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难题型题库·记叙文阅读.pdf_第1页
重难题型题库·记叙文阅读.pdf_第2页
重难题型题库·记叙文阅读.pdf_第3页
重难题型题库·记叙文阅读.pdf_第4页
重难题型题库·记叙文阅读.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重难题型补充题库记叙文阅读 一、(2017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18 分) 诚信不亏人 张燕峰 朋友在家乡开了一家种子店。彼时,小城里专营种子的店铺很多,竞争很激烈,说实在的,他的生意并不好,曾一度萌生了改 行的念头。 那年春天,他新进了一批麦种,把去年没有卖掉的旧种子收进了麻袋,准备卖给养牛场做饲料,而新进的种子还没有来得及拆 包。 一天早上,朋友临时有事急着出去,只来得及跟新来的店员交代了麦种的价格后,就匆匆而去。 可偏偏那天就来了几个买麦种的人。店员见麻袋里有,马上卖掉了。等朋友办完事回来,看到麻袋里空空如也,而新进的麦种 还堆在墙角。朋友不禁大吃一惊,赶紧询问买种子的是哪里人。店员哪里能说得出来。朋友脑袋嗡一声炸了,额头上冒出了点点冷汗。 他心想,马上就到了春耕播种的季节,一旦把旧种子播到地里,造成农民绝收,那自己造的孽就大了。不行,无论如何也要赶在播种 之前把旧种子追回来。 于是,朋友亲自开车,又临时找了许多亲戚朋友帮忙,十多辆汽车,一百多号人,从县城出发,奔赴四面八方。他们走村串巷, 逢人就问,还利用广播。一个下午下来,他们嗓子喊哑了,口干得直冒烟,肚子饿得咕咕叫,前胸贴着后背,却一无所获。 这时,朋友中有不少人打起了退堂鼓。他们不以为然地说:“卖就卖出去了,别人还求之不得呢?”还有的说:“你这样做, 可就赔大了。”可朋友却大睁着发红的眼睛,咧着布满燎泡的嘴唇说:“求求哥儿几个了,无论如何一定帮兄弟找到这几个买种子的 人。不然,我如何心安啊!” 朋友们苦笑着摇摇头。 第二天一大早,朋友又跑去劳务市场找来了更多的人,投入到艰苦卓绝的寻找中。可整个乡镇找遍了,只差掘地三尺,就是没 有找到。当兄弟们从四面八方打来电话,询问他是不是仍要继续寻找时,他斩钉截铁地说:“找!” 寻找大军又向周围乡镇进发,有的还跑到更远的邻县。功夫不负有心人,黄昏时候传来消息,终于找到了那几个买种子的人。 朋友亲自开车过去,诚恳地向人家道歉,并且把钱退给了人家。 两天来一直惴惴不安的心总算落到肚子里,接下来,朋友支付了这两天的油钱和工钱,一算账,还真赔了不少钱。 对朋友的举动,许多人都笑他傻,不就是几千块的事情,至于吗?何况,卖种子和卖饲料能一个价吗?正好把旧种子处理掉, 换了别人,这可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事啊。 但朋友摇摇头,正色道:“离地三尺有神明,实在不敢做有违良心的事情。种子关乎农民的收成,一旦颗粒无收,让人家一家 人吃什么呢?那可是千夫所指的事情。” 令朋友始料未及的是,后来几天,来他店里买种子的人竟然多了起来,络绎不绝。新进的种子很快就卖光了,朋友只好赶紧跟 种子站联系。生意好得出奇,朋友感到很奇怪,就询问那些远道而来买种子的人,有人对他说:“这样的事情也只有你会做,我们信 得过你。” 整个春天,朋友赚了个盆满钵满。后来的几年间,朋友的生意越来越好,为日后的腾飞赚得了第一桶金。 德国诗人海涅说,生命不能从谎言之中开出灿烂的鲜花。唯有诚信,才能赢得他人的信赖,为自己撑起一片辽阔而明媚的蓝天。 诚信不亏人,每个人都将因此而受益终生。让诚信像清泉一样,时时滋养润泽着我们的心灵,它必将洗去欺诈的肮脏,那样,世界的 每一个角落都流淌着洁净和芬芳,如诗,如歌。 1. 依据文章思路和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4 分) 多方寻找,艰苦卓绝人们信任,生意兴隆 2 2. 第段“两天来一直惴惴不安的心总算落到肚子里”中的“惴惴不安的心”在文中具体指什么?(3 分) 3. 文章第段画线句描写生动形象,请简要分析它在文中的表达作用。(4 分) 4. 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说出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4 分) 5.读完全文,请谈谈你对本文标题“诚信不亏人”的理解。(3 分) 二、(2017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18 分) 一根拐杖 朱成玉 14 岁那年,我正在上初中,父亲在工地上不小心摔断了右腿。医生说至少得休养一年半载才能好,这可愁坏了父亲,全家人都 指望着他挣钱呢。 父亲是个呆不住的人。刚刚休养了半个月,就让母亲给他弄了一副拐杖。他说家里太闷,要出去溜达溜达。让我们想不到的是, 就是这样靠拐杖支撑着走路的父亲,晚上回来的时候,照样神奇地给我们挣回了钱,尽管只有十几元。原来,父亲在步行街那里,找 了一份发广告的活儿。想着父亲右腿上裹着厚厚的石膏,拄着拐杖,在那里一站就是一天,我的心里,仿佛飞进去一只凶恶的马蜂, 不停地扎着我。 周末,我要替他去发广告单,他不允,让我在家复习功课。我却偷偷跟着。那天很热,我看到父亲脸上的汗水肆意流淌,可是 两只胳膊要架着拐杖,手里还拿着厚厚的一摞广告单,没办法去擦。我想过去帮父亲擦擦汗,又担心他责骂我,只好在那里暗自替父 亲难受着。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令我终身难忘的一幕。 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摇摇晃晃走过父亲的身边,忽然就晕倒在地上。呼啦啦地围上来一帮人,却没有一个去扶的。我听见有 人小声议论,说前几天有个年轻人救了一个老人,却被老人讹上了,最后那个年轻人在医院花了近千元的冤枉钱,真是叫人寒心。这 大概就是一大帮人没有一个肯施以援手的原因吧。 这是一群麻木的人,我向人群中那一张张脸望过去,每一张都写着冷漠。不,有一张脸是个例外,如同千万枯藤上唯一鲜活的 一片叶子,上面写着焦急。我看得真切,那是父亲的脸!粗糙的布满皱纹的脸,此刻却光滑得如同一面镜子,映照了人的真心。 父亲拄着拐杖,费力地拨开人群,蹲下来,为老人掐人中穴原来老人中暑了。老人醒过来,向父亲道谢,颤颤巍巍地站起 来,像一支风中摇曳的蜡烛,随时都有可能被吹灭的危险。父亲递给老人一根拐杖,“拄着点儿走吧,能稳当些。” “谢谢,那你怎么办?” “没啥,我这不是还有一根吗,我只是断了一条腿,一根拐杖足够了。” 瘦小的父亲渐渐高大起来,早上明明刚和他比过个头儿来的,可是现在却觉得自己比父亲矮了不少。 没了拐杖,我本以为父亲会摔倒,可是父亲没有,虽然站在那里有点儿摇晃,但却是像一棵树,只是摇晃而已,不会倒下。因 3 为他的脚下有根,很深很深的根。 人群并没有散去,开始有人伸出手来,一双、两双、十双枯藤开始发出了新芽儿! 我们太习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了,各扫门前雪,整天一副麻木不仁的模样,灾难来临时的呆若木鸡,邪恶当道时的熟视 无睹,都会令你的灵魂左右飘忽,摇摇欲坠。 父亲让我懂得,每个人都需要一根善的拐杖,使自己的灵魂不至于在风雨飘摇的尘世摇摇晃晃。 一根善的拐杖,可以让你的人生站得稳当一些。 1.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及其作用。(4 分) (1)有一张脸是个例外,如同千万枯藤上唯一鲜活 的一片叶子,上面写着焦急。 (2)灾难来临时的呆若木鸡,邪恶当道时的熟视无睹,都会令你的灵魂左右飘忽,摇摇欲坠 。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 分) 3.文中第段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4 分) 4.文中的父亲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3 分) 5.有人认为应该把本文的题目改为“一根善的拐杖”,和原文题目相比,你觉得哪一个更好?说说你的理由。(4 分) 三、(2017 原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5 题。(18 分) 老灶头 赵 畅 我一直以为,炊烟属于乡村,从老灶头升起,歌颂的是延绵不绝的亲情与乡情,还有生活与生命。 我从小就与祖父祖母生活在一起,是吃着从小山村老灶头做出来的饭菜长大的。虽然九十有八的祖母走了,但老灶头犹在。每 每回老家看到老灶头,吃着小婶从老灶头做出来的饭菜,仿佛觉得祖母还在,这饭菜似乎分明就是祖母做出来的老味道。一筷青菜、 一勺鸡油酱、一块葱油饼,都在我的味蕾上翻江倒海 老灶头有六十多个年头了,虽然有过几次小修小补,但结构模样始终未改。是江南农家灶头常见的模样,灶台上有两只大小一 致的铁锅,铁锅中间还安置了两只小汤罐。灶台靠灶门一面立了一道墙,成为灶壁,以阻隔灶膛的烟灰,并掩蔽堆放的柴草杂物。用 “纸筋灰”抹出来的灶面被烟熏得黑不溜秋,灶台还留下层层恍如老竹席都会有的一层“包浆”,给人的感觉厚重、温润、绵长。由 灶膛与烟囱构成的简简单单的结构,竟然成就了其无穷无尽的吞吐能力,而无限的燃值和热能又传递出一锅锅鲜香可口的饭菜,这是 怎样的一种人间温暖! 村里有句老话,曰:“进门看抹布,出门看鞋跟。”明眼人只要一脚踏进祖父祖母家,总能看见一块祖母用布爿精心缝制的抹 布被有棱有角地放置在灶台一隅。自然,那些砧板、菜刀、竹筷、瓷碗等也都各得其所,整洁而整齐。 烧老灶,也是一门学问。那些年里,我曾是祖母的好帮手。只是开始学烧灶膛时,祖母告诉我:烧小火,柴要放得少;烧文火, 柴要添得慢;烧旺火,除了多放些柴,要用火钎伸进灶膛多拨弄,让其充分燃烧,变成闷火要烧旺时,则要用竹筒吹。祖母的经验还 多着哩,祖母竟能从这些炊烟的颜色浓淡里分辨谁家灶膛里焚烧的是什么柴草,以至大体能推断出那铁锅里烧的是什么菜。 4 春节,时间宽余了,菜料丰富了,全家人似乎也更有心致来静静品尝团圆的喜乐、节日的快乐。那时候,祖母无疑是最为忙碌 的人。尤其是年夜饭,是她一年中准备时间最长也最花心思的。虽没有菜单,但全在她的心中。我始终淡忘不得的是年夜饭那锅油豆 腐烧肉和那碗肠血羹。为了让油豆腐能够入味,祖母总是先用竹筷在每一只油豆腐中穿心而过,再放入被烧得七八分熟的肉锅中。中 间,祖母还会不时地掀开镬盖,反复搅拌,确保每一只油豆腐都能充分吸纳肉的滋润与油香。这一锅油豆腐烧肉,不仅烧出了直钻鼻 孔、俘虏味蕾的滋味,而且烧出了年夜饭的气氛。而作为传统菜的肠血羹,虽只是些用鸡鸭的肠呀心呀肝呀血呀等杂件切碎做成的, 但祖母用薯粉调出来的肠血羹滑过舌尖,香浓、缠绵、温暖,而碎粒更是鲜嫩而弹牙,咀嚼起来让人回味无尽。 年夜饭的最后一个节目,通常是待祖母烧完小菜入席后,大家端起酒杯,集体向她敬酒致意。于是,祖母便红光满面、神采飞 扬起来。老灶头烧出的年夜饭,是一首关于家庭与饮食、劳动与休憩、时间与亲情的长调。 老灶头是一个金木水火土五行俱全的特别物件,一个充满人间烟火味之地。老灶头铁锅烧出的味道里,有天然烟火之味、生活 哲理之道、生命乡愁之美。 (选自人民日报) 1.请简析第段在全文中的表达效果。(4 分) 2.围绕老灶台,文中写了祖母哪些方面的事情?请简要概括。(3 分) 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段画线的句子。(3 分) 4.作者为什么说“老灶头烧出的年夜饭,是一首关于家庭与饮食、劳动与休憩、时间与亲情的长调”?(4 分) 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 四、(2017 原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5 题。(18 分) 扁担的使命 在乡下,扁担是游走在生活边缘的一个苦行僧。它总是在最忙碌的季节受命,日复一日在乡亲们的肩上负重修行。扁担是可以 在僻静的角落里孤独地存在的,属于那种十天半月、三年五载都不发一言不懂抗议的物件。 被大风刮起的沙尘蒙住脸面了,让弃逃的蜘蛛扯满蛛丝了,它依然处之淡然,忙时一颤一颤地按摩着人们双肩上肌肉的酸痛, 闲时则兀自去咀嚼和丈量光阴的长短。 扁担在被主人的呼来喝去中,练出了宠辱不惊的能耐,给它随便选一个地方,就能毫无怨言地安身。我家的扁担,搁置最多的 地方是门后侧,还有过道和敞篷内。扁担留给我的印象,琐碎而深刻,断续而清晰。 地瓜地里,父亲双手握住镢把,抡起镢头,把地瓜从泥土里勾拽出来。鼓胀的地瓜从泥地里打个滚儿翻上来,被父亲的大手一 把捉住,丢进条筐。装满两个筐,拿出扁担插到筐系下,用筐绳胡乱一缠一绕,弯下腰挑起来就走。片刻前还直挺挺的扁担,在父亲 起身的一刹那放弃了抵抗,像一个学会了妥协的智者,适度弯下两端。倔强的扁担,在父亲迈步前行时,改掉了惯有的坏脾气,随着 肩膀的耸动一起一伏地屈伸着,给身下的肩膀争取到一松一紧的呼吸机会。 5 一条好扁担,即使负重时,也不太压肩膀。它用恰当的颤动,顺滑的表面,抵消掉相当的压力。扁担的材质和打磨格外讲究。 山村适合做扁担的木材,首选刺槐。 那天,外面点点飘雨。父亲用锯子、砍刀、刨子和手锛,把一根两米多长的干刺槐段从中间纵开两半。刺槐是在遮阳的地方阴 干过的。晒干的刺槐木易开裂,做不成扁担。分开两半的木块,像厚厚的木板。先断去木板两端瑕疵,根据主人的身高,留长到一米 七或一米八左右。再用砍刀砍薄两侧宽边,削薄木板的厚度。 砍修成型的木板,只是个雏形,还算不得扁担。只有用刨子刨平,砂纸打磨光,才可能成为扁担。父亲用砍刀、手锛一阵拾掇, 再用刨子贴着木板一下下前推。若力度拿捏得好,每一次推出刨子,都能在刨顶中央的凹槽内开出一朵散发着木香的卷花。 我家的扁担,不管哪一条,都不是花瓶那样的摆设,都是响当当的负重者。一条好扁担,可以分担肩膀的重压,可以驱赶切肤 之痛。 父亲一米六左右,长得精瘦。挑柴草、黄梨、山楂、地瓜、花生、肥料等,山上有的,不管在哪,他都能用扁担挑行。我四五 岁前,父母去山上干农活,还常常把我、妹妹和茶饭放在两边的筐里,挑来挑去。村里的山路窄、滑、陡、斜,上了肩的扁担,中途 找不到歇息的地方。乡亲们在挑山的过程中摸索出一个换肩的诀窍:一手轻托,一手引勾,让扁担在两侧肩膀上绕着脖颈后部平滑过 渡。只一旋,压力就轻轻柔柔转移了位置。要完成左右换肩的动作,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扁担的质量。一条粗糙、破旧、笨拙、张 嘴的扁担,是轻易换不成肩的。硬换,肩膀定会被啃伤。 忙碌与清闲,上岗或下岗,扁担身不由己。连它的使命是负重。它不能挑起山村的历史和阴晴,却能像绣花针那样,以磨损生 命为代价,缝补生活中一个个破碎的压力。扁担常被冷落,却不怨憎,像个苦行僧那样,以负重的形式,留下行进的身影。 角落里那条扁担,只是家里极其普通的一条,与村里其他人家的没什么不同。闲置起来的它们,身上绘满了蛛网和尘埃。轻轻 一吹,薄尘即乱了阵脚,慌得乱七八糟的,重的呼啦啦流泻,轻的寻着光线升腾。可扁担从来不惧惊扰,纹丝不动地候在那里,不温 不火、不卑不亢的,正在恭迎下一次负重。 (选自人民日报) 1.纵观全文,说说第段在文中有何作用。(4 分) 2.写出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3 分) 片刻前还直挺挺 的扁担,在父亲起身的一刹那放弃了抵抗,像一个学会了妥协 的智者,适度弯下两端。 3.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4 分) 它不能挑起山村的历史和阴晴,却能像绣花针那样,以磨损生命为代价,缝补生活中一个个破碎的压力。 4.简要概括文中父亲的形象。(4 分) 5.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对生活的认识。(3 分) 【材料】针有时也不愿见缝插针了,生活中,飘逸的绸、富丽的缎极为罕见,更多的是褴褛的片断需要补缀,坚硬的细节需要穿凿。 6 就这样,同样是金属做的,顶针必须去顶那根针,顶它,支援它,让它不要中途退下来;用力,再用力,到鞋底的那面,到布的那一 面,到生活的那一面,去看看,再回来,认认真真缝补日子。 五、(2017 原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5 题。(18 分) 奔跑的时光 那是我中学时代的最后一届运动会。体育委员拿着报名表拉人,各个项目都有人报了,唯独男子十公里还空着。 忘了是被谁怂恿,还是为了一个无聊的赌注,一时热血上头,我跑! 那时我十八岁,豪言壮语说得那么容易。此前我最多跑过三千,不知道剩余的七千米意味着什么。我有点后悔,可放出的话收 不回,临阵退缩会被狐朋狗友们笑死吧。放学后我一个人在操场练,十几圈下来,像死掉一样。我喘着气,仰面躺倒在塑胶跑道上, 看着天渐渐黑下来,身上的汗慢慢地凉了。 运动会最后一天,男子十公里是压轴。我在起跑线热身,身边的十几位选手个个如狼似虎。四百米跑道,发令枪响。第一圈第 二圈,我紧咬牙关,保持在第一集团;第五圈第六圈,我小腿灌铅,呼吸困难;第七圈第八圈,肋下剧痛,虚汗淋漓,不断被人超越; 第十圈,我仿佛挣脱了枷锁,开始加速,在全场一浪高过一浪的喝彩声中,从第九位一路追到了第二位。 第十三圈,我像一只中枪的鸵鸟般猝然倒地。蜷着腰,抱紧膝盖,那是抽筋的症状。两位担任卫生员的姑娘赶紧冲上来。我用 力挣脱她们的手,大声喊,别管我!我还能跑! 我艰难地起身,一瘸一拐地跑出五十多米,然后再次倒地,以共产党员就义的姿态。这一次,我没有再拒绝姑娘的搀扶,在她 们的臂弯里,在全场的掌声中,光荣退场。 赛后,班主任专门表扬了我的“拼搏精神”,组委会给我颁发了“公平竞赛奖”。我捧着奖状和校领导合影,一脸尴尬。 这事成了我的一块心病。我没敢告诉任何人,中途加速的战术是设计好的,倒地的动作是练过的,甚至最后的五十米也是装出 来的。表演成功了,效果远超预期。我出尽风头,走到哪都有人指指点点,不止一位学弟学妹把我的“事迹”写进作文里。在他们的 笔下,我成了“坚持不懈”和“虽败犹荣”的代名词,甚至和奥林匹克精神挂上了钩。可我为什么会那么难过。岂止是难过,简直从 心底里看轻了自己,认清了自己不过是个虚荣又虚伪的人。尤其是,我对不起那两位姑娘,当她们冲向我时,表情是那么的关切。心 事成魔,无处诉说,一口气堵着,哭不出来。 第一次明白了什么叫人在做天在看,就是自己骗不了自己。 以后的这些年我迷恋上了跑步。我跑了几百个十公里,我企图用更多的里程去覆盖那个遥远秋天的下午。没有观众,没有掌声, 我想象着有一双眼睛在看着我。偶尔跌倒,偶尔扭伤,我知道没有一双手会扶起我。那一天,抽筋来得猝不及防,小腿仿佛被鞭子狠 狠地抽打。 渐渐地,我由木讷而开朗,由羸弱而强壮,由自卑而坦然。我已不再是那个虚荣而狡诈的中学生。跑步教会我的是自律,是克 制,是不放弃,是坚持到底。找到节奏,调整呼吸,享受肌肉的酸痛。然后冲刺,风在耳边呼啸,发梢在空气中燃烧。可我知道,无 论我再跑多少圈,再流多少汗,都回不到十八岁的操场,去跑完那剩下的五千米。 (摘自最文摘,有删改)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赛后“我”的感情变化。(4 分) 难过 2.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指出其表达效果。 (3 分) 我艰难 地起身,一瘸一拐 地跑出五十多米,然后再次倒地,以共产党员就义 的姿态。 7 3.联系上下文,分析第段画线句子,说说“我”为什么会难过。 (4 分) 4.试分析选文运用第一人称的作用。(3 分) 5. 像文中的“我”一样,成长过程中,我们也曾经历过很多,请谈谈你对成长的认识。(至少使用一种修辞)(4 分) 8 参考答案及解析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18 分)1.(4 分) 误卖种子,冷汗直冒找到买家,道歉退钱 【解析】解答时通读全文,依据题目给出的两个内容,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结构将文章叙事部分划分为四部分。然后将题目中给出的两个内容部分删去,细读其余两 部分()(),用八字词语概括即可。段是店员误卖种子,朋友吓得冷汗直冒,段是朋友终于找到了买种子的人,道歉并还钱。 2.(3 分)马上就到了春耕播种的季节,一旦把旧种子播到地里,造成农民绝收,那自己造的孽就大了。 【解析】题干要求分析“惴惴不安的心”在文中具体所指,解答时将题目所给句子还原到文中第段,明确朋友终于把旧种子追回来了,联系前文,即可从第段中找出他“惴 惴不安的心”的表现,即“他心想”之后的句子。 3.(4 分)表现朋友为寻找买种子的人付出的艰辛和努力,衬托出朋友诚实善良,讲信用。 【解析】细读第段,画线句子调动各种感官,“口干得直冒烟,肚子饿得咕咕叫,前胸贴着后背”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朋友找来的帮忙寻人的人们艰辛劳苦的情状。 联系文章主题,分析对表现主要人物“朋友”形象的作用即可。 4.(4 分)结构:结尾段照应题目,使文章结构更严谨,同时也使文章“诚信”的主题更加鲜明突出。 内容:结尾段引用德国诗人海涅的话强调了诚信对人生的重要作用,表达了诚信不亏人的主旨,引人深思。 【解析】细读该段,明确这一段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引用海涅的话强调了诚信对人生的重要作用。联系文章标题与全文内容,即可明确该段有照应标题、点明主题的作用。 5.(3 分)示例:我们要以“诚信”为本,诚实做人,讲求信用,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完善自我,并为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意外之喜。 二、(18 分)1.【答案】(1)指叶子在枯藤上展现出新鲜、有活力的样子。这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突出了父亲的善良与热心,反衬出旁人的冷漠。 (2)指人的灵魂、品质动摇不稳,即将堕落。这里形象写出了生活中的冷漠麻木会导致的后果:信念追求动摇,道德水准降低。 【解析】解答此类题,应首先理解词语本意。在此基础上,结合文章内容及具体语境理解其含义。(1)句中,“鲜活”多用来形容事物新鲜、有活力,在此句中作者将众人的态 度比作“枯藤”,而将父亲比作此中唯一“鲜活”的绿叶,突出表现了父亲的善良与热心。(2)句中,“摇摇欲坠”本指人的灵魂、品质动摇不稳,即将堕落,用在此处意在强 调灾难来临、邪恶当道时冷漠麻木将带来的恶果。 2.【答案】受伤拄了拐杖仍坚持工作的父亲,在旁人冷漠的注视下帮助了一位摔倒的老人,“我”从中受到了“人心向善”的启发。 【解析】解答此题,需明确全文结构,理解每部分讲述的内容。文章段讲述的是受伤拄拐的父亲闲不住,上街发广告;段讲的是父亲帮助倒地老人,并将拐杖送给 老人;主要记叙了“我”受到的启发。最后,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3.【答案】引出下文,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暗示社会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写众人冷漠围观,更加反衬出父亲善良助人的品质。 【解析】作答此类题可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着手,内容上:文章第段写老人倒地后众人的神态,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众人的态度比作“枯藤”,把“父亲”比作“唯 一鲜活的一片叶子”,暗示社会环境的同时反衬出了父亲善良助人的品质,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就结构方面而言,第段则起到了引出下文,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4.【答案】勤劳,坚强,慈爱,有责任心;善良,乐于助人。 【解析】此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需结合全文中有关父亲的描写进行总结,应尽量做到客观全面。从父亲受伤后依旧坚持担起家庭重任上街发传单,心疼“我”不让“我”帮他 发传单可看出父亲勤劳坚强、慈爱、有责任心;从父亲帮助倒地老人并将自己的拐杖送给老人可看出,父亲善良、乐于助人。 5.【答案】示例一:我认为“一根拐杖”更好。因为拐杖在文中多次出现,是文章组织材料的线索,题目直接点明线索,便于读者把握文意。标题虽简略,却含义丰富,耐人寻 味。这根拐杖既指父亲带伤工作时和帮助别人时使用的拐杖,又指父亲是家庭经济支柱的“拐杖”,还指可以支撑人们的道德品质不至于堕落的善良的“拐杖”。 示例二:我认为“一根善的拐杖”更好。拐杖在文中多次出现,是文章组织材料的线索,题目直接点明线索,便于读者把握文意。但加上“善”字,就直接揭示了拐杖的深刻含 义,突出了文章主旨,从父亲为了支撑家用而带病劳作使用的拐杖,到在众人冷漠的环境中送给老人的拐杖,都体现者父亲善良的高尚品质。 三、(18 分)1.(4 分)强调老灶头属于乡村,点明主旨,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下文,引出下文对老灶头的回忆。 【解析】此题考查首段的作用。从内容上看,点明了文章主旨,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引出了对文章对老灶头的回忆;从结构上看,第段起到总领下文的作用,下文都是由 本段引出的。 2.(3 分)把厨房收拾得干干净净;向我传授烧老灶的学问;忙活年夜饭。 【解析】此题考查文意理解与概括。本题要抓住文中祖母与老灶头有关的内容,如第段写祖母用抹布使灶台整洁而整齐,第段祖母教我烧老灶,第段祖母忙活年夜饭。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3 分)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表现了祖母用老灶头做出的饭菜,给作者留下的深刻印象。 【解析】此题考查赏析句子。题干要求从修辞角度赏析语句,画线句中“都在我的味蕾上翻江倒海”,显然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 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再联系此处写的是祖母做的饭菜带给我味觉的冲击感受,简要概括总结即可。 4.(4 分)因为全家人都会来吃年夜饭,年夜饭的菜都是祖母精心烹饪的美食;因为祖母是最忙碌的人,在忙碌后才得以上桌;因为平日里大家都忙忙碌碌,只有年夜饭时全家人 才得以轻松的聚集在一起;因为年夜饭祖母一年中准备时间最长也最花心思的一餐饭。无疑年夜饭背景下的老灶台成了家庭、饮食、劳动、休憩、时间、亲情的见证者。 【解析】此题考查对重要语句的理解。解答本题,要重点品读第段,围绕“家庭与饮食”“劳动与休憩”“时间与亲情”等内容的含义,进行理解与分析。 5.(4 分)抒发了对祖母的怀念、感激、赞美之情;赞颂充满人间温暖的老灶头,表达了对家乡的怀念。 【解析】此题考查对作者的情感把握。解答时,可以通读全文,通过分析含有作者情感的语句,来把握文章的情感。比如:第段,“吃着小婶从老灶头做出来的饭菜,仿佛觉 得祖母还在,这饭菜似乎分明就是祖母做出来的老味道”含蓄地抒发了作者对祖母的怀念之情;第段,“我最该感谢的是我的祖母,是她勤劳一生的行为感染了我,是她手把 手教会了我”,直接地抒发了对祖母的感激、赞美之情;第段,“老灶头铁锅烧出的味道里,有天然烟火之味、生活哲理之道、生命乡愁之美”,赞颂充满人间温暖的老灶头, 表达了对家乡的怀念。如此,很容易得出答案。 四、(18 分)1.(4 分)用“苦行僧”形容扁担,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用扁担“总是在最忙碌的季节受命”“可以在僻静的角落里孤独地存在的”统领全文。 【解析】题干要求分析第段的作用,并做出了提示纵观全文,解答要在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通读全文,明确文章围绕题目“扁担的使命”组材行文。 细读第段,该段则运用段首中心句的形式交代了扁担的使命,然后分忙时与闲时两种情况分述。对照全文内容,全部是围绕这两种情况来写的,所以第段有统领全文的作用。 这一段语言表达极富情感,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2.(3 分)“直挺挺”形容笔直的样子,写出扁担静置时的状态;“妥协”意思是让步以避免冲突、争执,写出扁担负起重物时适度弯下两端的情状。两个词语使用了拟人的修辞, 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扁担不同时候的不同样子。 【解析】题干要求写出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解答时首先明确词语本义,然后结合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