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档案馆馆藏张元济往来函札述略_第1页
上海市档案馆馆藏张元济往来函札述略_第2页
上海市档案馆馆藏张元济往来函札述略_第3页
上海市档案馆馆藏张元济往来函札述略_第4页
上海市档案馆馆藏张元济往来函札述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市档案馆馆藏张元济往来函札述略 1 邢建榕 彭晓亮 今年适值张元济先生(18671959)诞辰 140 周年,本文重点就上海市档 案馆新近发现的张元济往来函札作一介绍并作解读,希望该史料的公布对学界 关于张元济、商务印书馆、近代出版及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研究有所补益。笔者 经查阅对照张元济年谱 2、 张元济书札 3等资料,均未发现有重复,可对 张元济年谱等史料作一补充。 此次新发现的函札,包括张元济与国内外有关文化界人士通函 3 卷,共 170 余通,约 4.7 万字,时间跨度为 19201930 年代。所涉人物众多,有朱希 祖、胡适、张季鸾、陆征祥、郭泰祺、励乃骥、张石铭、刘承幹、瞿宣颖、潘 明训、鲍咸昌、任心白等国内学者、藏书家、外交家等各界名流和长泽规矩也、 诸桥辙次、宇野哲人、狩野直喜、岩井大慧、小川环树、卫礼贤、施永高等国 外汉学家,所涉内容也均为中国古籍搜集、整理、出版等事务。函札数量最多 者为张元济与朱希祖、长泽规矩也、诸桥辙次、宇野哲人等往来函,其中与朱 希祖往来函 23 通,8000 余字;与长泽规矩也往来函二十余通,6000 余字;与 诸桥辙次往来函 1500 余字;与宇野哲人往来函 1000 余字。 此时的张元济和商务印书馆为影印古籍,与日本静嘉堂文库、东洋文库、 宫内省图书寮、内阁文库、帝国大学图书馆、京都东福寺等著名藏书机构联系 频繁,互通有无,促进了古籍的整理、影印,对中外文化交流贡献尤巨。 兹就馆藏往来书信予以简要解读,列述如下: 1.张元济与朱希祖通信 馆藏张元济与朱希祖通信计 23 通,时间从 1934 年 4 月 15 日至 1937 年 8 月 2 日,其中朱希祖来函 17 通,张元济复函 6 通。这段时间,张、朱二人过从 甚密,通信频繁,内容多涉互赠书籍、代借代购珍本、交流考证新得、著作出 版等方面,不但对研究张元济,而且对研究朱希祖都是极重要的史料。学者袁 1 本馆所藏张元济来往函札第一部分已公布,整理者陈正卿、李佳燕,刊于上海档案史料研究 (第三 辑) ,上海三联书店 2007 年 8 月版。承蒙张人凤先生予以协助核校,谨致谢忱。 2 张树年主编,柳和城、张人凤、陈梦熊编著,商务印书馆 1991 年版。 3 商务印书馆 1981 年版。 2 增培曾就张、朱之间交往撰文情同手足,魂系文化朱希祖与张元济 1, 文中提及据张元济年谱载张、朱通信 50 余封。加上此次发现的 23 通函札, 总计 70 余通。 朱希祖(18791944),字逷先,又作迪先、逖先,浙江海盐人。17 岁中 秀才。1905 年官费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攻史学专业。1908 年在东京与鲁迅同 随章太炎学习说文解字。1909 年归国后,与鲁迅同受聘于浙江两级师范学 堂任教。翌年改就嘉兴府中学任教。辛亥革命后公举为海盐县首任民事长,后 到省教育厅任事。后受聘任北京大学预科教员兼清史馆编修。袁世凯称帝时, 辞去编修,专任北大教授。1918 年任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不久兼任史学 系主任,写成中国史学通论。1926 年夏,改任清华、辅仁两大学教授。 1928 年重返北大,任史学系主任,并发起成立中国史学会。1930 年入中央研究 院任研究员。1932 年任广州中山大学教授兼文史研究所所长。1934 年受聘为南 京中央大学历史系主任,同年任古物保管委员会主任。1935、1936 年任高等考 试典试委员。1938 年随校西迁,在四川 7 年中,先后撰成伪楚录辑补、 伪齐录校补等书,以隐刺伪满和汪伪政权。1940 年任国史馆筹备委员会总 干事,不久即辞职;3 月,由重庆中央大学历史系主任改任考试院考选委员会 委员,后兼任考试院公职候选人检核委员会主任。1944 年 7 月因肺气肿病发, 逝于重庆。 朱希祖治学广泛,精于史学,旁及目录、版本、校雠、考古诸学,于方志 学亦研究颇深。一生著作等身,有明季史籍题跋、伪楚录辑补、战 国史年表、新梁书艺文志等。已出版的还有汲冢书考、杨么事迹 考等著作和许多论文,如海盐文献源流、明海盐小瀛洲诗社考等。 酷爱藏书,多达 25 万册,其中有明清珍刻,宋季野史、南明野史、地方志乘等 善本,曾得明影抄本水经注,章太炎题其书房曰“郦亭书室”。还勤求博 访海盐乡贤遗著,如清康熙海盐县志,为海内孤本。 张长朱 12 岁,二人既有乡谊,有着对家乡的共同关怀,又出于对文化古籍 的珍视,从而引为知己,情同手足。此次发现的二人通信,主要是 1934 至 1 海盐县政协学习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文史大家朱希祖 ,学林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235 页。 3 1937 年朱希祖任南京中央大学教授时期。 1934 年 4 月 15 日,朱希祖致张元济函, “此次过沪,两次晋谒,畅谈甚快。 ”并受张委托代购二南训女解一书。朱希祖曾向商务印书馆推荐珍本皇 明经世文编 ,张元济甚是欣喜,复函“皇明经世文编书极难得,同仁等均 未见过。拟请转商书主,将全书目录及在前正文一、二册寄下一阅,再行决定, 无任祷盼之至。 ”1935 年 1 月 28 日,张元济转达商务答复:“皇明经世文编 书固名贵,而价值过昂。现在财力艰难,一时亦无力购致。 ”眼见珍籍,却无力 购买,极为遗憾。至 2 月 15 日,张元济仍念念不忘:“皇明经世文编未知 为何人所得,并乞见告。 ”2 月 27 日,朱希祖答复“皇明经世文编 ,敝友以 筹得款项度岁,未忍出售。且因各处出价皆未中程,苟得善价,仍可商量云。 ” 3 月 1 日,张元济闻朱希祖欲借抄蛩吟小草 (朱光昭著) ,当即慷慨相赠。 1936 年 5 月 8 日,朱希祖致张元济函, “因闻得胡孝辕先生赤城山人稿 残本三卷,多涉本邑掌故。向谓此书盖已亡佚,不谓天壤间尚有残存数卷为先 生所得,实可庆贺。 ”9 月 9 日,朱希祖致张元济函, “于故宫博物院发见胡孝 辕先生唐音统签全部,此为全唐诗之祖本,大可景印流传。 ” 1936 年 5 月 25 日,朱希祖赴上海购书,访张元济。 110 月 25 日,朱希祖 撰西魏赐姓源流考 ,约三万言,付商务印书馆作为张元济七十寿辰纪念刊之 用。 29 月 9 日,朱希祖致张元济函:“去岁因时局不宁,竟未购书。 ” 1937 年 全面抗战爆发后,8 月 2 日朱希祖致函张元济,道出学者在乱世中的无奈: “国难日亟,吾国文化保存不易。希祖生平别无他好,节衣缩食,全供买 书。家无积蓄,故此后避难,且无资斧,欲保存贵重书籍,更无善策。京城非 安全之地。 ” 1937 年 8 月 2 日,朱希祖致张元济函“昨奉大札,并承赐鸿著刍荛之言 (二) 。拜读之余,知海盐农业副产小羊皮一种,直可替代蚕桑。崇论弘议,破 世俗一般之谬见,裨益民生,实非浅尟。扩而充之,食牛之事,亦大利所在, 铲除于俗儒陋说者多矣。先生经世弘猷,于此可见一斑,钦佩之至。 ” 函中提及的刍荛之言 ,指 1937 年 7 月张元济所作农村破产中之畜牧 问题 3,1937 年 8 月 1 日发表于东方杂志第 34 卷 15 号。此文内容为考证 1文史大家朱希祖 ,第 182 页。 2文史大家朱希祖 ,第 184 页。 4 海盐地方物产之历史,批评政府不切实际的农业政策。1948 年 9 月,张元济当 选中央研究院院士,在大会发言中作了慷慨激昂的致词,呼吁和平。会后整理 而成的小册子,也题为刍荛之言 。可见张元济作为一介书生,无时无刻不在 关切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与民众生活,在危难关头,总要发出良知的呼声。 2.张元济与日本学者及藏书家的通信 1928 年 10 月,张元济东渡日本访求古籍,参观日本著名的静嘉堂文库、 宫内省图书寮、内阁文库、东洋文库、帝国大学图书馆、京都东福寺等公私藏 书机构,还参观几家私人藏书,结识多位日本学者及藏书家,包括长泽规矩也、 诸桥辙次、宇野哲人、狩野直喜、小川环树等。 郑贞文与马宗荣对促成张元济东渡及联系影印古籍事务起了重要作用。郑 贞文(18911969) ,字幼坡,号心南,福建长乐人。曾任中华学艺社总干事、 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理化部主任。马宗荣,号继华,贵州贵阳人。现代图书馆学 家。1919 年留日,1929 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时任中华学艺社东京分社 干事。此次收入 1929 年马宗荣致郑贞文二函,内容系在东京的马宗荣关于影印 书籍所需各种费用向郑贞文说明。 此次东渡,张元济感慨万千,曾赋诗数首。兹举三首:赠静嘉堂藤田昆 一君 “我是书丛老蠹鱼,骆驼桥畔自欷歔。羡君食尽神仙字,守静舍嘉愧不如。 ”赠静嘉堂饭田君 “十载辛勤侍石渠,早辞朝籍赋归欤。重燃天禄青藜火, 便校人间未见书。 ”1赠内野皎亭 “碧格翠付幽人宅,愧我门停问字车。百宋 千元今有几,眼明真幸见奇书。 ”2 馆藏张元济与日本学者、藏书家通信,主要为联系摄照、影印事宜及互赠 书籍、致谢等。 长泽规矩也(Nagasawa-kikuya,19021980) ,日本中国学家、目录学家。 字士伦,号静庵。神奈川人。1925 年东京帝国大学中国哲学文学科毕业后,任 静嘉堂文库嘱托,同时在东京帝国大学继续学习。1930 年任法政大学讲师,后 任教授,从事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化史和中国目录学的研究,并讲授日汉书目 学。1961 年以日汉书的印刷及其历史获文学博士。主要著作有书目学论 3 见张元济诗文 ,商务印书馆 1986 年版,第 198 页。 1 张元济诗文 ,商务印书馆 1986 年版,第 32 页。 2 张元济诗文 ,第 32 页。 5 考 、 中国版本目录学书籍解题 、 静庵汉籍解题长篇 、 汉籍整理法 、 古 书目录法解说 、 日汉古书编目法等。1928 年张元济赴日本访书时,长泽规 矩也闻讯拜访,并陪同至静嘉堂文库观书。 诸桥辙次(18831982) ,日本语言学家、汉学家,号止轩。1908 年东京 高等师范学校国语汉文科毕业,1910 年汉文研究科毕业。曾于群马师范学校、 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执教。1919 年至 1921 年赴中国留学。1929 年以儒学的发 展与宋儒的活动获文学博士学位。1930 年任东京文理科大学教授兼附属图书 馆馆长。1935 年任静嘉堂文库长。1944 年因编纂大汉和辞典获朝日文化奖, 被誉为“中国哲学思想的全领域专家” 。曾任大东文化学院教授,国学院教授、 东京帝国大学讲师、青山学院大学教授。编著有儒教诸问题 、 大汉和辞典 、 新汉和辞典 、 诸桥辙次著作集 。诸桥辙次早年在中国留学时曾在上海拜访 张元济,两人“晤谈甚欢” 。1928 年张元济访日, “旧朋握手喜相见” 。 1935 年,张元济为影印古籍,求得珍版,与老友长泽规矩也、诸桥辙次等 书信往来频繁。张元济委托长泽规矩也向日本静嘉堂文库及德富苏峰等私人藏 家代为借书。适逢诸桥辙次任静嘉堂文库长,经其允准,所借摄古籍有残宋刊 周益公集 、元刊东京梦华录及济生拔萃中之鍼经节要 、 汲古云 歧 、 鍼法汲古家珍 、 保婴集四书。德富苏峰也允借所藏京刊北磵诗集 。 1935 年 3 月 7 日张元济致函长泽规矩也:“承示静嘉堂藏残宋刊周益公 集 ,又元刊东京梦华录 ,诸桥博士快诺假我景照,均赖先生玉成之力,至 为感谢。宋刊周益公集敝邦久佚,亟愿流通。 东京梦华录如原书不 至模糊,亦拟借印。既荷先生暨诸桥博士美意,特许敝馆印行,拟即请转托榑 井照相师为敝馆摄影。 ”3 月 8 日张元济致函诸桥辙次:“弟日事丹黄,藉以娱 老。前托长泽规矩也先生代商拟借静嘉堂珍藏残宋刊周益公集及元刊东 京梦华录两书影印,昨得长泽先生函知承鼎诺,欣喜过望,即复函请其转邀 技师趋前摄影。 ”读“欣喜过望”四字,最能表达出张元济那无比兴奋之情,足 见其对于维护中华文化传承之深沉感情和良苦用心。 3 月 11 日张元济致长泽规矩也函:“德富苏峰 1先生所藏京刊北磵诗集 , 1 德富苏峰(18631957)日本著作家,曾任参议院议员、东京国民新闻社社长,曾著大日本膨胀论 。 6 承代商允借影,感幸何极。 ”10 月 31 日张元济致长泽规矩也函:“弟前向诸桥 辙次先生商向静嘉文库借照济生拔萃中之鍼经节要 、 汲古云歧 、 鍼 法汲古家珍 、 保婴集四书,昨得诸桥先生十月十九日来信,已承允诺慨借, 并属弟即函告阁下,商量将以上四种书摄照,意甚可感。 ” 长泽规矩也受张元济之托,在日本代为经办借书、摄照事宜,并时通消息, 如藏书机构方面有何变化、私人所藏珍本去向等,函中一一向张元济说明。 1935 年 1 月 18 日长泽规矩也致张元济函:“其后执事更换如下:图书寮杉寮 头、铃木事务官转任;内阁文库秋山属退宫,樋口属脱离图书事务;东洋文库 石田氏离职。 ”1936 年 3 月 14 日张元济致长泽规矩也函:“前得二月二十六日 手教,转达榑井先生之言,谓图书寮不日改组,敝处如有借照之书,应速申请。 ” 张元济对日本私人藏书家的珍本亦颇为关注,如日本实业家内野五郎三藏 有残本宋刊宛陵集拟转让,后由长泽处知为书商文求堂所得,仍继续询问 此书之下落,可见其恒心。1936 年 6 月 29 日,张元济致长泽规矩也函:“前 月偕友人赴四川登峨嵋山,至本月廿七日始返沪。宋刊宛陵集一书未 知为何人所得,标价几何?便中乞示悉为幸。 ”8 月 7 日张元济致长泽规矩也函: “再内野氏所藏残本宛陵集为文求堂所得,未知已售出否,售价几何?并 祈见示为幸。 ” 关于东渡访书,1928 年张元济曾作戊辰暮秋至日本东京观静嘉堂藏书 , 诗中慨叹:“当世同文仅兄弟,区区阋墙只细事。安得尔我比户陈诗书,销尽 大地干戈不祥气?”在大规模的古籍影印过程中,张元济不顾年老体弱,东渡 日本遍访名书,所谓“破万里浪乘长风,好探珍秘开茅塞” ;看到古籍珍本时慨 叹:“好书不厌百回读,快事生平夸眼福。既入宝山宁空回,得陇何嫌更望蜀。 ”对日本友人接待、相助的热诚及允诺观看珍本的慷慨,张元济感言:“我来 海外交有神,特许巡览娱远宾。执事靖共骏奔走,相助检索逾兼旬。 ”“片言相 介重九鼎,便窥邺架并曹仑。 ”“良朋意气重然诺,许我探索不惮烦。 ” 3.其他函件 刘承幹致张元济函 2 通(1921 年 6 月 21 日,一通年份不明) ,谈施永高 1询 1 施永高博士(Dr. Walter T. Swingle) ,美国农林学专家。1918 年作为美国国会图书馆代表到中国各省采 访地方志,回国后继续间接采购,直至 1928 年。1926 年作为美国图书馆协会代表来华考察中国图书馆事 7 问刻本,邀张元济同游,及请教张元济是否知晓海盐张常惺其人等问题。刘承 幹(18811963) ,字贞一,号翰怡、求恕居士,晚年自称嘉业老人。吴兴南浔 人,近代著名藏书家、刻书家,曾创办嘉业藏书楼。张元济与刘承幹年龄上虽 为两代人,但有着共同的志趣及收藏、点校古籍的嗜好,从而相交甚笃、往来 频繁,成为忘年之交。 陆征祥致张元济函 1 则(1928 年 2 月 2 日) ,张复函 1 则(1928 年 3 月 9 月) 。陆征祥(18711949) ,字子欣,上海人,近代著名外交家。曾任驻荷兰 大使、俄国大使等职。他在来函中提及“海牙相逢,三生有幸。 ”海牙相逢, 指 1910 年张元济环球之行,5 月 2 日抵荷兰鹿特丹港,游海牙故宫;7 月 23 日 再赴荷兰,游海牙、鹿特丹、阿姆斯特丹等地,与时任驻荷兰大使的陆征祥会 面事。 1910 年 3 月 17 日,张元济自上海登轮启程,作环球之旅,考察教育、出 版和印刷业。一路游历广州、香港、新加坡、马来亚之槟榔屿与柔佛、锡兰 (今斯里兰卡) 、埃及、荷兰、英国、爱尔兰、比利时、德国、捷克、奥地利、 匈牙利、瑞士、意大利、法国、美国、日本,1911 年 1 月 18 日返沪。此次游 历,总计耗时十个月。张元济于 1911 年 2 月曾作环游谈荟 1以记之,对此 次环球旅行途中的所见所闻作了介绍。该游记发表于东方杂志第八卷第一 号、第二号,惜发表两期即戛然而止,实为憾事。 1926 年,比利时籍夫人培德逝世后,陆征祥为达心愿,于 1928 年 1 月正 式入修道院。在致张元济信中叙及在修道院的生活:“饮食起居均能习惯,院 规恰能遵守合格,精神加健,记忆力亦渐渐回复。故补习辣丁文,尚有进步。 ” 是年陆征祥 58 岁,始习拉丁文,可见其愿力之笃。 卫礼贤 2致张元济函(1928 年 3 月 5 日) ,谈及“惟敝院 3董事未蒙见许, 实为遗憾。惟得诸承协助,则先生虽非敝院董事,而敝院之受先生之赐,故匪 浅鲜也。 ” 胡适致张元济函(1930 年 7 月 13 日) ,谈抄奉所译白朗宁诗。柳和城先生 业。 1 参见张元济诗文 ,第 186 页。该书将该文写作日期误为 1911 年 1 月,应为 2 月。 2 卫礼贤(Richard Wilhelm ,18731930) ,德国来华传教士、汉学家。 1899 年来华,定居青岛,创办礼 贤书院,1925 年回国。 3 青岛礼贤书院。 8 曾撰上海市档案馆所藏一封胡适佚札 1,对张元济与胡适的交谊及此函的背 景作了介绍。此处不赘。 1932 年“一二八”之役,商务印书馆遭日机轰炸,东方图书馆珍籍悉数化 为灰烬。 “廿年心血成铢寸,一霎书林换劫灰” 。 2张元济及商务同仁心痛万分, 无以言表!但痛亦无奈,还须尽力维持。5 月 9 日致胡适函中说, “弟不忍三十 余年之经营一蹶不振,故仍愿竭其垂敝之精力,稍为云五、拔可诸子分尺寸之 劳。在此数十日中可谓吃尽生平未尝所谓资本家之苦。 ”31934 年 1 月致刘藜仙 函,谈及商务于 1932 年 8 月迁至河南路恢复营业, “敝馆复业后,对于固定职 志,为全国赞助教育发扬文化,与当局在事诸君群策群力,逐次进行,今已渐 有成效。而东方图书馆关系重要,同人等既不甘任其淹没,又承各界责望指导, 亦于去秋组立复兴东方图书馆委员会,延聘国内外名流,共同集事。 ” 任绳祖(心白)致张元济函 2 则(1934 年 6 月 14 日,1942 年 1 月 7 日) , 系汇报影印进展情况及收存解放日报等事。 “解放日报 4遵已陈明拔公 5, 转致图书室妥为保存。本日又收到十二月十七、八两张,谨附呈。 ”其时解放 日报创刊未久,能在孤岛见到该报,实属不易。可见张元济极注意关心有关 中国共产党和解放区的状况,设法搜罗,并谨慎行事,阅后妥为保存。 1935 年 1 月 11 日,刚赴伦敦就任驻英大使不久的外交家郭泰祺致张元济 函,对张元济丧偶表示慰问,并叙及初到伦敦的感受:“英伦入冬,黑雾弥漫, 颇觉沉闷。弟与内子现已渐习惯,不以为苦。 ”郭泰祺还对当时的英美东亚政策 转向作了简要分析:“此次海军谈判,英美对日本独羁太平洋及远东之野心已 渐瞭然,两国关于东亚之政策似较前接近,大有合作之趋势,惟尚未具体化。 ” 励乃骥(德人)致张元济函 2 通(1939 年 4 月 9 日、15 日) ,请教版本学, 谈中庸说 、 孟子传二书。 张元济致何履亨(翔卿)函一件(1939 年 5 月 2 日) ,谈商务印书馆董事 分配利息事。 1 载档案春秋2007 年第 6 期。 2 引自周武:张元济:书卷人生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208 页。 3 年谱 ,第 366 页。 4 解放日报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1941 年 5 月 16 日在延安创刊。1942 年 9 月起,兼中共 中央西北局机关报。 5 即李宣龚。 9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