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学位论文】家电产品的无障碍设计研究_第1页
【毕业学位论文】家电产品的无障碍设计研究_第2页
【毕业学位论文】家电产品的无障碍设计研究_第3页
【毕业学位论文】家电产品的无障碍设计研究_第4页
【毕业学位论文】家电产品的无障碍设计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 I 目 录 1 绪论1 题研究的背景1 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 题国内外研究的概况3 内研究的现状3 外研究的现状3 2无障碍产品设计现状分析 5 障碍设计理念5 键词的界定5 障碍设计的产生6 满爱与关怀的设计6 障碍产品设计的现状及问题8 前国内外研究及实践8 品的人9 电类无障碍设计的认知不足10 3 家电产品的无障碍分析12 电与生活环境12 为生活环境的家电产品12 电创造人的生活环境13 活环境影响家电的设计14 与家电产品15 为事物的家电产品15 电作为人的存在方式15 电统一于人的行为方式17 电产品的无障碍实现分析18 18 的生理特征的无障碍分析19 的心理特征的无障碍分析28 目 录 无障碍家电产品的设计实现31 晰的界面风格31 洁的功能展现33 趣的形态特征34 5 结论37 致谢38 参考文献39 附录42 1 绪论 1 1 绪论 0 世纪 60 年代,由于后工业社会中的多元化市场发展需求,许多设计师开始从不同角度来考虑设计的走向,从而产生了如理性主义、绿色设计、解构主义等设计思想。也有一部分设计师从无障碍设计思想角度考虑,着眼于社会更需要关怀的群体,提出设计应该要为残疾人、老年人、儿童等群体的生活提供方便,这也正是无障碍设计思想的精髓。 无障碍设计(英文名称为“最早提出是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其中,1961 年,美国国家标准协会(“简称“制定了世界上第一个“无障碍标准”。此时的无障碍设计仅是倾向于针对身体有严重残障的人群,特别是针对在行动功能受损者的建筑环境设计方面。如今,无障碍设计针对的群体在扩大,它不仅仅针对的是残疾、老人、儿童,而且还针对一切需要关怀的群体。如此同时,我们不难发现,无论从汽车的可通用替换零部件的设计,还是到老年人专用手机的设计,无障碍设计思想已经由建筑环境设计领域渗透到产品设计领域。然而在很多产品设计领域还存在空缺,需要设计师们进一步挖掘。在我们平时生活当中,家庭环境是与我们关系最为密切的场所,此环境融合了人类生活的绝大多数内容,人类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环境中度过,由于没有进行对产品无障碍设计的系统研究,这里也成为家庭成员间矛盾的焦点。特别是针对残障、老年、儿童等群体,家庭生活设施的设计以及布局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他们生活质量的高低。 我们可以看出家电产品所面对的用户差异性是非常大的,不但家庭成员之间能力各不相同,而且某一个成员在不同时期的能力也存在变化和差异,这就要求产品在设计上具有很大的包容性,要具有共用的特征来满足更广泛的使用群体,无障碍设计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思路。无障碍设计理念的引入与应用,可以通过设计,将复杂的人们生活起居产品转化成,为不同意愿或生活能力有差异的人都能方便使用的产品,保障所有成员在家庭生活模式中更方便、更安全。 1974 年由联合国组织提出以来,无障碍设计一直受到设计师的重视。无障碍设计强调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一切与人类有关的(如衣、食、住、行等)公共空间环境、设备的规划设计以及各类建筑设施等,都必须充分考虑具有不同程度的生理缺1 绪论 2 陷、伤残者和正常活动能力衰退者 ( 如老年人等)的使用需求,配有能够应答、满足这些需求的服务功能与相应装置,营造一种充满爱与关怀、切实保障人类安全、方便、舒适的现代生活环境。随着这个概念的深入,无障碍设计已经渗透到更宽广的领域,产品设计乃是其中之一。 目前,产品基本上是按照社会上的大众化(1850岁、右手使用者、健康等)为前提来进行设计的,而且多数按照大众化的平均值来进行测量人体尺寸的。据联合国2001年的预测,世界各类残疾人人口占总人口约10%左右,比重非常大。目前全球65岁以上老人按照每月75万的速度猛增,“到2050年,我国的老龄人口数将在2000年的基础上增加约3亿多人,与此同时,左撇子人群所占的比例也不少,这样一来使用产品时会有各种不同的需求,使用产品的方式也有所差别,如果单纯的以平均值来作为设计尺寸,难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另外,更需要社会关怀的群体,如残疾人、老年人、儿童、孕妇等,需要我们特别加以关注,更应该照顾他们的使用需求。无障碍设计是一种爱的设计,具有更多的体贴与关怀,让不同的使用者在使用产品时都能够觉得自信、显得得心应手,但也会因为其包含的范围太大而使设计者感到束手无策。例如:该如何来设计一款残疾人和老年人都可以正常使用的电视机遥控器,如何让残疾人、老年人等在使用产品时没有被“贴上标签”的感觉;如何让他们在使用产品过程中更有自信,这些对于设计师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 当然,无障碍设计强调的是设计的对象能为尽可能多的人群服务,并不反对产品的个性化与差异化,具有更大的包容性。残疾人、老人、儿童所占人口比例很大,另外,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对家电产品的用户来说,需要关注的对象越来越多,全球资源问题也是社会需要关注的话题,而无障碍设计恰发挥出其最大的效能,能给我们带来更好的生活。 无障碍设计概念发展至今,人们从很多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对“人”的研究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就从残疾人、老年人等这些群体自身的角度出发,他们大部分业余时间都是在家里度过,家电是他们使用最多的产品之一,那么针对这样一类更需要关怀的群体,应该怎样实现产品的无障碍呢?本文尝试从“人机环境” 的角度来进行研究。 无障碍设计是立足于“人道主义”而产生的一种新的设计思想,其目的是营造一个平等的社会环境。设计思想需要方法的支持,从人的生理机能和心理因素出发,借助人机工程学上相关的研究成果,将人类普遍存在的生理、心理规律充分地应用到无障碍设计中, 把人们的感觉信息纳入到整个产品信息系统中,针对人群的特殊性,选择或强调某一种或几种的人机交互方式,实现表达方式和信息量之间的最优化,最终达到为所 资料来源: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对中国人口发展的预测(网址:。 1 绪论 3 有人提供无障碍产品的目的,这就是本论文研究该课题的主要目的和意义所在。 于家电类产品的无障碍设计研究,目前国内还没有形成独立的理论,笔者也没有找到国外关于家电类产品的无障碍设计研究的论文和著作。在前期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近期查阅文献主要集中在博士和硕士学位论文上以及与无障碍产品设计紧密相连的书籍上,下面对国内外无障碍产品设计相关重要文献进行简要概述。 内研究的现状 就无障碍设计的论文而言,研究较为深入多为建筑空间设施类论文,而家电类无障碍设计研究没有找到一篇。其中仅有一篇研究较为深入的为江南大学张叶蓁同学的老年人助行产品无障碍设计研究硕士论文和北京理工大学姜可的老年人无障碍产品设计期刊论文。老年人助行产品无障碍设计研究论文主要从我国老龄化现状出发,以市场上现有的老年人助行产品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分析这一特殊人群生理与心理机制的基础上,借助人机工程学原理,对目前市场上现有的拐杖,助行架等助行产品的造型、结构及其使用状况等进行考察分析,探讨无障碍设计理念在老年人助行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应用。 相关产品设计的书籍主要有丁玉兰编著的人机工程学和李乐山编著的工业设计心理学等。人机工程学主要从人机工程学概论、人体测量与数据应用、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的心理与行为特征、人机的信息界面设计、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等方面较详细分析,为今后无障碍产品设计的人体尺寸等研究提供可靠的材料。而工业设计心理学一书思想核心是把心理学和社会学的有关知识和方法应用到工业设计中去,作者系统研究了人本心理学、动机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提出了目的需要和方式的需要,建立了知觉行动模型、技能行动模型和认知行动模型,创立了非理性用户模型和理解模型。 外研究的现状 笔者进行了大量查阅,也没有找到国外关于家电产品无障碍设计研究,对人机工程学方面的论文及著作很多,研究的也较为深入,对产品无障碍设计提供了大量数据。相关领域进行过研究的有日中川聪编著通用设计的法则从人性出发的设计学、美利德赖弗斯事务所编著的人体工程学图解设计中的人体1 绪论 4 因素和(日)浅居喜代治编著的现代人机工程学概论。 把被中川聪从人性化的设计学为观点,完整介绍通用设计的概念以及实践手法,通过设计法则的实践,能够加强自家产品的优势,进而创造出更能捉住人心的新产品。人体工程学图解设计中的人体因素一书汇集了大量的重要人体尺寸数据,同时收集了以人类日常生活为基础详细而易于使用的图解,为满足人们追求安全、舒适提供产品设计数据。浅居喜代治编著的现代人机工程学概论论述了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方法、人的因素与人的特性、环境的影响与评价及人机系统的设计原则,介绍了人机工程学在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无障碍产品设计现状分析 5 2 无障碍产品设计现状分析 关键词的界定 “障”和“碍”在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分别有解:“障,隔也。”指阻隔、遮挡;“碍,止也。”指妨碍,阻挡。 “障碍”一词意味着阻塞、遮隔、阻挡、限制、妨碍,使人的目的不能顺利实现。 在设计领域,无障碍设计是相对于障碍设计而言。障碍主要包括能力障碍、功能障碍和环境障碍三个方面的内容。能力障碍,是由人的残疾产生的功能障碍,导致人们在正常活动范围内达到某种活动的能力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这种情况经常会影响其日常生活中的自理能力。对于能力障碍而言,既要积极开发代偿和适应能力,又要在争取最大限度功能恢复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患者的残存能力。如果已经出现不可能恢复缺失功能,为实现自身的功能代偿,那应该适当改变生活活动方式,选择最合适的交通替代某种活动;功能障碍,通常指人们在解剖学、生理学以及心理学等方面的构造或者功能上有不同程度的缺失,丧失了基本的生活活动能力。功能障碍通常通过医疗方法来缓解,也会出现很多功能障碍者没有影响到其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环境障碍,是指社会及生活环境上的障碍,如交通工具、建筑物中的许多设施及器具等,对残疾人的生活造成的不利因素或各种障碍。从某种性质上来讲。能力障碍和功能障碍所造成的影响都局限在患者自身范围之内,主要依靠医学等手段加以解决,所以属于纯医学康复及训练范围的问题;但环境障碍则是社会的不利因素所造成的影响,已经超出患者的自身范围,不再仅仅是通过医学等手段所能解决的问题,还需要整个社会的各行各业加以关注。 世界卫生组织(这一现象也高度关注,他们将障碍(定为:“一个人由于损伤或残疾造成的不利条件,限制或妨碍这个人正常(取决于年龄、性别及社会和文化因素)完成某项任务。”此处的“障碍”也可以理解为不能与物质生活环境相互间进行正常交流。 无障碍设计实际上是增强可及性的设计,让受益对象包括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以及 许慎:说文解字,凤凰出版社2006年版,第428页。. 许慎:说文解字,凤凰出版社2006年版,第268页。. 张叶蓁:老年人助行产品无障碍设计研究,2007年硕士论文第17页。 英詹姆斯霍姆斯一西德尔,塞尔温戈德史密斯:无障碍设计建筑设计师和建筑经理手册,孙鹤等译,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5页。 2 无障碍产品设计现状分析 6 各种程度上行为不便的人。严格地说,障碍性设计是无障碍设计的特殊部分,因为一些障碍的设置,根本上是提高行为的无障碍性,比如很多药瓶的盖子,加大了拧开的难度,设计了更多障碍,其目的也是防止家长在不知道的情况下被小孩当做玩具玩,导致不小心误食了瓶中的药物,造成了损害小孩的身体健康。在观念上,人们通常认为无障碍设计主要是为残障人、老年人等提供方便,就有必要把那些障碍性设计分开来阐述,以免混淆。这样一来,设计师一方面要在“物”的设计上减少某些障碍,以减少行为障碍者靠扶助活动,使他们走向独立的行动或参与的目的;而另一方面,设计师又要人为地设置一些障碍,使活动受到适当限制,从而使人们的生理、心理活动更加合理化。 在 20 世纪 50 年代,丹麦人就提倡了“正常化原则”的观念,也是无障碍设计真正来源,它主张身心障碍者也应该能过上一般人的生活,使身心都有障碍的群体能够回归社会主流,其出发点是建立在使用者都能够公平使用的基础上,由于“正常化原则”观念的提出非常符合人性化,所以很快得到了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认同与支持。 当时“无障碍设计”这一用语还没出现,直到 1974 年联合国在身心障碍者生活环境专家会议上提出了“无障碍设计”报告书,这时“无障碍设计”这个用语才开始出现。最初的提出无障碍设计是为了排除身心有障碍的人在进行社会生活时的障碍,主要针对的是建筑和公共环境,以关注重视残疾人、老年人、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特殊需要为中心。这里提的“弱势群体”(下同)是从广义方面来讲,不是指我们狭义所说的与“强势”相对,而是指所有病人、存在一种或者几种生理和心理有缺陷的残障者、由于年龄增高导致技能退化的老年人、年龄幼小自我保护意识较差的儿童以及由于环境变迁而产生障碍而体魄健全的人。 从这种角度来说,无障碍设计产生的基本出发点就是使设计的使用性能达到最大化,它的最大特性就是使建筑环境设施、器具等具有超越“阻碍”而且便于操作的设计。无论是在建筑空间领域还是在产品设计领域,这一原则都是适用的。无障碍设计的提出与现代设计的一条重要理念相吻合,就是追求社会的平等设计,即设计是大众化的设计。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享受到现代设计带来的便利,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作为普通消费者的受众群体常常都能够感觉到一些不人性化的设计为自己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那么对于那些更需要关爱的群体,诸如残疾人、老年人等,这样的不便就更加显而易见了。 着人口趋势的变化,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等更需要人们多方面的关爱。据联合2 无障碍产品设计现状分析 7 国的统计,“目前全球有6亿多残疾人,占全球人口10%左右;而根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共有各类残疾人约 8296 万, ” 从下表可以看出,残疾人所占的比例非常大,在产品无障碍设计时需要充分的考虑。 of 全国现有各类残疾人总数 约 8296 万人 全国残疾人占总人口数的比例 部分残疾人分类 各类残疾人总数(万人) 占总残疾人数的比例(%) 肢体残疾 2412 力残疾 2004 力残疾 1233 上个世纪开始,全球已逐渐趋向于老龄化社会。据专家预测:到 2015 年,我国老年人将超过 2 亿;到 2025 年,60 岁以上老人约占人口总数的 184,将达 人;到 2050 年,老年人口约占总人口的 达到 人,也就是说,到 2050年,差不多每4个人中大概就有一个老年人。这一惊人的预测数据使我们不得不深思,我们更应该关注老年人的未来生活健康。又因为中国是受儒家思想影响比较大的国家,长期的历史传递和文化心理积淀,就会形成一定的文化传统。也正因为这种文化传统经过长期的教育和熏陶,可能一直占据老年人的思想和行为,不会因社会发展的变化而迅速改变。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我国老年人一直保持着长者的尊严,但有时在使用所谓的“时髦”产品时感到非常尴尬,所以在使用现代产品时,经常听老人感叹道:“老了,不中用了”、“老了,跟不上时代了”,作为子女反而有点担心自己父母的使用心理障碍。同时,笔者调查发现,很多老人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也并不想拥有印着“老年专用”、“伤残人专用”等特有标记,而是希望能和大家一样过着方便自如的生活,在使用产品的同时能有一种平等感,甚至能找到使用的自尊。虽然无障碍设计不能改变人们的岁数增长,但能拉近他们与普通大众生活之间的距离,这也是我们所要追求的超越年龄界限的无障碍设计之一。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无障碍设计强调一切有关人类衣、食、住、行的公共空间环境、各类产品以及设施规划的设计,都必须充分考虑那些具有不同程度生理残缺者、衰退者(如残疾人、老年人、儿童等)的使用需求,配备能够应答、满足这些需求的服务功能与装置,为他们营造出一个充满爱与关怀、切实保障人类安全、方便而舒适的现代生活环境。正如一位绿色、可持续设计的倡导者、发起者,维克多帕帕尼克( 资料来源:2007年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整理。() 2 无障碍产品设计现状分析 8 为的:设计是人类本能的造型行动,设计的过程,应从人开始,设计的方向须由顾客、使用者等人与设计师共同确立,而不是从设计师开始。因此,设计师在进行产品开发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将各类不同层次使用的人群及其生活方式纳入考虑的范围,并加以重视,尽可能从使用者的角度来考虑,让设计出的产品能适合更加大众化的生活需求,创造出更高的产品价值。 当前国内外研究及实践 在日本、欧美发达国家,无障碍设计已不再是一个新鲜的名词,这种设计观念已经得到了积极的应用与推广,随后制定了法规,他们对老年人、残疾人的不同类型都有较为深入细致的研究,包括行动不便、听力障碍、伸缩障碍、视力障碍、手脚残缺等。在英国,残疾人士高达 1000 万,2004 年开始真正实施无障碍设计,而且将法规的范围扩大到公共环境、服务设施等领域,同时希望借此影响到英国的产品、交通、工作场所等,配备相关设施的设计。日本是世界上无障碍设计实施和发展做得最好的国家,近几年来,日本无障碍设计更为突出,在落实、推行方面远远超过美国和英国,已超过 3000 件不同的相关设计产品进入市场。日本无障碍设计之所以做得比较好,可能一方面他们设计意识较为强烈,另一方面可能在于日本是世界上著名的长寿国,二十世纪末,日本 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经超过 14%,提前进入老龄社会,再加上政府机构和学术团体的推进,许多公司不断引入无障碍设计理念,设计出了大量的无障碍产品,而且引入无障碍设计理念的公司在取得社会效益的同时,也都取得了非常好的商业效益。无论从好握的签字笔,好用的刻度尺,还是到通信电子产品、交通工具,我们都不难发现日本企业对无障碍产品设计的重视程度。 在国内,无障碍设计也逐渐加以重视,主要体现在建筑环境领域。2006年下半年,由北京市科委、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市残联联合主办的“2006年第一届无障碍设计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理工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举行。此次研讨会以“无障碍设计与和谐社会”为主题,目的是建立一个各国无障碍设计与实施发展研究的交流合作平台,有来自世界各国的专家,如:美国、德国、日本、阿根廷、印度等,参加此次大会旨在就无障碍建筑、无障碍产品研发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讨和交流。期间还在军事博物馆举办了无障碍设计展,借此进一步推动我国的无障碍设计的实施和理论研究工作。与大陆相比,台湾和香港对无障碍设计意识要强烈。在台湾的许多设计大奖赛中,为推动无障碍设计事业的发展,很多奖项就明确规定无障碍设计特别奖,要求设计作品必须考虑到无障碍设计的理念,获奖的是那些不分性别、年龄与能力的人,设计范围也是适合所有2 无障碍产品设计现状分析 9 人方便使用的产品或环境设计,同时具有使用者需求的导向思维,考虑到每个个体,如高龄者、儿童、残障者等群体的需要。 美国、英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对无障碍设计研究相继制定了各类法案和标准,其目的是助推无障碍设计的工作,规范无障碍的设备和市场。在产品方面,特别是信息类无障碍设计产品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对于获取信息有问题的群体给予重要的帮助,也可以说已经渗透到日常各项工作中。但目前在中国内陆,缺乏与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等相关的无障碍设计技术标准,也没有法律法规的保障。同样可以看出,国内无障碍产品设计产业比起建筑环境产业来还尚不发达,由于社会环境和科学技术的原因,目前发展较为完善的是无障碍设施的设计,而无障碍产品设计并没有一个较为系统化的研究。在我国,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设计者,对无障碍设计的概念还不甚了解,企业和设计师大都停留在建筑或公共环境的设计阶段,尤其对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等的衣、食、住、行等相关产品的开发、设计和生产长期被忽视,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使用需求。 品在设计过程中,借助人机工程学相关知识,确立“人机环境”的系统,并运用人体的测量学、生理学、心理学、工程学和其它相关学科的知识,系统地研究产品与人类动作的关系,以及对人们的生活环境、不同层次的群体的差异作出应对措施,设计出无障碍产品,其目的是使人、产品、环境能达到更和谐,创造一种新的、更为合理的使用方式。 无障碍设计要求设计师已不仅仅是在设计一个“物”,而是首先考虑到人的因素,包含人机工程学特点的设计。然而,在目前的很多产品设计中,一方面商家为了降低材料和设计成本,主要以“ 物”为研究对象,很少考虑到“人”的因素。从而,他们忽略了设计的目的最终是服务于人的,设计之前首先考虑到人,“为人而设计”的设计观念直接体现在产品上。产品的功能只有通过人的使用才能发挥,只有人使用后才能体现产品的价值所在,而人能否适应产品,并正确、有效地使用该产品,需要涉及人机工程学、设计心理学、工程学等相关知识,真正做到无障碍,对设计师来说是很大挑战。 目前很多产品都没有从整体考虑,没有对人、机、环境三者关系进行系统研究,仅仅是为了设计而设计。设计时需运用各领域的相关知识,从而使所设计的产品适合于人的身心相当重要的。当产品借助人机交互性按照人的生理特征设计时,人们对其就会产生本能的适应和理解。比如如图2需要一只手就可以完成整个就餐过程,又是一款很贴心的设计,考虑到了残疾朋友,使用这套餐具首先需要把托板放在桌面上,餐具设计有专门卡食物的地方,如有卡面包的、有卡杯子的、有卡鸡蛋的等等,只需要把相应的食物卡在相应的地方,然后一只手就可以完成。整个2 无障碍产品设计现状分析 10 产品并没有复杂的形态功能,但能让单手残疾的人很自如的切除食物,真正做到无障碍性,大大提高产品价值。再如图2无障碍设计的角度考虑这类人群的使用方法,同时强化了产品的使用功能,削水果对于一个普通大众来说是简单不过了,但对于手有残疾或手臂无力的老人来说不是非常容易实现。然而能从该设计上得到无障碍性和可及性,也成为提升该产品价值的一个重要设计切入点。所以,在设计之前,将产品中“人”、“机”、“环境”三者进行合理分析,才知道产品的“正常化原则”理念体现在何处,如何使残疾人、老年人以及普通大众生活得更轻松,给他们创造更加适宜的产品使用空间,这是“无障碍设计”理念最基本的精髓所在。 图 手残疾切盘 图 果皮器 ut (图片 源: ( 源:杨勤等产品的无障碍设计论文) 城市建筑、交通设备、公共环境设施以及各种指示系统(例如人行道上有专为盲人铺设的走道、街道触摸地图亭、兼有视听双重操作向导的银行自助存取款机、专为乘坐轮椅者设计的卫生间等等),到工作、生活、娱乐中使用的各种器具都能体现无障碍设计。然而,多年来产品设计完全以普通大众为依据,包括工具使用的比例、人体测量尺度到现代新开拓的环境、行为和心理等方面都不例外。 设计不应只考虑这一部分人而忽视另一部分人,因为设计是联系人与物的中介,设计的最终目的不是物而是人,这里指的“人“当然是指所有的人。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普及,除了睡眠之外,很多比如休闲、娱乐、工作也能在家里完成,2 无障碍产品设计现状分析 11 无疑家电产品是人们接触最多的器具之一。但是,相对手机等通讯类电子产品而言,家电类产品无障碍设计在这方面做得远远不够,这是无形的“思想障碍”存在于人脑中。各级领导、业主以及工程技术人员对无障碍产品设计的认识还不到位,或根本没有这方面的认识。有的人认为无障碍家电产品可有可无,有的人认为无障碍家电产品只是少数的残疾人、老年人受惠,不值得投入过多成本,还有人认为无障碍设计的要求太复杂、太特殊,难于着手设计,甚至还有人认为它与正常人的使用产生矛盾,只能专为他们设计。正因为出现这些错误的思想,很多家电产品的使用受到障碍,导致行动能力丧失或不健全者均被排斥在外而不能实现大众的资源共享。 虽然有些设计师从不同的切入点研究了家电类无障碍产品设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产品的多样化导致了至今还没有一个具体的方法系统,家电类无障碍产品设计的方法研究还是一个较新的领域。3 家电产品的无障碍分析 12 3 家电产品的无障碍分析 作为生活环境的家电产品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问题是:“如何生活”以及“生活得怎样”。而对于这两个问题的回答,也是作为生活环境中对家电设计问题的追问,下面先简述生活中家电产品是如何发展的。 在人类社会早期,人们就懂得如何生活,如何通过简单的设计来自己提高生活质量。受到生活方式和生产力水平的限制,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设计能力是极其原始的,还未形成独立的家电设计制作活动。“人们为了住、吃、穿和战斗,必须对几种器物进行整修,由于没有工具,只好利用自然材料施以简单的加工,于是,为自己所用的、符合各自嗜好的器物便产生了。”当时设计的产品大都是功能简单的家庭生活用品,如陶瓷制品、家具等,其生产方式主要依靠手工劳动。这时的设计目的主要是实现产品的功能性,这一时期的设计水平非常低,产品设计活动与劳动、人的生存和生命直接表现为同一。 随着文明时代的到来,在满足家用产品实用的基础上,人们逐渐也在追求精神上的需求,这是由人的感官(视觉、触觉等)所表现出的欲望,比如在产品外观造型、色彩等方面上,追求产品看上去是否美。可见,这种产品的外观美是人们事先想好加上去的,而“技术对象在它的制造与使用中,更严格地服从于功能性的需要,它们的美是外加上去的,而且还是经过预先考虑的。”在此意义上,这时的家用产品设计也显现为一门艺术,一种审美与实用功能相结合的艺术。也就是说,在产品设计中既要有明确的功能性,也要有优美的形式。 近代工业化大革命以来,电能被广泛应用于产品设计当中,设计活动逐渐成为机械技术、环境改善、日常生活世界等变革的直接推动力。这也标志着一个家电产品设计时代的到来,家电的作用也在生活中得以凸显。这样家电产品的设计走向了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方向,家电设计与技术、工业生产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成为工业化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从而使家电产品的设计摆脱了手工时代。这也是现代家电设计问题产生的根源。 在如今经济发达的社会,人们不再是被动接受自己使用的家电产品,而是选择性 日柳宗悦:工艺文化,徐艺乙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1页。 法杜夫海纳:美学与哲学孙菲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206页。 3 家电产品的无障碍分析 13 的去购买产品,寻找是否给自己的生活环境带来更加实用的价值,能否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所以家电产品的设计是生活环境的设计,“一方面显现为人的观念的物化过程,另一方面则是人的思想和技术的介入的创制活动。”它所要处理的是人与人造物、人与人之间关系问题的活动,使人处在有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如此理解的家电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产品,而是与人们的生活世界休戚相关的。 法拉第发现了电到爱迪生发明了电灯的同时,家电产品也逐渐普及到千家万户,给人类带来了许多便利,人们在分享着科技成果和现代物质文明的同时,家电也在影响着地球人类的生活。家电产品在现代人生活中随处可见,如空调、电冰箱、空气加湿器等等。家电是现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几乎每天都要接触到这些产品,所以家电产品和我们的生活环境是紧密相连的。 家电产品的使用场所大都在室内空间,室内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舒适程度,在人机环境系统中,一般对系统产生影响的环境主要有:冷热、照明、空气湿度、声音等等。在我们家里安装或陈列着各种家电,都是用来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比如空调能让给人们带来最舒适的温度,洗衣机在自己不用亲自动手洗的情况下,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洗完脏衣服等等。人们在不断地更新家电,其目的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这也是由于人的欲望与生俱来,即不可能达到满足,也不可能没有了欲望。欲望一般是指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欲望的本意是需要,是渴望,是需求和向往等。”在生活世界中,人们总是想把饭菜烹饪得更加可口,居住环境布置得更加宜人,衣服穿着更加得体,行走变得更加轻松、舒服和安全,这样人们不断地追求就生成了欲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物质欲望。也正由于欲望的追求,家电产品也在不断更新,生活环境也变得越来越舒适。 同时,家电除了创造上面的物质生活环境外,还会创造一种精神生活环境。物质生活环境影响生活环境有干度、湿度、空气温度等,家电可以让生活环境变得更好,例如如果天气很冷或者很热,可以用空调控制室内温度,让人感觉到不冷不热。再比如,如果空气太干燥,可以使用空气加湿器,让室内空气变得适中。而精神生活环境来源于人的思想和意识,通过视觉、听觉等来刺激人的感官,影响人的心理感受。人们在高压的工作环境下忙碌了一整天,回到家后,往往想打开电视机、心理的压力得到释放。另外,一款好的家电产品造型,不但获得了功能实用价值,而且还能对家里室内空间起到装饰作用,在视觉上也得到享受。 李万军:当代设计批判,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42页。 彭富春:哲学美学导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0页。 3 家电产品的无障碍分析 14 家电随着人们的需求不断的更新着,在人们不知觉的情况下正创造着美好的生活环境,起初,家电只是保障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然而这些基本需求得到实现后,新的需求又会产生,所以家电在不断创造我们的生活环境,让我们的环境变得越来越适宜居住。 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总体就构成了生活环境,它主要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物质环境所组成。按照是否经过人工改造来划分,生活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自然环境是各种天然因素的总体,例如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有:空气、水源、土地、野生动植物等。人工环境是经过人为改造的用于人类生活的各种客观条件,例如我们身边常看到的建筑物、人工湖、公园、服务设施等等。 家电产品也是生活环境的一部分,与自然环境相对,属于人工环境。家电产品的创始不是自然的生产,自然也不是家电产品的产物,但设计的家电产品又是建立在自然客观的基础之上。就无障碍设计而言,不但要纵向考虑不同条件因素的设计方案,而且还要从横向方面考虑,也就是不但要对年龄、性别等因素的考虑,还要对不同地域、生活状况等因素的考虑。因为不同的地理环境和生活状况决定着不同的设计方案,例如欧洲人的平均身材明显比亚洲人要高,在设计家电产品的人体尺寸因素方面就有差别。 创造好的环境也是为人服务的,对环境的感知与行为的发生是人与环境相互影响的结果,人从环境中获得某种关于行为上的信息,以这种信息为依据而采取相应的行动,如设计、改善等。因此,通过家电设计来调节自身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最终让人过上很舒适的生活。根据生活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和人体对环境的适应程度,可以把人的生活环境分为四个区域,即最舒适区、舒适区、不舒适区、不能忍受区。图 决定舒适程度的环境因素范围 to of (图片来源:丁玉兰人机工程学) 3 家电产品的无障碍分析 15 从上图可以看出,生活环境对家电设计影响因素很多,包括干度、湿度、空气温度等,生活环境舒适度直接影响到人的生理、心理。所以家电产品在设计时首先要考虑到人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根据使用群体的各个不同特征进行相应设计,在此意义上,生活环境影响着家电产品的设计。 人为事物的家电产品 家电设计的最终目标是为生活、为人的设计,因此家电的发展与改良一直是以人为核心进行的,力图在衣、食、住、用等全方位上满足人的需求而进行设计的。在设计之前,首先表现一种思想观念,然后将此观念进行“物化”,也就是对于自然之物赋形,最终形成人造物。由此,家电产品就显现为人为的活动,而且是一种手段性和工具性的活动,是为人的需求服务的,是对人的生活方式进行合理建构。 从人类物质生产的角度出发,人类生活可理解为物质生产活动。那么家电产品的设计就成为人的物质生产活动的预设,这种预设是人们的构思活动,是人针对一定目的进行的有形或无形的,并将其付诸于人的实践,以期达到人所预先设定的目的。通过上一小节的分析了决定舒适程度的环境因素的范围,我们不难发现当室内气温过高或太干燥时,人们就首先在脑子里形成一个思想,如何降低室内温度,如何让把室内温度调节到自己的舒适区域,这时人们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借助科学技术,设计相应的家电产品,如空调、空气加湿器等等。这时的生活环境有人为参与,是人按照一定目的而进行的创制和改造自然世界的活动,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存于世界生活中。因此,设计、生产结束时所获得的家电产品,在设计之前就已经以观念的形成存在了。从这种意义上说,设计师不仅造就了自然形态的改变,而且还在自然世界中展现出自身有意识的行为。 我们将家电产品规定为人为的事物,或者是人预先所设定的事物,设计的过程就是一种人为的活动,这种活动将是人的活动或者是人的行为。人在家庭生活中的行为导致了事情的发生,人成为造事者,但这并非可以将人看成事情的规定者,而是相反,事情是人的规定者,一个事件的发展规定着人的行为方式,事情只是在人的身上显现而已,人通过事情显现自身。人生活在这个环境中,首要的事情就是为了生存,如何让人更好的生存下来就成为家电设计的目的。由此,人自身也存在于生活事情之中,生活事情也不可能离开人而单独存在。 3 家电产品的无障碍分析 16 电产品的创制活动源于人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方式,它产生于人的思想,产品未形成之前表现为大脑的一种活动。家电设计作为人的一种有目的性和预见性的行为,这显现为人在行动之前,就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比如某种家电最终以什么形式如何服务于人,都已经构思完成,也就是说人预期的结果已形成于人的思想之中。正如马克思曾经说过: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界,人证明自己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就是说是这样一种存在物,它把类看作自己的本质,或者说把自身看作类存在物。设计师在创制家电产品之前,产品的最终形态就已经存在于设计者的大脑之中了,但这时需要设计、生产才能物化,最终得到实物家电。 无论对于何种哲学来说,存在始终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在我们讨论存在时,最突显的存在是与虚无相对的存在。虚无在此不意味着虚空和虚幻,而是不存在。这样存在是指一切不是虚无的东西,凡不是虚无的东西就是存在。在此意义上,不仅自然万物,而且人类社会,还有思想、语言、文字等等都属于存在。” 就这种意义来说,家电同样也属于存在领域,它至少不是虚无的。家电相关于人的存在,并且满足人生存的需求,现代工业产品设计正逐渐抛弃了以“物”为核心的设计方法,提出以“事”为本源的设计思想。设计作为家电产品的创制活动,显现为人的活动,是人与物的聚集。也就是在家电产品设计上,聚集了人与事,一件家电产品也就是人与事的物化,就是一个物化的人的生活世界。作为人与事聚集的产品,不仅是质料的赋形,而且是让物的物性和人的人性在其中得以显现。家电产品在一方面显现出质料的赋形,让物性显现;另一方面在物的使用过程中显现出人的人性,让人作为人的存在,而不是将人变为技术化的人和异化的人。同时家电设计还让人与物共同存在,相互生成。无障碍设计相关于人的存在,特别对于残疾人、老年人、儿童等的存在问题,即作为让更需要关怀的群体如何更好的生存问题。 作为人与家电关系的设计成为人的存在方式,通过设计这种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将人与动物区分开来,同时规定了人的存在。而就人的存在自身而言,特别需要关注的是人又不同于一般动物的存在。简单的设计只能是在满足部分人的需求,不能将人作为一种普适化需求的对象。为了实现让更需要关怀的群体和普通大众过上方便自如的生活,就必须进行分析家电作为人的存在方式,由此就产生了家电和人、人与环境的关系。在这样的一种关系中,无障碍设计在这里开启了家电、人、环境三者的和谐共存。 彭富春:哲学与美学问题一种无原则的批判,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页。 3 家电产品的无障碍分析 17 电是设计的对象,在家电设计形成之前,这种构想就已经在设计者的脑中,是人按照一定目的而进行的创制和改造自然世界的活动,设计作为人的一种有目的性和预见性的行为,这显现为人在行动之前,就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也就是说人预期的结果已形成于人的思想之中。正如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界,人证明自己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就是说是这样一种存在物,它把类看作自己的本质,或者说把自身看作类存在物。诚然,动物也生产。它为自己营造巢穴或住所,如蜜蜂、海狸、蚂蚁等。但是,动物只生产它自己或它的幼仔所直接需要的东西;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产是全面的;动物只是在直接的肉体需要的支配下生产,而人甚至不受肉体需要的影响也进行生产,并且只有不受这种需要的影响才进行真正的生产;动物只生产自身,而人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动物的产品直接属于它的肉体,而人则自由地面对自己地产品。”设计者在创制产品之前,产品的最终形态已存在于设计者的大脑之中了,生产结束时所获得的产品,在产品生产之前就已经以观念的形成存在了。所以,设计者不仅改变了自然物的形态,还在自然中展现了自身有意识的行为。 因此,人的思想和行为是在自然基础之上生成的,在当代社会中,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是多方面的,但其核心是对生活质量的完美追求。就家电产品设计而言,是追求人所创造的物的价值。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物的种类是多样的,有自然之物,如石头、植物和动物等,也是手前之物。有人为产品,如人们设计的各种机械工具和日常生活用品,即为手上之物。人们所设计的产品最终为人所用,设计的对象是物,但这一物既可能是手前之物,也可能是手上之物。设计的最终目的并非产品,而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为人的生活方式而设计,所以设计也是在设计人们的生活方式。例如人们为什么喜欢在公共场合随地乱吐,而在家里的时候人们都是找个东西接着瓜子皮,这表明人们的素质其实不差,是设计的问题。如果我们设计了瓜子的包装,上面是吐瓜子皮的地方,而下面是开口出瓜子的地方,这样一来,从下面开口拿瓜子吃,吃了吐到上面盒里,中间是隔开的,不会互相污染,而且随着瓜子皮的增多会向下沉,这样就解决了乱吐瓜子皮的问题。意大利著名的家具设计大师索特萨斯说过:设计就是为人们设计一种生活方式,设计是没有确定性的,只有可能性。也就是说当设计在满足最基本的功能要求之外,设计的内涵和外延可以无限扩大。阿尼奥设计的香皂椅,并不单纯是一个坐具,它还可以是户外的一种景观、孩子们的水上玩具,甚至可以当作滑雪的工具。椅子不再是一件家具,而成为生活情趣的一部分。因此,我们设计的每一件产品都是在设计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如新的学习方式、烹调方式、进餐方式等。同样,家电设计的完成是为人创造一种合理 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758页。 3 家电产品的无障碍分析 1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