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脱贫攻坚加快全面小康10000字发言稿_第1页
推进脱贫攻坚加快全面小康10000字发言稿_第2页
推进脱贫攻坚加快全面小康10000字发言稿_第3页
推进脱贫攻坚加快全面小康10000字发言稿_第4页
推进脱贫攻坚加快全面小康10000字发言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推进脱贫攻坚加快全面小康 10000 字 发言稿 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市委、政府决定举办全市领导干部专题学习班,既是收心会,又是学习思考、鼓劲加压会,也是 “思想大解放、树立新形象 ”活动的继续。这已经成为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推进工作作风转变、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机制。这次学习班的主要任务是,围绕 “加快推进扶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这一主题,加强对党的十八大和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十一届一次人代会精神以及中央和区市有关政策的学习研究,加深对新形势、新任务和市情的认识思考,动员全市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迅速投入 到工作状态中来,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新固原,确保与全区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党的十八大提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标志着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我市是国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贫困的程度深,小康建设的难度大,上级组织的关注度高,群众的期盼值高,能否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关系重大,意义深远。这既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核心工作,也是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好的重大课题,需 要全市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深入思考,认真研究,合力攻坚,全面夺取新胜利。 下面,我重点围绕 “加快推进扶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这个主题,谈谈我的想法和学习 体会 ,供同志们思考。 一、认清 “四个问题 ”,切实增强加快推进扶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扶贫攻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是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新固原的必 然要求,是全市上下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扶贫攻坚是全面小康的基本前提,贫困问题解决不了,全面小康社会就是一句空话 ;全面小康是扶贫攻坚的根本目的,忽视了扶贫攻坚,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就会脱离实际。全面小康对新阶段扶贫攻坚提出了更高标准,扶贫攻坚工作必须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中谋划推进 ;扶贫攻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的阶段性目标任务,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必须立足贫困落后的市情来规划落实。如何确保扶贫攻坚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同部署、同推进,必须要认清 “四个问题 ”: 第一,如何定位新阶段的扶贫攻坚 ?贫困是全球性的三 大难题 (贫困、人口和污染 )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关注西海固地区的脱贫致富问题。市委、政府始终把扶贫开发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经过 “三西 ”建设 (1983 年至 1993 年 )、 “八七 ”扶贫攻坚 (1994 年至 2000 年 )和新世纪十年扶贫开发(2001 年至 2010 年 )三个阶段近 30 年的不懈努力,全市扶贫开发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1999 年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全市整体基本解决温饱的目标。特别是新世纪扶贫开发 10 年来,扶贫开发的思路不断完善,扶贫开发机制不断创新,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 扶贫开发格局,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扶贫攻坚的任务还相当艰巨,按照国家新的扶贫标准,全市还有 贫困人口,一些群众生活在不宜居住、不宜发展的地方,可以说发展任务最重、脱贫压力最大、矛盾最突出、问题最集中,是扶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难中之难。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 , 扶贫开发已转入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扶贫开发不仅要在解决吃饭、花钱的问题上攻坚,还要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攻坚,必须把扶贫攻坚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中定位,放在统 筹城乡发展的根本要求上定位,使各项扶贫措施更加治根本、利长远、惠民生,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打好基础。 第二,什么是全面小康社会 ?“小康 ”一词早在西周时候已经出现,诗经上的大雅 民劳中有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的 句子 ,意思是说 “老百姓太劳苦,也该稍稍得到安康了 ”,表现了当时老百姓对安定康乐的理想生活的追求。 1979 年 12 月 6 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根据我国经济 发展的实际情况,第一次提出了 “小康 ”概念以及在 20 世纪末我国达到 “小康社会 ”的构想。他说: “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 ”。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 “建设小康社会 ”的历史新任务,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在本世纪头 20 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到 2020 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从 “解决温饱 ”到 “小康水平 ”,从 “总体小康 ”到 “全面小康 ”,再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表明了我们党对什么是小康社会、如何建设小康社 会认识的深化。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环。全面小康社会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从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五个方面对全面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内涵更丰富、目标更明确、要求更严格。其本质就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质量上看,体现了更高水平。 到 2020 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2010 年翻一番, 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使小康社会建立在一个更加雄厚的物质基础之上,是一个逐步提高富裕程度的阶段。从布局上看,体现了更全面。确立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五位一体 ”总布局,在注重物质生活提高的同时,更加注重精神、政治、生活环境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是一个由片面发展向全面发展的阶段。从空间上看,体现了更均衡。更加注重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四化 ”同步发展,更加注重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贫困地区的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各阶层差距,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是一 个将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民生的阶段。总之,全面小康社会是一个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生活殷实、人民安居乐业的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社会发展阶段。 第三,我市小康社会建设的差距在哪里 ?根据统计部门测算, 2011 年,全市小康社会实现程度为 分别比全国、全区平均水平低 百分点,比区内其他市低 百分点。 23 项全面小康监测指标中, 4 项指标已达到 100%, 4 项指标达到 90%以上, 5 项指标处于 60%到 90%之间, 10 项指标远低于全面小康 标准。差距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生活质量、文化教育 3 个方面,具体表现在:一是经济综合实力薄弱。全市人均 全国、全区平均水平分别低 26527 元、 23836 元,仅是小康目标值 31400元的 27%。 长基本依赖于投资拉动,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一产效益差,二产刚起步,三产层次低,工业增加值是全区的 人均工业增加值比全区平均水平低11800 元。二是城镇化进程缓慢。城镇规模小、功能不完善、城镇产业发展滞后、城镇聚集产业和人口的体制机制不活,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 2001 年到 2011 年 10 年时间,城镇人 口比重提高了 百分点,年均提高 百分点。全市城镇化率分别比全国、全区平均水平低 百分点,距小康目标值 60%相差 百分点。三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农民增收渠道单一、结构不合理,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微弱,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国、全区平均水平分别低 2933 元和 1366 元。大型企业少、就业渠道不宽,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对较低,比全国、全区平均水平分别低 6931 元和 2700 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 4:1,实现程度为零。四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滞后。农村公共设 施、公共就业服务、义务教育、公共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领域基础差、服务不均衡。全市文化教育实现程度仅为 ,距小康目标值还有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 重仅为 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仅为 实现程度分别只有 五是扶贫攻坚任务艰巨。全市贫困人口占全区贫困人口的一半,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返贫因素较多,自我发展能力弱,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难度大。六是潜在的压力较大。尤其是第三产业增加值、单位 耗,虽 然目前实现程度较好,但这是在经济不发达、工业经济滞后的情况下的表面现象,随着工业经济的大发展,将会带来巨大挑战。归根到底,这些问题是我们发展的问题,发展不够快、不充分、不协调、不平衡,影响和制约我们跨越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第四,我市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机遇和条件有哪些 ?认真分析形势和市情,我们面临很多重大历史机遇和有利条件。一是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新十年扶贫开发、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等,加大对贫困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的倾斜扶持力度,尤其是把六盘山区列入 11 个集中连片特 殊困难地区的第一位,集中政策项目倾斜支持。二是自治区党委、政府把固原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启动实施了百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战略、宁南区域中心城市和大县城建设战略,制订了一系列特殊政策,实施一大批重大项目工程,原则同意召开第五次固原工作会议,专题研究促进固原与全区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重大问题。张毅书记多次强调: “要对固原的工作多支持、多重视,能办的都办,无论怎么帮助、怎么支持都不为过。 ”形成了倾斜固原、支持固原、发展固原的浓厚氛围。三是国家批准并启动了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和银川 综合保税区,必将从根本上破解我们资金、技术、人才、产业、市场等方面的难题,促进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四是经过多年探索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的科学发展路子,经济总量多年保持 13%左右的增速,为今后打下了坚实基础。市第三次党代会明确了今后发展的思路、目标和重点,跨越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争取和引进的一大批重大项目工程将集中实施,内生动力正在逐步增强。五是矿产资源、文化旅游、地理区位等优势突出,发展的潜力和空间巨大,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势头强劲,政策和项目组合的效应明显,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加快推进 。要切实增强加快推进扶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坚定信心,迎难而上,顺势而为,大有作为,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如期实现与全区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明确 “五项目标 ”, 高起点定位部署扶贫攻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去年,市委、政府制订了六盘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固原市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召开了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对全市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根据新的形势和要求,今年,市委、政府即将制订下发固原市与全区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攻坚计划,对全市全面小康社会建 设作出计划安排。要按照 “把握一个主题、推进三个转变、实施六大战略 ”的总要求,做出计划,倒推目标,明确责任,紧紧围绕小康进程中的突出问题、薄弱环节和核心指标,集中力量在关键措施上狠下功夫,确保 2017年全市小康实现程度达到 80%以上,到 2020 年实现程度达到 95%以上,基本与全区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具体目标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 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 400 亿元 (现价 ),比 2011 年翻 ;2020 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 650亿元 (现价 ),比 2011 年翻 。人民生活大幅提升。 2017 年基本上实现 40 万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倍增,分别达到 34200 元和 10000 元以上,收入分配差距缩小 ;2020 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 40000 元和 14000 元以上,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明显提升。城乡环境更加优美。城乡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2017 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 5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 25%以上,建成西部地区生态文明示范区 ;到 2020 年全市城 镇化率达到 6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 27%以上,建成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文化实力不断增强。 2017 年全市文化教育实现程度达到 公民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 ;到 2020 年全市文化教育实现程度达到 98%以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现代教育体系初步形成,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全民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社会更加文明和谐。 2017 年全市社会和谐实现程度达到 民主法制实现程度达到 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全面提升 ;2020 年全市社会和谐、民主法制实现程度均达到 100%,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明显提高。 三、突破 “五个难点 ”,夺取扶贫攻坚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新胜利 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经济总量翻番、居民收入翻番、城镇人口比重大幅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五个方面是我市扶贫攻坚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硬任务,也是今后工作的最大难点。 一要在扶贫攻坚上取得重大突破。解决好全市 50 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问题,是我市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基础,也是底线。新时期的扶贫对象都是最难啃的 “硬骨头 ”,一般的经济增长无法有效带动发展,常规的扶贫手段也难以奏效,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超常措施攻坚克难。一是打好生态移民攻坚战。必须按照 “五年任务三年完成 ”和 “四不 ”要求,提前完成生态移民搬迁安置任务,彻底拔掉 “穷根 ”。特别要从长远出发,超前规划布局,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技术培训、社会管理等,把移民新村建成小康村,使这部分人率先脱贫致富奔小康。二是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以提高贫困村户自我发展能力为重点,从基础设施、产业、就业、公共服务、教育、社会保障等入手,认真落实 “四到 ”措施,示范带动 ,整村推进,集中连片开发,确保如期基本消除绝对贫困,为小康社会建设奠定基础。三是创新扶贫开发机制。要与时俱进,顺势而为,打好慈善牌、六盘山牌,举善旗招商引资,上项目拉动发展,吸引更多的企业家到固原投资兴业、互利共赢。争取更多的国家部委、自治区厅局和中央、区属企业对口帮扶,落实闽宁协作、对口帮扶工作产业化、项目化,使更多的重大项目布局固原、惠及贫困群众。 二要在提升经济实力上取得重大突破。经济总量小、综合实力弱是我市扶贫攻坚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的最大问题。要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不放松,加速做大经济总量,提升人均量。一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表明,在贫困阶段,产业结构以农业经济为主,国民经济增长主要靠第一产业推动 ;在温饱阶段,产业结构以工农业经济为主,国民经济增长主要靠第一、二产业推动 ;在小康阶段,产业结构以工业经济和服务业经济为主,国民经济增长主要靠第二、三产业推动 ;在全面小康和现代化阶段,产业结构以服务业经济为主,国民经济增长主要靠第三产业推动。从固原实际出发,要加快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型,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把固原经济发展的重点和结构由过去 长期以农业经济为主导,转变为 “以现代生态农业为基础、新型工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多元发展 ”的经济发展格局。二是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产业是一个地方发展的根基和源头,产业兴才能经济兴,产业强才能实力强。工业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不可逾越的重要阶段,美、英、法、德等发达国家都是依靠工业化实现富强和现代化目标,从我国发达地区的成功 经验 来看,无论是 “苏南模式 ”、 “温州模式 ”,还是 “苏北崛起 ”,都离不开工业化这条主线。 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紧紧围绕 “四大产业 ”和骨干企业培育,加快产业园区规划建设,推进企业集中、产业集群、功能集成、资源集约,形成重要的产业基地和经济板块。要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以马铃薯、草畜、设施农业和区域优势特色产业为重点,以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为关键,加快 “五大优势特色产业带 ”建设,引进一批与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关联度高的龙头企业,建设高水平的现代农业园区,培育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 (牧、林 )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经纪人队伍,建设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培育一批 “六盘山 ”品牌农产品,走 “一优三高 ”(优 良品种、高新技术、高端市场、高效益 )农业发展路子。现代服务业是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就业、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发达国家现代服务业比重超过 70%,发达地区现代服务业比重超过 50%。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报告表明,中国消费率每提高 1 个百分点, 速的提高将达到 百分点 ;服务业占比每提升 1 个百分点,可带来经济增长提高 2 个多百分点。从我市实际出发,就是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和现代物流业,打造旅游休闲度假、商贸物流、购物生活 “三个经济圈 ”,构建与新型工业相配套、与城市发展相协调、与民生需求相适应的现代 服务业体系。三是加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没有项目就没有投入,没有投入就没有 增长和民生的改善。要把项目建设作为跨越发展的总抓手和生命线,紧紧围绕扶贫攻坚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各项任务,加强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政策措施研究,全力抓好重点领域的重大项目开发和储备,精心策划包装,主动对接争取,使一批重大项目进入国家和自治区计划,把各项工作转化为具体项目,确保用重大项目来支撑固原的发展后劲。招商引资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一条最重要、最有效的捷径,要完善对外招商项目库,完善吸引外商投资的配套政策,放宽准入条件,开放一些 政府垄断的行业和领域,创新招商方式,瞄准国内外大公司、大集团,加强项目推介和联系对接,引进一批战略性投资项目,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夯实基础。 三要在增加居民收入上取得重大突破。收入是衡量城乡居民贫富水平最直观的标尺,是其他指标能否实现的决定性因素。在小康社会建设的核心指标中,最难达标的还是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要抓住 “两个关键 ”、 “三个重点 ”、 “两项改革 ”,确保居民收入实现翻番。两个关键:一是把农民素质提上去。从解决思想观念、文化素质、创业本领着手,加大农民技术培训,把一部分青壮年农民培养成职业技术工人,把 一部分有文化基础的农民培育成现代农民,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增收致富技能。二是把农民数量降下来。通过生态移民,把不宜居住、不宜发展地方的群众异地搬迁,彻底拔掉穷根 ;通过发展劳务产业和推进工业化,引导农民进城、进企业务工 ;通过推进城镇化,鼓励农民进入城镇创业,加快农民变市民。三个重点:一是产业引领致富。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要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鼓励扶持发展规模化种养大户,支持参与到园区建设、基地生产和现代农业发展,使经营性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二是创业带动致富。创业是致富之道。我们居 民收入与沿海发达地区的重要差距就是市场经营主体太少、创业氛围不浓、财富来源单一。要深入推进全民创业行动,落实优惠扶持政策,降低准入门槛,鼓励支持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等群体自主创业,发展中小微企业,培育农民合作社、经纪人、个体工商户,打造一批创业街、创业园,使更多的居民参与到二三产业发展中来,参与到市场链条中来,实现创业增收致富。三是就业促进致富。就业是生存之本。解决就业问题,根本途径靠发展,尤其要在发展工业、现代物流、文化旅游产业等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通过扩大经济规模扩大就业 容量,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改善就业结构,实现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同步。两项改革:一是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从今年开始,每个县区选 5 个村进行试点,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所有权和房屋所有权、农村集体资源等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建立现代农村产权制度,让农村产权能够流通、抵押和变现,使农村和农民的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市场化,加快增收致富步伐。二是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提高干部职工、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工资收入水平。 四要在统筹城乡发展上取得重大突破。研究表明,城市化水平每提高 1 个 百分点,人均 提升 百分点,带动就业比重上升 百分点,带动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上升 百分点。按照全面小康标准,到 2020 年我市城镇人口比重要达到 60%以上,按 2020 年全市 152 万人计算,城镇人口要达到 91 万人,任务相当艰巨。要切实把城镇化作为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一是加快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做大做强宁南城镇集群。围绕建设生态文化旅游城市的特色目标,加快宁南区域中心城市和大县城建设,形成以区域中心城市为核心、四县大县城为支撑、中心镇为补充的宁南城镇集群。以拉开框架、扩大规模、增强功 能、提高品位为重点,规划引领,基础先行,管理保障,实施扩容提质工程,启动实施一批重大基础项目、民生项目,完善基础设施和市政服务功能,打造连通内外、承接东部、辐射周边的区域中心城市,促进四县县城扩容提质。实施好城镇改造工程,建设各具特色的重点镇。实施幸福村庄计划,改造建设特色新农村,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二是突出抓好产业聚集,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产业是城镇的命脉,没有产业支撑的城镇是没有生命力的城镇。以城乡统筹、产城融合、宜业宜居为方向,城镇总体规划与产业发展规划相互衔接,基础设施与产业培育同步,构建人口、经济 、社会、资源与环境相协调的城镇化格局。园区是城镇经济的重要载体,城镇规划建设要为产业发展预留空间,工业园区、产业园区、物流园区都要依托城镇聚集,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拓宽城市空间和就业空间。三是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农民变市民。户籍制度改革是加快城镇化进程的一道关口,这个壁垒打不破,城镇人口就很难聚集。要抓紧开展户籍制度情况调研,准确掌握群众需求,研究城镇的承载能力,创新完善鼓励农民变市民的政策措施,放宽农村人口进城落户的条件,研究配套农村人口和外来人口住房、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计划生 育等政策措施,加快农民变市民,推进人口聚集。 五要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取得重大突破。小康的核心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要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大力发展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计划生育、住房保障、文化体育等各项事业,建立覆盖全民、满足基本需求、高效低廉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缩小城乡、区域、群体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一是加快建立现代教育体系。实施教育优先发展计划,优化学校布局,扩大优质资源供给,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统筹学前 教育、职业教育、民族教育协调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弱势群体就学权利,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加快提高 15 岁以上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为小康社会建设提供人才智力支持。二是建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推进 “文化固原 ”建设,深度挖掘地域特色文化,培育壮大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和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一批公益性文化项目,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三是建立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全面做好社会保险、救助、福利、慈善等工作,巩固扩大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四 是建立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四、处理好 “三个关系 ”,为扶贫攻坚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扶贫攻坚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是一项全面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个领域,关系到每个干部群众的切实利益,必须正确处理好各种重大关系。 一要处理好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发展不足、经济落后,是我们最大的市情 ;生态环境是一种特殊的资源,也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现 实基础。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