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青良山隧道安全评估.doc_第1页
[交通运输]青良山隧道安全评估.doc_第2页
[交通运输]青良山隧道安全评估.doc_第3页
[交通运输]青良山隧道安全评估.doc_第4页
[交通运输]青良山隧道安全评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一、编制依据- 1 -二、隧道工程概况- 1 -1、工程概述- 1 -2、主要技术标准- 2 -3、工程评价及施工方法设计要求- 2 -4、隧道开挖方法简述- 2 -三、工程地质、水文、气象- 3 -1、地形地貌- 3 -2、工程地质情况- 4 -3、地质构造- 6 -4、地表水- 6 -5、地下水- 6 -6、隧道涌水量预测- 7 -7、地震- 7 -8、不良地质- 7 -四、施工阶段风险评估过程11五、施工阶段风险评估方法13六、施工阶段风险评估15七、隧道工程风险分析161、风险辨识的主要内容162、各项基本风险、引起风险因素163、隧道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164、隧道工程专项风险评估195、重大风险源风险估测24八、风险控制措施311、风险接受准则312、一般风险源控制措施313、重大风险源控制措施34九、成立工程风险评估与管理领导小组411、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及工作职责412、职责分工413、风险评估与管理小组办公室42十、风险评估42十一、风险事件的技术对策421、隧道坍塌风险事件的技术对策422、隧道大变形施工对策及安全技术措施。45十二、残余风险评估47十三、隧道风险评估结论47青良山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书一、编制依据1、海西高速公路网漳州至永安联络线漳州华安至新圩段及漳州华安段路基土建工程A6合同段施工招标文件、海西高速公路网漳州至永安联络线漳州华安段A6合同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施工图纸及技术规范。2、漳永高速工(2012)79号文件及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3、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2009年版)、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现行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现行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现行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等相关规范。4、现行公路施工手册、现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5、现场勘探调查、搜集的实地资料。6、我单位在类似工程中的施工经验和相关工程的技术总结、工法成果等。7、依据以上文件、规范、标准及工程实地勘探情况,结合我公司现有的技术装备、施工能力、管理水平,以及从事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山岭桥梁的施工经验,并针对本工程施工特点,以“保质量、保安全、保工期、创精品”为目标,编制本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二、隧道工程概况1、工程概述漳永高速公路漳州华安段A6标为海峡西岸经济区高速公路网漳州至永安联络线漳州华安段,本合同段(A6)青良山隧道起点位于华安县新圩镇,起点桩号K36+315.000,终点位于华丰镇,终点桩号K38+814.000。青良山隧道全长2.49km(左线长2474m,右线长2499m),设计为上下行分离式隧道,设计速度为80km/h,隧道单洞两车道。2、主要技术标准公路等级:高速公路设计荷载:公路级设计速度:80km/h隧道净空宽度:10.25m隧道净空高度:5.0m3、工程评价及施工方法设计要求根据设计图,洞口仰坡及两侧边坡属于土岩质边坡,工程评价总体认为稳定性较差,存在浅埋,采用明洞设计处理;隧道左线出口洞门存在偏压,对洞门进行特殊设计。 隧道共分9个围岩级别段,分别对开挖施工方法的进行设计要求,具体要求如下表:青良山隧道各级围岩长度及开挖方法表编号项目名称总长级围岩级围岩级围岩备注1青良山隧道左线24741980260234分离式隧道围岩级别比例78.42%10.5%11.08%青良山隧道右线24992040240219分离式隧道围岩级别比例80.03%9.61%10.36%2开挖断面面积82.3796.22107.483开挖方法全断面法台阶法、弧形导坑法单侧壁导坑法、弧形导坑法4、隧道开挖方法简述(1)隧道洞口边坡采用边开挖边支护方式,采用混凝土骨架植物防护进行支护,四个洞口均采用了不通长度的明洞进洞,洞口段洞身开挖,采用台阶分部法开挖,辅以管棚超前支护。(2)全断面开挖方法,主要用于级围岩区段洞身开挖。(3)台阶法开挖方法,主要用于级围岩深埋区段洞身开挖,隧道加宽段紧急停车带级围岩区段开挖。(4)弧形导坑开挖方法(预留部分核心土),主要用于级围岩深埋段、级围岩浅埋段、隧道加宽段紧急停车带级围岩区段开挖。(5)单侧璧倒坑开挖方法(CD法),主要用于级围岩浅埋段、偏压及断层破碎带地段开挖。三、工程地质、水文、气象1、地形地貌漳永高速公路漳州华安段A6合同段青良山隧道位于福建省漳州华安县新圩镇,隧道区属丘陵地貌,地形起伏较大。隧道范围内中线高程在84469米,最大高差约385.0米,山体自然坡度1040,地表植被发育。进、出口均处于山前斜坡地带,山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隧址区仅狭窄山路通过,交通条件较差。隧道漳州端洞口地面自然坡度约30,坡向约150。洞口段隧道轴线走向约330,与地形等高线近垂直通过,地形上左、右基本对称;右线漳州端洞口地面自然坡度约30,纵向约150,隧道轴线方向约330,与等高线交角约35,地形上左厚右薄,存在一定偏压。洞口段第四系覆盖层厚度不大,但全风化花岗岩、强风化碎屑状花岗岩厚度大,其抗冲刷能力弱,自稳能力不强,对边坡稳定不利。边坡及仰坡开挖时,在无坡面防护或超前支护措施、地表水冲刷等情况下,边坡岩土体易产生坍塌、碎落。总体上左、右线隧道漳州端洞口仰坡及两侧边坡属土岩质边坡,稳定性较差。隧道永安端洞口段轴线约340,洞口地面自然坡度约30,坡向约320,左、右线隧道与地形等高线近垂直通过。第四系覆盖层主要为粉质黏土、碎石及块石下伏基岩为强风化、微风化硅质岩,岩质硬。仰坡及两侧边坡坡体中第四系粉质黏土抗冲刷能力不强、块石结构松散,自稳能力弱,对边坡稳定不利边坡及仰坡开挖时,在无坡面防护或无超前支护措施、不恰当爆破施工、地表水冲刷等情况下,边坡岩土体易产生坍塌、碎落。总体上左、右线隧道永安端洞口仰坡及两侧边坡属土岩质边坡,稳定性较差。2、工程地质情况本隧道地层岩性复杂多样,根据勘察结果,结合本次地质调查,隧址区上覆为第四系坡积成因(Qd1)粉质黏土、碎石、石块,残积成因(Qe1)砾质黏性土,下伏基岩为燕山期花岗岩及三叠系下统溪口组(T1x)硅质岩、砂岩,现将随址区分布的地层由新至老描述如下:第四系(Q)粉质粘土(Qd1)-1:灰黑色,可塑-软塑,稍湿,含少量砂质,具腐臭味,表层0.4m含植物根系。该层主要分布于山间冲沟段,厚度较小。粉质粘土(Qd1)-2:黄褐色,可塑,稍湿,表层0.4m含植物根系,厚度较小。粉质粘土(Qd1)-3:黄褐色,硬塑,稍湿,含10-25%粒径20mm-50mm的硅质岩碎石,表层含植物根系。碎石(Qd1):灰褐色,中密-密实,碎石含量50%-60%,母岩成分主要为硅质岩,粒径一般20mm-120mm,泥、砂质充填,该层广泛分布于随址区斜坡段。块石(Qd1):灰色、深灰色,密实,稍湿,块石粒径一般200mm-470mm,母岩成分主要为硅质岩,该层广泛分布于隧道出口端所在斜坡。砾质黏性土(Qe1)-1:褐红色,可塑,稍湿,含粒径2mm-3mm的石英颗粒约25%,岩芯成砾砂状,偶见花岗岩残块。该层广泛分布于左线隧道进口端斜坡。砾质黏性土(Qe1)-2:褐红色-黄棕色,硬塑,稍湿,含石英颗粒约25%-30%,粒径2mm-3mm,岩芯呈砾砂状。燕山期花岗岩(52(3)c)全风化花岗岩(52(3)c)-1:褐黄色、原岩结构构造基本破坏,岩芯呈砂砾状、砂状,手可捏碎,该层广泛分布于隧道进口端山坡。强风化碎屑状花岗岩(52(3)c)-2:褐黄色、灰黄色,原岩结构大部分破坏,岩芯呈砾砂状、碎屑状,该层广泛分布于隧道进口端。其中CZKKSD-073钻孔孔深11.7m-32.7m段存在因球状风化引起的中风化花岗岩孤石。强风化碎块状花岗岩(52(3)c)-3:灰白岩,粗粒花岗岩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质分为石英,长石,黑云母,节理裂隙发育,岩芯多呈柱状,柱长一般5cm-30cm,最长可达90cm,该层广泛分布于隧道进口端。中风化花岗岩(52(3)c)-4:灰白色,粗粒花岗结构,块状结构,主要矿质成分为石英,长石,黑云母,节理裂隙发育,岩芯多呈柱状,柱长一般5cm-30cm,最长可达90cm,岩体较完整,RQD=65%-80%;该层广泛分布于隧道进口端。中风化花岗斑岩(52(3)c):灰绿色,似斑状结构,块状结构,节理裂隙发育,岩芯多呈短柱状,节长10cm-20cm,少量呈碎块状该层局部段分布,仅CZKKSD-074钻孔有揭露。三叠系下统溪口组(TlX)全风化硅质岩(TlX)-1:灰黄岩,原岩结构基本破坏,仅具原岩外观,岩芯多呈土柱状,该层分布于隧道洞身及出口端局部段。强风化硅质岩(TlX)-2:灰褐色、灰白色,原岩结构大部分被破坏,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裂隙发育,岩芯呈碎块状,该层广泛分布于隧道洞身及出口端。强风化硅质岩(TlX)-3:灰白岩、灰褐色,隐晶质结构,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裂隙面见铁质浸染,岩质硬,岩芯呈块状、短柱状,柱状,最长约35cm,岩体完整,RQD=75%-80%;该层广泛分布于隧道洞身段及出口端。微风化硅质岩(TlX)-4:灰白岩、灰褐岩,隐晶质结构,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不发育,岩硬质,岩芯呈柱状,最长约380cm,岩体完整,RQD=80%-90%;该层广泛分布于隧道洞身段及出口端。全风化砂岩(TlX)-1:灰黄色,原岩结构基本破坏,岩芯多呈碎块状及土柱状手可捏碎,该层局部段分布。强风化砂岩(TlX)-2:灰黄色,原岩结构大部分被破坏,砂纸机构,钙泥质胶结,中厚层状构造,裂隙发育,岩芯呈碎块状,块径2cm-5cm,该层分布于隧道洞身段及出口端局部段。微风化砂岩(TlX)-3:灰白色、灰褐色,砂质结构,硅质及钙质胶结,中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裂隙面见铁质浸染,岩质硬,岩芯呈柱状,最长约100cm,岩体完整,RQD=85%;该层主要分布于隧道洞身段及出口端局部段。3、地质构造根据区域地质资料,结合本次地质调查结果,随址区发育一条正断层,与隧道大致交于隧道底板里程桩号Z6K37+160、K37+150处,断层产状为31560,断层上盘为燕山期花岗岩,下盘为三叠溪下统溪口组(T1x)硅质岩、砂岩。4、地表水隧址区地表水不发育,未见明显地表水体。5、地下水根据勘察,隧址区地下水主要为碎石类土中的空隙水和基岩中的裂隙水。孔隙潜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以地下径流形式排泄,因地形较陡,碎石土的赋水能力差,降雨后补给快、排泄快,水量不大。下伏基岩节理裂隙较发育,但多呈闭合状,连通性较差,多充填泥质,裂隙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以沿裂隙渗流形式或地形切割排出地表,由于下伏基岩节理裂隙连通性差,地下水并非为具有连通性的裂隙潜水,为局部破碎岩体中赋存的裂隙水,其水量小,无统一的地下水位。本次勘察仅部分钻孔揭露到地下水,埋深3.4m24m。6、隧道涌水量预测通过对隧道涌水量进行计算预测,左幅隧道涌水量为2705m3/d;右幅隧道涌水量为2718m3/d;鉴于其涌水量与气候密切相关,隧道区域降水量的增加或雨季大暴雨等原因,渗入法计算结果应按预测涌水量的三倍考虑。 隧道涌水主要呈雨淋状或线形出水,主要集中在雨季。7、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福建省区域化一览表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隧址区场地地震烈度为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隧道结构设计按度区设防。8、不良地质青良山隧道中部K37+090处穿越F12断层,断层岩体极破碎,自稳能力差,洞室出水呈淋雨状或线状,集中降雨情况下有可能产生突泥、突水;针对这一区段,拟采用超前全断面帷幕注浆方案进行处理,加固区段为ZK37+090-150、K37+090-150,合计加固长度为120m;全断面注浆按每个循环35(30)m考虑;每循环注浆35(30)m,开挖30(25)m,保留5m止浆岩盘;注浆浆液采用水泥浆液,水灰比为1.0-1.5;注浆压力以中压为主,一般采用2.5-3倍静水压力。48隧道左线设计情况统计表序号段落桩号围岩级别围岩情况描述辅助措施1ZK36+322-420(98m)围岩主要为砾质黏性土及全风化花岗岩,强风化碎屑状花岗岩。砾质黏性土受雨水浸泡易软化,全风化花岗岩结构构造基本破坏,抗冲刷能力差,围岩自稳能力差,无支护时拱部易坍塌,侧壁易失稳。集中降雨状态下洞室呈线状或淋雨状出水。超前大管棚(40m)超前小导管(48m)2ZK36+420-480(60m)围岩主要为强风化碎屑状花岗岩及中风化花岗岩。强风化碎屑状花岗岩原岩结构大部分破坏,岩质较软,岩体极破碎,围岩自稳能力较差,无支护时拱部可能产生小型坍塌,侧璧可能掉块,集中降雨状态下洞室内呈淋雨状或点滴状出水。超前小导管(10m) 超前锚杆(50m)3ZK36+480-1060(580m)中风化花岗岩、中风化花岗岩斑岩,节理裂隙较发育,岩质较硬,岩体较完整,围岩自稳能力较好,无支护时拱部可能产生掉块,侧璧基本稳定,集中降雨状态下洞室内呈点滴状或潮湿状出水。超前锚杆(20m)4ZK37+060-100(40m)围岩主要为中风化花岗岩,受断裂构造影响,节理裂隙发育,岩质较硬,岩体较破碎,围岩自稳能力一般,无支护时拱部可能产生小型坍塌,侧璧可能掉块,集中降雨状态下洞室内呈淋雨状或点滴状出水。超前小导管(10m) 超前锚杆(30m)5ZK37+100-140V(40m)该段围岩为断裂破碎带,受构造影响,岩体极破碎,自稳能力差,开挖易产生坍塌,侧壁易失稳,洞室出水状态呈淋雨状或线状出水,集中降雨状态下可能产生突泥、突水。超前小导管(40m)6ZK37+140-200(60m)围岩主要为微风化硅质岩,受断裂构造影响,节理裂隙发育,岩质较硬,岩体较破碎,围岩自稳能力一般,无支护时拱部可能产生小型坍塌,侧壁可能掉块。集中降雨状态下洞室内呈点滴状或淋雨状出水。超前锚杆(50m)7ZK37+200-1600(1400m)围岩主要为微风化硅质岩、砂岩,节理裂隙较发育,岩质较硬,岩体较完整,围岩自稳能力较好,无支护时拱部可能产生掉块,侧壁基本稳定。集中降雨状态下洞室内呈潮湿状或点滴状出水。超前锚杆(20m) 8ZK38+600-700(100m)围岩主要为微风化硅质岩,少量强风化硅质岩,节理裂隙较发育,岩质较硬,岩体较破碎,围岩自稳能力较差,无支护时拱部可能产生掉块,侧壁基本稳定。集中降雨状态下洞室内呈淋雨状或点滴状出水。超前小导管(10m) 超前锚杆(50m)9ZK38+700-796V(96m)围岩主要为块石、全风化硅质岩、全风化砂岩,少量中风化岩。块石结构较松散,抗冲刷能力差,围岩自稳能力差,全风化岩抗冲刷能力弱,无支护时拱部可能产生掉块,侧壁易稳定。集中降雨状态下洞室内呈淋雨状或线状出水。超前大管棚(20m)超前小导管(61m)隧道右线设计情况统计表序号段落桩号围岩级别围岩情况描述辅助措施1K36+315-380(65m)围岩主要为砾质黏性土及全风化花岗岩,强风化碎屑状花岗岩。砾质黏性土受雨水浸泡易软化,全风化花岗岩结构构造基本破坏,抗冲刷能力差,围岩自稳能力差,无支护时拱部易坍塌,侧壁易失稳。集中降雨状态下洞室呈线状或淋雨状出水。超前大管棚(30m)超前小导管(48m)2K36+380-420(40m)围岩主要为强风化碎屑状花岗岩及中风化花岗岩。强风化碎屑状花岗岩原岩结构大部分破坏,岩质较软,岩体极破碎,围岩自稳能力较差,无支护时拱部可能产生小型坍塌,侧璧可能掉块,集中降雨状态下洞室内呈淋雨状或点滴状出水。超前小导管(10m) 超前锚杆(30m)3K36+420-1060(640m)中风化花岗岩、中风化花岗岩斑岩,节理裂隙较发育,岩质较硬,岩体较完整,围岩自稳能力较好,无支护时拱部可能产生掉块,侧璧基本稳定,集中降雨状态下洞室内呈点滴状或潮湿状出水。超前锚杆(20m)4K37+060-100(40m)围岩主要为中风化花岗岩,受断裂构造影响,节理裂隙发育,岩质较硬,岩体较破碎,围岩自稳能力一般,无支护时拱部可能产生小型坍塌,侧璧可能掉块,集中降雨状态下洞室内呈淋雨状或点滴状出水。超前小导管(10m) 超前锚杆(30m)5K37+100-140V(40m)该段围岩为断裂破碎带,受构造影响,岩体极破碎,自稳能力差,开挖易产生坍塌,侧壁易失稳,洞室出水状态呈淋雨状或线状出水,集中降雨状态下可能产生突泥、突水。超前小导管(40m)6K37+140-200(60m)围岩主要为微风化硅质岩,受断裂构造影响,节理裂隙发育,岩质较硬,岩体较破碎,围岩自稳能力一般,无支护时拱部可能产生小型坍塌,侧壁可能掉块。集中降雨状态下洞室内呈点滴状或淋雨状出水。超前小导管(10m)超前锚杆(50m)7K37+200-1600(1400m)围岩主要为微风化硅质岩、砂岩,节理裂隙较发育,岩质较硬,岩体较完整,围岩自稳能力较好,无支护时拱部可能产生掉块,侧壁基本稳定。集中降雨状态下洞室内呈潮湿状或点滴状出水。超前锚杆(20m) 8K38+600-700(100m)围岩主要为微风化硅质岩,少量强风化硅质岩,节理裂隙较发育,岩质较硬,岩体较破碎,围岩自稳能力较差,无支护时拱部可能产生掉块,侧壁基本稳定。集中降雨状态下洞室内呈淋雨状或点滴状出水。超前小导管(10m) 超前锚杆(90m)9K38+700-814V(114m)围岩主要为块石、全风化硅质岩、全风化砂岩,少量中风化岩。块石结构较松散,抗冲刷能力差,围岩自稳能力差,全风化岩抗冲刷能力弱,无支护时拱部可能产生掉块,侧壁易稳定。集中降雨状态下洞室内呈淋雨状或线状出水。超前大管棚(20m)超前小导管(79m)四、施工阶段风险评估过程根据关于开展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试行工作的通知(交质监发2011217号)要求及公路桥梁、隧道安全评估指南、桥梁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标准补充规定、公路隧道作业要点手册的有关内容,结合本标段工程建设实际情况,本标段隧道风险评估基本程序如下:1、对施工阶段的初始风险进行评价,分别确定各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和可能造成的损失。2、分析各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主要确定风险因素对施工安全的影响。3、提出各风险因素的等级及残余风险等级,综合确定各隧道风险等级。4、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和措施并确定监控责任。5、上级单位对风险评估报告进行审查,并提出修正意见。6、根据上级部门意见及专家意见完善风险评估报告并执行。施工阶段风险评估流程图(见后附图)施工阶段开始检查施工图阶段所做的全部风险评估结果和相关数据资料,以及招投标和合同中反馈的信息结合自身施工水平和现场情况对风险进行识别和估计对风险进行评估全过程对残余风险进行风险监控在施工组织计划中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包括预设的应对措施和残留风险的处理措施检查结果是否满足要求实施变更后的施工方案和管理措施在施工组织计划中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包括预设的应对措施和残留风险的处理措施改变预设的风险应对措施,施工方法和步骤,选择更优化的施工方案和管理措施满足直到整个隧道完工 附图 施工阶段风险评估流程图五、施工阶段风险评估方法根据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及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2009年版)、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9年版)、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现行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现行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的有关内容及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建立我合同段隧道工程施工风险控制体系。隧道工程风险分级和接受准则(1)事故发生概率的等级分成四级,见下表事故发生概率等级标准概率范围中心值概率等级描述概率等级0.31很可能40.030.30.1可能30.0030.030.01偶然20.0030.001不太可能1注:当概率值难以取得时,可用频率代替概率。 中心值代表所给区间的对数平均值。(2)事故发生后果的等级分成四级人员伤亡是指在参与施工活动过程中人员所发生的伤亡,依据人员伤亡的类别和严重程度进行分级,等级标准如下表示:人员伤亡等级标准后果定性描述特大重大较大一般后果等级4321人员伤亡数量(人)F30或SI10010F30或50SI1003F10或10SI50F3或SI10注:F=死亡人数(含失踪) SI=重伤(3)直接经济损失等级标准经济损失是指风险事故发生后造成工程项目发生的各种费用的总和,包括直接费用和事故处理所需(不含恢复重建)的各种费用,如下表示。直接经济损失等级标准后果定性描述一般较大重大特大后果等级1234经济损失(万元)Z1010Z5050Z500Z500(4)环境影响等级标准环境影响是指隧道施工对周围建(构)筑物破坏或损害、环境污染等,根据其影响程度进行分级,如下表示。环境影响等级标准后果定性描述灾害性的很严重的严重的较大的轻微的后果等级54321人员伤亡数量(人)永久的且严重的永久的但轻微的长期的临时的但严重的临时的且轻微的注:“临时的”含义为在施工工期以内可以消除;“长期的”含义为在施工工期以内不能消除,但不会是永久的;“永久的”含义为不可逆转或不可恢复的。(5)专项风险等级标准根据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后果等级,将风险等级分为四级:极高(级)、高度(级)、中度(级)和低度(级)。风险等级标准后果等级概率等级一般较大重大特大1234很可能4高度高度极高极高可能3中度高度高度极高偶然2中度中度高度高度不太可能1低度中度中度高度(6)风险接受准则与采取的风险处理措施风险接受准则与采取的风险处理措施表风险等级接受准则处理措施低度可忽略此类风险较小,不需采取风险处理措施和监测。中度可接受此类风险次之,不需采取风险处理措施,但需予以监测。高度不期望此类风险较大,必须采取风险处理措施降低风险并加强监测,且满足降低风险的成本不高于风险发生后的损失。极高不可接受此类风险最大,必须高度重视并监测,否则要不惜代价将风险至少降低到不期望的程度。六、施工阶段风险评估施工准备情况风险因素核对表施工准备情况气象调查与施工有关法令调查设计文件的核对情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其他施工地质勘察风险因素核对表施工地质勘察资料收集情况常规地质法情况(地质素描)超前地质预报情况其他施工管理风险因素核对表施工管理培训情况检测情况应急预案情况人员管理情况施工队伍状况机械设备程度施工质量施工经验辅助工法的掌握与应用监理情况其他其他风险因素核对表交通事故司机运输设备交通管理道路状况其他用电事故用电设备施工组织设备状况用电管理其他七、隧道工程风险分析1、风险辨识的主要内容风险辨识是风险评估与控制的基础。风险因素辨识是否全面、辨识的结果是否准确将影响风险评估和控制过程。风险辨识主要内容有:(1)在隧道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有哪些风险应当考虑?(2)引起这些风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各项基本风险、引起风险因素根据设计现场勘察资料和给定的设计图纸对大湖底隧道危险单元划分及风险进行分析:(1)隧道洞口仰坡陡立,岩石破碎,松散堆集体,节理发育,受雨水冲刷易形成滑坡,仰坡稳定性差。(2)隧道洞身开挖易发生坍塌,尤其是级围岩。(3)二衬施工属于高空作业,存在人员高空坠落和高空坠物等危险因素。(4)挖机、装载机、空压机等特征设备存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事故的危险因素。3、隧道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评分依据隧道工程事故安全风险评估指南。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主要考虑隧道地质条件、建设规模、气候与地形条件等评估指标,具体见下表。青良山隧道左线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指标分 类分值评估分值地质G(a+b+c)围岩情况a1.、围岩长度占全隧长度70%以上4-5/根据设计文件和施工实际情况确定2.、围岩长度占全隧长度40%以上、70%以下3/3.、围岩长度占全隧长度20%以上、40%以下2/4.、围岩长度占全隧长度20%以下11瓦斯含量b1.隧道洞身穿越瓦斯地层2-3/2.隧道洞身附近可能存在瓦斯地层1/3.隧道施工区域不会出现瓦斯0/富水情况c1.隧道全程存在可能发生涌水突泥的地质2-3/2.有部分可能发生涌水突泥的地质113.无涌水突泥可能的地质0/开挖断面A1.特大断面(单洞四车道隧道)4/2.大断面(单洞三车道隧道)3/3.中断面(单洞双车道隧道)224.小断面(单洞单车道隧道)1/隧道全长L1.特长(3000m以上)4/2.长(大于1000m、小于3000m)333.中(大于500、小于1000m)2/4.短(小于500m)1/洞口形式S1.竖井3/2.斜井2/3.水平洞11洞口特征C1.隧道进口施工困难22从施工便道难易、地形特点等考虑2.隧道进口施工较容易1/青良山隧道右线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指标分 类分值评估分值地质G(a+b+c)围岩情况a1.、围岩长度占全隧长度70%以上4-5/根据设计文件和施工实际情况确定2.、围岩长度占全隧长度40%以上、70%以下3/3.、围岩长度占全隧长度20%以上、40%以下2/4.、围岩长度占全隧长度20%以下11瓦斯含量b1.隧道洞身穿越瓦斯地层2-3/2.隧道洞身附近可能存在瓦斯地层1/3.隧道施工区域不会出现瓦斯00富水情况c1.隧道全程存在可能发生涌水突泥的地质2-3/2.有部分可能发生涌水突泥的地质113.无涌水突泥可能的地质0/开挖断面A1.特大断面(单洞四车道隧道)4/2.大断面(单洞三车道隧道)3/3.中断面(单洞双车道隧道)224.小断面(单洞单车道隧道)1/隧道全长L1.特长(3000m以上)4/2.长(大于1000m、小于3000m)333.中(大于500、小于1000m)2/4.短(小于500m)1/洞口形式S1.竖井3/2.斜井2/3.水平洞11洞口特征C1.隧道进口施工困难22从施工便道难易、地形特点等考虑2.隧道进口施工较容易1/隧道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大小计算公式为:R=G(A+L+S+C)大湖底隧道R=G(A+L+S+C)=2(2+3+2+1)=16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分级标准风险等级计算分值R等级(极高风险)22分及以上等级(高度风险)14-21分等级(中度风险)7-13分等级(低度风险)0-6分依据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分级标准,青良山隧道工程总体风险评分为16,等级为级(高度风险)。4、隧道工程专项风险评估(1)专项风险评估思路专项风险评估是指将总体风险评估等级为级及以上隧道工程中的施工作业活动(或施工阶段)作为评估对象,根据其作业风险特点以及类似工程事故情况,进行风险普查,并针对其中的重大风险源进行量化估测,提出相应风险控制措施,属于动态评估。评估思路:将某一阶段的施工工序分解;结合分解的工序,进行危险源普查,列出风险源普查清单;用系统安全方法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定性评估;选用合适的评估方法,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定量评估。(2)施工作业程序分解青良山隧道施工采用钻爆法,按公路隧道工程钻爆法施工作业程序分解情况如下表:青良山隧道工程钻爆法施工作业程序分解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单位作业洞口工程洞口开挖清表作业挖掘作业爆破作业超前管棚支护钢架喷射混凝土洞身开挖钻爆作业人工钻孔装药与起爆通风危石清除(找顶)洞内运输装渣无轨运输卸渣爆破器材运输洞身衬砌初期支护超前支护或超前小导管架立拱架铺设钢筋网喷射混凝土二次衬砌铺设防水层绑扎二次衬砌钢筋浇注二次衬砌混凝土填充仰拱混凝土隧道路面基层面层(沥青)混凝土浇注养生交通工程交通安全设施高处作业机电设施机电安装(3)风险源普查A、隧道进口,青良山隧道进口采用大管棚进洞,进口段地面自然坡度约30,坡向约150,洞口段全风化花岗岩、强风化碎屑状花岗岩厚度大,受雨水浸泡易软化,抗冲刷能力差,自稳能力差,对边坡稳定不利。B、隧道洞身围岩级别为V、级,共分为9个围岩段,隧址区上覆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硅质岩、砂岩。青良山隧道中部K37+090处穿越F16断层,断层岩体极易破碎,自稳能力差,集中降雨状态下洞室内呈淋雨状或点滴状出水,可能产生突水、突泥;针对这一区段,拟采用超前全断面帷幕注浆方案进行处理,加固区段为ZK37+090-150、K37+090-150,合计加固长度120m。C、青良山隧道出口采用台阶分部法开挖,辅以管棚超前支护,洞口地面自然坡度约35。第四系覆盖层薄,主要为粉质黏土、碎石及块石,下伏基岩为强风化、微风化硅质岩,岩质硬。仰坡及两侧边坡坡体中第四系粉质黏土抗冲刷能力不强、块石结构松散,自稳能力差,对边坡稳定不利。边坡及仰坡开挖时,在无坡面防护或无超前支护措施、不恰当爆破施工、地表水冲刷等情况下,边坡岩土体易产生坍塌、碎落。D、过与相关经验人员座谈、评估小组讨论、专家咨询、工程类比等方式,结合福建省高速公路标准化指南中关于公路隧道工程钻爆法施工作业活动与典型事故类型对照表,施工作业程序分解后,通过相关人员调查、评估小组讨论、专家咨询等方式,分析评估单元中可能发生的典型事故类型,并形成风险源清单。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源普查清单序号风险源判断依据1洞口开挖可能导致坍塌、机械伤害、物体打击、高处坠落2洞口边、仰坡防护可能导致坍塌、物体打击、高处坠落3洞内运输可能导致机械伤害4钻孔作业可能导致坍塌、机械伤害、高处坠落5盲炮检查和危石处理盲炮检查和找顶易发生爆炸、物体打击等事故6立钢拱架立钢拱架期间易发生塌方、机械伤害等事故7初期支护可能导致坍塌、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6二次衬砌可能导致物体打击、高处坠落、触电(4)、风险分析采用系统安全工程的方法,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分析导致事故的致险因子如表所示。人员方面,未接受安全教育、未持证上岗、无相关证件等;机械方面,未经过安全检查、劳损严重等;原料方面,物料乱堆放、原材料不合格或不符合设计要求等;施工方法方面,未按设计施工、重大施工方案未经审查等;环境方面,主要是围岩情况复杂,给施工带来困难。风险源风险分析表单位作业内容潜在事故类型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备注洞口工程坍塌防护不当等忽视安全、警告等物体打击无防护等操作错误等高处坠落无防护、警告标志忽视警告标志等洞身开挖坍塌防护不当等忽视安全、警告等物体打击无防护等操作错误等高处坠落无防护、警告标志忽视警告标志等机械伤害使用不安全设备等设备带病运转等初期支护坍塌防护不当等忽视安全、警告等物体打击无防护等操作错误等高处坠落无防护、警告标志忽视警告标志等触电设备未接地接零违章操作电器设备二次衬砌触电设备未接地接零违章操作电器设备机械伤害使用不安全设备等设备带病运转等高处坠落无防护、警告标志忽视警告标志等(5)风险估测A、风险估测方法选择风险估测是采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对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严重程度进行数量估算。本评估采用LEC法进行风险估测。该方法采用与系统风险率相关的3个方面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中人员伤亡的风险大小:L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为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为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风险分值D=LEC。D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内。B、量化分值标准为了简化计算,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施工人员暴露时间、事故发生后果划分不同的等级并赋值如表所示。事故发生可能性L等级划分及赋值分 数 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 数 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0完全可以预料1可能性小,完全意外6相当可能0.5很不可能,可以设想3可能,但不经常0.1极不可能人员暴露时间E等级划分及赋值分 数 值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分 数 值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10连续暴露2每月一次暴露6每天工作时间暴露1每年几次暴露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0.5非常罕见暴露事故后果严重程度C等级划分及赋值分 数 值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分 数 值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10010人以上7严重4039人死亡3重大,伤残1512人死亡1引人注意C、根据公式D=LEC就可以计算作业的危险程度,并判断评价危险性的大小。其中的关键还是如何确定各个分值,以及对乘积值的分析、评价和利用。将结果按下表分级。LEC法评估结果分级D 值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D 值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320及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2070一般危险,需要注意160320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20稍有危险,可以接受70160显著危险,需要整改D、风险估测按照LEC法将计算结果填入下表LEC法风险估测计算序号危险源风 险 估 测作业内容潜在的事故类型事故发生可能性L人员暴露频率E后果严重程度C风险大小D1洞口挖掘作业坍塌机械伤害167422洞口施工支护钢拱架坍塌167423洞口支护喷射混凝土坍塌163184钻孔坍塌机械伤害361185盲炮检查和危石处理坍塌放炮3115456初期支护坍塌1133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相对我们所施工的青良山隧道危险程度总体为一般危险,需要引起注意;在钻孔作业和初期支护作业中最易发生坍塌事故。同时,在钻孔和找顶排险作业中,也应采取必要的监控措施加强防护。5、重大风险源风险估测(1)重大风险评估思路重大风险源指风险源相对比较复杂,存在较大的不可预见性,引发的事故严重性较大,必须从结构设计、环境因素、施工方法、安全管理等角度进行控制和防范的风险源。结合专项风险评估的结果:坍塌和洞口失稳为青良山隧道重大风险源。重大风险源评估思路:A、按指南要求,建立评估风险矩阵;B、评估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预测事故后果,进行评估;C、参照风险矩阵,确定风险等级。(2)风险矩阵的建立推荐采用风险矩阵法对重大风险源动态估测。按照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事故后果严重程度建立风险矩阵表。下表为事故可能性和后果等级分级表。事故发生可能性等级标准概率范围中心值概率等级描述概率等级0.31很可能40.030.30.1可能30.0030.030.01偶然20.0030.001不太可能1注:当概率值难以取得时,可用频率代替概率。中心值代表所给区间的对数平均值。人员伤亡等级标准等级1234定性描述一般较大重大特大人员伤亡人员死亡(含失踪)人数3或重伤人数103人员死亡(含失踪)人数10或10重伤人数5010人员死亡(含失踪)人数30或50重伤人数100人员死亡(含失踪)人数30或重伤人数100注:人员伤亡是指在施工活动过程中人员所发生的伤亡,依据人员伤亡的类别和严重程度进行分级。直接经济损失等级标准等 级1234定性描述一般较大重大特大经济损失(万元)10105050500500注:直接经济损失是指事故发生后造成工程项目发生的各种费用的总和,包括直接费用和事故处理所需(不含恢复重建)的各种费用。根据要求,结合风险矩阵法,建立风险接受准则。专项风险分为四个等级:低度(级)、中度(级)、高度(级)、极高(级)。低度(级)表示有一般危险,需要注意;中度(级)表示有显著风险,需加强管理不断改进;高度(级)表示高度风险,需制定风险水平措施;极高(级)表示极高风险,不可忍受风险,需纳入目标管理或制定管理方案。风险接受准则严重程度等级可能 性等级 一般较大重大特大1234很可能4高度高度极高极高可能3中度高度高度极高偶然2中度中度高度高度不太可能1低度中度中度高度结合本项目实际,隧道洞口地质条件较差,缺乏自稳能力;隧道中部穿越F16断层,断层岩体极易破碎,自稳能力差,集中降雨状态下洞室内呈淋雨状或点滴状出水,可能产生突水、突泥现象;以下将坍塌和洞口失稳列为重大危险源进行评估。(3)施工管理引发的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根据评估指南要求,按下表建立案例管理评估指标体系,计算指标分值。案例管理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指标分类分值评估值说明总包企业资质三级3/二级2/一级1/特级00专业及劳务分包企业资质B无资质1/针对当前作业的主要分包企业有资质00历史事故情况C发生过重大事故3/指项目部主要管理人员从事过的工程项目曾经发生的事故情况发生过较大事故2/发生过一般事故11未发生过事故0/作业人员经验D无经验2/从特种作业人员、一线施工人员的工程经验考虑经验不足1/经验丰富00安全管理人员配备E不足2/从“三人类”的持证、在岗情况考虑基本符合规定11符合规定0/安全投入F不足2/基本符合规定1/符合规定00机械设备配置及管理G不符合合同要求2/基本符合合同要求1/符合合同要求00专项施工方案H可操作性较差2/可操作性一般11可操作性强00青良山隧道总包企业中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资质为公路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