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打印.doc

外文翻译--马铃薯播种机的性能评估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1139142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981.29K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7-04-06 上传人:闰*** IP属地:河南
13
积分
关 键 词:
外文 翻译 马铃薯 土豆 播种机 性能 机能 评估
资源描述:
外文翻译--马铃薯播种机的性能评估,外文,翻译,马铃薯,土豆,播种机,性能,机能,评估
内容简介:
山西 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设计)文献综述 1 马铃薯播种机具的现状与发展 摘要 : 综述了国内外播种机的发展现状,并通过对国内外几种典型播种机的各种参数进行系统的对比并加以分析,从中发现国产播种机与国外播种机的差距,并在此基础上去阐述我国播种机在研发和应用上所存在问题并展望未来播种机的发展趋势, 同时明确马铃薯播种机的设计 方向。 关键词 : 播种机具 马铃薯 精量播种机 排种器 1. 马铃薯在我国的生产现状 马铃薯是一种高蛋白农作物,在我国得到大面积的栽种,尽管我国年产量早已跃居世界第一,然而和世界除非洲以外的其他国家和地 区比起来,单产量却很低,因此在提高单产的措施上除了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外,还应该改进马铃薯的种子质量以及种植方式。 国马铃薯的生产现状 300 多年前,原产自美洲的马铃薯被引进中国并且逐渐成为仅次于小麦、水稻和玉米的第四大粮食作物。目前,我国的马铃薯无论是种植面积还是总产量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从中国马铃薯网上获得的资讯: 2007 年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约 8000 万亩,预计总产量将超过 6800 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 22%左右。单从总产量来说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一,但是单产量却远远低于欧美、澳洲的水平。例如, 2003 年,我国马铃薯的单产量是每公顷 14842 公斤 ,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每公顷 16448 公斤 ,还不到单产量最大的国家新西兰的每公顷 44248 公斤 的三分之一。 外马铃薯的生产水平 单产量排名前六位的国家:新西兰、比利时、丹麦、美国、英国、荷兰等欧美发达国家,他们的单产量都超过了每公顷 40000 公斤(中国马铃薯网, 2007)。 除了地域、气候方面外,更重要的是栽培技术以及机械化生产水平的影响。显然,这些国家的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都远远高过我国。反观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马铃薯生产都还停留在人工或者半机械化生产的 水平上,因此单产量低也就不足为奇。 前急需解决的措施以及会遇到的困难 要想提高单产量,首要的就是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我国地域广阔,拥有多种地型,因此不可能同时提高生产机械化,所以应该根据不同的地形,不同的气候和种植方式,从而设计符合当地的农业生产机械,尽量推广播种机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其次应该改进种植方式,我国的马铃薯种植方式一直停留在传统种植的水平上,这是急需改变的。先进的种植方式应该从改进种子质量,改进播种方式等方面进行,同时在此基础上设计相应的机械也就显得至关重要。 2. 国内外播种机发展及应 用的现状 国播种机发展现状 现目前,我国大约有 500 家播种机生产企业,但是这些企业中能够生产与大中型拖拉机配套的播种机的企业只有西安农业机械厂、石家庄市农业机械厂等区区 10 多家,其余的企业生产的都是与小型拖拉机和畜力配套的拖拉机。这种与小型拖拉机和畜力配套的播种机机的产量占全国播种机总产量的 90%以上(国委文, 2007)。由此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已实现机械化播种的大部分地区的播种机仍以小型播种机进行传统的谷物条播为主,大中型播种机的发展远远跟不上农业生产的需要,而且大中型生产机械(包括播种机)的研制和生 产水平也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 外播种机发展现状 相对我国而言,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先后完成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 山西 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设计)文献综述 2 的过度和转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其农业机械化水平已经相当完善,现在正朝着大型化、智能化、精量化以及多功能联合型方向发展(陶卫民, 2001)。美国,德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 在国外许多发达国家,精密播种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应用,其技术水平应经达到了相当完善的程度,无论是工作速度、生产效率、工作性能、播种质量以及播种机具的通用性和适应性上都 做得比较好。这对减少播种过程中的漏种率、种子损伤率和提高单产量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现在一些发达国家正把不断更新播种机的工作原理、尽量完善其结构、延长机具使用寿命、降低制造价格和维护费用的同时提高其工作效率以及提高播种机的通用性和适应性作为未来更先进的播种机研制的发展方向。 国外播种机相比,我国播种机存在的不足 和国外如美国、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播种机比起来,我国的播种机工作效率低,工作幅宽小,通用性和适应性低,使用可靠性不高,生产率也远较国外的低。另外,由于我国工业起步晚,因此在新技术的研 制和在播种机上的应用上依旧落后于国外发达国家。下面以我国几种典型的播种机和国外的播种机作一个对比,以便从中发现我国播种机和国外先进播种机的不足。 首先,从工作效率方面来看,我国播种机的工作速度低。国外播种机的工作速度大都要求达到15 h,有的甚至达到 20 h,受到土地,气候和一些其它因素的影响,工作速度大多采用 812 h,而我国工作速度大约为 4 7 h,一般工作速度为 5 6 h。比如德国早期生产的 种机型的工作速度为 h(韩文锋等, 2006),而我国普遍采用 的 2及2都达不到德国这两种机型的水平。 其次,我国播种机的工作幅宽小。和国外发达国家比起来这个环节显得非常薄弱。例如西欧一些国家的生产的播种机的工作幅宽一般为 5 6m,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现用机型大多可以达到 1015m(陈兴田, 1999)。而我国所使用的播种机的工作幅宽绝大多数低于 如较先进的 2余的大都低于这个水平,工作幅宽低这个瓶颈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播种机的工作效率。 再次,排种器的排种效率低。我国很多使用播种 机的地区在农业生产中依旧使用传统的排种方式即“一器一行”,一个排种器只能播一行种子,显然这样的效率是非常低的,即使有较先进的“一器多行”的排种器,但是技术上也表现得不够成熟,也没能进行大规模的推广及应用。国外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技术和经验就比我国先进得多,而且许多新技术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许多核心部件尤其是排种器无论是结构还是工作原理都还有很多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最后,我国的播种机的通用性和适应性和国外发达国家比起来也还有很大的差距。在通用性方面,国外发展得比较早,技术也比较成熟,一套设备只需 经过简单的更换即可实现不同种子的播种,而我国大部分播种机还都是“一机一种”,一种播种机只能够播撒一种种子,这样既浪费制造材料,又没能使播种机得到充分利用。另外,我国地域辽阔,不同的土壤条件和气候条件严重限制了播种机的适应性,在保证适应性方面的技术还很落后,而且我国研制生产的播种机很少考虑到适应性这一方面的影响。 3. 我国播种机的发展趋势 虽然可以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播种机可以暂时弥补我国播种机的不足之处,但是从长远 出发,我国必须走自主研发的道路,通过不断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再结合我国的国情走出一 条自主创新的路子,研制出具有我国特色的先进播种机。 大大中型播种机的研制和开发 要想尽快缩小我国马铃薯等农作物的单产与国外水平的差距,大中型播种机将起到至 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几大平原地势平坦,比较适合大中型播种机的推广和应用。大中型播种机械除了可以节约人力,提高工作效率外还能减少种子的损伤率和漏种率,而且大中型播种机都是朝着 山西 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设计)文献综述 3 联合作业和直接播种技术的方向发展,这种机械的优点在于: 一次可以完成多项作业,作业效率高;保证及时播种,提高产量;节约能源,降低成本。 用新的排种原理和排种装置 排种装置是播种机最关键的部件,先进的排种器和排种原理对播种机的效率的提高有 着很重要的作用,迄今为止,我国学者几乎涉猎了世界上所有的排种器:如外槽轮式排种器、离心式排种器、各种圆盘式排种器等,而具有我国独创特色的窝眼轮式排种器、纹盘式排种器、锥盘式精量排种器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马铃薯播种机上,先进的排种器和排种方式依然制约播种机效率的一个瓶颈。因此在已经解决种子和播种方式的情况下研制相应的播种机显得是关重要。显然,在排种器方面,我国应该朝着气流输送式条播排种器、孔带式精密排种器、气力式精密排种 器以及倾斜圆盘指夹式排种器的方向发展。新的排种原理包括气力式排种原理和机械式排种原理也应得到广泛的采用(陈兴田, 1999)。 4. 小结 一个比较先进的播种机主要取决于其几个关键的部件,如:开沟器、仿形机构、覆土器以及排种器。尤其是排种器在整个播种机结构中显得尤为重要,排种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播种机的播种效率,因此,现在国内外播种机研制的重点依旧是放在排种器的研制上。我国在这方面也有不少的研究,尤其在气吸式排种器,窝眼式排种器还有气力式排种器的研究上有了一定的突破,但是和国外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我国 还必须加大研制的力度。 新型马铃薯已经研制成功并将实现大力推广,在将来的几年内,相应的马铃薯播种机将对这种新型马铃薯的推广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新型的马铃薯将彻底改变传统的马铃薯块茎式播种方式,其播种方式将和玉米,油菜籽等颗粒的播种方式更为相似,但还是存在很多不同的地方,因此不能直接选用像玉米播种机或者油菜籽播种机这些现成的播种机型。由于现目前新型马铃薯还没有开始实现大面积推广,相应的马铃薯播种机具还是一片空白。基于此,对现有的马铃薯播种机和其余各类颗粒式播种机进行改进优化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一种适合新型马铃薯的 机械式或者气吸式播种机就成了当前以及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播种机的研制方向,同时研制的重点也将放在马铃薯播种机的排种器的研制上。 参考文献 : 1 李宝筏 农业机械学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2 朱秉兰 简明农机手册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3 张波屏 编译 播种机械设计原理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2 4 冯小静 精少量播种机械使用与维修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5 马大敏 王俊民,王秀 新型农机具使用与维修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 6 程兴田 播种机械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农机与食品机械, 1999, 6: 1 2 7 陶卫民 国外农业装备发展趋势 新农村, 2001, 7: 25 8 刘林生 英国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现代化 湖南农机, 1999, 2: 25 9 姜宗昌 22 型马铃薯研制成功 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 2000, 5: 34 10 鲁滨,薛理,闰洪山 等 25 型马铃薯播种机的研制 , 2004, 6: 33 11 几种马铃薯播种、种植机械 2007 12 聂延辉 江涛 夹持式 马铃薯播种机的探讨 , 2007, 2: 41 13 周桂霞,张国庆 ,张义峰 等 2 2 型马铃薯播种机的设计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报 , 2004,16( 3): 53 56 山西 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设计)文献综述 4 14 赵满全,赵有杰,窦卫国等 29 型免耕播种机关键部件的设计与研究 中国农机化, 2006,6: 15 韩文锋,王淑红徐长征 T 3 6 T 型马铃薯播种机简介 , 2007, 1: 41 16 冯小静,刘俊峰,杨欣等 排种器排种均匀性分析与研究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3, 1: 1416 17 赵满全,窦卫国,赵士杰,等 2 2 型马铃薯起垄播种机的研制内蒙古农业学学报,2001, (3): 18 闰建英,樊文宪,冯占怀马铃薯施肥播种机的实验研究农机科技推广, 2004, 4: 34 19 王广胜,王玉忠,樊文宪 2马铃薯施肥播种机的研究农机与食品机械 , 1999,(3): 17 20 国委文 播种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 2007, 5: 3 4 21 D of 1995,38(2),375 22 E U C O A 0,50(1991),18 23 et 1995 Y. . of of 8 (1995), 949957. 24 H W B P of in a 95 (2006),35 41 25et 1986 on 3 (1986), 2537 2006) 95(1), 3541a in of of N of in a a at of 5 r 2006 of is on of by a of is to at by of of It in is is by of of in of of a of to of to of A in a to A to to of (a) of is of b) a in a be by at of of to a 006 1) is to a to to to of At on of in a at et 1996; 2003). of of of 0%. SA up 9% (1982; 1983;et 1986), is to or of of ; of 5, 32717 005; in in a P. 17, 6700 48480 006; 006) 2004; et 1995; 969). In of is by de et 1994), is by of of is a as N T of to of to in or 1. of (1)in (2) (3) (4) 5) (6) on of (7) (8) 9) (10) of a up to it of at 1989), in (1) is to of ) is to by a of in of of is an be f at is )in in m on of m )of 835 146545 362545 168200A on 100)l is w h of in As a a 00 of in . of to of of to 2). It to or of s is N F F 7in to be a 2. by ; to a to of of of of of o, of , of be m is a of a 2) is )in m of of of of in m of of of a be of of is (a) to of a b)to of a s to a )on of of )g is 9)at of to to to be to be in on in a is L 4(6)by of of 3). 8 1), by a an of in G, to of in to A a of a is it As is on a it a at 2). A at a a of it of of of of )m is )m is of 2) N T as to 000 2an of of 00, 400 00 5, 6to 0, 2 of A 00 to of of a of 30 in 20 in 3. of a % of a is is 100a s 00, 400 003202by to 4. is 7 by of on to a A of as of of a an s be of of in It of to be in to of of as in a 00 00to a on of a at of 5) a of of of to at a 006, a in is a N x)60 500340x, 400 300 922.1 x 6. of of of of is m, K,m, ,m; , F F 94. of x, in of of 6 m sm sm s15. of on to by 792 x of 5% to of of of at 00 to be of of 0%of of is 7. No of by be in of of in in a of of 8)of a to An to of is is of (2). In 3). of it on as at a 00of of . N x, T 7. of x, in of at a x)55 265 275 285 295 305 315 325 686200of on of CV,of V, %3to of a it a of 8. to at an 5 of on of is to in a is to of to do in of 38,N of in by 26 8F F 1is to of as of in is influenced 山西 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 设计)外文翻译 1 马铃薯播种机的性能评估 原文来源 : H. P. . of in a 5, 006: 3541 大多数马铃薯播种机都是通过勺型输送 链 对马铃薯种子进行输送和 投 放。当种植精度只停留在一个 可接受水平的时候这个过程的容量就相当低。主要的限制因素是:输送带的速度以及 取薯勺 的数量和位置。假设出现种植距离的偏差是因为偏离了统一的种植距离, 这 主要原因是 升运链 式马铃薯播种机的构造造成的 . 一个理论的模型 被 建立 来确定均匀安置的马铃薯的原始偏差,这个模型计算出两个连续的马铃薯触地的时间间隔。当谈到模型的结论时 , 提出了两种假设,一种假设和 链条 速 度 有关,另一种假设和马铃薯的形状有关。为了验证这两种假设,特地在实验室安装了一个种植机,同时安装一个高速摄像机来测量两个连续的马铃薯在到达土壤表层时的时间间隔以及马铃薯 的运动方式。 结果显示:( a)输送带的速度越大,播撒的马铃薯越均匀;( b)筛选后的马铃薯形状并不能提高播种精度。 主要的改进措施是减少导种管底部的开放时间,改进取薯杯的设计以及其相对于导种管的位置。这将允许杯带在保持较高的播种精度的同时有较大的速度变化空间。 介绍说明 升运链式马铃薯 种植机(图一)是 当前 运用最广泛的马铃薯种植机。每一个取薯 勺 装一块种薯从种子 箱输送到传送链。这条链向上运动使得种薯离开种子箱到达上链 轮, 在这一点上, 马铃薯种块 落在 下一个取薯勺的背面 ,并局限于金属导种 管 内 . 在底部, 输送链 通过 下链 轮 获得足够的释放空间使得种薯落入 地 沟里。 图一,杯带式播种机的主要工作部件:( 1)种 子箱 ;( 2) 输送链 ;( 3)取薯 勺 ;( 4)上 链 轮;( 5)导种管;( 6) 护种壁 ;( 7)开沟 器 ;( 8) 下链轮 轮;( 9)释放孔;( 10) 地沟。 株距和播种精确度是 评价 机械性能的两个主要参数。高精确度将直接导致高产以及马铃薯收获时的统一分级 (et 1996; 2003)。在荷兰的实地测量株距(未发表的数 山西 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 设计)外文翻译 2 据)变异系数大约为 20%。美国和加拿大早期的研究显示,相对于玉米和甜菜的精密播种,当变异系数高达 69%(1982; 1983; et 1986)时,其播种就精度特别低。 输送 速度和播种精度显示出一种逆相关关系,因此,目前使用的 升运链 式种植机的每条输送 带上都装备了两排取薯 勺 而不是一排。双排的取薯 勺 可以使输送速度加倍而且不必增加输送带的速度。因此在相同的精度上具有更高的性能是可行的。 该研究的目的是调查造成勺型带式种植机精度低的原因, 并利用这方面的知识提出建议,并作设计上的修改 。例如在输送带的速度、取薯杯的形状和数量上。 为了便于理解,建立一个模型去描述马铃薯从进入导种管到触及地面这个时间段内的运动过程,因此马铃薯在地沟的运动情况就不在考虑之列。由于物理因素对农业设备的强烈影响 (1989),通常要将马铃薯的形状考虑进模型中。 两种零假设 被提出来了:( 1)播种精度和输送带速度无关;( 2)播种精度和 筛选 后的 种 薯形状(尤其是尺寸)无关。这两种假设都通过了理论模型以及实验室论证的测试。 材料及方法 种材料 几种马铃薯种子如圣特、阿玲达以及麻佛来都已被用于 升运链 式播种机测试,因为它们 有不同的形状特征。对于种薯的处理和输送来说,种薯块茎的形状无疑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许多形状特征在结合尺寸测量的过程中都能被区分出来 ( 2004; et 1995; 1969)。在荷兰,马铃薯的等级主要是由马铃薯的 宽度和高度(最大宽度和最小宽度)来决定的。种薯在播种机内部的整个输送过程中,其长度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 形状因子 S 的计算基于已经提到的三种尺寸: 此处 l 是长度, w 是宽度, h 是高度(单位: 且 1 m 时,这种关系是线性的。 ,测量数据 ; ,数学模型 的数据; ,延长 到 R 0 01米 ; -,线性关系 ; 定系数 。 铃薯的尺寸和形状 实验数据由表三给出。 显示固定进料率为每分钟 400个种薯的时间间隔的标准偏差。这 些结果与期望值刚好相反,即高的标准偏差将使得形状因子增加。球状马铃薯的结果尤其令人吃惊:球的标准偏差高过阿玲达马铃薯 50%以上。时间间隔的正态分布如图七所示,球和马铃薯之间的差异明显。两个不同品种的马铃薯之间的差异不明显。 表三 马铃薯品种对种植间距的精确度的影响 品种 标准偏差 , % 阿玲达 30 麻佛来 35 高尔夫球 46 图七,固定进料率下不同形状的沉积的马铃薯时间间隔的正态分布。 山西 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 设计)外文翻译 7 球状马铃薯的这种结果是因为球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在取薯 勺 背部定位。临近杯中球的不同定位导致沉积精度降低。杯带的三维视图显示了取薯 勺 与导种管之间的间隔的形状,显然获得不同大小的开放空间是可行的。 图八,取薯 勺 呈 45度时的效果图;马铃薯在护种壁的位置对其释放具有决定性影响。 阿玲达块茎种薯在沉积时比麻佛来的精度高。通过对记录的帧和马铃薯的分析,结果表明:阿玲达这种马铃薯总是被定位平行于最长的轴线的护种壁。因此,除了形状因子外,宽度与高度的高比例值也将造成更大的偏差。阿玲达的这个比例是 佛来的为 验室对抗模型测试平台 该数学模型预测了不同情况下的流程性能。相对于马铃薯,该模型对球模拟了更好的性能,然而实验测试的结果却恰然 相反。 另外实验室试验是为了检查模型的可靠性。 在该模型里,两个马铃薯之间的时间间隔被计算出来。起始点出现在马铃薯开始经过 A 点的时刻,终点出现在马铃薯到达 C 点的时刻。通过实验平台,从 A 到 C 点的马铃薯的时间间隔被测出。每个马铃薯的长度、宽度和高度也通过测量获得,同时记录了马铃薯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外文翻译--马铃薯播种机的性能评估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1139142.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4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