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转场》微课的设计与制作_第1页
文献综述:《转场》微课的设计与制作_第2页
文献综述:《转场》微课的设计与制作_第3页
文献综述:《转场》微课的设计与制作_第4页
文献综述:《转场》微课的设计与制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设计文献综述转场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院(系、部)名 称 : 教育学院 专 业 名 称: 教育技术学 学 生 姓 名: 王美娜 学 生 学 号: 1951150308 指 导 教 师: 石秋香 2016年 12月 23 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务处制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7届本科毕业设计摘 要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其短小精悍的特点深受教育领域关注,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的资源建设中,“转场”是高等院校教育技术学和多媒体技术专业必开的一门非线性编辑课程中的一个专题,是影视制作中重要的知识技能。本文主要分析了“转场”及“微课”的概念和作用、微课对于现代教育的影响和“转场”这个知识点的微课的设计与制作。关键词:转场;微课;设计与制作Abstractmicrolecture is a kind of new teaching resourc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hort by the attention of the education field, resources construction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the transition is a topic of a nonlinear college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nd multimedia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must open the edit cours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kills in film and television production.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concept and role transitions and microlecture , for the micro class effect of modern education and the transition of knowledge points of micro course design and production.Keywords: transition;microlecture;Design and manufacture一、引言我国自2011年胡铁生首次提出微课概念以来,凭借“短、小、精、悍”等特点,短短几年就受到了极大关注,成为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微课以单一知识点为教学内容。“转场”作为高等院校教育技术学和多媒体技术专业必开的一门非线性编辑课程中的一个专题,也是视频后期制作的一门重要技术,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教学知识点。“转场”微课的设计与制作,既扩充了“微课”的教学资源,又使“转场”知识点在自主学习中变得简单易学,打破传统教学弊端,有着用时少、内容精、碎片化特点。那么,如何制作一个优秀的微课,对微课的设计制作和微课及知识点的了解就值得我们探讨。二、微课及转场知识点概述(一)转场的概念及作用转场是根据观众的观影需求选择的与影视作品主题风格吻合的一种审美形式,并不是镜头与镜头,段落与段落的简单相加,场面和段落的转化是内容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要求。转场是根据观众的观影需求选择的与影视作品主题风格吻合的一种审美形式,并不是镜头与镜头,段落与段落的简单相加,场面和段落的转化是内容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要求。根据手法不同一般分为技巧转场和无技巧转场两大类。转场的视觉心理依据是视觉的连贯性和心理的隔断性,根据时间的转换、空间的转换或情节段落的转换来划分场面,从叙事需要出发,根据影视作品的风格采用合理的转场方式,组接上下两个场面或段落,达到内容条理、层次清晰、叙事流畅的目的。对于观众来说,转场就是要达到视觉的连续性和心理的隔断性的效果。视觉的连贯性,是在剪辑的过程中利用转场技巧,使观众在视觉上看到的场面或段落之间的转换过渡流畅自然;心理的隔断性,是使观众心里清楚上一个段落结束,下一个段落开始,保证叙事的逻辑性和层次的明晰性。组与组的转换,由于没有明显意义的隔断,因此需要缩小心理的隔断性,强调视觉的连续性,而意义明显不同的段落则应该加强观众心理的隔断性,同时减弱视觉的连续性,从而造成明显的段落感。(二)微课的概述1 微课的概念“微课”这一概念近几年广泛的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并且颇受教育界的“宠爱”。“微课”雏形最早源于1993年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 A McGrew教授所提出的60秒课程以及1995年英国纳皮尔大学TP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首次提出“微课程”概念是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 在我国,微课概念由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君最早提出来的。在胡铁生看来,“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胡铁生微课概念1.0版)。自微课概念最早提出至今仍在不断完善。目前,微课的概念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是综合学者以及机构对微课的定义,有以下共同点:微课的主要载体是视频;微课的特征是短小精悍,即时间短、内容精炼,主要围绕小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展开;微课本质上是一种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或小课程。综上,本文作者认为微课是一种时间在5到8分钟左右、不超过十分钟的,针对某一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制作出的的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微视频课程”资源。2 微课在教育教学中的影响微课概念自2011年在我国提出以后,广泛用于我国教育教学中的各个学科领域内,图1总结了2011年至今关于微课每年发表的期刊数,图2总结了2011年至今微课在各学科中的应用及所占比例。研究表明微课作为一种教学资源,自2011年胡铁生教授将概念提出以来,极受关注并应用广泛且应用数量迅速攀升,在教育领域的影响不断扩大。年图1 2011年-20174月份关于微课表期刊数(单位:篇)图2 2011年-2017年关于微课发表的各学科篇幅及所占比例(单位:篇)三、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微课制作难度低且又深受数字化时代学习者的青睐,这一因素激发了学科教师制作微课的热情。但是,微课总体目前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微课质量也参差不齐。对微课质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微课设计与制作过程。图3 微课设计与制作流程图微课的设计与制作的开发流程分为选题设计、教学设计、教学准备、录制视频、后期加工、反思修改六个步骤。(一) 选题设计制作微课虽然简单,制作要求低,但是就目前来说,对于这分钟的视频,耗费的人力、财力较大,成本较高,且微课质量越高投入越大。然而笔者通过对近几年微课教学比赛的分析,发现并不是所有微课都受学生的欢迎。发现有些选题不好的微课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反而得不偿失。微课是围绕某个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做出的针对性的教学资源,选题是某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的精要提炼。综上微课及选题特点,微课就并不适合复杂而又不能分割论述的学习内容进行讲解。为了微课优势和效果得以体现,在选题中就需要选择适合用微课来讲解的、教学中的重点中的重点。例如那些语言和文字不好描述的、难以理解的和情景类的教学内容。这就要求选题实用准确、内容生动有趣,形式短小精炼。(二) 教学设计 梁乐明等人通过分析国内外的TED、可汗学院和国内的佛山微课程提出了微课设计模式。在该模式中,首先做前端分析,对微课的学习者特征、教学任务和学习内容进行分析, 然后根据布卢姆的学习目标分类理论确定合适的学习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和方法确定合适的微课类型和组成要素,制定符合学习者特征、学习内容和教学形式的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视频的情景、案例、教学过程,以及相关的网络教学支持材料和评价、反馈机制等。 图4 转场微课的设计与制作稿本设计模板微课的设计与制作中应有以下注意要点。1.主题切入要快“微课”时长只有10分钟左右,因此“微课”教学设计的切入主题要迅速。比较常用的是开门见山,当然也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导入或者是生活中的现象或者一些能吸引学习者的话题进行引入。“微课”最关键的是开头,要能吸引学习者。因此要非常重视开头的12分钟。2.要有精心的教学设计“微课”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结构,包括导入、授课、互动、结束等。“微课”的内容设计要条理清晰,主题要突出。“微课”是一个精彩的视频短篇,因此尽量要突出该课程的特色,要能出彩,不能做得平铺直叙。3.配套的教学课件要制作专业课件在制作过程中不要出现影响学生或者干扰学生学习的多媒体元素,比如一些教师在制作的课件中喜欢插入一些和教学内容毫不相干的小动画,这样的课件只会分散学习者的注意力,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课件的字体尽量大一些,而且一屏幕的文字不要太多,要尽量选取重点,难点,不需要把所有内容都放在课件中。此外由最后课件也要录制到视频中,因此课件中字体也尽量不要选取宋体,因为宋体的字体有些部位非常细,最后编辑转码之后可能看不清楚。当然课件的制作在颜色搭配等方面也要统一风格。4.课后小结要简洁用一到二分钟时间进行归纳和总结,使“微课”的课堂结构趋于完整。小结在于精,而不在于长。5.教师语言要精练由于“微课”只有短短10分钟左右,因此教师的语言要做到简洁明了,除了最基本的要使用标准的普通话之外,尽量不要出现很多口头禅。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最好先把讲稿设计好,之前要反复琢磨,这样录制过程就比较流畅,后期处理就比较简单。(三) 视频制作 视频制作是微课设计的核心内容,微课大多以流媒体的方式呈现教学过程。主要包括音视频录制、后期制作和文件压缩格式的基本技术要求。微课的拍摄和制作方法很多,目前常用的有关微课视频的制作方法包括:教学录像型,将教师的教学活动利用摄像机或录播系统拍摄下来,制成教学微视频;多媒体讲解型,利用PPT等多媒体软件将文本、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元素同步讲解,展示教学内容,在直接转换或利用多媒体讲解型。利用PPT2010等多媒体软件将文本、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元素同步讲解,展示教学内容,再直接转换或利用录频软件录制成多媒体课件自动讲解的微课视频。动画讲解型。以教师的讲解时间为时间轴,配合能够呈现教学内容的文本、图像、表格、数据等制作教学动画,将一段有意义的教学讲解录音做成动画型微课教学视频,配以必要的教学文字,更能生动形象地讲解教学内容,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这类微课视频生动有趣,但制作起来难度较大。屏幕录制型。利用多媒体课件、计算机软件等工具,教师对着计算机显示器讲解教学内容,或者教师直接利用鼠标、手绘板或触摸屏等在计算机显示器上书写教学内容,并利用计算机录屏软件将屏幕显示的教学内容、教师的书写和点评以及教师讲解的声音录制下来。便携式视频工具拍摄、便携式视频工具拍摄型(手机+白纸)。针对微课主题,进行教学设计后用笔在白纸上展现出教学过程,可有画图、书写、标记等行为,并用便携式视频工具拍摄如摄像机或手机将教学过程拍摄下来。典型例子是可汗学院的微课视频,有学者将这种视频称为“可汗风格”。课堂录播系统录制型。利用全自动智能录播系统,在教师现场授课的同时,录制课堂教学实况录像,完整地记录教师授课的全过程,包括教师讲授的过程、板书书写的过程和使用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等,还有学生行为识别系统,可以同时录制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视频剪辑型(综合型)。视频剪辑型微课制作综合使用各种影视拍摄技巧与后期编辑手段完成视频制作,将授课过程进行全程录像,并且与PPT相结合,根据教学设计将教师的影像、声音与教学PPT等素材融合起来,制作成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视频。 根据微课的类型不同, 可能有不同的教学主题导入方式,但都要快速、准确,力求新颖、有趣,能够很好地吸引学习者。 微课开头应开门见山地进入主题,或采用承上启下的语言引出主题,或设置疑问、悬念等引出主题; 也可以从学习者熟悉的与生活相关的现象或很感兴趣的案例引入主题。 但从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 后者效果更好。 微课在讲解教学内容时要清晰、明确,沿着教学主题逐步展开,突出重点,去除繁冗。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应有意识地采取恰当的措施保持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注意力, 而不为外界噪音等与学习无关的刺激所分心。 因此,在微课中呈现的学习内容需要突出显示, 引导学习者顺利地将选择性注意转换为工作记忆,不要太多无意义的装饰,避免对主要学习内容产生干扰。微课的收尾、 总结要简洁明了, 留出给学生思考、回味的空间。 四、总结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资源,且凭借自身“短小精悍”的特点成为近年来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微课和转场知识教学的结合,可促使转场这一难理解、非线性编辑课程中的的重点专题在网络化、碎片化、自主化的教学模式中令学习者更轻松的理解和掌握。不过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就目前为止并不完善。教师们应该不断逐步提高和完善微课水平,使“微课”真正成为实用高效、广泛应用的教学资源。参考文献1 孟祥增,刘瑞梅,王广新.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理论与实践J.远程教育杂志:理论前沿版,2014,(6):24-32.2 马艳艳.我国微课程研究现状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