度也越低。但是,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是一个长 期的过程,在目前的情况下,除了切实贯彻实施普及农村 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基本国策,消除新文盲外,强化农 村劳动力的职业技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