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财税复习纲要_第1页
2010-财税复习纲要_第2页
2010-财税复习纲要_第3页
2010-财税复习纲要_第4页
2010-财税复习纲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复习纲要 第一章公共财政与财政职能 ( 7 ) 第一节公共产品与公共财政理论 公共财政理论基础?( 7 ) 一、公共产品及其特征 核心特征 二、市场失灵与公共财政 财政存在的前提? 市 场失灵的表现? 财政分配范围标准? 第二节 财政的职能 ( 9 ) 一、财政资源配置职能 (一)、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含义 主体? (二)、财政资源配置方式 实质 (三)、公共产品效率供给的难点 (四)、解决公共产品效率问题的基本途径 (五)、财政资源配置的范围 (六)、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内容 二、财政收入分配职能 (12) (一)、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含义 (二)、社会公平的准则 (三)、社会不公平的原因分析 (四)、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实现 范围 方式 2 (五)、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主要内容 三、财政经济稳定职能 (一)、经济稳定的含义 充分就业? 3-5% (二)、财政经济稳定职能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财政支出理论 第一节财政支出的分类 ( 20 ) 一、按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 二、按财政支出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分类 意义? 三、按财政支出的目的性分类 四、按政府对财政支出的控制能力分类 五、按财政支出的收益范围分类 第二节财政支出的经济影响 ( 22 ) 一、购买性支出对经济的影响 (一)、对流通领域的影响 (二)、对生产领域的影响 (三)、对分配领域的影响 二、转移性支出对经济的影响 (一)、对流通领域的影响 (二)、对生产领域的影响 (三)、对分配领域的影响 3 三、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经济影响比较 第三节财政支出的规模 ( 25 ) 一、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指标 二、财政支出的增长趋势 西方模型-历史观点 三、中国财政支出规模的分析 第四节财政支出的效益分析 ( 31 ) 一、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意义 原因 实质 二、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特点 与企业生产效益相比 三、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方法 第三章 财政支出的内容 ( 37 ) 第一节购买性支出 ( 37 ) 一、行政管理费与国防费支出 二、文教科学卫生等事业支出 三、财政投资性支出 (一) 、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和标准 (二) 、基础设施投资 性质 提供方式 融资制度 (三) 、财政农业投资 第二节转移性支出 ( 48 ) 一、社会保障支出 (一) 、社会保障的概念与内容 (二) 、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意义 4 (三) 、社会保障制度的类型 (四) 、我车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 ? (五)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进一步改革 二、财政补贴支出 (一) 、财政补贴的性质与分类 (二) 、财政补贴的经济影响分析及其实际经济效应 三、税收支出 (一) 、税收支出的概念与分类 (二) 、税收支出形式 (三) 、税收支出的预算控制 第四章 税收理论 ( 67 ) 第一节税收概述 ( 67 ) 一、税收的概念和本质 二、税收的职能 第二节税收原则 ( 68 ) 一、税收原则概述 概念 制定依据 形成与发展 二、现代税收原则 第三节税法与税制 ( 73 ) 一、税法概述 概念 渊源 法定主义原则 二、税制要素 (一)税收制度 5 (二) 、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 三、我国现行税收法律制度 第四节税收负担 ( 78 ) 一、应收负担概述 (一) 、税收负担的概念 (二) 、衡量税收负担的指标 (三) 、影响税收负担的主要因素 二、税收负担的转嫁与归宿 (一) 、税负转嫁与归宿的概念 (二) 、税负转嫁的形式 (三) 、税负转嫁的条件 第五节国际税收 ( 82 ) 一、国际税收概述 二、税收管辖权 (一) 、税收管辖权的概念及确定原则 (二) 、税收管辖权的种类 (三) 、税收管辖权的选择 三、国际重复征税的产生与免除 (一) 、国际重复征税及产生的原因 (二) 、国际重复征税的免除 方法 四、国际避税与反避税 6 (一) 、国际避税及其产生的原因 (二) 、国际反避税 五、国际税收协定 种类 作用 第五章 商品劳务税制度 (9 1 ) 第一节增值税制 (91 ) 一、 增值税的概念 二、 增值税的纳税义务人 三、 增值税的征税范围 (一) 、销售货物的规定 1、基本规定 2、视同销售货物的规定 (二) 、提供的应税劳务 (三) 、混合销售行为 (四) 、兼营非应税劳务的规定 (五) 、部分货物的征税规定 四、增值税的税率 (一) 、税率 1、货物税率 2、应税劳务税率 3、兼营不同税率的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税率 (二) 、征收率 小规模纳税人 一般纳税人 7 1、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物品 (1) 、一般纳税人 (2)、小规模纳税人 2、纳税人销售旧货 3、一般纳税人销售自产的下列货物 36 个 月 4、一般纳税人销售下列货物 5、一般纳税人的自来水公司 五、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一) 、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 公试 1、销项税额 公试 2、进项税额 公试 (1) 、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 (2) 、进项税额申报抵扣时间 (3) 、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 (4) 、进项税额的扣减 (5) 、进项税额不足抵扣的处理 (二) 、简易办法应纳税额的计算 (三) 、进口货物应纳税额的计算 六、销售货物和应税劳务的计税依据 销售额 全部价款+价外费用 (一) 、纳税人采取折价方式销售货物 8 (二) 、采取以旧换新方式销售货物 (三) 、采取还本销售方式销售货物 (四) 、采取以物易物方式销售货物 (五) 、包装物及包装物押金的规定 (六) 、对视同销售货物行为的销售额的规定 (七) 、混合销售行为、兼营应税劳务的规定 (八) 、 七、含税销售额的换算 一般纳税人 小规模纳税人 八、增值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一) 、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 (二) 、进口货物 九、增值税的纳税期限 (一) 、增值税的纳税期限的规定 (二) 、增值税报缴税款期限的规定 十、增值税的纳税地点 (一) 、固定业户在当地 (二) 、固定业户在外地 (三) 、非固定业户 (四) 、进口货物 十一、增值税的减税、免税 (一) 、起征点 9 (二) 、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的免征项目 十二、增值税的管理 (一) 、划分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目的及基本 依据 (二) 、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及管理 (三) 、一般纳税人的认定及管理 第二节消费税制 ( loo ) 一、消费税的概念 二、消费税的纳税义务人 三、消费税的征收范围 四、消费税的税率 (一) 、消费税的税率形式 (二) 、适用税率的特殊规定 1、卷烟的适用税率 2、酒的适用税率 五、消费税的计税依据 (一) 、自行销售应税消费品应纳税额的计税依据 销售额 公试 (二) 、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的计税依据 组成计税价格 公试 (三) 、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计税依据 10 组成计税价格 公试 六、消费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108) (一) 、自行销售应税消费品应纳税额的计算 1、实行从量定额计征办法的计算。 公试 2、实行从价定率计征办法的计算 公试 3、实行从量从价复合计税的办法。 公试 (二) 、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应纳税额的计算 1、有同类消费品的销售价格的 2、没有同类消费品的销售价格的 (三) 、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应纳税额的计算 1、有同类消费品的销售价格的 2、没有同类消费品的销售价格的 (四) 、进口应税消费品应纳税额的计算 1、实行从价定率计算应纳税额的 组成计税价 应纳税额公试 实行从量定额计算应纳税额的。 公试 2、进口卷烟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的 公试 应纳税额公试 七、消费税的缴纳 (一)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1、销售 11 2、自产自用 3、委托加工 4、进口 (二) 、纳税期限 (三) 、纳税地点 到外县(市)销售或委托外县(市)代销 总机构与分支机构不在同一县(市)的 委托个人加工的 第三节营业税制 (110 ) 一、营业税的概念 二、营业税的纳税人 三、营业税的征税范围 (一) 、 “境内”的含义 (二) 、 “应税行为”的含义 四、营业税的税率 (111) 五、营业税的计税依据 (一) 、一般规定 (二) 、分行业的计税依据 1、运输业 2、建筑业 3、金融保险业 12 4、通信业 5、文化体育业 6、娱乐业 7、服务业 (代理业、旅游食宿、广告业 8、转让无形资产 9、销售不动产 六、营业税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七、营业税的缴纳 (一)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1、一般规定 2、特殊规定 (二) 、纳税期限 (三) 、纳税地点 1、一般规定 2、特殊规定 第六章 所得税制度 (123 ) 第一节企业所得税 ( 123 ) 一、企业所得税的概念 二、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 三、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 13 四、企业所得税的税率 (一) 、法定税率 (二) 、优惠税率 五、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一)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原则 (二)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试 (三) 、亏损弥补 (四) 、清算所得的计算公试 六、企业所得税的收入确认 (一) 、收入总额 (二) 、不征税收入 (三) 、免税收入 (四) 、收入的确认 七、企业所得税的扣除 (一) 、税前扣除的基本原则 (二) 、准予税前扣除的项目 (三) 、限制税前扣除的项目 (四) 、禁止税前扣除的项目 八、资产的税务处理 投入使用的次月、停止使用的次月 (一) 、资产税务处理的基本原则 (二) 、固定资产的税务处理 14 (三) 、生产性生物资产的税务处理 (四) 、无形资产的税务处理 (五) 、其他资产的税务处理 九、应纳税额的计算 (一) 、应纳税额的计算公试 (二) 、境外所得已纳税额的抵免 1、直接抵免 2、间接抵免 十、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政策 (一) 、项目所得减免税 (二) 、民族自治地方减免税 (三) 、加计扣除 (四) 、创业投资企业投资减免 (五) 、加速折旧 (六) 、减计收入 (七) 、专用设备投资减免 十一、企业所得税的源泉扣缴 (一) 、法定扣缴 (二) 、指定扣缴 (三) 、特定扣缴 (四) 、扣缴申报 十二、特别纳税调整 15 (一) 、独立交易原则 (二) 、成本分摊协议 (三) 、预约定价安排 (四) 、提供相关资料 (五) 、核定应纳税所得额 (六) 、受控外国企业规则 (七) 、防范资本弱化规定 (八) 、一般反避税规则 (九) 、加收利息 (十) 、追溯调整 十三、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 (一) 、纳税地点 (二) 、纳税方式 (三) 、纳税年度 (四) 、纳税申报 (五) 、汇算清缴 (六) 、货币单位 第二节个人所得税, . . (135 ) 一、个人所得税的概念 二、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 三、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 16 四、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五、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六、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七、个人所得税的减免优惠 八、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 第七章 其他税收制度 , (142 ) 第一节房产税 (142 ) 一、房产税的纳税人和征收范围 (一) 、纳税人 (二) 、征税范围 二、房产税的税率 1.2% 12% 4% 三、房产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公试 四、房产税的减免优惠 第二节契税 (144 ) 一、 契税的纳税人和征税范围 (一) 、纳税人 (二) 、征税范围 1、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 2、土地使用权出让 3、房屋买卖 17 4、房屋赠与 5、房屋交换 6、企业改革 7、房屋附属设施 二、契税的税率 三、契税的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 (一) 、计税依据 (二) 、契税的应纳税额的计算 四、契税的减免 (一) 、契税减免的基本规定 (二) 、财政部规定的其他减征、免征的项目 第三节车船税 (148 ) 一、车船税的纳税人和征税范围 二、车船税的税率 三、车船税的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 (一) 、计税依据 (二) 、车船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四、车船税的减免 第四节城镇土地使用税 (150 ) 一、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纳税人和征税范围 18 二、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税率 三、城镇土地使用税的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 (一) 、计税依据 (二) 、城镇土地使用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公试 四、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减免 (一)减免优惠的基本规定 (二) 、减免优惠的特殊规定 第五节印花税 (152 ) 一、印花税纳税人和征税范围 二、印花税的税率 (一) 、比例税率 (二) 、定额税率 三、印花税的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 (一) 、印花税的计税依据 (二) 、印花税的应纳税额的计算 四、印花税的减免 第六节资源税 (155 )一、资源税的纳税人和征税范围 二、资源税的税率 三、资源税的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 (一) 、计税依据 19 (二) 、资源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四、资源税的减免 第七节城市维护建设税 ( 156 ) 一、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纳税人和征税范围 二、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税率 三、城市维护建设税的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 四、城市维护建设税的减免 第八节教育费附加 ( 157 ) 一、教育费附加的纳税人和征收范围 二、教育费附加的征收率 三、教育费附加的征收依据和计算 四、教育费附加的减免 第八章 税务管理 ( 161 ) 第一节税务基础管理 ( 161 ) 一、税务登记 (一)、税务登记的范围 (二)、税务登记的种类 (三)、税务登记的发放及使用 (四)、税务登记的法律责任 二、帐簿、凭证管理 (一) 、帐簿管理 20 (二) 、凭证管理 三、发票管理 (一) 、发票管理的内容 (二) 、发票检查 1、发票检查的基本内容 2、发票检查的方法 四、纳税申报 (一) 、纳税申报的对象 (二) 、纳税申报的内容 (三) 、纳税申报的方式 (四) 、纳税申报的期限 (五) 、纳税申报的法律责任 第二节税收征收管理 ( 172 ) 一、税收征收管理的形式 二、税款征收的管理 (一) 、税款征收的方式 (二) 、税款征收的内容 (三) 、纳税担保 (四) 、税款保全措施和税收强制执行措施 (五) 、税款追征与退还 三、减免税管理 21 (一) 、减免税种类 (二) 、减免税管理规程 四、出口退税管理 (一) 、出口退税的范围 (二) 、出口退税的形式 第三节税收控制管理 ( 179 ) 一、经济税源调查的目的和内容 二、经济税源调查分析与报告 第九章 纳税检查 ( 184 ) 第一节纳税检查概述 ( 184 ) 一、纳税检查的概念 (一)纳税检查的概念 (二) 、纳税检查的必要性 (三) 、纳税检查的范围 二、纳税检查的基本方法 三、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和会计报表的检查 (一) 、会计凭证的检查 (二) 、帐簿的检查 (三) 、会计报表的检查 第二节增值税的检查 ( 188 ) 一、增值税销项税额的检查 (一) 、销售收入的检查 22 1、一般销售方式的检查 (1) 、缴款提货销售方式的检查 (2) 、预收货款销售方式的检查 (3) 、分期收款结算方式销售的检查 2、视同销售方式的检查 (1) 、委托代销销售方式的检查 (2) 、自产自用产品的检查 3、包装物销售的检查 二、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检查 (一) 、进项税额抵扣凭证的检查 (二) 、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的检查 (三) 、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的检查 第三节消费税的检查 ( 194 ) 一、销售收入的检查 (一)一般销售方式的检查 (二) 、视同销售方式的检查 (三) 、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计税依据的检查 二、销售数量的检查 (一) 、销售数量的检查内容 (二) 、销售数量的检查方法 第四节营业税的检查 ( 197 ) 23 一、对建筑安装企业营业税的检查 (一) 、计税依据的检查 (二) 、营业收入实现时间的检查 (三) 、分包或转包业务扣缴税款的检查 二、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营业税的检查 (一) 、计税依据的检查 (二) 、营业收入实现时间的检查 三、对旅游、饮食服务企业的检查 (一) 、计税依据的检查 (二) 、营业收入实现时间的检查 四、对转让无形资产及销售不动产业务和检查 (一) 、转让无形资产的检查 (二) 、销售不动产的检查 第五节企业所得税的检查 ( 200 ) 一、材料成本的检查 (一) 、入库材料成本的检查 (二) 、出库材料成本的检查 二、工资及福利费的检查 (一) 、工资的检查 (二) 、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的检查 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检查 24 (一) 、审查企业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范围 (二) 、审查企业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方法 四、生产成本及产成品的检查 (一) 、生产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的归集和分配的检查 (二) 、产品成本的检查 1、原材料成本法的检查 2、 “约当产量法”的检查 五、期间费用的检查 六、应纳税所得额的检查 (一) 、弥补亏损的检查 (二) 、公益性、救济性捐赠的检查 第十章 国债 ( 213 ) 第一节国债的概念与分类 ( 213 ) 一、国债的概念 二、国债和特征 三、国债的功能 四、国债的分类 (一) 、按照国债发行的区域 (二) 、按照偿还期限 (三) 、按照债券是否流通 (四) 、按照利率情况 25 (五) 、按照借债的方法不同 (六) 、按照国债的计量单位 五、国债的结构 第二节国债的规模 ( 218 ) 一、国债规模的含义 二、国债的负担 三、国债的限度及衡量指标 (一) 、国债绝对规模的衡量指标 (二) 、国债相对规模的衡量指标 (三) 、影响国债规模的因素 四、我国国债规模和状况 (一) 、1950 年 (二) 、1954-1958 年 (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行的国债 第三节国债的发行 ( 221 ) 一、国债的发行和推销机构 二、国债的发行价格 三、国债的发行方式 四、国债的利率 (一) 、国债利率的确定 (二) 、国债利率的计算方式 26 (三) 、国债的偿还期限 第四节国债的偿还 ( 224 ) 一、国债的偿还方式 二、国债的付息方式 三、偿债的资金来源 第五节国债市场 一、国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 二、国债市场的功能 三、我国的国债市场 (一) 、我国的国债一级市场 (二) 、我国的国债二级市场 第一 章政府预算管理理论 ( 232 ) 第一节政府预算的含义及特征 ( 232 ) 一、政府预算的含义 二、政府预算的基本特征 三、政府预算的多重研究视角 第二节政府预算的模式 ( 235 ) 一、主要预算模式介绍 (一) 、按编制的形式 27 (二) 、按编制的方法 (三) 、按编制的政策导向 二、我国政府预算模式选择 (一) 、基于预算结构的选择 (二) 、基于政策导向的选择 第三节政府预算的原则与政策 ( 239 ) 一、政府预算的原则 二、政府预算的政策 第十二章政府预算管理制度 ( 244 ) 第一节部门预算制度 ( 244 ) 一、部门预算的含义 二、部门预算的原则 三、部门预算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政府采购制度 ( 246 ) 一、政府的含义 二、政府采购的原则 世界? 我国? 三、政府采购的基本内容 (一) 、政府采购的基本方式 (二) 、政府采购的一般程序 28 第三节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 248 ) 一、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含义 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基本内容 (一) 、设置国库单一帐户体系 (二) 、规范收入收缴程序 (三) 、规范支出拔付程序 第四节其他主要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 , ( 249 ) 一、预算收支分类改革 (一) 、改革的意义 (二) 、改革的主要内容 二、非税收入管理 (一) 、非税收入的涵义 概念、涵义、分类 (二) 、非税收入的内容 (三) 、非税收入的特点 (四) 、非税收入存在的前提条件 (五) 、非税收入收缴管理 三、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 (一) 、西方国家预算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 (二) 、我国政府预算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 第十三章 政府间财政关系 ( 29 260 ) 第一节财政分权理论 ( 260 ) 一、公共产品和服务理论 二、集权分权理论 三、财政联邦主义 四、俱乐部理论 第二节政府间收支的制度安排 ( 262 ) 一、政府间的事权划分 (一) 、政府间事权划分的原则 (二) 、政府间事权划分的具体做法 二、政府间的财政支出划分 (一) 、财政支出划分的原则 (二) 、我国财政支出划分的具体做法 三、政府间财政收入划分 (一) 、税收收入划分的原则 (二) 、税收收入划分的方式 (三) 、税收收入划分的具体做法 四、财政预算调节制度 五、政府间财政管理权限的划分 (一) 、政府预算管理层次 30 (二) 、预算管理权限的划分 第三节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 269 ) 一、分税制概述 二、我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 272 ) 一、政府间转移支付概述 (一) 、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含义与特点 (二) 、实行政府间转移支付理论依据 (三) 、政府间转移支付的种类 (四) 、政府间转移支付的一般方法 二、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一) 、我国分税制中的转移支付制度 (二) 、进一步完善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的思路 第十四章 财政平衡与财政政策 ( 281 ) 第一节财政平衡 ( 281 ) 一、财政平衡的含义 二、财政赤字的计算口径及分类 三、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及其经济效应 31 (一) 、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 (二) 、财政赤字弥补方式的经济效应 第二节财政政策 ( 285 ) 一、财政政策的含义 功能 二、财政政策目标 三、财政政策工具 四、财政政策的类型 (一) 、按照政策作用的对象 (二) 、按照对经济周期的调节作用 (三) 、根据在国民经总量方面的不同功能 第三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 292 )一、货币政策概述含义 目标 工具 传导机制 类型 西方货币政策手段 我国货币政策手段 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必要性 不同点 三、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运用 考试大纲 第一章公共财政与财政职能 32 考试目的 通过考试,考查考生对公共产品与公共财政理论和财政职 能的掌握程度,提高考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财政问题的 分析能力。 考试内容 (一)公共产品与公共财政理论 公共产品的概念和特征,市场失灵与公共财政。 (1)效用的不可分割性;(2)受益的非排他性;(3)取 得方式的非竞争性;(4)提供目的的非盈利性. (1)公共产品;(2)外部效应;(3)不完全竞争; (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与失衡 (二)财政的职能 一、财政资源配置职能 (一)财政资源配里职能的含义 (二)财政资源配置方式 (三)公共产品效率供给的难点 (四)解决公共产品效率问题的基本途径 (五)财政资源配置的范围 (六)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内容 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概念,财政资源配置的方式,财政收 人分配职能的含义,社会公平的准则、社会不公平的原因,经 济稳定的含义和财政经济稳定职能主要内容。 33 资源配置是通过对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经济资 源的合理调配,实现资源结构的合理化,使其得到最有效的使 用,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财政职能可以概括为:资源配置职能、收人分配职能和经 济稳定职能。 财政资源配置方式是指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决定方式和资 金供应方式。 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范围包括直接满足消费需求的公共产 品和准公共产品,以及间接为生产和消费服务的法律设施等等。 第二章财政支出出理论 考试目的 通过考试,考查考生对财政支出分类、财政支出规模及财 政支出效益和西方财政支出理论的掌握程度,提高考生对财政 支出效益的认识。 考试内容: (一)财政支出的分类 财政支出的各种分类方法和依据 (二)财政支出的经济影响 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对流通、生产、分配和国民经济 运行的不同影响。 34 (三)财政支出的规模 财政规模的衡量指标,财政支出的增长趋势,西方财政经 济理论界对财政支出规模趋势的分析,我国财政支出规模的情 况。 (四)财政支出的效益分析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意义、特 点,衡童财政支出效益的分析方法和适用的领域, “成本一效益” 分析法的具体内容。 第三章 财政支出的内容 考试目的通过考试,考查考生对我国财政支出的内容、财 政支出的分类以及对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一)购买性支出行政管理支出、文教科学卫生支出、国 防经费支出的内容、财政投资性支出的特点、标准和内容。 (二)转移性支出社会保障支出的概念与内容,财政补贴 支出的性质与分类,财政补贴的经济影响及实际经济效应,税 收支出的概念、分类、形式,税收支出的预算控制。 第四章 税收理论 考试目的 通过考试,考查考生对税收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包 括对税收本质、税收原则、税收负担及国际税收理论的掌握程 度。 考试内容 35 (一)税收概述 税收概念,税收的财政职能、经济职能和监督职能。 (二)税收原则 税收的财政原则、经济原则和公平原则。 (三)税法与税制 税法的基本概念、税法的渊源、税收法定主义原则和税收 制度的构成要素。 (四)税收负担 税收负担的基本概念、衡量税收负担的指标以及影响税收 负担的主要因素,税负转嫁的概念、税负转嫁的形式及条件。 (五)国际税收 税收管辖权的概念和确定原则,国际重复征税的免除方法。 第五章 商品劳务税制度 考试目的 通过考试,考查考生对我国现行商品劳务税的概念、我国 现行商品劳务税各个税种构成要素的内容、各个税种应纳税额 的计算和征收的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一 ) 增值税制 增值税的概念、纳税人和征税范围,增值税的税率、计税依据 的确定、税额的计算方法,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期限, 36 增值税纳税地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认定。 (二)消费税制 消费税制的概念、纳税人和征税范围,消费税的计税依据,消 费税的计算方法、征收管理的有关规定。 (三) 营业税制 营业税的概念、纳税人、征税范围、税率,营业税的计税 依据、税额计算、征收管理的有关规定。 第六章所得税制度 考试目的 通过考试,考查考生对所得税制度的各税种的概念、所得 税各税种的基本规定及税款计算和征收的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一)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的概念、纳税人、税率、计税依据,企业所得 税的收人确认、税前扣除项目及扣除标准,企业所得税的资产 税务处理,企业所得税的计算,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政策, 企业所得税的源泉扣缴,企业所得税的特别纳税调整,企业所 得税的征收管理。 (二)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的概念、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计税依据, 个人所得税的税收优惠和税额计算。 第七章 其他税收制度 37 考试目的通过考试,考查考生对房产税、契税、车船税、 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 附加等基本概念和各税种的基本规定、税款计算及各税种的减 免的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一)房产税房产税的纳税人、征税范围、税率和应纳税 额的计算,房产税的减免优惠。 (二)契税契税的纳税人、征税范围、税率,契税的计税 依据、应纳税额的计算和税收减免。 (三)车船税车船税的纳税人、征税范围和税率,车船税 应纳税额的计算和税收减免。 (四)城镇土地使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纳税人、征税范 围和税率,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应纳税额计算和税收减免。 (五)印花税印花税的纳税人、征税范围和税率,印花税 的计税依据、应纳税额计算和减免规定。 (六)资源枕资源税的纳税人、征税范围,资源税的计税 依据、应纳税额计算,税收减免规定。 (七)城市维护建设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纳税人、征税范 围、税率和应纳税额计算,城市维护建设税的减免。 (八)教育费附加教育费附加的缴纳人、征收范围和计税 依据,教育费附加的计算,教育费附加的减免办法。 第八章税务管理 38 考试目的通过考试,考查考生对我国现行税务管理制度, 税收征管改革,税收征、减、免、退管理经济税源调查等税收 控制内容的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一)税务基础管理税务登记的概念、范围和种类,账簿、 凭证管理,纳税申报的概念、对象、内容、方式与期限,发票 管理的内容和发票检查的要求。 (二)税收征收管理税收征收管理的形式,应纳税额的核 定与调整,纳税担保的适用对象,纳税担保的税收保全措施和 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税款的追征与退还,税收减免的种类与管 理规程,出口退税的范围和形式。 (三)税收控制管理经济税源调查的目的和内容,经济税 源调查分析的种类与调查报告的形式。 第九章纳税检查 考试目的通过考试,考查考生对纳税检查的基本方法以及 错账识别、错账调整的方法的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一)纳税检查概述纳税检查的基本方法,掌握会计凭证、 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的检查方法。 (二)增值税的检查各种销售方式下“应交税费一应交增 值税”的正确账务处理,错账的识别及错账的调整方法。 (三)消费税的检查一般销售方式、视同销售方式以及委 39 托加工方式下应交消费税的计算及正确的账务处理、错账的识 别及错账的调整方法。 (四)营业税的检查建筑安装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旅 游和饮食服务企业营业税的检查方法,掌握转让无形资产和销 售不动产业务下的芷确的账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