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设计艺术教育现状的思考.doc_第1页
我国设计艺术教育现状的思考.doc_第2页
我国设计艺术教育现状的思考.doc_第3页
我国设计艺术教育现状的思考.doc_第4页
我国设计艺术教育现状的思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设计艺术教育现状的思考2008-07-19 12:50:49来自:breezecnlady(my love is fairer than any.)-聂茜*张福昌*宫崎清*(*江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江南大学教授*日本千叶大学教授)Qian Nie,Master,Fu-chang Zhang,Professor,and Kiyoshi Miyazaki,Professor Southern Yangtze University,and Chiba University of Japan摘要: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目前的设计艺术教育领域现存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为今后适应我国设计艺术发展需要,如何形成有中国特色的艺术设计教育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Abstract:The article is attempted to analyse some the extant questions in the artistic education domain of our country design at present.In order to suit ourcountry design art develops needs for from now on,and how to form art that has China characteristic design education and has put forward some idea and suggestions.关键词:设计艺术,教育,思考Keywords:art design,education,consideration人类的技艺传承意义上的艺术教育,可以说是和艺术的历史同样悠久,而近现代意义上的艺术教育,已有五百年的历史。如果我国以1904年颁布执行的奏定学堂章程为我国近代艺术教育史上的开端的话,我国正规的艺术教育亦有近百年的历史。因此,我国设计艺术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在相当大程度上受西方艺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影响。壹、我国设计教育的现状分析改革开放二十年来,西方各种不同的艺术教育思想、理论和教学经验不断传入中国,这极大地促进了中国艺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进步和发展。这固然是一件好事,但在吸收借鉴的同时,也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理论研究欠缺长期以来,我们对西方艺术教育的历史缺乏一种系统和整体的了解和把握,缺乏对各种教育思想和经验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比较研究,常常会不加评判地加以吸收,于是生搬硬套、生吞活剥的现象时有发生。在我国设计教育界中,长期以来存在着重设计教育实践研究,轻设计教育理论研究的现状,以致于设计专业的学生也持有这样一种的思想,在外面有兼职,能赚钱的老师就是好老师,只在学校教课,固守教师岗位的老师,不管他讲课多么有吸引力,生动有趣,也是枉然。这种思想的合理性当然是体现了实践在设计这门学科中的重要性,它的偏激之处在于仅仅将是否有实践经验作为衡量教师好坏的唯一标准。这种思想不仅仅影响到学生,也影响到师资队伍和企业对设计教育的看法。加之国家对设计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投资相对有限,因此对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研究的力量相对薄弱,这便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和加剧了教育的混乱局面,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事业的健康和有序发展。2、学校之间相互模仿,缺乏系统规划目前,我国众多学校的艺术设计教育从模式、形式到内容都十分相似,就拿发展最年轻的工业设计教育而言,从国外引进这种教育体系到逐步发展仅仅有二十几年的时间,却从最初的两所学校(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和无锡轻工学院?),发展到现在的四百多所,但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大部分学校都是借鉴和和参考了这两所大学的办学模式和教学大纲,却很少有学校能够从自己所在的地域的特色(如产业特点、文化特色、学校专业优势等方面)来考虑,实行教学方面的改革和创新。这当然有国家和学校投入资金欠缺的原因,也有盲目模仿,甘于趋从,不能系统规划的问题。3、办学目的模糊,缺乏个性随着我国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大以及教育产业化的兴起,当前各个公办大学都在不断的扩大招生规模并对专业进行优化调整。在我国开设艺术设计教育的众多学校中,除了一定的艺术类专业院校之外,还有大部分的综合类和工科院校。但目前很多学校都把艺术类设计专业作为学校赚钱的专业,因为此专业学费很高,而学校所给予的科研经费较之于其他专业又少得可怜,可想而知,在这种状况下,学校往往无力取得教育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众多的城市和乡镇在工业发展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而大多数学校在进行教育时都不能很好地针对和结合自己地区和本校的学科优势,创造出自己应有的特色来。4、学生整体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社会认同度不够目前,我国主要按两套系统来招收设计艺术类学生,一类是纯粹的艺术类考生,具有较强的绘画基础,另一类是理工类的学生,没有绘画基础。在中国目前的大环境下,许多艺术类学生只注重绘画基础,忽视甚至于放弃了文化课的学习和其他知识的补充。而社会和多数学生家长也缺乏对这种专业的了解,甚至于存在这样一种偏激的认识,孩子学习实在太差了,让他去学习绘画吧。很多工科的学生也是被调剂到这种专业,而非心甘情愿,当今社会,任何专业都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学科交叉和综合能力,因此影响了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整体素质和水平。贰、现状的分析当前社会正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知识社会过渡,因此设计的价值也应当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于是我们引进的先进的教学理念,也存在着不适应的一面,必须要随发展而发展。传统的工业设计,主要涉及工业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单纯地给设计对象赋予造型特性,起到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专业性作用;设计对象限于硬件性、物质性可视产品;设计内容通常停留于外形和表面。然而,社会发展到如今的信息社会,工业设计将超越物质性硬件领域的非物质的、软件的、非可视性价值等,将成为社会的主流,设计部门需要具有把上述价值包容入设计领域的积极姿态。在设计教育过程中,作为时代要求还将重视新技术、未来生活、固有文化、国际化、生态环境因素,并从此出发同时将重视对事物的本质性诠释。因此,教育的具体内容、除技术和造型之外,应是随时代变迁所需的有关设计修养,即对未来社会、人类生活、设计经营所必要的认识论、现象学、人类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和尖端科学、技术、历史、社会、文化、环境的了解,确立价值观和伦理观,以及沟通、理论创新、市场经营修养等。因此,未来设计教育的目标,应置于创造多样性、综合性、社会环境价值相互和谐的人类生活价值。为达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把设计教育方向转变为以实验、研究、开发为中心,促进教育水平的高级化。这意味着:大学同企业之间的壁垒将逐步打破并走向融合;设计大学将担当起风险经营的先锋角色;设计教育方向的很大比重,应置于开拓总体性视野,使研究、知识、创新、经营相互连结起来。二十一世纪,是东方文化兴起的时代,也是设计深入到社会方方面面,影响每个人生活的时代。目前,我们已经充分认识到设计艺术的重要性,也在不断引进先进的教育方法、教育理念等。但是,如何在吸收引进的基础上,结合我们东方哲学思想以及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创造出适合我们国家的艺术教育体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达到甚至赶超西方的设计水平,才是我们下一步应当努力的方向和目标。从整体上说,我国的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的设计艺术教育,应该突出它的整体观念和整体思维。整体特色建设可用双意识作用下的双探索来简要表达。双意识,一是全球竞争意识,随着我国加入WTO,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教育领域的全球竞争更加激烈,我们应视世界为一地球村,从全球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竞争的全局观念,来部署我们的学校教育,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勇于挑战,富于创新的进取精神。二是东方寻根意识,即自觉东方之我,从继承和拓展东方固有精神和文化的角度,设计我国教育的未来模式,弘扬东方天人合一,厚德载物的整一圆融精神。双探索,一是突破传统教育学校体系框架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即以上述的两个意识为基本出发点,通过教学理论创新带动教学体系的整体改革,二是突破设计教育单学科的局限,进行跨学科的交叉整合探索,即以上述两意识为纵深追求,在学科专业不断分化组合的背景下,加强不同学科的交叉整合研究,使学校管理、科研、教学、服务等方面的交叉整合,由自发发展上升到自觉发展的新高度。叁、用系统论就当前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提出改革建议设计艺术教育的发展是和深刻的社会背景、道德规范和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在过去,很多学校都把艺术看作是供少数特权者或天才人物学习的特殊科目,而现在我们这个时代,艺术知识是通过一种复杂的、正规和非正规的教育机构网络传播的:专业艺术学院、博物馆和博物馆学院、文科院校、出版社、大众传媒以及义务学校教育等等,我们也欣喜地看到,现在,许多儿童、大中学生、成年人甚至是老年人,正规的,非正规的,都在接受着艺术设计教育。艺术设计教育正在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我认为应当从社会、企业、学校系统、招生系统、教育系统、就业系统几个方面做出一定的改革和改善。1、社会方面摈弃传统的重理轻文,学不好数理化才去学艺术的观念,殊不知,在这个学科交叉,教育交叉的信息社会,需要的是各种各样的交叉复合型人才。许多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同时也是音乐家,画家;同时艺术家,设计师也必须了解科技发展的最新趋势,善于使用最新的科技所产生的先进的工具(如计算机、快速成型技术等)或先进的材料、工艺、管理方法手段等。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家,设计师,建筑师也和科学家,工程师一样受到社会的重视和爱戴,由于他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和经济状况都有所升高,所以现在的学生家长希望孩子能够从事设计艺术的相关职业,故而,家长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艺术教育培养。这显然是一个良性的循环,更多的孩子接受艺术设计教育,无论今后他们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是一种素质和艺术修养的提升;反过来,我们也可以在更多的有一定基础的,并且已经培养起一定兴趣的孩子中挑选我们所需要的人才,这对设计教育人才选拔和培养来说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学校系统当前,我国的教育系统中存在着幼儿园,大、中小学教育链脱节的问题。这三个相互衔接阶段的艺术教育,在大多数情况下处于割裂状态。这种模式已不再适合当代艺术教育的现状和发展。因为,培养艺术欣赏者,全面提高所有受教育者的艺术修养,形成健康积极的审美态度,才是当代教育的主导方向。因此,在课程设计上我们应将幼儿园、小学到高中,甚至大学的艺术教学内容纳入到一个体系中,这将大大提高普通学校的艺术教育和教学质量。目前,我们的大学都存在从传统的教育型大学向以及学术、教育、科研三位一体的跨学科综合性大学过渡的阶段。而这种新型的大学和传统的相比,有如下的区别:跨学科大学与传统大学的比较比较项目传统大学跨学科大学教学中学式抽象的活泼具体的目标知识技能传授老化的知识更新的知识强调重点内容结构教学方法重复法发现法教学基础消极地接受学完式分科的知识连续的、批判的、认识论的思考大学本身被束缚在一种明显的孤独境地,提供一种与生活绝缘的知识克服大学和社会、知识和现实之间的鸿沟要求一个纯等级系统和僵化的教学大纲依据大纲事实情况进行整体性全面修订提倡孤立和竞争合作性活动和研究我建议,在今后的大学设计艺术教育中,先不要过分强调专业的细分并过早地进行专业分配。可采取专业粗分,以课题授课为中心,注重团队精神培养,研究方向靠专业的方法来进行。因此,我建议未来的大学应反映合-分-合的历史发展趋势,大学生的培养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大学生入学阶段,有一个不分专业,不分系甚至是不分学院,以全校公共基础课为主的综合课程阶段,此阶段强调知识的统一性和整体性,使学生从全局上了解各种知识发展概况及其内在联系,为下一步专门化学习打下深厚的知识基础。第二阶段:接着进入有学科和专业倾向的专门化课程阶段(也就是专业基础课部分),主要是从事定向的专门化学习,深入掌握一定的专门知识,开设一系列相关度较大学科课程,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第三阶段:然后是进入以功能和应用为主导的阶段。以解决(或模拟解决)现实问题为中心,通过密切联系实际的课题来进行学科教研活动,使学生具备实际问题的研究解决能力。第四阶段:最后,进入新的跨学科整合阶段,着重培养学生的全局视野、竞争应变、创造思维方法,系统分析与决策能力,成为新一代符合性的艺术设计人才。(见下图,略)3、教学系统设计教学是一个系统的问题,它涉及到社会、用人单位、高校本身(教师、学生、学校管理人员)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也涉及到招生、培养、学位授予、就业等诸多环节。目前,我国的设计教育主要按两套系统来招收设计艺术类学生,一类是纯粹的艺术类考生,另一类是按理工类学生。这本身已经大大扩大了招生的范围,并且理工类的学生比例在逐步增加,应该说这是适应目前社会的发展趋势的。但招生时就已经设定了学生的细分专业,这一点应加以改革,因为我国的国情是高中生填报志愿时缺乏对专业的了解,更谈不上有兴趣可言,很多是由其家长代添,而家长的指向表完全跟着就业方向走,因此我认为如果按上述的四个阶段划分专业的话,可以解决这个弊端。学生入校一年或两年后,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并且在一定专家的知道下,选择自己的专业。此外,本人还有如下建议:1)实行严格的学分制度,杜绝现存的大学严进松出的状况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是国际高等教育早已实行的方式,近年来国内一些院校也在试行。学分制与弹性学制在增加学生自主选课权、自主调配学习时间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是高等教育适应目前迅速多变的外部社会的有效措施。实行学分制,不但给学生更大的自主权,也可以有力的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此项改革应进一步加快加深,学生不但可以提前完成学业,促进他们积极地学习态度,而且可以将选课范围扩大到外系甚至外校,将各个大学的优势学科和优秀教师资源充分地利用起来,一来可以充分利用师资资源,二来也可以将此纳入教师的评估体系和奖惩体系,以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并且这种选课授课体系将有力地促进学校之间良性和公平竞争。2)学术的广泛交流作为设计教育学科的特殊性,学术的广泛交流,信息的快速流动以及有效的应用十分重要。所以,在课程设计时,要结合国情指定相应的国际交流计划;加大学术报告和讲座在授课中的比例,扩大人员的交流数量,加大教学活动中国际知识、国家理解和中外文化比较的比重;加强信息交流和情报网络期刊的基础建设;不断提高师资水平和教育水平。3)建立健全有效的师资队伍培训和资格认证体系建立有效的评估体系,打破教师的终身任用制度,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的机制。教师培训机构的专业性认可制度可以直接与教师资格证的颁发挂钩,以保证教师培训课程的质量和教师资格证书的专业水准,同时增大教师培训体系的透明性。最后,政府的政策导向和资金分配直接与培训单位的培训质量挂钩,有效激发了培训机构的积极性。4)课程设置建议采取以课题为中心,以培养通才教育基础上的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型、学习型人才为目的的教学改革,专业课程的设置应当是围绕课题展开,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视觉化的表现能力,前者为主,后者为辅。艺术设计教育教学体系设计,其资源、线索与启示应是多元、多维、多样化的,其设计方式可以从多方面的客观对象、艺术作品、主观意象、日常生活、相近学科、形式语言中受到启发,从相近学科及各种层次、类型教育的课程课题设计中得到借鉴。如:来自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启示、来自建筑设计教育的启示、来自自然生态的启示等等。5)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实践意识当今的社会是一个高度分工协作的社会,艺术设计人才的个性化的需求大大让位于合作的需求。在学校期间就应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不仅仅是设计师之间的协作,还有与工程师、市场分析人员、销售人员等的团结协作。毕竟,设计艺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应在教学课程设置足够的实践部分,通过设置各种的作坊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了解制造过程,通过聘请企业有实践经验的设计师进行授课和辅导。6)培养本土化的设计人才应探索在我国特有文化与企业环境下,观察我国设计开发的实际运做状况,期望能透过对整体开发设计的了解,发掘我国设计人才必需的智能,进而提供教育的通道,以获得本土化的设计人才。同时建立符合我国产业实际需要的设计人才规划与整体训练模式,以设计能力和技术能力来提升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肆、如何创建中国特色的设计教育的几点建议前面提到过,如何在吸收引进的基础上,结合我们东方哲学思想以及文化特色,创造出适合我们国家的设计教育体系,才是我们下一步应当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因此,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进行创新:1、从一个较高的认识点上学习西方的设计对于现代设计发展起步较晚的国家来说,只有从认识上站在比较高的起点上,才有可能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西方现代设计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确实具有可供借鉴的实际意义,日本就是一个极好的例证。日本在本世纪的50年代才开始现代设计的进程,但日本民族是一个非常擅长学习别人长处的民族,他们一方面派设计师出国学习,一方面请国外的著名设计师来日本讲学,通过举办发达国家的设计展览来唤起国人的设计意识,开办设计专业和设计学校来促进日本设计的快速发展。日本人正是在先学习,然后基于他们对现代设计的认识进行了发展,把设计作为了他们发展工业化生产的重要手段。日本工业在短短的时间里迅速崛起,仅仅过了十几年,日本的产品就开始进入国际市场,使得欧洲的工业大国和美国都很快感到了来自东方岛国的威胁。我们若想在21世纪在经济上赶超先进国家,也必须在高起点上学习借鉴西方的先进设计后,再进行设计上的创新。2、充分挖掘我国传统的文化宝藏托斯顿.胡森认为:第三世界国家大学的课程通常都是依照欧洲人的模式依样画葫芦。这种欧洲中心式的体制一直阻碍了上述国家的大学发挥自身的创造性,阻碍了他们寻求自己的文化根源。我们学习西方先进的设计教育理论,应当吸收那些先进的,共性的理论。而东西方文化根本差异,决定了我们不能一味地照搬照抄西方已有的理论知识。东方文化的根本特点在于其整体观念和整体思维,力求达到天人合一的完美境界。我国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可供我们挖掘和吸收的文化底蕴十分丰厚。因此。在创建中国特色的设计教育时,应充分挖掘蕴涵着东方的整体观的思想的整体特色,即体现着中国传统中的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的精神,是真善美在设计教育中的统一。例如,对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各种工艺美术、地方民俗艺术的理论研究,并结合当地中小学教育中的手工教育,不仅能保护和发扬地方的传统文化,而且对发展有中国特色和地域特色的设计艺术教育都具有很好的作用。3、艺术的交叉教育美国在20世纪30至40年代,就进行高校开设公共课以及综合课的讨论。早在30年代,明尼苏达大学就开设了综合性的课程-当代文化课程,包括社会、科学、历史等多方面的基础知识。美国高等教育研究人员认为,综合性的专业和课程,有利于培养现代人才的各种素质和思维能力以及组织、交际和实际工作等多方面的能力。奥地利的E.Jantsch认为,当代大学有教育、研究和服务三项功能,因此大学应具有一种特殊的,能够提高社会不断自我更新(Self-renewal)能力的潜力,这就决定了它必然能在社会改革的宏大系统中发挥主导作用。例如,目前,我们设计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也就是企业和社会所需要的设计人员,只有当设计人员的专业能力-能充分掌握设计元素,洞悉最新的科技成果并自觉地应用于设计的过程当中,敏锐地了解社会环境和人的需求,深刻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并能汲取其中的营养,又能洞察世界发展方向,才会受到足够地重视。此外,社会真正需要的,并不仅仅只是做出新奇物品和事物的设计师,而是能洞悉时代潮流,再把它表现于形态的设计人才。换言之,设计教育的需求,已经超越了专业技术的范围,而越向设计通才教育的方向发展。设计师必然掌握社会人文、自然和技术领域所发生的新动向,并加以联贯和运用。这就要求我们的设计教育从过去的偏重创造性导向或技术导向转变为建立在通才教育之上的学科导向设计教育。例如:可以结合本校的强项学科进行交叉,可以结合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进行交叉,利用双学位,选修课,假期开设公共课等方式进行学科,专业的交叉等等。有人说,二十一世纪是东方的世纪,中国的世纪,因为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再次受到了重视。我国的设计艺术教育应在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与新兴交叉学科的探索上找到新的结合点,在最古老和最现代的两极间找到艺术和学术上的发展空间,为艺术设计的发展寻求新的发展活力。例如,中国音乐学院在交叉教育改革中,就在音乐工程、音乐工学、音乐文学、艺术管理、音乐教育、音乐治疗、艺术噪音医学、音乐图书情报、附中声乐学科等跨学科领域中进行了广泛的探索。4、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教育课程的国际化高层次设计教育人才的培养是设计教育水平提高的有力保证。随着高等学校对艺术教育方面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的不断增长,我们也应当扩大对艺术教育师资力量的研究生的培养,而此类研究生的培养性质应与本科培养目标有较大的差异,应着重体现在对研究的增强。例如,美国的多数艺术教育博士最初视作一种教学岗位,现在也开始被重研究的哲学博士所取代。而艺术教育博士可以设在艺术系和教育学院。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的教育和培养的学生都将更多地关注国际化和全球化的因素,参与国际竞争。所以设计艺术教育的改革应当进行课程的国际化设计,国际化的手段包括:瞄准目前国际上通行的标准和准则,结合我国国情,制订相应的准则;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指定相应的国际交流计划;扩大人员的交流数量,调整培养目标、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加大教学活动中国际知识、国家理解和中外文化比较的比重;加强信息交流和情报网络期刊的基础建设;不断提高师资水平和教育,选择优势学科重点扶持,提高国际知名度等。5、完善教师培训和资格认证体系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的更新换代加快。因此,教师队伍也面临着不断更新知识的问题,并且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尤其是对于艺术设计教育的师资队伍来说,目前,我们没有一套有效和客观的量化标准来进行考核(量化标准较少),高校论资排辈的现象依旧严重。而作为教育体系重要环节中的教师,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所培养人才质量的好坏程度,因此,建立健全有效的师资培训制度及其管理制度,才能使这项工作稳定健康地发展。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较为完善的教师培训体系,像英国采取如下的体系。该教师培训管理体系的优点在于,它是两套独立地系统,教师培训管理署和教育标准办公室分属于英国政府和女王首席学校督导官,前者主要负责教育的政策导向、财政支持和实施教育法;而后者的首要任务是管理学校督导系统,专门负责组织对学校工作进行独立地常规性督导,以提高教育水平和质量标准,另外,还检查地方教育局,高校中的职前教师培训课程及质量。目前,我国的教育培训和教师资格认证都是由教育部的下属机构实施,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和论资排辈现象,这样也容易引起教师资源的流失和浪费现象,而英国的这种体系两套系统的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有力地保证了教师培训管理的高效性和公正性。教师培训机构的专业性认可制度直接与教师资格证的颁发挂钩,有利保证了教师培训课程的质量和教师资格证书的专业水准。同时增大了教师培训体系的透明性。最后,政府的资金分配直接与培训单位的培训质量挂钩,有效激发了培训机构的积极性。我国在采取教师培训管理体系时,是否可以采用设立两套独立的机构,使它们在发挥效用时能各自独立而又相互制约。6、教育方法论的改进目前,我国的设计教育方法主要还是以教师单方面授课,学生个人动手实践的模式居多。我们应探讨多元化,多层次的教育模式,如以课题为中心的方法,以工作室为中心的方法,互动式教学法等,都可以采取小班实验,比较研究,然后进行推广。这样也利于我国众多开设设计专业的学校创办出自己的特色来。7、艺术教育的一体化艺术教育的一体化既是当代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趋势,更是未来学校艺术教育的理想目标。长期以来,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