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两则》_第1页
《〈世说新语〉两则》_第2页
《〈世说新语〉两则》_第3页
《〈世说新语〉两则》_第4页
《〈世说新语〉两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 七年级上册第 5 课世说新语两则 课型 教读课 教学目 标 1.了解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2.了解古代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并能联系实际谈谈给自己的启示。 3.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教学重 点 诵读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教学难 点 针对文中内容,谈谈自己的见解。 教学模 式 教读 教学方 法 引导、自读、讨论、互动交流 教学课 时 2 课时 预习要点 通读课文,参照注释,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找出通假字,古今异义字。 2给“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划分节奏。 3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两则。不过,在打开课本 之前,要请咱们的同学先说说你对“世说新语”四字的理解。 【自评:学习都是从已知到末知。通过此题,树立学生学习 文言文的信心,同时引导学生着意于从作者的写作意图入手 学 过 程 去完成文本的阅读。】 二、朗读入课 1.学生个人范读,其他学生听记并指出读音、断句的问题。 2.齐读。 三、提问释疑 1.咏雪一文记录了哪一位士大夫的居家生活?还有哪些 人物出现在文中? 记录了谢安与他侄子侄女们在寒冷的大雪天里的一次家庭聚 会。 【自评:问题由看似无疑可置的文题而发。可却做到牵一发 而动全身,由此问引导学生作更深入的阅读。】 2.谢安,兄子胡儿,兄女,哪一个是主要人物呢?为什么? 请再默读一遍课文,认真思考,再结合课文内容回答。 兄女着墨不多,但因为有了兄子与谢安的陪衬,便如雪中红 梅,不彰自显了。 教 【自评:更多的时候教师要做的仅是抛砖而已。当学生能口 吐莲花时,做老师的方才是功德圆满了。】 3.诵读咏雪,特别是兄子兄女二人的咏雪句,多多诵读 揣摩,反复体味一番,然后,请分别谈自已的感受。 文学作品不是刑事侦察,它所绘之物,所描之景应当是来源 于生活,更应该高于生活,带给人更多更美好的感受才好。 【自评:一个问题如果只是止于此文此句,其收效不会太大。 可如果是从孩子写作态度与价值取向出发,恐怕所获就不光 是一个标准答案可以相比的了。】 四、朗诵感悟。 五、板书:课文结构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学 过 程 上一节课,我们借助注释,结合课文内容,反复诵读, 完成了咏雪的学习任务。这节课我们运用第一则的学习 方法来学习第二则陈太丘与友期。 【自评:教是为了不教。如果真能让学生感受到即学即用的 乐趣,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二、朗读入课 1.学生个人范读,其他学生听记并指出读音、断句的问题。 2.齐读。 三、提问释疑 1.本则讲了一件什么事?出现了哪些人物? 本文核心事件是元方与父亲的友人关于信用的对话。人物主 要是陈元方和他父亲的友人。 2.这对话的性质是什么?讨论还是争辩?所言及的是抽象的 信用概念还是具体的事件? 3.对于友人失约,而引发的关于信用的争辩,最终谁取胜了? 教 学 过 他是如何取胜的? 4.你从这两则故事中能找出一个共同点吗?它又给你以什么 样的启示呢? 五、板书:课文结构 陈太丘与友期 六、教师归纳 从老师的角度来看,谢道韫和陈元方都只是与你们相仿 的孩子。如果没有谢安下雪天聚儿女论文的薰陶,没有陈太 丘日中即行的言传身教,这些聪明的孩子们很可能 就沦为平 凡。所以,从我这个做老师的角度得到的启示就是:要想让 你们成长为大海,我就要先做一条咆哮前突的长江。 七、教学建议 学生在前几个单元学习了童趣论语十则和山 市,对文言文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为学习本课打下了一 程 些基础。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是古代志人 小说,选 入本单元是因其主题与家庭、亲情有关。两篇文言文都很短 小,所叙之事有一些意味,语言也较为浅近,适合学生阅读。 设计教学时应在前面单元文言文学 习的基础上,继续以读懂 和字词的落实为重点,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同时,这两篇 短文为学生呈现了古代家庭教育情景,反映了古代家庭教育 对孩子的影响,让学 生初步感受到了古代家庭教育文化,了 解了古人的家庭和亲情观。这些也应成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内 容之一。 教学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两篇短文在文言文中相对比较通俗,所写内容也便于理解, 因此,应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主要是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 研讨,提高学生的阅读层次。 2注重诵读和积累。要继续养成学生诵读文言文的习惯,并 在诵读中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要不断积累文言词语,为 今后文言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3学生对两则短文内涵的理解,特别是第一则,可能大多会 停留在表层:反映了古代孩子的聪明伶俐。教学时,要润物 细无声地引导学生从更高的层面(即古代家庭教育的层面) 去领悟,有意义地理解课文的主题,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但 同时要力避生硬地把教师的观点强加于学生。 4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