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史地]高考历史考前复习重点 考点1 中国古代思想.ppt_第1页
政史地]高考历史考前复习重点 考点1 中国古代思想.ppt_第2页
政史地]高考历史考前复习重点 考点1 中国古代思想.ppt_第3页
政史地]高考历史考前复习重点 考点1 中国古代思想.ppt_第4页
政史地]高考历史考前复习重点 考点1 中国古代思想.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第一轮复习 此轮复习要实现的目标: 1.夯实基础。 2.掌握技巧。 3.形成思维。 1. 获取和解读信息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2. 调动和运用知识 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 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 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3. 描述和阐释事物 客观叙述历史事物。 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 4. 论证和探讨问题 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 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 考纲要求的能力和目标 考点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宋明理学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常用史观: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考点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含义: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 同学派的涌现及争芳斗艳的局面。 2)背景: 根源:社会大变革, 具体表现在一下四方面: 经济: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政治:宗法分封制遭破坏,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文化:私学兴起,造就大批人才,“士”阶层地位提高 。 科技:提高人们的认识水平 考点过关 学派 代表思想评评价 儒家 孔子 奴隶 主 1.核心:“仁”和“礼”,内容 即“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 。 2.哲学:对鬼神敬而远之, 3.政治:“为政以德”;以“礼 ”治国,逐步改良政治。 4.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 教” 1.民本思想,缓 和社会矛盾,稳 定社会秩序。 2.“贵贱有序” 违背社会发展, 体现保守性 3.利于教育发展 孟子 地主 1.政治:提出“仁政”学说;“ 民贵君轻”。 2.伦理:性善说。 3.义利: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养浩然之气”。 1.对“仁”发展 ,民本思想。 2.塑造优良民族 性格。 荀子 地主 1.天命:“天行有常”、“制天 命而用之”。 2.伦理:性恶论。 3.政治: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 君舟民水。 1.唯物思想。 2.与孟相反,强 调后天教育。 3.民本思想 3)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 道 家 老子 奴隶 主 1.哲学:a.本原观:“道”是天地 万物的本原。 b.辩证法:矛盾对立,且 相互转化。 2.政治:“无为而治”;“小国寡 民”;“常使民无知无欲”。 1.a.道摈除“天命 ”绝对权威。b.辩 证法是其思想之精 华。2.“无为而治 有利于”约束暴政 ;反社会进步 庄子 奴隶 主 1.哲学:“齐物”(万物在本质上 是相同的) 2.人生:“逍遥”(采取旁观、超 然的态度) 3.天命:天与人“不相胜”,人必 须顺应自然。 1.丧失探求真理的 信心。 2.体现对现实悲观 失望。 3.自然和谐、可持 续发展 墨 家 墨子 下层 劳动 人民 1.兼爱、非攻; 2.尚贤; 3.尚力、节用、节葬 1.没有等级差别的 爱。 2.是小生产者在政 治、经济等方面的 愿望的反映 法 家 韩非 地主 1.政治:法制,建立君主专制中央 集权国家。 2.历史观:社会不断发展,永远不 会倒退,主张变法革新。 (最)适应时代变 革的需要。 4)百家争鸣的影响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突出 古代特有的民本思想; 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儒家 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 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 家和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促进思想文化的繁荣; 推动社会变革的进程 5)诸子百家对现代社会的借鉴意义 问题: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有哪些对我们今 天仍有现实借鉴意义? 儒家的“仁政”有利于我们今天“以德治国”; 儒家“仁政”“民贵君轻”,墨家“兼爱”“非攻 ”有利于和谐社会; 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利于我们全民教育、素质教育、 职业教育等; 道家天人“不相胜”“顺其自然”有利于与自然和 谐、可持续发展; 荀子“天行有常”与韩非“社会不断发展变化”有 利于与时俱进 法家重视法治的思想有利于“以法治国” 问题:“非儒即墨”讲的是儒家和墨家均是战国时期的 显学,但是这两家学说在当时并未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相反主张严刑峻法的法家思想却在战国至秦代成为统治 者的治国思想。请分析各自被重视或不被重视的原因。 儒家:思想主张不能满足当时诸侯争霸称雄战争形势 的需要;主张恢复西周等级名分制,实质是力图维护奴隶 制度,违背社会发展规律。 墨家:代表的是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 益。 法家:适应了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形 势的需要。 考点检测 材料一 “为政以德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 材料二 “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自贵且智者为政 乎愚且贱者则治,自愚且贱者为政乎贵且智者则乱,是以 知尚贤之为政之本也。“ 材料三 “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 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欲而民自朴。” 材料四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 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问题: 1.据上述材料,概括在如何治理国家这一问题上, 先秦主要学派各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2.那家学说更受各国统治者重视请?结合当时的社 会背景简析原因。 主张:儒家重德治,主张实行仁政; 墨家主张尚贤 事能;道家主张“无为而治”; 法家主张严刑重罚,实 行法治。 法家。 原因:1)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体制(统治 者需要);2)适应当时社会改革和国家走向统一趋势(时 代需要); 3)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 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 之以礼,有耻且格”。这一论述应当出自春秋战国的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兵家 2.“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 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这段论述当出自春秋战国时 期的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 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有成。”这一观点是下列哪一 派别的思想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4.(09山东基本能力,43)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 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下列语句中最符合道家思想的是 A.兼相爱,交相利 B.仁者爱人 C.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 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5.(09海南历史卷,1)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 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A.天行有常 B.人性本恶 C.礼法并用 D.民水君舟 6.(07广东卷,2)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 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自然的关系 C.国与国的关系 D.夷夏关系 7.(08山东基本能力测试,42)(1分)三宇经中写道 :“人之初,性本善。”在人性论上,持相同或相近主 张的思想家是 墨子 荀子 老子 苏格拉底 A. B. C. D. 9.(08海南历史,2)“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 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 A.墨翟 B.孟轲 C.荀况 D.韩非 10.(08上海历史,A组2) 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 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这句话反映的是 A.儒家的思想 B.道家的思想 C.墨家的思想 D.法家的思想 课堂检测 11.(08重庆文综,15)“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 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 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 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12.(08四川文综,12)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 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予乱”。他批评的是 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 13. 墨子主张“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 反对“骨肉之亲无故富贵”。这表达了小生产者 A、怀念“小国寡民”的社会 B、要求提高政治地位的愿望 C、要求建立政令统一的中央政权 D、要求为新兴地主阶级选拔人才 14.(10年山东卷)9“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 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 15.(10年浙江卷)13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 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 的是 A不以人助天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16.(10年上海历史卷)4.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 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天下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 他各家不同,为君主作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17、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曰:“兼 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 A、所处时代不同 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C、学术思想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 18.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 ) A.“仁”和“礼” B.“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 D.“忠恕”之道 19.道德经载:“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 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其含义是 A.同情人民疾苦,主张实行仁政 B.主张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 C.主张统治者清静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 D.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20、(2009上海历史卷,31)2西方学者常常将中国称为 “孔子的中国”。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孔子的形象历经 嬗变,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也在传承中被不断的改造和重 塑,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问题:(12分) (1)孔子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分) 仁、礼。 (2)儒家思想在汉、宋两代发生了哪些变化?(7分) 汉: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大一统、三纲五常,主 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官方哲学;儒学吸 收佛教、道教思想; 宋: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建立理学体系, 把儒学推向新高峰。 (3)孔子及儒家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如何(3分) 新文化运动兴起,孔子及其儒家思想被视为旧文化、 旧道德的代表遭到批判,开始走向衰落,丧失统治地位。 但是在批孔的同时,也有人推崇儒家思想,这表明儒家思 想在当时仍具有影响。 考点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含义:指董依据公羊春秋学说,融合阴阳家 、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思想体系 2)背景: A.平定王国、打败匈奴; B. 经济恢复 C.儒学自我调整 考点过关 3)思想: “大一统”、“天人感应”(是基础) 、“君权神授”、 “三纲五常”、仁政。 4)特点:以儒学为基础,兼采百家,具有神学色彩 5)实质:思想文化专制 内容:内容: 治身(养生)、治国。治身(养生)、治国。 特点:特点: 道家为本,兼采百家 核心:核心:“无为而无不为无为而无不为” ” (积极无为)(积极无为) 西汉初年的治国思想黄老之学 原因:客观 A.汉初经济残破,百废待兴的形势所需 B. 当时休养生息的现实需要相适应; 主观 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之教训的结果。 1.黄老之学 2.汉初践行黄老之学(汉高祖至汉武帝即位70年) 作用: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了元气。 原因分析方法: 内因(或国内)+外因(国际)、 主观原因+客观原因、 历史原因+现实原因、 根本原因+重要(或直接)原因等。 6)地位:汉武帝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正统 思想 外因:1)统治者大力扶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发 展儒学教育,重用儒学人才; 3)民本思想受人民群众欢迎。 内因:1)儒学自身不断调整适应了时代的需求;2)儒 学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3)儒学有利于加强 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 问题:儒学为何能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正统思想? 7)影响: (积极+消极) “大一统: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稳定 社会秩序;“天人感应”有利于巩固专制,同时限 制君权,使君主实行仁政; 儒学成为学校必修内容和选官标准,使儒 学逐步成为封建统治思想和传统文化主流; 推动教育发展; 儒学独尊长期以来束缚了人民的思想,不 利于科技文化的发展。 从思想内涵来看,汉代的新儒学将阴阳家、 黄老之学、法家的思想纳入自己的理论体系,发展 与改造了先秦儒学。 从与当政者的关系而言,先秦儒学批判暴政 而致力于建立理想化的社会政治秩序;汉代的新儒 学则退而求其次,承认现实社会政治秩序的合理性 (如皇权专制),即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 。 从地位上看,先秦儒学只是百家之一,而董 仲舒以后的儒学被当成真理而独尊。 问题:汉代新儒学与先秦儒学有什么区别? 考点检测 课堂检测1、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焚书坑 儒”的根本着眼点是 A、压制知识分子 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C、完善法律机制 D、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2、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 思想,主要是由于 A、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发挥 B、儒家思想是西汉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 C、汉武帝重用信奉儒学的人 D、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3.关于董仲舒新儒家的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具有神学倾向 B、它的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C、汉武帝后处于独尊地位 D、皇帝至高无上,可以任意办事 4.(09海南历史卷,3)董仲舒融合先秦以 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 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 A.春秋 B.论语 C.孟子 D.易经 5.(09安徽文综卷,13)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 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一下言论最能体现 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 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6.(07宁夏文综,30)汉武帝采纳董仲 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 里的“儒术”指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 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 7.(10年天津卷)2.史记载:汉武帝时 ,“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 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该材料主要表明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8.(09海南历史卷,4)汉武帝倡导“独尊儒术” ,后来,汉宣帝反对专任儒生时说:“汉家自有 制度,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此处所谓“周政”主要是指周代的 A.分封制度 B.井田制度 C.宗法制度 D.礼乐制度 9、董仲舒对儒学的发挥最主要的表现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C 、民贵君轻,以德治国 D 、政在得民,选贤用能 10.材料1: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 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 为政 材料2: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 ,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 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 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 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回答:据材料1、2,概括孔子和董仲舒思想主张。 结合所学指出两种主张在当时起到的作用及原因 你认为董仲舒的主张对我国后世有什么影响? 孔子主张:“以德治民”; 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实行大一统 。 孔子的主张在当时不被重视,未产生实践效果。因 为在当时诸侯争霸、社会动荡的情况下无法实施。 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国家统一,使儒家思想 获得“独尊”的地位。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需要 ,被汉武帝采纳。 正面影响是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正统思想,统治中 国长达两千年之久,成为中华文明的主流思想,对中华民 族的共同心理的形成和中国历史的发展都作出了不可磨灭 的贡献,影响极其深远。 负面作用在封建社会后期日益 明显,固步自封,因循守旧,阻滞了学术思想的发展,阻 碍了科技文明的进步,导致中国近代的落后。 考点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3)宋明理学 考点过关 1)含义: 宋明时期新兴的儒学,它建立起一套以“ 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体系,因而也被称为 “理学”。 3)背景:A 随着时代发展,儒学本身存在不足; B 魏晋南北朝来,正统地位受佛、道冲击; C 唐宋时期,“三教合一”的潮流盛行; D 唐宋儒家学者不断思考和探索,吸收佛道思想 把佛、道关于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与传统儒 家对现实人生的关怀相联系,使儒学更为理论化、思辨化. 2)特点: 4)主要流派: 程朱 理学 代表 主要观点 哲学思想:“理”是天地万物的本原。 求“理” 的方法:“格物致知”。 伦理观:“存天理,灭人欲”。 北宋:“二程” 南宋:朱熹 陆王 心学 代表 主要观点 南宋:陆九渊 明朝:王守仁 哲学思想:心即理,心是万物本原 求“理”方法:发明本心(陆)致良知( 王) 5)宋明理学的影响: a.消极: 维护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b.积极: 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如重视主观意志 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 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6)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异同 同:a.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流派,都继承了孔孟仁 ”“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b.影响相同:都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 们的自然欲求;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影响。 异:a.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世界本原 是外在的“理”,陆王: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心即“ 理” b.把握“理”的途径不同:程朱理学主张“格物 致知” ;陆王心学提出“发明本心”、“致良知” 课堂检测 1、下列引文,符合程朱理学思想的是 A、“夫盈宇宙者,无非物” B、“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C、“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D、“天,有形之大者也” 2、(09江苏历史卷)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 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3.(07海南卷,6)宋代-理学的形成是由于 A道教思想融入儒学 B佛教思想融入儒学 C儒家的伦理观出现本质变化 D吸收佛道的思辨哲学阐释儒学的新发展 考点检测 课堂检测4、(08山东,44)(1分)传统文化强调人要奋发 有为,勇于担当。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社会 责任感的有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鞠躬 尽痒死而后巳 位卑未敢忘忧国 天下兴亡 ,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 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A. B. C. D. 5、(08上海,B组11)“父前行,子踵后。路遇 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 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 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课堂检测6.(08年广东单科,5)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 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 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 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 7.(10年广东卷)15.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 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这首诗反映了 A. 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 C. 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 课堂检测 8.(10年浙江卷)17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 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 “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 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9.(10年上海历史卷)9.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 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 角度是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事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10.(10年新课标卷)26王安石提出“形者,有 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组别组别材料结论结论 东汉东汉 组组 史料记载记载 ,东汉东汉 桓帝是中国第一位 实实行道教及佛教教化政策的帝王, 他也支持翻译译佛经经和其他佛教活动动 。 据古正美从天王传统传统 到佛王 传统传统 佛、道思想 是中国传统传统 思想的主流 。 宋代 组组 游酢和杨时杨时 去拜访访老师师程颐颐,程颐颐 正用佛家打坐法瞑目而坐。游、杨杨 二人遂恭敬地站在其身旁,等候良 久,直到程颐发觉颐发觉 。 据朱 熹近思录录 中国古代有 尊师传统师传统 。 晚清 组组 孙孙家鼐建议议京师师大学堂应应“以中学( 中国传统传统 学术术与政治思想)为为主, 西学为辅为辅 ;不学为为体,西学为为用”。 据孙孙家鼐等议议复开办办京师师大 学堂(1896年) 这这份奏折中 ,孙孙家鼐认认 为为中学比西 学重要。 11.(2009广东历东历 史卷,26)(14分)下表是某中学研究 性学习课习课 上,三个研究小组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结论 。 请回答: (1)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从材料可以直接推导出来 的?(1分) (2)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不能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 的?你认为应补充怎样的材料或者修改成怎样的结论,才 能使结论与材料相符?(若修改结论,不得照抄材料)( 5分) (3)本堂课的主题是“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请结 合所学知识,紧扣主题,重新分析各组的材料,建立材料 与主题的联系,说明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在东汉、宋代、晚 清三个时期的变化。(8分) 【答案】(14分) (1)晚清组。(1分) (2)东汉组、宋代组。(1分)考生可从增加材料或者修改结 论两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但材料与结论必须相符。每组2分,共4 分。 如:东汉组的结论可修改为“东汉桓帝受道教和佛教思想影响比较 大”。宋代组可增加其它朝代学生尊师典型事例、中国古代典籍中 的尊师思想等。 (3)东汉:佛教和道教成为某些帝王的治国理念,汉武帝以来“罢 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思想被动摇,佛教、道教产生了较大影 响。(3分) 宋代:程颐吸收佛教的某些修习方法和思想,与其它思想家一起创 立的理学逐渐成为中国占主流地位的思想。(3分) 晚清:某些官员的教育思想受到西学影响,西学对中学产生了较大的 影响,但儒家思想仍占主流地位。(2分) 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考点过关 考点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1)含义: 明清之际,兴起的一股批判君主专制统治和宋 明理学,倡导“经世致用”,要求个性解放、平等、民主 的,具有批判、务实精神的进步思潮。 2)背景: 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统治腐朽、社会危机重重。 经济:土地高度集中、赋役沉重; 商品经济发达,资萌出现,受重农抑商政策阻碍 思想:文化专制(程朱理学、八股取士严重束缚人们思想 ) 拜金逐利之风冲击传统道德观念 3)“异端”思想家李贽: A.思想: 人性:批判道学家伪善,追求个性自由,男女平等 哲学:利用阴阳二气理论,否定“天理”的存在 (从根本上否定了“天理”的存在) 政治:鞭挞程朱理学,否定孔孟,反对绝对权威。 反封建礼教的先驱 B.李贽思想的评价: 在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明代,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 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强调个性发展,具有鲜明的反 封建色彩,冲击迂腐的纲常名教,推动了人们思想的 解放,有利于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产生 阅读下列有关李贽的言论并概括其“异端”思想。 材料一:“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 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给于孔子,则千古以前 无孔子,终不得为乎?” 材料二:“人之是非,初无定质,人之是非,亦 无定论”。 材料三:“富贵利达,所以厚吾天生之五官,其 势然也。是故圣人顺之,顺之则安之矣” 。“各从所好 ,各骋所长,各遂其生,各获其所顾” 材料四:“有夫妇然后有人,有天地然后有万物 ,” “万物皆生于两(阴阳二气),不生于一(万物之 源理)”, “更不言一,亦不言理”。 政治观:鞭挞程朱理学,否定孔孟的绝对权威。 人性论:追求个性自由发展,反对“存天理灭人欲”。 世界观:利用阴阳二气理论,否定“天理”的存在。 4)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代表作共同思想主张评价 王夫 之 船思想:批判理学八股 , 革新儒学 政治:批判君主专制 主张限制君权 学术:求真务实 主张经世致用 经济:批判重农抑商 主张工商皆本 “工商皆本”反映了时 代的要求(商品经济发展、 市民阶层兴起的需要) 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 新的活力。 冲击了君主专制统治,对 后世民主思潮以深刻的启迪 经世致用思潮对有利于学 术发展和知识分子立足现实 黄宗 羲 明儒 明夷 顾炎 武 天 日 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潮是对儒学的批判继承, 带有反封建的民主色彩。 具体表现为: 1)反传统、反教条 2)反君主专制 3)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 5)明清儒学的特点 6)四位思想家的共同之处 背景:都是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内容:都反传统、反教条(理学八股)、批判权威; 都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早期民主思想) 影响: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思想启蒙作用。 7).明清之际的君主专制批判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 中的民本思想的异同: 相同:都认为人民是统治基础; 都提倡当政者要重民,爱民,以民为本 不同:明清之际思想家对君主专制提出猛烈的批 判,主张限制君权,赋予民众言论自由和一定的政 治权利。 明清的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虽具有一定的民 主色彩,但仍属于儒家的民本思想 8).韩非子、黄宗羲对君主专制问题的不同看法产生的原 因及认识: 原因:所处的历史时代不同。1)韩非子:战国时期, 诸侯争霸,生产力遭破坏,国家由 分裂走向统一,韩非子 主张建立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思想符合由分裂走向统一的 历史发展潮流。 2)黄宗羲:明清之际,封建制度走 向衰落。此时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君主专制 空前强化,反映在意识形态领域就出现了反封建的具有民 主色彩的思想。 认识:a.社会存在决定了社会意识。 b.是否符 合历史发展要求,是否对历史发展具有推动作用,是评价历 史人物或思想观点的标准. c.韩非和黄宗羲的思想 都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要求都是进步的。 9)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与欧洲启蒙思想的不同点: 背景:政治:中国君主专制空前加强;资产阶级还未形成。 欧洲专制统治风雨飘摇;资产阶级力量增强。 经济:中国资萌芽比较脆弱。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 文化:中国实行思想文化专制,传统文化占主导。 欧洲文艺复兴使资产阶级文化迅速传播。 内容:中国:抨击君主专制,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但没有提 出建立新社会制度的主张,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欧洲: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描绘未来社会的 “理性王国”蓝图,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性质:中国: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但仍属于儒家思想 (非资产阶级思想) 欧洲:真正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影响:中国:没有成为主流思想,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基础 ,没有促进明清社会转型。 欧洲:为法国大革命做了思想动员,推动了欧洲美资 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对亚洲革命运动也起了促进作用。 1.下列对明朝思想家李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他对程朱理学大加鞭挞 B、他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 C、他认为人皆有私 D、他是早期的资产阶级的代表 2.明末清初批判君主专制,反对“人治”,提倡“ 法治”的进步思想家是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课堂检测 考点检测 3.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思想文化上的突出 反映是 A、一些传统学科的总结性的著作问世 B、出现带有民主色彩的进步思想 C、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有重大发展 D、小说与戏剧的创作出现繁荣局面 4.下列不符合宋代哲学思想发展特点的是 A、儒家发展到理学阶段 B、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 C、认为“气”是第一性,“理” 是第二性 D、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5.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 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 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 述材料反映了李贽 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 B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6.“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 。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其核心思想是 A、维护封建礼教 B、主张学以致用 C、反对封建迷信 D、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7.李贽说:“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 贱态。”此话的真实意图是 A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精华,应该继承 B对儒家思想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C对儒家思想进行批判和否定 D强调个性,主张人性的解放 8.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最能体现时代发展趋势的是 A、经世致用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工商皆本 D、天下为主,君为客 9.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 历史条件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 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什么思想? A、经世致用思想 B、君主批判思想 C、自由平等思想 D、重农抑商思想 10.(09广东理科基础,62)孔子、孟子、程颐、朱熹、 王阳明等人的思想共同点是 A“仁” B“心外无物” C“理” D“格物 致知” 11.(08宁夏,27)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 “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这 里的“某人”是指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12.(08广东单科,3)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 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 A民主共和制 B中央集权制 C专制主义制度 D君主立宪制 13.(10年江苏卷)5“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 可以为圣。”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朱熹 B李贽 C陆九渊 D黄宗羲 解析:“人人皆可以为圣”对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提出了挑战。故正确答案为B。 14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 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以下的解释正 确的是( ) A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D三种主张都强调重视百姓的力量 课堂检测 考点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对考点1全面认识: 1)儒学发展历程(内容、地位的变化): A.春秋战国:孔子提倡“仁”“礼”,奠定思想基础; 孟子把仁发展成为仁政,提出重民、民贵君轻、性善论, 荀子主张礼法并用,以礼为主 。但未受统治者重视 B.汉代:董仲舒继承和发挥了儒家的“民本”“仁政 ”,增加了“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受”。成为 正统思想 C.宋明:把佛道关于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与传统儒 家对现实人生的关怀相联系,形成理学,提出“理”是万 物的本原。(仍为正统) D.明清:在继承传统儒学的基础上,对其弊端批判, 提出反传统、反教条、反君主专制等经世致用的主张,革 新儒学。(仍为正统) E.19C末,康有为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与中国传 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冲击正统地位 F.20C初,新文化运动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以孔子为首的 儒家传统道德、封建礼教,丧失正统地位。 2)儒学的现代价值: 儒家的大一统意识,民本意识、道德意识与和谐意识 等,对维护中华民族统一、建立和谐人 际关系,增强历 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谋求社会的共同发展和保护生态环 境都不无裨益。 3)认识: A 儒家思想建立在农业文明基础上、以适应农业文明 的需要为出发点; B 儒家思想在不断的自我更新中,形成一整套完整的 理论,从根本上适应了封建专制 统治的需要; (伦理上:以仁为核心的“三纲五常”,宣传忠孝,严 格等级次序; 政治上:“大一统”,维护中央集权;“君权神受” 维护君主专制;“入世说”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哲学上:再跟佛道斗争中不断吸收他们对其有用的思 想,充实和发展自己的哲学体系,宋明理学既是三教合一 的产物,同时它又保持自身的特质和立场) C 儒家思想的大一统意识、民本意识、道德意识与和 谐意识等思想,影响深远,乃至影响世界。 D但儒家思想也有其缺陷:如个人独立淡泊;重感情, 缺乏理性 E.要用正确的对待儒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15(2009山东文综,27)(25分)书籍承载文化,传播 知识,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和社会进步的阶梯。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三字经 (1)材料涉及了儒家的哪些主要思想?(4分)承载这些 思想的儒家经典在历史上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4分 ) 材料二 若是我们要指定中世纪科学终结是哪一年,我们 就推举1543年,那年根据实验方法而确立的两本基本的近 代著作出世了,一本是维萨留斯所著人体结构,一本 是哥白尼所著天体运行之道路。 桑戴克世界文化史 (2)上述两本著作对“人体”和“天体”的研究,反映 出当时在思想和科学领域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6分) 材料三 表3 梁启超西学书目表(1896年) 上卷:“西学”诸诸 书书 算学、重学、电电学、化学、声学、光学、地 学、全体学、动动植物学、医学、图图学 中卷:“西政”诸书诸书史志、官制、学制、法律、农农政、矿矿 政、工政、商政、兵政、船政 下卷:杂类杂类 之书书游记记、报报章、格致 据黄爱平等西学与清代文化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卷”诸书的传播 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4分)“中卷”诸书 的翻译出版反映出当时“西学东渐”有何新的发展?(2 分) (4)关于人文知识和科技知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 人认为前者重要,有人认为后者重要,结合史实谈谈你 的观点。(5分) 【答案】 (1)主要思想:礼、仁、义、中庸、孝、修齐治平 积极作用:传承了儒家思想文化,汇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 流;起到了道德教化的作用,有利于社会稳定和 国家统一。 (2)思想领域的变化:冲破封建神学束缚,关注人的价值,强调 以人为中心认识世界。 科学领域的变化:科学逐渐从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进入 了一个面向现实世界,重视科学实验的新 时代。 (3)积极影响:促进了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 经济的近代化。 新发展:西学传播的重点由科学技术向制度和思想转变 (4)科技知识重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为思想解放 创造有利条件。人文知识重要:促进人的思想解放和道德 养成,推动人类精神文明进步,思想解放促进科技发展。 两者同等重要,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社会发展。 16(2009福建文综卷,38)(37分)1600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 、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1602年,明末思想 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 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也。若失却童真,便失却真心 ;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 短则可,谓男子见尽长,女子见尽短,又岂可乎? 李贽焚书 材料二 李贽虽在麻城,但有无数来自各地的追随者,几使麻城一 境如狂,他的“异端”思想由此广泛传播。与此同时,麻城乃至京 城的保守势力对李贽的迫害也逐渐升级,最终经神宗御批,以 “敢倡乱德,或世诬陷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不愿 屈服的李贽在狱中赋诗:“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我 今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随后自杀身亡。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布鲁诺指出宇宙是无限的,地球仅仅是无限宇宙中的一个 微尘。地球绕太阳转,而太阳也不是静止不懂的。他认为宇宙是一 个统一的物质世界,有它自己的客观规律,并不像教会所说的服从 上帝的意志。这就彻底否定了教会的宇宙观。天主教会宣布他为“ 异教徒”,开除教籍,布鲁诺被迫长期离开祖国。1592年,他一回 到意大利,即陷入宗教裁判所的毒手,监禁达七年之久,但他始终 不放弃自己的学说。当宣布要处死他是,他说:“你们宣布判决书 时,要比我听到判决更感到害怕。” 摘编自刘明翰主编世界通史-中世纪卷 (1)据材料一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指出这些主张产生的时代背 景。(12分) (2)据材料指出布鲁诺和李贽被视为“异端”的相同原因及他们 临终表现的相似之处。(5分) (3)有学者认为,李贽的著作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能在 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从政 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予以说明。(9分) (4)结合16世纪欧洲社会各方面的变化,谈谈你对材料三中布鲁 诺“你们宣读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宣判更感到害怕”这句话的理解 .(11分) 【答案】 主张:反对将儒学教条化;提出“童心说”;反对歧视妇女。时 代背景:商品经济活跃;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倡导个性解放的新 思想出现。 相同原因:挑战正统,威胁专制统治。相似之处:誓死捍卫自己 的信念。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