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城市环境保护规划规范(意见稿)_第1页
2009-城市环境保护规划规范(意见稿)_第2页
2009-城市环境保护规划规范(意见稿)_第3页
2009-城市环境保护规划规范(意见稿)_第4页
2009-城市环境保护规划规范(意见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规划 城市环境保护规划规范(征求意见稿) 1 总 则 1.0.2 本规范可作为城市总体规划中环境保护篇章编制的技术依据,也可作为专项 规划的技术要求。 1.0.3 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应对规划区以外与城市发展相关的环境问题进行研究。 1.0.4 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应与城市总体规划衔接,应对未来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进行战略研究;提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战略;应充分考虑城市环境资源禀赋,体 现城市环境特色。 1.0.5 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基础资料的收集:包括城市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状况,城市规划概况(城市性质、规 模、用地布局、产业结构与布局、城市绿地系统等),城市及区域内重要污染源分布等。 2 对城市环境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城市主要环境问题。 3 确定城市环境保护与环境建设的目标,确定城市环境指标体系。 4 对城市环境承载力进行分析。 5 确定城市环境功能区划;对城市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置及放 射性与电磁辐射等提出污染防治要求;划定对城市地区有生态价值的区域进行保护,对城 市周边自然景观与废弃土地的生态重建提出规划要求。 6 提出城市环境保护与建设的主要措施与管理政策。 7 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应注重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 2 城市水环境保护 2.1 一般规定 2.1.1 水体的分类有多种,除按形态和水质分类外,还有按 功能、营养程度等分类,但在实际规划过程中,水体往往同时具有多种功能,难以进行综 合统计和对比。目前各地对水体的统计和分析也主要从形态进行分类、从水质进行评价, 因此具有连续性和可操作性。不同区域需要纳入水环境规划的水体规模是不同的,这需要 依据城市总体规划,根据城市的发展方向确定。 城市水环境保护不包括仅用于工业企业内部生产过程的人工水体,不同的城市可根据其 水环境资源条件确定需要纳入城市水环境规划的最小水体规模。 2.2 城市水环境功能区划 2.2.1 水环境功能区划是环境实现科学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在水 环境规划中进行功能区划,一是为了合理布局,二是为了确定具体的环境目标,三是为了 便于目标的管理和执行。对不同的水域,有关部门将采取不同标准进行分类管理。 2.2.5 对确实由于发展经济或布局调整需降低现状水质时,必须详细论证该水域未来有无高 功能要求,并作社会、经济影响评估。同一水体可兼有多种功能,但一般需首先确定核心 功能,其他功能的确定应以不影响核心功能的正常发挥和相互产生不良影响为原则。水是 城市起源和发展的命脉,水环境规划应立足于现状,对尚未开发的区域加以严格的保护, 以此达到环境保护规划的目的。 2.3 城市水环境保护规划 2.3.1 城市工业布局及废水处理是直接影响城市水环境的重要因子, 应对其进行规划控制。各类企业产生的废水排放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法规、标准的有关规定; 必须严格执行排污许可证制度;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 2.3.2 城市污水收集及处理系统是城市重要的市政基础设施,提高城市污水收集率及处理系 统是城市水环境治理的重要环节。城市水环境保护规划应对此提出明确规划要求。 2.3.3 节约用水是城市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城市水环境保护规划应当进行统一规划、总 量控制、计划用水、定额管理、综合利用。工业用水是城市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重点, 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降低单位产品耗水量。由城市供水企业供水的新建、扩建、改 建项目和需要增加供水量的单位,应选用节水型工艺、设备,其节水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 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2.3.4 在水体的诸多功能当中,首先应确定的是城市水源地功能,优先划定城市水源地的范 围,予以严格保护,以确保城市用水安全。对城市水源水体,应当尽量减少其他水体功能 的布局,避免对水源水体质量造成不必要的干扰。 1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包括备用的和规划的)都应设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饮用水水源 保护区一般划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必要时可增设准保护区。 2 在水环境功能区划分中,应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设置和划分放在最优先位置;跨地区 的河流、湖泊、水库、输水渠道,其上游地区不应影响下游(或相邻) 地区饮用水水源保护 区对水质的要求,并应保证下游有合理水量。 3 应对现有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进行评价和筛选:对于因污染已达不到饮用水水源水质要 求,经技术、经济论证证明饮用水功能难以恢复的水源地,应采取措施,有计划地转变其 功能。 4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水环境监测与污染源监督应作为重点纳入地方环境管理体系中,若 无法满足保护区规定水质的要求,应及时调整保护区范围。 2.3.5 水体、岸线和滨水区是水系功能体系中的重要的物质基础,相互之间有极强的关联性。 规划应划定区域提出相应控制要求。由于各个部分有其独立性,有不同的特征,因此也有 不同的控制和保护要求,在平面上分成不同的区域代表水体、岸线和滨水区更有利于规划 管理,划定蓝线、绿线和灰线分别代表不同的保护类别并采取相应保护措施。 1 蓝线是水体控制线,蓝线范围包括了岸线区域,按照防洪法和河道管理条例的 规定,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范围为“两岸堤防之间的水域、沙洲、滩地行洪区和堤防及 护堤地;无堤防的河道湖泊为历史最高洪水位或设计洪水位之间的水域、沙洲、滩地和行 洪区”,蓝线范围宜与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范围基本一致。 2 绿线是蓝线外所控制绿化区域的控制线,是保证水系公共性和共享性的措施,是水系利 用过程中公众活动的主要场所。如果滨水绿化区域面积大于水体面积,又没有集中的城市 污水的影响,水生态系统将能够自身稳定并呈现多样化趋势,因此,应把这一标准作为滨 水生态保护区的绿线确定原则。 3 灰线主要为确定影响滨水景观的开发建设区域,这个区域对水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滨水 景观塑造、天际轮廓线控制和生态通廊建设,为能够在实际规划管理中可操作,范围不宜 太大,因此以一个街区作为基本控制区域,并结合城市道路的等级适当调整。 3 城市大气环境保护 3.1 一般规定 3.1.1 二氧化硫(SO2)、可吸入颗粒物(PM10 )、二氧化氮(NO2 )、一氧化碳(CO )、 臭氧(O3)和酸雨等是空气质量标准中列出的部分污染物,是空气中对人体危害较大的污 染物,空气污染指数也是一种反映和评价空气质量的数值。 3.1.2 如国家园林城市和“创模 ”对全年空气污染指数(API)小于等于 100 的天数都有不 同的要求。二氧化硫(SO2 )排放量是减排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3.2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 3.2.13.2.2 按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 (HJ14),新规划的工业区应 为一般工业区。一、二类功能区面积不得小于 4 平方公里。缓冲带的宽度根据区划面积、 污染源分布、大气扩散能力确定,一般情况下一类区与三类区之间的缓冲带宽度不小于 500 米,其它类别功能区之间的缓冲带宽度不小于 300 米。缓冲带内的环境空气质量应向 要求高的区域靠。 3.3 城市大气环境保护规划 3.3.1 主要根据风向频率对各类用地进行规划,避免将工业用地布置在上风向,对于可能 产生污染的适当设置隔离带或缓冲带。 3.3.2 通风廊道宜与城市主导风向一致,宽度宜大于 80 米。 3.3.3 有条件的地区应采用太阳能、风能、水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改善能源结构减少大 气污染。 3.3.4 采用集中供热,取消小的锅炉房是供热地区改善空气质量的重要方法。根据节能要 求确定热指标,可以逐步减少能源消耗。 3.3.7 可采取规划绿地、水面代替裸露地面。 4 城市声环境保护 4.1 一般规定 4.1.1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是为贯彻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 法,防治噪声污染,保障城乡居民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声环境质量而制定的国家标 准。该标准按照区域使用功能特点和环境质量要求,对声环境功能区进行分类并确定了各 类功能区的环境噪声限值。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声环境保护规划中,声环境功能区分类和环 境噪声限值执行该标准的相关规定。 4.1.2 调研、收集城市声环境现状资料,是编制声环境保护规划的基础工作。通过对全国 二十多个大中型城市的调研情况来看,声环境现状资料主要来源于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 部门的相关监测数据和分析报告。城市声环境现状调查包括: 1 规划范围内现有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保护目标的分布情况。 2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区域环境噪声声源构成和分布,55dB(A) 以下、5560 dB(A)之间以及 60 dB(A)以上的声级覆盖面积,暴露在不同声级下的人口数量和分布。 3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暴露在不同声级下的道路长度及分布; 4 现状声环境功能区面积及达标覆盖率。在现状调查基础上,通过对各类噪声源在区域环 境噪声声源中所占比重进行排序确定主要噪声源类型,评价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污染状况, 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制定声环境保护措施,改善城市声环境质量。 4.1.3 城市声环境预测是编制城市声环境保护规划的重要内容,是有针对性地提出噪声污 染控制措施和制定声环境保护对策的基础工作之一。城市用地布局和人口分布是影响城市 声环境质量变化的重要因素。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声环境保护规划中,需要根据城市用 地布局和人口分布的变化以及主要交通干线设置等情况,分析社会生活噪声、工业企业噪 声和交通噪声等主要噪声源的迁移和增减情况,重点关注路网体系调整、交通方式变化、 机动车数量增加而引起的交通噪声变化,综合评价各类噪声源在城市规划区内的影响程度 和影响范围,明确城市噪声污染类型。 城市噪声污染变化趋势预测内容包括: 1 噪声污染类型和噪声源分布的变化趋势。 2 主要噪声污染源的变化及对区域声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城市总体布局调整带来的噪声源 的变化及声环境质量的变化。 3 交通噪声污染变化趋势。 4.3 城市声环境保护规划 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对城市新建城区和已建城区分别提出声环境保护要求。 4.3.14.3.3 针对城市新建城区声环境保护规划提出的要求。新建城区即城市建设用地拓 展后尚未建设的区域,其声环境保护应从科学的声环境功能区划、合理的用地布局、优化 路网体系等方面入手,处理好重点保护目标与噪声源的空间关系;采取设置缓冲区等手段 来控制噪声的传播途径,缩小噪声源的影响范围。新建城区的声环境保护规划应进行以下 工作:明确各类功能区内的医院、学校、机关、科研单位、住宅等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并 将其作为重点保护目标,提出预防噪声污染的措施;针对各类声环境功能区内的主要噪声 源,从退让、遮挡、衰减等方面提出规划措施,确保在噪声敏感建筑处的声环境质量达到 相应功能区环境噪声限值要求;注重对城市交通噪声的防护,优化道路交通干线和轨道交 通线网布局,提出交通干线和城市轨道两侧绿化带和隔声屏障等的设置方案。 4.3.44.3.6 针对城市已建成区声环境保护规划提出的要求。城市已建成区的声环境保护 受现状用地布局、现状路网体系、现状人口分布的限制较大,主要针对城市已建成区的区 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噪声的达标控制,侧重于对现状噪声源的监控与治理。已建成区的声环 境保护规划应进行以下工作:结合旧城改造进行用地布局优化,从改变城市主要噪声源的 分布和噪声传播途径等方面来降低噪声污染;加强对已建区域内重点噪声源的防治,解决 扰民噪声源等,实现局部区域环境质量的改善;做好交通噪声综合整治,通过改善道路状 况、加强城市运行车辆管理、划分载重车辆运行路线、设置隔声屏障等来降低交通噪声对 沿线敏感区域的影响等。 4.3.7 由于城市噪声源种类较多,噪声产生机理也千差万别,且受到一定的人为因素和社 会因素影响,单纯采用规划和技术手段控制城市噪声污染还不够,需要有噪声污染防治管 理措施。从对全国二十多个大中型城市的调研情况看,加强城市噪声污染防治的立法和监 督管理对改善城市声环境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城市声环境保护规划中应有结合城市 噪声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提出的噪声污染防治管理措施,以实现城市声环境功能区达标的目 的。 5 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置规划 5.1 一般规定 5.1.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提及的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城市 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等三大类,本规范根据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产生的 固体废物对其进行进一步细分,将固体废物分为一般固体废物、危险废物、放射性固体废 物、其他固体废物四大类。同时再进行小类划分,一般固体废物含生活垃圾和一般工业固 体废物,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电子废弃物、工业危险废弃物三类,将固体废物细分是体 现对人的生产、生活活动造成危害程度不同,也是考虑便于城市固体废物分类收集、运输、 储存和处置。 5.1.2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固体废物对城市的空间和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和破坏,规 划应逐步引入国外先进的处理方式,分类收集、贮存和处置,切实推行减量化、资源化、 无害化的原则。 5.1.3 城市固体废物处置场种类繁多,根据相关标准和规范,本规范提取固体废物处置场选 址的共性条件予以明确。 5.2 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置规划 5.2.1 生活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方式很多,目前我国主要采用的处理方式是卫生填埋、堆肥 和焚烧这三种。各种处理方式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城市在选择处理方式时应结合城市的 各种条件在经过充分论证后确定。 各种处理方式的选址条件在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 (GB50337-2003)4.5 条,4.6 条,4.7 条、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第 4 条和生活垃圾焚烧 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01 )第 4 条中已经明确,应按上述规范执行。 5.2.2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的选址条件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 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 )第 5 条中已经明确,应按该规范执行。 5.2.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5085- 1996) ,结合城市规划对用地分类的特点,将城市危险固体废弃物主要分为城市医疗废 物、城市电子废弃物、工业危险废弃物三类。其中危险废物集中贮存设施、危险废物填埋 场、危险废物焚烧厂的选址条件在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的第 6 条、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2001)第 4 条、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 制标准(GB18484-2001)第 4 条中已经明确,应按上述规范执行。 5.2.4 城市医疗废物处置技术要求在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环发2003206)中 第 5.5.1 条中已经明确,应按该规范执行。医疗废物集中贮存、处置设施的选址条件在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 )中第 6 条、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 范(环发2003206)中第 5.1 条、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2001 )第 4 条中已经明确,应按规范执行。 5.2.5 主要根据废弃家用电器与电子产品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6115 号)、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目前在国内对电子废 物处置行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对该部分电子废物的处置原则主要体现在减量化和资源再生 化。由于电子废弃物目前收集难度较大,中小城市建议与其他相邻城市共同设置废弃家用 电器与电子产品处理处置厂,并服务周边地区。 废弃家用电器与电子产品处理处置厂的选址条件已在废弃家用电器与电子产品污染防治 技术政策(环发2006115 号)第六条、废电池再生资源工厂的选址在废电池污染防 治技术政策和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2001)中的 64 中均有明确 规定,应按上述规范执行。 5.2.6 城市工业危险废物处置主要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GB5085-1996)的规定,依托于各个企业、工厂,根据自身的工艺特点,有针对性地 提出要求。 5.2.7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由于放射性固体废弃物种类较为复杂, 处理方式也不尽一致,建议要求在专业部门指导下,通过安全、可行的技术措施进行处置。 5.2.8 根据地震灾区建筑垃圾处理技术导则(试行) 4.4.2 中对建筑垃圾填埋场的选址 有明确规定,结合城市规划工作特点,建筑垃圾处理处置分为回填利用、暂存堆放和填埋 处置等三种方式,以及建筑垃圾消纳场选址建设的一般要求。 6 城市放射性与电磁辐射环境保护规划 6.0.1 核热电厂、核电厂、以及其他能够产生放射性气载废物、放射性液体废物、放射性固 体废物的设施或设备的选址、规划应充分考虑放射性污染源特性、地理、生态、地质、水 文、气象等环境条件和人口分布等因素。核设施或设备应与居住区保持适当的直线距离。 6.0.2 通讯及广播的发射天线、以及一切产生 100KHz300GHz 频率范围内的电磁辐射污染 的设施或设备,在选址、规划中应根据电磁辐射污染源特性,划定污染源与人口稠密区的 安全距离,以防护电磁辐射污染、保护环境、保障公众健康。 伴有电磁辐射的设施或设备选址、规划时,应根据其污染源特性,避让对电磁辐射影响敏 感的项目,如医院、学校、居民区、通讯、导航和军事设施等。 7 城市自然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 7.0.2 城市野生生物保护和自然对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可用于指导专业人员 和普通市民来参与城市自然保护活动。 7.0.3 城市自然要素是整个自然系统在城市中的延伸,所以对于城市自然要素景观空间规划 必须要从区域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