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邮通信网复习提纲及答案汇总_第1页
南邮通信网复习提纲及答案汇总_第2页
南邮通信网复习提纲及答案汇总_第3页
南邮通信网复习提纲及答案汇总_第4页
南邮通信网复习提纲及答案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章1、 传输系统的硬件包括哪些? 线路接口设备、传输媒介、交叉连接设备等。2、 在垂直结构上,可以将通信网分为哪三层? 应用层、业务网和传送网。3、 从水平分层观点来看,网络结构是基于用户接入网络实际的物理连接来划分的,如何划分?可以分为用户驻地网、接入网和核心网,或者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等。4、 利用网络的基本结构形式可以构成任意类型的非基本拓扑结构。实际常用的非基本结构形式有哪些?(1)复合网;(2)格形网;(3)树形网;1、 简述现代通信网的定义、构成要素和每一要素的基本功能。 (1)通信网是由一定数量的节点(包括终端节点、交换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传输系统有 机地组织在一起的,按约定的信令或协议完成任意用户间信息交换的通信体系。 (2)实际的通信网是由软件和硬件按特定方式构成的一个通信系统,每一次通信都需要软 硬件设施的协调配合来完成。从硬件构成来看:通信网由终端设备、交换设备和传输 系统构成,它们完成通信网的基本功能:接入、交换和传输。软件设施则包括信令、 协议、控制、管理、计费等,它们主要完成通信网的控制、管理、运营和维护,实现 通信网的智能化。2、 为什么要在通信网中引入分层结构? (1)可以更清晰地描述现代通信的网络结构;(2)使网络规范与具体实施方法无关,从而简化了网络的规划和设计;(3)使各层的功能相对独立。3、分别按以下标准对通信网进行分类:(1)通信服务的范围;(2)通信的活动方式。(1)按通信服务的范围进行分类:本地通信网、长途通信网和国际通信网或局域网(LAN)、 城域网(MAN)和广域网(WAN)等。(2) 按通信的活动方式进行分类:固定通信网和移动通信网等。4、 通信网组网的基本结构形式有哪四种?假如网络节点数为N,请写出每种结构的链路数。(1)全连通网;(2)星形网;(3)环形网;5、一般通信网的质量要求可以通过哪几个方面进行衡量?影响接通的任意性和快速性的因素有哪些? (1)对于一般通信网的质量要求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接通的任意性与快速性;信息传输的透明性与传输质量的一致性;网络的可靠性与经济合理性.(2)影响接通的任意性和快速性的因素有:通信网的拓扑结构;通信网的网络资源;通信网的可靠性.6、 现代通信网的发展趋势体现在哪几点? (1)通信技术数字化;(2)通信网络宽带化;(3)通信业务综合化;(4)网络互通融合化;(5)网络管理智能化;(6)通信服务个人化。7、简述三网融合的概念及其技术基础。(1)概念:三网合一:是一种广义的、社会化的说法,在现阶段它并不意味着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其表现为技术上相互吸收并逐渐趋向一致;网络层上可以实现互连互通,形成无缝覆盖;业务层上互相渗透和交叉;应用层上使用统一的通信协议;在经营上互相竞争、互相合作,朝着向用户提供多样化、多媒体化、个性化服务的同一目标逐渐交汇在一起;行业管制和政策方面也逐渐趋向统一。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2)技术基础: 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全面采用; 大容量光通信技术的发展; 软件技术的发展; IP协议的普遍采用;第2章1、 传输系统是完成信息传输的实际设备,包括哪些? 传输设备、传输复用设备和传输节点设备2、 用户接入网络主要有哪两种方式?动态分配接入方式可以分为哪两类?通过“专用线路” 接入网络;多址接入方式; 控制接入;随机接入;3、 根据网络中是否有交换节点,可以把网络分为哪两类?交换网和广播网两类。交换网中有交换节点,广播网中无交换节点。4、 在同步时分复用(SDTM)中,根据时隙在帧内的相对位置来识别信道,这种信道称为什么?位置化信道5、数据传送过程中的时延主要包括哪三部分?传输时延;发送时延;处理时延6、通信网有哪三种主要传输方式?单工、半双工、全双工(不确定)1、 简述传送与传输、传送网与传输网的区别(1) 传送(Transport)是从信息传递的功能过程角度来讲的,是逻辑功能的实现;而传输 (Transmission)是从信息信号通过具体物理媒质进行信息传递的物理过程角度来讲的,是 具体的物理实现。(2) 传送网是完成信息传送功能的网络逻辑功能的集合,传输网是具体实际设备组成的网 络。2、 简述交换节点的功能。交换节点即交换设备是构成通信网的核心要素,它的基本功能是完成对接入交换节点的信息传输链路的汇集、转接接续和分配,实现一个用户终端和它所要求的另一个或多个用户终端之间的路由选择的连接。简单地说,交换机的功能就是建立入端和出端之间的连接,将入端的信息输出到出端上,类似于开关作用。3、 简述电路交换的特点、通信过程及其适用场合。 (1)特点:优点:信息传输时延小,为实时通信。缺点:信道利用率低;电路的接续时间较长;存在呼损。(2)通信过程:电路建立:在通信之前,在两个用户之间建立一条专用的物理通信路径,该通路一直维持到通话结束。消息传送:当通路建立后,两个用户就可进行实时的、透明的消息传送。电路释放:当通话完毕,一方或双方要求拆除此连接,该通路即被释放。(3)适应场合:电路交换适合于通信量大、用户确定、连续占用信道的情况等,而不适合于具有突发性、断续占用信道、对差错敏感的数据业务。4、什么是存储-转发方式?简述其特点及适应场合。(1)存储-转发方式是指当某一交换节点收到某一信息(报文或分组),并要求转换到另一交换节点,但输出线路或其他设施都已被占用,就先把该信息在此交换节点处存储起来排队等待,等输出线路空闲时再转发至下一个节点。在下一节点再存储转发,直至到达目的地。(2)优点:线路利用率高; 缺点:由于信息需在交换节点处存储排队等待,故时延大。(3)适用场合:适合于突发性的数据传送。5、简述分组交换的基本原理及其过程。(1) 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PS)将一份较长的报文信息分成若干个较短的、按一定格式组成的等长度的数据段,再加上包含有目的地地址、分组编号、控制比特等的分组头(即分组首部),形成一个统一格式的交换单位,称为“报文分组”,简称“分组”、数据包、信息包,而不是像报文交换那样,以整个报文作为交换单位。之后,采用统计时分复用和存储转发方式,将这些分组传送到下一个交换节点。同一报文的不同分组在传输中是作为独立的实体,既可以沿同一路径传送(虚电路方式),也可以沿不同路径进行传送(数据报方式);最后收端即可按分组编号将其重新组装成原始信息。(2)分组交换的过程:分包:即数据进行分组的过程;分组的存储转发:即传送过程;重发:即检错、纠错过程。打包:即数据重组的过程。第3章1、 一个通信网络的协议主要由哪些要素组成?语法、语义、同步2、 PDU在封装过程中加入的控制信息包含哪三个部分?地址、错误检测码、协议控制3、按照其面向连接性,数据通信分为哪两种通信方式?无连接和面向连接两种通信方式4、在OSI七层模型中,不需要加控制信息的是? 应用层和物理层5、UDP是一个不可靠的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它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协议,只提供在IP的范围外的哪两种额外服务?解复用和数据差错检查6、(1)对于分组语音应用,选择哪种TCP/IP传输协议较为合适?UDP。 (2)对于文件传送应用,选择哪种TCP/IP传输协议较为合适?TCP。1. 什么是网络体系结构?包括哪两个层次? (1) 网络体系结构是一套顶层的设计准则,这套准则是用来指导网络的技术设计,特别是协议和算法的工程设计。(2) 网络的构建原则;功能分解和系统的模块化2. 网络体系结构需要完成哪些功能? (1) 按一定规则把网络划分成为许多部分,并明确每一部分所包含的内容;(2) 建立参考模型,将各部分组合成通信网,并明确各部分间的参考点;(3) 设置标准化接口,对参考点的接口标准化。3. 网络采用分层具有哪些好处? (1) 各层相互独立。某一层并不需要知道它下面的层是如何实现的,而仅仅需要知道该层通过层间接口(即界面)所提供的服务即可。因此各层均可以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2) 灵活性好。当任何一层发生变化时,只要接口关系保持不变,上下相邻层则均不受影响。而且,某层提供的服务可以修改,如果当某层提供的服务不再需要时,可将这层取消。(3) 实现和维护方便。分层结构通过把整个系统分解成若干个易于处理的部分,而使通信网的实现、调试和维护等变得容易。4、什么是流量控制?有哪两种形式?对这两种形式进行简要解释。(1) 流量控制是指接收实体对发送实体送出的数据单元数量或速率进行限制。(2) 停止等待程序和滑动窗口控制。(3) 流量控制的最简单的形式是停止等待程序。在这个程序中,发送实体必须在收到已经发送的一个PDU的确认信息之后,才能再发送下一个新的PDU。广泛应用的滑动窗口控制是向发送实体设置一个发送单元的限制值,这一数值规定了在没有收到确认信息之前,允许发送实体送出的数据单元的最大值。5、差错控制的作用是什么?如何实现差错控制? (1) 差错控制技术是用来对PDU中的数据和控制信息进行保护的。(2) 差错控制技术的实现大多数是用校验序列进行校验,在出错的情况下对整个PDU重新传输。另一方面,重新传输还受到定时器的控制,超出一定的时间没有收到确认信号则重新传输6、简述协议栈的概念及其功能。(1) 协议设计和开发成完整的协作的集合称为协议栈(也称协议组或协议族)。(2) 协议栈中的每个协议解决一部分通信问题,这些协议合起来解决了整个通信问题,而且整个协议栈在各协议间能高效地相互作用。为了协议的实现更有效,协议之间应能共享数据结构和信息。而且,整个协议系列应能处理所有可能的硬件错误或其他的异常情况。7、OSI基本参考模型由哪三个部分组成?共分为哪几个功能层? (1) 开放系统可以进行互连的交换设备、计算机或终端、控制设备等; 物理介质传输信息的通信线路; 应用进程通信及处理的主要过程。(2) OSI模型从上至下分成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七个顺序工作的功能层,每一层都完成某些特定的功能。每一层要用到比其低的层的功能,或者说每一层要为其高层提供一定的服务。8、简述TCP/IP的分层及各层功能。(1)TCP/IP体系结构有四层至上而下分为:应用层、传输层、互联网层和网络接口层。(2)网络接口层的协议提供了一种数据传送的方法;互联网层的主要功能是负责将数据报送到目的主机;传输层的主要功能是负责应用进程之间的端-端通信;应用层是TCP/IP协议族的最高层,它规定了应用程序怎样使用互联网。9、常用的应用层协议有哪些?简述其各自功能。(1)远程登录:远程登录(TELNET)提供像当地用户一样访问远地设备资源的标准方法,能够适应许多计算机和操作系统的差异。(2)文件传送协议:文件传送协议(FTP)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协议之一,用于在设备间的文件传送。(3)万维网和超文本传送协议:万维网(World Wide Web,WWW)为访问存储于网络计算机中的文档和资源提供了框架。第4章1、图论是专门研究人们在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遇到的包含某种二元关系的问题或系统,它把这种问题或系统抽象为? 点和线的集合2、对于具有n个节点、m条边的连通图G,其生成树的树枝数和连枝数分别是多少?G的阶和空度分别为多少?T有n-l条树枝和m-n+1条连枝;G的阶和空度分别是n-1和m-n+1。1、什么是图的生成树?生成树主要有哪两种求法?简述二者的求解思路。(1)设G是一个连通图,T是G的一个子图且是一棵树,若T包含G的所有节点,则称T是G的一棵生成树,也称支撑树。由定义可知,只有连通图才有生成树;反之,有生成树的图必为连通图。(2)求取生成树的两种常用的方法: 破圈法:拆除图中的所有回路并使其保持连通,就能得到G的棵生成树。 避圈法:在有n个点的连通图G中任选一条边(及其节点);选取第2,3,条边,使之不与已选的边形成回路;直到选取完n-1条边且不出现回路结束。2、 第K条最短路径可分为哪两类? 一类是两点之间边分离的第K条最短路径;一类是两点之间点分离的第K条最短路径。3、什么是通信网的可靠性?如何描述可靠性?(1)通信网可靠性定义为网络在给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并能把其业务质量参数保持在规定值以内的能力。(2)可靠性的描述指标:可靠度;不可靠度;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平均故障修复时间。1、有6个节点的图,其有向距离矩阵如下,用D算法求v1到所有其他节点的最短径长及其路由。解:D算法计算过程Wj Vj迭代次数v1v2v3v4v5v6置定节点WiGp00v1w1=0v1193v3w3=1v1,v3293v5w5=2v1,v3,v5387v4w4=3v1,v3,v5,v448V6w6=7v1,v3,v5,v4,v65v2w2=8v1,v3,v5,v4,v6,v2计算结果:v1到其他各节点的最短路径和径长节点v1v2v3v4v5v6最短路径v1v1,v3,v5,v2v1,v3v1,v4v1,v3,v5v1,v3,v5,v6径长0813272、已知由节点v1v7构成的网络如图,试利用最短路径算法求解从节点v1到节点v7的最短路径及径长。3、如下图所示,各子系统均为不可修复系统,且各部件相互独立,求系统的可靠度R和不可靠度F(图中的字母表示各部件的可靠度)(6分)复杂系统的可靠度问题:串联系统的可靠度: (4.32) 并联系统的可靠度: (4.33)分两种情况(概率为1-R3和R3)考虑:(R1+R2)/(R4+R5) + R6:R1/R4 + R2/R5 / R6:(R1R2+R4R5-R1R2R4R5+R3(R1R5+R2R4-R1R2R5-R1R2R4-R1R4R5+2R1R2R4R5)R64、 两个可修复部件组成并联系统,已知可修复部件的MTBF=20h,MTTR=3h,求两部件相互独立时系统的有效度。类推:,第5章1、一个排队系统主要由哪三个基本部分组成?输入过程、排队规则及服务机构2、通常把随机时刻出现的事件组成的序列称为随机事件流,如果一个事件流满足哪三个条件,则称为最简单流?平稳性、无后效性和稀疏性3、 生灭过程常用来描述输入过程为?服务时间为?分布的排队模型。常用于描述输入过程为最简单流、服务时间为指数分布的排队模型。4、电话网是通信网的一个重要的网络,电话网中的业务量称为话务量,可以用什么公式表示?;其中,对应排队论中的系统到达率,S对应平均服务时间。1、简要解释排队系统的三个基本因素。 任何排队系统都有三个基本参数、,简称排队模型的三要素。(1)参数: m称为窗口数或服务员数目,表征系统的资源量。它表示系统中有多少服务设置可同时向顾客提供服务。例如通信系统中的中继线路数、信道数等。(2)参数: 是顾客到达率或系统到达率,即单位时间内到达系统的平均顾客数。反映了顾客到达系统的快慢程度,也反映了需要服务的一方对提供服务的一方的要求。越大,说明系统的负载越重。(3)参数:是一个服务员(或窗口)的服务速率,即单位时间内由一个服务员(或窗口)完成服务并离开系统的平均顾客数。 2、 对于延时拒绝系统:(1)简述顾客到达率(系统到达率)和系统有效到达率的区别;(2)对于无限顾客源和有限顾客源的情况,分别用公式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1)两者区别:l 是顾客到达率或系统到达率,表示的是单位时间内到达系统的平均顾客数。l 在延时拒绝系统中,就是指实际能够进入系统并接受服务的到达率,称为系统的有效到达率。 (2)两者之间的关系:无限顾客源: 有限顾客源:3、 简要说明排队强度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1)若,即时,说明平均达到系统的顾客数小于平均离开系统的顾客数。这时系统是稳定的,可以采取非拒绝方式或拒绝方式。(2)若,即时,说明平均到达系统的顾客数多于平均离开系统的顾客数。如果系统采取非拒绝方式,系统的稳定性就无法保证,因为系统内排队的顾客会越来越多,排队等待时间会越来越长,最终系统将无法正常工作。如果采用拒绝方式,则可以人为地限制系统内的顾客数量,保证系统的稳定性。4、简述M/M/1系统和M/D/m系统的定义。(1)M/M/1系统是指顾客流为泊松流、服务时间为指数分别的单窗口排队系统,顾客源无限、排队长度无限、先到先服务。(2)M/D/m系统是指顾客流为泊松流、服务时间为定长分布、有m个并列窗口的排队系统,顾客源无限、排队长度无限、先到先服务。5、简述如何为解决M/M/1系统的服务质量与系统效率之间的矛盾设计新的排队系统。为解决M/M/1系统的服务质量与系统效率之间的矛盾,必须压缩排队长度、减小等待时间。为此,通常可采用两种措施:增加窗口数:对于一定的顾客到达率,增加窗口数显然能减少等待时间,同时也能提高效率。截止排队长度,也就是采用拒绝型系统:这是一种消极措施。为保障被服务的顾客不过长时间地等待,当系统内顾客数已达到规定值时,新来的顾客即被拒绝。6、 提高网络效率可采取哪些措施?请简单解释。针对保证通信质量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也就是如何提高信道利用率和降低呼损,可以采取四个措施:n 大群化效应:变分散利用信道为集中利用信道,可增加信道的利用率。n 延迟效应:对于延迟拒绝系统,由于延时的存在,可提高系统效率和降低呼损。n 综合效应:综合一般是指将不同性质的业务综合起来在同一网内或同一条线路上传输,以实现大容量信道的大群化效应。n 迂回效应:利用网中最短径以外的迂回路由来传送超负荷随机业务流的溢出部分,以减少首选路由中业务量的呼损。7、 什么是多址通信?多址通信的性能参数有哪些?多址接入协议的选择受到哪些因素影响? 多址通信就是指网络中多个节点(或多个用户终端)共享公共通信资源(信道)、实现连接访问。多址通信采用多址接入技术实现用户间的通信。多址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参数是:平均通过量、平均分组时延和稳定性。多址接入协议的选择主要受到三方面的影响:业务要求、网络资源和信道环境。8、简述CSMA/CD系统的工作原理。l 在发送数据帧后继续监听,进行冲突检测。l 一旦检测到冲突,就立即停止发送数据,而不等这个数据发完;并发送一个简短的阻塞信号,使所有的站点都知道已发生了冲突,停止发送数据,转入闲期。l 在发送阻塞信号后,该站延迟一段随机时间,然后采用CSMA方式再次尝试发送。1、 某用户小交换机平均每小时有20个用户打外线电话,其过程满足最简单流条件。求用户打外线电话的时间间隔在5分钟以内的概率和在10分钟以内的概率。答:“最简单流”泊松过程。在5分钟内的概率为:,在10分钟内的概率为:。2、 某网络的节点为M/M/l系统,平均每小时(能)服务30份信息。(1)平均每小时到达25份信息,计算系统排队的平均队长。(2)若将平均队长减少一份,服务时间(应)减少多少? 答:(1),平均队长份(2)平均队长变为5-1=4份时,份/h,则服务时间减少3、 假设在100条线的中继线群上,平均每小时(需)发生2100次占用,平均占用时长为1/30h。求这中继线群上的完成话务量。答:(平均每小时,不是平均每条中继线。)M/M/100/100排队系统。m=100,则由m及查爱尔兰B表可得呼损小于0.001。则 ,4、 已知某组设备的流入话务量是2 erl,呼叫的平均占用时长是2分钟,求每小时的平均呼叫数。答:由,可得5、 在忙时测得三条中继线的占用时长分别为300秒、40分钟和0.8小时,其相应的呼叫数分别为3、18、20,试计算这三条中继线上的总话务量和呼叫的平均占用时长。答: 300s+40m+0.8h=93min, 6、 在一个移动通信系统中,只有一个小区,每个用户平均每小时呼叫2次,每次呼叫平均持续3分钟。系统的阻塞率为1。计算:(1)有10个信道时,系统支持的用户数。(2)有20个信道时,系统支持的用户数。(3)如果系统中的用户数为(2)计算结果的两倍,计算此时的阻塞率。答:(1)m=10,由m及查表可得系统能承载的话务量为,则能支持的用户数为。(2)m=20,可得,故能支持的用户数为。(3)系统中的用户数为240,则,由m及,查表可得m=10时,;m=20时,。7、 一个阻塞呼叫清除系统,阻塞概率为2%,=1次呼叫/h,=105s。当分别有4个信道、20个信道时,请计算:(1)该系统最大系统容量和每个信道的容量。(2)该系统能支持多少个用户? 答:M/M/m/m系统,m=4、20,Pc=2,。(1)由m及Pc,查表可得m=4时,;m=20时,。则m=4时,每个信道的容量为0.2675erl;m=20时,每个信道的容量为3.24erl。(2) m=4时,能支持的用户数为;m=20时,能支持的用户数为。8、 若干个终端采用P-ALOHA随机接入协议与远端主机通信,信道速率为4800 b/s,每个终端平均每3分钟发送一个帧,帧长为500比特,问终端数目最多允许为多少?若采用S-ALOHA协议,其结果又如何? 答:题目中“问终端数目最多允许为多少?”的意思为“系统稳定问终端数目最多允许为多少?”。每个终端的数据速率为1/(360)=1/180fps对P-ALOHA,信道通过的总数据率为:4800/5000.184=1.77fps,则终端数目最多为:1.77/(1/180)=318(个)对S-ALOHA,则信道通过的总数据率为:4800/5000.368=3.53fps,则终端数目最多为:3.53/(1/180)=636(个)。9、 若两个分别采用P-ALOHA和S-ALOHA协议的系统,均工作在G=0.6(网络负载,话务量强度)的状态,分别求两系统的公共信道上发送成功的概率为多少? 答:网络负载G=0.5时:10、10000个终端争用一条公用的S-ALOHA信道,平均每个终端每小时发送帧18次,时隙长度125s,试求信道负载G? 答:,则11、 S-ALOHA的时隙为40ms,大量用户同时工作,使网络每秒平均发送50个帧(包括重发的),试计算第一次发送即成功的概率。 答:,。第6章1、 在电话通信网中,本地网的结构分为哪两种?网状网、二级网2、 长途电话网简称长途网,由哪些部分组成?长途交换中心、长市中继和长途电路3、 动态选路方法分为哪三种?时间相关选路(TDR);状态相关选路(SDR);事件相关选路(EDR)。1. 什么是等级结构?影响等级结构选择的因素有哪些? 等级结构就是把全网的交换中心划分成若干个等级,低等级的交换中心与管辖它的高等级的交换中心相连,形成多级汇接辐射网也即星形网;而最高等级的交换中心间则直接互联,形成网状网,所以等级结构的电话网一般是复合型网。等级结构的级数选择与很多因素有关,主要有两个:n 全网的服务质量,例如接通率、接续延时、传输质量、可靠性等;n 全网的经济性,即网的总费用问题。2、 简述国际电话网的构成及特点? (1)国际电话网是由各国(或地区)的国际交换中心(ISC)和若干国际转接中心(ITC)组成的。国际交换中心又称国际出入口局,它的任务是连通国际电话网和国内长途电话网。按照ITU-T的规定,国际电话网通过国际转接中心ITC1、ITC2和国际交换中心ISC将各国长途电话网进行互连,构成三级国际长途电话网。(2)国际电话网的特点是通信距离远、多数国家之间不邻接的情况占多数。传输手段多数是使用长中继无线通信、卫星通信或海底同轴电缆、光缆等;在通信技术上广泛采用高效多路复用技术以降低传输成本;采用回音抑制器或回音抵消器以克服远距离四线传输时延所引起的回波现象。3、什么是路由选择?路由选择结构分为哪两种? (1)路由选择也称为选路,是指一个交换中心呼叫另一个交换中心时在多个可传递信息的途径中进行选择,对一次呼叫而言,直到选到了目标局,路由选择才算结束。(2)路由选择结构可分为有级(分级)和无级两种结构:l 有级选路结构:在给定的交换节点的全部话务流中,到某一个方向上的呼叫都是按照同一个路由组依次进行选路,并按照顺序溢出到同组的路由上,而不管这些路由是否被占用,或这些路由能不能用于某些特定的呼叫类型,路由组中的最好一个路由为最终路由,呼叫不能溢出。l 无级选路结构:如果违背了上述定义(如允许发自同一个交换局的呼叫在电路群之间相互溢出),则称为无级选路结构。4、 什么是路由选择计划?简要说明固定选路计划和动态选路计划的含义。路由选择计划是指如何利用两个交换中心间的所有路由组来完成一对节点间的呼叫。分为固定选路计划和动态选路计划两种:n 固定选路计划:是指路由组的路由选择模式总是不变的。即交换机的路由表一旦制定后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按照表内指定的路由进行选择。但是对某些特定种类的呼叫可以人工干预改变路由表,这种改变呈现为路由选择方式的永久性改变。n 动态选路计划:与固定选路计划相反,路由组的选择模式是可变的。即交换机所选的路由经常自动改变。这种改变通常根据时间、状态或事件而定。路由选择模式的更新可以是周期性或非周期性的,预先设定的或根据网络状态而调整的,等等。5、什么是路由?基干路由、低呼损直达路由、高效直达路由和最终路由各有什么特点?路由:进行通话的两个用户经常不属于同一交换中心,当用户有呼叫请求时,在交换中心之间要为其建立起一条传送信息的通道,这就是路由(Route)。基干路由:构成网络基干结构的路由,由具有汇接关系的相邻等级交换中心之间以及长途网和本地网的最高等级交换中心之间的低呼损电路群组成。低呼损直达路由:直达路由是指由两个交换中心之间的电路群组成的,不经过其他交换中心转接的路由。任意两个等级的交换中心由低呼损电路群组成的直达路由称为低呼损直达路由。高效直达路由:直达路由是指由两个交换中心之间的电路群组成的,不经过其他交换中心转接的路由。任意两个交换中心之间由高效电路群组成的直达路由称为高效直达路由。最终(低呼损)路由:最终路由是任意两个交换中心之间可以选择的最后一种路由,由无溢呼的低呼损电路群组成。第7章1、 数据网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分类,按照传输技术、传输距离分别如何分类?(1)按照传输技术分类 :交换网 、广播网 (2)按照传输距离分类: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2、根据数据传输速率,以太网如何分类?以太网、快速以太网和千兆位以太网3、分组交换机分为哪两类?转接交换机、本地交换机1、简述CSMA/CD、令牌环的各自特点。CSMA/CD:载波侦听多路接入/冲突检测。其特点是有数据要传送的站点既对信道上忙否进行监听,又在发送数据后对信道上有无冲突进行检测。信道忙时退后发送;发送时边发送边监听,一旦监听到冲突,则冲突双方或多方都必须停止发送,以使信道不致无效地继续被占用。因此减小了易碰期和发生碰撞后的信道无效占用时间,其通过量和信道利用率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令牌环:是一种适合于环形拓扑结构的局域网。它使用一个称之为令牌的控制标志,来实现环上各节点之间进行通信时对环间信道的控制使用。优点是能提供优先权服务,有很强的实时性,在重负载环路中效率高;缺点是控制电路复杂,令牌容易丢失。2、 简述百兆以太网和千兆位以太网的区别。简述100BASE-T以太网和10BASE-T位以太网的区别。千兆以太网的信息传输速率比百兆以太网提高了10倍,在半双工方式下时,为了使最大传输距离仍然保持在一个网段最大为100m,采用了“载波延伸”和“分组突发”技术。百兆以太网的信息传输速率比十兆以太网提高了10倍;但百兆以太网工作在半双工方式下时,为了使百兆以太网的最小帧长度仍然是64字节,其最大网径减少到200米。3、 简述无线局域网的优点及其两种组网方式。优点:不采用传统电缆线,却能提供传统有线局域网的所有功能,因此节省投资;建网速度较快;建网不需要铺设电缆的空间,建网容易。组网方式有两种类型:对等网络结构和基础网络结构。对等网络结构:无线局域网由一组有无线接口的计算机组成。只要同一时间内这些无线接口在彼此范围之内,就可以建立一个独立的网络。基础网络结构:通过无线中继站(如无线访问接入点、无线HUB和无线网桥等设备)把无线局域网与有线网连接起来,并允许用户有效地共享网络资源。第8章1、IPv4使用多少位地址,在地址的书写上,采用的是什么方法?32位;点分十进制记法;32位地址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面的部分代表网络地址,后面部分代表主机地址。2、IPv6使用多少位地址,在地址的书写上,采用的是什么方法?IPv6 采用 128 位地址长度,使用冒号十六进制形式表示,X:X:X:X:X:X:X:X,X是四位十六进制整数段,包含16位。1、 简述IP网的特点。分布式网络结构;端到端原则,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