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阅卷纵横》文稿_第1页
2011年《阅卷纵横》文稿_第2页
2011年《阅卷纵横》文稿_第3页
2011年《阅卷纵横》文稿_第4页
2011年《阅卷纵横》文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 年高考语文学科北京卷 目 录 2011 年北京市高考语文科阅卷领导小组名单 1 违规与合理(代序)/孔庆东 2 第一部分 试题评价 2011 年高考北京卷语文试题整体评价 北京市高考语文学科阅卷领导小组/执笔人:周京昱 4 第二部分 试题解析 第一大题(语文基础)/张 莹 20 第二大题(文言文阅读)/盛志武 邵永海 23 第三大题(文言文断句、古诗文默写、古诗鉴赏) 林 嵩 于爽苹 张国龙 李晓阳 尚姝 雅 27 第四大题(实用类文章阅读)/边 境 王 倩 45 第五大题(文学类文章阅读) 张小屹 孙庆明 何雪丽 夏 宇 廖昌燕 李巧梅 48 第六大题(写作)/(考场作文点 评 周京昱等) 64 第三部分 专题评析 有理与有用/周京昱 阅 卷 纵 横 2011 年高考语文北京卷阅卷纵横 1 72 2011 年高考作文试题点评大课堂/ 周京昱 80 第四部分 相关资料 现代文阅读文本原文 98 试题选辑/2011 年全国课标卷 101 /2011 年全国大纲卷 110 北京大学2011 内部刊物 2 2011 年北京市高考语文科阅卷领导小组 (按工作人员名册排序) 组 长:王恩哥 北京大学副校长 副组长:秦春华 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 漆永祥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系主任 孔庆东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组 员:周京昱 西城教研室 田福春 海淀教研室 姚守梅 海淀教研室 白素云 东城教研室 张小屹 东城教研室 杜志兵 西城教研室 夏 宇 北京市基教研中心 边 境 西城教研室 董晓平 海淀教研室 马相武 人民大学中文系 张燕玲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柳春蕊 北京大学中文系 语文科目业务负责人:孔庆东 作文组负责人:周京昱 田福春 白素云 柳春蕊 姚守梅 知识组负责人:夏 宇 王 倩 张小屹 杜志兵 于爽苹 联络负责人:金 锐(北京大学中文系) 芮 南(北京教育考试院) 管理负责人:林 莉(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 2011 年阅卷纵横编委会 田福春 周京昱 边境 凤潇 2011 年高考语文北京卷阅卷纵横 3 违规与合理(代序) 北京大学 孔庆东 第一视频新闻网独家评论员孔庆东就“本科生参加高考阅卷”这一话题在孔和尚有 话说节目中进行独家点评。 主持人:欢迎回来,咱们一起来看一下网络新闻。陕西确认有 240 名本科生参加高考 评卷工作。 6 月 15 日,陕西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就网络报道西安外国语大学违规选聘本科生参 加高考评卷问题作出批示。陕西省教育厅、省招办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会议,要求查清事 实,妥善处置,坚决维护高考评卷工作的严肃性。西安外国语大学对参加高考评卷的人员 进行逐一甄别,确认有 240 名本科生参加评卷工作。这些本科生负责评阅的,主要是客观 性较强的试题,如语文选考题第一小题,从所给的 5 个选项中选择最恰当的两项;英语的 单词拼写填空题等。 主持人:好,欢迎回来,刚才跟孔老师私下也聊,不是不让本科生参加高考阅卷吗? 孔庆东:本科生参加高考阅卷,按照 规定这是不允许的。按照规定,高考阅卷人员都是高 校的老师。从一般的逻辑推理上,似乎应该是这样。但孔和尚告诉大家一个事实,很多地方 都很难真正执行这一规定。实际 上很多地方的阅卷队伍里,有许多在校学生,他们当然是研 究生,以博士生研究生为主,一般各地不允许本科生参加阅 卷。这次陕西的事情,我不了解 具体原因,我只能讲一个普遍的道理 现在阅卷人员报 酬过低!我不知道陕西这儿的报 酬多少,但是很多省区阅卷人的 报酬低于小时工, 这是事实 。北京阅卷的老师,如果平时给 学生辅导一个小时,一般可以收入几百元;而他来阅卷,辛辛苦苦工作一个星期, 挣的钱仅仅 有一千元左右,甚至不到这个数。平均一天才挣一百多块钱 ,我们知道一个小时工,一天也 不止挣这么多钱。 主持人:现在家政服务都很贵。 孔庆东:对,只要是专项工作,待遇都比上述标准要高。我们有时是要讲一些奉献,不能 啥事都“钱”“钱 ”的,但是,当今的社会情态下, 报酬也能够 反映出一个劳动者受尊重、受重 视 的程度。高考评阅,这么重要的国家大事,很多地方政府不肯拿出专项经费来做这件事,全 靠考生那点报名费,那怎么能行呢?政府形象何在?所以 说我们各地的有关执行部门也没 有办法,经费不足,就得靠行政力量,强行征召一些人阅卷,这种像抓壮丁似的组织方式,短 期还能应对一阵,长期下去,优秀的阅卷人都跑掉了,怎么能保证质量呢? 说到保证质量,其实本科生阅 卷的水平不一定就差,看他 们 在阅什么题。这一次陕西有 240 名本科生参加高考阅卷的工作,他 们评的都是客观选择题 ,判 这样的题,根据孔和尚丰 富的阅卷经验,我认为本科生比研究生 强,研究生比老 师强 ,这种题是可以由本科生来判的, 只不过不符合我们目前的规定。 现在各地都用计算机来判卷,在没有施行计算机判卷的时候, 都是老师判卷,判卷之后老师 来加分。本科生参加高考 阅卷,在处理客观性较强的问题时, 也许会公平些。 主持人:本科生参加高考阅卷,万一算错怎么办? 孔庆东:谁算得最准?其实头脑年轻的本科生往往算得最准,毕竟有年龄优势。只要他 们认真,大学生算一天,错误 率是可能比较低的。所以我们不要片面地以为本科生就不行。 真正对高考对公平选拔有好处, 这才是我们讨论问题的出 发点。无 论本科生、研究生还是老 4 师,大家其实都一样,都有一个被尊重、被重视的问题。所以,从根本上要解决阅卷人员报酬 过低的问题,否则连本科生都留不住,真要到那时候,我们的高考阅卷可能会出大问题。 主持人:好的,咱们来看一下网友的评论。 网友:楼堂馆所在各地泛滥,各地县市区办公楼是越建越豪华,基本一人一房间。 网友:有没有西安音乐学院的本科生参加高考阅卷呢? 孔庆东:不管哪个学校的学生,学生 评卷也没有错误,你只要合乎评卷的要求,合乎评卷 的规定,让怎么打分,你按照要求怎么打就可以了。我跟你说,如果无视客观标准或标准贯 彻不力,教授和副教授的质量也会很差。 主持人:原来上高中的时候,经常有联考,我们怎么批卷?班里面把我们的分数按顺 序,由老师在黑板上写。我们自己批卷,我批孔老师的,孔老师批小孔的。 孔庆东:一个在于大家的责任心和良心,一个在于 标准是不是科学 标准制定不科学, 谁来阅卷都会出问题。 网友:其他省份有没有本科生参加高考阅卷问题,各省都要查一下,本来高考批卷就 是转包,最后只好去找大学,找廉价劳动力来做了。 孔庆东:其实本科生参加高考阅卷也不错,以后可能就要包给社会上的公司了。 网友:用工荒啊,太严重了。 孔庆东:国家该花钱的时候不花,国家一方面重 视高考,但高考投入的资金特别少,所以 高考特别容易出问题。 主持人:再来往下看,看看其他网友对本科生参加高考阅卷的看法。 网友:这个本科生参加高考阅卷,我看以后的高考就让学生自己评卷算了,省钱省力。 孔庆东:本科生参加高考阅卷, 这得充分建立在我们全社会都有 诚信的基础上。 网友:听说高考阅卷不严谨,扣分极不严格,让人担忧公平性。 孔庆东:这个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 刚才说本科生是判 选择题,判 这种卷,需要是本 专业的人吗?根本不需要,我 认为数学系的更靠谱。要 强调阅 卷质量,而正是阅卷质量最好 的人,有时候我们请不到。 主持人:评卷最好的人怎么审核呢? 孔庆东:有统计,有错误率,每个人阅卷的各种数据都有,你此时此刻在干什么,所有的 东西都能够知道。 主持人:还可以这样。 孔庆东:对。 主持人:再往下看,看看网友如何评价本科生参加高考阅卷的。 网友:我做高考监场两天是 120 元,坦白说,我不愿意做这个工作。 孔庆东:你监两天场就挣了 120 元,不低呀,比很多地方高。 主持人:好的,关于本科生参加高考阅卷的这条新闻,先评论到这儿,如果喜欢我们 的节目,希望您加入我们的新浪微博群,群号是 332966。 以上内容为孔庆东对“本科生参加高考阅卷”这一话题进行的 V1 独家点评。 以此代序,以塞纵横之责,也愿围绕国家大考的各方工作尽善尽美。 2011 年高考语文北京卷阅卷纵横 5 2011年高考北京卷语文试题整体评价 北京市高考语文学科阅卷领导小组 执笔人:周京昱 2011 年高考北京卷语文命题,有其特定的意义:虽非课改发轫之作,却有对发轫之作 的接续与变革;远非首年自主成题,却有十年自主成题的脉动与凝结。 故此,审视今年北京卷语文命题,须有如下几点考虑: 第一,着眼于学科语文规律何在? 第二,着眼于地域十年精华何在? 第三,着眼于形势课改理念何在? 第四,着眼于当下次年完善何在? 第五,着眼于未来改进方向何在? 至少上述五点考虑,是我们对 2011 年试题做出评析的基本原则。 上篇:试题综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以下简称“高中语文新课标” )中明确指出: “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在以下五个方面获得发展积 累 整合、感受鉴赏、思考 领悟、 应用拓展、 发现创新。 ” 上述“课程目标”的 20 个字,既可独立申说,其间又有交差、融合。在此,不作概念 上的辨析,只就北京卷语文高考试题的能力要求与思维方式对其稍加梳理,使之能够反映 以能力为考查立意的课标卷语文试题的基本面貌: 以“积累”为基础,以“应用”为发展的语言表达能力考查线;以“理解领悟”为基 础,以“品味鉴赏”为发展的母语阅读能力考查线;以“体察发现 ”为基础,以“探究创 新”为发展的读写思维与表达能力考查线三线交织,从而对学生的学科素养与发展潜 力做出深入、全面的衡量。 这个基本面貌,构成了我们对 2011 年高考北京卷语文试题作出评析的基本框架。 一、积累整合 “高中语文新课标”对“积累整合”这一课程目标的表述是:“能围绕所选择的目 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 读、交流中的问题。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 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 就 2011 年高考北京卷语文试题来看,体现这一目标的试题主要有 3 道。 【例 1】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活性炭 韬光养晦 冗(rn )长 恪(k)尽职守 B谐奏曲 咄咄逼人 怆(chun)然 怙恶不悛(qn) 第一部分 试题评价 6 C威慑 力 暇不掩瑜 攫(ju)取 唾(chu)手可得 D笑咪咪 按图索骥 荒谬(ni ) 返璞(p)归真 (答案)A (难度)084 评析 本题考查对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识记和对词语的识记。其难度适宜,选词总体比较 常见,对字音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声母、韵母上而未涉及声调。正确选项 A 中, “活性炭”可 能略显专业,有些考生也许一时难决。而 B 项中“协奏曲” “怙恶不悛(qun) ”,C 项中 “瑕不掩瑜” “唾(tu)手可得” ,D 项中“笑眯眯” “荒谬( mi) ”等词及其加点字均属 常见常用范围。本题得分率为 84%,较去年(77%)有所提高,说明本届考生在这个考查点 上比去年有所进步。 值得一提的是,误选 B 项的考生较多,除了“怙恶不悛”一词自觉应用率较低外,考 生对“协奏曲” (指由一个独奏者和一个管弦乐队合作演奏的大型器乐曲)之 “协”的含义 掌握不佳,故“以义定形”的识字原则尚需强化。 【例 2】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 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这首诗 写了与楚汉相争时的项羽有关的事。 B“枫叶四弦秋,枨触天涯迁谪 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山别离情”,这副对联所写的 内容与白居易的琵琶行相关。 C巴尔 扎克是 19 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家,他所创作的 90 多部小说,总名为人 间喜剧,堪称法国社会的“ 百科全 书”。 D海明威是美国现代著名作家,曾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代表作有老人与海、 太阳照样升起、 永别了,武器等。 (答案)C (难度)068 评析 本题考查对中外重要作家和作品基本常识的了解。中、外各占两项,分配较合理,难 度不大。从命题发展走向上看,对中国作家作品的考查,由文学上的直接考查发展为文化 上的相关考查;对外国作家作品的考查,由国籍、作品等表层的考查发展为风格、评价等 深层考查。尽管作为知识性考查,题目难度适中,但锐意求变的命题精神较为分明。本题 C 项巴尔扎克的“浪漫 / 现实主义”之辨,对一些考生造成障碍,得分率有待提高。本题 得分率为 68%,较去年(71%)所降低,说明本届考生在这个考查点上比去年有所退步。 值得一提的是,误选 D 项的考生较多,说明对外国文学作家作品的掌握乃考生“软肋” 。 【例 3】 11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 选其中 4 道题)。 (8 分) 莫春者,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风乎舞雩,咏而归。 (论语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鹏之徙于南冥也, , ,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 逍遥游) 2011 年高考语文北京卷阅卷纵横 7 当奖 率三军 ,北定中原, , ,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 (诸葛亮出师表) 衔远 山,吞长江, ,横无际涯, ,气象万千。 (范仲淹岳阳楼记) 楼船夜雪瓜洲渡, 。 ,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书愤) ,毕竟东流去。 ,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答案) 春服既成 浴乎沂 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庶竭驽钝 攘 除奸凶 浩浩汤汤 朝晖夕阴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青山遮不住 江晚正愁予 (难度)081 评析 本题考查对名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从时代上看,由先秦、魏晋到宋代, “战线”较去 年有所延长;从文体上看,诗词文俱全,涉及较全面;从学段上看,纵贯初高中,覆盖较 广;从经典性上看,所考查的文句皆为名句,在表达交流尤其是书面表达中使用频率较高。 本题得分率为 81%,较去年(88%)有所降低,说明本届考生在这个考查点上比去年有所退 步。 值得一提的是,本题 6 句中,古文占了 4 句,是近年来比例最高的。而古文的背诵默 写常常是教学中最为艰难的:从态度上说,一些考生怕吃苦,喜短厌长;从水平上说,一 些考生对古文散句遣词构句的掌握尚不过关,背会写对、理解运用尚不能很好落实。 必须正视的是,古诗文名句名篇的背诵默写关乎全体考生的文化底蕴,这个考点与文 学常识、古诗文阅读鉴赏、延伸探究、作文等考查内容有着天然的联系,应该得到足够的 重视。 二、应用拓展 “高中语文新课标”对“应用拓展”这一课程目标的表述是:“能在生活和其他学 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注重跨领域学习,拓展语文学习 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 现特就语言应用,略作评析。就 2011 年高考北京卷语文试题来看,语用试题主要有 3 道,分别考查用词、用句及用语连贯。其中前两题价值较高。 【例 4】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这位明星曾带给观众很多快乐,不少 “粉丝”竞相模仿他的表演,但这次他因醉酒 驾车而触犯法律的行为却不足为训。 B下午,今年的第一场春雨不期而遇, 虽然没有电视台预报 的降水量大,但 还是让 京城一直干燥的空气变得湿润了一些。 C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晚霞尽染,鸿 雁南飞,江河日下,诗意油然而生。 D这本应是一场实力相当的比赛,然而北京国安足球 队经过 90 分钟与对手的激战, 却兵不血刃,最终以 3 : 0 取得胜利。 (答案)A (难度)024 8 评析 例 4 考查词语的理解和运用。B 项“不期而遇”之“不期”与“电视台预报”相矛盾; C 项“江河日下” (意为“境况日渐其糟” )与句子“诗意美景 ”的整体意境不合;D 项“兵 不血刃” (意为“不战而胜” )与“90 分钟与对手的激战”相矛盾。平心而论,本题难度原 本适中。但评阅数据显示,本题得分率仅为 24%(去年为 94%) ,考生在单项考点上得分率 下降了 70 个百分点,堪称本份试题中落差最大者。原因何在,固然有“兵不血刃”可能不 为一些考生所熟悉,更为深刻的是考生对词语语境义的失察。数字显示有超过 20%的考生 视 C 选择“江河日下”的使用这一常识性错误为正确,这实在令人感到遗憾。 至于 A 项,则略有难度依然是对语境的体察。 “不足为训” (意为“不值得作为典 范来效仿” ) ,其应用多侧重于“错不至罪”的情境,而“触犯法律 ”似与此不合,但前面 尚有“因醉酒驾车” (此为本句强调的重点) ,在说话者看来“ 醉酒驾车”与杀人、纵火等 “罪”不在一个层面,故提醒“粉丝”对偶像要理性崇拜,行为不可有失得体。从常识上 说,鲜有人会效仿杀人、纵火等行为,而“醉酒驾车”则程度较轻,故做善意地提醒。从 这个意义上说, “不足为训”在本句中的使用并无不当。唯有将整个句子看明白,才能做出 准确的判断。 此题作答情况不佳, “教训”深刻:语言“应用”是对“积累”的拓展,考查词语在具 体环境中的意义与作用,对具体语境的细察与辨析是去伪存真的必备素质,培养考生良好 的语感理应成为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 【例 5】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交通部 门要加强安全宣传,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 B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动”中,中国民 间文艺家 协会确定将抢救民间木版 年画列为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之一。 C崇安髭蟾是武夷山区特有的两栖 类珍稀动物,生活在海拔一千米左右的高山溪水 中,最初因五十年前在崇安发现 而得名。 D食醋富有氨基酸、钙、磷、 铁和维生素 B 等成分,因此具有美容功效,皮肤吸收之 后,可改善营养缺乏,促使皮肤美白细腻。 (答案)B (难度)056 评析 例 5 考查语病的辨析。A 项“主要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乃结构 混乱之误;C 项“最初因五十年前在崇安发现”乃语序不当之误; D 项“改善营养缺乏”乃 成分残缺之误:这三个选项,错类典型,错点清晰,难度适中。但评阅显示,本题的作答 并不理想。得分率为 56%,较去年(68%)有所降低,说明本届考生在这个考查点上的表现 欠佳。 值得一提的是,误认为 C 选项正确的考生接近 26%,对语序问题表现出来的“迟钝”困 扰着相当一批考生。将“最初”置于“在崇安”或“发现”之前均可, “最初因五十年前在 崇安发现而得名”单从语感上便难以读通。落实“课标”中“ 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 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这一目标,知识积累与语感培养并重,且以后者 为终极目的。来年,考生语病辨析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综观上述两道语用试题,尽管难度不大,与去年一样, “用”的色彩颇为分明。对考生 2011 年高考语文北京卷阅卷纵横 9 语言基本运用能力的考查,与“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一课程性质定位,方向是一 致的。 三、思考领悟 “高中语文新课标”对“思考领悟”这一课程目标的表述是:“根据自己的学习目 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 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 理想,增强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 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 ” 上述文字直接指向阅读能力,对阅读思维作出评价,高考测试的基本要义还在于对作 品内涵的解读通过文本信息,思考作品确切的、深刻的、丰富的内涵。 与去年一样,2011 年高考北京卷语文试题对考生阅读思维的考查仍然体现在准确性、 深刻性、周密性这 3 个维度上。 1准确性 【例 6】 8下列语句的括号中是补出的 词语, 补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 项是(3 分) A目中有疵,不害于视, (则)不可灼也 B喉中有病, (苟)无害于息,不可凿也 C水激 兴波,高下相 临,差以寻常, (而)犹以为平 D遁逃奔走, (然)不死其难,不可谓勇 (答案)D (难度)050 评析 本题表面上考查句子的省略,似乎与特殊句式有关;实际考查的是理解句间的逻辑关 系,而理解句间逻辑关系显然是理解句意的一部分,从这点来说,本题的实质依然是考查 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这是 2011 年具有创新意味的试题之一。 A、B 两项的句式、句间关系甚至表达的意图都是一致的, “不害于视” 、 “无害于息” 分别与“不可灼也” 、 “不可凿也”构成假设关系,补充“则” 、 “苟”是恰当的。C 项 “高下相临”等与“平”显然是转折关系,用“而”来连接是恰当的。D 为正确选项。 “遁逃奔走,不死其难”与“不可谓勇”之间是因果关系, “遁逃奔走”与“不死其难” 的表意倾向是一致的,共同成为“不可谓勇”的原因。 “不死其难”是对“遁逃奔走”的 进一步阐释,不构成转折关系,因此用“然”妨碍了文意。 本题考生作答不甚理想,得分率为 50%,与去年(80%)相比有较大退步,同类考查 得分率下降了 30 个百分点,说明本届考生对这个考查点的这种考查方式感到困惑。 平心而论,本题难度算不上大。之所以成为不少考生感到难以适应的试题,原因也 许有如下几个: 第一,本题不是考查“常见文言句式的理解” ,而是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 ,这与 平时学生熟悉的省略句子成分从本质上说不可相提并论。本题着力于对文意的理解,这 是考生的弱点。 第二, 考试说明的题型示例中未见此题样例,而这正是命题的创新所在,它不违 背考纲又丰富了考查的方式。而面对这种变化,一些考生显露出疲软的一面。 第三,值得注意的是 A、B 两个选项的作答情况,评阅数据显示,A 项的误选率 10 (7.33%)较低,而 B 的误选率(22.27%)则高得多,而 A、B 两项的句式与句间关系及作 者的表达意图是高度一致的,考生却“厚此薄彼” ,这说明学生在阅读中不关注语言信息的 整体关联,只是孤立地、片断性地观察语言现象,从根本上说,学生的阅读思维的准确性 还有待提高。 本题考出了学生目前真实的水平。 【例 7】 1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 是(3 分) A焦油滤清器的研制,使柴草直接燃 烧所产生的灰分远远少于原煤。 B我国生物 质直燃发电和气化发电在规模发展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突破。 C利用秸 秆酶解生产燃料乙醇的示范项目所采用的生产工艺利于环保。 D我国农户、村镇、县市能源供给使用体系的构建已取得了重要成果。 (答案)C (难度)083 【例 8】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 A文章旁征博引,大量引用神 话传说,并触及了当下现实,把河西走廊的精华所在 与江南相提并论。 B神话传闻 和历史积淀“压低”、 “涂饰”了祁连山,反映了 历史带给祁连山以无法摆脱 的沉重负担。 C河西走廊的过客对祁连山的形容之所以见仁见智,是因为雪岭常被一派空濛笼罩, 真相难以认清。 D作者在游历河西走廊的同时,也以恋人、挚友般的心态去贴近祁连山,试图体验 祁连山的“心史” 。 E本文既从空间的视野描述祁连雪山特有的自然美景,也从时间的角度传达一种绵 长凝重的历史感。 (答案)B、 C (难度)082 评析 阅读思维的准确性,同样也表现在现代文中。例 7 与例 8 是实用类文体和文学类文体 阅读所设的两道试题。 例 7 考查对文中信息的分析和筛选。A 项“使”所引导的因果关系原文并不存在,乃强 加因果之误; B 项“气化发电 取得重要突破”非原文信息,乃无中生有之误; D 项 “已取得了重要成果”与原文不符,乃指未然为已然之误。这些选项均为思考不够准确的 表现。 数据显示,本题得分率(83%)较去年(75%)有所提升,说明在信息的分析与比对方 面本届考生有所进步。 例 8 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归纳和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B 项“反映了历史带给祁连山以 无法摆脱的沉重负担”的分析不合作者一开始便表现出来且贯穿全篇的倾倒、渴慕之情, 乃对文意的误解。C 项“因为雪岭常被一派空濛笼罩,真相难以认清 ”于原文无据,过客 的“对祁连山的形容见仁见智”是为表现山的美好、丰富与深邃,该项的分析是对文意的 2011 年高考语文北京卷阅卷纵横 11 浅释甚至曲解。 数据显示,本题得分率(82%)较去年(78%)有所提升,说明在对文本内容和作者情 感的初步理解方面本届考生有所进步。 尽管上述二例难度不大,但富有意义:无论何种阅读,思维的严密性、理解的准确性 都是解读的基础。 2深刻性 【例 9】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世间之事是极为复杂多样的,古代圣 贤对此有独到见解并十分关注。 B代价与成功总是成正比,这在周公、齐桓和曹子身上都得到了印证。 C管仲 虽称不上智、勇、 贞,但他仍为齐国的霸业做出了重要的 贡献。 D评价人物要着眼于大处和长远,而不能 仅看一时的成败和小的污点。 (答案)B (难度)082 【例 10】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有难成而易败者 败:毁坏 B河上之丘冢不可胜数,犹以为易也 易:平坦 C三战 所亡,一朝而反之 反:返回, 这里指收回 D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小善 略:简略 (答案)D (难度)051 评析 例 9 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归纳与概括,其背后是对作者观点的分析和概括。例 10 考查常 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将此二题作一勾联,是说虽然考点不同,但它们对考生阅读能 力的要求并无二致均为对文本内容的深刻理解。 例 9 中,B 项“代价与成功”之说于文无据, “周公、齐桓和曹子”印证的是做人的 “小节与大德”问题,这也是全文的总观点。本题得分率为 82%,高于去年的 80%,可见并 非难题。分析它是为了例 10。 例 10 表面考查词义,实际考查文意。D 项“总其略行”与上句“计其大功”形成同义, 与下句“求小善”形成反义(“而”为转折标志) , “略”的意思便可确定,乃 “大体、大 致”之义。再联系全文主旨“故人有厚德,无问其小节;而有大誉,无疵其小故 ”, “略”之义更可坐实。触一词而动全文,由全文解一词,这便是我们所说的思维的深刻性。 本题得分率为 51%,远远低于去年得分率(83%) ,得分率下降了 30 个百分点,成为又一道 落差较大的试题。 值得一提的是,误选 A 项的考生占了将近 37%。 “有难成而易败者”中“成” “败”反义 互解,将其释为“成功与失败” “成就与毁坏” “造就与败坏” 皆通。在这里, “败”作“失 败”或“毁坏”讲,其差别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因为它们均无害文意。而 D 项“总其略行” 中“略”作“简略”讲则有悖文意。可见,词义的死记硬背或机械理解并非解决此类问题 的出路,对文意的深层理解和对上下文语言信息的多方观照才是判断的正途。 今年古文阅读试题,进一步强化了“读” (而非“背”与“猜” )的考查立意,对思维 深刻性的考查尝试可谓不遗余力,值得称道。 12 【例 11】 17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均引用了古人的 诗句, 请分别说 明其用意是什么。 (5 分) (答案)开头以古诗渲染作者从前的印象,在 强烈对比中反 衬现实真相;起笔大气,在引起 下文的同时,也透出文章特有的 书卷气。结尾的引用既印证 了前文自然景物与生命情感交融 互渗的关系,引发作者的诗句来收束文章,同时又以林则徐寂寥无奈的心境映 衬作者明朗向 上的情绪。 (难度)043 评析 除了古文阅读之外,思维的深刻,同样表现在现代文阅读上。上面例 11,考查对文本 结构、作者思路的梳理和分析,背后是对作者思想感情、观点态度的理解、分析与概括。 题干表述很清楚:“开头和结尾其用意是什么” ,是由局部手法指向整体情感; “引用了古人的诗句” ,是由他人情感来指向作者情感。在“ 局部与整体” 、 “他人与自我” 的关联中,问题便可了然。 文章首段,重点信息在“原来”二字之后,即今天我对河西走廊的新鲜认识。与此相 对, “千山” “万里”等古人诗句乃旧有认识之源。 文章末段,引林则徐诗之前有“也许正是这种类似的情感使然” ,再由此上溯到第 6 段 “客观的自然景物与主观的生命情感交融互渗,一切形象都化作了象征世界” ,可见林诗的 证明功能;更重要的是,林诗后面还有作者“即兴赋诗” ,这是文章的 “主脑” ,由此可见 引古人诗的明旨作用。 不从作者主观情感上寻求答案,只会搬弄“开门见山” “卒章显志”等名词术语敷衍作 答,是难以符合阅读要求的。本题得分率为 43%,属于偏难试题,难在深入理解作品的内 涵。这依然是考生亟待加强之处。 3周密性 【例 12】 10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 (5 分) 熹 窃 观 古 昔 圣 贤 所 以 教 人 为 学 之 意 莫 非 使 之 讲 明 义 理 以 修 其 身 然 后 推 以 及 人 非 徒 欲 其 务 记 览 为 词 章 以 钓 声 名 取 利 禄 而 已 也 今 人 之 为 学 者 既 反 是 矣 然 圣 贤 所 以 教 人 之 法 具 存 于 经 有 志 之 士 固 当 熟 读 深 思 而 问 辨 之。 (取材于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 (答案)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 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今人之为学者 /既反是矣/ 然圣贤所以教 人之法/具存于经/有志之士/ 固当熟读/深思而问辨之。 (说明:单斜线处为必断句处,双斜线 处为可断可不断处。 ) (难度)064 评析 例 12 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这种考查在本题中通过古文断句的方式来实现。 与去年的 78%相比,今年本题的得分率只有 64%。这与题目的难度有关。文段中有几个 句子较长,给考生断句带来一定的困难;加之这段话共有六处必断,八处可断可不断,问 题变得相对复杂。尽管如此,古文断句试题呼唤的思维品质在本题中依然非常清晰内 容与形式的周密体察、全面思考乃解答此题必备的意识。 2011 年高考语文北京卷阅卷纵横 13 从内容上看,这段话是朱熹教导人们学习的,这从文段下的“出处”可知,故整段话 都由“熹窃观”引领。这段文字谈学习,核心思想是效仿“圣贤 ”,这又包括两层意思:一 是“圣贤教人们什么” (“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取利禄而已也 ”) ,一是“到哪里 去找圣贤的思想” (“然圣贤所以教人之法深思而问辨之 ”) 。其中阐述前者,采用的是 古今对比的方法(“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 “今人之为学者 ”) ;讲古,又采 用正反对比法(“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为正, “非徒欲其务记览 ”为反) ,其中反 面的表现又呈“”务记览“为词章” “”等面目。如果考生把握住如上的行文逻辑,在内容 上读懂这段文字并不太难,断句的准确率也会大幅度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说,古文断句, 内容上的理解远远大于形式上的把握。考生对文段内容的漠视或失察而导致的理解片面, 是古文断句得分率下降的根本原因。这个原因甚至比题目难度增大更符合实际。 【例 13】 18作者曾说:“ 雪”是祁连雪的“文眼”,具有重要的作用。请通读全文,谈谈文中“雪”的 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6 分) (答案)“雪”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雪”化水汇成了河流,哺育着河西走廊世世代代的子孙; “雪”赋予祁连山以壮丽景观,圣灵神韵,使人生亲切之感; “雪 ”充当的是作者抒发思想感情 和表达历史感悟的载体;“雪”作为生动鲜明的感性意象,使文章富于艺术感染力。 (评分参考)答对一点得 1 分,答 对两点得 2 分,答 对三点得 4 分,答对四点即可得满分。 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难度)058 评析 思维的周密性,同样体现在现代文阅读中。 例 13 考查对文本结构、作者思路的梳理和分析,同时考查对文学作品表现手法和艺术 形象的鉴赏。这与去年散文阅读考查中“简要分析海棠花 在文中所起的作用”一题的 本质是相同的。就阅读本身来说, “文眼”这个概念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无论 “海棠 花”还是“祁连雪” ,它们皆为意象(这个概念也不重要) 它们都寄着作者的感情(这 才是最为重要的) 。 祁连雪一文中说得再清楚不过:“一种相通相化相亲相契的温情, 使造化与心源合一,客观的自然景物与主观的生命情感交融互渗,一切形象都化作了象征 世界。 ”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感的交融,不就是我们常说的“意象 ”吗?考生即便不懂得何为 “文眼”何为“意象” ,仅凭上述信息便可品“花”便可赏“ 雪” 。 就“祁连雪”而言, “雪”的作用可总说亦可分说。总说:第一, “雪”是贯穿全文的 线索;第二,雪”是生动鲜明的意象。分说,则需将“线索” “意象”在文中坐实,即解读 文本中与“雪”相关的一切信息:文章第 1 段写到,实地一看才知河西走廊竟是甘肃最富 庶的地区,第 2 段便解释了“富庶”的原因是有冰川雪水来维系其生命体系,可见 “雪” 与河西走廊的关系极其密切;第 3 段描写了祁连雪岭之壮景,正因为有雪,祁连山才更显 壮丽,才使人的内心趋于宁静,可见“雪”与祁连山的景致密切相关;第 4 段写到祁连山 的吸引力还在于神话和历史,第 5 段便接着说祁连山引发了“ 我”的历史感悟,第 6 段的 前 3 个句子承接上一段内容,一派空濛的雪岭呼唤出了历史感和时间感,可见“雪”是祁 连山历史的见证,能引发人的历史感怀;第 6 段的后半部分主要写的是天涯过客们面对祁 连雪岭时的感觉,作者对此产生的是恋人、挚友般的亲切感,可见“雪”是作者感情抒发 的载体。文中所写的内容处处与“雪”有联系, “雪”贯穿始终,因此 “雪”是文章的线索。 深入分析“雪”的情感因素,揣摩作者通过“雪”表达的心灵感悟,穿越表层而抵达 深层,是解读文本的基本任务。这远比摆弄概念(比如何为“ 文眼”何为“意象” )或套用 14 术语(比如“承上启下” 、 “首尾呼应” 、 “升华主题” 、 “推动情节发展” 、 “言有尽而意无穷” 等)重要得多。 本题得分率只有 58% ,较去年分析“海棠花”的得分率(67%)降低了近 10 个百分点。 这说明我们在“通过文本语言理解分析作者思想感情、观点态度 ”这一基本问题上还未能 达到理想状态。这一最基本能力的不尽如人意,使我们在高端试题上出现漏洞。 唯有思考得具体、周密,才能走出“投机性训练”的怪圈,真正强大起来。培养高端 人才,此中道理,不可不察。 四、感受鉴赏 “高中语文新课标”对“感受鉴赏”这一课程目标的表述是:“阅读优秀作品,品 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逐步 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热爱生活、 珍爱自然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 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 德修养。” 古诗阅读鉴赏,常常是检测考生审美能力的最佳载体。 【例 14】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2 题。 示秬秸 张耒 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 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 为作诗, 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 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 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释: 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 秸。 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12(7 分) 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凸 显了诗作内容的真实性。 B“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 C卖饼 儿衣着单薄,凛冽的寒风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却担忧饼冷难卖。 D作者在诗的最后,对两个儿子提出了 谆谆告诫,点明了本诗的题旨。 这首 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 请结合具体诗句作 简要分析。 (4 分) (答案) B 要点一:平 实,没有华丽辞藻,明白如话,通俗浅 显。举例:“捧盘出户”、 “市楼东西”等等,均无任何修饰之语。要点二:有韵味,写景、叙事,蕴含丰富。 举例:开篇两 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描画出了清冷空寂的景色,透露出作者对卖饼儿生活际遇的同情 和关怀。其他如“ 人未行” 的空寂街景、 “忧饼冷”的心态表露,均语浅而意深。 (难度) 083 053 评析 本题考查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古诗鉴赏,是新课程语文学习中文学色彩最为浓郁 的内容,也是北京历年高考试题中能力要求最高、区分度最明显的考查内容。 同为课标卷试题,我们不妨将 2010 年与 2011 年北京卷古诗鉴赏试题作一比较,以把 握其脉络。 2010 年北京卷古诗鉴赏试题以唐代诗人李白古风为测试文本。就具体设问来看, 涉及对全诗整体基调的把握、对富含情感的语言的深入揣摩等。其中,对全诗整体基调的 把握,得分率为 72%;对诗句富含的情感的揣摩,得分率为 36%。 2011 年高考语文北京卷阅卷纵横 15 2011 年北京卷古诗鉴赏试题以宋代诗人张耒示秬秸为测试文本。就具体设问来看, 涉及对作品情感基调的把握,对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的鉴赏等。其中,对作品情感 基调的把握,得分率为 83%;对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的鉴赏,得分率为 53%。 通过上述考查内容和相关数据不难看出,今年在对诗歌情感基调的把握上较去年有了 明显进步B 项中“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的失当分析,83% 的考生能够正确理解。而对 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的鉴赏,则不能令人满意。这是今年古诗鉴赏试题新的关注点。 示秬秸一诗,总体来讲阅读难度不大。但命题者对考生的语言分析能力和对文学 鉴赏基本原理的把握能力要求较为切实。从对语言的把握上来看,标题“示秬秸” 、诗前小 序和注解提供了写作来由,明乎此,本诗的写作目的、意义便可把握;正文 8 句,以表达 方式为着眼点,前 6 句记叙、描写卖饼儿情状,后 2 句议论说理 “业无高卑志当坚, 男儿有求安得闲”乃本诗旨意,重心在“志当坚”与“安得闲 ”上,教育二子要志向坚定、 勤奋有为。 第小题以“写景叙事”为切入点,问及语言的“平实而富有韵味” ,即要求学生明确 哪里在“写景叙事” ,哪里在“议论说理” ,方能确定思考区域。可见,对语言的精确把握, 乃作答的基础。 同时,解答第小题还须明确何为“平实”与“韵味” 。 “平实”好懂,即不加修饰、 平白如话,比如, “捧盘出户” 、 “市楼东西”等等,均无任何修饰之语。而 “韵味”则抽象 得多。如果我们能够按照理解诗歌的一般规律来看,所谓“韵味 ”,首先指词句在表现作者 思想情感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性。因此,对“韵味”的思考应首先围绕着 “卖饼儿生活 的艰辛” “卖饼儿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作者对卖饼儿生活际遇的关怀、同情 ” “作者对卖饼儿坚毅精神的赞赏”等作品的核心思想来进行。再说得直白些,所谓 “韵味” 即“意味” ,即语言表现出的思想观点或情感意蕴能出色表现,则有味;不能出色表现, 则无味。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 ,这是解读诗歌的基本原理。 从测试结果来看,此题的作答并不理想。评阅情况告诉我们:大多数考生至少能将 “平实”这一问题分析得较为深入,但是,相当多的考生不知何为“韵味” ,故在回答第二 个要点时偏差较大。被“韵味”二字困扰,说明我们的阅读能力还为名词术语所左右,对 诗歌解读基本原理的把握尚不够清晰。 五、发现创新 “高中语文新课标”对“发现创新”这一课程目标的表述是:“注意观察语言、文 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 的敏感性。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 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 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 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断 提高探究能力,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 发现与创新,应是语文学习中最富活力的品质了。自去年开始,对发现与创新能力的 考查,最为引人关注的莫过于“阅读延伸”与“写作”这两方重镇了。 【例 15】 13这首诗是张耒为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作,请对其中的教育内容和所用的教育方式加以 概括,并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不少于 200 字)(10 分) (答案)第一问:教育内容:要点一: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意志坚定,不畏 艰辛。要点二: 要有追求,持之以恒,勤勉而不懈怠。教育方式:要点一:艺术性,以诗诫子,而不是枯燥 说教。 16 要点二:形象性,以卖饼儿为榜 样,激励自己的孩子。第二问:(略)。 (评分参考) 概括出教育内容和方式, 4 分。 联系实际,观点鲜明,言之成理,5 分。 语言表达顺畅得体,1 分。 字数不足,酌情减分。 (难度)053 【例 16】 19文中说“观 山如读史”,作者 为什么这样说?请联系你的生活经历或阅读体验, 说说 从“观山如读史 ”中获得的启示。 (不少于 200 字)(10 分) (答案及评分参考)第一问:祁连山为当地古往今来的历史提供了自然条件,历史文献中 的积淀也赋予祁连山以丰厚的人文内涵,史中有山,山中蕴史;眼前的自然山景也触发作者 的历史记忆,唤醒了作者的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