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等学力硕士全国统考心理学必看资料-发心教心社心考点精要增强版.doc_第1页
同等学力硕士全国统考心理学必看资料-发心教心社心考点精要增强版.doc_第2页
同等学力硕士全国统考心理学必看资料-发心教心社心考点精要增强版.doc_第3页
同等学力硕士全国统考心理学必看资料-发心教心社心考点精要增强版.doc_第4页
同等学力硕士全国统考心理学必看资料-发心教心社心考点精要增强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发心教心社心(共101个知识点)分值:发心教心社心共占30分。发展心理学第一章 绪 论1发展心理学答:广义的发展心理学。包括动物心理学、民族心理学、个体发展心理学。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即个体发展心理学,所研究的是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到衰老的生命全过程中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各年龄阶段心理特征。2心理的种系发展答:心理的种系发展是指从动物到人类的演化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3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答:遗传和环境对心理发展的作用问题。先天遗传只给人类心理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后天的环境会将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心理发展的内因外因问题。心理发展的主要原因在心理内部,外在的教育因素还是要通过个体的内在动因起作用。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问题。从相对短的时间跨度看,心理的发展是呈连续状态的,从相对长的时间跨度看,心理的发展又是呈阶段性的。第二章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4纵向研究、横向研究、聚合交叉研究答:纵向研究是指系统考察同一批被试在不同时间点或者年龄的心理发展状况,也即进行“追踪研究。”横向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年龄(年级)或几个年龄(年级) 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08年名8)聚合交叉研究是将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交叠在一起的一种研究方法。它的基本设计思想是在纵向研究图式中分段进行横向研究。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理论5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及其发展观答: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活动主要包括意识和无意识两个部分,在此基础上又细分为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三个部分。本我属于无意识的东西,他包括人类本能的性内驱力和被压抑的习惯倾向。本我不能直接接触现实世界。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自我是意识部分。个体必须通过“自我”和现实世界进行交流。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超我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两个部分。超我遵循完美原则。6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09年选12)答:弗洛伊德关于个体心理发展的理论是以“性”为划分依据的。弗洛伊德将儿童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口唇期(0-1岁);肛门期(2-3岁);前生殖器期(4-5岁);潜伏期(6-12岁);青春期(13、14岁- )弗洛伊德认为,在上述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儿童的发展任务是分别当时性心理的发展水平联系在一起的。7.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答:艾里克森将个体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同时指出了每一个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01年选5)第一阶段,婴儿期,从出生到2岁,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求,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第二阶段,儿童早期,从2岁到4岁。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03年选15)第三阶段,学前期,从4岁到7岁。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第四阶段,学龄期,从7岁到12岁。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第五阶段,青年期,从12岁到18岁。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着忠诚的实现。(02年选10)第六阶段,成年早期,从18岁到25岁。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第七阶段,成年中期,从25岁到50岁。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第八阶段,成年晚期,从50岁到死亡。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完善感并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艾里克森的这个发展阶段论着重强调个体在身心发展上不仅具有纵向性,也具有发展方向上的多维性。8. 华生的发展心理学理论答:华生认为,人的心理本质是行为,他提出用刺激(S)-反应(R)公式来描述人的行为。华生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外界环境决定的。 (一)否认遗传的作用。华生认为行为上的反应是由刺激所引起的。华生承认人的生理结构来自于遗传。华生的心理学以控制行为作为研究目的。 (二)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华生认为个体在幼儿时期训练上的差异足以说明后来行为上的差异。华生提出了教育万能论或环境决定论。华生提出了学习理论。 (三)对儿童情绪的研究。华生应用了条件反射法研究了儿童情绪的发生和发展。9.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理论答:斯金纳强调操作性或工具性条件反射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斯金纳发展起来的一种关于学习的实验程序。斯金纳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强调对行为的强化。斯金纳认为,强化作用是塑造行为的基础。(二)将行为主义的理论应用于实践。斯金纳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育婴箱、行为矫正、辅助教学机。10.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答: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的核心是儿童行为的社会学习理论 (一)观察学习(06年选6)观察学习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所谓观察学习是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后果而进行的学习。班杜拉认为,强化可以是直接强化,即通过外界因素对学习者的行为直接进行干预。强化也可以是替代强化,即学习者不一定亲自产生行为或接受强化,而只是看到他人的成败或他人的行为受到奖惩,就会增强或削弱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03年名6,04年选14)强化还可以是自我强化,即学习者以自我评价的个人标准来强化自己的行为,凡符合个人标准的行为就会得到自我肯定,凡不符合个人标准的行为就会受到自我批评。(二)社会学习在儿童社会化中的作用班杜拉非常重视社会学习在儿童社会化中的作用。所谓社会学习,是指任何一个社会团体都是用其认可的方式去引导它的成员去行动。班杜拉重点研究了社会学习对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性别角色的获得及亲社会行为发展的作用。11维果斯基关于教学与儿童智力的发展的关系的思想(08年论2)答:关于教学与儿童智力的发展的关系,维果斯基提出了以下三个非常重要的思想第一, 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思想。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智力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现有水平;另一种水平是在现有状况的基础上,经过努力,特别是在有能力的同伴或成人帮助下所能达到的一种新的发展状态。在这两种水平状态间存在着差异地带,这个差异地带就是“最近发展区”。 最理想的教学要求,是既要高于儿童原有的智力或知识水平,又要是儿童经过努力所能够达到的。(02年选9,04年名1,09年名7)第二, 提出“教学应该走在发展前面”的思想。维果斯基认为,教学必须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儿童发展。第三, 提出“学习最佳期限”的思想。维果斯基认为,儿童学习任何知识或技能都有一个最佳年龄的问题,让儿童在最佳年龄里学习可以促进儿童的发展。12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理论的基本假设答:(一).儿童智力发展的内在主动性。皮亚杰认为,儿童智力发展的根本动力存在于儿童自身。 (二).儿童智力的发展是其智力结构的改进。皮亚杰认为,儿童智力的发展是通过其智力结构的改进和转换而实现的,儿童的智力结构具有整体性、转换性和自调性三个特点。 (三).儿童智力发展的建构性特点。皮亚杰认为,儿童对客观世界的解释是根据他们已经知道的关于世界的知识。 (四).儿童智力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皮亚杰提出了与感知运动图式、前运算图式、具体运算图式以及形式运算图式相对应的关于儿童智力发展的四个阶段。13.结构(图式)答:结构或图式是皮亚杰发展心理学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在皮亚杰理论中结构是指认识上的一种功能性结构,主体依赖它对客观刺激作出反应。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智力结构具有整体性、转换性和自调性三个特点。14皮亚杰关于儿童智力发展的阶段性理论 (09年论2)答:皮亚杰将儿童智力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出生到2岁),儿童的智力只限于感知运动。儿童主要通过感知运动图式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智力的进步体现在从反射行为向信号功能过渡。(05年选12) 前运算阶段(2到7岁),儿童的思维已表现出符号性的特点,但其思维仍是直觉性的、非逻辑性的,而且具有明显的自我中心特征,感知有局限性。(06年选12) 具体运算阶段(7到11岁),儿童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但是思维活动缺乏抽象性,智力发展上的最大收获是达到了思维上的守恒性。(03年选14) 形式运算阶段(11、12到15、16岁),儿童能够提出和验证假设,思维具有抽象性。皮亚杰认为,在经过前述这四个连续发展的阶段后,儿童的智力就基本达到了成熟。15.守恒(02年名6)答:守恒是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术语。守恒主要包括液体守恒、数量守恒、体积守恒和物质守恒等。皮亚杰认为,守恒一般到具体运算阶段(7-11岁)才出现,它是该阶段的重要标志。16. 延迟模仿答:所谓延迟模仿,是指儿童观看了他人的某一动作,过了一段时间以后,仍能将此动作再现出来的能力。17. 幼儿期的自我中心性(05年论2)答:自我中心性,是指儿童还不能将自我和外界很好的区分开来,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而不是站在他人的角度去认识和适应外部世界。这种自我中心性表现在儿童的认知、言语、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等诸多方面。皮亚杰的“三座山”实验证明了幼儿的思维自我中心性。18. 皮亚杰关于儿童智力发展机制理论(02年简3)答:皮亚杰关于儿童智力发展机制理论的核心是,认为儿童智力的发展是通过动作所获得的对客体的适应而实现的。适应的本质在于主体取得自身与环境之间的平衡,达到平衡的具体途径是同化和顺应。同化、顺应、平衡、适应是皮亚杰的智力发展理论中的几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同化是指主体将所遇到的外部信息直接纳入自己现有的智力结构中的过程。顺应是指主体通过调整自己的智力结构,以使其与外界信息相适应的过程。(03年名5, 07 年名6)平衡是个体保持智力结构处于一种稳定状态的内在倾向性。19元认知。答: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是认知主体以认知活动本身为认知对象,以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和监控为外在表现的认知。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三个基本成分。20. 储存空间和操作空间答:储存空间指的是,用于储存信息的空间范围和所储存的信息容量;操作空间指的是,在进行具体的认知操作时所需的空间。21. 朱智贤的发展心理学理论答:(一)探讨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先天和后天的关系、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教育和发展的关系、年龄特征和个别特征的关系。 (二)强调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心理的发展。认为人的心理是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下的自组织系统。要有机地结合不同的研究手段。要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要结合进行认知因素或非认知因素的研究。 (三)强调发展心理研究的中国化。第四章 婴儿期心理的发生和发展22婴儿的年龄阶段答:从0-3岁为婴儿期。婴儿期包括了两个重要的子阶段:新生儿期(从出生到1个月)和乳儿期(从1个月到1周岁)。23乳儿期人类的三大本质特点答:从1个月到1周岁这段时期为乳儿期。在乳儿期这一年的时间里,作为人类的三大本质特点-直立行走、双手动作、言语均已出现。24婴儿动作的发展的特点答:婴儿动作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即行走动作的发展和手的运用技能的发展。婴儿上述两方面动作的发展均是按如下规律进行的第一, 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第二, 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第三, 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25格赛尔的“成熟势力说” (04年选3,06年名6)答:格赛尔提出了“成熟势力说”。该理论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二,即成熟与学习,并认为成熟更为重要。格赛尔认为,儿童心理和动作的发展是一个按顺序模式展开的过程,这个模式是由机体成熟所决定的。格赛尔由双生子爬梯实验得出结论,在儿童尚不成熟时,学习的效用很小,只有当儿童内在的条件准备好后,学习才能起作用。26.视崖实验(05年选13,10年选14)答:吉布森的视崖实验,说明了婴儿具有深度知觉。,27婴儿言语的发展理论答:目前有四种关于婴儿言语发生、发展内在机制的理论假说。(一)强化说。巴甫洛夫和斯金纳都认为,言语的获得是条件反射的建立,而强化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二)转换生成说。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是利用规则去理解和创造的,而不是通过模仿和强化得来的;语法是生成的,婴儿先天就具有一种普遍语法,言语获得过程就是由普遍语法向个别语法转化的过程;每一个句子都有其深层和表层结构,句子的深层结构(语义)通过转换规则而变为表层结构(语音),从而被感知和传达。(03年选5)(三)模仿说。奥尔波特认为,婴儿言语是对成人言语的模仿。班杜拉认为,婴儿言语主要是通过对各种社会言语模式的观察学习,即模仿获得的。(四)认知说。皮亚杰认为,语言是儿童的一种符号功能,语言源于智力并随思维的发展而发展。28婴儿的依恋( 06年论2):答: 依恋的定义。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间最初的社会性联结,由于婴儿的依恋对象通常是母亲,所以婴儿的依恋又称为母婴依恋。(01年名1)婴儿依恋的表现:将多种积极性行为如微笑、拥抱等都指向母亲;最喜欢和母亲在一起;在母亲身边能使婴儿感到很大的安慰;在遇到陌生人和陌生环境而产生恐惧或焦虑时,母亲的出现能使婴儿感到最大的安全;平时当饥饿、寒冷时,首先寻找母亲。婴儿依恋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出生到3个月),这个阶段的婴儿对人的反应是不加区分、无差别的反应。第二阶段,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3到6个月)。这个阶段的婴儿对人的反应有了区别,对母亲很偏爱。第三阶段,特殊情感联结阶段 (6个月到3岁)。从6、7个月起,婴儿对母亲的存在更加关切,特别喜欢和母亲在一起。艾斯沃斯等通过“陌生情境”研究法,将婴儿的依恋表现分为三种类型: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反抗型依恋。安全性依恋为良好、积极的依恋,回避型和反抗型依恋又称为不安全性依恋,是消极、不良的依恋。(07年选12,08年选11)第五章 幼儿期心理的发展29幼儿期的年龄阶段特征答:幼儿期是指3岁到6-7岁这一时期,也叫学前期。幼儿期的年龄阶段特征有(一)游戏是这个阶段儿童的主要活动形式(二)幼儿的心理过程带有明显的形象性和不随意性(三)幼儿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30游戏理论答:(一)传统的游戏理论(1) 复演说。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以不同的形式复演人类祖先的活动。(2) 精力过剩说。儿童体内存有大量的精力和能量,儿童可以在游戏中消耗体内多余的能量。(3) 机能快乐说。儿童在游戏中可以感到身心的愉快。(4) 生活准备说。儿童在游戏中练习着未来所需要的各种生活技能(5) 成熟说。游戏是一种欲望的表现。(二)当代游戏理论(1)精神分析理论。游戏是情感和思想的一种健康的发泄方式。(2)认知动力理论。儿童进行游戏是由其认知发展的内在动力来决定的。(3)学习理论。游戏也是一种学习行为。31游戏的特点答:第一,游戏是一种社会性活动;第二,游戏是想象与现实生活的独特结合;第三,游戏是儿童主动参与的。32元记忆(02年名5)答:元记忆是对记忆本身的认知活动,包括元记忆知识、元记忆监控和元记忆体验,在元记忆知识方面又包括有关记忆主体方面的知识、有关记忆任务方面的知识和有关记忆策略方面的知识。33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04年简2,10年论2)答: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它的具体形象性以及进行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其基本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 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是指思维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信息或表象进行的,而不是凭借对事物的内在关系和本质的理解。二思维的抽象性开始萌芽。幼儿中期以后,开始出现抽象思维的萌芽。三言语在幼儿思维中的作用日益增强。34.皮亚杰关于幼儿思维发展的实验答:“三座山”实验证明了前运算阶段的思维自我中心性。“液体守恒”实验证明了前运算阶段的思维没有达到守恒。(04年选4,05年论2)35性别的认同:(05年名6)答:性别认同是指对自身性别的认识,即对自己在生物学特性上是男性还是女性的一个分类。完整的性别概念包括两个基本成分,一是性别同一性,二是性别恒常性。性别同一性是指对自己性别的辨认和理解。性别恒常性是指对一个人性别不变性的了解和认识。36道德认知答:道德认知是指个体对是非、善恶行为准则和社会道德规范的认识。37皮亚杰的“他律和自律论”(09年选13)答: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认识的发展是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过程。他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皮亚杰认为,幼儿的道德认知属于第二阶段。(1).前道德判断阶段(2).他律道德或道德实在论阶段(3).自律道德或道德相对论阶段38.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三水平论”(03年简6,04年选5,08年选12)答:柯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问题探讨了儿童和青少年对道德问题的判断和认知。柯尔伯格将个体道德认知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每个水平再分为两个阶段(1) 前习俗水平:阶段1惩罚和服从定向阶段,对行为判断的主要依据是避免惩罚,服从权威;阶段2工具性相对主义定向阶段,发展了交互的道义。(2) 习俗水平:阶段3人际协调定向阶段,对于正确行为的判断依据是,使自己在自己和别人眼中都是一个好人,愿意服从那些固定化了的规则;阶段4维持权威或秩序定向阶段,不仅关心对社会秩序的遵守,而且关心对这个秩序的维持。(3) 后习俗水平:阶段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为所有人的幸福和保护所有人的权利而制定和遵守法律;阶段6普遍道德原则定向阶段,信任普遍道德原则的有效性,个人要对这些原则承担义务的意识。39. 亲社会行为答: 亲社会行为是指对他人或社会有利的行为或行为倾向,如帮助、安慰等等,也叫“向社会行为”或“利他行为”。亲社会行为的理论有社会生物学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知发展理论。40攻击性行为(07年论2): 答:攻击性行为又称侵犯行为,是对他人的敌视、伤害或破坏性行为,可以表现为身体的攻击、言语的攻击或对他人权利的侵犯。攻击性行为的控制方法有:消除对侵犯行为的关注和奖励、榜样和认知训练策略、移情训练、创造友爱互助的环境。41攻击性行为的理论(07年论2)答:(1)精神分析理论。人的追求死亡的本能是人们产生攻击性冲动的根源。 (2)生态学理论。人具有基本的攻击本能,攻击性本能具有生存和发展的价值。 (3)社会学习理论。把攻击性行为看作是通过直接强化或观察学习而习得的。 (4)认知理论。强调认知成分在攻击性行为中的作用。第六章 童年期心理的发展42学习障碍答:进入学校后,有一部分儿童在阅读、算术等方面的学习中会存在较严重的困难,心理学家称这种现象为学习障碍。学习障碍具有差异性、缺陷性、集中性等特征。43学习障碍的表现答:一.在感知、思维和语言等方面存在障碍二在行为、情绪和社会性方面存在障碍三其他方面的相关表现。生理发育和心理发育较迟缓等。44童年期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答:第一,在整个童年期,儿童的思维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第二,童年期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存在着一个“关键年龄”第三,童年期儿童思维形式逐渐完整。第四, 童年期儿童的思维,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平衡性。45. 思维品质答: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和独创性。46.社会认知答:社会认知是个体关于社会现象、社会关系等方面的认知,在内容上涉及三个不同的层次:一是关于个人的认知;二是关于人和人之间的各种双边关系的认知;三是关于社团内部及社团之间各种社会关系的认知。47观点采择:(04年名8,10年名6)答:是指儿童能采取别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与情感的一种必需的认知技能。弗拉维尔关于儿童观点采择能力发展的模式:存在阶段、需要阶段、推断阶段、应用阶段。赛尔曼通过两难故事法测查了儿童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并区分了以下几个阶段:自我中心的或无差别的观点;社会信息角色采择;自我反省式观点采择;相互式角色采择;社会和习俗系统的角色替换。48. 麦克斯白的三阶段论。答:麦克斯白提出了一个关于儿童行为控制模式的三阶段论第一阶段:父母控制,6岁以前,大部分决定由父母做出。第二阶段:共同控制,6-12岁,父母与儿童一起协商解决一些问题。第三阶段:儿童控制,12岁以上,儿童自己做出更多的重要决定。第七章 少年期心理的发展49. 少年期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答:(一)反抗性与依赖性。 (二)闭锁性与开放性。 (三)勇敢与怯懦。 (四)高傲与自卑。 (五)否定童年而又眷恋童年。50. 少年期易出现的心理及行为偏差答:心理生物性紊乱、自杀的倾向和行为、青春期精神分裂症。51.少年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答:少年期在思维发展上最主要的特点是思维的抽象逻辑性,这个特点具体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运用假设、逻辑推理、运用逻辑法则。52.少年期思维品质的矛盾性答:(一)思维的创造性和批判性; (二)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 (三)思维中自我中心的再度出现。53. 少年期思维的自我中心:(05年论2,07年选13)答:少年们思维中的自我中心表现为,虽然他们早已能区别自己与他人的想法,但由于这个年龄段个体的自我意识过于高涨,他们有时不能区分自己所关心的焦点与他人所关心焦点的不同,其具体表现如下:(1)假想的观众 (2)独特的自我。54. 少年期个性特点答:(一)自我意识高涨。 (二)反抗心理。 (三)情绪表现的矛盾性55. 少年期人际交往上的新特点答:(一)改变了集体性的交友方式。少年们最好的朋友一般是1-2人。 (二)同龄朋友关系占主导地位。少年的感情重心逐渐偏向亲密的朋友。 (三)与异性朋友关系的变化。进入青春期后,少年开始有了明显的性别意识。 (四)与父母关系的变化。情感上、行为上、观点上与父母的脱离;父母的榜样作用削弱。 (五)与教师关系的变化。少年不盲目接受任何一名教师。第八章 青年初期心理的发展56. 青年的自治需求答:青年的自治需求主要体现在行为、情感及道德评价等方面。自治需求的表现:与父母的关系;选择职业和学业;对现实社会的态度。影响青年初期产生自治需求的因素:认知水平、性格特点、家庭教育方式、心理成熟水平。第九章 成年初期心理的发展57. 心理的延缓偿付期(06年选13)答:在确立自我同一性之前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在这一时间内,个体可以一时合法地延缓所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因此,成年初期又被称为“心理的延缓偿付期”。58. 成年初期的思维特点答:(一)成年初期的早期阶段人的思维方式以辩证逻辑思维为主。 (二)成年初期的后期阶段是表现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时期。第十章 成年中期心理的发展59影响中年人智力活动的主要因素答:社会历史因素;职业因素;身体健康水平第十一章 成年晚期心理的变化60. 成年晚期的情绪、情感特点答:(一)比较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与情感; (二)情感体验深刻而持久; (三)各种“丧失”是情绪体验最重要的激发事件; (四)我国老年人生活满意程度较高教育心理学(只考选择和名解)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学习理论61.学习答:广义的学习概念。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相对持久的变化的过程。狭义的学习概念。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过程,其目的是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各种能力,形成一定的哦世界观和道德品质。62.布罗姆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然后将认知领域的学习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04年选12)63. 桑代克的“试误联结”学习理论答: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形成联结。联结学习的过程是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直至最后成功的过程。桑代克提出了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准备律是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当某一刺激与某一反应准备联结时,给予联结就引起学习者的满意,反之就会引起烦恼练习律是指一个学会了的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练习和使用越多,就越来越得到加强,反之会变弱。效果律是指如果一个动作跟随着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但是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64. 巴甫洛夫和华生的经典性质条件反射理论答:学习是形成条件反射。学习过程就是对条件反射产生泛化、分化和消退的过程。主张用频因律和近因律来解释学习。频因率是指在其它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某种行为练习得越多,习惯形成得就越迅速,练习的次数在习惯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06年选5)近因率是指当反应频繁发生时,最新近的反应比较早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加强。65.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答: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主要包括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和强化理论。斯金纳认为所有的行为都可以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而操作性行为是由有机体自身发出的。相应的,他把条件反射也分为两类: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还指出,人类绝大多数行为属于操作性行为,只有极少数是应答性行为,因此,几乎所有情境中的学习都可看作是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建立。强化理论是斯金纳操作性学习理论的最重要部分和基础。斯金纳认为,任何学习(行为)的发生、变化都是强化的结果。斯金纳的强化论可高度概括为:有机体行为的结果(刺激)提高了该行为以后发生概率的过程。斯金纳将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是指在某一情境中增加某种刺激,有机体反应概率增加,该刺激产生的作用称为正强化。负强化是指某种刺激在有机体做出一个操作反应后消失,反应概率增加,该刺激产生的作用就是负强化。(02年选19)66.格式塔学派的完形学习理论-顿悟说(06年选7)答:格式塔学派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就是有机体通过认知重组建立学习情境的完形(即认知结构)的过程。他们认为,有机体在面对新的学习情境时,原来的完形就会出现缺口,需要通过内部组织作用来弥补缺口,形成新的完形,这个过程就是学习。这个过程不是渐进的尝试错误,而是突然顿悟,所以,格式塔学派的学习理论又称为“顿悟说”。67.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答:托尔曼认为,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而不是盲目的。在行为的发端原因和最后产生的行为之间,存在着某些内在的决定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决定因素就是行为的目的性和认知性,它们是行为的最后和最直接的原因,这些因素就是托尔曼首次提出的中介变量。刺激和反应的联结公式S-R应为S-OR,其中O就是指哦有机体的内部变化这一中介变量。托尔曼认为,学习是有机体形成学习情境的认知地图。68.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答:学习的实质就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所谓认知结构,就是指由个体过去对外界事物进行感知、概括的一般方式或经验所组成的观念结构,它的主要成分是类别编码系统。学习是类别及其编码系统的形成过程。学习知识的最佳方式是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的过程。重视内部动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69. 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学习理论答:奥苏贝尔从两个维度对学习做了区分: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奥苏贝尔强调有意义的接受学习。(09年选17)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以符号代表的新观念和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联系的过程。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必须具备三个前提条件;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备逻辑意义;学习者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奥苏贝尔认为,基本的有意义学习分为三种,表征学习(代表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较高级的还有发现学习。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内部心理机制是同化,其实质是新知识通过与认知结构中的已有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而被同化到已有认知结构中来。(07年选6)奥苏贝尔认为,为了使学生有效地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学习过程中应该遵循逐渐分化和整合协调的教学原则。70. 先行组织者(02年名2,05年选5,08年名7)答:奥苏贝尔根据逐渐分化和整合协调的教学原则,提出了“先行组织者”这一具体的教学策略。所谓先行组织者,教师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先给学生提供一些包摄性较广、概括水平较高的学习材料,用学习者能理解的语言和方式来表述,以便给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时提供一个较好的固定点,将它与原有知识结构联系起来,这种先于学习任务提供的引导性的材料就是先行组织者。先行组织者包括比较性组织者和说明性组织者两类。7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答:关于学习过程,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强调了这个过程的独特性和双向建构性。关于学习的结果,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结果是围绕关键概念建构起来的网络结构的知识。既包括结构性知识,也包括非结构性知识。关于教学理论,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认为,教育者有明显的知识目标,指导和协助学生按自己的情况对新知识进行建构活动,最后建构起关于知识的意义。72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提出的促进教学的四个条件答:学习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主体的作用;学习情境要与实际情境相符合;注重协作学习;注重教学环境的设计,要为教育者提供充分的资源。简言之,主体、情境、协作和资源是建构主义提出的促进教学的条件。(07年选7)73.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提出的三种主要的教学方法答:随机通达教学。建构主义认为对同一内容的学习要在不同的时间内多次进行,每次的情境都是经过改组的,且目的不同,分别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以便学习者从不同阶段建构对所学知识的意义。(04年选13)情境教学与自上而下的设计(抛锚学习)。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应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同时,建构主义者主张自上而下地展开教学进程。支架式教学。建构主义强调通过教师的帮助(支架)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使学生达到独立学习。支架式教学是以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及“辅助学习”为基础而提出来的。(09年选18)第三章 认知领域的学习74. 概念答:概念是由符号(主要是语词)所代表的具有共同的关键特征的一类事物。大多数概念包括四个方面:概念的名称、例子、属性和定义。75.概念的获得:答:概念的获得实质上是对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的理解和掌握。奥苏贝尔认为,儿童获得概念有两种形式,即概念的形成和概念的同化,并认为概念同化是学生获得概念的最基本的形式。概念的形成,是指从大量的具体例证出发,在儿童实际经验过的概念的肯定例证中,通过归纳的方法抽取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从而获得初级概念的过程。概念形成是学龄前儿童获得概念的典型方式。心理学家对概念的形成提出了不同的理论。赫尔斯提出了联想理论。布鲁纳提出了假设检验理论。罗斯提出了范例理论。(03年名7)概念的同化,是指在课堂学习的条件下,利用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以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生揭示概念的关键特征,从而是学生获得概念的方式。奥苏贝尔认为,概念同化是学龄儿童获得概念的典型方式。(04年名5,10年名5)76.概念的教学:答:用准确的语言明确揭示概念的本质;突出关键特征,控制无关特征;适当运用正例和反例;提供变式和比较;在实践中运用概念。凡是包含概念关键特征的事物叫概念的正例,凡是不包含概念关键特征的事物叫概念的反例。变式指概念的正例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变化。比较指将概念的正例和反例匹配呈现,让学生进行辨别。(08年选8)77.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答: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对事实、规则、事件等信息的表达。陈述性知识以命题和命题网络来表征。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步骤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包括一切为了信息转换活动而采取的具体操作步骤。程序性知识在头脑中是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来表征的。(03年选18,05年名2,06年选8,10年选9)78. 学习策略答:学习策略是个人学习方法和个人对自己学习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以提高认知操作水平的技能。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这些技术和方法能使学习、记忆及问题解决等信息加工活动较为有效地进行。认知策略可以分为理解、保持知识的认知策略和思维、解决问题的认知策略。在学习过程中列提纲和标题属于认知策略中理解、保持知识的认知策略。(08年选7)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的有效的监视和控制。元认知策略可以分为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04年选15,10年选8)79.学习迁移(01年名5,07年名5)答:学习迁移指的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所产生的影响。这包括了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又包括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学习迁移可以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横向迁移与纵向迁移、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一般性迁移与特殊性迁移。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都是对学习迁移现象的一种描述。(02年选20,08年选6)主要的学习迁移理论有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说、概括原理说、关系转换说、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迁移的产生式理论。贾德的水下击靶实验证明了概括原理说。(05年选7,09年选20)第四章 品德培养与心理健康教育80.品德(10年名2)答;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个人根据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特征或倾向。品德具有稳定性和个别性。我国心理学界认为品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心理成分构成的有机整体。第五章 影响学习的因素81习得性无助感(09年名8)答;习得性无助感是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的个体对行为结构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一般而言,那些在学校被教师视为能力低下,同时被其他学生看不起的学生通常具有习得性无助感的特点。心理学家指出,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最好采用鼓励和引导他们进行积极归因的方法,对他们给予帮助。只要他们的消极归因得到改变,那么他们身上的习得性无助感将会逐渐消失。第六章 个别差异第七章 教师心理社会心理学(只考选择和名解)第一章 什么是社会心理学82.奥尔波特被誉为科学或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05年选9,09年选5)83.过度理由效应答:如果人们自己对某种活动有兴趣,则外在的奖励会成为过度理由,损伤人们原有的兴趣。外在的奖励诱导人们为使行为外部的过度理由得到解释并维持认知的平衡而必须消减自己原有内在的理由,从而造成过度理由效应,即外在过度理由有伤害内在动机的作用。(02年选8)84不充分理由效应:答:人们为了保持认知的协调,越缺乏外在理由,就越是需要内在理由的补充,这种心理反应被称为“不充分理由效应”。( 06年选10)85.角色扮演答:角色扮演是一种使人暂时置身于他人的社会位置,并按这一位置所要求的方式和态度行事,以增进人们对他人社会角色及自身原有角色的理解,从而学会更有效地履行自己角色的社会心理学技术,是目前社会心理学领域中公认的应用范围最广、实施最为容易且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86.内群体偏爱答:个体总是努力追求一种积极的社会同一性,为了满足自己追求积极自我评价的需要,人们在作群际比较时常常偏向于内群体。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概念发展87.社会化:(09年名2)答: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88个性化:答:个体在特定社会条件的影响下,在实现社会化的同时形成个人心理与行为倾向独特性的过程。89.自我概念:答:个人关于自己的概念,包括对自己的观察、评价,对自己的身份和角色的意识,对自己应该怎样行为及别人对自己如何评价等方面的观念。90.镜像自我:答:儿童通过别人对于自己的态度反应发展起来的自我概念。91.社会比较答:将自身状态与他人状态进行对比以获得明确自我评价的过程,就是社会比较。第三章 印象形成与归因92.印象与印象形成答:印象通常指第一印象,是人在最初遇到新的社会情境时,主观上按照自己旧有经验为基础的理解,将情境中的人或事物进行归类所形成起来的对有关人或事物的概念。印象是人际关系最初、最直接、最经常的定向因素。印象形成是对于别人或事物进行归类,明确其对于自身的意义,并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的过程。93.刻板印象:(04年名5,08年名6)答:人们通过自己的直接或间接经验形成起来的对于某一事物较为固定的看法即刻板印象。94.晕轮效应:答:当一个人的外表充满魅力,他(或她)的其他一些实际同外表无关的特征,也会得到更好的评价。这就是晕轮效应。95.总体印象的形成答:总体印象的形成有加法模式、平均模式和加权平均模式三种。费希本认为,在人们的总的印象形成上,首先遵循加法模式。一个人在肯定评价上的特征越多,强度越大,则给人的总的印象也越好,越易为人所接纳。相反,一个人在消极评价上的特征越多,强度越大,那么他留给人的总的印象就越差,也越难以为人们所接纳。(07年选9)安德森认为,在总的印象的形成上,通过将各个特征的分值加以平均,然后根据平均值来形成对一个人的总的印象。这就是平均模式。加权平均模式是指对人的总体印象,首先按在总体评价中的重要性确定出每一个特征的权数,然后再将权数与每一个特征自身的明显度相乘,最后进行平均计算的结果,正是权数与明显度相乘的积。96.首因效应(09年名3,10年选19)答:首因效应也叫最初效应,它是指由于第一印象的形成所导致的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97.近因效应(03年选19)答: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近因效应。98. 印象管理:答:印象管理是指一个人以一定方式去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的过程。它是一个人进行自我形象的控制,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影响别人对于自己的印象,使别人所形成的有关自己的印象符合自己期望的过程。印象管理策略除了在通常的人际情境中使自己的行为符合于自己的角色形象期望之外,还包括琼斯总结的逢迎、恫吓、自我抬高、显示、恳求等五种特殊自我表现策略。(02年选7, 05年名4,08年选10)99.归因:答:根据有关的外部信息、线索对人的内在状态或依据外在行为表现推测行为原因的过程,就称为归因,也叫归因过程。行为原因除了有内外和稳定性两个维度外,还有第三个维度-可控性,即行为动因能否为行动者个人所控制。维纳发现,学生倾向于将成败归因于能力、努力、运气和任务难度。能力是内部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努力是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因素,运气是外部不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任务难度是外部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03年名8,05年选6,08年名2)归因的原则:海德提出不变性原则:即寻找某一特定结果与特定原因之间的不变联系。(07年选10)凯利提出折扣原则:如果也存在其他看起来合理的原因,则某一原则在引起某一特定效应上的作用就被打折扣了。凯利提出协变性原则:人们是通过检查三个独立维度的信息来进行归因的,三个维度分别是刺激客体、行为主体(人)和背景。因此,凯利的理论也被称为三维理论。影响归因的因素有社会视角和自我价值保护。100.控制点(06年选9)答:罗特提出了控制点理论。控制点的思想认为,个人对于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件的后果控制力量的位置有不同的理解,有人相信自己对于事情发展与后果的控制,这类人的控制点是在内部;有人则相信社会、命运、运气决定了自己的生活状况,自己的努力无济于事,这类人的控制点在外部。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