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论文-如何让心灵从黑暗中走出.doc_第1页
心理学论文-如何让心灵从黑暗中走出.doc_第2页
心理学论文-如何让心灵从黑暗中走出.doc_第3页
心理学论文-如何让心灵从黑暗中走出.doc_第4页
心理学论文-如何让心灵从黑暗中走出.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让心灵从黑暗中走出摘要:他们不聋不瞎,却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他们有双如星星般明亮的眼睛,却不愿与人对视,甚至拒绝所有试图走进他们世界的“外人”;他们有个好听名字星星的孩子,而另一个名字却让他们的父母在梦中都能的哭醒,那就是“自闭症孩子”。世界上约有 6000 多万患 “自闭症” 的孩子, 我们要用亲情和从家庭教育入手,将爱融入他们成长的岁月,让 “星星的孩子” 不再孤独。关键词:自闭症 在很多国家, 儿童患此病的几率已经超过了他们患艾滋病、 癌症、 糖尿病三种世纪疾病的总和, 且在持续增加中。他们有着天使般的容颜, 却不幸有着一颗拒绝与世界沟通的心灵。 他们长得那么漂亮, 可是, 他们不会对你笑; 他们发声正常, 却不与他人交流他们或者存在沟通障碍、不与人交流,表达自己的需求时用动作比用语言多,或者不断重复刻板行为,或者拒绝拥抱, 特别是生人, 或者对环境冷漠, 对危险不惧怕总之, 不能在别人家乱翻东西, 不能在公共场所大小便, 火是热的不能碰, 电源插座也不能碰等等这些对于正常孩子来说很正常的行为, 在自闭症孩子那里却很难被理解和执行。 他们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严格遵守自己的规则, 刻板而固执。1、 自闭症概述(一)自闭症定义 Kanner于1943年,第一次对自闭症(autism)下了定义。他归纳了11例具有相似的背景和行为模式的儿童的特征: 很难与他人发展人际关系 、言语获得的迟缓或丧失曾发展良好的语言能力、有重复和刻板行为、缺乏想象、擅长于机械记忆、 强迫性地坚持同样的机械性操作、有正常的生理外表。 Kanner把这种状态称之为早期儿童自闭症(early infantile autism ),此名称乃源于希腊语的自我(auto)之意,意指这些孩子看起来就像封闭在他们自己的世界里。 美国心理学会(APA,1987)在他们所制定的“精神障碍的诊断和统计”(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DSM-IV)中,将自闭症定义为“广泛性发展障碍”( 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s,PDD)。自闭症的广泛性发展障碍被归纳在一个宽泛的范围内,以下几点尤为突出:(a)语言发展障碍 (b)社会的相互作用的缺乏 (c)反复行为 (d)妨碍性行为 (e)对环境的可预见性的需要 (f)感觉和运动的障碍 (g)智力机能。 (二)自闭症的分类 实质上,自闭症是一种系列症,具体称为自闭系列症(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s),根据不同的标准区分不同的临床亚型。 典型意义上的自闭症与非典型自闭症 典型意义上的自闭症(Autistic Disorder)指的是在人际关系、语言交流以及行为兴趣方面的全面障碍,一般在三岁前发病。它是自闭系列症中最严重的一种。而非典型意义上的自闭症起病年龄一般不典型,又或是症状不典型,在某些领域中表现正常。因此,后者可以理解为较为轻度的自闭症。再具体一点说,非典型意义上的自闭症,包括了脆性X综合症(Fragile X Syndrome);弥漫性发展迟缓(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NOS)和爱斯伯格综合症(Asperbers Syndrome)等,这三种病症加上典型意义上的自闭症,都归属于DSM中的广泛性发展障碍(PDD)类别中。此外自闭症还分为折线型自闭症与非折线型自闭症 。折线型自闭症(Knick Type Autism)指在发育过程中出现了发育退行,主要强调语言发育的退行。具体指两岁前己学会的语言在以后的病程中逐渐消失。约占自闭症患儿的22.4%到37.2%。日本学者小林发现,折线型的自闭症无性别差异。确定折线型的标准是,两岁前发育正常或者接近正常,乳幼儿早期学会的语言逐渐消失,对外界的关心逐渐减少等全面退行性变化。而非折线型自闭症则无出现退行的情况。 高功能自闭症与低功能自闭症 自闭症从功能上可以划分为高功能自闭症(High-functional Autism)和低功能自闭症(Low-functional Autism)两类。轻度智力损伤或正常的,能够适应学校教育环境的称为高功能自闭症;把中度或重度智力损伤的称为低功能自闭症。这是目前我国多数医院所采用的分类标准。其中男性多为高功能自闭症,女性多为低功能自闭症。 另外,从教育角度分类,将其分为自闭症和边缘性自闭症,前者满足对自闭症诊断的三条标准(社会交往障碍、情绪障碍和行为障碍),后者满足其中某些标准或程度较轻。2、 自闭症的临床症状第一大类:社会交往的障碍 许多学者都认为,社会缺陷是自闭症的核心症状。小分类为:(1)不能进行社会交往。缺乏社会兴趣,对熟悉与不熟悉的人往往不加区别地表现出冷漠,没有社会性微笑。没有目光接触是他们的一大特征。(2)不能建立伙伴关系。(3)对亲人不表现出分离焦虑和对陌生人的焦虑。(4)不能理解他人的感情,也不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第二大类:语言发展障碍 语言发展障碍是自闭症儿童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症状。小分类为:(1)语言发展的延迟甚至缺失。有文献表明,25%左右的自闭症儿童终生有失语症或只能说极为有限的几个单词。(2)言语运用能力缺损。不能主动与人交谈,不理解,也不能对语言做出反应。(3)刻板重复的言语或者模仿性言语。反复使用学会的一、两个词。有的儿童反复重复电视中播放的天气预报、电视广告。(4)语言的声调、重音、速度、节律及音调等方面的异常。 第三大类:兴趣与行为的异常 自闭症儿童在兴趣与行为方面,与正常的儿童有着很大的区别。小分类为:(1)兴趣的异常狭窄,非同寻常的游戏方式。(2)对生活中的同一性有着异常的执著。(3)刻板、重复的肢体动作。(4)异常的感觉。例如,他们对人们不注意的声音,例如水流声表现出明显的关注与强烈的反应。 3、 自闭症病因 早期的研究者认为自闭症是父母的养育不当造成的,随着对自闭症研究的深入,这种观点已被放弃,研究者的视角转向从生物学、心理学这两个角度综合的观点来解释自闭症的病因。目前流行的看法是:自闭症的病因主要是脑生物学的因素导致认知和情感上的障碍。 (一)生物因素 现代医学证明,自闭症的病因主要是脑生物学原因,对脑生物学的研究有几方面:脑基因异常、脑细菌感染、怀孕分娩感染、原因未名的微细脑损伤等。基因方面的研究集中在第九对、第十七对染色体的研究。英国自闭症协会认为,自闭症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遗传(脆性X综合征、苯丙酮尿症、脑结节性硬化症、神经纤维肿、其他染色体异常等等)。 2. 细菌感染(先天性麻疹、先天性脑炎、感染性脑膜炎等)。 3.代谢异常(葡萄糖合成异常、先天性血糖代谢异常等) 4.先天异常综合征(先天性白内障、小儿崩溃型综合征、机体脆弱综合征等)。 (二)心理因素 近年来,自闭症病因的研究热点是“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TOM)。自闭症儿童缺乏“心理理论”,这是Premack和Woodruf(1978)在研究黑猩猩的认知能力时首次提出的。所谓心理理论,指的是个体理解自我和他人的愿望、意图和信念等心理状态,并依此对行为做出解释和预测的能力,它对人类个体的正常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香港和台湾的文献也称之为“读心的能力”。Baron-Cohen等人(1985)用心理理论的图式来说明自闭症儿童在认知发展上的缺陷,其试验范式是一个很有名的心理学实验“莎丽与安娜的课题”。结果发现,80%的自闭症儿童回答说莎利首先会去找安娜藏玩具的纸盒箱,他们不能理解莎丽有错误的信念(False Belief)。这一实验表明自闭症儿童对别人的行为和意图,对事物背后的因果关系不能理解。只能用一种表面的机械的现实去替代他人内心状态的理解,所以称之为“心理理论障碍”。 4、 如何关爱自闭症孩子(1) 将父母爱之光照进自闭症孩子心灵 1.提高自身素质, 让自己学会科学地去爱孩子。一是要努力学习, 改变观念。家长可以通过互联网、 自学相关的书籍、 和学校的专业老师沟通、 学习等习一些关于自闭症心理学、 训练方法等专业知识。同时要做一个有心人, 通过记录日常和孩子相处的点点滴滴, 总结发现、 掌握孩子的身心特点, 做到和孩子的沟通能从心开始, 寻找出破解孩子发脾气等不良行为的密码。此外, 还可以参加由自闭症孩子家长协会组织的活动, 大家在一起互相打打气,交流教育孩子的心得, 取长补短, 让家长觉得自己并不孤单, 有许多一起战斗的战友, 对孩子的未来充满信心, 提高家庭教育的积极性。二是要相信科学, 及时进行早期干预。 对自闭症孩子进行早期干预, 是一项抢救性的工作。明智的自闭症家长在得知孩子的发育存在问题时, 应克服伤痛, 面对现实, 尽早带孩子到正规的训练机构进行训练, 和孩子一起学习。 在家里, 努力做到学以致用, 达到巩固训练效果的作用。 三是要注重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很多自闭症家长都反映自闭症孩子一旦养成了某种习惯, 就像输入了电脑程序一样, 不能改, 不能乱, 否则就会引起孩子情绪上的不安, 从而引发哭闹、 自伤等行为的出现。 由于自闭症孩子的行为非常的刻板化, 在家庭教育中, 要时刻注意孩子好习惯的养成, 好习惯会让自闭症孩子受益终身。2、 以专业化训练方法为依托, 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自闭症孩子的家庭教育训练要以专业化的训练方法为依托,才能做到对症下药, 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譬如孤独症儿童阶段性干预训练的重点是什么? 前期口语技能的开发技巧有哪些? 知道医药疗法、 教育疗法, 还要懂得行为疗法、 语言治疗法、 游戏治疗法、 音乐治疗法、 拥抱治疗法、 互动治疗法、 感觉统合等。(二)学校教育助成长 学校教育在自闭症孩子的成长中同样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并且能对自闭症孩子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自闭症孩子的教学中,学校应先了解自闭症孩子独特的特质,相信他们有无限发展的潜能,可采取结构化教学法,根据自闭症孩子学习特点,有组织、有系统地安排学习的环境、材料及程序,并运用实物、图片、数字、符号等可视媒介来标明学习的内容及步奏,帮助自闭症孩子理解教师及环境的要求,在高度结构化的环境中学习。并且注重“因材施教”,为自闭儿设计任何学习课程或游戏,均应以具体、感受明显、刺激强烈为宜,强调自然环境中实用性的教材,且重复的由浅入深,并尽量将步骤划分得细小,一点一点往上加。抽象形容的东西,自闭症患者通常不容易了解。简单的指令、口语、配合表情动作,会让他们较能进入情况。同时自闭症孩子缺乏主动性,最好采取一对一或一对二的督促指导。功能搞得自闭儿可小班小队辅导,尤其混入正常儿童,将可加速自闭儿的成长与进步。在可行的范围内,使用结构化的功课表及视觉提示图卡,提高自闭症孩子对活动的可预见性,减少不安。同时也要注意及时有效地与自闭症孩子的家长沟通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共同分享孩子的成就喜悦。教师发现自闭症孩子有良好行为时应多加鼓励,从而给自闭症患儿带来更多自信。 (三)让音乐之光照亮“星星孩子”回家之路音乐治疗是利用音乐去达到治疗的目标,包括了重建、维持及促进心理和生理的健康。 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他们天赋的音乐能力比正常的人往往有过之而无不及,其中一项研究(Applebaum,Egel,Koegel&Imhof, 1979)便发现自闭症儿童的音乐模仿能力比一些有音乐天分的正常儿童还要高。美国自闭症研究院院长Rimland博士认为自闭症儿童的音乐能力差不多是宇宙性的(Rimland,l964),他们有些拥有超凡的音乐感,辨音能力非常高”。因此,音乐能在自闭症儿童的治疗中起到独特的作用。音乐是自闭症儿童能接受的安全而多元的感观刺激。这可以协助他们加强专注力和记忆力,而这些都是学习的先决条件。一项加拿大的研究(Morton, Kershner&Siegel, 1990)显示,在工作前聆 听音乐可以加强记忆力并且同时提高了不受外在环境干扰的能力;而另一项有关自闭症儿童上音乐课的研究(Kostka, 1993)发现,他们在上普通班的音乐课时所出现的行为问题如重复手部摆动、身体的摇动、及缺乏参与等,比起他们上其它特殊班的时间都要少,这显示了音乐的特殊吸引力可使他们较为专注,而在这项研究中亦同时发现,他们在聆听音乐时的表现最为专注,因此,音乐治疗被认为可优先作为自闭症整合治疗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音乐可以提高自闭症儿童学习的动机。由于音乐是自闭儿童所喜爱的,加上音乐活动能带给他们满足感,这足以令音乐成为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强化物(Reinforcer),适当运用音乐,可使单调的训练模式变得有生气,奖励也来得自然。音乐内蕴藏着重复的结构,这些重复的音乐结构很自然地给予自闭儿童“预知”的感觉,这种感觉既安全又新鲜,当配合了音乐的治疗计划,可应用于很多不同的训练如言语、技能、认知及社交训练等。自闭症儿童的学习确实需要很多的重复练习,而善于利用音乐内重复结构,便可增强学习动机,使重复变得不沉闷。艺术是对生活的发现与提升, 艺术也回归生活, 还原生活。通过音乐,自闭症孩子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甚至回归正常。高频音乐疗法能把孤僻的症状缩小到很小的程度,它的原理在于通过刺激听觉系统,达到刺激大脑的目的。高频音乐能够提高耳能量,同时也会弱化身体对声音的吸收,使声音能够自主的通过,把声音传导通道用身体变为耳朵,让耳有能力去处理所有的声音。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治疗,使用者将能像正常人那样用耳朵吸收声音。 此外, 迪普音是一种对频率、相位都进行过特殊处理的声音,它的频率与人耳固有频率相同,能够在耳蜗、耳前庭狭窄的空域内引起共振,并通过共振对中耳、内耳进行按摩理疗,对耳神经能起到调剂的作用,减轻耳前庭功能紊乱状态,反馈到人的大脑、中枢神经和脑垂体,帮助内啡肽生成,降低、平抚焦虑不安的情绪。 (4) 社会支持抚孤独之心 自闭症患者常常受到他人歧视,他们忍受着一系列心理压力。政府和社会各界对自闭症康复工作越来越重视。但是社会对自闭症的认知还存在明显不足。自闭症是一种发展障碍,而不是一种生理疾病。疾病可以治疗可以康复,发展障碍要通过生涯教育和心理矫治,症状可能好转,也可能加重,症状的发展过程有其社会性。自闭症的表现具有层次性,主症状是人际交往障碍,第二层次是语言和行为障碍,第三层次是自我封闭的世界。随着自闭症患病率的不断攀升,自闭症只是的普及显得尤为重要。社会大众对于自闭症者应该抱有积极、乐观的态度,普遍愿意帮助他们,但人们对自闭症的了解基本只停留在表层,对其特征、患病原因及症状表现等了解不深;对于有关自闭症的政策法规了解较少。自闭症患者不同于其他病患者,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很难实际帮助他们,因此,对社会大众的有关自闭症专业知识的宣传和培养存在必然性。政府部门急需加大资金投入,增设自闭症康复教育机构,加强自闭症康复队伍建设,加大对康复人员的专业培训力度,开设相关的人才培养计划,提高康复训练人员综合素养,为自闭症的康复训练提供专业保障,制定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救助政策,建立健全保障机制,为自闭症者的权益保护、求助提供法律保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