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聚焦】2014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对点训练 第4章 第3节 实用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高考聚焦】2014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对点训练 第4章 第3节 实用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高考聚焦】2014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对点训练 第4章 第3节 实用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Error!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 林清玄:心美一切皆美 记者:您 30 岁之前得遍了台湾所有的文学大奖,直到不再参赛,此外,您还是台湾最高 产的作家,除了众人以为的文思泉涌,还有别的诀窍吗? 林清玄:我很喜欢一句古诗:书到今生读已迟。就是 说, 这辈 子你要读书已经来不及,都 是上辈子的积累。我想这种积 累重要的是怎么坚持,每天写一点,一个月以后回 头看,会觉 得性情上有变化,这种慢慢积 累的过程是快乐的。 记者:从乡下奋斗到台北,您的 经历也是比较坎坷的。小 时 候,您随父兄在田间地头流 汗受苦,这段经历对您后来的成 长有何影响? 林清玄:有很大的帮助,使我什么情况都能适应。从出生到现在,我没有一个晚上睡不 着觉,没有一餐饭吃不香,随时都能笑得出来。因为小时候在大山中长大,生活很苦,心思也 单纯,天黑上床马上睡觉,你不会有欲望,有欲望也没用,根本不可能实现,所以慢慢久了, 你对欲望就不会太敏感。 记者:在您的环境里面,显然没有成 为作家的条件,但您成功了。 林清玄:的确,我家代代都是耕 农,可是我 对文字有非常深刻和敏 锐的感受。记得有位 文人叫张潮,他讲, “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 ,你把地上的东西看清楚了,那 就是一篇文章。我小时候的成 长不可能像一般人所说的,学富五车,而是一门深入。我记得 小时候读每本书,拿过来都珍 贵得不得了,抱着,枕着,经 常拿到什么就很用心地看。小学三 年级以后,每天我要抱着一本 书,才睡得着;每天一定要 读 到一篇好文章,才肯睡觉。 记者:在经历 5 000 年未有之变局之后,拜金拜物对传统价值观的疏离逐渐明显,在这 样光怪陆离的时代,怎样才能活出真正的 优雅? 林清玄:其实这是一个向欲望倾斜的时代,全世界都是 这 个样子,有 时候你看报纸会看 到一个爱玛仕的包卖到 100 万人民币,荒唐!但大家已 经习惯 了,不以 为怪,它是名牌,就 值这个钱,那是因为你已经迷失了 对事物的真实判断。 人的肩膀挑着一架天平,一边 是欲望,一 边是心灵的满足,你的心灵应该有足够的砝码 来保持平衡。人在中间,一边是一个人加一个山谷的“谷” ,一边是一个人加一个山谷的“山” ,俗和仙如果能够平衡,你就能做一个平正的人。 当然,要想不被欲望捆绑,就应该有自己心灵的寄托,要花一些时间来充实我们的心灵 世界,比如文学。 记者:对于生在这个时代有着多种价值可供选择的青年来说,文学在他们生活中应该 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林清玄:第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其 实在青年的成长 中,文学也是他 们最好的化妆。 因为如果有内涵,你会觉得什么事情都美。我有两句话, “心美一切皆美,情深万象皆深 ”,你 的心灵美丽了,你看到的世间 一切都美;如果你的情感深厚,你会觉得世间万物都很深刻。所 以,如果要使你的生命、外表、气质变得更好,你的心就要美,你的情就要深,文学正好是容 易进入的途径。 1.下列对访谈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林清玄小时候的坎坷经历培养了他对各种环境的适应能力,这是他成为台湾最高 产作家的主要原因。 B林清玄引用张潮的话,说“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 ,很形象地说 出了生活与写作的关系。 C林清玄举爱玛仕的包卖到 100 万人民币的例子是为了说明爱玛仕是名牌,就值这 个钱。 D林清玄认为,第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在青年的成长中,文学也是他们最好 的化妆,是让他们的心灵美丽起来的途径。 E林清玄所说的“心美一切皆美”的含意是一个人心美了,他就可以拥有一切美好 的事物。 【解析】BD。A.“主要原因”无依据。 C.“是为了说明爱玛 仕是名牌,就值这个钱”错。 E.“含意是一个人心美了,他就可以 拥有一切美好的事物”错。 2.林清玄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文思泉涌,对文字有非常深刻和敏 锐的感受;小 时候苦难经历的磨炼;勤 奋读书,坚持积累;对欲望不敏感。 3.在林清玄看来,在这样光怪陆离的时代,怎样才能活出真正的优雅? 【参考答案】不被欲望捆绑;让自己的心灵放松、充 实;让 自己的心灵有所寄托。 4.林清玄认为, “第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 。他的这一观点是否适用于所有的人? 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参考答案】观点一:适用于所有的人。因 为所有的人都需要精神的成 长,而 阅读是人 精神成长的最有效的方式。读书 可以陶冶人的心灵,提高人的修养, 让人变得情感深厚、气 质美好。所以第一流的文章对 所有的人来说,都是生命的化妆。 观点二:并不适用于所有的人。因为林清玄在这篇访谈中提出的 这个观点主要是针对青 年人而言的。我们这个时代容易使人迷失方向,青年人又面临着多种选择,对他们而言,读 书可以让他们的心灵变得美好。但 对于人生观、世界 观、价值观已经形成的人来说,第一流 的文章对改变他们的人生就显得无足轻重了;生活中还有一些人,他们连最基本的物质都得 不到满足,一流的文章又能给 他们提供多少帮助呢? (仁化中学 2013 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下一个袁隆平在哪里? 原春琳 张 国 留在土地上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中国年轻人在减少,但 这 并不是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 担心的问题。 他更关心的是,中国的农业正在 转型,需要大量的高素 质农 科人才。否则, “现代农业” 无从谈起。 “其实现代农业跟传统农业 有很大的区别。 传统 的农民,根本没办法从事现代农业。 ”张桃林对记者说。 这不是张桃林一个人的担心。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陈章良也有同 样的忧虑。 这位中国 农业大学原校长,对农业的理解从理 论层面真真切切地转 到了实际层面, “农业科技太重要 了” 。他仅以甘蔗为例,作为甘蔗主产区,如果广西甘蔗产量出了问题,全国的糖价都会迅速 上升。 农业院校也在担心。华南农业 大学副校长温思美说,原来部委所属的七八所农业大学, 传统的涉农专业学生占在校生的比例不会超过 20%,华南农大这个比例则为 16%18% 。尽 管重点大学不愁生源,但是传统 的涉农专业很难招到高分考生。对一些涉农专业而言,招生 的常态是:高分考生少,第一志愿少。 涉农的职业院校更是让人忧心。去年,贵州省教育厅副厅长蔡志君当面向教育部部长袁 贵仁反映:在近 10 年的时间里, 农业大省贵州涉农的职业 学校从 13 所减少到 4 所,涉 农专 业严重萎缩,种植业专业几乎停 办,涉 农专业招生人数仅占全省招生 总数的 3%左右,每年 涉农专业毕业生还不到 3 000 人,学生毕业后纷纷到沿海发达地区打工。农村职业学校生源 严重不足是个普遍现象,不少 农村职业学校的建筑只有一个教学楼。与此相对应的是,在职 业院校里,一些看起来风光、更容易找到工作的专业,比如,厨师、 动漫,则广受青睐。 在这个自由选择的年代,没人能 强迫别人作出某种选择。 毕 竟,农业的“苦”字招牌一 直没有摘掉过。以涉农专业的大学生 为例,有人 说,学农的学生看起来比较土。 “天天跟土地 打交道,怎么洋得起来?”温思美 说:“农科学生要跟着太阳 转,跟着地球 转。一年四季,每 个季节都有不同的农事,都要去做基本的 实践。 这是花钱花 时间的事情。有的学生开玩笑, 农科学生要比其他专业学生多吃二两饭。 ” 与城市相比,农村的条件还是要差一些。尤其是有了知识积 累之后,很多人宁肯在城市 打工,也不愿意回到农村与农业 打交道。培育出世界首例 试 管山羊的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旭日 干直言:“别说高校学生不愿意去, 农村的人也不愿意在农 村, 进城务工农民的第三代都不 愿意回去了。 ” 旭日干是真急了:“大量农业科技人才流失,粮食安全 谁来保 证, 谁来实现农业现代化? ” 对很多从事农业科技的研究人员来说,袁隆平是一个 传奇。 有人说,他一个人干了两亿农 民的活儿。他培育的 杂交水稻被称 为“东方魔稻” ,确保了 我国以仅占世界 7%的土地养活占世界 22%的人口,每年增产的稻谷可以解决 6 000 万人的 吃饭问题。 众所周知,袁隆平取得今天的成果付出了多少辛苦:一个上世纪 50 年代初的大学毕业 生,天天泡在田间地头,孜孜不倦地研究他的杂交水稻。 在很多人看来,这位院士更像是一个 农民。可是如今,又有多少大学生,愿意像袁老那 样整天在地里劳作,不知道什么 时候才能成功,把自己 变成一个 彻头彻尾的农民? 3 月 9 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 在记者会上说, 现在青壮年劳 力、有文化的劳力都进城打 工了,将来谁来种地,这确实是一个值得认真重视的问题。他指出的农业科技不足之处,包 括像袁隆平的杂交水稻、黄淮海 综合治理等重大的科技成果很少,也包括农业科研和推广人 才总量不够、队伍老化等问题 。 2012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实现农业 持续稳定发展、 长期确保 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 路在科技。一号文件还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配套措施。 但是,长期以来, “农业苦,农业累”的观念深入人心,政策的调整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情。 “我希望培养出袁老这样的人,但是这比那个时代更困 难。 ”温思美说。 (原载 2012 年 03 月 11 日中国青年 报,有删节) 1.文章以“下一个袁隆平在哪里?”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1)题目采用设问的方式,能够迅速引起读者的思考,新颖而有吸引力。 (2)提示文章的中心内容,表达出对高科技农业人才后继无人的忧虑。 2.在文章结尾处,温思美说:“我希望培养出袁老这样的人,但是这比那个时代更 困难。 ”请联系全文分析他这样说的理由。 【参考答案】(1)中国的农业正在转型,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农科人才。(2)农业大学的传 统涉农专业,学生比例很低,而且很难招到高分考生。(3)农 村职业学校生源严重不足是普遍 现象。(4)农业的 “苦”字招牌一直没有摘掉过。 (5)农村的条件比城市差。很多人有了知 识积 累之后,不愿意回到农村与农业 打交道。 (6)大量农业科技人才流失。(第一点必答;其他五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