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博士V3使用手册_第1页
桥梁博士V3使用手册_第2页
桥梁博士V3使用手册_第3页
桥梁博士V3使用手册_第4页
桥梁博士V3使用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 目 录 .1 第一部分 基本操作 9 第 1 章 系统安装 9 1.1 系统要求 9 1.2 系统安装 9 1.2.1 安装桥梁博士 V3.0.9 1.2.2 安装加密锁驱动程序 12 1.2.3 安装网络版服务器端软件 15 第 2 章 系统的基本介绍 21 2.1 系统概况 21 2.2 系统功能 21 2.2.1 系统的基本功能 21 2.2.2 系统的特色功能 24 2.3 系统的基本操作 25 2.3.1 图形窗口 25 2.3.2 数据窗口 25 2.4 系统的基本约定 26 2.4.1 单位约定 26 2.4.2 坐标系 26 2.4.3 荷载方向 27 2.4.4 效应方向 28 2.4.5 数据填写便捷格式 28 第 3 章 系统项目的管理和操作 29 3.1 项目的意义与内容 29 3.2 项目组操作 30 3.3 项目操作 33 第 4 章 直线桥设计计算输入 36 4.1 直线桥原始数据约定 36 4.2 数据准备 36 4.3 项目的建立 37 4.4 输入总体信息 38 4.4.1 基本信息 39 2 目录 4.4.2 钢束参考线定义 41 4.4.3 估算配筋信息 42 4.4.4 初始状态信息 43 4.5 输入单元信息 43 4.5.1 单元的基本信息 44 4.5.2 截面特征描述 46 4.5.3 截面几何描述 48 4.5.4 附加截面描述 49 4.5.5 快速编辑器 51 4.5.6 单元编辑总结 59 4.6 输入钢束信息 59 4.6.1 数据准备 60 4.6.2 基本信息 60 4.6.3 钢束几何描述 62 4.7 输入施工信息 65 4.7.1 基本信息 66 4.7.2 施工荷载 67 4.7.3 边界条件 69 4.7.4 主从约束 70 4.7.5 全局挂篮编组 71 4.7.6 阶段挂篮操作 72 4.8 输入使用阶段信息 73 4.8.1 使用阶段基本信息 74 4.8.2 活荷载 76 4.8.3 活载的最终效应 79 4.9 输入优化阶段信息 81 4.9.1 基本信息 82 4.9.2 自设定目标索力 83 4.10 脚本文件的装载 83 4.11 输入数据诊断 83 第 5 章 直线桥梁设计计算输出 85 5.1 总体信息输出 85 5.2 单元信息输出 86 5.3 钢束信息输出 89 5.4 施工阶段信息输出 91 5.5 使用阶段信息输出 93 5.6 优化阶段信息输出 96 5.7 输出文本数据结果 97 目录 3 5.8 输出图形数据结果 98 5.9 输出报表数据结果 99 第 6 章 斜弯桥设计计算输入 100 6.1 结构的离散 100 6.2 建立项目文件 100 6.3 总体信息输入 101 6.4 单元信息输入 103 6.4.1 单元基本信息 103 6.4.2 单元快速编辑器 105 6.5 钢束信息输入 111 6.6 施工信息输入 112 6.7 使用信息输入 116 6.8 输入数据检查 123 第 7 章 斜弯桥设计计算输出 124 7.1 总体信息输出 124 7.2 单元信息输出 125 7.3 钢束信息输出 128 7.4 施工阶段信息输出 130 7.5 使用阶段信息输出 133 7.6 输出文本数据结果 136 7.7 输出图形数据结果 138 7.8 输出报表数据结果 138 第 8 章 设计计算工具的使用说明 139 8.1 剪力计算 139 8.1.1 建立抗剪计算文件 139 8.1.2 装载、输入原始数据 141 8.1.3 查看结果 143 8.2 截面设计 144 8.2.1 使用方法 144 8.2.2 设计内容 145 8.2.3 设计类型 148 8.3 横向分布系数的计算 149 8.3.1 使用方法 149 8.3.2 计算内容 150 8.4 基础的计算 155 8.4.1 使用方法 155 8.4.2 计算内容 157 4 目录 第 9 章 日常工具的使用说明 165 9.1 插值计算 165 9.2 图形编辑器 166 9.2.1 使用方法 166 9.2.2 菜单命令 167 9.2.3 直线桥的绘制 168 9.2.4 斜弯桥的绘制 170 9.2.5 图形绘制基本操作命令 171 9.3 内嵌工具 171 第 10 章 打印、帮助和使用教程 173 10.1 系统的打印 173 10.2 系统的帮助 175 第二部分 特色功能 177 第 11 章 材料库 177 11.1 系统材料和自定义材料 177 11.2 材料库的定义 178 11.3 材料库的运用 179 第 12 章 自定义截面 182 12.1 前言 182 12.2 自定义截面步骤 183 12.3 自定义截面的脚本编辑 185 12.4 使用自定义截面 186 12.5 通用截面拟合 188 第 13 章 自定义报告输出 193 13.1 前言 193 13.2 模板数据格式 193 13.3 报告输出操作 196 13.4 自定义报告 202 13.4.1 内容索引 202 13.4.2 可输出内容 203 13.4.3 荷载编号 217 第 14 章 与 AUTOCAD 交互 219 14.1 截面与 CAD 交互 219 14.1.1 从 CAD 导入截面 .219 目录 5 14.1.2 向 CAD 导出截面 .221 14.2 模型与 CAD 交互 223 14.2.1 平面杆系模型导入 223 14.2.2 空间网格模型导入 227 14.2.3 向 CAD 输出模型 .231 14.3 钢束信息与 CAD 交互 232 14.3.1 从 CAD 导入钢束 .232 14.3.2 向 CAD 输出钢束 .234 14.4 模型、钢束图纸的生成 235 14.4.1 自动生成模型图纸 235 14.4.2 自动生成钢束图纸 238 第 15 章 调束工具 243 15.1 打开调束窗口 243 15.1.1 工程项目准备 243 15.1.2 数据交互与窗口组成 244 15.1.3 注意事项 245 15.2 调束界面操作 245 15.2.1 功能区 245 15.2.2 效应区 249 15.2.3 图形区 251 15.3 调束操作流程 253 15.3.1 调束前的数据准备 253 15.3.2 完成钢束线形描述 253 15.3.3 调整钢束 253 15.4 示例 254 15.4.1 完成全桥建模 254 15.4.2 打开调束文档 254 15.4.3 输入钢束信息 256 15.4.4 调整钢束 258 15.4.5 重载效应 260 第 16 章 调索工具 261 16.1 打开调索窗口 262 16.1.1 工程项目准备 262 16.1.2 数据交互与窗口组成 262 16.1.3 注意事项 263 16.2 调索界面操作 263 16.2.1 功能区 263 6 目录 16.2.2 效应窗口操作 266 16.2.3 图形窗口操作 268 16.3 调索操作流程 269 16.3.1 调索前的数据准备 269 16.3.2 初步确定施工、成桥索力 270 16.3.3 调整施工、成桥索力 270 16.4 示例 271 16.4.1 完成全桥建模 271 16.4.2 打开调索文档 271 16.4.3 调整索力 273 16.4.4 重载效应 274 16.4.5 调整索力 276 第 17 章 脚本输入输出 278 17.1 前言 278 17.2 脚本建立与使用 278 17.2.1 建立脚本文件 278 17.2.2 打开脚本文件 279 17.2.3 使用脚本 280 17.3 数据类型的说明 280 17.4 脚本文件内容 280 17.5 控制信息变量 282 17.6 总体信息的输入 282 17.6.1 基本信息输入 282 17.6.2 子窗口信息 285 17.6.3 钢束参考线输入 285 17.6.4 结构初始状态输入 288 17.6.5 截面配筋一般信息 289 17.7 单元信息窗口 290 17.7.1 基本信息输入 290 17.7.2 子窗口信息 292 17.7.3 截面特征描述 292 17.7.4 截面坐标输入 294 17.7.5 附加截面描述 296 17.7.6 截面钢筋输入 297 17.8 钢束输入 298 17.8.1 钢束基本信息输入 300 17.8.2 子窗口信息 301 17.8.3 钢束几何输入 301 目录 7 17.9 荷载输入 303 17.9.1 集中荷载 303 17.9.2 均布荷载 304 17.9.3 线性荷载 304 17.9.4 强迫位移描述 305 17.10 施工信息的输入 306 17.10.1 基本信息输入 .308 17.10.2 子窗口信息 .308 17.10.3 竖向预应力描述 .309 17.10.4 永久荷载 .310 17.10.5 临时荷载 .310 17.10.6 施工活载 1 311 17.10.7 施工活载 2 312 17.10.8 施工活载 3 312 17.10.9 移动荷载描述 .312 17.10.10 边界条件 .313 17.10.11 主从约束描述 .315 17.10.12 阶段挂篮操作 .315 17.10.13 索力设定 .317 17.10.14 全局移动荷载和挂篮编组 .318 17.11 使用信息的输入 320 17.11.1 基本信息的输入 .321 17.11.2 子窗口信息 .321 17.11.3 自定义组合 .322 17.11.4 温度荷载 .323 17.11.5 不均匀沉降 .324 17.11.6 活载 .325 17.11.7 特殊荷载描述 .327 17.11.8 特殊车列 .328 17.11.9 轻轨荷载信息 .330 17.11.10 ZK 活载集度定义 .330 17.11.11 横向分布调整系数 .332 17.11.12 折线横向分布系数 .333 17.11.13 影响有效区域设定 .336 17.12 优化信息的输入 337 17.12.1 基本信息输入 .337 17.12.2 子窗口信息 .338 17.12.3 外力荷载信息 .338 17.12.4 自设定目标索力 .339 8 目录 17.13 常见脚本错误及修改 339 17.13.1 类型错误 .339 17.13.2 不正确的结束脚本: .341 17.13.3 变量错误 .344 17.13.4 控制信息错误 .345 17.13.5 空格引起的错误 .346 17.14 脚本数据与界面数据的关联 347 17.14.1 两种输入方式下数据的相似性: .347 17.14.2 两种输入方式的综合使用 .347 第三部分 规范计算 351 第 18 章 规范计算需注意的问题 351 18.1 公共部分 351 18.2 公路 04 规范 352 18.3 中铁 99 规范 354 附录 A 系统材料名称 356 A.1 混凝土材料名称 356 A.2 普通钢筋材料名称 357 A.3 预应力钢筋材料名称 358 A.4 钢材材料名称 358 附录 B 图形编辑操作 359 B.1 功能区别 359 B.2 操作应用 359 第 1 章 系统安装 9 第一部分 基本操作 第 1 章 系统安装 1.1 系统要求 1. 系统模块: 系统包含了 DBMAIN.EXE、DBINPUT.DLL 等多个模块,分别完成特定的功能, 程序安装后,这些文件全部安装在安装目录下,不得随意复制或移动,否则运 行中将因不能随时找到相应模块文件而导致出错。 当模块被破坏后,可重新安装进行修复。 2. 软硬件配置 硬件建议配置:Pentium 系列微机, 1GHz 以上的主频,128Mb 以上的内存, 200Mb 以上的硬盘用户空间。 软件配置:建议使用中文 Win2000、XP 188 第二部分 特色功能 Region1.Point1.y=0; Region1.Point2.x=-L; Region1.Point2.y=-L*a/1000; Region1.Point18.x=L; Region1.Point18.y=-L*a/1000; Region1.fsolid=true; /该环为实心 环 2 有 8 个点,可以用参数如下表达: Region2.Point1.x=-L+B1+B2+B5; Region2.Point1.y=(-L-B1-B2-B5)*a/1000-ds-y; Region2.Point2.x=-L+B1+B2+B5; Region2.Point2.y=-L*a/1000-H1+dx+v; Region2.Point8.x=-L+B1+B2+B5+x; Region2.Point8.y=(-L+B1+B2+B3-B6-x)*a/1000-ds; Region2.fsolid=false; /该环为空心 同理,可如法得到第三个环的脚本 12.4使用自定义截面 在进行截面输入时就可以使用经过测试的自定义截面。 1. 进入截面特征描述对话框,点击“图形输入” ,将出现如 图 12-5 所示的对话框: 图 12-5 第 12 章 自定义截面 189 2. 单击击“自定义截面” ,进入如 图 12-6 所示的对话框: 图 12-6 3. 鼠标左键双击选择图形对象,弹出如 图 12-7 所示对话框,输入参数值(默认的参 数值为自定义截面时的测试值) 。 图 12-7 190 第二部分 特色功能 12.5通用截面拟合 老版本以及本版的“快速编辑器”中均提供了截面拟合的工具,但这种拟合仅局限于 截面变化为直线和二次抛物线时拟合,而且整个截面的所有参数的变化趋势一致,这不足 以对复杂的曲线进行拟合。为此,程序提供了“通用截面拟合”功能,可对任意的截面变 化进行拟合。下面将具体介绍其操作和使用。 1. 单元划分:在截面拟和前先将单元进行划分,确定节点坐标位置。比如划分 20 个 单元,单元长度都为 1m,起点坐标(0,0) ,终点坐标(20,0) 。 2. 打开界面:在输入单元信息窗口中,单击“通用截面拟合”按钮,打开如 图 12-8 所示的“截面拟和对话框” 。 图 12-8 3. 脚本编辑:在 图 12-8 对话框中, “截面坐标定义”为脚本编辑区域;由用户以脚 本的形式输入截面的特征信息。 内容组成:包括截面交点的坐标、截面的虚实以及主从截面的信息;以坐标输 入法为原则,用含有参数(变量)的函数式描述截面各点;每个点由(x,y) 坐标表示,其单位为 mm,其 x 为横断面方向,y 为高度方向,这里的 x、y 与 其它窗口的 x、y 无关。 表达式的写法举例如下: 第 12 章 自定义截面 191 Section0.Region1.Point1.x=0; Section0.Region1.Point1.y=0; Section0.Region1.Point2.x=B; Section0.Region1.Point2.y=0; Section0.Region1.Point3.x=B; Section0.Region1.Point3.y=H; Section0.Region1.Point4.x=0; Section0.Region1.Point4.y=H; Section0.Top=B+2; Section0. Bottom =B+1; Section0.Region1.fsolid=true; 例子详解: Section0 指主截面;Section1、Section2、Section3 则是附加截面 1、附加截面 2、附加截面 3; Region1:指此截面中的第一个区域。一个截面可能由多个区域组成,这些 区域可能是实区,也可以是空区,对此应加以区别。 Section0.Region1.fsolid=true;为实区的写法,即表示主截面的第一片区域 是实区。若为空区,则“=false” 。 Point2.x、 Point2.y:表示此区域的第二个点的(x,y)坐标。每个区域由 多个坐标点组成,按逆时针自第一点起,组成一个区域。 表达式的右侧:是以参数描述的函数,其中的“B” , “H”等用户自定义的 变量,需要在“参数列表”中明确其取值方法。 特征参数:在截面坐标定义中有两个特征参数,其中截面特征描述中的顶缘 有效宽度用“Sectioni.Top”表示,底缘有效宽度用“Sectioni.Bottom ”表示。 (其中 Sectioni 为 Section0或 Section1、Section2、Section3)。 4. 参数列表定义:脚本内容编辑好之后,接着在 图 12-8 的“参数列表”列表框中, 将“截面坐标定义”框中用到的参数列出,如 图 12-9 所示的左上角的参数列表: 192 第二部分 特色功能 图 12-9 5. 参数顺桥向变化定义:在 图 12-8 中的“参数顺桥向变化定义 ”列表框中逐个描述 参数沿总体坐标系 X 轴方向的函数方程,如 图 12-10 所示,右上角的参数顺桥向 变化定义。有两种方式输入来定义,具体如下: 图 12-10 第 12 章 自定义截面 193 有限点式:即输入有限个点的 X、Y 坐标,相当于用折线模拟实际曲线。例如 直线变化,如 图 12-9 中右上角的参数顺桥向变化定义: 0 1000 20 2000 分段函数式:X 方向分段输入各组成曲线段的函数方程。如 图 12-10 中右上角 的参数顺桥向变化定义,曲线方程 y = (10*x)1.5 + 3000,x 的范围是0,20 ,输 入数据为: 0 20 pow(10 * x, 1.5) + 3000 第 1 点只输入 X 坐标即可,其它信息可不输入(如果输入则忽略) ; 第 2 点函数方程表示从第 1 点到第 2 点之间的曲线方程; 第 n 点函数方程表示从第 n-1 点到第 n 点之间的曲线方程; 函数方程中的 x 只能用小写字母; x 单位为 m,而截面坐标定义单位为 mm。 6. 生成单元:完成上面的输入之后,就可以进行拟和操作了;指定拟和截面的单元号 “1-20”,单击对话框中的“ 生成截面数据”按钮,生成单元图形如 图 12-11,这 样就完成了单元截面的复杂曲线变化的拟和。 图 12-11 7. 保存文件:单击“存入文件” ,保存截面拟和数据信息。 8. 其它功能: 参数检查:在用户输入参数的表达式后,此窗口可以实时反映这一参数的变化 规律,通过它可以观察函数方程的曲线变化形式,如有输入错误可及时修改。 用户可通过调整“y 轴比例系数”使显示更清晰。 截面预览:填入“x”值,点击“预览”即可看到指定位置的截面拟合后的形状。 194 第二部分 特色功能 同“参数检查”一样,可以在截面拟和前检查数据的正确性。 取于文件:打开一个既有的“通用截面拟合”的数据文件。 第 13 章 自定义报告输出 195 第 13 章 自定义报告输出 13.1前言 1. 自定义报告意义: 针对原有版本中输出窗口内容不能进行编辑及输出文本不能引用表格的缺点,新的桥 梁博士 V3.0 中新增加了自定义报告输出;它由模板和报告两个部分组成,模板编辑好后, 就可以自动输出报告内容了。 2. 自定义报告功能 用户可以对数据、格式、图形进行编排; 模板保存后可反复使用,或与他人交换使用; 报表中的计算数据可进行二次加工。 3. 数据内容: 用户通过模板的数据检索信息读取桥梁博士相对应的数据,能够指定到桥博原有的所 有输出内容。 13.2模板数据格式 模板是报告输出的基础,模板的数据格式如下:(完整内容参见 图 13-4 图 13-6) 1. 基本规定: 模板中内容以“start”开始,以“end”结束,并且不区分大小写。 模板中涉及的符号全部用英文标点模式输入。 2. 可循环的变量名及其含义, “() ”内的内容为循环范围,大部分支持 all 关键字, “() ”内的数据格式参见 2.4.5 节。 iS:施工阶段号 iS(1)表示第 1 施工阶段; iS(1-3) 或 iS(1 2 3)表示第 1 施工阶段到第 3 施工阶段; iS(all) 表示所有施工阶段。 iE:单元号 iE(1)表示 1 号单元; iE(1-3) 或 iE(1 2 3)表示 1 到 3 号单元; 196 第二部分 特色功能 iE(all)表示所有单元; iE(1-10,5) 括号中 1-10 表示单元号,5 为指定施工阶段,此项的意义为:1 到 10 号单元中到第 5 施工阶段为止安装完成的单元号; iE(all,5,1)括号中 all 表示单元号,5 为指定施工阶段,1 为单元类型:钢筋砼 构件,此项的意义为:所有单元中到第 5 施工阶段为止安装完成的,并且为 钢筋砼构件单元号。 单元类型:1 为钢筋砼;2 为预应力砼;3 为组合构件;4 为钢构件;5 为拉 索;6 为圬工构件。 iN:节点号 iN(1)表示第 1 节点; iN(1-3) 或 iN(1 2 3)表示第 1 到第 3 节点; iN(all) 表示所有节点; iN(all,iS) 表示指定施工阶段中已经安装单元的节点。 iR:支承点号 iR(1)表示第 1 支撑点; iR(1-3)或 iR(1 2 3)表示第 1 到第 3 支撑点; iR(all) 表示所有支持点; iR(all,iS) 表示指定施工阶段中已经安装单元的支撑点。 iZ:组合类型号 iZ(1)表示第 1 种组合; iZ(1-3) 或 iZ(1 2 3)表示第 1 种组合到第 3 种组合; iZ(all) 表示所有组合,all 为 1-9,组合 1 到组合 9。 iT:钢束号 iT(1)表示第 1 号钢束; iT(1-3) 或 iT(1 2 3)表示第 1 号钢束到第 3 号钢束; iT(all) 表示所有钢束。 iT(all,iS) 表示指定施工阶段中已经安装钢束。 iI: 影响线点号 iI(1)表示第 1 个点; iI(1-3) 或 iI(1 2 3)表示第 1 点到第 3 点; iI(all) 表示所有点。 iL:施工荷载 iL(1)表示第 1 种施工荷载; iL(1-3) 或 iL(1 2 3)表示第 1 种施工荷载到第 3 种施工荷载; iL(all) 表示所有施工荷载,all 为 1-12。 iU:使用阶段荷载 iU(1)表示第 1 种使用荷载; iU(1-3) 或 iU(1 2 3)表示第 1 种使用荷载到第 3 种使用荷载; iU(all) 表示所有使用荷载,all 为 1-105。 第 13 章 自定义报告输出 197 iF:用户自定义循环变量,能够代替所有其他的循环变量来使用,括号中变量 范围 1-1000,并且不能指定变量为 “all” 。 3. 表循环格式:表循环范围为 start 与 end 之间的内容,循环变量放在一对“”之 间,如:iS(1-10) 表示从第 1 个施工阶段到第 10 个施工阶段。 4. 行循环格式:行循环范围为当前行所有内容,循环变量放在一对“#”之间,如: #iE(1-10)#表示从第一个单元到第十个单元。 5. 值取代设置:在表循环“start”前可自设置取代定义,如 dyh1-3 , “dyh”为循环 中的原有数据, “1-3”为替换数据。如 图 13-4 中所示, dyh 取代了单元号 1-3,其 中替换数据满足 2.4.5 节的约定。 6. 取值方法:通过“”,按特定的输出函数格式读取桥梁博士的输出数据,可以使 用的输出函数及其格式参见 13.4 节。如:PE(3).W 取值为 3 号单元的重量。 7. 取字串格式:在施工荷载名称、使用荷载名称、单元类型、受力类型、判断类别 (是/否)中允许取字串。放在 “中的内容为取字串名称 间内容为表可循环变量 间内容为行可循环变量 模板中涉及的符号全部用英文标点模式输入。 13.3报告输出操作 自定义报告由模板和报告两个部分组成,模板编辑好后,就可以自动输出报告内容了, 操作过程如下: 1. 打开界面: 从主菜单选择数据输出报告数据结果 或:Alt+I Ctrl+P。弹出的 如 图 13-1 所示对话框,在对话框的模板显示区中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新建模板” 。 图 13-1 输出报告数据结果对话框 如果是打开一个已经存在的模板,则在 图 13-1 中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打开模 板”命令,系统将弹出 图 13-2 对话框,打开模板文件名。 图 13-2 打开模板文件对话框 第 13 章 自定义报告输出 199 2. 模板编辑窗口操作:“新建模板”之后,弹出如 图 13-3 所示的“模板编辑窗口” , 对单元格操作命令以鼠标右键菜单显示,包括:文字编辑、填充色、对齐方式、边 框设定、行高设定、列宽设定、单元格合并及拆分等操作。 图 13-3 模板编辑窗口 3. 确定输出内容及格式:输出的数据内容参见 13.4 节,格式参见 13.2 节。如可按以 下图形所示内容在模板编辑窗口中进行输入。其中数据的意义,参见 13.4 节。 图 13-4 200 第二部分 特色功能 图 13-5 图 13-6 建议使用安装目录下的“DBRptTemplate.exe”进行模板的编辑操作; 以上这些内容可以在同一个模板编辑窗口中输入,作为一个模板,这样的报告 就含多个部分;也可分多个窗口分别编辑形成多个模板,然后依次生成报告。 4. 创建报告:模板定义好之后,在如 图 13-3 的窗口中单击鼠标右键选择 “创建报告” 。 如果看到在进程显示区有如 图 13-7 提示,说明模板编辑正确,报告已经输出。 图 13-7 如果模板中有错误,没有符合输出限定,在进程显示区中会有针对错误输入的 相应提示,如 图 13-8 所示, “解释表达式PS(1,L,3).出现错误!” ,是因为缺少 属性的指定;按照 13.4 节相关部分进行修改,如指定属性为截面高度,只要将模 板中的错误表达式修改为PS(1,L,3).H 即可。 图 13-8 第 13 章 自定义报告输出 201 5. 查看报告结果:报告成功输出之后,就可查看报告结果了, 图 13-9 图 13-11 是 分别对应 图 13-4 图 13-6 模板的部分输出内容: 图 13-9 202 第二部分 特色功能 图 13-10 第 13 章 自定义报告输出 203 图 13-11 6. 报告结果编辑:输出的报告结果可以进行编辑。 通过单击鼠标右键选择相应操作,包括:文字编辑、填充色、对齐方式、边框 设定、行高设定、列宽设定、单元格合并及拆分等命令。 此外还有相关的打印设置,如设置页眉页脚、打印预览、打印功能设置。在设 置中对纸张的页码做了进一步的设定,如果选择了打印页号或打印时间或在项 目名称中输入了相应的文字,系统将自动为用户形成输出标题,自动紧缩纸张 的有效打印区域;如果用户没有任何输出设定,系统将取消打印标题,按所定 的纸张类型进行连续打印。 7. 图形报告:对于输出结果中含有图形的报告,单击鼠标右键,菜单还有图形的相关 操作,图形的相关操作详细内容请参见 15.2.2 节。 204 第二部分 特色功能 图 13-12 报表图形输出 13.4自定义报告 13.4.1 内容索引 在自定义报告模板中,需要指定输出的内容,输出的内容由特定的函数确定,为了方 便用户的查找,在 表 13-1 中列出了所有支持的函数,至于函数的意义请在 13.4.2 节中根 据相应编号查找。 表 13-1 编号 函数名 函数意义 1 PS(K,LR,S) 截面特征 2 PE(K) 单元特征 3 FS(K ,LR,LOAD,S) 单元施工阶段内力 4 FU(K , LR,LOAD) 使用阶段内力 5 FZ(K,LR,TYPE,UN,CMB,S ) 使用组合内力 6 SS(K ,LR,SEC ,LOAD, S) 施工阶段荷载应力 7 SU(K , LR,SEC,LOAD) 使用阶段荷载应力 8 SZ(K,LR,SEC ,CMB ,S) 组合应力 9 CR(K,LR,CMB) 裂缝 10 UR(K,LR,TYPE,CMB) 强度 11 AR(K,LR,NU,CMB) 估算配筋面积 12 CF(K, NUM) 拉索初张力 13 IF(K,LR,NA,NUM) 内力影响线 14 DS(J ,LOAD,S ) 施工阶段位移 第 13 章 自定义报告输出 205 15 DU(J,LOAD) 使用阶段位移 16 DZ(J,TYPE,CMB,S ) 组合位移 17 ID(J,NA,NUM) 位移影响线 18 RS(J,LOAD,S) 施工阶段支反力 19 RU(J,LOAD) 使用阶段支反力 20 RZ(J,TYPE,CMB,S ) 组合支反力 21 IR(J,NA,NUM) 支承反力影响线 22 PT(K) 钢束特征 23 TST(K,CMB,S) 钢束组合最大应力 24 STR(TYPE,NUM) 取字符串 25 TU(KS=,GTYPE=,INDEX,) 结构效应图形 13.4.2 可输出内容 各输出的内容函数具体如下(没有区分平面杆系及空间网格体系的地方,数据限定是 相同的): 1. 截面特征:PS(K,LR,S ) K:指定单元; LR:左右; S:指定阶段号 / 0 阶段表示原始信息和毛截面特征; 平面杆系属性: X:节点坐标; Y:节点坐标; A:截面面积; I:截面抗弯惯矩; y:截面中性轴高度; H:截面高度; 空间网格体系属性: X:节点坐标; Y:节点坐标; A:截面面积; IX:截面抗扭惯矩; IY:竖向抗弯惯距; IZ:横向抗弯惯距; y:截面中性轴高度; H:截面高度; 206 第二部分 特色功能 索引示例 PS( 5,L ,10).X;/ 第 10 施工阶段.第 5 单元.左节点 X 坐标。 2. 单元特征:PE (K) K:指定单元; 属性: W:单元重量; CW:单元自重提高系数; T:单元类型; HL:单元左节点号; HR:单元右节点号; 索引示例 PE(5).W;/ 第 5 单元重量。 3. 单元施工阶段内力:FS(K,LR,LOAD,S) K:指定单元; LR:左右; LOAD:指定施工荷载类型 1-11,其值及含义参见 13.4.3 节 S:指定施工阶段; 平面杆系属性: M:弯距; Q:剪力; N:轴力; 空间网格体系属性: MX:扭矩; MY:竖向弯矩; MZ:横向弯矩; QY:横向剪力; QZ:竖向剪力; N:轴力; 索引示例 FS( 5,L ,9,2).M;/ 第 9 施工阶段.第 5 单元.左截面.永久荷载弯矩 4. 使用阶段内力:FU (K,LR ,LOAD) K:指定单元; LR:左右; LOAD:指定使用荷载类型 1-105,其值及含义参见 13.4.3 节 平面杆系属性: 第 13 章 自定义报告输出 207 M:弯距; Q:剪力; N:轴力; 空间网格体系属性: MX:扭矩; MY:竖向弯矩; MZ:横向弯矩; QY:横向剪力; QZ:竖向剪力; N:轴力; 索引示例 FU(5,L , 4).M;/ 第 5 单元.使用阶段.收缩荷载弯矩。 5. 使用组合内力:FZ (K, LR,TYPE,UN,CMB,S) K:指定单元; LR:左右; TYPE:指定类型,取值参见平面杆系指定类型和空间网格杆系指定类型 平面杆系指定类型: MAXM:最大弯距; MINM:最小弯距; MAXQ:最大剪力; MINQ:最小剪力; MAXN:最大轴力; MINN:最小轴力; 空间网格杆系指定类型: MAXM:最大弯距; MINM:最小弯距; MAXQ:最大剪力; MINQ:最小剪力; MAXN:最大扭矩; MINN:最小扭矩; UN:极限状态,其值为: U: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N: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CMB:指定组合类型 1-9; S:如果 CMB=5,表示是施工阶段组合内力,因此需指定阶段号; 平面杆系属性: M:弯距; Q:剪力; 208 第二部分 特色功能 N:轴力; 空间网格体系属性: MX:扭矩; MY:竖向弯矩; MZ:横向弯矩; QY:横向剪力; QZ:竖向剪力; N:轴力; 索引示例 FZ(5,R,MAXM,U,2).MX;/ 承载能力组合 2.第 5 单元.右截面.最大扭矩; FZ(5,L,MINM,N,5,2 ).M;/ 正常使用组合 5.第 2 施工阶段.第 5 单元.左截 面.最小弯矩。 6. 施工阶段荷载应力:SS(K,LR,SEC,LOAD,S) K:指定单元; LR:左右; SEC:指定截面类型 1-4; 1-主截面,2-附 1 截面,3- 附 2 截面,4-附 3 截面; LOAD:指定施工荷载类型 1-12,其值及含义参见 13.4.3 节 S:指定施工阶段号 属性: T:上缘正应力; B:下缘正应力; 索引示例 SS( 5,L ,3,4,2).T;/ 第 2 施工阶段.第 5 单元.左附 2 截面.预应力引 起的上缘正应力。 7. 使用阶段荷载应力:SU ( K,LR ,SEC,LOAD) K:指定单元; LR:左右; SEC:指定截面类型 1-4; 1-主截面,2-附 1 截面,3- 附 2 截面,4-附 3 截面; LOAD:指定使用荷载类型 1-105,其值及含义参见 13.4.3 节 属性: T:上缘正应力; B:下缘正应力; 索引示例 SU(5,L , 3,4).T ;/ 使用阶段.第 5 单元.左附 2 截面.收缩引起的上缘正 应力 第 13 章 自定义报告输出 209 8. 组合应力:SZ (K,LR,SEC,CMB ,S ) K:指定单元; LR:左右; SEC:指定截面类型 1-4; 1-主截面,2-附 1 截面,3- 附 2 截面,4-附 3 截面; CMB:指定组合类型 1-9; S:如果 CMB=5,表示是施工阶段组合应力,因此需指定阶段号; 属性: MAXT:上缘最大正应力; MINT:上缘最小正应力; MAXB:下缘最大正应力; MINB:下缘最小正应力; MAXTAU:最大剪应力; MINTAU:最小剪应力; MAXA:最大主压应力; MINA:最小主拉应力; CMAXT:上缘容许最大正应力; CMINT:上缘容许最小正应力; CMAXB:下缘容许最大正应力; CMINB:下缘容许最小正应力; CMAXTAU:容许最大剪应力; CMINTAU:容许最小剪应力; CMAXA:容许最大主压应力; CMINA:容许最小主拉应力; bMAXT:上缘最大正应力是否满足; bMINT:上缘最小正应力是否满足; bMAXB:下缘最大正应力是否满足; bMINB:下缘最小正应力是否满足; bMAXTAU:最大剪应力是否满足; bMINTAU:最小剪应力是否满足; bMAXA:最大主压应力是否满足; bMINA:最小主拉应力是否满足; 索引示例 SZ(5,L, 3,2).MINT;/ 正常使用组合 2.第 5 单元.左附 2 截面.上缘最 大正应力; SZ(5,L, 3,5,7).MINT;/ 正常使用组合 5.第 5 单元.第 7 施工阶段.左 附 2 截面.上缘最大正应力。 9. 裂缝:CR(K,LR,CMB) K:指定单元; 210 第二部分 特色功能 LR:左右; CMB:指定组合类型 1-9; 属性: CT:上缘裂缝宽度( mm) ; CB:下缘裂缝宽度(mm) ; CC:容许裂缝宽度(mm) ; bT:上缘是否满足; bB:下缘是否满足; 索引示例 CR(5,L ,3).CT;/ 正常使用组合 3.第 5 单元.左截面.上缘裂缝宽度。 10.UR(K,LR ,TYPE,CMB)强度: K:指定单元; LR:左右; TYPE:指定类型,取值为平面杆系类型和空间网格体系类型 平面杆系类型取值如下: MAXM:最大弯距; MINM:最小弯距; MAXQ:最大剪力; MINQ:最小剪力; MAXN:最大轴力; MINN:最小轴力; 空间网格体系类型取值如下: MAXM:最大弯距; MINM:最小弯距; MAXQ:最大剪力; MINQ:最小剪力; MAXN:最大扭矩; MINN:最小扭矩; CMB:指定组合类型 1-9; 平面杆系属性: Nj:极限轴力; Qj:极限剪力; Mj:极限弯矩; R:极限抗力; T:受力类型; bR:是否满足; Mcr:开裂弯矩; Add:附加钢筋面积; 第 13 章 自定义报告输出 211 bX:受压区高度是否满足; bMin:最小配筋率是否满足; 空间网格体系属性: Nj:极限扭矩; Qj:极限剪力; Mj:极限弯矩; R:极限抗力; T:受力类型; bR:是否满足; Mcr:开裂弯矩; Add:附加钢筋面积; bX:受压区高度是否满足; bMin:最小配筋率是否满足; 索引示例 UR(5,L,3,3).Mj ;/ 承载能力组合 3.第 5 单元.左截面.极限弯矩。 11.估算配筋面积:AR (K,LR ,NU,CMB) K:指定单元; LR:左右 NU:极限状态: N-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U: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CMB:指定组合类型; 属性: T:上缘配置面积; B:下缘配置面积; 索引示例 AR(5,L,N,3).T;/ 正常使用组合 3.第 5 单元.左截面上缘配置面积。 12.拉索初张力:CF(K,NUM) K:指定索单元; NUM:调索次数; 属性: CS:张拉阶段号; CF:张拉力; 索引方式 CF(5,1).CS;/ 第 5 号拉索.第一次调索阶段号; CF(5,2).CS;/ 第 5 号拉索.第二次调索阶段号; CF(5,1).CF;/ 第 5 号拉索.第一次调索索力值。 212 第二部分 特色功能 13.内力影响线 IF(K,LR, NA,NUM):空间网格体系不进行输出。 K:指定单元; LR:左右; NA:取值如下: N:正常桥面; A:附加桥面; NUM:指定点位; 属性: X:X 坐标; N:轴力; Q:剪力; M:弯矩; 索引方式 IF(5,L,N,2).N;/ 第 5 单元正常桥面.左截面.指定第 2 点.轴力。 14.施工阶段位移:DS (J,LOAD,S ) J:指定节点; LOAD:指定施工荷载类型 1-11,其值及含义参见 13.4.3 节 S:指定施工阶段; 属性: U:水平位移; V:竖向位移; S:转角位移; 索引方式 DS(5,3,2).U;/ 第 2 施工阶段.5 号节点.永久荷载引起的水平位移。 15.使用阶段位移:DU(J ,LOAD) J:指定节点; LOAD:指定使用荷载类型 1-105,其值及含义参见 13.4.3 节 属性: U:水平位移; V:竖向位移; S:转角位移; 索引方式 DU( 5,4).U;/ 5 号节点 .收缩引起的水平位移。 16.组合位移:DZ(J,TYPE ,CMB,S) 第 13 章 自定义报告输出 213 J:指定节点; TYPE:指定属性,取值如下: MAXU:最大水平位移; MINU:最小水平位移; MAXV:最大竖向位移; MINV:最小竖向位移; MAXS:最大转角位移; MINS:最小转角位移; CMB:指定组合类型 1-9; S:如果 CMB=5,表示是施工阶段组合位移,因此需指定阶段号; 属性: U:水平位移; V:竖向位移; S:转角位移; 索引示例 DZ(5,4,2).U;/5 号节点.正常使用组合 2.最小竖向位移对应的水平位 移; DZ(5,4,5,3).U;/5 号节点.第 3 施工阶段组合.最小竖向位移对应的水 平位移。 17.位移影响线:ID(J,NA,NUM):空间网格体系不进行输出。 J:指定节点; NA: N-正常桥面; A-附加桥面; NUM:指定点位; 属性: X:X 坐标; U:水平位移; V:竖向位移; W:转角位移; 索引示例 ID(5,N,2).U;/ 5 号节点正常桥面 .指定第 2 点.水平位移。 18.施工阶段支反力 RS(J,LOAD,S) J:指定支承节点; LOAD:指定施工荷载类型 1-11,其值及含义参见 13.4.3 节 S:指定施工阶段; 平面杆系属性: 214 第二部分 特色功能 N:水平力; Q:竖向力; M:弯矩; 空间网格体系属性: MX:扭矩; MY:竖向弯矩; MZ:横向弯矩; FY:Y 向支承反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