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与革命》读书笔记_第1页
《国家与革命》读书笔记_第2页
《国家与革命》读书笔记_第3页
《国家与革命》读书笔记_第4页
《国家与革命》读书笔记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与革命读书笔记 列宁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把自己的毕生精力都奉献给革命事业的 无产阶级的领袖,他写过很多著作被人们所熟读。笔者拜读了国家与革命 这本书,深刻感受到列宁的革命精神,为无产阶级夺得政权以及人类的解放所 作出的努力。 这本书的写作背景是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夕(1917 年 8-9 月)写的系统的阐 述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著作。十月革命也称布尔什维克革命,俄国工人阶级 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联合贫困农民所共同完成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随 着资本主义的日益发展,对农民和工人越来越严重的剥削和压迫,生产资料私 有制的不公平,资产阶级内部的黑暗与勾结各种矛盾激增,推动了阶级斗争 的爆发,1914 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促使无产阶级革命条件变得越发成熟。我们 都知道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因此必须要以正确的态度看待国家问 题,事实上有很多流派在不同程度上扭曲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对社会主 义运动带来了很不利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列宁的国家与革命随之诞生, 比较系统的描述了马克思主义对待国家问题的著作。 掌握了该著作的写作背景才能够置身当时的社会环境去感知作者的写作情 怀,通过理解他的写作语言,方式与结构,才可以真正的体会作者的思想。下 面笔者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阐述自己的理解和认知。 一、 对各部分的内容作出介绍,并探析各部分之间展开的逻辑跟据。 这部著作除去初版序言和第二版序言,共有六章,每个章节都紧密关联, 在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时,批判了沙文主义者、“考茨基主义”以及机 会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忽视与抹杀,特别突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这是革命的目的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 第一章是阶级社会和国家。这部分内容考察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的基本 概念,谈到这个学说被人忽略忘记或者遭到机会主义者的歪曲误解的各方面。 书中引用了恩格斯在总结他所做的历史的分析时的一段话,很清晰明了的表明 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历史作用及其意义的基本思想。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 和的产物和表现。笔者理解如果阶级的矛盾可以由外部条件可以解决,国家的 存在就没有意义,只有当矛盾激化到没有办法解决的程度,国家就油然产生, 作为一种力量,把这种对立的不可调和的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内。在这 个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开始受到来自两个主要方面的歪曲,即资产阶级的思想 家认为国家是阶级调和的机关以及“考茨基主义”对结论的抹杀。随之列宁提 到了国家的那个 “力量”,是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的并且日益同 社会脱离的拥有监狱等的特殊武装队伍。但是,究竟是什么东西使他们居于社 会之上?随着问题的提出以及解决,国家是剥削被压迫阶级的工具,伴随来的 是考茨基反动的再一次抹杀。为了清楚的表明目前流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改为机 会主义的把戏的本质,列宁讲到国家“自行消亡”和暴力革命,无产阶级国家 代替资产阶级国家必须通过暴力革命,任何国家的消亡都是通过“自行消亡”。 马克思主义的学说绝不是凭空猜想臆造的,这些学说都是经过对革命经验 教训的总结与革命实践证明的,不管如何的被歪曲都不能抹杀这些学说的科学 性,在 1848 年之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只是一般地表述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 有了 18481851 年革命经验之后,马克思提出了无产阶级必须打碎资产阶级 国家机器的结论。 这正是列宁在第二部分讲述的 18481851 年的经验,首先研究了革命 前夕关于国家问题的言论,引用了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中的话语, 可以了解到马克思主义在国家问题上一个最重要的思想即“无产阶级专政”以 及给国家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定义即“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 这个理论同他关于无产阶级在历史上的革命作用的全部学说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既然无产阶级需要国家,需要这样一个反对资产阶级的特殊暴力组织,那么自 然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不预先消灭和破坏资产阶级为自己建立的国家机器, 根本就不可能建立这样的一个组织!实际事情变化进程迫使革命提出破坏和消 灭国家机器的任务而不是去改善国家机器。列宁接着引用马克思在 路易波拿 巴的雾月十八日一书中总结 1848-1851 年革命时的一段论述,来说明马克思 这时已明确作出了必须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结论,但以什么东西来代替被 打碎的国家机器,这个问题当时还没有解决。 列宁曾说马克思在解决用什么来代替资产阶级国家的问题时,他是忠于自 己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以 1848-1851 年的革命的历史经验作为基础,由深 刻的哲学世界观和丰富的历史知识阐明的经验总结,笔者认为列宁在本文对马 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考察也不是根据逻辑推论,而是根据实际的发展和历史的 经验而做出的结论,这正充分体现了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第三章的内容则是阐述马克思对 1871 年巴黎公社的经验的分析。马克思 在法兰西内战一书中对公社的经验做过分析,从其中的摘录内容我们可以 得出上一节所提出问题的答案,即公社用来代替被打碎的国家机器的,似乎仅 仅是更完全的民主。马克思写到“公社不应该是议会式,而应该是同时兼管立 法和行政的工作机关”他把从旧社会诞生新社会的过程,从前者变化到后 者的过渡形式,作为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来研究,以无产阶级群众运动的实际经 验为基础,努力从经验中取得实际教训。马克思主张集中制,关于“消灭国家 政权寄生虫”的观点却被机会主义者同蒲鲁东的联邦制混为一谈,列宁继 续引用马克思有关这个问题的言论进行了对马克思主义学说歪曲的批判。坚信 的认为公社是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代替已被打碎的国家机器的政治形式。 第四章是恩格斯的补充说明。恩格斯不止一次的谈到公社经验的问题,说 明马克思的分析与结论,所以列宁在这里单独列了一章特别来谈谈这些说明。 首先提到“住宅问题”引出了“社会民主主义”学说把马克思主义在消灭国家 的问题上对无政府主义的态度完全扭曲,从而值得提一下马克思和恩格斯同无 政府主义者的一次论战。恩格斯给倍倍尔的信里批判了格达纲领草案,并特别 谈到国家问题,发现了一个重要论断:“公社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国家了。 ”虽然倍倍尔同意恩格斯的批判,但在我们的目的这本小册子中有一些关 于国家的完全不正确的议论,使得德国社会民主党仍顽固地重复国家问题的机 会主义议论,由此就不能不提到恩格斯在新时代上发表的爱尔福特纲领草 案批判,这篇文章主要就是批判社会主义党在国家结构问题上的机会主义观点。 这一章节的最后提到恩格斯论民主的消除,国家的消灭也就是民主的消灭,国 家的消亡也是民主的消亡。国家属于上层建筑,其产生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国 家的消亡也必定存在其经济基础,那么问题是国家消亡的经济基础是什么? 列宁在第五章就开始分析了国家消亡的经济基础。列宁先对比了恩格斯与 马克思写过的两封信,引出了两者研究问题和研究目的的不同,但是对于国家 和国家消亡的看法是一致的,继而谈到马克思是如何提出问题的,运用最彻底、 最完整、最周密、内容最丰富的发展论去考察资本主义即将崩溃的问题和未来 共产主义的未来发展问题,解答这些问题只能依靠确切证明了的科学材料,也 就是下文所要阐述的内容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特别时期。马克思没有 陷入空想,冷静的考察分析,把刚刚从资本主义脱胎出来的在各方面还带着旧 社会的痕迹的共产主义称为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这时国家还没有完全消 亡,真正消亡必须要有完全的共产主义即达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也就 是说国家完全消亡的经济基础是共产主义的高度发展。 第六章是马克思主义被机会主义者庸俗化了。由于在无产阶级革命对国家 的态度问题上采取了有利于机会主义回避躲闪的态度,结果就产生了歪曲马克 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庸俗化的现象,列宁在这部分主要拿最著名的马克思主 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和考茨基来说的。 总结上述分析,国家与革命既是基于对社会经济发展过程先后顺序的 考察,也是基于对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经验历史先后顺序的考察,这种论述方式 非常清晰的向读者展示了这些革命家如何通过分析历史革命经验来形成、发展 无产阶级国家学说的。在国家与革命的这些章节中,列宁所阐述的不仅仅 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也包含对歪曲、抹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的严厉批判, 同时也是列宁在新的历史革命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 二、 笔者对本著作的读书心得体会 首先,读完国家与革命这本书,深刻的认识到像马克思、恩格斯、列 宁众多伟大革命家、思想家们对待革命问题、历史问题的严谨的态度,他们不 会天马行空幻想或是仅仅通过逻辑推理来提出某个学说或作出某种决策,而是 根据实际的社会发展、历史革命实践,从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将理论与实践 相结合。我们应该学习和践行这种态度和精神,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 其次,列宁领导十月革命的胜利,正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