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湖北利川:贫困山区实施“村社共建”的探索_第1页
16、湖北利川:贫困山区实施“村社共建”的探索_第2页
16、湖北利川:贫困山区实施“村社共建”的探索_第3页
16、湖北利川:贫困山区实施“村社共建”的探索_第4页
16、湖北利川:贫困山区实施“村社共建”的探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贫困山区实施“村社共建”的探索 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农民增收困难、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等 是当前利川市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客观现实; 村支“两委”班子战斗力不强、党员先进模范作用发挥不够等 是当前利川市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一大难题。如何立足贫困 山区实际,寻找一个有力载体,着力解决村级党组织战斗力不 强、农民增收困难、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等难题,成为当前推进 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亟需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2013 年初, 利川市在全市经济工作会上提出,由市委人才办牵头,各乡镇 (办) 、市直部门参与,大力探索实施“村社共建”模式。结合 利川市情,我们抽调人员,成立课题调研组,采取座谈、走访、 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对我市“村社共建”模式实施情况进行 了实地调研。在此基础上,经过反复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形 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利川是湖北的“西大门” ,国土面积 4607 平方公里,辖 5 乡 7 镇 2 街道 2 经济开发区,582 个村(社区) ,总人口 90 余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75 万人。2007 年 7 月至 2013 年 5 月,全 市共发展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社 507 家(以 5 月 30 日前在工商部 门登记注册为准) ,其中建立“村社共建”模式的有 173 家,社 员总数 7635 人,注册资金 5.64 亿元。 按照农业产业划分,种植类 91 家,占总数的 53%;养殖类 70 家,占总数的 40%;加工营销类 7 家,占总数的 4%;其它 5 家,占总数的 3%。 二、主要做法 (一)三种途径实现村社共建。一是组织共建。村支“两 委”主职干部与合作社理事长、监事长交叉任职,村支“两委” 其他班子成员与合作社副理事长、副监事长交叉任职。同时, 将合作社作为村干部后备人才培养、储备库,把合作社中能力 强、致富本领高的成员吸纳入党,逐步培养发展成为村支“两 委”干部。二是目标共建。按照村支部确立规划、村委会制定 目标、合作社负责落实的原则,合作社(公司)与村支“两委” 签订战略协议,共同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同时,将合作社 发展情况纳入村支“两委”考核目标。三是利益共建。村支 “两委”积极发挥组织协调功能,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全方位 服务。合作社通过做大做强产业,成为带动村集体经济强力引 擎,助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二)四条道路促进互利共赢。一是资源整合之路。村支 “两委”盘活土地、山林、堰塘等集体资产,并积极引导农民 以资金、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入社,加强资源有效整合力度, 不断壮大合作社经济体。二是共同管理之路。建章立制,严格 执行章程、制度和合作社管理办法,坚持党务、政务公开,主 动接受村委会、合作社监事会等各方面的监督,实行村民和社 员共同自治。三是合理分配之路。合作社每年向村支“两委” 缴纳 5 万元以上(以 5 万元为基数,外加纯利润的 5%)的公益 金,作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提取纯利润的 5%作为风险规避积 累资金;纯利润的 85%用于分红返利。四是管理创新之路。通 3 过“村社共建” ,增强群众的法制意识、合作意识、市场经济意 识,发展农村公益事业,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乡风文 明、管理民主,推进农村社会管理创新。 (三)三项措施助推村社发展。一是抓机制建设。市委、 市政府出台了人才强市的试行意见,将该工程作为全市实施的 六大重点人才工程来抓。成立了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第一 副组长,组织部长、分管农业副市长任副组长,市委组织部、 市农业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等 16 个市直部 门为成员的探索“村社共建”模式领导小组。同时,各乡镇 (办)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二是抓人才培养。制定出台了 利川市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军人才培训方案 ,将“村社共建” 农村领军人才培养工程纳入“市委书记工程” ,全年培养 50 名 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领军人才、30 个“村社共建”示范村、 100 名“创业型党员” 、20 名“创业型大学生村官” 、600 名农 村实用人才。三是抓资金扶持。制定出台了利川市小额担保 贷款管理办法 ,每年按照 10-50 万的额度重点扶持 30-50 户农 民专业合作社,财政部门给予全额贴息。实施党内助力工程, 扩大对合作社党员的贴息贷款规模,专业合作社可按社内每名 党员 5 万元的额度申请贴息贷款。 三、初步成效 自“探索村社共建模式,实施农村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实 施以来,截至目前,利川市共计培训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 3000 余人次,评定技术职称 200 余人,提供小额担保贷款 750 余万 元,争取邮储银行贷款 3721 万元,落实扶持资金 413 万元。 (一)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明显增强。在“村社共建”模 式运行的过程中,党组织及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具体通过农 产品试种、市场拓展两个方面表现出来。在农产品试种方面, 很多适合本地气候、土壤的引进农产品,农民一般采取观望态 度,需要“眼见为实”的引领示范。针对现状,党员主动“领 产品试种” ,通过数月及数年的实验和经验积累,让老百姓真正 看到产品的价值,再逐步扩大规模。汪营镇鱼泉口村香菇专业 合作社在引进香菇的过程中,社员普遍存在不敢种、不愿种的 心理状态,村支部书记、合作社理事长甘国松带领部分党员, 通过外地学习考察,先行试种了 20 亩香菇,在看到技术门槛不 高、利润空间较大后,社员才普遍接受。在市场拓展方面,由 村支“两委”及党员带着农产品跑市场,让社员不担心销路。 产品选对了、销路打开了,党组织及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自然 显现出来。南坪乡营上村黄金梨专业合作社,该村支部书记、 村委会主任在种植、产品包装等技术完全成熟后,将主要精力 用在产品营销上,现已在武汉、宜昌、重庆等地建立了黄金梨 销售点。调研结果显示, “村社共建”模式运行较好的村,党组 织及党员民主测评高于其他村 8 个百分点以上,上访及群体事 件趋于零。 (二)村级集体经济明显壮大。各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 灵活多样的形式,每年给村支“两委”5 万元以上(以 5 万元 为基数,外加纯利润的 5%)的公益金,保证了村集体经济收入 达到 5 万元以上,让村支“两委”有钱办事。例如:团堡镇龙 台村支“两委”利用这笔收入,自主维修了 16 公里村级公路, 5 新建、维修 3 口水池,解决了 500 多人的饮水问题。元堡复兴 村与金土源药材专业合作社签订联合发展协议,合作社销售收 入的 5%至 10%作为村集体收入,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都亭龙潭村 与来福种业专业合作社开展战略合作,共建国家萝卜产业链科 技研发基地,合作社按利润的 2%至 5%作为公共事业发展金,用 于龙潭村公共事业发展;营上果蔬专业合作社每售 1 公斤黄金 梨,为村里提供 0.02-0.04 元作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据 2013 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统计,173 个“村社共建”模式村,村级 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 5 万元以上,最高达到 100 余万元。 (三)农民收入明显增加。调研结果显示,部分产业的人 均收入大大高于同地域其他人员人均收入。茶叶专业合作社成 员人均纯收入比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高 31%以上;蔬菜专业合作 社成员人均纯收入比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高 27%以上;果品类专 业合作社成员人均纯收入比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高 53.52%以上;养 殖类专业合作社成员人均纯收入比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高 34.7%以 上;粮食专业合作社成员人均纯收入比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高 10.82%以上;林业专业合作社成员人均纯收入比当地农民人均 纯收入高 18.01%以上;药材专业合作社成员人均纯收入比当地 农民人均纯收入高 30.8%以上。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一般情况都 有三次收益。一是土地等生产资料收益,每亩土地按 200-1000 元不等流转;二是劳动力收益,每个二、三级劳动力日工资 40-100 元不等,平均每年按 100 个工作日计算;三是二次返利 (年底分红) ,2013 年全市给社员返利最少的 6 万元,最多的 220 余万元。例如:汪营镇白泥塘村宇腾专业合作社社员杨秀 梅一家共有 6 亩土地,以每亩地 500 元流转合作社种植辣椒、 在合作社打工每天收益 50 元、每亩地年底分红返利 500 元,三 次收益让杨秀梅一家每年增收 11000 余元。 (四)产业结构调整明显加快。土地集约化壮大规模。通 过承包、租赁等方式开展土地流转,使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地 块集中起来,形成了一产一业的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生产,发 挥了土地资本由分到统的集聚效应。2012 年,全市农村土地流 转面积 29500 亩,自 2013 年实施“村社共建”后,全市农村土 地流转面积达到 67000 亩,流转面积大幅增加,规模不断壮大。 标准生产提高竞争力。按照“五统一”的要求,产前统一购买 生产资料,产中统一组织标准化种(养)殖,产后统一包装、 贴牌、销售,提高了产品市场竞争力。南坪蔬菜合作社在购销 环节统一收购、加工、储藏、外销,并在重庆、南充设立直销 点,萝卜、白菜、甘蓝每吨的销售价格要比散户零售高出 200 元左右。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村社共建”促进了“一乡一业” 、 “一村一品”工程深入推进,实现了农业生产由单一的粮食生 产向特色产业、高效农业转变,加快了烟叶、茶叶、蔬菜、黄 连、山药等特色产业板块的形成,推动了利川绿色现代农业发 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五)农村社会管理明显加强。 “村社共建”模式坚持村民 自治和社员自治相结合原则,建立了两条纵向自治体系,培养 了农民的民主管理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彰显了“自我教育、 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村民、社员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既具经 济功能,又具社会功能、文化功能和教育功能。以团堡镇龙台 7 村农安专业合作社为例,该社按照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 结合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进一步健全完善议事 规则和决策程序,做到重大问题集体研究讨论决定,切实提高 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 四、经验总结 (一)宣传引导是基础。推行“村社共建”模式的根本出 发点和落脚点,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在实施“村社 共建”的过程中,应加强宣传引导力度,充分认识群众参与的 重要性和必要性,没有群众参与的“村社共建”是无本之源, 没有群众参与的“村社共建”难以发展壮大。 (二)人才技术是关键。 “村社共建”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 通过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人才、技术是提升农 业产业水平、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因此,打造一 支懂经营、会管理、想服务、能服务、会服务的农业产业领军 人才队伍尤为重要。 (三)制度建设是保障。 “村社共建”是在农村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对社员各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相对于单 纯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村社共建”模式创新性的将党组织建设 融入其中,党支部、合作社、社员能否做到各尽其能、优势互 补,制度建设是“村社共建”模式良性运转的重要保障。 (四)资金扶持是重点。从总体看来, “村社共建”的发展 仍然面临着多方面制约因素,其中融资渠道不畅是最为突出的 问题。应加大“村社共建”资金扶持力度,制定出台小额担保 贷款管理办法,积极搭建服务平台,缓解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 难问题。 (五)促进发展是根本。党组织的服务能力水平要提高、 村级集体经济要壮大、农民收入要增加,其根本还是体现在壮 大农业产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上。只有把握促进 发展这个根本,才能真正体现推行“村社共建”模式的意义。 五、存在问题及原因 “村社共建”模式极大地解决了当前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发 展中的几大难题,但由于“村社共建”模式尚处于初步阶段, 无现成经验可以借鉴,还有诸多不足之处需要在以后的探索中 不断完善。 一是内部制度建设不健全。就当前情况来看,村支“两委” 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各自制度建设较为完善,但整体反映和规范 “村社共建”模式的制度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主要表现在: 村支“两委”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村社共建”当中发挥什么 样的作用、通过什么途径发挥作用、职责划分等没有明确的制 度反映,存在“头痛医头” 、 “脚痛医脚”现象。 二是领军人才能力水平不强。专业合作社的人才匮乏,队 伍数量不足,素质偏低等问题较为普遍。调查的 507 家专业合 作社的成员及社员总数为 18864 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只有 81 人,占总人数的 4.29%;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 157 人,占总人数 的 8.32%。当前, “村社共建”所涉及的农业产业处于扩大规模 阶段,这种欠缺尚不明显,一旦农业产业由规模化向专业化推 进,农产品必须以品质提升、深加工来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时候, 9 其缺陷将会明显表现出来。 三是融资难问题严重制约发展。据统计,近年来享受过政 府无偿扶持的合作社仅有 12 家,得到过项目支持的仅有 8 家, 得到过银行贷款的有 105 家。究其原因,一方面集体土地、山 林等不能作为银行贷款抵押;另一方面,政府在扶持农民专业 合作社的力度还不够大、面还不够宽。 四是农村社会管理仍需加强。利用“村社共建”对社员进 行理想信念教育和民主意识提升,拓展了教育途径,但也存在 两个方面的不足。在力度上,要改偶尔进行为经常性开展;在 方式上,要改传统说教为耳濡目染。 六、下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组织领导,努力营造“村社共建”良好发展环 境。在领导上着力。认真落实市委、政府领导联系“村社共建” 制度,并将“村社共建”工作纳入乡镇、市直相关部门年终考 评的重要内容。同时进一步明确相关职能部门在推进“村社共 建”模式中的职责,建立分工协作的部门联系机制。在规划上 着力。把“村社共建”的发展与“十二五”规划、新农村建设、 基层组织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相结合, 进行统筹规划,整体推进。 (二)加大资金投入,着力解决融资难问题。在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