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创新机制, 模式与对策探讨.doc_第1页
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创新机制, 模式与对策探讨.doc_第2页
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创新机制, 模式与对策探讨.doc_第3页
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创新机制, 模式与对策探讨.doc_第4页
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创新机制, 模式与对策探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创新机制、模式与对策探讨梁称福易诚摘要:本文概述了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创新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总体目标,重点探讨了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创新机制与创新模式。在上述基础上,提出了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创新对策。关健词: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创新机制模式对策2006年1月,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召。“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是“多出创新性成果,培养创新型人才”。管理的本质就是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科技管理创新就是对科技系统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成系统的既定目标与责任的创造性活动,对促进科研创新、加强学科交叉、推动科研成果的产生具有重要作用。其主要内容是注重科技资源优化配置,以实现科技投入的预期目标,其目标是“多出优秀人才、多出科研精品”。该目标的实现,需要一套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的科研管理创新机制、创新模式与对策加以支撑与保证。本文就这些方面的间题进行了探讨。一、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创新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总体目标(一)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创新的指导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科研管理工作全局;科研项目逐渐增加,科研经费稳步增加,科研成果层出不穷,学科建设日趋合理,科研队伍基本稳定,促进学院由教学型向教学与研究并重型转变,全面开创学院科研管理工作的新局面。1、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技术创新大会精神,坚持从实际出发,大胆创新,把科研工作与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学院上下都要充分认识到加强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是高职院校的重要历史使命之一,高度重视发挥高职院校科学研究在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管理水平和实行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开放式办科研,全面发挥科研管理的各种社会功能。2、学院科研总体要实现“文理工科共同繁荣,应用和基础研究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在理科科研方面,积极鼓励和引导基础研究发展,加大对重点实验室和重点基础研究基地的支持力度,集中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优秀骨干,创造宽松的环境,提供优惠政策和充分条件,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培养优秀学科带头人;进一步加强和推进应用科技研究;下决心采取倾斜政策,重点扶持和发展高新技术研究,积极做好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努力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文科科研要提高参与重大决策的能力和为社会经济发展与改革服务的水平;要从基础与应用两方面提高学院科研的整体实力,增强学院科研的“自我造血”功能。(二)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创新的基本原则1、以人为本原则。“管理就是充分开发人力资源以做好工作。”“管理就是服务”。科研管理的根本任务就是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尽可能地为科研活动提供便利利保证,为研究人员能够释放出更大的潜能,能够更好地进行科研活动,实现科研目标,创造条件、提供服务。要及时调整职称政策、创收分成政策和人事管理规定,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承担重大课题、开展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积极性,让一部分教师凭借科技创新先富起来;要开拓多种途径使教师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对科研人员的各类科研成果,都要给予承认和鼓励,努力做到人尽其才。2、经济效益为中心原则。高职院校科研管理要讲求经济效益就必须增强成本意识、严格成本管理、强化成本控制、提高成本效益、优化资源配置。3、管理工作效率原则。即管理机构处理公务的实际成效。科研管理部门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及其它处理公务的高新技术,提高科研管理工作效率。4、综合效益原则。即科研管理的社会效果、社会承认和满足的程度。在当前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价值规律、经济规律仍在作用于科研管理的行为,尤其是在各种法规不健全之时,要克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有意或无意,自觉或不自觉追求经济利益的现象,努力提高社会效益。根据中国高校科技创新竞争力评价报告,对全国619所高校排名,为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创新提出了新的挑战,为高职院校科研管理迈向科学化、规范化指明了方向。(三)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创新的总体目标发挥高职院校的优势,创学科品牌,办精品科研,积极推进学院科研管理由计划型向市场型转变,使学院的整体科研实力在国内同类高等职业院校中居于前列。主要在5个方面力争取得新突破:一是学院办学层次和结构更加合理,科研管理效率得到更大提高;二是学科建设实现优化重组,学科特色愈加鲜明,学科整体水平大幅提升;三是建立起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有利于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成长的现代科研管理制度和科研管理评价体系;四是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科研成果大幅增长,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五是科研管理体制科学合理,运行机制通畅高效;六是推进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的产学研合作,形成良好的产学研合作体制与机制。二、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创新机制与创新模式(一)管理理念创新科研管理创新,观念的创新是前提。要从培养创新型人才,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这个高度上统一思想认识。要从传统的办学理念和培养模式中解放出来,把教育创新和科技创新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积极探索因材施教、张扬个性的规律性,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作为教育创新和科技创新的核心和目标,把学院的一切工作统一到为教育创新、科技创新服务上来。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转变观念、创新科研管理,还应树立经营科研的理念。经营科研就是指以提高学院科技资源使用效率和效益为根本目的,以整合与优化配置学院科技资源为基本途径,以提供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科技服务为主要方式的科研管理运作实践活动。也就是说,经营的直接目的是以较小的科技投入获取最大的回报。(二)管理队伍创新要培养一支懂业务、善管理、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科研管理创新人才队伍。科研管理者必须经历从组织协调选题,立项评审,科研资源配置,合力攻关,成品评审、鉴定、验收结题,成果评奖、宣传推广、转化等周期性的循环体验,才能不断增长管理才干,取得管理上的主动权,在管理岗位上不断创新发展。他们具备以下素质:一是与时俱进的创新思想和灵活的创新思维。科技管理人才需从广阔的外界环境中吸取一切有用的先进经验,改变仅凭直觉经验和感情因素支配的狭隘的、单一的思维方式,多角度、全方位、辩证地思考问题,提高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应变能力,引导科技人才在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领域取得突破。二是强烈的竞争意识。竞争意识既是忧患意识又是进取意识,可以促使科研管理人才全力以赴地投身于工作当中,保持旺盛的创新精神,发挥在一般状况下难以发挥的管理潜能。三是积极的探索求新精神。科研管理创新意味着必须创造前人未曾创造过的管理成果。要敢于批判、善于质疑、正确对待权威。四是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奋斗精神是一种进取精神,是对科研管理创新目标的不懈追求、殚精竭虑、奋发进取的精神。五是要有创新方法。科研管理创新活动还要求科技管理工作者掌握正确的、合理的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们具备以下管理创新意识:项目申报立项与设计策划意识,中期监督检查与验收、鉴定结题意识,成果报奖意识,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品牌产品意识,成果应用意识以及科技服务意识。(三)管理内容创新管理内容创新主要包括管理体制创新、组织体制创新、人才体制创新、运行机制创新、分配制度创新、科研成果转化体制创新六个部分。(1)管理体制创新传统科研管理的工作思路是程序化的项目管理与成果管理,只是计划、组织、协调科研究活动中的各种关系,已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科研管理应该从传统管理向创新管理方向发展,即向管理产业方向发展。所谓管理产业就是把管理研究、教育、咨询、经验等形成知识品牌,以一定的物质为依托,变成广大管理者掌握、实用、交换、买卖的知识产品。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融入到管理产业当中,进行创新管理,以提高管理效益和管理成果。(2)组织体制创新科研组织体制创新已成为提高科研成果质量,降低科研成本的重要研究课题。其核心目标是增强科研团队成员的创造力。要求学院内部能够充分整合科研人力资源,集中优势相关科研力量联合攻关,在规定期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科研任务,并将科研成果尽快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第一,牢记学院的教学、科研两个中心的基本使命,妥善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必须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紧紧围绕人才培养来进行。做到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比冀齐飞。第二,坚持以提高科研绩效为目标,充分发挥科研人力资源潜力的原则,提倡科研组织的多样化,并淡化钢性条块分割的人事管理体制,创建弹性的项目制人事管理体制;以实现科研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及信息资源最为合理和有效的配置。第三,立足于高水平科研成果创新,改革科研激励机制。对科研业绩过多地数量化考核对高校教师来说是一种科研压力,但这种压力并不一定能够充分转化为科研动为。对一部分高层次研究人员的年度科研业绩考核,应实行定性为主的考核指标,并试行年薪制,改变急功近利,过分强调成果数量,单一按科研成果数量分配资源的考核政策。第四,改革成果评价制度。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在科技项目结项时,较多采用成果鉴定的评价方式。由于将科技成果的鉴定与科研人员的利益挂钩很紧密,科技成果鉴定证书已作为科研人员的奖励或各种待遇的依据,结果就会促使人们盲目追求科技成果的数量和所谓的理论水平而忽视其经济与社会效益,完全扭曲了科技成果鉴定的本来目的。结果,表面上看来,学院的科技鉴定成果越来越多,档次也似乎越来越高,而实际上是大多数成果通过鉴定、完成结项后就被束之高阁。因此,高职院校应当改革科技成果评价制度,采用多种科技成果评价方式,允许实行多种形式结题,鼓励科技成果通过市场竞争、生产实践以及学术上的百家争鸣等多种方式得到评价和认可。应当根据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需要,进一步完善科技奖励制度,加大对成果转化的奖励力度。一方面,鼓励和支持科研人员与企业合作,另一方面,可考虑设立科技成果转化或推广奖,对在科技成果转化或推广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部门或个人给予重奖。此外,单位对科研人员评定职称或晋升时,也应当由单纯看论著数量和项目多少转向兼顾成果转化所产生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第五,建立科研信息共享机制,建设全国性高职院校科研信息平合。计算机技术科研管理领域中的应用巳在日益扩大,科研管理已经进入“网络信息化时代”。科研网站既是对外交流的窗口,也是人们了解科研信息动态、展示科研成果的平台,所以,高职院校系统应当加强科研信息平台建设,建立遍及全院、全国高职院校联网的科研信息交流与科研管理网络系统,充分利用网络进行学院科研管理工作和学术交流,促进学院科研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第六,要积极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产学研结合与融合。包括互聘研究生导师,合作申报硕士点并培养研究生;互聘科研人员,合作申报科研项目并进行科研攻关;相互开放实验室,共建共享实验室;相互开放图书馆,实现图书信息资源共享;组织教师和学生到合作办学单位参与科技开发工作;聘请高级专家指导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实验室建设、指导申报科研项目、指导科研和培养青年教师;合作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合作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合作组建科技产业公司等。(3)人才体制创新建立良好的科技人才工作机制,是吸引和留住人才,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局面的重要保障。一是要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科技人才资源配置机制。要变人才的单位部门使用权为社会使用权,打破人才流动的种种桎梏,使人力资很真正实现全社会的自由流动与合理化配置,完善人才流动的市场体系建设,通过完善人才中介等组织,形成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指导有方、监督有力的科技人才市场。二是完善科技人才竞争激励机制。通过全面推行聘用制,逐步建立学院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管理的管理体制,扩大内部分配的自主权,实行灵活多样的分配机制,真正使本领强、贡献大的优秀人才得到丰厚回报,体现其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三是建立科学先进的科技人才资源管理机制。坚持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适当待遇留人,并使之定型为一以贯之的制度。学院各级领导干部要真正体现出爱才之心、识才之智、容才之量、用才之艺,用深厚的感情和实际行动来吸引、凝聚人才;学院人事部门的工作,要从管人、用人转向培养人才、发现人才、吸引人才和发挥人才的潜能,并努力研究和探索各行各业人才成长的规律;要不断加强人事管理服务内容、方式、方法和手段的创新,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以及文化等手段,积极有效地开展工作,全面开发科技人才资源。(4)运行机制创新要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建立高科技产业。与企业联合组建科技研究与开发中心。促进产品市场化。发挥学院先进的设施设备和专业师资优势,加强校企合作研发,带助中小型企业解决相关的科研难题,走“利用专业优势办专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新路,使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帮助中小型企业走健康发展之路。在深化科研体制改革方面,通过建立课题组研究人员聘任制和内部分配制度的改革,形成机构开放、人员流动、内外联合、竞争创新、“产学研”一体化的运行机制,在高职院校科研体制改革方面发挥示范作用。(5)分配制度创新要通过分配制度改革,保证科研人员在科技成果中的合法权益。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科研经费中人头费的比例。落实技术、知识、成果参与收入分配的政策,充分体现创新人员的创新价值。并建立科研风险和利益分配机制。既懂科研、又善管理的人才是难得的,学院对优秀的科研管理人才要充分信任,大胆使用对与人才个人利益相关的立功受奖、职务晋升、职称评定、享受津贴等待遇,要得到相应的落实,让他们在各有所为的同时,达到各得其所,各有价值,感到从事科研管理工作有干头、有甜头、有奔头、这也是促使科研管理队伍具有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举措。(6)科研成果转化体制创新要加强政策激励,完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实现科技研发和产业化过程无缝对接。其工作重点在于: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企业,建设学院科研成果转化基地、产业基地等科技孵化器。在学院优势与重点学科领域实施科技产业化工程,并实施一批科技攻关标志性工程,不断提高应用型科技成果转化率。应制订政策,在学院、个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基础上,允许教师兼职或停薪留职从事科技产业,以让一些前景看好的科研成果更快地转化为生产力,为学院、社会、个人带来效益,形成互动的局面。(四)管理手段创新(1)以争取科研项目作为工作重点,做好目标管理。应由科技管理部门制定相应的科技目标,重点放在科研管理工作的质与量的重大突破上。对于目标数量应根据各院校实情来定,以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为根本,以促进科研质量为目的。对于目标的实现,争取课题立项工作是重点,其中,在争取国家级课题和省部级课题等高级别课题的立项工作上,应以集中管理为妥;在课题设计、论证和争取立项工作上,由学院学术专家和课题执行者共同参加组织策划,以达到课题立项的目的。(2)优化学院学科建设与布局,建立科技团队。每所高职院校都有自己的优势学科和较高水平的科研队伍。应根据各自学科特点,认真组织和完成以学科为主的科研活动,多出精品,并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学科的发展离不开由专业人员组成科研力,是各单位科技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三、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创新对策(一)要在科研管理理念上有新的认识,有新的突破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科研管理的根本任务是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研究人员能够释放出更大的潜能,能够更好地进行科研活动,实现科研目标,创造条件,提供服务。管理就是服务,科研管理要尽可能地为科研活动提供便利保证。确立质量第一的观念。科研管理的根本目标,是出精品力作,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科研管理工作要从制定规划、组织管理、基金资助、评价标准、激励机制等方面,确保管理目标的实现,促进更多的精品力作问世。确立协同攻关的观念。科研管理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将个体的、分散的科研力量集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行有组织的科研,加强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研究。要高度重视数据采集、实证调查、跟踪研究,注重基础性建设。科学工作者需长期集体攻关、协同作战,少数个体是无法完成的。(二)要在日常科研管理事务中实施创新,体现创新管理创新体现在静态的管理与动态的管理相结合上,科技处要随时掌握各个研究方向的人员、研究进展情况,既给予支持,又要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创新体现在优质服务和宏观调控相结合上,及时发布科研信息,提供相关资料,同时整合学院的人力、设备资源,以争取大的、有影响的课题,获得大的成果。管理创新还体现在“服务意识”的增强和管理水平、手段提高上。只有增强了服务意识,管理工作才会更有主动性和创造性。(三)加强高职院校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力度,建立与完善科技创新体系首先,在健全科研管理体制上,沟通学院与外单位研究院、所系统之间的联系,协调之间的关系。在科研项目的申报与科经费的管理等方面,要统筹安排、加强审核。改变目前这种研究资金分散、研究项目小、对现有资源造成浪费的现象,加强计划和统筹。在集中资金重点支持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基础研究之外,大力支持已经有一定特色并形成一定优势的研究项目和计划,以促进原创性成果的形成。其次,在完善科研管理机制方面,要完善对现有的以课题组为科研组织的管理,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在宏观政策的制定方面,要注意导向性改革目前不合理的科研评价和奖励机制,建立促进原创性研究水平提高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第三,要完善日常科研管理,改革现有的科技政策,突出强调创新性研究的重要作用,提高对创新性研究的支持力度。另外,学院在制定科技发展规划时,要把追踪前沿研究的热点与科学研究工作者的自由研究结合起来,充分鼓励科技工作者进行自由探索,鼓励和支持他们在那些目前虽然还不是热点,却拥有广泛发展前景的研究领域去进行探索。(四)合理配置学院科技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组合与高效利用1、合理配置学院内部的研究经费,有效调控各类研究的经费比例“科研经费是科研工作的命脉”。学院内部科研经费的流向必须实行宏观调控,要根据各个院校的学科特点,在兼顾各个学科总体平衡发展的前提下,侧重性、倾向性地支持优势学科的发展,通过对优势学科研究提供大量的、持续不断的支持,才有可能使其不断形成科研积累,为某一特定时间的重大原始性突破创造条件。同时在重视研究经费投入的同时,应加大对科技开发的投入,逐步解决高职院校科研成果和市场经济期望值之间矛盾。2、组建科研创新研究平台,进行科技资源和人才的有效整合目前高职院校缺乏有效的调控手段和凝聚机制,一方面高职院校与高职院校之间、高职院校内部的院系之间、重点实验室之间和研究人员之间的科技资源和成果相互封锁,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面临多方面的困难。另一方面科研人员仅凭孤军奋战和自建的硬件研究环境很难适应当代科技攻关的要求,因此,组建高职院校科研创新研究平台,并进行科技资源和人才的有效整合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需对高职院校的校院系职能和作用重新进行定位。学院应对研究团队和创新平台的科技项目进行科学筹划,在筛选、培育和扶新团队、树立品牌上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并制定优惠政策,合理整合校内研究资源,搭建学院创新研究平合,创建多学科联合攻关,协调有效运行的文化环境和制度保障,使教师能静心致力于教学与科研活动,在事业、感情条件和待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