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课程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毕业论文.doc_第1页
利用课程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毕业论文.doc_第2页
利用课程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毕业论文.doc_第3页
利用课程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毕业论文.doc_第4页
利用课程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毕业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装订线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利用课程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的研究 系 部 化学化工系 学科门类 理学 专 业 化学师范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2012 年 5 月 18 日利用课程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摘 要 本文结合新课程标准对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当前化学教学的现状,分别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上对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如何进行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利用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其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使初中化学教师能充分认识课程资源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化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本课题研究采用单因素等组实验法,通过开发课程资源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探究,结合开发课程资源的途径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提出方案,实施研究,分析结果。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与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具有引导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学习能力及目标学习能力,进而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提高了学生化学学科成绩。关键词: 课程资源 自主学习 新课改 use of courses resources to cultivate students self-learning ability research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of the chemistry 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the status of the current chemistry teaching, curriculum resources from the theoretical level and practical level, how the concept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in the classroom to be used to conduct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the main purpose of their research is to make the junior high school chemistry teachers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status and role of curriculum resources in chemistry teaching, and take practical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chemistry classroom teaching, students self-learning ability. this study is the use of a single factor group experiment,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curriculum resources to develop the learning ability of students to explore, comb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urriculum resources and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a proposal,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search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the development of curriculum resources and help to stimulat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and motivation of the chemical has a role in guiding students learning methods, to develop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and the target learning ability.and thus ha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while improving the students chemistry achievement.key words: courses resource self-learning new charge class目 录一 前言11.1 引言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1二 相关概念的界定32.1 自主学习的概念32.2 课程资源的概念4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53.1 国内研究现状53.2 国外研究情况5四 实践方案64.1 实验方法、方案及实践对象64.2 实验目标预测64.3 具体实施过程64.4 实验后检测13五 结论145.1 结论145.2 结果分析14参考文献16致谢17合肥师范学院2012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一 前言1.1引言2001年我国实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教材开发与管理中明确要求学校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并用于实际教学中来。学校应充分发挥学校已有的各类硬件设施的作用,注重现实生活中能够用于教育的资料,进行整合,从而创新出独特的教育资源。1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程资源对于我们的教学非常重要。2003年3月印发了普通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2中明确提出充分开发和利用化学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化学课程内容,扩散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和学生都应积极主动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并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学校也应建立相应的配套设施与支持系统。当我们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并将其应用于我们的教学,新课程改革才能落到实处。然而课程资源的研究在我国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与新课程相匹配的课程资源严重不足,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尤其是农村的实施。因此可以看出开发并利用课程资源为基础教育提供丰富的,适合教师和学生共同使用的课程资源是实现课程改革目标所面临的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课题。1.2 课题研究的意义1.2.1对新课改的意义我们以往的课程,只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局限了自己的思维,但是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思考课程资源的广度。新的课程资源让老师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让学生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让学生与老师从以往的被动接受实施者变为互动探究合作者。课程资源的开发为新课程的设想提供了最大支持,尤其是在农村的实施提供最大保障。对于化学课程资源的利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在主观意识上对化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得以加深。化学知识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知识体系,而课程资源又在不断更新,所以要结合学生实际开发课程资源,适时丰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对新课程背景下的课程目标的实现有很大帮助,使课程跟上时代的需要,与生活相联系,为新课程提供实施基础。1.2.2对学生的意义丰富的课程资源对学生的探究能力、科学态度、科学素养等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与传统课程资源相比,新课程资源具有广泛性、丰富性、开放性等特点,他能给以学生具体形象的理解,并在学生亲身参与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能增加其学习的兴趣,在快乐中学习知识,实践技能。学生应该成为新课程学习下的主人和主体,从以前的被动灌输知识到现在的主动发掘知识,这都需要新课程资源的支持和帮助。1.2.3对教师教学的意义 教师不仅要是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更应该去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他们如何使用课程资源,帮助学生走出以往学习经验的束缚,利用新的课程资源来更新已有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方式。教师还应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充分发掘有利于教学的各种资源,为学生创造更大的使用空间。开发课程资源有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对教师以后的教学开发提供帮助。1.2.4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初高中化学课程资源理论性的建立,对以后更好的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提供理论基础,对化学课程的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化学课程资源将成为学生与老师完成学习任务与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在注重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科学素养,探究能力,实践能力的开发。二 相关概念的界定2.1自主学习的概念2.1.1什么是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针对以往的学习方式提出的,以适应现代社会学生发展的要求。自主学习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导者,通过学生独立自主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最后的反思等一系列活动来实现学习目标,老师只是作为其引导者,并适时提供适当的帮助。自主学习应该从内部激发学习动机,学生在学习的全过程要清楚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等问题。 国内外对自主学习已有很多且具有一定意义的研究。如弗拉维尔认为:自主学习是学生根据学习目标积极主动的调整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并在心理上做出自我调整。3庞维国认为:学生能独立完成从学习目标的确立、学习方法的制定、学习方法的实施及学习后的自我反思等一系列步骤,则其学习为自主学习。4余文森认为:自主学习是通过外部或内部的刺激来激发学生内在求知欲,以此来实现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52.1.2自主学习能力的构成要素 自主学习能力主要由自学能力、目标学习能力、问题学习能力、元认知能力四方面构成。6自学能力是组成自主学习能力的基本成分,当代的知识信息更新会越来越快,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无法更上时代发展,如果一个人的自学能力跟不上就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社会需要的是能独立学习和工作能力强的新型人才。目标学习能力是自主学习能力的首要成分,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一个学生如果想“一口吃个大胖子”,那他是绝对不可能达到目标学习任务的。在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首先就要教会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并把目标分层次、分阶段的完成,还要在学习过程中时常查缺补漏,从而能顺利完成学习目标。还要注意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定位,不要盲目的制定较高的学习目标,对不同学生要有不同要求。目标不能定的太高,否则很难达成,让学生失去信心;同时也不能太低,会让学生觉得很容易完成,对后期的学习失去动力。问题学习能力是其最主要部分,而问题研究的一般规律首先是要能发现问题,然后才能谈到解决,所以学生在学习中首先要发现学习中的问题,然后才能去设法解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好问、敢问、常问的习惯,然后不能对其进行过分的指导,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这样才能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元认知是对自身活动的认知,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条件,因此,元认知对自主学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2.2课程资源的概念课程资源是一切有利于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物质总称。教育大辞典中对于其有明确的定义:教师用于实际教学所消耗的所有物质。7现代校内课程资源已不再局限于课本、教参、教辅资源的研究,还包括校内各种硬件设施研究。而校外资源的利用也日益受到学校及老师的关注,如图书资料、科技展览、文化景区、人文历史、日常生活用品、附近的工厂等,还有教师、学生本身不同的经历,学习方式、教学策略等都是很宝贵的资源。总之,无论开发什么样的课程资源,都要适合当地学校的实际情况、学生的认知情况。资源革新是课改所面临的一个挑战,教育在其整个过程中必须依靠一定教育功能的各种资源,课程资源作为实现教育目标的施工蓝图,是组织教育活动的重要依据。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3.1国内研究现状 从2001年实行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十年时间里,可以说还处于起步阶段,其中20012002年主要为对课程资源的认识阶段,2002年以后主要以吴刚平、范兆雄等一批学者的研究为代表,之后渐渐打开了课程资源的研究思路。如范兆雄在其课程资源系统分析8一书中将课程资源分为两个不同的系统,当时其系统分析方法为主要研究思路。主要从课程资源构成要素入手,逐一剖析课程资源的普查、筛选和建设。吴刚平于从广义与侠义的两方面对课程资源进行了系统的分析。9当代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农村由于经济、文化、社会环境、人为等条件的限制,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基础还比较薄弱,希望能引起有关人员的重视。到目前为止,国内绝大部分都是对课程资源的开发进行相关理论性的建设,而如何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的研究还比较少。3.2国外研究情况 与我国相比,国外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就有相关著作出版,起步较早,也比较成熟。如美国课程专家ralph w. tyler在其著作中写道:单一的课程资源不能作为学校的课程实施基础,应该发散思维,开发出更多有利于教学的创新资源,使其服务于课堂教学。10他还分别从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对校外当代生活的研究、学科专家的建议三个方面来阐述课程资源的来源。daniel tanner laurel n. tanner 将课程资源分为目标资源、教学活动资源、组织教学活动资源、制定评估方案的资源。11随着化学研究与教学范围的不断扩展,国外课程资源的结构呈现多元化发展,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个性化。国外尤其在电子信息技术、网络课程资源及各种现代化设备手段应用广泛。四 实践方案4.1实验方法、方案及实践对象 本课题采用单因素等组实验法。实验前对学校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与学业成绩进行调查、分析,并对学生自学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实验中,教会学生如何开发课程资源,将所开发的课程资源用于课堂教学中来。实验后,组织学生进行评价与自我评价,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业成绩是否提高进行检测。 研究对象为任教学校所带的四个班级,从中选取两个在化学各方面学习能力相当的班级,一个为研究组,另一个为对照组,实验后将研究组与对照组做比较,并与实验前自身学习能力做对比。4.2实验目标预测通过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实验组的自主学习能力相对对照组较强,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有所增强,学习目标与学习动机较明确,化学学科成绩有所提高,对化学学习方法能熟练掌握。4.3具体实施过程4.3.1开发课程资源,提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社会上化学资源的开发,我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通过小型讲座、个别访谈、参观化工厂生产流程、收集有关化学事故新闻并分析、开展有关生活中化学的知识竞赛,让学生亲身参与到课程资源的开发,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欲,从而达到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 现代生活与化学密切相关,在化学教学中应多联系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关于生活中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主要以生活中常见事物替代化学实验中的药品,并引发学生对其为什么能替代的思考,让学生自主去查资料并作出解释。另外,家庭也是一个重要的资源库。如厨房就是一个“实验室”,柴、米、油、盐、酱、醋等都是化学物质。124.3.2使用课程资源,指导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的培养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的:一是利用教师资源开展讲座,内容主要涉及如何预习、记笔记、安排学习时间、制定学习目标、调节情绪等。二是利用化学课程史,介绍古今在化学上做出过重要成果的杰出人物,及他们的研究经验和方法,共同学们借鉴。三是组织学生交流,对较好的学习方法推荐给同学探讨,交流学习经验。4.3.3筛选课程资源,引导知识整合实现优化化学课程资源是指在化学课程开发中根据课程开发的目标,选择实现化学课程目标所必需的材料。以效率优先原则为主,效率优先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最少的成本优先,另一方面是最大收益,即是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学生的知识、经验、兴趣、学习方式等作为课程资源的重要部分,任何资源的开发都要以学生为基础,在以往主要以经验式的认识对学生做主观评估,新课程要求学校不是把学生经验为背景,而将其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的一部分,因此要指导学生对本身资源的开发、整合和筛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的经验知识融入教材的编写、修改和教师的备课中。4.3.4整合课程资源,创设互动空间整合课程资源是在筛选过程的基础上进行的。课程资源只有进入课堂,才能发挥它的教育功能,教师与学生要充分利用已开发的资源,取长弃短。面对丰富广泛的课程资源,教师要认真考虑课程资源是否与化学教学的具体特点相符合。即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必须在最大程度上为学生服务,对那些有利于课堂教学的资源要予以整合罗列,相互取长补短进行整合使用,果断舍弃那些不符合教学实际、不符合学生实际的资源。而且这些资源还要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符合学校实际情况。4.3.5实施课堂教学,指导学生自我评价再好的课程资源,只有用于课堂教学,并能很好的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教学成果,才具有实际意义。研究的最后阶段主要将整合的课程资源具体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在互动过程中生成学生的知识、技能、方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自我评价是学生对自己学习方法、学习成果进行反思,并对其进行适当转换。瑞士心里学家皮亚杰认为:教师应留有充足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而不是承担全部的评价职责。只有具备自我评价能力,才能实现学习上的自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一是提高对自我评价的认识,二是提高对自我评价的准确性,三是评价后要及时进行自我调整,四要重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下面以人教版初中化学必修实验氢气的制取与性质的课程设计为例来说明课题的实施情况。案例:氢气的制取与性质的教学设计:(一) 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了解并掌握制取氢气的原料、原理、仪器装置及实验操作,并掌握氢气的性质及其根据性质判断收集气体的方法。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了解启普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并根据其原理,用易得廉价的简单实验仪器,自行设计制备氢气的简易装置。3.情感目标:通过对氢气纯度的检验,使学生了解可燃性气体在点燃之前,需要进行纯度检验的必要性,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二) 教学相关的课程资源 1.校内课程资源:课本、启普发生器、试管、导管、水槽、铁架台、稀硫酸、锌粒、2.生活课程资源:方便袋、8个不同颜色的小球(其中1个白色、2个蓝色、1个黄色、4个红色)、细线3.课堂教学ppt、氢气制取视频4.教学设备、实物投影仪、图片等5.新闻课程资源:活动中漂浮的气球、庆元氢气爆炸新闻6.学生课程资源:通过前面水的电解等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等潜在课程资源。(三) 教学方法1.利用教师演示实验的方法来学习氢气制取的具体操作流程。2.利用多种教学媒体,使理论通俗易懂,有利于学生理解。3.利用多人合作实验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4.通过课程资源的开发来发现问题或得出结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四) 教学过程教师学生意图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氢气的相关物理及化学性质,本节课我们来具体了解氢气的制取及其性质实验。认真听讲,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指导阅读请同学们观察课本第143页氢气制取仪器的链接板书氢气的制取与性质认真观察仪器连接方式,读课本的实验有一个直观的体验讲解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氢气制取后要对其验纯,氢气不容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收集呢?哪个好? 回忆上节课内容,并思考回答:向下排空气法,排水法好,因为收集的较纯净。加深对氢气性质的理解实物演示白球为锌粒,其余7个球组成硫酸,在黑板上演示其反应原理,并播放原理演示视频。观看演示以实物课程资源加深对其反应原理的理解演示实验今天的演示实验我将替换原有的资源用另一种方式来制取。下面请看,在方便袋中放入几粒锌粒,至于一边,倒入硫酸至于另一边,插入一根导管并密封备用,将二者混合后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备用,然后将二者分开,使其停止反应。提问实验现象袋内有气泡冒出,水槽中也有气泡冒出,试管中水位下降。观察新实验的仪器连接,与书本实验对比,比较两者优缺点观察后回答实验现象利用生活中常见的资源来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想象力。提问氢气的验纯操作是什么?什么情况下氢气是纯净的?不纯是该如何?演示演示验纯操作并分析,结合新闻与活动气球讲解氢气爆炸危害。思考并回答:用大拇指堵住试管口,倒置试管至于火焰上方,然后松开拇指,当听到爆鸣声较小时纯净,较尖锐时不纯。让其反应一会在收集。讲解本实验与课本相比比较容易让反应停止,操作简单。缺点是方便袋易破损使实验失败。有气泡说明有气体生成,水位下降说明收集了气体。思考课本实验与改装实验的优缺点,听讲老师的讲解让学生对二者的对比明确,加深理解提问氢气有哪些性质?思考并回答:可燃性、还原性演示实验下面我们来验证一下氢气的还原性。一根两头开口的导管固定于铁架台,中部放一些氧化铜粉末,一头用方便袋扎仅密封,且袋内排除空气,一头以橡皮导管连接反应装置,混合反应物使其反应,加热导管中放氧化铜的部位,直至实验完成后将药品分离,终止反应。观察实验操作,实验现象,与课本的还原反应实验对比,思考二者的区别,比较优缺点。利用课程资源,以自主设计实验替换传统实验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增加对实验的兴趣。提问在上面的试验中观察到哪些实验现象?思考后回答现象 讲解生成的气体是氢气,因为氢气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所以红色为同反应出来的颜色。此实验操作简单,方便,易于观察实验现象,节约药品。认真听讲,认真思考两者的区别。归纳总结两者的优缺点。加深学生对性质的认识。小组合作通过以上两个改进的实验,播放制取视频,请同学们按照书本上的装置图完成实验,并与上面的对比分析,思考还可以用哪些资源来替换实验?按照课本要求认真完成实验操作,思考其他改进的装置,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利用已有知识独立完成科学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小组讨论五人一组试验完成后对上述问题讨论,并做结果汇总。如: 启普发生器、分夜漏斗与试管结合制取、饮料瓶制取等方法汇总指导学生以事实为依据验证假说,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事实求是科学态度,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实物演示以启普发生器为例说明实验操作原理。认真听讲并观察让每位学生都了解改装的原理及操作。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氢气的制取实验和氢气的性质实验,并探讨了实验的改进实验操作。作业:1.课后习题2 3 4 2.在网上搜集其他制取氢气的实验装置并作对比。 回忆、总结将网上的课程资源搜集贴在学习园地上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五) 案例分析 本案例在充分开发实验室、家庭、生活中、网络电子等课程资源基础上结合现代教学方法等多种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得到激发,学习方法从以往单一的、机械式的死记硬背改变为现在探究式、合作的、具有灵活性的方法。对学生的问题学习能力、目标学习能力加以培养,自学能力得到培养。教师不再局限于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有利于教师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学习。通过实物展示、课堂演练、视频观看等多种资源的交相结合使用,学生对于以往难以理解的、空间想象力复杂等问题得到解决。(六) 实践中其他实验与利用的课程资源 1. 实验探究利用贝壳或鸡蛋壳能否制取二氧化碳。实验时以矿泉水瓶制成反应器,取矿泉水瓶底部与头部小部分,将底部开几个小孔,倒插入头部中,放入盐酸溶液中反应,瓶口用塞子塞紧,以塑料吸管代替导管。 2.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以家用食用碱代替碳酸钠验证。对白磷燃烧实验改进验证,去掉导管与气球,用玻璃棒代替,并与课本实验对照反思。 3. 指导学生改进实验装置:用家用废旧灯泡做圆底烧瓶,用墨水瓶制作酒精灯,用筷子代替玻璃棒,用脸盆代替水槽,注射器做量筒。 4. 加热20%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用易拉罐代替铝箔在氧气中燃烧观察现象,与课本做对比实验。 5. 金属活动性顺序探究实验。13使用生物实验室里的玻璃培养皿放入两个垂直交叉的塑料片,形成四个格子,分别放入镁条、锌粒、铁钉和铜片,同时倒入稀硫酸或稀盐酸与之反应,观察反应速率。 6. 燃烧的条件探究实验。白磷在热水中燃烧,然后通入空气,但很难成功,原因是气流使白磷移动很难与氧气接触。改进:把通气的导管改成倒扣的小漏斗罩在白磷上,然后再通氧气,实验就能很容易成功。 7. 分子运动氨分子的扩散。在此实验中,用大烧杯罩住两只分别装有酚酞试液和浓氨水的小烧杯。学生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验时,教师可以发现最大的问题在于:氨水挥发出来的刺激性气味很大,而且氨水的用量也较大。对于这个实验的改进方法是:用小烧杯代替大烧杯、用小贝壳代替小烧杯,分别在贝壳内滴入酚酞试液和浓氨水,把实验微型化,这样既节省了药品,现象明显且又不会有很大的刺激性气味。(小贝壳也可以用干奶片的空塑料面板代替。)4.4实验后检测检测方法主要通过对学生测验成绩的统计分析,开展探究性实验评价学生完成情况,通过平时对化学课程的作业、预习等完成情况,调查问卷法,个别访谈等方式进行,最后进行统计分析两班情况。五 结论5.1结论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与学习动机由实验结果可知,通过对课程资源的开发,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认为:学生的求知欲是最好的刺激,是保持学生坚持学习的最好资源。在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中,激发学生自觉性和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逐步形成学习的主动性。2.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从后测观察中可以发现,通过开发课程资源,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好的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事半功倍,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着眼于对学生阅读能力与观察能力的培养,突出重点,突出难点。尽量多给学生说的机会,学生不但对知识有了了解,又经过亲身体验,长此以往学生就会自己调整对学习方法的改善。3.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业成绩 有了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又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在经过时间的磨合,学业成绩自然而然就会提高,通过对考试测验中也能看出这点。本研究各阶段是循序渐进、相互联系的,最终的目的还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但学业成绩是自主学能力提高的一项重要指标。4.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分析分三个方面:一是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二是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三是学业成绩,主要从这三个方面来反映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与否。通过以上分析可知,通过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学生在这三个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5.2结果分析 本实验后测基本反应了通过对课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