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学年论文-基于ASP技术的在线邮件收发系统研究.doc_第1页
计算机学年论文-基于ASP技术的在线邮件收发系统研究.doc_第2页
计算机学年论文-基于ASP技术的在线邮件收发系统研究.doc_第3页
计算机学年论文-基于ASP技术的在线邮件收发系统研究.doc_第4页
计算机学年论文-基于ASP技术的在线邮件收发系统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年论文 课题名称:基于ASP技术的在线邮件收发系统研究 姓名:董浩田 学号:2013321103 班级:13计科D班目 录一. 引言1二. 系统的应用背景22.1 在线邮件收发系统产生和发展22.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2三. 系统设计基本原理33.1电子邮件的工作原理33.2 E-Mail相关协议介绍3四. 系统功能分析与结构设计34.1 系统设计目标34.2 系统可行性分析44.3系统功能分析4五. 数据库结构设计5六、系统设计56.1 技术要点56.2 系统主界面设计和主要代码设计6 基于ASP技术的在线邮件收发系统研究学生姓名:董浩田 指导教师:赵宇兰摘要:随着internet迅速发展,电子邮件已经成为信息交换的主要载体,电子邮件成为目前互联网上流行,方便快捷的通讯工具,随着网络发展普及,电子邮件的应用更加广泛。本文基于ASP技术完成一款简单方便,适合大众用户的电子邮件系统,该电子邮件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包括登陆模块,发送模块和管理邮件模块等。本文首先概括性的介绍电子邮件系统软件的发展趋势及其电子邮件收发系统应用到相关知识,SMTP协议等基本概念以及ASP概述。从ASP技术分析着手,分析利用ASP技术对本系统设计开发的过程。描述电子邮件收发系统的开发环境和编程语言然后对电子邮件系统进行总体设计。再分别对各功能模块进行详细的分析设计。关键字:电子邮件,ASP,SMTP,信息管理一. 引言近几年,信息管理系统发展十分迅速,信息管理系统很快被人们使用并依赖。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主要是对人员信息的管理和对物质资源信息的管理进行系统开发。现在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的范围很广泛,几乎在各行各业中都有应用。在线收发邮件系统就是其中一种。随着Intenet 的飞速发展,方便快捷的电子邮件已成为Intenet上非常流行的通信方式,也是Intenet上应用最多、最广的服务项目之一。但是现在网上存在部分邮件系统难以登陆或者发送的邮件丢失的现象。去购买一套邮件服务器又是小企业不愿意的事情。建立一个属于自己风格的在线收发邮件系统,应用简单,符合自己使用习惯,又可解决登陆不方便的问题,比较适合于个人和公司使用。0ASP是目前最流行的web应用程序开发工具之一,ASP语言是用于开发动态站点的语言,可以和用户交换信息,建立人与人之间,或者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交流站点。利用ASP不仅可以快速创建交互性的动态网页,而且程序代码完全保密,更重要的是它不考虑客户端使用何种浏览器。ASP技术优于传统的静态网页开发技术,用户通过浏览器可动态更新显示页面。ASP工作原理采用服务器解释脚本客户端生成HTML页面,数据库访问模式采用先进的ADO技术,可兼容各类数据库系统。有鉴于此,本文开发了这个各种功能相对简单而且实用的基于ASP技术的邮件收发系统,简化了很多复杂的和不必要的功能。所以整个系统功能流畅,从操作简便、界面友好、灵活实用的要求出发,使用户之间的交流能够更加的方便和快捷。二. 系统的应用背景2.1 在线邮件收发系统产生和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学习办公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在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企业办公、信息传输等应用频繁的信息流通领域发展尤为迅速。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网络信息时代。电子邮件收发系统正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制作而成。它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通信模式,它以其信息传输速度快、信息存储量大、使用方便、安全高等优点已经成为现代人们进行信息传递的首选工具。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电子邮件收发系统必将在人们未来的生活当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子邮件图6.7 邮件发送窗口在邮件发送模块中调用了邮件设置中的数据,如果用户没有填写邮件发送的信息会按照邮件设置中的信息发送。程序关键部分的代码如下:%if request(action)=send then提交数据,接收数据 fromMail=trim(Request.Form(fromMail) toMail=trim(Request.Form(toMail)if trim(Request.Form(mailSubject) then 用户填写的数据 mailSubject=trim(Request.Form(mailSubject)else系统默认的数据库 mailSubject=trim(Request.Form(mailBody)判断发送地址是否为空if toMail then发送邮件地址不为空,发送此邮件 set objCDOMail= Server.CreateObject(CDONTS.NewMail) objCDOMail.From=frommail; objCDOMail.To=tomail; objCDOMail.Subject=mailSubject objCDOMail.Body=mailBody objCDOMail.Send Set objCDOMail=Nothingelse群发邮件 sql=select mail from mail 取邮件的地址 set rs =session(conn).execute(sql) response.write(正在邮件群发.)While not rs.eof向列表中的用户发送数据 set objCDOMail= Server.CreateObject(CDONTS.NewMail) objCDOMail.From=frommail; objCDOMail.To=tomail; objCDOMail.Subject=mailSubject objCDOMail.Body=mailBody objCDOMail.Send rs.MoveNextendset objCDOMail = Nothingend if response.write response.writealert(发送成功); response.writelocation.href=main.asp; response.write response.end end if%.参考文献1王龙,黄峰. ASP管理信息系统.科学出版社. 2005:332-3482肖慎勇,吴良霞. 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与开发.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3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4李世杰.Active Server Pages(ASP)20网页设计手册.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5涂 豫.ASP程序实现在线发送电子邮件.维普资讯6郭雷兵,寒枫,宋雨.基于Web的邮件发送技术.航空计算技术. 2000,303.:30-327Richard Anderson Chris Blexrud. Professional Active Server Pages 3.0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8铁成. Visual InterDev开发指南M.清华大学出版社. l999. 79吕卫强,黄荔.基于ASP的企业电子邮件系统.软件技术.2005.245: 105-106l0李斌,罗远辉.利用exchange Server建立企业内部邮件系统和架构Intemet邮件服务器J. 现代计算机.2001.(2):79-8211金飚,陈传波.基于lotus Domino的Intranet构建技术J.武汉化工学院学报,2001,14(4):80-8212朱明.架设自己的局域网邮局.计算机应用文摘M.计算机应用文摘杂志社.2001,119-12113邓斌.用asp ADO技术实现校园网信息的快速管理j.岳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4(4):77-8014吴娟,张富华.基于校园网电子邮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3.30(1):79-8115Soul Johsnon Sending Email via ASP and CDO for NT server. /library/period/product/html.asp995/htm又称电子信箱,它是种用电子手段提供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是应用于网络上的使用最广泛的网络功能之一。到目前为止,可以说电子邮件是Internet资源使用最多的一种服务,E-mail不只局限于信件的传递,还可用来传递文件、声音及图形、图像等不同类型的信息。电子邮件不是“终端到终端”的服务,而是被称为“存贮转发式”的服务。“存贮转发式”正是电子信箱系统的核心,利用存贮转发可进行非实时通信,属异步通信方式。电子邮件的发送几乎是即时的并且可以一次发送给多个人,发送和接收主要通过SMTP协议 和POP3协议来实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电子邮件系统已经形成了完善的技术体系。电子邮件系统是一种新型的信息系统,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产物。电子邮件系统采用“存储转发”的机制来完成电子邮件的收发。邮件服务器处理发送和接收消息的事项,并在处理电子邮件的过程中与其他机器进行通信。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近年来,电子邮件飞速发展,可以看到在比较专业、服务比较全面周到的网站基本上都有免费电子邮件服务。他们大部分都是通过各种软件进行开发的。早期的电子邮件只是从一个计算机终端向另外一个计算机终端传送文本信息,而现在的电子邮件不仅可以发送文本信息,还可以传送声音、图片、文档等多种信息,以至于如数据库或账户报告等更加专业化的文件都可以以电子邮件附件的形式在网上分发。 电子邮件已成为许多商家和组织机构的生命血脉,用户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讨论会进行项目管理,并且有时还根据快速而且跨洲际的电子邮件信息交换进行重要的决策行动。很多邮件邮件客户端软件不断地被用户利用起来,例如outlook,Foxmail等等。目前全球网页访问量中有66%以上与电子邮件相关,全球因特网的用户已超过1亿。1990年一家市场研究公司IDC公布的数据为:一天全世界有一百亿封电子邮件绕行地球。社科院2005年调查关注了人们使用网络交流工具的情况,调查表明,最常使用的网络交流工具为电子邮件。而为了适应人们的需求,电子邮件收发系统,是使人们通过电子邮件沟通,可以用非常低廉的价格,以非常快速的方式不分国界的网络用户进行交流。每个领域都想找到一个适合自己领域,操作简单的邮件系统。从而达到提高工作,生活的效率目的。在国外,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及小型机构都重视信息传送,通过电子邮件方式通信可以带来确切的利益,如不用填信封,跑邮局,节省下大量的时间。 电子邮件的使用迅速增多,Forester研究公司的调查表明,1992年1997年美国电子邮件的用户从2%上升到15%,电子邮件的市场极具前景,据调查1998年,美国有超过7500万电子邮件用户。这表明了电子邮件已经不仅仅是电话的替代品。据估计,目前美国61%的中等规模公司经常电子邮件进行营销活动,巧妙的使用电子邮件,对于企业的发展极有益。Ferrisresearch的研究表明,使用电子邮件可全面提高生产力,平均每位员工达9000美元,提高工作效率15%。由此可以看出电子邮件给企业来巨额的利润。三. 系统设计基本原理3.1电子邮件的工作原理1、电子邮件系统是一种新型的信息管理系统,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产物。电子邮件的传输是通过电子邮件简单传输协议这一系统软件来完成的,它是Internet下的一种电子邮件通信协议。2、电子邮件的基本原理,是在通信网上设立“电子信箱系统”,它实际上是一个计算机系统。系统的硬件是一个高性能、大容量的计算机。硬盘作为信箱的存储介质,在硬盘上为用户分一定的存储空间作为用户的“信箱”,每位用户都有属于自己的个电子信箱。并确定个用户名和用户可以自己随意修改的口令。存储空间包含存放所收信件、编辑信件以及信件存盘三部分空间,用户使用口令开启自己的信箱,并进行发信、读信、编辑、转发、存档等各种操作。系统功能主要由软件实现。3、电子邮件的通信是在信箱之间进行的。用户首先开启自己的信箱,然后通过键入命令的方式将需要发送的邮件发到对方的信箱中。邮件在信箱之间进行传递和交换,也可以与另个邮件系统进行传递和交换。收方在取信时,使用特定账号从信箱提取。3.2 E-Mail相关协议介绍1、SMTP协议简介SMTP 是一种提供可靠且有效电子邮件传输的协议。SMTP 是建模在 FTP 文件传输服务上的一种邮件服务,主要用于传输系统之间的邮件信息并提供来信有关的通知。 SMTP 独立于特定的传输子系统,且只需要可靠有序的数据流信道支持。SMTP 重要特性之一是其能跨越网络传输邮件,即SMTP 邮件中继。通常,一个网络可以由公用互联网上 TCP 可相互访问的主机、防火墙分隔的 TCP/IP 网络上 TCP 可相互访问的主机,及其它 LAN/WAN 中的主机利用非 TCP 传输层协议组成。使用 SMTP,可实现相同网络上处理机之间的邮件传输,也可通过中继器或网关实现某处理机与其它网络之间的邮件传输。在这种方式下,邮件的发送可能经过从发送端到接收端路径上的大量中间中继器或网关主机。域名服务系统(DNS)的邮件交换服务器可以用来识别出传输邮件的下一跳 IP 地址。四. 系统功能分析与结构设计4.1 系统设计目标在线邮件收发系统可以建立属于自己风格的,操作界面简单美观的收发电子邮件系统,不必使用其他站点规定好的风格,通俗易懂,也可以解决一些站点登陆不方便的问题。另外系统之间的层次应该清楚分明,基本实现各项基本功能,应用和实现简单,只需要在计算机上安装SMTP虚拟服务器就可以实现,比较适合个人和公司使用。本文设计的在线邮件收发系统应该实现可方便E-mail的发送、对邮件的管理、可群发邮件、对发件进行设置等基本功能。4.2 系统可行性分析1、技术可行性分析本系统是基于ASP技术开发的在线邮件收发系统。ASP语言可以结合HTML、脚本语言一起使用,方便易学,易维护易测试。本系统采用的数据库是SQL SERVER 2005,SQL SERVER 2005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微软公司开发的基于C/S的大型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在我国应用广泛,可以支持多种形式和规模的管理应用。SQL SERVER 2005安装在WINDOWS NT/2000的操作系统之上,对服务器要求比较低。同时具有丰富的易于使用的操作和应用开发工具。以上开发软件保证了整个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和可扩展性。2、经济可行性分析本系统的开发拟采用ASP技术和SQL SERVER 2005数据库管理系统,这不仅保证了系统的技术可行性,还保证了系统的经济可行性。开发成本较低,产品成本也不高。3、社会可行性分析由于该电子邮件系统的设计简单又美观的操作界面,通俗易懂的收发电子邮件环境。适合掌握计算机操作常识,对该电子邮件系统操作用户,无需有专业计算机知识,只会windows浏览器的人就能使用。该系统更大众化。另外本系统由于开发成本很低,所以投入至市场也有一定的优势。4.3系统功能分析在线邮件收发系统要能够达到可方便E-mail的发送、对邮件的管理、可群发邮件、对发件进行设置等功能。该系统包括如下模块。1、用户登录模块在进入在线邮件收发系统前要先登录系统,验证完用户的合法性之后才可以对E-MAIL系统进行管理和邮件的发送。2、发件设置模块在发件设置模块中可以设置发件人的一些默认基本信息(发件人名、默认标题、默认内容等),填写完基本信息后,系统可以配置基本默认内容不需用户填写即可发送。在发件设置模块中,填写好发件人、文件标题和默认内容的信息后数据提交服务器,将对应表中的数据进行更改,这些信息会在邮件发送模块中当琢磨人信息。如果在邮件发送模块中没有填写这些信息,邮件会按照发件设置的信息直接发送出去。3、邮件地址管理模块在邮件地址管理模块中,要对邮件的地址、姓名、联系方式等信息进行管理。该模块可以使用户在使用该系统时可直接查询到收件人的地址等相关信息,可以使用户不需记录很多地址。4、邮件发送模块在邮件发送模块中,将信息发送到收件人的信箱中,可根据信息填写的情况进行默认值的发送,也可以群发邮件。五. 数据库结构设计本文设计的在线邮件收发系统的结构比较简单,数据库结构相应的也容易建立。整个系统涉及的基础表有三个。第一个为用户登录信息表(admin),用来判断用户的身份;第二个是发件信息设置表(mailvar),用来存储默认的信息;第三个为邮件地址信息表(mail),用来存储邮件地址、用户姓名等信息。以下对这三张表的字段进行的具体介绍。1、 adminadmin表为用户登录信息表,在此表中记录用户的登录信息。表结构如表5.1所示。表5.1 admin表字段名数据类型说 明是否为主键idintIDYusernamevarchar姓名Npasswordvarchar密码N2、 mailvarmailvar表记录邮件设置的信息,如果用户没有填写信息,则取此表中的数据发送出去。表结果如表5.2所示。表5.2 mailvar表字段名数据类型说 明是否为主键IDIDENTIFYID是mailSubejectvarchar标题否mailBodyvarchar内容否fromMailvarchar发件地址否3、 mailmail表记录邮件列表中的信息,表结构如表5.3所示。表5.3 mail表字段名数据类型说 明是否为主键IDIDENTIFYID是mailvarchar邮件地址否usernamevarchar收件人姓名否phonevarchar联系电话否六、系统设计6.1 技术要点邮件的发送首先要在服务器上安装SMTP虚拟服务器,然后才可以编写代码,下面的代码为邮件发送的代码以及有关代码的解释。 Set objCDOMail = Server.CreateObject(CDONTS.NewMail); /建立一个新的邮件 objCDOMail.From=frommail; /发件人的地址 objCDOMail.To=tomail; /收件人的地址 objCDOMail.Subject=mailSubject /邮件的标题 objCDOMail.Body=mailBody /邮件的内容 objCDOMail.Send /发送邮件 Set objCDOMail=Nothing6.2 系统主界面设计和主要代码设计 本节按照模块功能分别介绍页面的设计和主要的程序代码。1、用户登录模块在进入在线邮件收发系统前首先需要登录,而后才可以对邮件收发系统进行管理和邮件的发送。登录系统界面如图6.1所示。登录系统中的程序流程图如图6.2所示。图6.1 登录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