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产学研合作团队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研究_第1页
依托产学研合作团队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研究_第2页
依托产学研合作团队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研究_第3页
依托产学研合作团队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研究_第4页
依托产学研合作团队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依托产学研合作团队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研究 【摘 要】本文在对国内外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机制进行详细 比较、充分借鉴的基础上,以中国计量学院的浙江省重点科技创 新团队led 照明新技术科技创新团队作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 微观试点,深入探索依托产学研合作团队开展应用型创新人才培 养的重点途径。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 科技创新团队 应用型人才 引言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培育一支创新型科技人 才队伍是推动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前提和保证。中国计量学院是 一所具有鲜明的计量标准质量检验检疫特色的省重点建设大学, 一直以来坚持“立足浙江,面向全国,依托行业,服务地方” 。作 为以工科为主的地方高校,如何进一步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在 教师和科研人员中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应用型创新人才队伍 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的国内外现实背景及意义 (一)国内外研究 产学研结合培育模式与传统教育模式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与市场、 与经济社会紧密联系。美国 4 所一流的研究型大学 加州大学伯 克利分校、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是产学研合 作成功的范例。企业与高校共建工程研究中心和应用开发研究中 心,互派人员共同进行研究工作。德国实行“双元制”人才培育, 即以理论知识为基础, 以应用为目的,人才培养在企业与高校交 替进行, 将企业与学校、理论与实践技能紧密结合起来,产学研 结合贯穿在创新人才的全过程中。日本把产学研合作当作一项基 本国策,要求高校与企业认真加以实施。日本许多大学都建立了 科学园,这些科学园以高校为中心,与专门科研机构、生产企业 合作兴办高技术密集区,既培养新的科技人才、促进大学教育教 学改革,又开发新技术、新产业和新产品。美国、德国、日本等 许多发达国家的发展规律表明,在工业化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迅 速转型的阶段,必须积极发展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育机制,从而 为快速扩充和升级的市场,提供适应其发展的高素质劳动力。 在推进产学研结合的过程中,我国高校从实际出发,面向我国 经济建设的具体需要,结合所处地区的实际情况,形成了各种各 样的具体模式。例如,加强与所在地区的合作,为地方经济发展 作贡献;成立科技开发部,专门管理与企业的横向合作项目, 积 极为企业服务; 引入风险投资,对大学的科技成果进行孵化和再 开发;利用大学的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基地,加强 科技成果的推广辐射;发展高校高新技术企业, 对高校的技术成 果进行集成;组建中国高校科技网,架设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桥梁等。20 世纪 90 年代初,我国正式组建了“产学研工程” 办 公室, 通过专家咨询、技术转让、共建技术中心、共同研究开发、 共办高科技实体等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逐步形成了优势互补、 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有力地推动 了经济、科技与人才培育体制的改革。 当今世界,诸多领域的创新日益成为社会化、集约化的系统工 程。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一个人脱离团队几乎不可能走远。美 国学者的研究表明,荣膺诺贝尔奖的一流人才大都是通过团队合 作成长起来的。在诺贝尔奖设立后的头二十五年,因协作进行研 究而获奖的只占总数的 41,在第二个二十五年,这一比例跃升 至 65,而现在则占总数的 79。目前,团队创新已成为主要发 达国家集聚创新要素、突破关键技术、转化创新成果、实现人才 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形式和途径。比如美国的劳伦斯利弗莫尔 国家实验室,这是个专门研究新能源的科研机构。在这个实验室 里,研发核聚变能源一种真正的零碳排放能源的团队已经集 聚了 500 多名杰出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而且团队人数还在增加。 同样,国内像阿里巴巴、百度这样可以把跨国大鳄逼到墙角的企 业,都拥有一支每天可以诞生七、八个技术改进方案的、充满活 力的创新团队。 目前国内众多地方高校在产学研合作中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培 养了大批高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但是从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的 现状分析,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高校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虽 然普遍得到重视和加强,但尚未形成良性运行机制;二是虽然投 入不断增加,但经费问题仍是制约人才发展的“瓶颈” ;三是高校 寻求“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 的意识越来越强,但缺少政府部门 的有效指导;四是高校自身的科研成果数量较多,而转化为现实 生产力的科技成果比例还有待提高。 通过中外学者不同时期的描述,我们综合归纳应用型创新人才 的标准为:富有科学的创新精神、强烈的创新意识、超前的创新 思维、科学的学习方法、应用实践的创新能力,并能够不断取得 应用实践的创新成果。通过前期的实践,我们认为,产学研合作 团队是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有效载体。 (二)研究的现实意义 第一,产学研合作对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具有明显优势。应用 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是理论研究与生产实践并重,但我们 往往重理论研究、轻科研实践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对接。造成这种 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不适应、不稳定是其中 之一。作为一种培育模式,产学研合作是通过工研结合和研育结 合的途径,以岗位和研究项目为结合点,把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 较好地统一起来。它的最大特点是利用了学校与产业部门在人才 培养方面各自的优势,把学校的科研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 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起来。产学研合作在一定程度 上改变了这种不适应和不稳定。 第二,产学研合作是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产学研 合作可以说是培养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的一种有效形式。其主要特 征是科研与生产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一体。历史经验证明:科研、 生产的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是不断促进科技进步、 生产力发展和人才队伍壮大的主要牵引力,世界上发达国家的经 济发展历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第三,产学研合作的教育形式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高速发 展的必然结果。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高速发展,给企业生产 者和管理者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科研人才必须具备大工程的概 念和系统性的工程组织协调能力及工程技术应用能力。而这些要 求的实现,并非教育科研单位本身所能完成。工程意识的培养以 及工程技术实践应用能力的取得,均有赖于理论研究与科研、生 产实践的结合。 第四,产学研合作是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的 最有效形式。工科院校开展科研和社会服务不仅对提高师资水平、 锻炼师资队伍产生积极作用,而且可以优化人才培养过程。因此 在可能条件下让教师和科研人员直接对接生产实践活动,将使他 们直接得到工程和科研实践能力的提高。 第五,产学研创新团队是集约各种创新要素的新的人才培育工 程。在围绕主攻方向开展持续攻关的过程中,团队带头人、核心 成员、中青年骨干组成梯队,协调工作。在这个群体里,不同年 龄、不同研究经验、不同科学背景、不同研究水平的人,通过充 分交流、相互学习、启发思维,在思想碰撞中往往能够不断产生 创新的火花,使创新团队成员始终能够进行持续不断地系统化创 新,从而长久保持竞争优势。同时,由于团队中的科研院校与企 事业单位处于创新链条的不同环节,在人才培育的环境和资源上 具有各自的优势,能够形成从科研设想到产品化的完整的创新培 育链。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思想碰撞的不断加剧、研究水平和 成果的不断成长,创新团队成员和团队本身也会自然而然地不断 成长和壮大起来。 因此,团队合作是推进“产学研结合”向长期、纵深发展的新 机制,加强该领域的实践与研究对于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具有重 要的现实意义 二、探索研究实现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 在对国内外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机制进行详细比较、充分借 鉴的基础上,以我校光电学院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led 照明新 技术科技创新团队作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微观试点,深入探 索依托 led 产学研合作团队开展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 和实践。 (一)国内外高校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成功经验、模式及其 借鉴意义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实证研究、对比研究等研究方法,深 入分析总结国内外高校服务地方创新体系建设、应用型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教训,以及对我校的借 鉴意义。 (二)地方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目标模式、主 要内容 以 led 照明行业为切入点,主要围绕我省经济转型升级的需求, 研究地方高校在教师和科研人员中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目标模 式和主要内容。构建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围绕产业发 展的战略需求,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辩证统一,切实解决对 通过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重视不够、机制不全、投入不足等问题。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点应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制度保障 等方面,以激发教师和科研人员主动对接经济主战场的创业创新 精神,在实践中提高研发能力。 (三)依托 led 产学研合作团队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路径选 择 探讨依托 led 产学研合作团队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路径,重 点在于:如何依托产学研合作团队,实现高校与政府、行业、企 业等之间的良性互动,促进科技资源向有利于应用型创新人才成 长的方向配置;如何加强合作,共建人才培养基地,提高人才培 养质量;如何采取多种培养方式,提升教师和科研人员主动适应 市场需求,开发关键技术和重大战略产品的科研实践能力。 (四)依托 led 产学研合作团队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制度供 给 依托 led 产学研合作团队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所需要的制度供 给问题,重点在于:如何构建使人才脱颖而出的管理与评价机制, 为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发挥创造更为宽松、和谐 的环境和氛围;如何调整和完善科研管理制度,为人才培养提供 自由的环境;如何创新大学文化,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优良的 “软环境” ;如何通过市场对人才需求形成的“倒逼机制” ,推动 学科专业主动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推动科研选题与科研体系 改革,加强高校师资、科研队伍建设的适应性;如何加强与外界 的互动,营造更好的社会环境,为地方高校开展应用型创新人才 培养创造条件;如何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争取更多的政策扶 持,保障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工作的顺利推进。 总结 在对国内外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机制进行详细比较、充分借 鉴的基础上,以中国计量学院所承担的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 led 照明新技术科技创新团队作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微观试点, 深入探索依托 led 产学研合作团队开展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对 策研究和实践,对于产学研合作的发展、对于高校培养创新型人 才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江,张莉产学研结合长效性分析与探索 基于高 校与企业互动视角下的研究 j .高等工程教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