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局处长论坛会上的发言材料_第1页
农业局处长论坛会上的发言材料_第2页
农业局处长论坛会上的发言材料_第3页
农业局处长论坛会上的发言材料_第4页
农业局处长论坛会上的发言材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局处长论坛会上的发言材料 很高兴有这个机会给大家汇报与交流。 先给大家讲讲关于农业、农村、农民的四个之最:一是连续8年中央一号文件是关于加强农业的。二是最近一段时期老百姓用的最多的关键词是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从2009年下半年出现“蒜你狠”以来,相继出现“豆你玩”、“姜你军”,去年以来,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农产品价格,一路上涨,棉花价格疯狂飞舞,创历史新高。这些主要农产品价格的大幅波动,突现农业资源的紧缺性、弱质性和紧迫性。三是2011年春晚最火的节目是农民工的节目。四是2010年度星光大道的年度总冠军是农民刘大成。这说明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业、农村、农民也正在发生新的变化,有的已经产生质的飞跃,这也是我用统计方法观察三农的一个体现。 可以说,当前最突出的社会经济矛盾就是农业生产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未来20年世界经济最突出的问题是粮食安全问题。 我今天汇报与探讨的的内容主要有7个方面:一、农村统计调查的主要任务。二、农村统计的主要特点。三、农村统计面临的新形势。四、农村统计调查的几个主要指标。五、统计分析研究用的两个技术指标。六、目前农村经济形势的特征。七、就如何抓好农调工作谈几点看法。 一、农村统计调查的主要任务 农村统计调查的基本任务,就是运用各种调查统计方法,全面、准确、及时的搜集整理农村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农村社会发展情况,为各级领导了解情况,制定政策,指导工作,制定计划和检查执行情况提供准确的依据。为社会公众,特别是为农村经济组织和广大农村居民提供各种信息,以指导生产经营活动,充分发挥农村统计的服务和监督作用。 农村统计反映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化情况,既研究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积累情况,还研究一、二、三产业和其它社会经济事业的协调发展情况。 农村经济统计包括农林牧渔业生产统计(A制度)、农业产值综合统计(M制度)、县(市)社会经济基本情况统计(G制度)、乡村社会经济基本情况(U制度包括乡卡与村卡)、农业产业化统计(冀A制度)和农村居民收支调查(T制度)7种制度。 从专业分类上可分为农产量、农林牧渔业生产情况、产值、农村住户、农业产业化、县市经济情况、乡镇经济情况、村卡、农业能源、农村信息10个专业。 从统计调查方式上可分为:抽样调查、全面调查、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等。 从报表种类分为:有62种调查表、7957个指标。 概括讲,农村统计调查工作主要有两方面的任务,一是正常的统计调查;二是为党委政府服务的阶段性工作。当前阶段性的工作主要有:小康监测、粮食直补监测、新农村建设监测、吨粮市建设、蔬菜示范县监测、用地联查、畜牧强市监测、县域和乡镇经济排位等等。 二、农村统计的主要特点 经过几年来的工作体会和最近的思考,我认为农村统计主要有以下几个属性: (一)自然性:农村统计的对象是农业、农村、农民,其中农业统计报表就有40多种,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自然属性和特征,耕地面积、农作物播种面积、亩产、总产之间有着客观的必然联系和规律。农业生产受气象条件、土壤条件、水利条件的影响是自然规律。农村统计必须遵循该自然规律,因此说农村统计也具有自然属性的特征。 (二)综合性:农村经济是一个多部门经济紧密联系的综合体。我队的农村统计调查工作分10个专业,有62种调查表、7957个指标。有社会基础性指标、生产指标、农业核算指标、农业效益指标,还有农民的居住、生产、收入、消费等指标;不仅有一产,而且还有二产、三产指标,以及财政收入、GDP等综合性指标。农村统计的门类多、头绪多、指标多、涉及面广,相互之间的关系多,综合性特征较明显。 (三)基础性:农业是其他产业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农村统计是最早成立的统计专业之一,对其他专业有着基础性的支撑作用。农村统计来源于农户、田间、基地和农场,这就要求我们农村统计工作者必须经常深入农村基层,而且统计的对象繁多,基层统计员也都是农民,文化素质还比较低,因此,要做好农村统计工作关键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 (四)下乡性:农村统计的对象在农村,重心在农村基层,因此搞农村统计就必须经常下到农村,必须经常到田间、到养殖场,必须经常到农村观察、感受农业生产、气候变化和灾害情况,向农民座谈了解生产经营状况,需要有不怕苦、能扑下身子和农民打交道的朴实工作作风,干农调工作就必须能下得去。 (五)社会性:农村统计的许多指标不仅政府重视,而且社会的关注度很高。如: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农民收入等指标受农民和整个社会的关注度很高,因为他们了解这些指标的一些情况,而且也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农业统计的社会敏感性极强,统计数据不仅要让政府认可,让省局认可,还要让农民认可。 (六)多样性。农村统计调查工作的定期报表和年报制度种类多,批次多,工作量大,而且还在不断增加,调查的范围很广泛,部门多,层次多。调查的内容不仅是农业,还包括农村工业、贸易餐饮等非农行业。调查方法不仅有全面调查,还有抽样调查等,调查的方法多种多样。 三、农村统计面临的新形势 当前的农村统计调查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机遇,一些新的矛盾不断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业战略重要性的提升对农村统计提出了新的挑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是一个长期的战略方针,当前,农业的发展仍然是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充分重视它的战略地位,这是由于农业是人类生存和进行一切生产生活的先决条件,它给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提供生活条件、原料、资金、市场、劳动力,才使各个部门得以发展。 我国是一个有十三亿人口、近十亿人在农村的社会主义大国,只有加快发展农业,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才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证国家建设顺利进行,不能因为工业化程度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而忽视农业的基础地位。 特别是最近连续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全部是关于加强农业方面的,把“三农”问题列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就对农村统计工作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农村统计的制度和指标体系也不断改革,任务和工作量也不断地增加,同时也对农村统计工作不断提出了新的挑战和压力,各级政府对农村统计调查工作的关注和要求越来越高,最突出的矛盾就是同时满足地方政府的需要和上级统计部门认可之间的复杂关系。 (二)农村统计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还不能较好地适应形势的需要。尽管我们以前,特别是去年通过狠抓全市农村统计规范化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也得到了省统计局和调查总队的好评,但是我们的统计基础规范化水平还较低,特别是乡镇以下基层基础工作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一是乡镇统计站力量较薄弱、素质有待提高。我市目前多数乡镇统计站只有1-2名统计员,且兼职较多,个别乡镇只有1名专职统计员。统计员更换频繁,且接受专门业务培训少,业务素质偏低。二是乡镇统计站工作条件较差。多数乡镇只有1-2间办公室,大都比较简陋,有的乡镇统计站没有专门的办公室,多数乡镇统计站没有专用电话,有些乡镇的电脑还比较落后。三是乡镇统计员待遇偏低。目前,我市乡镇统计员享受县财政的很少,多数都是吃事业费,工资待遇较低。东部县乡镇统计员月工资大都只有400元左右,影响了统计工作质量。四是乡镇统计规范化标准还较低。个别乡镇有村级数据但缺少村级报表,村级报表还欠规范。 较低的工资待遇很难让统计员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较弱的统计力量很难适应当前统计工作形势的需要。 我们农调队根据岗位职能设置编制11人,以前一般配备9-10人,现在实有在编人员4人(后来又络续借调了三名临时帮忙人员),但是工作量没有减少反而逐年增加,去年我们除了完成正常的各种统计调查上报表任务外,还完成了新增加的基础工作规范化检查、历史数据调整、吨粮市监测、农普资料编印、住户样本轮换等项工作。能够较好地完成这么多工作与局领导的关心支持分不开的,但是没有一支觉悟高、责任心强、业务精、战斗力强的队伍也是不可能的。 总的来看,目前我市各级农村统计队伍的力量还较薄弱,同日益增加的工作量的要求差距还较大。 (三)农村统计的方法制度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我们的农业统计方法制度自80年代以来,先后经过了三次比较大的改革,但是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体制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现行的农业统计(即农林牧渔业统计)方法制度在指标设置、调查方法以及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等方面出现了种种新的不适应:一是报表制度不衔接,指标设计落后,不适应社会多方面的需求。现行农业统计指标设置反映老情况的指标多,反映新情况的指标少;反映生产的指标多,反映效益及市场变化情况的少;当前农业统计指标设计的更新慢是一个突出问题。二是调查方法单一、制度改革落后,不适应社会日益对统计越来越高的要求。面对着千家万户单打独奏的农村住户、以及各种新的农业经济主体的出现,现行的农业统计基本上延用计划经济时代的层层上报汇总方法,这种方法表面上是一级负责一级,但事实上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太适应,为农业统计数据质量埋下了隐患,比如乡卡报表中的财政收入指标,这是过去延续下来的指标,现在随着财税体制的改革,乡镇已经没有财税机构,县统一管理,然后给乡镇划拨,所以从乡镇取数已经没有意义。 四、农村统计调查的几个主要指标 前面我讲过,农村统计的范围广,指标多,今天我在此给大家讲几个主要的指标,来帮助大家了解农村统计,以便于了解分析农村社会经济。 (一)农产品生产统计的重点指标 1、农作物播种面积:是指实际播种或移植的面积,凡是实际种植有农作物的面积,不论种植在耕地还是非耕地上,也不论其面积大小,均应如实统计,种什么就统计什么,种多少就统计多少,不能遗漏。 2、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是指应该在本日历年度内收获农产品的作物的播种面积之和。其计算公式是:本年度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上年秋冬播面积本年春播作物面积本年夏播作物面积本年夏收作物播种面积本年秋收作物播种面积。 3、农作物总产量:农作物总产量是农业生产的最终成果,指本年度内生产的各种农作物总产量,不论是耕地上或非耕地上的农作物产量,都应该统计在内,统计口径是指全社会的总产量,各种经济形式和卖出、自产自用的农作物产量都统计在内,不能遗漏。 4、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就是平均每一单位面积上收获农产品的数量,简称单产。 粮食预产:要求从村级做起,组织由乡(镇)、村干部和有经验的老农参加的估产小组,对各村所有夏秋农作物的长势进行大面积观察估产,用科学方法对预产数据进行验证。 实产:在收割之前抽选具有一定代表性并达到10%左右的调查户,由专人协助对户内所有地块进行实割实测或抽中户实产登记,依此推算全村产量并逐级上报。 (二)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统计 1、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概念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是以货币表现的农林牧渔业全部产品总量和对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进行的各种支持性服务活动的价值。 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核算范围 它的范围就是本辖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农业、林业、牧业、渔业产品的价值量和对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进行的各种支持性服务活动的价值的总和。 3、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核算方法 采用“产品法”进行计算。即凡是有产品产量的都按产品产量乘以产品单价求得每种农产品的产值;然后将各农产品的产值相加,得出各业的产值,最后各业相加求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当年生产的各种农产品都要计算产值,并且每种产品都按全部产量计算,不扣除用于当年农产品生产消耗的那部分产品的产值。用公式表示:农业总产值=(某种农产品当年总产量该种农产品生产价格)。 4、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计算价格 采用两种价格:现行价格和可比价格。 (1)现行价格:采用农产品生产价格,即生产者第一手出售农产品的价格,来源于农产品生产价格调查。生产价格调查资料中没有涵盖到的少数农产品,可以用集贸市场价格资料代替;没有市场价格的农作物用生产成本代替。 (2)可比价格:目前指上年同期的农产品价格。按可比价格计算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主要是为了观察农业的发展速度,消除不同年度的价格变动、不同地区结构差别的影响,使得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具有可比性。 5、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发展速度的计算方法 农林牧渔业发展速度的实质是综合反映农林牧渔业生产成果的动态变化,计算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发展速度时应扣除价格水平变动因素(既用可比价)。 农业发展速度=报告期可比价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基期现价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0%。 6、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概念 指农、林、牧、渔及农林牧渔服务业生产货物或提供服务活动而增加的价值,为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扣除农林牧渔业现价中间投入后的余额。 7、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核算范围、方法 (1)核算范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核算范围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核算范围相同。 (2)年度增加值的核算方法:目前采用“生产法”计算。 a、由现价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减去农林牧渔业中间消耗的方法取得(不包括固定资产折旧及大修理基金)。 b、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主要采取增加值率的方法进行计算。 8、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发展速度的计算方法 农业发展速度=报告期可比价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基期现价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00%。 (三)农业产业化统计 (四)农村住户调查 一、常住人口:指全年经常在家或在家居住6个月以上,而且经济和生活与本户连成一体的人口。外出从业人员在外居住时间虽然在6个月以上,但收入主要带回家中,经济与本户连为一体,仍视为家庭常住人口;在家居住,生活和本户连成一体的国家职工、退休人员也为家庭常住人口。但是现役军人、中专及以上(走读生除外)的在校学生、以及常年在外(不包括探亲、看病等)且已有稳定的职业与居住场所的外出从业人员,不应当作家庭常住人口。家庭常住人口主要作为计算农村住户平均每人收入、消费和积累水平及分析家庭人口状况的依据。 三、纯收入:指农村住户当年从各个来源得到的总收入相应地扣除所发生的费用后的收入总和。纯收入主要用于再生产投入和当年生活消费支出,也可用于储蓄和各种非义务性支出。“农民人均纯收入”按人口平均的纯收入水平,反映的是一个地区或一个农户农村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计算方法: 纯收入总收入-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税费支出-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赠送农村内部亲友。 五、统计分析研究用的两个技术指标 1、贡献率 也有的称贡献度,有两种表述和计算方法: 一种方法是用比重来反映某个因素在总体发展变化中的贡献度(贡献率),计算公式:某因素的贡献度=某因素的增量/总体总的增量100%。如:2009年工资性收入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的贡献率(度)=2009年工资性收入增加34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474元100%=73.2% 另一种方法是用贡献百分点来反映某个因素在总体发展变化中的贡献度(贡献率),其计算公式:某因素贡献的百分点=某因素上年在总体中的比重某因素当年增长的比值100。如2010年粮食产值对一产增加值的贡献率=2009粮食产值的比重为20%2010年粮食产值增长5%100=1个百分点。 也可用:某因素贡献的百分点=某因素增长量/总体去年同期数100 2、优势系数 测定优势的参数提出。假设总体子区域数为n,当n为偶数时,则优势测算参数G=1/=,当n为奇数时,则G=1/=。把研究区域作为子区域,参照对比区域作为总区域,选择y因子的可比性的指标x,其在总区域中的位次为s,其同总体均值水平的比值为优势指数恪騳因子在总体区域中的优势系数Uy=G。 当Uy为正数时,表明因子在总体区域中具有优势,当Uy为负数时,表明因子在总体区域中不具有优势。优势系数Uy值越大,则优势越明显。 例如:对邯郸市农业社会经济主要指标优势系数分析 依据比较优势系数测定法,以河北省11市作为比较区域,对农业机械机耕率、耕地亩均产出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农业劳均创造的农林牧渔业产值、劳均年产出粮食等20项指标进行比较优势测定分析,计算出各项指标的优势系数Uy=G,并按优势系数Uy从高到低排队得出邯郸市主要指标在河北省11市比较区域的比较优势测评结果。 从2002年邯郸市和全省11市的比较优势评价结果可以看出,在评价分析指标体系20项农村社会经济资源指标中,有11项指标优势系数为正,表现为显著性正比较优势,其余9项指标优势系数为负,表现为显著性负比较优势。农村社会经济资源指标在河北省域内优劣各有,一部分指标处于优势,一部分指标处于劣势,有的指标优势较强,有的指标优势较弱,还有的指标处于明显的劣势。 可以看出,邯郸市农村社会经济资源中除人口密度、农村劳动力、禽蛋产量具有较强优势外,其它资源指标则处在较弱优势或劣势的水平。传统的农业产出率、农业机械化率、农田基本条件具有一定的优势,如:平均每个农村劳动力年产出粮食、每公顷耕地创造农林牧渔业产值、有效灌溉面积比重、旱涝保收面积比重等指标表现为优势。而人均经济资源、人均农业资源和劳动生产率都表现为劣势或明显劣势,资源的人均水平较低,在全省处于劣势。 总体评价:邯郸市的农作物自然生长条件优越,农业生产性资源具有优势,经济总量具有一定优势,而人均经济资源和农业资源处于劣势,人口和劳动力资源优势明显,但人口与经济的发展协调性差。 处于劣势的土地资源逐年下降,人均耕地明显偏少。邯郸市土地资源存在总量和质量双重下降的问题,人均土地资源少的突出问题已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六、我市农村经济形势的特征 我市是一个农业大市,自然生态环境多种多样,从西到东依次是山区、丘陵和平原。气候条件较好,雨热同季,适宜农作物生长,农业资源丰富,人多地少的问题较突出。2010年乡村人口729.4万人,农村人均耕地面积1.37亩,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38.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0%;预计完成增加值294.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5.9%;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6000元大关,达到6085元,在全省居第5位,增长14.3%,增速居全省11市第3位。2010年我市农村经济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农产品产量呈现“两增两减” 2010年我市种植结构呈现了“粮食、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继续增长,棉花、油料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下降”的特点。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161.4万亩,比上年增长1.7%;亩产409.9公斤,增长3.6%,在全省可比的9个市中增幅居第1位;粮食总产476.1万吨,增长5.3%。蔬菜瓜类总播种面积达214.5万亩,增长0.4%;总产量达846.1万吨,增长7.8%;棉花播种面积175.6万亩,下降0.3%;亩产84.2公斤,下降0.1%;总产14.8万吨,下降0.4%。油料播种面积68.0万亩,下降8.0%;亩产214.8公斤,增长2.9%;总产14.6万吨,下降5.3%。市委、市政府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收到了良好效应,粮食种植面积呈现扩大,粮食产量实现连续七年增长。 (二)畜牧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 2010年我市生猪生产稳定发展,奶业加快恢复,禽蛋供给充足。全市肉、蛋、奶类产量分别达65.2万吨、99.9万吨和23.0万吨,分别增长7.9%、3.9%和5.8%。生猪出栏504.3万头,增长8.7%,存栏332.2万头,增长11.2%。 (三)园林水果与水产品产量稳定增长 2010年全市园林水果产量达63.8万吨,比上年增长1.3%,其中,苹果产量达17.7万吨,增长1.3%;梨产量达20.2万吨,增长2.9%,果园面积达4.6万公顷,增长0.7%。干果产量达27.5万吨,下降1.9%。2010年全市水产品产量达5.0万吨,增长6.0%。 (四)农民人均纯收入快速增长 2010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6000元大关,达到6085元,比上年增长14.3%。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农业生产、畜牧业生产较快增长,以及农产品价格上涨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二是工资性收入较快增长的强力拉动。2010年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一大亮点,我市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3030元,比上年增长13.3%,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9.8%,占到半壁江山。随着我市农民从业类型的多元化,农民收入渠道进一步拓宽,收入结构也出现了新的变化。 纵观邯郸市农民收入的增长轨迹,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农民收入水平呈阶梯型增长,经历了超常规增长(1978-1984年,年均增长34.9%)、常规增长(1985-1988年,年均增长10.1)、增长趋缓(1989-1992年,年均增长4.4%)、高速增长(1993-1995年,年均增长33.4%)、二次增长趋缓(1996-2001年,年均增长11.1%)和恢复性增长(2002-2004年,年均增长6.7%)较快增长(2005-2010年,年均增长11.11%)共7个时期,增长速度呈波浪式变化,增长规律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七、如何抓好农调工作谈几点看法 根据农村统计的特点,为了更好地使我市的农村统计工作与省局、队的要求和标准搞好对接,并朝着规范化、标准化发展,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发挥农村统计的职能,今后我们应当狠抓管理,重点在四个方面下功夫: 1、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水平 在内部管理方面,通过“三抓”实现“三个提高”。 (1)抓学习,提高整体素质。在学习方面既抓政治学习,也抓业务学习。通过政治学习,提高全队人员的政治思想水平,提高全队人员的政治敏锐性,正确理解统计和政治的有机结合。通过业务学习,让全队人员熟悉掌握各自分管的专业知识,提高大家的业务素质,让每个人都成为业务上的“专家”,成为“三能”型人才。张嘴能说,提笔能写,上机能操作。只有大家的业务素质提高了,全队的统计反映能力才能提高。 (2)抓制度,提高工作责任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队内要建立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靠制度规范大家的行为,进而提高大家的工作责任心。 (3)抓奖惩,提高工作主动性。对争先创优的给予奖励,出现工作失误的,要给予惩罚,通过落实奖惩措施,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高全队的整体工作水平。 一年多以来,我们在管理上首先做到合理安排、科学分工,做到人尽其才。严格要求、大胆用每一位同志,用真情去感动,用水平去带动,以身作则,和大家共同努力,形成了利益面前讲风格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