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秋会本论文安排及样稿_第1页
13秋会本论文安排及样稿_第2页
13秋会本论文安排及样稿_第3页
13秋会本论文安排及样稿_第4页
13秋会本论文安排及样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 秋省直电大会计本毕业论文安排、论文样稿 时间 工作安排 9 月 23 日晚 19:00 专业责任教师第一次集中指导,布置论文相关事 宜 10 月 12 日前 学生向指导老师报送论文选题。 (选题必须经指 导老师审核通过,方可确定,确定后不可再改选 题) 11 月 20 日前 论文第一稿完成 12 月 10 日前 定稿一式三份,指导教师写好评语,给定初评成 绩。定稿电子稿发给指导老师。 12 月中旬(具体时间待定) 论文答辩 以下请仔细阅读: 安徽省直电大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实施细则 毕业论文是广播电视大学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综合考察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毕业论文也是电大毕业生总 结性的独立作业,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去分析、解决一两个实际问 题的实践锻炼过程,是学生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 节。 一、写作要求 1、学生应实事求是、深入实际,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写出具有一定质量的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应观点明确、材料翔实、结构合理严谨、语言通顺。 2、必须按照专业范围选题,不能偏离会计专业,学生选题必须经指导老师审核通过。 3、毕业论文要求卷面整洁,必须按照规定格式打印,字数 6000-7000,正文前必须附 有目录、内容摘要(250 字左右) 、关键词,结尾有参考文献(通常 6-10 个) 。 3、杜绝一切抄袭现象。 4、毕业论文不得泄露有关单位的商业秘密,否则后果由作者负责。 二、格式要求 1、统一用 A4 纸打印。目录、参考文献要分别打印,各打一张。 2、题目:黑体加粗,三号,居中。 3提纲:仿宋体,四号 4、内容摘要、关键词:楷体,小四号字 5、正文: 一级标题:黑体,四号字 一级标题以下标题及正文:宋体,五号字 6、行距:多倍行距,设值 1.2 7、段间无空行 8、从正文开始到参考文献要编页码, 目录和内容提要不算页码。 9、正文内注释:遇到有注释数据资料出处的,均注于当页底。 10、参考文献:宋体,五号字。 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每篇论文至少应列示 5 个所引用的中外文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按序号、编著者、书名(或著作、期刊)、出版社、出版时间的顺序排 列。 11、装订顺序和具体要求: 封面论文提纲内容摘要、关键词及正文参考文献 三、成绩评定 论文初评成绩等级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等 四、选题要求(附参考题目) 以下选题仅供参考。有些选题过大,要求同学们写作时应将其细化,也可以根据自己 的实际情况另行选题,只要不超出会计学专业范围均可。电大学员多是在职的,有一定的 实践工作经验,但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所以省校要求选题合写作应结合工作实际,不要 写成空谈理论的文章。选题不应过大,提倡“小题大做” 。 (一)会计部分 1、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会计处理 2、小议商誉会计处理 3、战略存货管理 4、新旧债务重组准则比较及对企业的影响 5、对固定资产确认与计量方面的探讨 6、我国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及披露的规范分析 7、人力资本会计浅谈 8、浅析中期财务报告的编报 9、金融工具会计的发展趋势公允价值 10、资产评估中的若干会计问题研究 11、试析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及其审计 12、商誉浅析 13、兼并与重组企业迅速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捷径 14、证券市场中会计信息虚假失真问题的研究 15、所得税会计的探讨 16、人力资源价值在会计体系中的确认和计量 16、资本公积补亏浅析 17、网络会计的实践与思考 18、浅谈保险会计的财务分析与信息披露 19、关于企业业绩评价的思考 20、金融衍生工具的会计计量与报告 21、作业成本法在中国金融机构中的应用研究 22、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方法 23、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与会计防范 24、人力资源的成本计量 25、人力资源会计及其前景 26、中国证券市场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 27、对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的探讨 28、货币性交易准则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 29、从并购的协同效应看商誉的实质 30、小议新债务重组准则 31、浅谈银广厦事件 32、对“银广夏”事件的反思 33、浅议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 34、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现象及审计防范 35、从会计操作中审查增值税的遗漏 36、中国上市公司需要实质性资产重组 37、外购商誉会计论 38、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39、入世对我国税务会计的影响及展望 40、建立我国金融工具会计的探讨 41、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42、中国民营企业融资模式上市公司并购 43、关于法定财产重估增值的研究 44、试论重组会计 45、投资项目财务评价的若干问题 46、关于破产清算会计若干问题的思考 47、投资项目财务评价的若干问题 48、上市公司债务重组风云 49、关于或有事项的研究 50、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 51、上市公司信息披露 52、合并会计报表研究 53、企业并购会计研究 54、债务重组会计研究 55、关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探讨 56、试论会计信息的公开制度 57、试论会计报告披露的范围 58、试论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59、关于期货会计的探讨 60、非货币交易会计研究 61、现代企业治理机制下的内部控制制度 62、减值会计研究 63、股票期权会计研究 (二)财务管理部分 1、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实证研究 2、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 3、企业配股财务标准研究 4、资本成本决策研究 5、企业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研究 6、经营者薪酬计划 7、管理业绩评价体系 8、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9、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体系 10、企业获利能力评价体系 11、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 12、企业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研究 13、企业企业集团财务政策研究 14、企业企业集团投资政策研究 15、由某公司谈企业战略发展结构 16、企业集团母、子公司利益冲突与协调 17、企业投资决策科层结构体系研究 18、金融互换与资本结构 19、企业集团股利政策研究 20、关于投资财务标准研究 21、关于企业价值研究 22、预算管理与预算机制的环境保障体系 23、企业并构财务问题研究(题目宜具体化) 24、企业企业集团存量资产重组研究 25、企业集团财务总监委派制研究 26、企业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体系 27、企业财务目标再认识 28、企业投资结构研究 29、关于财务的分层管理思想研究 30、企业表外融资的财务问题 31、战略(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 32、自由现金流量与企业价值评估 33、企业收益质量及其评价体系 34、企业信用政策研究 36、关于财务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立研究 37、关于内部转移价格研究 38、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分析 39、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40、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基础分析(题目宜具体化) 41、财务学科课程体系探讨 (三)管理会计部分 1、变动成本法的应用研究 2、管理会计的假设前提与原则 3、投资决策分析方法 4、关于管理会计师及其职业道德研究 5、预算管理研究,业绩评价体系与方法研究 6、关于均衡计帐研究 7、关于 ABC 法的研究 8、责任会计的研究 9、关于投资项目决策的研究 10、标准成本的研究 11、战略管理会计研究 12、关于内部转移价格的研究 13、关于成本差异分析的研究 14、关于敏感性分析 15、关于成本控制方法 (四)审计部分 1、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2、论市场经济下审计的职能与作用 3、论审计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地位与作用 4、论审计目标与审计证据的获取 5、论审计与经济监督系统 6、论我国审计组织体系的健全与发展 7、论我国审计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8、论审计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 9、论审计执法与处罚力度的强化 10、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11、比较审计初探 12、论经济效益审计 13、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 14、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 15、论财政同级审计 16、对验资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17、对资产评估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18、审计工作策略探讨 19、论内部控制系统审计(制度基础审计探讨) 20、论审计方式方法体系的完善 21、论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制度的构建 23、论审计工作质量的控制与考核 24、浅议我国的民间审计责任 25、论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26、我国电算化审计及对策分析 27、审计风险刍议 28、论我国民间审计的独立性 29、审计证据及其证明力分析 30、电算化审计及我国电算化审计体系的建立 31、对风险基础审计在我国发展的思考 32、试论审计风险 33、试论审计抽样 34、审计风险及其控制 35、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现象及审计防范 (五)会计电算化部分 1、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分析 2、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容错性及可操作性问题 3、会计电算化核算系统的子系统划分研究 4、会计电算化工作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5、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方法的影响探讨 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二号字体,居中,加粗) 姓 名 学 号 指导老师 年 级 学 校 省直电大 论文提纲 一、资产减值的涵义 二、资产减值新准则的特征 (一)新准则最大的亮点是兼顾国情同时实现与国际准则的趋同 (二)新准则最大的变化是完善了具体规定使之更具实务操作性 三、资产减值会计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组选择的灵活性 (二)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多重性 (三)可收回金额计算的复杂性 (四)资产减值转回的缺陷性 四、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完善和发展对策 (一)加大宣传力度使企业充分认识实施资产减值会计的积极意义 (二)建立健全的资产交易市场 (三)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资产减值新准则浅析 内容提要 长 期以来,由于原企业会计制度对资产减值并未做出全面系 统的规范,使得资产减值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上市公司操纵经营业绩、规避监 管的工具。有鉴于此,2006 年 2 月 15 日我国财政部 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 并于 2007 年 1 月 1 日开始在上市公司中实施。新准则实施两年多来,对规范上 市公司行为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制约 了新准则效能的有效发挥。本文通过对新准则中资产减值特征以及在实施过程 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若干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资产 减值;新准则;特征;问题;对策 一、资产减值的涵义 会计学中的“资产”与经济学中的“财富”有着极深的渊源但也有明显的差异,财富 强调的是存在,资产着眼于运用。依照资产的新定义,资产是过去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 控制或拥有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然而资产在运用过程中受多种因 素制约不可能长期实现增值保值,当资产发生损失时,准确、及时地对资产减值进行评估 显得尤为重要。 资产减值是历史成本与可收回金额这两种计量属性,对同一资产进行计量时所产生的 计量差异,当可回收金额低于资产历史成本时,资产的账面金额就不能反映资产的真实价 值,该资产就发生了减值,二者的差额即为资产减值。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资产减值的本质 就是资产的现时经济利益预期低于原记账时对利益的评估值。资产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发生 了损失,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形成账、资不符的情况,不能真实反映资产的状况。 资产减值会计就是资产在期末时,按可收回价值与账面价值孰低计量,并将资产的可 收回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的一种会计核算模式。它的重点在于 资产减值的认定及可回收金额的计量;目的在于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在充分体现谨慎性原 则下,使资产的价值与其应具有的盈利潜能保持一致,资产减值的计提对提高企业资产质 量,消除不良资产泡沫,降低企业运作的潜在风险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资产的减值损失 已经不能为企业带来利润也就不符合“资产”的定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资产减值会计 的实质上是将资产减值部分转化为费用、损失或支出,从而更能反映资产的现时真实状况。 因此,企业所有资产在发生减值时,原则上都应对所发生的价值损失及时加以确认和 计算,资产减值包括所有资产的减值。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 8 号-资产减值适用于企 业非流动资产,主要规范了长期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问题,其他资产的减值处理则由其他 会计准则来规范。 二、资产减值新准则的特征 新准则是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完善我国会计体系,参照国际准则的基础上 颁布实施的,较旧准则而言,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特征 (一)新准则最大亮点是兼顾我国国情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实现与国际准则的趋同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经济也快速地融入全球经济,中国石油、中国 铁建等大型国企的市场已经转战海外,青岛海尔、中联重科知名企业的工厂已经布局国外, 中国移动、盛大网络等海外上市和融资的成功,这些无一不说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紧密 相连。由此,我国会计准则实现与国际准则的趋同是大势所趋,资产减值会计新准则很好 地体现了这一点,新准则绝大多数都参照了国际准则,并采用了基本一致的原则和处理方 法。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与国际准则的趋同: 1.新准则在适应范围上与国际准则基本吻合 国际会计准则第 36 号资产减值适用于各种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和金融资产,我 国资产减值新准则适用范围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除特别规定以外的其他减值处理, 例如对子公司、联营公司和合资公司的投资等等。新准则在借鉴国际准则基础上对具体的 规范范围作了进一步界定,它一方面扩大了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口径,另一方面真正体现 了资产必须具有能够带来预期经济利益的属性,使提供的会计信息更真实,有利于企业防 范风险。 2.新准则采用了与国际准则相同的计量基础 资产减值会计的关键是认定资产是否减值以及计提多少资产减值准备。新会计准则和 国际会计准则均采用了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的计量基础,这一计量基础的核心是可 收回金额的确定。国际会计准则将可收回价值定义为资产的销售净值与其使用价值二者之 中的较高者,新准则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基础上,对可收回金额计量进行了详细规定,可 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值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二 者之中较高者确定。新准则引入国际准则中比较科学的“公允价值”概念,统一了计量基 础,便于会计人员掌握及运用。 3.新准则在一些具体细则上逐步实现了与国际准则的趋同 新准则在一些具体细则制定原则和处理方法上亦参照了国际准则,使我国会计核算与 财务报表逐步与国际接轨。在很多规定上都体现了这一点。如:国际会计准则中以“现金 产出单元”为基础来确认可收回金额、计提减值准备,考虑到这一概念在我国实务中较难 理解,新准则中引入了“资产组”概念,要求对于不能独立产生现金流量的资产应当以其 所属资产组为基础进行减值测试后计算确认减值损失。新准则规定:“资产包括单项资产 和资产组,资产组是企业可以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它产生的主要现金流入基本独立于其 他资产或者资产组的现金流入,资产组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从而克服了旧准则中以 单项资产为基础计提减值准备在操作上带来的困难。再者,有关商誉减值的处理,新准则 采用了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雷同的方法,新准则规定,对于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企业 每年应至少进行一次减值测试,而且商誉必须分摊到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后才能据 以确定是否应当确认减值损失。新准则增加商誉的相关规定是科学的、必要的。事实表明, 商誉也是现代企业的重要资产,它表明了一个企业获得超额收益的能力,增加商誉减值测 试是非常必要的,它使企业的资产减值测试范围得以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也符合国际上普 遍做法。 4.新准则与国际准则是一种谨慎的趋同 从我国新会计准则的内容来看,其与国际准则的趋同不是盲目的,而是在充分考虑我 国社会环境的状况下,制定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准则,如有关“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 引入是采取了适当、谨慎的原则,充分考虑了我国经济环境情况,仅就某些非凡的行业或 交易事项中引入(房地产、债务重组、金融衍生工具) ,其目的是让企业既能展现其更加真 实的价值,也使企业有更多的自主性,从而促使其积极、主动地执行新准则,同时又能规 避政策变化过大而带来的风险。又如对资产减值转回的制止性规定是在针对我国具体情况 下修订的。国际会计准则允许对已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予以转回,与国际准则实质性差别 是新准则规定“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这一重大变革是针对我国 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来操纵利润的普遍做法而提出的,它的出发点是为了有效遏制 利用减值准备进行利润调节的违规做法,进而在会计信息谨慎性的要求下,合理调整资产 价值使之更符合实际,使资产的记录信息更有决策参考价值。 (二)新准则最大变化是完善了具体规定使之更具实务操作性 随着国家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会不断地对会计准则提出新的要求;同时, 经济活动的日趋复杂和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也需要会计准则充实新的内容。与时俱进、不 断完善、合情合理、注重实效在新准则中得到了很好体现。资产减值会计的重点是资产减 值的确认及可收回金额计量,新准则围绕这一主线对相关条款都进行了明确、细化和完善, 使之在会计实务中操作性更强。 1.新准则对减值的确认条件明确、内容具体 (1)新准则明确了减值测试的前提。企业会计期末是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首先取决于 资产是否存在减值迹象,如果资产不存在减值迹象,就不必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只有在资 产存在减值迹象的情况下才要求估计可收回金额。 (2)新准则对减值迹象判断标准更加详细。引起资产减值因素很多,相对于旧准则可 能存在的主观随意性新准则对如何估计资产减值迹象提出了较为明确的参考条件,从外部 和内部信息给出了八项判断标准,强调只要存在一项或几项就应当进行减值测试。 (3)新准则进一步明确了资产减值的确认时间。旧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定期或至少 年终检查各项资产,对可能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但对于“定期”没有 界定,使企业在操作上有一定随意性。新准则规定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就应判断是否 存在资产减值迹象,时间上更加明确具体。这样就可以有效遏制上市公司季报、半年报不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而在年底一次性计提减值损失的现象,使投资者能够及时准确了解公司 经营情况而进行正确的投资决策。 2.新准则对可收回金额的计量进行了详细规定更具实务操作性 我们知道可收回金额的计量是资产减值会计的核心问题,计算资产减值损失需要考量 其计量基础,如公允价值、可收回金额、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等等,而旧准则对这些方面采 用的标准多样,表述又各不相同,特别是对未来现金流量的计算方法没有明确规定、折现 率的选取没有明确标准,企业计算有关指标时难以掌握,因而可操作性差,调节空间大。 新准则在这些方面都进行了明确与细化,使资产减值损失的认定和计提具有较好的可操作 性。 三、资产减值会计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新准则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基础上考虑了我国的具体情况,对治理上市公司的盈余 管理,提高信息质量有积极的作用。同时,由于准则自身以及实际运用过程中的偏差,特 别是实务运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产组选择的灵活性 新准则首次引入了“资产组”的概念,但就目前我国的企业管理现状看确定资产组将 面临一些困难。其一,应用指南中指出认定资产组的关键因素是该项资产能否独立产生现 金流入,而我国大多数企业在会计实务中并没有将每项资产或相关资产独立记账,其产生 的资金流很难划分到底是由哪项资产带来的,这是一大难点。同时,我国企业现金流量预算 管理水平不高,大部分上市公司没有编制长期现金流量的惯例,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对现 金流量的测算普遍缺乏经验,这也是确认资产组的一大软肋。其二,资产组的划分缺乏明 确的标准和方法,新准则只要求企业考虑管理层管理生产经营活动的方式和对资产的持续 使用或者处置的决策方式,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方式灵活多变,在确认资产组时,没有 一个明确的标准,容易诱导企业操纵利润,增加了执行新准则的难度 (二)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多重性 新准则规定了企业全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和不能全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条件,但至 于如何计提、计提比例是多少,没有详细的标准,完全由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判断, 因而计提是否真实、是否合理完全依靠会计人员的判断分析而得出,这就对会计人员提出 更高要求的同时也为企业管理当局粉饰财务报表、进行盈余管理、操纵利润提供了空间。 一是一些亏损公司特别是连续亏损两年的公司通过少提资产减值准备,增加当年企业 利润,避免戴上“ST”的帽子。二是一些当年扭亏无望的公司多提资产减值准备,减少企 业利润,进行资金“大清洗” ,为来年盈利做秘密准备。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公司过度利用这 一政策干扰了我国的公司退市机制。我国公司法规定企业“连续两年亏损将 ST 处理, 三年连续亏损将暂停上市及退市” ,一些亏损公司便充分甚至过度利用这一政策,在亏损一 年后的第二年,往往会不提或少提资产减值准备,以争取盈利避免 ST 处理;另一些三年连 续亏损的公司则在最后一年大幅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来年一次性转回,希望借助这种做 法,博取公司最终盈利的可能和恢复上市的机会。最为典型的实例是:华运地产 (600743)它的前身 ST 幸福是一个连续三年亏损面临退市风险的上市公司,2002 年 5 月 被暂停上市,但其后的半年报却宣布扭亏为盈,实现利润 162 万元,从而恢复上市,而转 眼到了三季报却显示亏损 1369 万元,ST 幸福的业绩为何在短短时间内会有如此大的变化, 经分析,该公司是在 2001 年扭亏无望的情况下,干脆多提减值准备 1812 万元,进行秘密 准备,然后在 2002 年半年报中冲回减值准备,才使公司扭亏为盈,得以恢复上市资格。 (三)可收回金额计算的复杂性 新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 8 号资产减值中规定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就应该估 计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值与资产预计未 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其中的一些具体规定在理论上确实提高了计量的 可靠性,但由于我国经济要素市场还不完善,这给资产可收回金额的确定带来了很大困难。 其中主要涉及公允价值、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及折现率几方面问题: 1.公允价值的公允性难以保证 公允价值主要是市场价格,这个价格会受到市场、区域、时间的影响,相同资产会有 不同的价格,公允价值的确定难以把握。比如:2009 年 8 月底诺基亚 5320 型手机南京价 格是 1180 元,淮北的价格是 1268 元,而同期网上报价为 1100 元,这时要取得其公允价值 就比较困难,如果简单加以平均来得出也难以确保其公允性。但要真正取得其公允价值就 恐怕要经过统计部门详细调查才能得出,不是企业财会人员能够做到的,就算能做到,也 要耗时耗力,也不符合企业成本效益原则。同时虽然说公允价值还可以根据公平交易中的 销售协议价格来确定,但其公允性也值得质疑。因为,首先没有标准去判断交易是否公平。 比如:甲公司处置旧公务用小汽车,原买价 21 万,使用二年后处理,乙公司以 8 万元购得, 这 8 万元价格是双方协商的,如果此时要确定该小汽车的公允价值在没有类似交易情况下 就只能按协议价格 8 万来计算,在没有请专业评估机构做评估的情况下,这 8 万元价格是 否公允值得商榷。其次,交易双方协议的价格往往只要符合双方利益就行而公允与否则在 其次。比如上述的甲、乙双方为关联方,或者甲公司急需资金周转在这种条件下协商的 8 万元价格就更不能算是公允价值。 2.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难度大 在我国市场上公允价值的公允性难以保证的情况下,新准则应用指南中更倾向于采用 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测算资产减值的情况。但在具体实务中,由于受到诸多因素影响,使 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操作难度加大。要预测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首先要确认该资产的经 济寿命,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技术进步日益发达的情况下,仅凭企业财务人员的职业判 断难以准确确认,比如一些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很快,它的使用寿命很难预测。同时,资产 未来经济寿命年限超过一定年限其未来现金流量就变得更不可测。其次,预测未来现金流 量要以资产当前状况为基础,考虑一些通货膨胀而导致的物价上涨因素,分析以前期间现 金流量预计数与实际数的差异情况,以评判当期预计现金流量的合理性,这需要企业有完 善、有效现金流量预测体系,以及高素质的财务人员作保证,但目前我们企业管理尚未达 到如此水平,使得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带有主观性和随意性。 3.折现率选择的灵活性 新准则规定:折现率应当是一个反映当前市场货币时间价值和资产特定风险的税前利 率。它是企业在购置或者投资资产时所要求的必要报酬率。在折现率的选择上,新准则没 有明确规定,也没有说明何为恰当的折现率。使得折现率的选择弹性空间大,计算过程中 又需要不断地做出人为假设与判断,其计量的可靠性较差。同时,折现率是十分不稳定的 因素,特别是在目前通货膨胀比较厉害的情况下,更要考虑物价上涨因素,它的变化引起 可收回金额的变动,使得企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弹性过大,计提过程缺乏衡准性及制约手 段。 四、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完善和发展的设想与对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