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鸡西煤田滴道盛和煤矿立井资源储量核实报告.doc_第1页
黑龙江省鸡西煤田滴道盛和煤矿立井资源储量核实报告.doc_第2页
黑龙江省鸡西煤田滴道盛和煤矿立井资源储量核实报告.doc_第3页
黑龙江省鸡西煤田滴道盛和煤矿立井资源储量核实报告.doc_第4页
黑龙江省鸡西煤田滴道盛和煤矿立井资源储量核实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省鸡西煤田滴道盛和煤矿立井资源储量核实报告鸡西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二五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第一章 概 况第一节 目的与任务本次编制储量核实报告的目的是:为了满足鸡西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滴道盛和煤矿立井参与黑龙江龙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股改上市、采矿权价款转增国家资本金的需要,龙煤集团委托黑龙江省区域地质调查所对滴道盛和煤矿立井进行储量核实,确保该井资源储量数据真实、可靠,为保证龙煤集团尽快上市提供依据。本次核实工作的具体任务是:收集鸡西矿务局地质勘探队1992年提交的滴道矿立井、九井、十一井生产补充勘探地质报告和1986年由滴道矿地测科提交的三井及六井二斜矿井地质报告的地层、构造、煤层及开采技术条件等地质勘查资料和滴道盛和煤矿立井井巷揭露的地质资料,依据储发86147号文颁布的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能利用储量A、B、C、D级及暂不能利用储量的要求,对滴道盛和煤矿立井矿界划定矿区范围内的8个可采煤层进行资源储量核实,按小井采矿许可证批准的煤层范围标注在煤层储量计算图上,并扣出其范围后动用的块段重新圈级算量,未动用块段储量复核无误,采用原报告的储量计算结果。矿井储量核实结果按“国土资发200166号”文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套改技术要求套改为新标准储量。按国土资源部矿产储量评审中心的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制提纲的要求,编制了黑龙江省鸡西煤田滴道盛和煤矿立井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报告申报单位鸡西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国有大型煤炭企业,于2001年由原鸡西矿务局改制而成。报告编制由黑龙江省区域地质调查所和鸡西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完成。黑龙江省区域地质调查所是成立于1966年的综合地勘单位,地质勘查资格证书编号:334230008。第二节 位置与交通鸡西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滴道盛和煤矿立井位于黑龙江省鸡西市滴道区境内,行政区划属鸡西市滴道区管辖,属鸡西煤田北部含煤条带中部,井田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304527,北纬452057,距鸡西火车站16公里。井田内有方虎公路、201国道和林密线铁路经过。公路西至麻山区、林口县,东至新发煤矿、城子河区和密山市。 立井所产煤炭可直接通山铁路及公路运往各地用户,交通方便。鸡西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滴道盛和煤矿立井由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以“黑国土矿划2005100号”文预留采矿权,拟划定矿区立井矿区范围:北以12#煤层露头及立井与三井技术境界、西以矿区西部境界F1断层、东以F6及F11断层、深部以28层-900米标高地面投影为界,井田面积为31.3999km2。拟批准开采28#、19#、18A#、18#、17#、16#、15#、12#等8个煤层。矿区范围由21个拐点圈定,拐点坐标为:x y x y 5026485 44401325 2 5026320 444020603 5026535 44402335 4 5026350 444040605 5024030 44406000 6 5024510 444061507 5023590 44406875 8 5023850 444061709 5023400 44405600 10 5021600 4440690011 5021700 44405000 12 5021420 4440470013 5021435 44401400 14 5022700 4440300015 5023000 44398880 16 5025540 4439886017 5027120 44399480 18 5027985 4440080019 5027270 44401540 20 5027580 4440220021 5027265 44402770 开采深度由228m至-900m标高。第三节 自然地理滴道盛和煤矿立井位于长白山系完达山脉,属低山丘陵地形,北侧和东侧地势陡峭,向东是冲积平原,西面和南面为玄武岩台地,相对高差250m,区内最高峰为矿西山,海拔为498.6m。矿区西南有第三纪火山喷发形成的玄武岩台地,矿区处于群山环抱之中。矿区内地势迳流条件好,雨季降水依迳流形势流出矿区注入穆棱河。区内及附近有牤牛河、滴道河、暖泉河等在矿区南部汇入穆棱河。每年降雨集中在6、7、8三个月,年平均降雨量400-500mm,最大降雨量为750mm。穿越矿区的水系主要为穆棱河及其支流。矿区内最高洪水位1942年为207.81m。本区气候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短而温热多雨,最高气温37,春季风大干旱,气温回升快,秋季降温迅速多霜,冬季漫长而寒冷,最低气温-35,最高气温32, 结冻期为每年11月中下旬至次年4月,结冻期为5个月,最大冻结深度2.5m。风向夏季以东南风为主,冬春季以西北风为主,风力一般为4-8级,平均风速3.2 m/s,最大风速33m/s。鸡西地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第四节 小井情况滴道盛和煤矿立井井田范围内有一个小井,为鸡西矿务局滴道矿多种经营公司四号井。鸡西矿务局滴道矿多种经营公司四号井采矿许可证证号为:2300000040896,设计生产能力为1.0万吨/年,批准开采煤层为滴道盛和煤矿立井五采区浅部28#层,此块段内28#煤层厚度为0.40m-0.60m,不可采块段,1992年滴道矿立井、九井、十一井生产补充勘探地质报告中此地块未计量,本次核实在煤层储量计算图上扣出其批准的采矿许可范围。矿区范围由四个拐点圈定: X Y X Y1、5025760 44400960 3、5024860 444018202、5025520 44401810 4、5024840 44400960开采深度由323m至-50m标高。第二章 地质勘查与矿井地质工作第一节 地质勘查工作一、以往勘查工作:鸡西矿业(集团)公司滴道盛和煤矿立井原为鸡西矿务局滴道煤矿的立井,滴道煤矿是90多年开发历史的老矿区,早在1917年就有人取得采矿权在矿区范围内建井开采煤炭资源,自1935年起先后在滴道矿区及周围进行了14次地质勘探,总工程量为,机钻孔604个,工程量180985.04m。1947年-1992年期间曾提出过勘探地质报告7份。1984年-1989年由鸡西矿务局地质勘探队在滴道矿区范围内对立井、九井、十一井深部采区进行生产补充地质勘探,历时五年,在全矿区范围内布设勘探线21条,勘探网度为500500m,共竣工机钻孔43个,总工程量41007.46m,其中通过本井田范围的勘探线有13条,施工机钻孔26个,超过千米钻孔20个,累计钻探工程量28428.51m。本次储量核实采用的是1986年由鸡西矿务局滴道煤矿地测科提交的滴道煤矿三井及六井二斜矿井生产地质报告和1984-1989年进行生产补充勘探,1992年由鸡西矿务局地质勘探队提交的滴道矿立井、九井、十一井生产补充勘探地质报告。东北内蒙古煤炭工业联合公司以东煤地字(1986)第1292号文 关于鸡西滴道煤矿三井及六井二斜矿井地质报告的批复批准了滴道煤矿三井及六井二斜矿井生产地质报告,井田内共施工钻孔75个,计量范围内48个钻孔,其中本次报告利用35个钻孔。批准六井二斜:能利用储量ABCD级1265.9万吨,暂不能利用储量304.7万吨。东北内蒙古煤炭工业联合公司以东煤地字(1992)第1497号文 关于鸡西矿务局滴道矿立井、九井、十一井生产补充勘探地质报告的批复批准了滴道矿立井、九井、十一井生产补充勘探地质报告,批准了本次补勘施工的43个钻孔,参与储量计算的煤层点356个,甲乙级点301个(其中本次补勘132个煤层点,甲乙级煤层点率100%)。批准储量:ABCD级15676.4万吨,暂不能利储量878.9万吨。二、勘查工程及质量评述1、钻探工程质量评述:本次储量核实利用钻孔78个(甲级孔40个,乙级孔28个,丙级孔10个,甲乙级孔占总孔数的87.2%),其中1984-1989年滴道矿立井生产补充勘探的钻孔21个(甲级孔18个,乙级孔2个,丙级孔1个,甲乙级孔占总孔数的95.2%),1984年以前的勘探工程57个钻孔(甲级孔22个,乙级孔26个,丙级孔9个,甲乙级孔占总孔数的87.2%),这57个钻孔是滴道煤矿三井及六井二斜矿井生产地质报告和滴道矿立井、九井、十一井生产补充勘探地质报告中储量计算利用的钻孔。煤层点质量评价:本次储量核实利用煤层点206个(甲级点140个,乙级点51个,丙级15个,甲乙级点占总点数92.7%),其中生产补勘钻孔煤层点92个(甲级点80个,乙级点11个,丙级点1个,甲乙级占总点数98.9%),84年以前的钻孔煤层点114个(甲级点60个,乙级点40个,丙级点18个,甲乙级点占总点数87.7%)。2、测井工作质量评述:1984-1989年生产勘探施工的42个孔进行了测井,工程量为37500,甲、乙级孔率为100%,其中甲级孔14个,乙级孔28个,共见可采煤层192层,合格品率为100%,其中优(甲)级层144层,优级率75%,本区勘探即有旧的地质勘探资料可以对比,又有矿井资料可以利用,虽然没有进行试验孔的测量,但所选择的参数方法是有效的,加之本区又具有良好的地球物理特性条件,因此本区测井质量完全可以满足地质报告质量的要求。本次储量核实利用的钻孔煤层点综合合格率100%,满足储量计算要求。第二节 矿井地质工作滴道煤矿是一个群井式老矿,自1935年建井至今,已有70余年的开采历史,矿井地质工作从建井阶段就已经开始了,1964年建设的滴道煤矿立井由原鸡西矿务局建井工程处施工,经过10年的施工于1974年建成投产,以滴道煤矿一井、二井、四井和六井四个斜井集中改造而成,施工完成的滴道煤矿立井主井、副井、480水平井底车场、总石门、中央变电硐室,甲乙水仓、东西部主运道、一采轨道上山、回风上山、二采轨道上山、回风上山、三采轨道上山、回风上山、四采轨道上山、回风上山等项工程,基本上满足了煤矿进入生产阶段的要求,1974年,建井工程处完成建井工作任务,移交完毕。在建井过程中,工区地质人员对井下工程揭露的F3、F4、F7、F8等断层进行了现场观测,对立井井筒、总石门、主运道、为采区服务的上、下山巷道进行了编录,填写了断层、煤柱地质成果台账,绘制成图,编制了480水平的切面图,全部移交给了滴道煤矿。滴道煤矿立井于1974年移交投产后,矿井地质工作由矿地测科负责,矿地质技术人员根据煤矿生产的需要,开展了系统的地质工作,1974年编制了全矿生产地质报告,并及时编制采区和工作面采掘地质说明书,协助采掘技术部门,去现场解决生产一线遇到的与地质有关的各种技术难题,对井巷工程揭露的地质构造如断层、褶皱等,进行了如实的观测与判定,对采区探巷中初见的各个可采煤层,进行了认真的鉴别,进一步指导生产,编制一采区、二采区、三采区、四采区、六采区1:2000比例尺的采掘工程平面图,进行了探采对比,修改了F3、F4、F7、F8、F25等断层的断煤交线展布方向、落差和倾角产状要素,把井巷工程填绘上图,修改了已开采和正在开采的28、19、18、17和12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包括各条断层的走向、倾向、倾角产状关系。开展了年度、月份地质预报与总结等等。经过三十几年的生产,滴道煤矿在建井工程处移交一采区、二采区、三采区、四采区的基础上,又打开了六采区,到2004年底,一采区19号煤层已采至-480标高,四采区28号层已采至-560米水平,二采右部12号层采至-480水平,18号层已至-410米水平,三采17、18号层左部已采至-470水平,右部17、18号层已采至-360水平,六采17、18号层已采至-330水平,通过开展矿井地质工作,对勘探报告和建井的图纸资料进行了全面的修改。地质人员还进行了煤矿水文地质工作,发放水情水害通知单,每月填报对生产构成威胁的钻孔和老窑积水区台帐,建立了矿井涌水量观测站点,编制了1:5000比例尺矿井充水性图和矿井涌水量相关曲线图,此外还有突水点台帐、封孔不良钻孔台帐,按规程规定留设各种防水煤柱与巷道保护煤柱,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矿井资源储量管理工作也如期开展,认真填写工作面、采区、矿井储量、损失量计算台帐,下发预防丢煤通知书,对采完的工作面进行了采后总结,年底编制煤炭储量平衡表、损失量表,上报井工月份采区回采率月报表、季报表和矿产储量表,每年都要进行总结和编制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与报告,报上级审批、备案,参与采矿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年检与换证工作。煤矿地质人员一切按规章制度办事,本着高度负责的精神,把矿井地质工作开展得井井有条,保证了煤矿的正常生产。滴道盛和煤矿立井2004年核定生产能力为40万吨/年,预计2007年五采区投产后,该井生产能力将达到50万吨/年。第三章 地质概况 第一节 区域地质鸡西煤盆地在白垩纪地层沉积之前的多次构造运动中,已初逐渐步形成了古构造轮廓。燕山运动前期,本地区受来自近于南北方向压应力的作用,在盆地中央形成了一个走向近东西的平阳麻山古背斜,在古背斜的轴部发育一条逆冲断裂,称为平麻断裂。将鸡西煤盆地的基底分成了中间凸起,走向近东西的南北两个凹陷盆地。这些沉积前的古构造具有继承性,对本煤田的沉积起了一定的控制作用。造成了本煤田南北两个条带及同一个条带不同地区沉积上的差异。在本煤田形成之后,来自南北方向主压应力的进一步加强,在古构造的基础上形成了面北两个条带的褶皱,中部古背斜和平麻断裂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形成了煤田今日南北两个含煤条带的构造形态。滴道盛和煤矿立井位于鸡西煤田北部含煤条带的中段。 地层层序简表 表-1界系统组接触关系地层厚度m生界第四系全新统Q4现代河床漫滩阶地堆积不整合不整合整合-假整合整合-假整合不整合不整合0-20第三系上中新统N220-80中生界白垩系桦山统800-130鸡西群K1JX穆棱组K1m600-900城子河组K1ch 700-1000滴道组K1d200-400太古界麻山群Ar1530 区域地层由老至新叙述如下:1、太古界麻山群(Ar):麻山群主要分布在鸡西煤田的北部边缘和南北条带中间隆起区,为本矿区的最古老的基底地层。本地层主要由巨厚的海陆交互相地层,经区域变质而成,经后期的岩浆侵入,混合岩化强烈。主要岩性有片麻岩、片岩、石墨片岩、大理岩、白云岩、白沙岩、磷灰石岩等组成。本地区有石墨矿和磷矿、硅线石矿,具有工业价值。地层总厚1530。2、中生界下白垩统鸡西群(K1JX):鸡西煤田中生界下白垩统鸡西群由三个地层组成,由下往上分别是滴道组、城子河组和穆棱组。(1)滴道组(K1d):标准发育地点在滴道暖泉以北和正阳北山,自西向东逐渐变薄和尖灭。本组主要由砾岩、砂岩、凝灰质砂岩夹薄煤层和安山质熔岩、凝灰岩组成,其底部为花岗质砾岩,与下伏麻山群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厚度200-400。(2)城子河组(K1ch):城子河组在鸡西煤田的南北条带中普遍发育。北部条带西起麻山,东至黑台均有沉积,其厚度由西向东逐渐增加,如麻山只有150,城子河最大厚度达700以上,南部条带鸡东荣华勘探区,底部发现海陆交互相地层,城子河组总厚度可达1000。本组岩性主要由底砾岩、中粒砂岩、细砂岩、粉砂岩、泥岩、炭泥岩和煤层组成。总之本区岩性主要以灰色、灰白色中-粗粒正常沉积为主,少见凝灰质岩石,以此区别于滴道组和上部的穆棱组,从岩相看,构成数个较完整的沉积韵律,含煤性较滴道组和穆棱组好。(3)穆棱组(K1m):穆棱组分布范围大体与城子河组一致,岩性以灰绿至灰色细碎屑岩为主,其中含有较多的凝灰质岩石,并分布在煤层顶底板和煤层中间,较厚的凝灰岩组成标志层,可作为地层对比的依据。煤层较城子河组少而薄,其含煤性南部条带较北部条带好,北部条带滴道至青龙山煤层发育较好。本组底部在麻山一带发育,有底砾岩,向东至滴道相变为粗砂岩,至城子河已不复存在。与下伏城子河组假整合-整合关系接触。总厚度600-900。3、中生界下白垩统桦山群(K1hs):本群地层在鸡西煤田的南北条带普遍发育,其标准地点在梨树镇南猴石沟和麻山、北桦山一带,另外老道沟及本井田西部青龙山一带,也甚发育,本群可分两组。(1)东山组(K1ds):本组岩性变化较大,在猴石沟和桦山一带主要为砾岩,成份为花岗岩及石英质岩石,砾径一般为210cm,但在青龙山和老道沟一带,为中性火山碎屑岩类,中间夹凝灰岩、砂岩、泥岩等。厚50至100m,与下伏穆棱组呈假整合接触。(2)猴石沟组(K1hs)本组岩性主要以碎屑岩为主,上、中段主要为中细砂岩,夹泥岩,下段则以细砂岩、砾质砂岩为主,其特点是本组多为绿色及赤褐色岩石,另外本组地层所构成的地貌,多呈较高的山地,本组总厚度4001500m,与下伏东山组整合接触。4、新生界限第三系(N):第三系地层分布于南北条带的第三纪玄武岩台地之下,又以不整合覆于桦山群和鸡西群之上,在东麻山和凤山一带,主要由胶结松散的砂砾岩和泥岩组成,厚度小于30m,但在南部条带东边缘,鸡东县平阳镇一带,厚度大达近千米,夹有多层褐煤构成煤系地层,富含阔叶植物化石。5、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第四系沉积层为现代河谷冲积层及山间、山前坡积层和残积层、粘土层及河漫沙体沉积层,厚度一般020m。第二节 井田地质一、地层:本区地层由下至上为:1、太古界麻山群(Ar):是本区的基底地层,主要岩石为流纹质凝灰岩、片麻岩、大理岩及花岗岩等。2、中生界白垩系下统鸡西群(K1jx),共含三个层段:(1)滴道组(K1d):该组地层总厚度200-400m,不整合于麻山群地层之上。主要成分为花岗岩、石英斑岩、片麻岩及粗粒砂岩等。(2)城子河组(K1ch):本组地层总厚650-700m,底部为一层40m厚的砾岩带,砾径多在20-100mm,砾石成分以石英质为主,在本区域北河北北山出露最好,底部此层缺失。城子河组大致可分为上下两个段:下段由23#B至12#号层以下20-60m,此段岩性以灰白色中细砂岩、灰-深灰色粉砂岩、砂页岩为主,是本组的主要含煤层段,含可采煤层: 19#、18A#、18#、17#、16#、15#、12#等7层。立井东部7-9勘探线煤层变薄,地层厚度变小,岩性变细。此段九井区发育最为完好。上段由23#B至28#层以上80m左右处为穆棱组底界,此段岩性以灰白色中粗砂岩为主,局部地段为直径4mm左右的小园砾。细砂岩,粉砂岩次之。此段含煤四层,28#、27#、26#、24#层,其中28#号层全区可采。本组地层为海陆交互相沉积,不整合于滴道组之上。本组地层呈东厚西薄的变化趋势,含煤20余层,可采8层,为本次储量核实的可采煤层赋存的主要含煤地层。(3)穆棱组(K1m):该组地层的总厚度600-900m,为陆相沉积,整合假整合覆于城子河组地层之上,岩性以灰、深灰灰绿色细砂岩、粉砂岩、砂页岩为主。含有多层薄层凝灰岩,在煤层的顶板、底板或中间常夹有薄凝灰岩,共含煤十余层,可采层有2层,即34、30号层。本组地层以其岩石粒度细、煤层薄、薄层凝灰岩发育而区别于城子河组。该穆棱组30#、34#煤层由滴道盛和煤矿十一井开采,滴道盛和煤矿立井不开采该组煤层。3、新生界第三系上新统玄武岩(N2),此层在本区中西部广泛发育,在地貌上组成方形台地,钻孔中见最厚段44m,柱状节理发育,岩芯中见有很好的气孔状和杏仁状构造,不整合于穆棱组地层之上。4、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Q4):本统地层在本区表现为穆棱河及其支流的河漫滩相组成的河体、粘土层和地表腐植土层,总厚度0-20m左右。二、构 造:滴道盛和煤矿立井构造形态为一复背斜,此背斜位于本井田中西部,地层走向随受背斜面影响变化较大。背斜以南岩层走向以东西向为主,背斜以北岩层走向以北东向为主。井田内断层较为发育,大体上分为三组见断层一览表。第一组:以浅部逆断层和深部逆冲断层为主。如F10及F46和F64等,方向呈北北东向,这组断层的特点为:落差大,延展长,其力学性质以压性为主。第二组:以中型正断层为主,呈北西向。以F1、F3、F4、F38、F31断层为代表。第三组:呈北东向以F12、F52、F34、F30等断层为代表,此组断层以小型正断层为主。本井区内以第二组断层较第三组断层发育,其力学性质属张剪性断层。 本区有断层40条,其中正断层36条,逆断层4条。F1断层为正断层,落差大于1000米,落差大于100-200米的断层3条,落差50-100米的断层25条,落差30-50米的断层4条,落差小于30米的断层5条。断层控制程度,可靠的21条,较可靠的10条,推断的9条。 本区可划分为背斜南和背斜北两部分,背斜南北各为一单斜构造,单元构造内地层产状变化不大,背斜北块段局部有岩浆侵入,但规模不大,对煤层影响不大,背斜南生产实践小断层较发育,有部分中、小型构造互相交叉切割,对煤层开采有一定影响。本区构造类型确定为二类,与原勘探地质报告一致。断层情况一览表 表-编 号位 置产 状性 质落 差控 制程 度备 注走向倾 向倾 角F1西部境界NWW75正1000较可靠槽探实见F16背斜北NESE60正10可靠巷道实见F3背斜南中部NWNE70正50-80可靠巷道实见F18背斜北NESE35正10可靠巷道实见F4背斜南中部NWSW40-60正40-60可靠巷道实见F56线中部NESE75正50可靠钻孔实见F77线中部NWSE75正50可靠巷道实见F12背斜南深部NENW75正70-150较可靠钻孔实见F10背斜南、深部NESE65逆80-200可靠钻孔实见F1317、19线深部NWSW65逆40可靠钻孔实见F23背斜南浅部NWNW80正50-75推断钻孔实见F52背斜南深部NESE65正50-100较可靠钻孔实见F66背斜南浅部NWSW75正40-50较可靠小井实见F5711线浅部NWSW65正50较可靠钻孔实见F3414、15线浅部NENW70正50-70可靠巷道实见F3010-11线NENW75正20-40可靠巷道实见F2010-11线NWSE75正50可靠巷道实见F3111-16线NWSW70逆40-100可靠巷道实见F2110线浅部NWNE75正15可靠巷道实见F2210浅部NWNE60正20可靠巷道实见F5510线浅部NWNE75正60可靠钻孔巷道实见F5311线浅部NWSW75正40可靠巷道实见F5411线浅部NWNE75正70可靠巷道实见F6713-14线NWSW75正0-50推断F3212-13线NESE75逆40-60可靠巷道实见F2710线深部EWN70正100较可靠钻孔资料F2810线深部NWSW65正60可靠钻孔资料F379-10线NWNE75正10-20可靠钻孔实见F2510线中部NESE75正80推断钻孔资料F69-10线浅部NWNE70正100推断钻孔资料F1111-12线NWNE70正50-100可靠钻孔实见F6011-12线NWNS75正60推断钻孔资料F6111-12线NWSW75正50推断钻孔资料F6212线NWNE75正30较可靠钻孔实见F6312线深部NWNE75正30-100较可靠钻孔资料F299-10线之间NESE75正0-100推断钻孔资料F245-6线间NESE75正50-70推断钻孔资料F659线以南NWNE75正10较可靠钻孔实见F1410线深部NWNE75正100较可靠钻孔实见F159-10线间NWSW75正120-180推断钻孔资料三、岩浆岩:立井六采区主运道掘进时,围岩温度升高并伴有变质现象,温度最高时达40以上,是由白垩系岩浆侵入所造成的。系统形成后,巷道内温度依然高达30余度,对煤层开采有很大影响。第三节 其它有益矿产 根据以往地质勘探报告和井巷工程揭露,井田内无其它有益矿产。第四章 煤层与煤质第一节 煤 层一、含煤性:该矿井的含煤地层为中生界、白垩下统、鸡西群城子河组,含煤20余层,可采层或局部可采煤层有8层,由上而下依次为28、19、18A、18、17、16、15、12,其中15、16、18A、20层为局部可采层,本组含煤总厚度23.90m左右,含煤系数为3.7%。二、可采煤层:1、28号层:单一结构,煤厚0.43-2.96m,平均厚度1.71m,2线以西,2、3、4、5线浅部和14线以东不可采,其中7、8、9三线发育最好,顶、底板均为中粗砂岩,局部地段含小圆砾。肉眼鉴定为光亮型煤,玻璃光泽金属光泽 。物性反映明显,异常反映陡峭,界面清晰。距穆棱组29标志层一般在380-400m。本层全区发育稳定,煤层对比清楚,为较稳定煤层。2、19号层:背斜南发育局部可采,背斜北不可采,单一结构,煤厚0-2.23m,平均煤厚1.27m,8线以东发育,多呈单一结构,浅部9线以西,深部8线以西不可采-尖灭。顶底板为粉细砂岩。肉眼煤岩类型为半亮光亮型,油脂光泽玻璃光泽。焦煤,距20号层2-10m。本层在本区发育不稳定,只在一采区东部可采,为不稳定煤层。3、18A号层:背斜南不发育,背斜北发育,全区可采,结构单一,煤厚平均在0.701.00m。顶板为砂岩,底板为砂岩。肉眼煤岩类型为半亮光亮型,玻璃光泽。焦煤,距18层13m。本层在矿区范围内不发育,煤层厚度和煤质变化较大,为不稳定煤层。4、18号煤层:全区发育,大部可采,单一结构,煤厚01.36m,平均厚度1.04m左右,块状,焦煤,顶底板均为中细砂岩。肉眼鉴定煤岩类型为半亮光亮型煤,玻璃金属光泽。距18C层35m左右。本层在矿区内发育比较稳定,虽然厚度介于可采和不可采之间,但厚度变化不大,矿区范围内为较稳定煤层。5、17号层:复杂结构,二-三分层,全区发育,煤厚0.382.26m,平均煤厚1.17m,顶板为中砂岩,底板常带有页岩夹煤的伪底,肉眼鉴定煤岩类型为半亮半暗型煤。距18号层10m左右,基本全区可采。本层煤发育比较稳定,厚度变化不大,矿区范围内为较稳定煤层。6、16号层:单一结构,煤厚0.201.02m,平均煤厚0.94m,立井深部16与17号层成对出现,间距很小,一般3-5m,可采点极少,只在立井六采区浅部以西局部可采,焦煤。肉眼鉴定煤岩类型为光亮半亮型煤。本层为薄煤层矿区范围内可采范围小,为不稳定煤层。7、15号层:全区发育,局部可采,简单结构,煤厚0.101.66m,平均煤厚1.27m,块状,煤层中间常含有一薄层煤页岩夹矸,顶底板为粉细砂岩。肉眼煤岩类型半亮光亮型,玻璃-金属光泽。距16号层30-40m,焦煤。本层矿区范围内可采范围小,煤厚变化大,为不稳定煤层。8、12号层:全区发育,立井深部可采,煤厚0.251.32m,平均煤厚0.95m,结构简单,距15号层40m左右,顶底板为砂砂页岩。肉眼煤岩类型为半亮光亮型,油脂金属光泽。本层全区发育,煤层结构和厚度均较稳定,煤层对比可靠,为较稳定煤层。综合本井煤层发育情况,矿区范围内煤层类别划为较稳定的二类。三、煤层对比:煤层对比采用原勘探地质报告结果。城子河组煤层对比:根据岩性特点和煤层赋存规律,以23B标志层为对比基线分上、下两部分来进行对比。上部层段:从穆棱组底界含砾、粗砂岩23B标志层总厚220m左右,此段岩性较粗,以灰白色含小园砾中粗砂岩为主。28号煤层群发育在此段的上部,28、27、26、24这四层煤发育在40m左右 的间距内,28号层发育最好,平均厚度在1.70m,单一结构。24号层结构复杂,厚度变化较大,灰分高。27、26层为单一结构,很薄,全区只7线附近有少数可采点,这组煤层物性反映极好,24号层距23B标志层16线80m左右;7线以东100m左右。23B标志层:此层全区发育,稳定,为本区最好的一标志层。厚2.003.00m,灰灰绿色凝灰岩,性脆,质纯,测井曲线特点为天然天然呈中高峰,视电阻率曲线呈负向峰。下部层段:23B标志层至滴道组凝灰质火山碎屑岩。此段为本组主要赋煤段,煤层间距近,可采层数多,地层东厚西薄。其对比特征如下:23B标20号层:此段岩性较粗以中细砂岩为主,有些地段局部含小园砾,厚度6080m左右。20号层本身结构特征,此层为高灰分煤层,结构复杂,平均厚度2.00m左右,肉眼鉴定煤岩类型为半暗暗淡型,稳定,全区发育,本身是一层很好的对比标志。18C层:此层发育稳定,厚度较薄,一般在0.500.70m左右,底板带一薄层凝灰岩,是本段对比较好的标志层之一。煤层组合特点:2019、1817、1211为三组煤层成对出现,发育在160180m的间距内,煤层层位全,到本井深部地层厚度变小,可采煤层减少。19号层7线及7线浅部以西尖灭;18号层10线以西开始变薄,8线以西尖灭,8线浅部向西此段地层厚度变小,110130m岩性变细,18、18A、18B层缺失。12号层:其下4060m开始见滴道组凝灰岩、火山碎屑岩,下部为基底麻山群变质岩系。第二节 煤质一、煤的物理性质肉眼观察呈黑色,油脂光泽,断口参差不齐,或是贝壳状,条带结构,宏观煤岩类型是半暗半亮型、半亮型、半暗型和少数光亮型。二、化学性质、工艺性能、可选性及煤类本区各煤层属变质程度中等的煤层,有害杂质少,矿物质碎屑以石英碎屑和粘土质为主,固定碳含量为90%。各煤层煤质情况如下:1、28号层:原煤灰分Ad为:13.97-26.17,平均为20.01,根据煤炭质量分级灰分分级(GB/T15224.1-94)标准确定为中灰分煤;煤中全水分Mad为1.5%,按收到基低位发热量Qnet.ar为:26.5MJ/Kg,根据煤炭质量分级煤炭发热量分级(GB/T15224.3-94)标准确定为中高热值煤;按煤的干燥基硫含量Std为:0.30,根据煤炭质量分级煤炭硫分分级(GB/T15224.2-94)标准确定为特低硫煤;按煤的干燥基磷含量Pd为0.004,根据煤中磷分分级(MT/562-1996)标准确定为特低磷煤;按精煤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为:20,根据煤的挥发分产率分级(MT/T849-2000)标准确定为低挥发分煤;胶质层厚度为:13.0-16.0mm,平均为14.5mm;G值为:85,根据中国煤炭分类(GB5751-86)标准确定煤类为焦煤。2、19号层:原煤灰分Ad为:35.4-31.7,平均为33.0%,根据煤炭质量分级灰分分级(GB/T15224.1-94)标准确定为中灰分煤;煤中全水分Mad为1.05%,按收到基低位发热量Qnet.ar为24.5MJ/Kg,根据煤炭质量分级煤炭发热量分级(GB/T15224.3-94)标准确定为中高热值煤;按煤的干燥基硫含量St为:0.34,根据煤炭质量分级煤炭硫分分级(GB/T15224.2-94)标准确定为特低硫煤;按煤的干燥基磷含量Pd为0.005,根据煤中磷分分级(MT/562-1996)标准确定为特低磷煤;按精煤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为:24,根据煤的挥发分产率分级(MT/T849-2000)标准确定为中挥发分煤;胶质层厚度为:6-10mm,平均为8.5mm;G值为:75,根据中国煤炭分类(GB5751-86)标准确定煤类为焦煤。3、18A号层:原煤灰分Ad为28,根据煤炭质量分级灰分分级(GB/T15224.1-94)标准确定为中灰分煤;煤中全水分Mad为1.6%,按收到基低位发热量Qnet.ar为:25.7MJ/Kg,根据煤炭质量分级煤炭发热量分级(GB/T15224.3-94)标准确定为中高热值煤;按煤的干燥基硫含量Std为:0.41,根据煤炭质量分级煤炭硫分分级(GB/T15224.2-94)标准确定为特低硫煤;按煤的干燥基磷含量Pd为0.003-0.009,根据煤中磷分分级(MT/562-1996)标准确定为特低磷煤;按精煤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为:21.99-32.39,平均为29.37,根据煤的挥发分产率分级(MT/T849-2000)标准确定为中高挥发分煤;胶质层厚度为:13.0-29.0mm,平均为20.24mm;G值为:93,根据中国煤炭分类(GB5751-86)标准确定煤类为焦煤。灰分平均32%,煤质较好,原煤发热量23.0MJ/kg。煤质分析试验综合成果表名称Mt %Ma%Ad%adfCc1-8t%QgrdafMj/kgdg%f%Sio2mm281.51.119205-603026.51.450.004894.51.2856513-16191.051.0533244-60.3424.51.50.005904.81.175658.518A1.61.328254-70.4125.71.540.004914.61.01756115-23182.31.133264-60.3024.61.60.003894.71.1856516-18171.31.126235-70.4523.51.420.006904.71.1826211-1812120.926224-60.3622.51.550.006904.71.05876314-194、18号层:一般原煤灰分在20-30%,发热量24.3-29.3MJ/kg,焦煤。5、17号层:一般原煤灰分在20-30%,发热量23.0-29.3MJ/kg,焦煤。6、15号层:一般原煤灰分在30%左右,发热量26.6MJ/kg,焦煤。7、12号层:立井深部原煤灰分为30%,原煤发热量21.7-26.6MJ/kg,焦煤。三、煤的风氧化带动本次核实没有重新确定煤的风氧化带,仍采用原勘探地质报告的确定结果。本区第四纪冲积层厚度平均2.15m,煤层的风化及氧化带主要分布在浅部煤层露头以下40-80m地段。此地段中煤质变差且在五十至八十年代之间已大部被大、小井开采,所以无利用的可能性。煤的可选性为中等难选煤。煤的工业用途是做为较好的炼焦配煤。第五章 开采技术条件第一节 水文地质一、地表水体本区地表水体主要有流经矿区中部的牤牛河,矿区北部的河北沟,矿区南部的穆棱河。、河北沟:流经三井,河北地区,向南汇入牤牛河,河宽2-5米,河深0.20-0.50米,流量随季节变化而变化。2、牤牛河:是本矿区最主要的一条河流,自林口、麻山、兰岭在滴道汇入穆棱河,流长60公里,河宽20-30米,平均流速0.50m/S,比降为1.8。3、穆棱河:河床宽阔,河谷宽而平坦,河道遇回曲折,形成方形河漫滩,枯水位标高在190米左右,平常时期河水也仅有两米左右深,汛期可达至四米左右深,河床宽30100m,河床平均比降约1。目前,该河流量为862m3/h。二、井田水文地质条件1、本井区内有三种水文地质单元。(1)、中生代煤系地层:在单元地形上呈低山丘陵,矿区内几条小河发源并流经该地层,受大气降水直接补给,岩石风化裂隙发育,地下水呈裂隙水形式富存。其排泄方式多向冲积层排泄及以少量山泉涌出。地层渗透系数K=1.4610-53.088m/日,单位涌水量q=1.210-51.87kg/s.m。该层水质多属重碳酸镁水,固型物178-623mm/L,氢离子浓度呈弱碱性,PH值在7.6-8.6之间。本类型水文地质单元分布于滴道背斜南翼至穆棱河冲积边缘之间。(2)、第三纪玄武岩台地区:玄武岩多呈平坦台地,其原生节理和气孔构造发育,透水性强,地下水呈孔隙、裂隙水形成富存。地下水多在台地边缘形成泉水排泄,岩石中含水量小。玄武岩底层多有火山灰层,起到隔水作用,大气降水不易直接向煤系地层补给。本井水文地质单元主要分布在本井田深部地段。(3)、第四系河流冲积层潜水单元:本单元为现代河流冲积而成的河床两侧10-100m之间的广大河漫平原上,地下水以潜水形式富存,含水层由砂、砾石、卵石组成,分选差,含水量大,透水性强,K=41.23-63.90m/d,q=1.20-4.23kg/s.m,地下水补给来源以大气降水、地表水为主,潜水直接补给其下复的煤系地层中的风化带,是矿井充水的重要因素。2、地下水含水层可分为:(1)、冲积孔隙含水层:主要分布在忙牛河西岸,呈条带状,厚0.5-7.0m,自上而下分层。上层由腐植土组成,灰黑色,松散,0.3-0.6m。含较多腐植质。中层由亚粘土和松散砂组成。砂粒分选差,呈半棱角状,厚2-3m。下层为砾石组成,为主要含水层,厚2-3m,渗透性强。渗水系数在45.6m/d,单位涌水量1.1-1.3L/s.m。(2)、风化裂隙含水层:风化裂隙深度一般为40-80m,具体和岩石性质及地形相关。裂隙一般宽2-3mm,上大下小呈楔状。地下水埋藏深度在7-40m,斜坡处水位变化较大,渗透系数为0.2-0.3m/d,单位涌水量1.7-1.9L/s.m。(3)、构造裂隙带含水层:与风化裂隙呈逐渐过渡关系。裂隙仅在断层附近发育。如裂隙带与风化裂隙及地表水体沟通时,其就成为良好的导水通道。(4)、断层水本区断层多,总体上发育北北西和北北东两组,张扭和压扭断裂。其中以北北西为主两组断裂皆为正断层。本次勘探部分钻孔实见了断层,没有发现涌水和漏水异常现象。据岩芯观察,断层带和断层带附近岩石多破碎,并有断层泥和断层角砾存在,但本次勘探没有对断层进行抽水试验。断层水是矿井的主要充水因素。综合鸡西矿区和邻近矿井涌水量资料,矿井深部的涌水量多以断层水为主,裂隙次之,其富水性决定断层与地面水体的联系,其导水性取决于断层本身的破碎程度与充填物质。(5)地表水动态,水力联系,补给及排泄条件: 本井田地表水的动态,没有进行长期观测,但其水位和流量的变化受季节性和大气降水直接影响。矿井的充水因素主要为:大气降水、风化裂隙和构造裂隙水、地面老窑积水。充水方式为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是大气降水通过地表风化、氧化带以及构造裂隙带等渗入采空区,流入井下。(6)水文地质类型本井田为白垩系煤系地层直接充水含水层带,属于裂隙充水矿床。但是本区普遍发育有第四系孔隙含水层,为矿床的间接充水含水层。本含水层又和穆棱河及其地面水体有密切的水力联系,另外也受大气降水的直接影响,因而它是裂隙充水矿床的补给水源,决定着矿井涌水量的持续时间和趋势。本井田直接充水含水层带单位涌水量0.11.0L/s.m。但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其单位涌水量逐渐减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