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新课程中“问题串” 的设计与运用策略.doc_第1页
高中生物新课程中“问题串” 的设计与运用策略.doc_第2页
高中生物新课程中“问题串” 的设计与运用策略.doc_第3页
高中生物新课程中“问题串” 的设计与运用策略.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发表在生物学通报2008年第4期高中生物新课程中“问题串”的设计与运用策略李克刚(江苏省东台中学224200)在实践教学中,如何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知识与能力实际,对教材中的问题进行加工、设计并合理运用,从而高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本人经过多年的新教材教学实践,对此进行了积极尝试,下面谈几点做法,以期与同仁探讨。1问题串设计生活化,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生物科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环境保护等方面密切相关,新课程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把“问题串”与学生生活实际或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为“问题串”提供生活背景,不仅能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讲授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5节细胞中的无机物一节教学内容时,我要求学生将自己饮用过的牛奶或饮料的包装袋带到课堂,用实物展示台投演到大屏幕上,并设计出如下“问题串”,引导学生讨论:包装袋上标明了哪些成分?这些成分可分成哪几大类?水在饮料中所占的比例是多少?与青少年体内细胞中水的比例相比,是多还是少?饮料中常见的是哪几类无机盐?为什么要添加无机盐?剧烈运动大量出汗时,是喝纯净水好还是矿物质水好?对一个准备穿越沙漠的人来说,是先准备充足的水,还是先准备充足的面包,为什么?通过设计这一生活化的问题串,在课堂上将学生的思维聚焦到自身的日常生活,让学生带着这些看似熟悉、似懂非懂却又急切想知道的问题,特别是有选择性的最后二问进入到新课学习中,学生探索求知的动力很强,兴趣很高,讨论得也很热烈,这节内容在学生头脑中也就根深蒂固了。2问题串设计精细化,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问题串是指在一定的学习范围或主题内,围绕一定目标、按照一定逻辑结构精心设计的一组问题。使用问题串进行教学实质上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任务)进行积极地自主学习,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自我建构知识的过程。因此,问题串的设计应体现递度性和过度性,备课时要在精细化上下功夫,要根据教学目标,把教学内容编设成一组组、一个个彼此关联的问题,使前一个问题作为后一个问题的前提,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继续或结论,这样每一个问题都会成为学生思维的阶梯,使学生在问题串的引导下,通过自身积极主动的探索,实现了由未知向已知的转变。如人教版必修2第5章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一节中“基因突变的意义”这一重要知识点对学生来说既抽象又高度概括。基因突变的意义涉及到新基因的产生、性状的自由组合以及环境对性状的选择等内容,因此学生根本不知道从哪些方面来思考基因突变有什么意义,自学起来难度大,感觉无从下手,即使自学了教材也是不得要领。我将这一问题从上述三个角度进行了细化,将其细化成具有一定内在联系的问题串: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吗?基因突变产生的新基因与原来的基因是什么关系?新基因产生后,该物种的等位基因对数有什么变化?具有5对等位基因的物种,其性状的组合最多有多少种?如果是6对基因呢?这些新的基因产生的新性状对生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有利还是有害)?自然环境会选择哪些个体生存下来?学生们在这一具有一定递度和逻辑结构的问题串的引领下,自学的目标得以具体化、知识的构建也有了层次,在理解知识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又获得了新知,自学的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通过自主学习和思考,逐步意会到基因突变的意义应从基因突变会产生新基因,新基因会导致新性状的出现,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同时使生物性状组合的类型增加一倍,增加了变异的来源,从而明白了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3问题串设计情境化,引导学生攻坚克难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难点知识比较抽象,学生的知识准备少,迁移能力欠缺,没有感性认识,教师直白地讲解,学生不容易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很难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但是如果给出相应的问题情境,提供相应的直观载体,再创设与之相应的问题串,将难点知识分解为许多小问题,引导学生从情境信息出发层层深入,步步逼近,则会另有一番课堂景象。如在讲授人教版必修2第7章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一节时,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这一教学难点我作了如下处理:课前上网查找到了一段典型的生态系统视频录像,视频主要展示了一草原生态系统中雀类捕食生活在绿草丛中昆虫的情景。并创设了如下问题串:问题1.在绿草丛中,如果灰色翅(基因型为aa)昆虫的群体中偶然出现一只绿色翅(基因型为Aa)的变异个体,且绿色比灰色更不易被捕食。那么用达尔文关于变异的观点能否解释绿色翅的产生,为什么?因此你对自然选择学说的看法是?问题2.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你认为昆虫的绿色翅和灰色翅这一对相对性状中,哪一性状易被环境选择而保留下来。为什么?问题3.根据问题2的推论,假如在昆虫的群体中有绿色翅(基因型AA)、绿色翅(基因型Aa)和灰色翅(基因型aa)的个体,在自然选择中,哪些个体易被环境选择,由此可以看出,环境选择的是有利基因还是有利表现型?问题4.你认为昆虫的绿色翅和灰色翅这一对相对性状中,绿色翅一定能被选择下来吗?为什么?问题5.根据问题4的结果,你认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有什么不足,怎样修正?学生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索和思考,逐渐领会了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表现在对生物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不能作科学的阐述(问题1),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问题2、3、4、5),进而对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有了一个科学的认识,并产生进一步学习现代进化理论的动力。4问题串设计开放化,诱发学生创新思维反思以往的生物课堂教学“重书面、重记忆、轻思维、轻创新”的现象,单一问题的重复演练,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探究活动和创新精神,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更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新课程打破了这一禁锢,给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教材、思维和方法的蓝本,作为教师关键是要敢于创新和大胆实践,以开放化的思维来设计课堂问题,如通过“旧题新问、不拘泥于教材、条件不确定、答案不唯一”等设计开放性的问题,作为任务驱动学生去进行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可以把一节课再次推向高潮,对教学的有效性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基。如在讲授人教版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节时,在完成了“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是怎样产生和传导的呢?”、“信息是怎样由前一个神经元传到后一个神经元的呢?”两个铺垫性的问题后,接着提出开放性的问题: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传导的方向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在反射弧中,兴奋的传导为什么总是单向的?如何验证兴奋在反射弧上的单向传导?对于这一实验设计,学生在解决了前两个问题的基础上大胆地陈述了多种设计思路,体现出了学生的多维思维,对于学生们提出的设计思路只要合理、正确我都给予了肯定,通过这些答案不唯一的问题的思考,问题串得以进一步延伸与拓展,诱发了学生从不同视角观察、思考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及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既加深了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又诱发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