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_第1页
《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_第2页
《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_第3页
《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 教材内容:飞向太空的航程人教版新教材 高一年级 语文 必修 1 第四单元 第 12 课 教材分析:这则通讯从“神舟 5 号”飞船发射成功写起,回顾了中国的载人航天史。在历 史和现实的对照中,我们的喜悦和自豪显得更加凝重。 1中国载人航天的成功是中国科技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本 文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引导学生体会这种高尚的情感,养成关注时 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以及热爱祖国的情感。 2课文结构很简单,但是作为一篇典范的新闻报道,各个构件都很清楚,因此可以作为学 生阅读和写作新闻报道的范本。 3对于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录,高明的作者总是把它放在历史的语境中去看,这就使得现实 事件有一种历史的纵深感。本文和别了, “不列颠尼亚” 都有这样的特点,可以互相参 照体会一下这种历史和现实结合的写法。 学情分析: 一、 中国载人航天的成功是中国科技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 本文字里行间充满了这种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引导学生体会这种高尚的情感,养成 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 二、课文结构很简单,是一篇典范的新闻报道,各个构件都很清楚,因此可以作为学生阅 读和写作新闻报道的范本。 三、对于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录,高明的作者总是把它放在历史的语境中去看,这就使得现 实事件有历史的纵深感。本文和别了, “不列颠尼亚” 都有这样的特点,可以互相参照 体会一下这种历史和现实结合的写法。 教学目的 1、掌握新闻的特点 2、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 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心. 教学理念: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是引导者、组织者和帮助者。 2、文本是学生学习探究的根本。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 2、学会写新闻。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 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科技水 平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 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 一代的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这篇新闻报道就回顾了这一段 历史。 今年的 10 月 24 日,我国的“嫦娥一号”飞天,开始月球之旅。这是我国航天之路的继续。 四年前,我国的“神舟五号”第一次将航天员杨利伟送上太空。我国的太空之旅,可谓喜 报频传。今天,就让我们回到四年前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回味一下那个曾让十三亿人倍 感自豪的经典时刻。 (二)感知课文 1、几位学生连读全文,思考:本文真正写新近发生的事件是在哪些自然节? 第 1、2、3 和最后两节。 2、除此而外的共计 24 个自然节是写什么内容的? 背景材料,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以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 (三)鉴赏全文 1、研究探讨本文的标题有哪些含义? 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此标题可认 为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 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2、第 428 自然节,用了很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有何作用? 它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叙述航天 史,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每个人都想 知道今天的辉煌曾经历了什么样的艰辛的历程,使读者对今天新闻事件的了解,有了纵深 感。 3、请同学们自己介绍还知道哪些“中国航天大事记” 。 (课后研讨与练习三。学生如果说不 全,应该鼓励学生课后查资料,同学间交流所查资料此题意促使学生了解中国航天事 业的发展,激发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 ) 附:中国航天大事记(1956 2005)可将此材料打印发给学生。 1956 年 10 月 8 日,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 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 院长。1958 年 4 月,开始兴建我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1964 年 7 月 19 日,我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我国的空间 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 1968 年 4 月 1 日,我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选训航天员和进行载人航天医学工 程研究。 1970 年 4 月 24 日,随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1 号在酒泉发射成功,我国成为 世界上第 5 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 年 11 月 26 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 天后顺利返回,我国成为世界上第 3 个 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2005 年是我国返回式卫星成功发射 30 周年,截至 9 月,我国 已经成功发射 22 颗返回式卫星。利用返回式卫星开展的科学试验成果,已在国民经济发展 的很多领域广泛运用。 1979 年,远望 1 号航天测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我国成为世界上第 4 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 船的国家。目前我国已形成先进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由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西安卫 星测控中心、陆地测控站、4 艘远望号远洋航天测量船以及连接它们的通信网组成,技术 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85 年,我国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 1990 年 4 月 7 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一号”卫星,截至目前已 将 27 颗国外制造的卫星成功送入太空,我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 地。 1990 年 7 月 16 日,长征 2 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其低轨道运载能力达 9.2 吨,为发射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 1990 年 10 月,载着两只小白鼠和其他生物的卫星升上太空,开始了我国首次携带高等动 物的空间轨道飞行试验。试验的圆满成功,为我国载人航天器生命保障系统的设计以及长 期载人太空飞行获得了许多宝贵数据。 1992 年,我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 人航天工程。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由神舟号载人飞船系统、长征运载火箭系统、酒泉 卫星发射中心飞船发射场系统、飞船测控与通信系统、航天员系统、科学研究和技术试验 系统等组成,是我国在 20 世纪末期至 21 世纪初期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 1999 年 11 月 20 日、2001 年 1 月 10 日、2002 年 3 月 25 日、2002 年 12 月 30 日,我国先 后 4 次成功发射神舟一号至四号无人飞船,载人飞行已为时不远。 2003 年 10 月 15 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21 个小时 23 分钟的太空行 程,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 3 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 活动的国家。 2005 年 10 月 12 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并首次进行多人多天飞行试 验。 1、根据此文,总结新闻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课后研讨与练习二。 ) 新闻一般由导语和主体两部分组成。导语放在开头,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依托新闻 事实的议论组成;而主体则具体展开对新闻事实的叙述。 (四)小结全文。 (此教段宜放手让学生自己小结在本课中所学的知识要点。 ) 在课文第 14 节提到:“这年 3 月,由 4 位著名科学家联名上报党中央的国家高新技 术发展建议被邓小平批准。 ” 这四位科学家是: 王大珩(hng) 应用光学家。 原籍江苏苏州,生于日本东京。 1936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 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名誉所长。我国光学事业奠基人之一。 王淦(gn)昌王淦昌是我国实验原子核物理、宇宙射线及基本粒子物理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 开拓者,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他参与我国原子弹、氢弹原理突破及核武器研制的 试验研究和组织领导,是我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资深院士。 杨嘉墀(ch) 我国著名的航天科技专家、仪器仪表与自动化专家,是我国自动检测学的奠 基者,也是中国自动化学科、自动化学会、仪器仪表学会的创建人之一、国家“863”高技 术计划倡导人之一、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陈芳允无线电电子学、空间统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卫 星测量、控制技术的奠基人之一。 、 问题探究 1、这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它是如何体现新闻的真实性的,请举例说明: 明确:用精确的时间数字,显示新闻的真实性特点。 如:1999 年 11 月 20 日 6 时 30 分, “神舟”一号实验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新建成的载 人航天发射场向太空并于第二天准确着陆。 9 时 10 分许,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飞天勇士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 、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 是不是不像新闻了? 明确: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 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 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 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 的。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 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样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详实的 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这对于满足读者需求无疑是及时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事件本身的意 义更加突出。 、作业:写一则 400 字左右的新闻 附录:苏教版七年级语文课文 “神舟” 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 廖文根 这是一次英雄出征。 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出征。 公元 2003 年 10 月 15 日 5 时,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员公寓“问天阁” 。再过 30 分钟, 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将从这里受命出征,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开始令世界瞩目、 令国人自豪的飞天之旅。 深秋的大漠,寒意袭人。问天阁前的广场上,已经站满了送行的人们。曾经和航天员朝夕 相处的教练、专家们来了,举着鲜艳花束的少先队员,捧着乐器的军乐队员来了,穿着鲜 艳民族服装的少女来了。大家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和一个共同的期待,为英雄送行。 这一天,中国人已渴望了很久。这一刻,中华民族已等待了千年。 “快看!我们的航天员来了” 5 日 28 分,身着乳白色航天服的首飞航天员杨利伟迈着从容而稳健的步伐,从问天阁航天 员的专用通道,微笑着向大家走来,紧随他身后的是身着天蓝色训练服的航天员翟志刚和 聂海胜。这里广场上响起欢快的迎宾曲奏起,人群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首飞航天员梯队由杨利伟和聂海胜、翟志刚组成。在此之前,他们按照首飞任务计划完成 了综合性演练。飞船发射前,任务指挥部研究决定,首飞任务由杨利伟担任。 杨利伟,1965 年 6 月出生于辽宁省绥宁县。大学文化,中校军衔。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 1350 小时。 1998 年被选拔为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经过 5 年多系统的理论学习和挑战人体 生理极限的训练,其综合素质完全具备航天飞行的要求。 从加加林第一次太空飞行到阿姆斯特朗登月成功,从航天飞机横空出世到多种空间站问鼎 苍穹,40 多年时间,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已先后进行 240 次载人飞行,把 951 人次的身 影印在浩瀚太空。 今天,中国人将也要飞向太空,中国将成为世界载人航天俱乐部的第三个成员。 “总指挥同志,我奉命执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准备完毕,待命出征,请指示。 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杨利伟。 ” “出发!”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总指挥李继耐庄重地下达命令,刚劲有力的话语中蕴含着 几多信任、几多期待。 “是!” 随着杨利伟标准的军礼,中国第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