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使用Ⅱ类射线装置.pdf_第1页
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使用Ⅱ类射线装置.pdf_第2页
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使用Ⅱ类射线装置.pdf_第3页
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使用Ⅱ类射线装置.pdf_第4页
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使用Ⅱ类射线装置.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建设项目北京市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表环境影响报告表 (辐射项目)(辐射项目) 建设单位: 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 (公章) 项目名称: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使用类射线装置 二一四年六月 项目名称: 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使用类射线装置 评价机构: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签章) 法定代表人: 李洪 (签章) 委托代理人: 李京苑 (签章) 评价文件类型: 特殊报告表 (注明一般或特殊) 项目负责人 登记类别 登记证编号 签字 衡兆祥 输变电及广电通讯类 a10270081200 评价人员情况 姓名 职称 登记证编号或岗位证号 备注 签字 王玉琴 工程师 a10270018 詹为民 工程师 a10270017 审查人签字: 张静林 (登记证编号 a10270021000 ) 1 2 3 目录目录 表 1 项目概况 4 表 2 放射性同位素及密封源 15 表 3 废弃物(重点是放射性废弃物) 16 表 4 射线装置 .17 表 5 污染源分析(包括贯穿辐射污染) 18 表 6 环境影响分析 .24 表 7 审批 41 附图 1 地理位置图 附图 2 周边环境图 附图 3 平面布局图 附录 a 事业单位法人证书 附录 b 辐射安全许可证 附录 c 个人剂量结果 附录 d 人员培训证明 4 表表 1 项目概况项目概况 单位名称 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南大红门路 1 号 法人代表姓名 李艳华 电话邮 编 100076 联系人及电话 刘祎项目名称 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使用 类射线装置 项目地点 北京市丰台区东高地四营门北路 2 号 项目用途 科研生产 项目依据 - 总投资(万元) 100 核技术项目投资(万元) 100 核技术项目环保投资(万元) 1 应用 类型 放射性同位素应用 密封源 射线装置 其它 类,1 台 1、概述概述 1.1 建设单位概况建设单位概况 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是我国航天测控产品主要研制单位之一, 是我国导弹武器 型号遥测、外侧、安控系统的重点研制和配套单位,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长期承担 导弹、火箭、卫星和飞船用遥测、测控、通信、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及设备的研制工 作,是原国防科工委认定的重点保军单位之一。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另一个办公地 点位于北京市丰台区东高地四营门北路 2 号,为本项目的使用地点。北京遥测技术 研究所事业单位法人证书见附录 a。 1.2 核技术应用现状核技术应用现状 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持有北京市环境保护局颁发的辐射安全许可证 (京环 辐证g0133) (见附录 b) 。现使用一台 x 射线检测仪进行核技术工作。 5 现有射线装置登记台帐见表 1-1。 表 1-1 现有射线装置参数 序号 装置名称 规格型号 射线种类 用途 地址 1 焊接质量检 测系统 y.cougar.smt 类 x 射线探伤机 电子产品部 本单位高度重视辐射防护和安全管理,设置辐射安全管理机构,明确辐射安 全管理职责,建立较全面的辐射安全管理制度,对相关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辐 射安全培训、持证上岗。定期进行环境、辐射工作场所和人员的剂量监测。 本单位自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以来,从未发生过任何辐射事故。 1.3 项目背景项目背景 为了保障航天测控产品的质量,北京遥感技术研究所使用焊接质量检测系统 对工件进行无损内部探测和几何量尺寸测量,进行焊缝质量检测分析。 1.4 项目概况项目概况 本项目使用的焊接质量检测系统属于类射线装置,型号 xth 225 st ,用 于焊接质量检测。 设备放置地点位于北京市丰台区东高地四营门北路 2 号, 安置于北京遥测技 术研究所一层的焊接质量检测实验室内。 设备照射时间为 100h/a,每次照射时间约 5min。 1.4.1 射线装置射线装置参数参数 本项目 x 射线检测仪技术参数见表 1-2。 6 表 1-2 x 射线检测仪技术参数表 射线装置名称 焊接质量检测系统 生产厂家 北京南航立科机械有限公司 型号 xth 225 st 最高管电压 225kv 最大管电流 1.0ma 类别 类射线装置,定向,射线方向向下 显像方式 实时显像 作业场所 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一层的焊接质 量检测实验室 数量 1 1.4.2 射线装置射线装置组成组成 x 射线检测仪由 x 射线管、高压电源、屏蔽设施和控制系统组成。xth 225 st 型焊接质量检测系统还具有实时成像功能。 本项目使用焊接质量检测系统的外层由铅板包裹屏蔽, 检测件进出防护门设备 有观察窗。 1.5 编制依据编制依据 1.5.1 法律法规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6+9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 22 号, 1989 年 12 月 26 日)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 6 号, 2003 年 6 月 28 日) ;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2002 年 10 月 28 日) ; 7 (4)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 449 号,2005 年 9 月 14 日) ; (5)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 1998 年第 253 号令); (6)射线装置分类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 第 26 号,2006 年 5 月 30 日); (7)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国家环保部,2008 年 10 月); (8)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 (环境保护部令 第 18 号令 ,2011 年 4 月 18 日) ; (9)关于修改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的决定 (环境 保护部令 第 3 号, 2008 年 12 月 6 日) ; (10) 关于建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辐射事故分级处理和报告制度的通 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145 号文件) 。 1.5.2 技术依据技术依据 (1) 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 核技术应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内容 和格式 (hj/t10.1-1995) ; (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 (hj/t 2.1-2001) ; (3)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 (4) 工业 x 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gbz117-2006) ; (5)环境地表 辐射剂量率测定规范( gb/t 14583-1993); (6) 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 (gbz128-2002) 。 1.5.3 其他依据其他依据 (1) 辐射源室屏蔽设计与评价 (2) 辐射防护导论 1.5.4 评价标准评价标准 8 a 采用的标准采用的标准 本报告表遵循和参照的标准如下: gb18871-2002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b b 评价标准值评价标准值 1) 职业照射 应对任何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水平进行控制,使之不超过下述限值: a)由审管部门决定的连续 5 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20msv; b)任何一年中的有效剂量,50msv; 2) 公众照射 实践使公众中有关关键人群组的成员所受到的平均剂量估计值不应超过下述限值: a)年有效剂量,1msv; b)特殊情况下, 如果 5 个连续年的年平均剂量不超过 1msv, 则某一单一年份的 有效剂量可提高到 5msv。 综合考虑设备的使用现状和将来的发展, 本评价使用职业人员的年有效剂量限 值的 1/10 作为职业人员年剂量管理目标值, 即2msv/a。 使用公众年剂量限值的 1/10 作为公众的剂量约束值,即 0.1msv/a。 本项目所涉及工作人员仅从事新增设备, 与我单位已有辐射项目不存在剂量累 加情况,本次评价所取年剂量限值是我单位统一剂量管理目标值。 1.6 评价目的评价目的 1.6.1 评价目的评价目的 (1)对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环境质量、环境辐射现状进行调查,评价辐射作业 场所环境状况; (2)评价项目在辐射作业过程中对工作人员及公众成员造成的辐射影响; (3)评价辐射防护措施效果,提出减少辐射危害的措施,为环境保护行政主 管部门管理提供依据; (4)对不利影响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防治措施,把辐射环境影响减少到可合理 9 达到的尽量低水平。 1.7 评价范围评价范围 为确保使用辐射设施周围区域内活动的公众和工作人员所受到的辐射剂量低 于相应的剂量约束值,根据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核技术应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 书(表)的内容和格式 (征求意见稿)中的规定, “应用放射源和射线装置项目按 装置实体边界外 50m 的范围(类射线装置一般应不小于 500m) ” 。本次评价范围 以类射线装置为中心,半径 50m 的区域。 1.8 周边敏感点周边敏感点及环境保护目标及环境保护目标 焊接质量检测系统放置地点位于北京市丰台区东高地四营门北路 2 号,北京 遥测技术研究所一层的焊接质量检测实验室内。周边敏感点分布见表 1-3,具体分 布情况见附图 2。 表 1-3 评价范围内敏感点的分布情况 序号 单位或公司名称 与类射线装置的最近距离 方位 1 绿化带 10 北 2 北京微电子研究所 55 南 3 绿化带 15 西 4 通行道路 10 东 由此可见,本项目电离辐射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为北京遥测技术研究焊接质量 检测实验室内焊接质量检测系统操作人员(工作人员)及焊接质量检测实验室周边 活动人员(公众) 。 1.9 项目周围环境概况项目周围环境概况 1.9.1 自然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 10 1.9.1.1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 七四所处于北京城区南部,所在地区位于永定河冲洪积扇平原中下部,属于 永定河冲洪积一级阶地低位平原地貌,西北高,东南低,地面标高 3544 米,地 面坡度为 1.1%左右,由西北向东南缓缓倾斜,地面平坦。 1.9.1.2 气候、气象气候、气象 建设项目所在地属于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 春季气温回 升快且少雨多风沙,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且多风少雪。 多年平均气温 11.7, 一月最冷, 平均气温为-5, 七月最热, 平均气温为 26。 夏季炎热潮湿,相对湿度一般维持在 70%80%,冬季寒冷干燥,相对湿度只 有 5%左右。 多年平均降水量 589.8 毫米,四季平均降水量比例为春季 8%,夏季 77%,秋 季 13%,冬季 2%。 夏季以东北风、西南风为主,冬季以北风、西北风为主。全年多风,平均风速 为 2.6 米/秒。大风日多出现在 1-4 月,最大风速 22 米/秒。 1.9.1.3 水文、地质水文、地质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地表水系凉水河属北运河水系,水质现状为劣类,cod、 bod5、石油类、氨氮等项目超标严重。随着小红门污水处理厂的建成使用,凉水 河水质已经得到有效的治理和改善。 该地区地下水为第四系松散沉积层孔隙水,由潜水向承压水过渡地带,含水层 由 23 层砂卵砾石组成, 厚度 50 米左右, 透水性和富水性良好, 地下水贮量丰富。 1.9.1.4 植植被及生物多样性被及生物多样性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为人工生态环境,地表植被大部分为人工植被,以公路绿化 带、人工草地及花卉为主。生物种类不丰富。 1.9.2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环境简况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九研究院第七四研究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所位于北京 市丰台区东高地地区,该地区行政上隶属于丰台区东高地街道办事处。 11 东高地地区文化教育、社会服务配套设施齐全。中学和小学各四所,幼儿园二 所。 在医疗卫生方面, 当地医院有 711 医院, 该医院是一家综合性医院, 有病床 400 余张。该地区有副食、百货、餐馆、书店、邮局、银行等服务行业及社会配套服务 设施。在体育及休闲娱乐设施方面,有电影院、运动场等。 东高地地区是航天一院的科研生产基地,创建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现已形成 了以航天科学研究机构和生产研制为主体,含有地区行政事业、文化教育、医疗卫 生以及商业服务等多家企事业单位组成的航天城。东高地地区总人口为 4.5 万人, 有 1.2 万多户。 东高地地区北距市中心天安门 14 千米,东距京津塘高速路 10 千米,西距京开 路 5 千米,内有 104 国道和铁路专用线穿过,交通运输方便,往东可通往京津塘高 速公路,往西可通京开、京石公路,往北可直通南四环路,往南可通往南五环路。 在航空方面,空军南苑机场已经开放,每天约有 10 多架飞机起飞。当地汽车流量 逐年增加,昼间机动车流量可达 6000 多辆/时,夜间可达 300 辆/时。 东高地地区市政设施完善,建有完善的水、暖、电、通讯、交通等公用设施。 生产生活用水来自城市供给自来水网,排水进入市政污水管网。采暖集中供给,供 电由市政供给。 东高地无重要历史文物、名胜古迹以及珍贵动植物等重点保护目标。 1.10 单位周边环境及项目周边单位周边环境及项目周边环境环境 1.10.1 单位周边环境单位周边环境 本项目地点位于北京市丰台区东高地四营门北路 2 号,特种器件和 mems 科 研楼内。科研楼北侧为北京微电子研究所,南侧为院内道路,西侧为绿化带,东侧 为绿化带。 单位周边环境图见附图 2。 1.10.2 项目项目周边环境周边环境 xth 225 st 型焊接质量检测系统安置在北京市丰台区东高地四营门北路 2 号特种器件和 mems 科研楼内一层焊接质量检测实验室。焊接质量检测实验室北 12 侧为角速率标驶间,南侧为遥测技术研究所外道路,东侧为焊接试验室,西侧为加 速度实验室,楼下无房间,楼上为生产车间。 项目周边环境图见附图 3。 1.11 现状监测现状监测 为掌握本项目建设区域的电离辐射背景水平, 本单位委托北京航天计量测试技 术研究所对 x 射线检测仪周边区域进行了监测。 辐射背景监测环境见表 1-3。 表 1-3 辐射背景监测环境表 日期 2014 年 4 月 4 日 天气 晴 温度 23 c 相对湿度 30 气压 101kpa 监测使用仪器状况见表 1-4 表 1-4 监测仪器相关参数表 仪器名称 x/ 剂量率仪 仪器型号 gh-102a 出厂编号 710823 生产厂家 青岛金仕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能量响应 在 50kev 3.0mev 范 围 内 误 差 30% 测量范围 0.01 gy/h - 10 gy/h 校准单位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有效日期 2013 年 6 月 13 日 至 2014 年 6 月 12 日 证书编号 dyj-2013-1993 检定依据 jjg521-2006环境监测用 x、 辐射空气比释动能(吸收剂量) 率仪 13 校准结论 检定合格 监测结果见表 1-5。 对选定的测量点采用 x/ 剂量率仪测定,每个测量点连续读取 10 个测量值, 计算其平均值。 表 1-5 x 射线机周围区域 辐射剂量率(含宇宙射线部分) ,gy/h 序号 1# 2# 3# 4# 测点 焊接质量监测实验室入口 操作台 设备西侧 焊接质量监测实 验室窗口 贯穿 辐射 剂量 率 0.11 0.11 0.10 0.10 由表 1-5 的监测数据可以看出, 本项目 x 射线检测仪区域周围的 辐射剂量率 属环境本底水平。监测布点图见图 1-1。 14 焊接质量监测实验室入口 x 射线检测仪 焊接质量监测实验室窗口 图 1-1 监测布点图 :监测点 3# 1# 2# 4# 15 表表 2 放射性同位素及密封源放射性同位素及密封源 注:1.密封源要注明并说明源强(bq);栏 2 中放射性活度是指核素年使用量(bq/a) 。 2.密封源包括放射性中子源,对其要说明是何种核素以及产生的中子流强度(n/s) 。 3等效操作量和操作方式按国家标准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 18871-2002) 。 核素 名称 放射性活度 (bq/a) 物理、化 学性状 日等效操 作量(bq) 年等效用 量(bq) 操作 方式 贮存方式 与地点 无 16 表表 3 废弃物(重点是放射性废弃物)废弃物(重点是放射性废弃物) 废弃物 名 称 状 态 排放口浓度 年排放总量 暂存情况 最终去向 无 注:1.常规废弃物排放浓度,对于液态单位为 mg/l,固体为 mg/kg 气态为 mg/m3;年排放 总量用 kg。 2含有放射性的废物要注明,其排放浓度、年排放总量分别用比活度(bq/l 或 bq/kg,或 bq/m3)和活度(bq) 。 17 表表 4 射线装置射线装置 (一)加速器:包括医用、工农业、科研、教学等用途的各种类型加速器 名称型号 生产厂家 加速粒子 能量(mev) 流强(a) 用途 备注 废物类型 数量 总活度(bq) 主要感生放射性核素 废物去向 废靶 个 放射性 废物年 产生量 气态 m3 液态 m3 固态 kg (二)中子发生器,包括中子管,但不包括放射性中子源 型号 生产厂家 电压(kv) 靶流(a) 中子强度(n/s) 用途 备注 氚靶情况(含废弃的) 含放射性废物年产量(含感生的和含的废泵油) 活度(bq) 保管方式 备注 数量 总活度(bq) 放射性 核素 废物去向 气 m3 液 m3 固 kg (三)x 射线机,包括工业探伤、医用诊断和治疗(含 x 射线 ct 诊断) 、分析 仪器等 射线装置名称 名称型号 管电压 (kv) 输出电流 (ma) 用途 备注 焊接质量检测 系统 xth 225 st 225 1.0 工件无损内部探测 以及几何量尺寸测 量 无 18 表表 5 污染源分析(包括贯穿辐射污染)污染源分析(包括贯穿辐射污染) 主要放射性污染物和污染途径(正常工况和事故工况)主要放射性污染物和污染途径(正常工况和事故工况) 5.1 x 射线射线检测原理检测原理 x 射线检测仪是利用 x 射线对物件进行透射的检测装置。通过 x 射线管产 生的 x 射线对受检元器件进行照射,根据 x 射线在穿过物体时其衰减量的变化 程度,分析空洞百分比,最大空洞所占的百分比等。 x 射线机主要由 x 射线管和高压电源组成。x 射线管由阴极和阳极组成。 阴极通常是装在聚焦杯中的钨灯丝,阳极靶则根据应用的需要,由不同的材料 制成各种形状,一般用高原子序数的难熔金属(如钨、铂、金、钽等)制成。 当灯丝通电加热时,电子就“蒸发”出来,而聚焦杯使这些电子聚集成束,直接向 嵌在金属阳极中的靶体射击。高电压加在 x 射线管的两极之间,使电子在射到 靶体之前被加速达到很高的速度。这些高速电子到达靶面为靶所突然阻挡从而 产生 x 射线。 典型的 x 射线管结构图见图 1。 图 5-1 x 射线管结构图 5.2 作业作业流程流程 19 本项目使用的焊接质量检测系统 xth 225 st,用于工件焊接质量检测,其 每次出束时间约为 5 分钟。年累计出束时间为 100h。 进行电子集成件质量检测时,作业流程如下: (1)根据检测工程任务申请单,检测工作人员接收待检测工件,运至 x 射 线检测室。 (2)经具备辐射操作资质的作业人员确认,登记。 (3)开始准备工作,将工件安放到检测托盘,固定设备夹具。 (4) 关闭屏蔽门,启动设备,进行工件的检测。 (5)作业完成后,关闭高压电源,打开屏蔽门,作业人员取出工件。 (6)结果评价。 工艺流程见图 5-2: 图 5-2 x 射线检测仪工艺流程图 5.3 正常工况正常工况污染情况污染情况: 5.3.1 主要放射性污染物主要放射性污染物 (1)射线 焊接质量检测系统通电后加高压产生 x 射线,本项目所用焊接质量检测系统 最高管电压 225kv,最高管电流 1.0ma。 (2)放射性废液、废气、固体废弃物 评价检查结果 工件进入检测室 登记、确认 工件安放到检 测托盘 启动焊接 质量检测 系统, 照射 检查结束 x 射线 20 该项目不产生放射性三废。 5.3.2 污染途径分析污染途径分析 该项目使用的设备是类射线装置焊接质量检测系统,在工作时产生 x 射 线,主要污染途径是发射的 x 射线对工作人员和公众的直接外照射。 5.4 事故工况事故工况污染情况污染情况: 5.4.1 事故分析事故分析 安全联锁方式是采用防护门串联联锁,如防护门有任何一个在工作中被误 打开,则焊接质量检测系统的射线及高压都将自动关闭,焊接质量检测系统停 止工作,以保护人员安全。本项目 x 射线检测仪防护门采用安全联锁装置。 本项目焊接质量检测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为:安全联锁装置 失灵,人员误照。焊接质量检测系统运行时,因操作不慎,在没有关机的状态 下打开防护门,此时安全联锁装置失灵,设备仍在运行,设备附近的人员将受 到 x 射线的外照射,本项目焊接质量检测系统事故照射时间最长一个照射周期 约 5min。 5.4.2 污染途径分析污染途径分析 发生人员误照事故时,污染途径是 x 射线的直接外照射。 5.4.3 应急方案应急方案 一旦发生事故,按照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第四十 二条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145 号文件 关于建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 装置辐射事故分级处理和报告制度的通知之规定,应立即启动应急方案,采 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21 5.5 监测计划和污染防治措施监测计划和污染防治措施 5.5.1 监测计划监测计划 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安全与防护条例 (国务院第 449 令) 、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18871-2002) 、 工业 x 射线探伤卫 生防护标准 (gbz117-2006) 、 环境地表 辐射剂量率测定规范 (gb14583-1993) 、 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 (gbz128-2002)等法规和标 准,对射线装置使用单位进行工作场所监测、场所外的环境监测、个人剂量监 测。 5.5.1.1 工作工作场所监测场所监测 根据工业 x 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gb z117-2006)的要求,本单 位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焊接质量检测系统操作台 辐射剂量率进行监测,监测 频度为每年 1 次。本单位进行自行监测,监测频度为每年 2 次。监测计划列于 表 5-1。 表 5-1 场所监测计划 测点 监测项目 监测频度 x 射线检测仪操作台 剂量率 3 次/年 x 射线检测仪北侧 剂量率 3 次/年 x 射线检测仪南侧 剂量率 3 次/年 x 射线检测仪西侧 剂量率 3 次/年 x 射线检测仪东侧 剂量率 3 次/年 5.5.1.2 环境监测环境监测 本单位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焊接质量检测系统周边环境 辐射剂量率进行 22 监测,监测频度为每年 1 次,监测计划列于表 5-2。 表 5-2 环境监测计划 测点 监测项目 监测频度 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一层焊 接质量检测实验室 剂量率 1 次/年 5.5.1.3 个人剂量监测个人剂量监测 按 gbz1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的规定,本单位制订了个人 剂量监测计划。辐射工作人员配备 - 个人剂量计,每季度定期到有资质的 单位监测人员受照剂量,其结果建立档案,并做好工作人员的剂量数据登记工 作,每季度汇总、分析、评估,并将检测记录清晰、准确、完整地纳入档案进 行保存。 个人剂量监测结果见附录 c。 5.6 污染防治措施污染防治措施 5.6.1 辐射安全措施辐射安全措施 1)实体屏蔽实体屏蔽 本项目使用的焊接质量检测系统整体用铅板覆盖,设备设有观察窗,观察窗 均采用铅玻璃屏蔽,保障操作人员在操作设备过程的安全。 2)人流控制人流控制 x 射线检测场所只有一个人员入口,并处在工作人员的监视下,并粘贴文字 警示,因此照射期间非工作人员进入的可能性较小。 3)安全联锁安全联锁 安全联锁方式是在设备表面的防护门采用串联联锁, 如防护门有任何一个在 工作中被误打开,则 x 射线检测仪的射线及高压都将自动关闭,焊接质量检测 系统停止工作,以保护人员安全。 23 4)应急方案、预防措施和应急响应应急方案、预防措施和应急响应 为了防止事故发生,制定了安全防护措施。焊接质量检测系统工作过程中 有可能发生的潜在照射危险主要原因是防护设施发生故障。这些措施主要包括: 预防措施: (1)根据现有工作情况,不得擅自改变屏蔽结构。 (2)定期检查安全控制设施,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把安全隐患控制在萌芽 状态。 (3)焊接质量检测系统控制线路故障或机械故障时必须停止照射,经检修 达到技术要求,并经防护部门认可后,方能进行使用。 (4)工作人员必须经过辐射防护知识培训,熟悉掌握辐射防护知识,了解 所操作的 x 射线检测仪机基本结构和性能特点,熟悉操作程序,了解易出的事 故和误操作的可能性,正确合理使用 x 射线检测仪。设备运行时,工作人员只允 许在相应工作台停留。 (5)维修人员须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经常检查设备防护性能,及时处 理和排除故障,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应急响应: 一旦发生事故,应采取如下步骤: (1)人员在进行辐射工作期间所佩戴的个人剂量计发生应急响应,人员立 即关闭电源,停止焊接质量检测系统工作,封锁现场,无关人员不得靠近; (2)根据个人剂量计显示结果追溯事故所致个人剂量,进行记录,及时向 环保、卫生部门和单位主管部门报告,积极配合环保、卫生部门对辐射事故的 处理。 (3)及时通知设备生产、代理单位,该单位应迅速前往、全力协助事故的 调查和处理。 5.6.2 其他其他安全措施安全措施 1)供电安全 焊接质量检测系统配备电压稳定装置,因此能保证在突然停电情况下的设 备安全。 24 2)防火 备有灭火器,供灭火时使用。此外还设有火灾警报器。 5.7 辐射安全管理辐射安全管理 5.7.1 管理机构管理机构 遵照国务院第 449 号令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和环境 保护部第 3 号令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的要求,并按 国家环保总局所发的相关管理办法的规定,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建立了辐射安 全和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对辐射工作的安全管理。 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小组制定本单位辐射安全管理制度、应急措施, 安排操作人员培训、体检,建立管理档案。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与具体措施的 实施由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工作小组指定单位相关职能部门完成。 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小组组成如下: 序号 姓名 职务 分工及职责 专/兼职 1 李艳华 法人 组长:全面负责防护工作 兼职 2 汪复发 主任 副组长:负责人员防护知识 培训 兼职 3 司维远 工作人员 组员:负责现场防护工作的 监督工作 兼职 4 王鹏 工作人员 专职 5 陈泽 工作人员 兼职 5.7.2 管理制度管理制度 为安全使用 x 射线检测仪,北京微电子研究所已制定以下管理制度: 25 焊接质量检测系统操作规程 焊接质量检测系统安全管理制度 焊接质量检测系统检修维护制度 焊接质量检测系统人员培训方案 辐射事故应急措施 焊接质量检测系统监测方案 焊接质量检测系统台帐登记使用制度 环境监测及个人剂量监测制度 辐射防护和安全保卫制度 5.7.3 人员培训人员培训 焊接质量检测系统操作人员须参加环保部门组织认可的培训,学习辐射安 全防护专业知识、相关法规标准及单位有关制度,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未取 得辐射工作人员资质不得进行辐射工作。 北京遥测研究所已于2011 年派1名焊接质量检测系统操作人员参加北京市 卫生监督所的培训考核班, 取得辐射工作人员培训合格证, 培训合格证见附录d。 辐射工作人员清单: 表 5-3 辐射工作人员清单 姓名 性别 单位 发证日期 证书编号 岳华斌 男 北京遥测技术研 究所 2011 年 10 月 13 日 110106-0353 辐射人员合格证书见附件。 5.7.4 个人剂量监测个人剂量监测 焊接质量检测系统在检测时产生 x 射线,在设备运行时进行 辐射剂量率 26 监测。 焊接质量检测系统操作人员工作时佩戴个人剂量计。监测结果见表 5-4。 表 5-4 监测结果 年份 人员编号 姓名 个人剂量当量 (msv) 年度送检次 数 监测天数 2012年11 月至 2013 年 8 月 071002109 0001 岳华斌 0.106msv 4 360 备注 无 据统计,监测结果连续四个季度的中最大的个人剂量当量为 0.106msv。 5.8 对环保部对环保部 18 号令号令要求的满足情况要求的满足情况 本单位按照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进行对照检 查,满足情况见表 5-6。 表 5-5 与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对照检查结果 18 令要求 实际情况 符合 情况 生产、销售、使用、贮存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 置的场所,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明显的放射性 标志,其入口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安全和防护标准的 要求, 设置安全和防护设施以及必要的防护安全联锁、 报警装置或者工作信号。 射线装置的生产调试和使用场所, 应当具有防止 误操作、防止工作人员和公众受到意外照射的安全措 施。 设备表面有铅板进行 屏蔽, 设备本身带有必 要的防护安全联锁装 置, 制定了辐射防护措 施、安全操作规程,防 止工作人员和公众受 到大剂量照射。 符合 生产、 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场所, 应 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运行故障, 并避免故障导致次生危害。 制定了辐射事故应急 计划。 符合 27 生产、 销售、 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 位,应当按照国家环境监测规范,对相关场所进行辐 射监测,并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负责;不具 备自行监测能力的,可以委托经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 护主管部门认定的环境监测机构进行监测。 按照每年 3 次的频率, 对相关场所进行辐射 监测。 符合 生产、 销售、 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 位,应当加强对本单位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 和防护状况的日常检查。发现安全隐患的,应当立即 整改;安全隐患有可能威胁到人员安全或者有可能造 成环境污染的,应当立即停止辐射作业并报告发放辐 射安全许可证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发证 机关” ) ,经发证机关检查核实安全隐患消除后,方可 恢复正常作业。 制定了辐射安全管理 规定、 辐射事故应急预 案。 符合 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 应当对本单位的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 护状况进行年度评估, 并于每年 1 月 31 日前向发证机 关提交上一年度的评估报告。 严格执行。 符合 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 应当按照环境保护部审定的辐射安全培训和考试大 纲,对直接从事生产、销售、使用活动的操作人员以 及辐射防护负责人进行辐射安全培训,并进行考核; 考核不合格的,不得上岗。 辐射人员已接受培训。 符合 生产、 销售、 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 位,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家环境保护和职 业卫生标准,对本单位的辐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 监测;发现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异常的,应当立即核实 和调查,并将有关情况及时报告辐射安全许可证发证 机关。 每季度对本单位的辐 射人员进行个人剂量 监测。 符合 生产、 销售、 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 位,应当安排专人负责个人剂量监测管理,建立辐射 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档案。个人剂量档案应包括个人基 有专职人员进行个人 剂量档案管理。 符合 28 本信息、工作岗位、剂量监测结果等材料,个人剂量 档案应当保存至辐射工作人员年满七十五周岁,或者 停止辐射工作三十年。 发生辐射事故或者发生可能引发辐射事故的运 行故障时,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 置的单位应当立即启动本单位的应急方案,采取应急 措施,并在两小时内填写初始报告,向当地人民正副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 发生辐射事故的,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 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还应当同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公 安部门和卫生主管部门报告。 已制定辐射事故应急 措施 符合 5.9 对环保局对环保局 3 号令号令要求的满足情况要求的满足情况 本单位按照关于修改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进行 对照检查,满足情况见表 5-7。 表 5-6 对关于修改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对照检查结果 3 号令要求 实际情况 符合 情况 设有专门的辐射安全与环境 保护管理机构。 成立了放射卫生防护领导小组,主要负责辐 射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工作。 符合 从事辐射工作的人员必须通 过辐射安全和防护专业知识 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和考 核。 从事探伤检测的 1 名人员参加了环保部认可 的培训机构的辐射防护专业培训,并获得上 岗资格。 符合 使用放射性同位素的单位应 当有满足辐射防护和实体保 卫要求的放射源暂存库或设 备。 本次评价不涉及放射性同位素方面的内容。 符合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使 用场所有防止工作人员和公 众受到意外照射的安全措施。 设备表面有铅板进行屏蔽,可防止工作人员 和公众受到大剂量照射。 符合 29 配备与辐射类型和辐射水平 相适应的防护用品和监测仪 器,包括个人剂量测量报警、 辐射监测等仪器。使用非密封 放射性物质的单位还应当有 表面污染监测仪。 所有放射性工作人员均配备个人剂量计,每 季度定期到有资质的单位监测人员受照剂 量,其结果建立档案,并及时报告管理部门。 符合 有健全的操作规程、岗位职 责、辐射防护和安全保卫制 度、设备检修维护制度、放射 性同位素使用登记制度、人员 培训计划、监测方案等。 制定了辐射安全管理规定、安全操作规程、 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岗位职责、辐射防护措 施、人员培训制度等,基本能够满足需要。 符合 有完善的辐射事故应急措施。 制定了辐射事故应急计划。 符合 产生放射性废气、废液、固体 废物的,还应具有确保放射性 废气、废液、固体废物达标排 放的处理能力或者可行的处 理方案。 本次评价不涉及放射性同位素方面的内容。 30 6、正常工作的环境影响、正常工作的环境影响 6.1 概述概述 焊接质量检测系统在通电后加高压产生 x 射线,可能对人员产生外照射,无 放射性污染物。 本项目焊接质量检测系统配备 1 名专职工作人员操作, 焊接质量检测系统每次 照射时间约 5min。设备年累计照射时间为 100h。 本设备长 230cm,宽 130cm,高 170cm。自带防护设施,整体包裹 12mm 的铅 板,观察窗的铅玻璃为 34mm 厚,铅当量 12mm。射线出束装置距离设备上表面的 距离为 60cm。 6.2 项目辐射项目辐射环境影响环境影响 6.2.1 公众、工作人员受照剂量预测公众、工作人员受照剂量预测 (1 1)预测公预测公式式 探伤机运行时人员所受外照射剂量由下式估算, 公式及相关参数来源 辐射防 护导论 : ( /)2 10/r x t dd tr (1) 式中:d人员所受有效剂量,sv/a; dx 射线机 1m 处的辐射剂量率,svh -1, x屏蔽厚度,mm; t衰减 1/10 层厚度,mm; t年工作时间,h/a; r居留因子,对工作人员取值为 1,对公众时取值 1/4; r计算点距探伤机的距离,m。 表表 6 环境影响分环境影响分析析 31 散射线预测影响公式: 射线经散射后能量降低,散射后的 x 射线能量计算公式为: )cos1 (1 1 511. 0 0 0 e e e (2) 公式来源于辐射防护手册第一分册 辐射源与屏蔽 式中: e散射线能量电压,mv; e0初级射线能量电压,mv; 散射角度。 根据辐射源室屏蔽设计与评价辐射衰减因子为: k -1 l=10 -(x/t) ( 3) 散射线预测影响公式: d散射= d*t*r*10(-x/t)*fs/rs2 (4) d散射人员所受散射剂量; d距加速器焦点 1m 处的辐射剂量率,sv h-1;散射线强度根据散射角及 散射次数计算; x: 屏蔽厚度,mm; t衰减 1/10 层厚度,mm; t年工作时间,h/a; r居留因子,对工作人员取值为 1,对公众时取值 1/4; rs计算点与探伤机的距离,m fs散射因子, 在防护设计时通常保守取值 0.01 (辐射源室屏蔽设计与评价) 32 散射角示意图见下图: 图 6-1 散射角示意图 根据辐射防护导论第 69 页,主射束 1m 处辐射剂量率为 d= *i (3) :发射率常数,mgy * m 2 * ma-1 * min-1(见辐射防护导论附图 3) i: 设备管电流 计算参数见表 6-3。 表 6-2 受照剂量计算参数表 参数 选取值 d 主射束:主射束辐射剂量率最大为 3.6sv h-1 漏射线:漏射线辐射剂量率最大为 0.005sv h-1 x 铅板厚度:12mm 铅玻璃厚度:34mm t 250kv 铅的 tvt 值为 2.9mm 散射 主束线 散射角 33 t xth 225 st型定向 x 射线探伤机 100h/a r 工作人员(操作台)1 其余 1/16 散射线示意图见图 4。 图 6-2 散射线示意图 (2 2)人员受照剂量人员受照剂量 人员受主射束、漏射线照射剂量计算结果见表 6-4。 表 6-4 x 射线探伤机时人员受照剂量计算结果 位置 距 离, m 射线束 铅当 量 mm 衰减因子 居留 因子 受照群体 受照剂 量率 sv/h 受照剂量, msv/a 操作台 1 漏射线 12 7.30e-05 1 工作人员 3.65e-07 3.65e-02 主束线 虚线为散射线 34 观察窗 1 漏射线 12 7.30e-05 1 工作人员 3.65e-07 3.65e-02 北墙外 30cm 5 漏射线 12 7.30e-05 1/16 公众 1.46e-08 8.76e-05 南墙外 30cm 2 漏射线 12 7.30e-05 1/16 公众 9.13e-08 5.48e-04 东墙外 30cm 2 漏射线 12 7.30e-05 1/16 公众 9.13e-08 5.48e-04 西墙外 30cm 5 漏射线 12 7.30e-05 1/16 公众 1.46e-08 8.76e-05 楼上 1.9 漏射线 12 7.30e-05 1/16 公众 1.01e-07 1.30e-03 根据公式(1)人员受散射线照射剂量计算过程如下: 人员受散射线照射剂量计算结果见表 6-6。 表 6-6 人员受照剂量计算结果 位置 距 离, m 射线束 铅当 量 mm 衰减因子 居留 因子 受照群体 受照剂量 率 sv/h 受照剂 量,msv/a 操作台 1 散射线 12 7.30e-05 1 工作人员 2.63e-06 2.63e-01 观察窗 1 散射线 12 7.30e-05 1 工作人员 2.63e-06 2.63e-01 北墙外 30cm 5 散射线 12 7.30e-05 1/16 公众 1.05e-07 6.31e-04 南墙外 30cm 2 散射线 12 7.30e-05 1/16 公众 6.57e-07 3.94e-03 东墙外 30cm 2 散射线 12 7.30e-05 1/16 公众 6.57e-07 3.94e-03 西墙外 30cm 5 散射线 12 7.30e-05 1/16 公众 1.05e-07 6.31e-04 楼上 1.9 散射线 12 7.30e-05 1/16 公众 7.28e-07 9.33e-03 周边人员受照叠加计算值,见表 6-7。 表 6-7 周边人员受照叠加值 35 位置 设备北 侧 设备南侧 设备东侧 设备西侧 设备上侧 操作台 观察窗 受照群 体 公众 公众 公众 公众 公众 工作人 员 工作人 员 叠加受 照剂量 msv/a 6.31e-04 3.94e-03 3.94e-03 6.31e-04 1.06e-02 0.263 0.263 (3 3)小结小结 由表可见,设备运行中,工作人员和公众所受的照射为直接外照射,对射线探 伤工作人员所致个人最大剂量为 0.263msv/a,满足职业照射 2msv/a 的管理限值; 对公众所致的最大个人有效剂量为0.0106msv/a,满足公众照射 0.1msv/a 的管理限 值。 综上,设备正常工作时对环境的影响很小。 6.3 事故情况下环境影响事故情况下环境影响 6.3.1 事故分析事故分析 本项目 x 射线探伤机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为: 门机联锁装置失灵, 人 员误照。 焊接质量检测系统运行时, 因操作不慎, 在工作人员没有关机的状态下打开屏 蔽门,取出或放置被检工件。此时门机联锁装置失灵,x 射线探伤机仍在运行,在 探伤透照工作间外的人员将受到 x 射线的直接外照射,工作人员距离工件 30cm, 人员停留时间约为 5 分钟。 6.3.2 事故后果估算事故后果估算 当发现误照时,应迅速关闭电源断开高压,使 x 射线机停机,并让人员离开, 人员停留时间最长约 5min。 人员受照剂量由(3)式估算, 36 2 r/tdd (3) 式中:d事故时人员所受最大个人剂量,sv; dx 射线机 1m 处的辐射剂量率,svh -1,本项目使用的 x 射线探伤机距离射线管焦 点 1m 处的辐射剂量率最大为 svh-1; t人员受照时间,h; r人员至 x 射线机的距离,m 。 上式计算参数和结果列于表 6-8。 表 6-8 x 射线探伤机事故剂量估算的参数和结果 1m 处的 剂量率, svh 1 人员停留 时间, min 距离,m 剂量, msv 合计,msv 漏射线 0.005 5 0.6 1.2 834.2 散射线 3.6 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