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_第1页
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_第2页
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_第3页
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_第4页
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单位: (公章)所属省份: 主管部门:(公章)法人代表: 联系方式:办公电话 手机号码 电子邮箱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 制二一二年三月填 写 要 求一、实施方案要按照本通知相关要求,如实填写。二、实施方案须制定项目建设总体目标和分阶段目标,要有可量化的考核指标。各项目进度须明确年度目标、可监测指标和经费预算。三、填写内容文字要准确简练,内容要重点突出,数字要精准无误。四、填写内容的字体为仿宋_GB2312,字号为五号,行距为固定值16磅。五、实施方案请使用A4纸,双面印,左侧装订后一式四份连同电子文档一并上报。目 录一、项目概述表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信息.表1-2项目背景表1-3工作基础二、项目实施工作思路与工作目标表2-1项目实施工作思路表2-2项目实施工作目标三、项目实施工作重点及内容表3-1汽车制造与维修 专业(职业)建设计划表3-1-1汽车制造与维修 专业(职业)建设目标与预算安排表3-1-2汽车制造与维修 专业(职业)建设内容与进度表3-2机电技术应用 专业(职业)建设计划表3-2-1机电技术应用 专业(职业)建设目标与预算安排表3-2-2机电技术应用 专业(职业)建设内容与进度表3-3模具设计与制造 专业(职业)建设计划表3-3-1模具设计与制造 专业(职业)建设目标与预算安排表3-3-2模具设计与制造 专业(职业)建设内容与进度表3-4现代焊接技术 专业(职业)建设计划表3-4-1现代焊接技术 专业(职业)建设目标与预算安排表3-4-2现代焊接技术 专业(职业)建设内容与进度四、主要保障措施表4-1保障机制表4-2投入预算汇总五、审核结果表5 省级专家审核意见和行政部门审核意见附件:1黄石高级技工学校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2黄石高级技工学校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经费管理实施细则一、项目概述表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信息项目单位名称通信地址(邮编)联系人信 息姓 名部门及职务办公室电话传真手机E-mail办学特色概述黄石高级技工学校经过近五十年的办学实践,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1、坚持“立足黄石、面向湖北、依托行业、服务社会”办学定位,注重专业建设,加强技能培训,形成了以“机电类”为特色的三大专业群格局,其中,机械加工技术、电子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等三个专业为全国机械行业技能人才培养特色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制造与维修、机电技术、现代焊接技术等四个专业为省、市级重点品牌专业。2、坚持服务地方经济,服务机械制造行业的办学理念,不断探索教学模式培训模式的改革,在做好学历教育的同时,针对行业、企业的需求,增加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加大中高级技能人才培训的力度,年培训规模达3000人次,其中,高技能人才培训人数逐年增长,在本地区培训能力名列前茅。3、通过“内培外引、专兼结合”建设举措,打造一支数量充足、专兼职结合的教师团队,加强专任教师的培训,通过参加境内外培训和企业锻炼的方式,提升专业教师的操作技能,充分利用黄石老工业基地企业优势,聘请企业高级技师和工程技术人员兼职,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培训能力。4、推行“学校与行业、专业与企业、培训与生产”相对接的培训模式,与黄石及省内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充分利用行业、企业的资源,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培养计划、培训实习方案等方面接受行业、企业指导,从而创新培训内容,带动了专业建设,提高了培训质量。5、规范内部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学校通过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不断创新管理机制。在管理过程中,注重质量监督,提高管理人员的服务能力、执行能力,使学校整个管理工作规范高效。表1-2项目背景说明 简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企业高技能人才需求、高技能人才培训等方面的总体情况。学校位于长江中下游的湖北工业重镇黄石市。黄石市工业基础雄厚,“十一五”期间全面实施了发展大产业、打造大园区、建设大城市“三大战略”,大力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和“两型社会”建设, 在转型和调整中发展,经济社会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十一五”末,本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53.78亿元,年均增长19.9%。黄石“十二五”规划确定了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特钢、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的发展定位,调整经济结构和优化产业为发展目标。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机械制造、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能源行业等九大产业集群发展。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强市,按照“创新驱动、重点突破、市场主导、引领发展”的要求,集中力量培育和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节能环保和生物技术及医药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把发展接续替代产业作为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根本抓手,重点加快发展装备制造、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化工等四大接续替代产业。黄石市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但是机械制造、交通运输、电子信息等行业技能人才紧缺。仅以黄石市2011年第四季度人才需求为例,机械制造业、电子电器业、交通运输业的需求与用工比都在15%以上,需求量超过万人,其中用工企业需求量最大不是工程师,而是高技能人才。由于黄石过去是老工业基地,现有技师、高级技师年龄结构偏大,高技能人才断档问题比较突出,年轻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造成很多企业难以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局面,阻碍了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需要依托具备高技能人才培训能力的职业学校培养毕业生和培训企业职工来充实。黄石地区已建立了省级技能定点培训机构17家,我校排名首位,除我校外,大多培训机构年培训量有限,培训层次低,无法满足黄石地区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校经过近50年发展和建设,以机械、电子类专业为特色,是湖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并建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肩负着学生实习、技能培训与鉴定、校外培训等职能,年培训量达3000人次,已具有较强办学实力、培训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因此,依托我校实施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是加快黄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提升我校高技能人才培训能力,加快培养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更好地为黄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表1-3工作基础说明 按照本通知“申报条件”要求,分专业(拟申报的专业)简述培养高技能人才具备的条件和已有的工作基础。,学校开设有模具、汽车、机电、焊接等十几个专业。学校办学历史悠久,为本地企业发展提供了大量高技能人才。学校在专业建设、技能培训、师资队伍和校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我校现有教职工292人,专任教师191人,其中,具有高职级称教师3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1.55%;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4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2.65%。专任教师中工程师、技师及高级技师等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50人,具有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49人,“双师型”教师占54.7%,兼职教师122人,其中具有高级实习指导教师和技师资格的实训教师占实训教师总数的53%,学生5480人(不含第三年在校外顶岗实习学生),师生比1:17.5。学校有全国优秀教师 3人,省级骨干教师10人,省级金牌教师1人,黄石名师5人,黄石市杰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市级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20人,技术能手5人,30%以上的专业课教师具有企业工作经历,拥有技师或工程师职称。学校有完善的兼职教师管理制度,从企业选拔优秀的现场专家、优秀技师、能工巧匠来校任教,现有企业专家和能工巧匠36 名担任学校培训顾问或教师。基地依托的四个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中,焊接专业现有专任专业教师8 人,高级讲师2人,技师 2 人,企业兼职教师4人,其中具有技师以上职称的2人。市级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 2 人,焊接专业教师多次指导学生在全省技能比武获奖。建有一个800平米的焊接实训基地,每年培训人数200余人次。焊接专业常年山推公司、三一公司等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机电专业现有专任专业教师18人,其中,高级讲师8人、技师10人。黄石市杰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级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2 人,市级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5 人, 李新生老师曾派往新加坡学习先进的职教理念和技能训练,技术能力强,敬业精神强。徐应中老师多次指导学生在全省技能比武获奖。建有近十个机电专业各类实训基地,每年培训人数600余人次。模具设计与制造现有专任专业教师12 人,其中高级讲师6人,技师8 人。省级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3 人,市级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4 人。罗铁军老师多次指导学生在全国、全省技能比武获奖。建有一个1300平米的模具实训基地,每年培训人数达500余人次,基地多次承接湖北及黄石地区各类钳工技能比赛。模具常年与黄石锻压有限公司、富士康集团等公司开展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培训计划、培训课程开发、制定相关培训实习方案,理论结合实践,极大的缩短了学生上岗磨合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汽车制造与维修现有专任专业教师10 人,其中高级讲师4人、技师5 人。国家级优秀教师1 人,市级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3 人,王青云老师曾派往新加坡学习先进的职教理念和技能训练,从企业聘请了3名技术能力高,敬业精神强的实践教师担任学生实习实训教学。建有一个600平米的汽车实训基地,每年培训人数300余人次。汽车专业常年与黄石离合器厂、黄石三丰智能有限公司、奇瑞汽车、武汉神龙汽车等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学校还利用教师空余时间,选派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与技术服务,学习企业先进管理模式、先进的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等。学校每年从校企合作企业中选拔一批优秀技术人员来校任教或担任专业指导,学校已形成了较完善的校企交流机制。二、项目实施工作思路与工作目标表2-1项目实施工作思路说明指导思想:简述培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是贯彻落实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培训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促进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等。基本思路:简述开展培训基地建设的工作思路和建设原则。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主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的要求,以实施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为契机,加强学校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开展,为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服务。通过实施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积极推进学校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增强学校高技能人才培训实力,以培养振兴产业、新兴战略性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的高技能人才为重点,不断扩大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为本地区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精湛技艺和创新能力的高技能人才,推动本地区经济和产业的发展。同时通过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积累培训经验,总结培训的基本规律,为规范化、系统化培养高技能人才提供科学依据。基本思路以四个专业建设项目为重点,新建和改造四个实训基地(室),提高培训装备的水平,保证培训耗材的供应,为高技能人才培训提供优良的实训环境,针对不同专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内容,合理设置课程,开发与高技能人才培训相适应的教材,形成科学的培训课程体系,创新培训方法,通过数字仿真虚拟现实等信息化方式,优化培训过程,提高培训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选送一批教师到国内外培训机构学习深造,提高教师的实践实践能力和教学业务水平,打造一批名师;加强与企业合作,校企共同开发课程,编写教材,制定培训实习方案,共建培训实习基地,聘请企业高级技师、技师来校任教,提升培训能力。通过建设、构建校企合作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体系,形成培训基地了规律性、创新性的成果。在建设项目过程中,建设目标(总体目标和分段目标)明确,工作任务、建设内容、项目经费、验收要点、管理措施具体,真正做到项目目标可量化,项目任务可实现,项目内容可完成,项目经费可执行,管理措施可操作。同时邀请政府、业务主管部门领导及教育专家对项目建设的领导和指导,发挥相关行业、企业专家参与项目建设的作用,加大项目建设中行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力度,注重建设项目科学性、可行性,确保完成各项建设目标。表2-2项目实施工作目标说明简述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总体目标要按照本通知“总体工作目标”和“项目产出”来制定。阶段目标按2012-2013年度和2013-2014年度来实施,体现可量化、可监测。总体目标学校通过实施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积极探索本地区适应加快经济方式转变,推动本地区产业优化升级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培训的基本规律,加强与企业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合作,重点开展高技能人才研修提升培训,高技能人才评价,职业技能竞赛,高技能人才课程开发等活动,通过四个专业的建设,从培训模式、课程设置、教材开发、师资队伍建设、培训装备和能力评价等方面构建完备、系统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通过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增强规模化、系统化培训高技能人才的能力,基地项目实施两年后,面向企业和社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年培训人数超过3000人次,其中年培训高技能人才人数超过1500人次,形成规模化培训示范效应。通过实施培训基地项目,总结高技能人才培训的基本规律和科学方法,提炼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的经验和做法,为基地建设和规范化、系统化培养高技能人才提供科学依据。为推动全国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和规模化培训高技能人才奠定基础。阶段目标1、2012-2013年度立足湖北及黄石本地行业企业,根据学校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改革,制订各专业的人才培训模式,构建技能模块化的培训课程体系。邀请企业技术骨干,紧密结合岗位工作实际,编写7本具有职业特色的培训教材。选派6人次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并对培训教师进行考评员培训,并取得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培养4名专业带头人,8名专业骨干教师,聘请8名企业技术骨干。在学校现有实训室的基础上,购置相关设备,建设培训基地。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技能评价模式,突出技能考核,促进学生技能考核与职业资格鉴定的衔接统一。与企业合作,建立2-3个校外培训基地。实现各专业高技能人才1200人次的技能培训规模,总结培训基地建设经验。2、2013-2014年度进一步完善人才培训模式, 完善各专业培训课程标准及实施方案,编写8本具有职业特色的培训教材。选派6人次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并对培训教师进行考评员培训,并取得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培养2名专业带头人,6名专业骨干教师,聘请4名企业技术骨干。完善培训基地管理制度,建立培训质量监控体系,建立2-3个校外培训基地。实现各专业高技能人才1500人次的技能培训规模,开展兄弟院校同类专业师资的提高与技能训练和成果交流。三、项目实施工作重点及内容表3-1 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职业)建设计划1、构建完善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1)培训模式改革与培训课程体系构建立足汽车制造维修与服务行业,根据学校汽车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工位驱动”的培训模式改革。以汽车维修工位所要求的技能与素质为依据,结合学生实践技能掌握规律,实施“工位驱动”人才培训模式。 以汽车制造与维修行业工位为导向,构建汽车维修工位知识技能模块化培训课程体系,将培训的内容分为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应用和创新能力训练3个大的模块,然后根据这些模块的要求,确定培训课程,并制定每门培训课程的课程标准。2)教材开发紧密结合岗位工作实际,编写具有职业特色的培训教材。邀请企业技术骨干参与核心课程与技能培训课程的教材编写,使教材能紧密结合工作岗位,满足工位教学需要,同时成为企业培训教材。3)师资建设建立兼职教师准入制度,校企双方共同培养,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教研和技术服务水平。根据学校教学要求,每年选派3人次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1-2个月,并对培训教师进行考评员培训,并取得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通过进修、学习交流、企业锻炼、出国学习等途径培养2名专业带头人,6名专业骨干教师。4)培训条件建设结合学校专业建设的要求,参考国内其他院校汽修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在学校现有汽修设备、实训室的基础上,购置相关设备,建设一个2000多平方米的含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气构造与维修、汽车整车实训及维修、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汽车钣金等五大功能的培训车间。5)技能评价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技能评价模式,突出技能考核,促进学生技能考核与职业资格鉴定的衔接统一。以学校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为平台,在学生中推行“双证书”制度。按照企业用人标准构建学校、行业、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多方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2、校企合作提升培训能力选择黄石本地、武汉城市圈的汽车生产与维修企业,在现有基础上力争与汽车制造与维修企业达成合作,建立2-3个校外培训基地。与合作企业协调制定培训方案,开发专业教材,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标准、。深化和完善一体化教学督导和评价制度,在同企业一道实施的技术技能比武以及参与行业、政府部门组织的大赛中锻炼师资,检验学生的培训效果。使校企合作成为专业教学的直接推手和有力保障。3、提炼培训基地建设工作经验实训基地建成后,新扩建底盘维修、底盘检测、电气维修等工位30个,加之原来的20个工位,可同时满足本专业100名学员的技能实习培训,为“工位驱动”培训模式的实施提供设备保障。 项目实施后,可更好开展行业类管理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员培训,兄弟院校同类专业师资的提高与技能训练和专业交流,并开展从业人员职业技能鉴定。成为黄石及周边地区汽车维修高技能型人才培训基地及区域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服务中心。表3-1-1 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职业)建设目标与预算安排说明项目组构成:主要指建设本专业(职业)的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成员。建设目标:按照本通知“项目产出”来制定,要用数据来设计可量化、可监测的指标。预算安排:围绕本专业(职业)建设内容需要,按照500万元资金额度,划分预算资金。项目组构成项目负责人:项目组成员:建设目标以湖北省汽车产业基地为平台,依托黄石本地汽车维修企业,充分发挥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的优势,不断扩大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的办学规模,两年内本专业学历教育在校人数达到300人,职业技能培训的年培训人数达到 600人左右,其中高级工以上培训人数150人左右,加强汽车维修培训设备设施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利用基地资源进行汽车专业的师资培养。立足本校,结合企业,打造一支数量适中、结构合理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根据汽车维修岗位的要求,构建相对独立的模块式、开放式培训教学体系,确定本专业的培训课程标准,组成以学校教师为主、有合作企业技术人员参与的编写组,编写汽车维修的实训及培训教材,开发、引进以汽车维修检测与诊断、汽车车身修复为主的培训项目,为湖北黄石及周边地区汽车服务业培训高技能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人才,使其成为区域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高技能型人才培育中心,成为区域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服务中心。预算安排建设内容资金预算(单位:万元)构建完善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校企合作提升培训能力提炼培训基地建设工作经验表3-1-2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职业)建设内容与进度说明建设内容一:本专业(职业)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建设,重点围绕培训模式、课程设置、教材开发、师资建设、培训装备、技能评价等内容来制定,并确定每一年度的验收要点。建设内容二:通过校企合作平台提升本专业(职业)的培训能力,重点围绕校企合作项目以及在师资、装备、实训等方面提升培训能力来制定,并确定每一年度的验收要点。建设内容三:通过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建设和校企合作等一系列工作,形成培训基地建设的规律性、创新性的成果。建设内容20125-20135验收要点20135-20145验收要点构建完善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1、培训模式改革1)本地企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2)本地企业人才岗位能力要求调研报告;3)汽车专业模块化培训方案。1)模块化培训模式总结报告;2)汽车专业培训人员技能证书相关材料;3)培训模式改革的相关成果。2、培训课程体系构建1)通过对岗位工作过程分析,确定本专业核心技能,重组培训课程体系;2)制订发动机维修、汽车底盘维修、汽车电气实训等培训课程标准。1)培训课程体系构建相关材料、培训课程教学计划;2)培训课程实施相关材料。3、培训教材开发1)培训教材立项相关材料;2)发动机维修实训教材。汽车底盘维修实训教材、汽车电气实训教材。4、师资建设1)3名教师获得汽车维修工技师技能等级证;2)教师国内、外培训计划及总结;3)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材料。1)1名教师获汽车维修工技师证,2名老师获得汽车电工技师技能等级证;2)1名教师参加考评员培训,获取高级考评员相关资料;3)教师国内、外培训计划及总结;4)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材料。5、培训条件建设1)汽车维修实训室建设论证报告;2)设备购置清单及设备采购招标文件资料。1)完善实训室建设的相关资料;2)实训室相关管理文件;3)实训室培训记录。6、改革技能评价模式1)技能评价的相关制度;2)培训内容及操作技能考核的相关资料。1)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技能评价的相关资料;2)技能评价体系建设相关材料。建设内容20125-20135验收要点20135-20145验收要点校企合作提升培训能力1、聘请企业能工巧匠,本校教师进企业锻炼,提升教师培训能力1)至少4名教师下企业培训的日志及总结;2)3名企业聘用教师的材料。1)至少4名教师下企业培训的日志及总结;2)3名企业聘用教师的材料。2、校企培训设备资源共享1)使用合作企业设备协议书;2)利用企业设备进行培训的记录。1)使用合作企业设备协议书;2)利用企业设备进行培训的记录。3、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1)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协议书;2)校企合作开发实训课程、教材、培训方案的相关材料;3)学生实习计划,实习报告;4)培训名册。1)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协议书;2)学生到企业实习的实习计划、报告;3)培训名册。建设内容20125-20135验收要点20135-20145验收要点提炼培训基地建设工作经验1、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建设经验及成果1)学生及社会培训人员参加技能竞赛获奖证书等材料。1)培训体系建设成果汇编;2)学生及社会培训人员参加技能竞赛获奖证书等材料。2、校企合作建设培训基地经验及成果1)企业及社会利用学校培训基地进行职工技术比武活动的相关材料。1)校企合作经验总结;2)企业培训员工参加技能竞赛获奖证书等材料。表3-2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职业)建设计划在现有实验实训条件的基础上,按照高技能人才培训的要求,通过新建、改扩建,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成为能满足实训教学、产品生产、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新技术推广,设备先进、功能配套、管理规范,具有真实职业氛围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成为黄石地区机电一体化技术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基地,面向社会的职业培训基地,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基地,实用新技术推广服务基地。具体的建设计划如下:一、构建完善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1、培训模式和课程设置能最大限度的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通过对本地机电类企业进行充分的人才需求调研形成有指导性的报告,努力构建 “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专业课程体系;到2014年5月建立“专业+项目+服务”的专业建设模式以及“教中有做,做中有学”的一体化课程体系。2、开发适应本地机电行业企业要求的教材两年内编写适应本地机电行业企业要求的校本教材四本分别是低压电器控制与PLC项目教程、机电控制设计实训指导书、液压与气动技术项目教程、检测技术(传感器)。3、提高教师的培训能力和水平首先规范化教师的业务档案,每年安排三名专业教师参加相关工种技能证书培训,并撰写学习培训总结,成果或证书等证明材料;制订一名专业带头人出国培养计划、考核办法、学习证明。4、培训设备满足培训的需求通过充分调研工作形成适应黄石机电行业实用的生产型设备调研报告,编写35万元的设备采购招标文件及设备清单以及25万元以上的设备采购招标文件及设备清单。二、校企合作提升培训能力1、引进高技能的企业兼职培训教师,培养本校已有的理论课老师,强化教师的培训能力按照“充实数量、优化结构、培养骨干、引聘名师”的建设理念,每年至少安排4名教师下企业培训并撰写日志及总结,3名企业聘用教师的业务档案、情况一览表的材料,并从企业聘请一名楚天技能名师。2、充分利用本地企业的设备,培训有利于黄石本地经济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专业人才制订合作企业设备清单及使用协议书以及大型设备使用说明书3、学校培训与学生企业实训相结合,培养服务本地经济的高技能人才制订学生企业实习计划、校企合作协议书以及机电行业企业职工到学校接受培训学习的计划和人员名单三、提炼培训基地建设工作经验1、适应本地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课程体系、教材开发的总结最终形成本地区机电行业企业市场调研总结以及适应本地需求的培训模式、课程设置、教材开发的总结2、校企合作的经验以及校企合作对教师业务能力提高的总结3、培训基地建设的经验总结表3-2-1 机电技术应用 专业(职业)建设目标与预算安排说明项目组构成:主要指建设本专业(职业)的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成员。建设目标:按照本通知“项目产出”来制定,要用数据来设计可量化、可监测的指标。预算安排:围绕本专业(职业)建设内容需要,按照500万元资金额度,划分预算资金。项目组构 成项目负责人:项目组成员:建设目标紧扣黄石机电行业发展目标及湖北省经济发展需求,把本校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成为满足黄石地区机电技术应用人力资源培训基地。1、培训体系构建目标:借鉴国内外先进职教理念,完善“能力标准、课程体系和职业证书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本地企业合作,创新行业联系机制,推进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形成良好的互动双赢机制;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与企业共同培训至少9名实训教师,并每年从企业聘请至少3名有经验的教师,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方案,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2、规模化培训示范效应目标:发挥行业背景优势,增强系统化培训高技能人才的规模,两年后,高技能人才培训能力不少于每年600人,成为鄂东地区机电行业最大的培训基地。3、提炼培训基地工作经验的目标:完成适应本地需求的培训模式、课程设置、教材开发的总结、校企合作的经验以及校企合作对教师业务能力提高的总结、培训基地建设的经验总结的相关报告。预算安排建设内容资金预算(单位:万元)构建完善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109校企合作提升培训能力43提炼培训基地建设工作经验12表3-2-2 机电技术应用 专业(职业)建设内容与进度说明建设内容一:本专业(职业)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建设,重点围绕培训模式、课程设置、教材开发、师资建设、培训装备、技能评价等内容来制定,并确定每一年度的验收要点。建设内容二:通过校企合作平台提升本专业(职业)的培训能力,重点围绕校企合作项目以及在师资、装备、实训等方面提升培训能力来制定,并确定每一年度的验收要点。建设内容三:通过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建设和校企合作等一系列工作,形成培训基地建设的规律性、创新性的成果。建设内容20125-20135验收要点20135-20145验收要点构建完善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1、培训模式和课程设置能最大限度的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1)本地企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2)本地企业人才能力要求调研报告;3)“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专业课程体系。1)建立“专业+项目+服务”的专业建设模式;2)建立“教中有做,做中有学”的一体化课程体系。2、开发适应本地机电行业企业要求的教材低压电器控制与PLC项目教程、机电控制设计实训指导书。液压与气动技术项目教程、检测技术(传感器)3、提高教师的培训能力和水平1)教师业务档案;2)三名专业教师参加相关工种技能证书培训,学习培训总结,成果或证书等证明材料;3)一名专业带头人出国培养计划、考核办法、学习证明。1)教师业务档案;2)三名专业教师参加相关工种技能证书培训,学习培训总结,成果或证书等证明材料。4、培训设备满足培训的需求1)适应黄石机电行业实用的生产型设备调研报告;2)35万元的设备采购招标文件及设备清单。25万元以上的设备采购招标文件及设备清单。5、探索适合企业的技能评价体系1)其他同类培训机构评价体系调研报告;2)理论知识评价方案。1)技能评价指标及方法的文件。建设内容20125-20135验收要点20135-20145验收要点校企合作提升培训能力1、引进高技能的企业兼职培训教师,培养本校已有的理论课老师,强化教师的培训能力1)至少4名教师下企业培训的日志及总结;2)3名企业聘用教师的材料。1)至少4名教师下企业培训的日志及总结;2)3名企业聘用教师的材料;3)从企业聘请一名楚天技能名师。2、充分利用本地企业的设备,培训有利于黄石本地经济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专业人才1)合作企业设备清单及使用协议书;2)大型设备使用说明书。1)合作企业设备清单及使用协议书;2)大型设备使用说明书。3、学校培训与学生企业实训相结合,培养服务本地经济的高技能人才1)学生企业实习计划;2)校企合作协议书;3)学员到企业实习的实习报告。1)学生企业实习计划;2)学生到企业实习的实习报告;3)机电行业企业职工到学校接受培训学习的计划和人员名单。建设内容20125-20135验收要点20135-20145验收要点提炼培训基地建设工作经验1、适应本地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课程体系、教材开发的总结1)本地区机电行业企业市场调研总结;2)培训目标及专业建设模式、课程体系总结。适应本地需求的培训模式、课程设置、教材开发的总结。2、校企合作的经验以及校企合作对教师业务能力提高的总结1)校企合作经验总结;2)教师能力培训工作总结。校企合作的经验以及校企合作对教师业务能力提高的总结。3、培训基地建设的经验总结初见成效的阶段性工作总结。培训基地建设的经验总结。表3-3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职业)建设计划为适应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市场需求,服务于黄石市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为黄石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以“立足黄石,辐射湖北,服务全国”为发展定位,以培训、竞赛、鉴定为中心环节,整合各种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社会资源,实现模具专业技能需求和社会教育培训的有效对接,充分拓宽培训基地的功能,在区域范围内对各类培训机构、企业和社会开放,使该培训基地成为模具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培训基地。1、完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结合黄石地区企业发展状况,根据本地区企业调研报告,人才需求报告,购置适应黄石地区企业模具专业培训的相关设备,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专业人才。与企业共同开发出基于工作过程,体现职业标准的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坚持以培训为主,积极开展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建立起适应企业的相关评价体系。加强与本地区的企业合作,共同开发高技能培训课程标准和教材。完善培训教师的相关业务档案,培养模具专业带头人,选送专业教师参加相关工种的技能培训,积极提高模具专业教师的培训能力与水平。2、依托专业优势、提高技能、办出特色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机制,聘请企业的能工巧匠来校作兼职培训指导教师,完善兼职教师的管理制度。选送本校模具专业理论教师到企业锻炼,强化实践培训能力。建成校企合作基地,将课堂搬进工厂,在真实的工作岗位上培养学生,为学生积累实践经验、增强专业操作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就业竞争力提供条件。以生产性培训基地的标准为目标,注重先进性、真实性(仿真)性、实用性、经济性相结合,按照专业所对应的岗位对职业技能的要求,首先确保学生在实境中得到训练,确保学生掌握本专业领域先进的技术、工艺;其次充分发挥学校培训基地优势,积极为黄石地区企业提供员工技能等级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企业员工技能竞赛等服务,争取每年培训高技能人才不少于500人,为黄石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3、实现培训基地的示范性作用通过两年的建设,使模具专业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课程开发能力及社会服务能力大大增强,满足本专业教学和社会服务的需要。根据黄石地区经济发展所需模具专业人才的要求,结合校企合作的良好体制,完成适应本地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模具专业人才培训课程标准、模具专业课程体系与教材开发,使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培训基地师资力量、管理体制以及培训体系都达到鄂东地区领先水平,使其成为鄂东地区集实践教学、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生产服务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教育培训基地。表3-3-1 模具设计与制造 专业(职业)建设目标与预算安排说明项目组构成:主要指建设本专业(职业)的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成员。建设目标:按照本通知“项目产出”来制定,要用数据来设计可量化、可监测的指标。预算安排:围绕本专业(职业)建设内容需要,按照500万元资金额度,划分预算资金。项目组构 成项目负责人:项目组成员:建设目标紧扣黄石地区模具制造产业集群的发展目标及湖北省经济发展需求,把本校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成为满足黄石地区模具制造行业技术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培训体系构建目标:借鉴国内外先进职教理念,完善“能力标准、课程标准和职业证书三位一体”的人才培训模式,加强与本地企业合作,创新行业联系机制,推进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形成良好的互动双赢机制;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与企业共同培训至少3名实训教师,并每年从企业聘请至少2名有经验的教师,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方案,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2、规模化培训示范效应目标:发挥行业背景优势,增强系统化培训高技能人才的规模,两年后,高技能人才培训能力不少于每年500人,成为鄂东地区模具制造行业最大的培训基地。3、提炼培训基地工作的目标:完成适应本地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模具专业人才培训课程标准、模具专业课程体系与教材开发的总结;校企合作的经验以及校企合作对教师业务能力提高的总结、培训基地建设的经验总结的相关报告等。预算安排建设内容资金预算(单位:万元)构建完善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109校企合作提升培训能力43提炼培训基地建设工作经验12表3-3-2 模具设计与制造 专业(职业)建设内容与进度说明建设内容一:本专业(职业)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建设,重点围绕培训模式、课程设置、教材开发、师资建设、培训装备、技能评价等内容来制定,并确定每一年度的验收要点。建设内容二:通过校企合作平台提升本专业(职业)的培训能力,重点围绕校企合作项目以及在师资、装备、实训等方面提升培训能力来制定,并确定每一年度的验收要点。建设内容三:通过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建设和校企合作等一系列工作,形成培训基地建设的规律性、创新性的成果。建设内容20125-20135验收要点20135-20145验收要点构建完善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1、培训模式和课程设置能最大限度的满足企业岗位的实际需求1、本地区模具行业和企业调研报告;2、本地企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3、与企业共同开发出基于工作过程、能体现职业标准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4、“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专业课程体系。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总结,提交人才培养模式总结报告;2、进行职业岗位培训的项目与实施材料。2、开发适应本地区模具制造行业企业需求的教材1、建立钳工技能培训课程标准,开发模具钳工技能实训教材;2、建立满足模具制造专业群需求的机械加工技术课程标准。1、建立模具装配与调试课程标准并开发相关教材;2、模具装配与调试实训指导书与培训案例。3、提高教师的培训能力和水平1、建立培训教师业务档案;2、选送3名专业教师参加相关工种技能证书培训,学习培训总结,成果或证书等证明材料;3、培养1名专业带头人,并制定培养计划、考核办法、学习证明;1、完善专业教师业务档案;2、选送2名专业教师参加相关工种技能证书培训,学习培训总结,成果或证书等证明材料。4、培训设备满足培训需求1、提交适应黄石地区模具制造行业人才培训设备采购的调研报告;2、制定出40万元的模具制造专业高技能人才培训设备采购招标文件及设备清单。40万元以上的设备验收报告及运行使用记录。5、探索适合企业的技能评价体系 1、提交调研其他同类培训机构评价体系的调研报告;2、与企业合作制定适应行业职业岗位标准要求的评价方案;3、建立校企联合共同参与的评价机构。1、确定本专业的评价指标及考核方法;2、人才培训质量监控相关会议纪要、资料等。建设内容20125-20135验收要点20135-20145验收要点校企合作提升培训能力1、引进企业的能工巧匠来校作兼职培训教师,培养本校已有的理论课老师,强化教师的培训能力1、与企业合作,建立常效机制,聘请至少3名企业兼课教师,并有来校参与培训的记录;2、兼职教师管理制度;3、兼职教师聘书,兼职教师业务档案;4、选送至少3名教师去企业生产岗位锻炼,有计划、有总结、有评价等。1、至少2名教师下企业培训的日志及总结;2、2名企业聘用教师的材料;3、从企业聘请1名楚天技能名师。2、充分利用本地企业的设备,培训有利于黄石本地经济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专业人才1、制定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计划,签订与企业合作使用协议;2、为本地区企业员工提供培训服务;3、为本地区企业职工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服务。1、实训基地运行实效情况;2、举办企业员工技能比赛活动。3、学校培训与学生企业实训相结合,培养服务本地经济的高技能人才1、校企合作协议书;2、学生企业实习计划;3、学生到企业实习的实习报告;4、企业对实训学生考核和评价的相关资料。1、学生实习期间企业兼职指导教师管理制度;2、兼职指导教师聘书,兼职教师业务档案;3、模具制造行业企业职工到学校接受培训学习的计划和人员名单。建设内容20125-20135验收要点20135-20145验收要点提炼培训基地建设工作经验1、适应本地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课程体系、教材开发的总结1、本地区模具制造行业企业市场调研总结;2、为本地行业企业培训员工目标及本专业培训模式总结;3、制定培训课程标准和课程体系的总结;4、开发适应本地区模具专业培训教材的总结。1、适应本地需求的培训模式总结;2、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标准;3、课程设置、教材开发的总结。2、校企合作的经验及校企合作对教师业务能力提高的总结1、校企合作经验总结;2、对教师业务能力提高的培训工作总结。1、校企合作的经验总结;2、校企合作对教师业务能力提高的总结。3、培训基地建设的经验总结1、为服务区域经济建设,提高企业员工职业技能素养阶段性工作总结;2、为企业员工开展职业技能鉴定与技能比赛阶段性总结。培训基地建设示范性经验总结表3-4 现代焊接技术专业(职业)建设计划坚持为行业企业培养焊接高技能人才服务、为企业创新发展服务的方向,围绕黄石地区制造装备业对焊接高技能人才的现实需求,以“立足黄石,辐射湖北,服务全国”为发展定位,以培训、竞赛、鉴定为中心环节,整合各种培训焊接高技能人才的社会资源,实现企业对焊接高技能人才需求和人才培训基地教育培训的有效对接,切实提升焊接高技能人才的技术等级和技能水平,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及社会学员学习焊接技能的积极性,大力提升培训质量。体现培训基地的示范性作用,促进培训基地教学信息化建设,完善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教学和管理机制,提供和创造一个符合人才培养规律、有利于焊接高技能人才发展和成长的良好环境,为黄石地方经济建设输送大批高素质的焊接高技能人才。1、完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创新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