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原理》总结_第1页
《城乡规划原理》总结_第2页
《城乡规划原理》总结_第3页
《城乡规划原理》总结_第4页
《城乡规划原理》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章 城市与城镇化 1、 “城”和“市”的概念 城:最初指用土垒成的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后来指由高墙围绕、具有防卫作用的军事要 塞 市:进行物品交易的场所 2、固定居民点和城市出现时间:新石器时代后期;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过渡时期 3、两次劳动大分工对人类的影响 第一次:改造原始材料;开始营造简陋居所 第二次:商人、手工业者出现;聚居在集市附近 4、城市形成的时间与地点 产生地点:西亚两河流域、埃及尼罗河下游 具体时间:约 35003000 BC 人类城市的历史:50005500 年 5、界定城镇的因素(农村与城市的区别体现在哪 4 个方面) 产业构成(非农产业) 人口数量(规模与密度) 职能(工业、商业、交通、文教) 地域特征(建筑密度、市政设施、公共设施) 6、营寨城模式:提姆加得 欧洲诸多名城的雏形 7、曹魏邺城 :规整的布局模式;功能分区的布局理念 8、隋唐长安:宫城居中靠北 9、古埃及卡洪城:明确的功能分区 10、中外古代城市的区别: (1)城市等级体系 中国:树枝状(中央集权) 欧洲:散沙状(地方割据) (2)城市中心 中国:宫殿、官府衙门(世俗社会) 欧洲:教堂(神权社会) (3)城市功能 中国:政治、经济中心(封建地主制) 欧洲:经济中心(封建领主制) (政治中心在城 堡) (4)城市在疆域中的分布 中国:江河沿岸;地区中心(内向型,对内统治) 欧洲:沿海港口(外向型,对外经商和扩张,获取资源、财富和领土) (5)城市商业形态 中国:集中的市商业街道 北宋(开封城) 欧洲:自由形成的集市、商业街 11、不同发展阶段城市不同的空间扩展模式 发达国家:内部更新改造 发展中国家:外延性扩展 12、世界城镇密集地带: 美国东南部;美国西海岸;美国五大湖地区;日本太平洋地区;英国东南部;欧洲西北部; 中国 13、城镇化(城市化):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14、城镇化水平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城市时代: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 50% 15、城镇化进程的表现特征: (1)形式城市化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产业结构的相应转变:1 2 32 1 32 3 13 2 1 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 (2)功能城市化 国家、社会、国民的财富随之增长 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向农村扩散 16、城市化发展轨迹 注:诺瑟姆曲线 起步阶段:低于 30,增长速度缓慢; 加速阶段:当城镇化水平超过 30%时进入快速提升阶段。城镇化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间 里就达到 60或更高; 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过程基本完成。城镇化速度趋缓,稳步提升到 6090,甚至更高。 第 2 章 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1、夏代城市遗址:二里头城遗址(中国最早的城市遗址) 2、周王城: 方九里、旁三门、九经九维(干道数) 、经涂九轨(干道宽度) 、左祖右社、市朝一夫(面 积) 3、春秋战国时期的城市:百家争鸣 既有规整的布局,又有因地制宜、天人合一的自由布 局 4、曹魏邺城 布局特征:明确的中轴线、规整布局形态 5、吴国金陵(六朝古都建康): 把两种模式结合在一起的典型,周礼考工记的规整布局和因地制宜、天人合一 6、隋唐长安 7、北宋东京:出现繁华的商业街道、有三套城墙 8、元大都(明清北京):有一条明显的中轴线、南北向存在很多宽的街道 东西向存在很多窄的胡同 9、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严谨对称、皇权至上的规划理念 (注:可能简答,可能问答) 天人合一、自然至上的自然理念 体国经野,城乡统筹的区域观念 10、西方古代代表城市 (1)古希腊: 雅典:自由式布局、公共空间、人本主义、自然主义 希波丹姆模式:米列都城 (2)古罗马 罗马城的广场群为中心 营寨城模式:纵横交加的十字干道;交叉口是各类公共建筑 建筑十书 维特鲁威 (3)中世纪城市 布局特点: 自发成长,无规划道路曲折狭窄、教堂和市政厅为中心、城市与建筑尺度宜人 (4)文艺复兴的城市改造 威尼斯圣马可广场 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及广场;城市改建 11、 西方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1)人文主义思想与君权(神权)思想的穿插交锋 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崇尚 古罗马:君权思想的统治 中世纪:神权思想的统治 文艺复兴:人本主义的复苏 1617 世纪:君权的鼎盛 (2)自然主义与理性主义思想的穿插交锋 古希腊:自然主义的崇尚、古典理性主义的萌芽 古罗马:人对自然的征服、理性主义占主导地位 中世纪:自发的自然思想 文艺复兴:理性主义的兴起 1617 世纪:理性主义的鼎盛期、巴洛克主义 古典主义 17、近代的城市规划探索 (1)理论渊源:空想社会主义 (2)实践积累:三大运动公共卫生运动、环境保护运动、城市美化运动 18、田园城市理论(霍华德) 明日的田园城市 (1902) 主要思想:城市与乡村结合、限制城市人口规模、土地公有 实践:莱彻沃斯 20、田园城市理论的历史贡献 提出关心人民利益的宗旨,城市规划思想立足点发生根本性转移 将城乡结合作为一个体系;摆脱了就城市论城市的狭隘观念 构筑了较为完整的规划思想与实践体系,提供了一种先驱性的城市发展模式 以改良社会为导向,将物质规划与社会规划紧密结合 21、卫星城:是一个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位,但同时 又是从属于某个大城市的派生产物。 (国际城市会议 阿姆斯特丹 1924) 22、有机疏散理论(沙里宁 芬兰) 概念 把大城市整块拥挤的区域,分解成为若干个集中单元,并把这些单元组织成为“在活动上 相互关联的有功能的集中点” (1)有机疏散的方式 对日常活动进行功能性的集中 对这些集中点进行有机的分散 (2)实现有机疏散的措施 把衰败地区中的各种活动,按照预定方案,转移到适合这些活动的地方 把上述腾出来的地区,按照预定方案进行整顿,改作其它最适宜的用途 保护一切老的和新的使用价值 23、广亩城市理论 广亩城市一个新的社区规划 (1935 年)赖特(美) 24、理性主义城市规划思想 (1)带形城市主要思想:城市各种空间要素紧靠高速高运量的交通轴线串联起来,向两侧 无限延展,形成连绵不断的城市带。 马塔 (2)工业城市思想。戈涅(法) (3)新建筑运动的现代城市思想 柯布西耶思想:功能主义与理性主义、主张城市集中发展 实践:印度昌迪加尔规划(柯布西埃) 巴西利亚规划(科斯塔、尼迈耶) 25、 雅典宪章 (柯布西埃倡导与亲自起草) 主要思想:、功能理性主义、物质空间决定论、城市功能分区思想、人本主义、精英观念 评价: 肯定功能分区-创见和革命 否定与不足任意割裂肢解城市,功能机械联系 过度注重物质空间规划 蓝图式的理想意愿 26、分散发展(霍华德)Vs 集中发展(柯布西埃) 霍华德:希望借助分散的手段,通过建设一组规模适度的城市(城市群)来解决大城市模 式可能出现的空间与效率问题,遏制大城市的出现。 柯布西埃:希望通过对大城市结构的重组,对既有大城市内部空间的集聚方式与功能改造, 在人口进一步集中的基础上借助于新技术手段来解决城市问题,使大城市能够适应现代社 会发展的需要。 霍华德:从一位社会学者的角度出发,基于社会改革的理想,借鉴空想社会主义来建构其 理论体系,在理论中更多地体现了对人文的关怀和社会经济的关注。 柯布西埃:从建筑师的角度出发,对建筑和工程的内容更加关心,并希望以物质空间的改 造来改造整个社会。 现代城市发展的两种基本模式:城市的分散发展和集中发展 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发展的两大方向:技术理性主义与人本主义 并行发展,不断地交锋与融合 27、综合规划、区域规划思想 盖迪斯的贡献:(苏格兰) (1)城市学的创始人,1904 年 城市学:社会学的具体运用 (2)综合规划思想,1919 年 生物学和它的社会意义 ,城市是有机联系、相互影响的 复杂统一体 (3)区域协同的思想,1915 年 进化中的城市 ,城市与外部环境相互依存 (4)务实的实践观点,先诊断、后治疗,调查分析规划的标准程序 (5)深切的人文关怀,规划应体现地方特点、个性,关注市民生活,尊重传统 芒福德(美) 没穿斗篷的哲人 (1)城市观:从城市发展的过程认识城市,研究文化和城市的相互作用 (2)区域观: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有机体类似,必须与周围环境发生互作用,取得平衡 城市社区赖以生存的环境就是区域 (3)规划观:城市规划必须对城市和区域所构成的有机生态系统进行调查研究,进行科学 分析,反对形式主义。正确的调查方法是调查、评估、编制规划方案和实施 28、三大人本主义规划思想家:霍华德、盖迪斯、芒福德 29、邻里单位(佩里 美国 1939 年)概念 不被城市道路分割,由住宅和必要的公共设施、周边环境组成基本居住单元 30、城市设计理论:城市意象 凯文林奇(美) 1960 31、城市意向构成要素:路径(Path )边缘(Edge )地区(District)节点(Node)地标 (Landmark) 32、现代城市规划的两次根本转型 第一次:古典城市规划运动现代城市规划科学 时间:19 世纪末,20 世纪初 标志性事件:霍华德 “田园城市”理论的提出 第二次:现代城市规划后现代城市规划 时间:1960 年代末、1970 年代初 标志性事件:文丘里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出版 第二次转型过程中的思想重心转移 物质空间塑造城市社会文化探索 城市景观的美学设计创造具有社会学意义的城市公共空间及城市生活 整齐、宏伟的城市平面构图对人心理感知的环境研究 33、城市活力论 简雅各布思(美)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1961 年 街道和广场是形成城市骨架的基本要素。建筑 道路是柯布西耶提出的 34、文脉 context 人与建筑、建筑与城市、城市与其文化背景之间的内在、本质关系 35、 马丘比丘宪章 1978 年 秘鲁利马 主要思想: 社会文化主义;系统整体观念;过程循环规划思想;公众参与的观点 雅典宪章 马丘比丘宪章 从 理性主义社会文化主义思想 的转变 从 空间功能分割城市系统整合 的转变 从 终极静态过程循环的规划思维 转变 从 精英规划观点公众参与观点 的转变 36、新城市主义思想 (1)核心思想:重视区域规划对城市增长的控制、城市问题的解决 居住环境的宜人性和对社会生活的支持性 设计不同需求类型的住宅,支持贫富混居 居住环境强调环保、节能 尊重历史和自然 (2)三个规划层面 a 区域层面 设定区域性交通廊道 以区域性公共交通站或交汇点为中心组织空间 b 城镇层面 构筑有机联系的街道网络 具有不同使用功能的土地组织在一起 c 社区层面 以邻里、分区和走廊为基本组织元素 邻里:紧凑、功能混合、适宜步行 分区:位置适宜、特征显著 走廊:承担通道功能,并将自然与人工环境紧密结合,具有整体性、艺术化 (3)提倡的发展模式 a.城市、区域:公交主导发展模式(TOD,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 b.街坊采用传统邻里发展模式(TND,Traditional Neighborhood Development) 第 3 章 城乡规划体制 1、体制的构成: 规划法规系统(核心与基础) ;规划行政系统;规划技术系统;规划运作系统 2、规划法规体系:主干法;从属法、专项法;相关法 3、我国现行规划法规系统主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4、城乡规划行政系统两种基本体制: 中央集权英国; 地方自治美国 5、我国现行规划行政系统(各级城乡规划管理部门) 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司 省、自治区、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城乡规划处(省、自治区) ;规划局(直辖市) 县、市:规划局 乡、镇:乡(镇)政府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站 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乡规划的关系: 相互包含相互制约 从规划范围和内容来看, 城镇总体规划的土地利用规划部分属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一部分,但城镇规划还包括城 镇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市政建设、城镇体系等,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未包含这些内容。 两者都属于区域规划中最低层次的规划,其关系应当是相互包含和制约的关系。 1、土地使用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核心 2、城市总体规划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宏观依据 3、两者相互协调和衔接 7、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一书两证: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依法审批的城乡规划和有 关法律规范,在城市规划区核准发放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 程规划许可证,在乡、村规划区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以对各项建设用地和各类建设 工程进行组织、控制、引导和协调,使其纳入城乡规划的轨道 第 4 章 城乡规划的价值观 1、城乡规划的本质 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作的未来空间安排 工作对象:各层次人居环境,以城市为主 2、城乡规划的工作任务(P64、65) 市场经济体制下 3、永续发展的概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4、为实现永续城市发展城乡规划应承担的工作: 社会强调融合与包容 环境致力于城乡自然与历史环境品质的保护与提升 经济推动稳定并富有活力的经济发展 5、和谐城市的概念 以永续为底线,不满足人类生存底线,追求更高境界的发展模式 6、两者的关系 永续城市:低线,满足人类的基本生存与发展 和谐城市:高线,追求人类物质与精神层面的更大愉悦 7、实现和谐城市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人与自然的环境和谐 人与人的社会和谐 历史与未来的发展和谐 第 5 章 生态与环境 50:32 1、生态足迹概念: 特定数量人群按照某种生活方式所消费的由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各种商品和服务,以及 在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需要环境吸纳,以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来表示的定量计算方 法 2、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1)人为性 (2)开放性 (3)物质、能量的系统外输入 (5)废弃物的人工处理与对外排放 (5)不完整性 (6)脆弱性 3、城市生态系统的运行的结构: (1)自然结构城市居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环境 (2)经济结构城市的经济活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 (3)社会结构人与人、人与群体、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4)生物群落结构 (5)物质空间结构 4、城市环境特征: (1)界线相对明确 (2)构成独特、结构复杂、功能多样 (3)开放性并对外界具有依赖性 (4)影响和制约因素众多 (5)脆弱性 第 6 章 经济与产业 1、城市的空间范围(进行阐述) 实体地域 行政地域 功能地域经济/社会 /生态功能的辐射(影响)范围 13、产品(服务)在排他性、竞用性上的差异 市场调配 OR 政府供应? 既有排他性,又有竟用性大多数私人物品 有排他性,无竟用性 各种自然垄断性产品 无排他性,有竟用性 拥挤的城市道路,教育质量优良的中小学 既无排他性,又无竟用性城市绿地、不拥挤的城市道路 3、产业分(能判断属于哪些产业门类) 第一产业 利用自然力为主,生产不必经过深度加工就可消费的产品或工业原料的部门 农业、农业服务业 第二产业 对第一产业和本产品提供的产品(原料)进行加工的部门 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 不生产物质产品的行业,即服务业 为生产和生活服务部门 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部门 为公共需要服务部门 4、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趋势 (1)、 (2)轻工业重工业 (3)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 (4)低附加值高附加值 1.城市土地使用竞租理论(图解说明) (1)不同行业的土地竞租 (2)不同收入群体在不同情况下对城市居住用地的竞租 a.公共交通发达,私人交通不发达 b.公共交通发展滞后,私人交通发达 c.增加环境质量或社会犯罪因素 第七章人口与社会 1、城市人口概念: 长年居住生活在城市,与城市活动有密切联系的人群 2、城市人口增长增长模式: 28、自然增长 人口再生产的变化量,即出生人数与死亡人数的净差值 自然增长率= 29、机械增长 人口迁移所形成的变化量,即迁入与迁出城市的人口净差值 机械增长率= 第九章技术与信息 1、城市规划模型及类型 (1)宏观模型 (2)微观模型 (3)基于 GIS 模型 2、收集资料方法 现场调查法、访谈法、问卷法 3、数据描述分析(知道概念) 频数与频率、众数值、平均数、标准差、相关分析、回归分析 4、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概念:以计算机为基础,处理地理空间信息的综合技术 特点:将城市各类要素的空间信息与属性信息结合 第 10 章 城市规划的类型与编制内容 1、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 制定城市发展战略 预测城市发展规模 选择城市发展方向,进行城市用地布局 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设施 提出近期控制引导措施 2、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 综合性、法制性和政策性、地方性、长期性和经常性、实践性 3、城市规划的分析研究方法: 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空间模型分析 4、城市规划的层面划分 城市发展战略(战略性规划):城镇体系规划;总体规划;分区规划 建设控制引导(实施性规划):控制型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 第 11 章 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 1:06:32 1、城市用地: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功能的土地的统称,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 机能运转所需要的空间 2、城市规划区概念: 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其它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GB/T 50280-98) ) 3、用地组成 建设用地(经济、社会、景观环境功能):已建用地、待建用地、 非建设用地(生态环境的维持):农田、林地、山地、水面 4、城市用地的价值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1) 使用价值(2)交换价值 5、自然环境条件分析 注(书上) 地质条件 水文条件 气候条件:太阳辐射 风向:大气环流、地方空气环流 温度:城市采暖、逆温层、城市热岛效应 降水与湿度 地形条件:地形类型、地面坡度要求 6、城市用地适用性评定 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已建区 7、我国的城市用地分类 城乡用地分类:建设用地(H ) 、非建设用地(E ) 8、城市建设用地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8 大类,35 中类,43 小类(记住名称字母) 第 13 章 总体规划 2.总体规划的特点 战略性发展规划 以空间部署为核心,对城市发展的战略性安排 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 部署和实施措施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限定了总体规划的用地规模,总体规划的建设用地规模不得超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 定的建设用地规模 (2)限制了城市发展方向,基本农田被划为禁建区 (3)总体规划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在编制总体规划时要对用地规模、空间布局 进行两规衔接 3、总体规划的层次:前期工作阶段、总体规划纲要编制阶段、总体规划编制阶段 4、战略目标 概念: 是对城市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环境发展应选择的方向和预期达到的指标 5、城市职能 概念: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所承担的分工 6、城市性质 概念: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致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 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7、城市性质和城市职能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在于他们都是反映城市为外部服务的作用,在国家或区域中的分工;确定 城市性质一定要先进行城市职能分析。 区别在于城市性质不等于城市职能,城市性质是城市主要职能的概括;城市职 能一般指现状,城市性质一般指规划;城市职能是客观存在,可能合理也可能 不合理,城市性质加进了主观意念,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 严格地说,城市职能和城市性质都应该区分历史的,现状的和规划的三个时间 尺度。 如何正确地确定城市性质? 1) 不要简单地把城市职能搬到城市性质中来,罗列一大堆职能,也不要完全 脱离现状职能,理想化地确定城市性质。关键是要深入分析城市职能,继承和 发展其中合理 的部分,抛弃其中不合理的部分,预计未来的可能变化。 2) 确定城市性质一定要跳出“就城市论城市”的观念。要用区域分析的方法、 城市对比的方法。 3) 城市性质对城市主要职能的概括深度上要适当,其繁简要看用于什么目的。 8、城市规模 的组成:人口规模、用地规模 *9、城市的功能、结构和形态三者对城市的作用?三者的关系?总体布局如何处理这三者? 各自对城市的作用: (1)城市功能是城市存在的本质特征,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因素,城市功能的多元化是城市 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特征 (2)城市结构是城市增长的活力,是城市各要素组织形式和相互作用的高度概括,是城市 问题的体现 (3 城市形态是城市空间形式的景观特征,展现城市形象与个性,是城市中各种活动与自 然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城市形态的变化可反映城市发展的轨迹,反映城市发展 规律 三者的关系: (1)功能缔造结构 (2)结构的调整优化推动功能的创新 (3) 城市形态是城市功能和结构的高度概括,对城市形态的改造对城市结构优化、城市 功能发挥产生影响 城市总体布局对三者的处理: (1)合理确定城市功能 (2)改造与优化城市结构,促进城市问题的解决,推动城市功能的发挥 (3)设计、创建完美的城市空间形态,推动城市结构的优化和城市功能的发挥 10、城市布局形态的类型 集中式 优点:布局紧凑,用地节约 生活服务设施配套成本低,服务完善 居民出行方便,城市社会经济活动效率高 城市氛围浓郁,交往需求易于满足 缺点:容易出现功能混杂和相互干扰 容易导致城市用地随规模扩大向外围无序蔓延的不良格局 适用城市:规模不大,建设项目不多的中小城市 分散式 优点:布局灵活,城市用地发展和城市容量有弹性 环境优美,贴近自然 城市布局井然有序,疏而有致 缺点:城市用地分散,浪费土地 各城区不易统一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分开建设成本较高 城区规模达不到最低要求时城市氛围不浓郁 跨区工作和生活出行成本高,居民联系不便 适用城市:受地形、水系等自然条件限制的城市 大城市和特大城市 工矿业城市 11、城市的发展方向 概念:城市各项建设规模扩大所引起的城市空间地域扩展的主要方向 12、居住用地在城市中的布局形态:集中布置、分散布置、轴向布置 13、居住用地组织形式:居住组团、居住小区、居住区 14、各种类型的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用地采用哪种模式布置(自己考前看一遍) 14、城市绿地布局原则:网络性、均布性、自然性、符合生命周期、地方性 15、城市绿地布局形态:点状绿地、带状绿地、楔状绿地、环状绿地 16、城市广场的类型: (1)独立分类:公共活动广场(G3 ) ; (2)附属于其它用地类型:交通集散广场(与 S 结合) 、纪念性广场(与 A 结合) 、商业 广场(与 B 结合) 、生活性广场(与 R 结合) 17、广场的布局要求: 结合交通特征、地形、自然环境等进行设计 处理好与毗连道路及主要建筑物出入口的衔接 协调与周边建筑物在体量、建筑高度、建筑风格等方面的关系 注重设计应反映广场的艺术风貌 按人、车流分离的原则,布局设计行车方向、停车场地、步行活动区 18、城市开敞空间 概念:以绿地为主,结合道路、广场和城市周边的自然山水空间环境 19、城市规划“四线” 绿线: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 紫线: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 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界线,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 的保护范围界线 黄线: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 制界线 蓝线:城市规划确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 第 15 章 8、城市道路交通的系统构成 城市运输系统(交通行为的运作) 城市道路系统(交通行为的通道) 城市交通管理系统(交通行为的控制) 5、城市交通特征 (1)客运和货运两类交通特征不同 客运:生活型交通;交通平面形态呈面状 货运:运输型交通;交通平面形态呈线状 (2)各类交通的流动线路、流动数量随时间而变化,具有规律性 (3)不同交通工具(方式)对道路系统有不同要求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