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旅游黄金周的利弊分析.doc_第1页
我国旅游黄金周的利弊分析.doc_第2页
我国旅游黄金周的利弊分析.doc_第3页
我国旅游黄金周的利弊分析.doc_第4页
我国旅游黄金周的利弊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旅游黄金周的利弊分析摘要当代旅游业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产业规模最大,发展势头最强劲的产业。旅游业发展之快,产业带动之强,使许多国家和地区都纷纷把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和先导产业。在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旅游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由传统的接待事业一跃转变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随着近几年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人们的休闲生活方式悄然的发生着改变。尤其是黄金周的出现,使人们有更多的时间选择出门旅游,旅游黄金周便应运而生。旅游黄金周对我国旅游业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加速了我国旅游的大众化步伐,尤其对经济的增长和消费方式的转变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旅游“黄金周”的日趋成熟,我国旅游“黄金周”所表现出来的不足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旅游 “黄金周”交通、资源破坏、旅游服务质量、旅游信息和设施不足等问题开始突现。本文首先对旅游黄金周这一概念加以说明,同时分析了我国旅游黄金周的发展的现状,在肯定黄金周旅游作用和地位的同时,提出其存在的问题,平衡其利弊,并为旅游黄金周的进一步完善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黄金周;旅游;带薪休假绪论(一)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随着近几年我国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旅游黄金周的利弊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旅游发展中的焦点问题。黄金周长假产生的背景,是当年的拉动消费,刺激内需。然而许多学者在肯定黄金周积极作用的同时,更多的对旅游黄金周提出了质疑。2007年4月24日,在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简称假日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假日办执行主任张希钦在答记者问时明确表示:假日办正在对黄金周长假制度进行研究。可见如今就旅游黄金周的利弊问题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背景国务院1999年发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增加公众法定休假日。为了便于安排社会生产、人民生活和居民的中远程旅行,自2000年”五一”开始,将临近的双休日与法定假日“搭桥”,形成了春节、“五一”、 “十一”三个连续7天的长假。多数人都在这个难得的长假期间出门旅游,进而旅游黄金周便诞生了。今年五一已经是我国的第20个黄金周了,有关资料表明,人们虽然在黄金周期间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麻烦,但出游的兴致仍然不减。然而黄金周旅游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也足以引发人们思考。(三)研究框架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旅游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出门旅游的人数与日俱增,但随着黄金周旅游负面影响的凸现,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首先,本文通过对旅游黄金周的产生作以说明;其次,通过对旅游黄金周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最后,对旅游黄金周的建设问题提出对策。二 我国旅游黄金周的利弊分析(一) 旅游黄金周的由来及内涵1 黄金周的由来“黄金周”最初的称呼来自日本。日本每年有一次放长周假的时间,是在每年的4月底5月初。日本一年中的4月29日是绿之节,5月3日是宪法紀念日,5月5日是儿童节,再加上两个周末,这样就形成了一周左右的长假。我国”黄金周”是在1998年我国市场需求不足、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为了刺激国内需求而推出的一项制度安排。当时国内经济处于通货紧缩期,加上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消费市场低迷。有关部门提出了利用假日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思路。于是,1999年9月18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决定增加公众法定休假日,由原来的每年7天调整为每年10天。春节、“五一、“十一”法定休假3天,加上调整的前后两个双休日,就形成了春节、“五一”、 “十一”三个连续7天的长假,这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是史无前例的。也是后来人们所说的“黄金周”。2 黄金周的内涵一直以来,许多人都围绕着“黄金周”这个炙手可热的名词讨论不休。就这样,在黄金周到来的前后,它或多或少的给人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影响。那么,到底什么是黄金周?它的内涵又何在呢?这确实成为人们思考的问题。到现在为止,我国今年五一黄金周已经是我国的第20个黄金周了。为什么老百姓要选择黄金周去旅游呢?因为这是他们家庭、亲友、同学、同事们难得的共有长假日。应该说“黄金周”是一种休假制度,它是把法定的节日休假和工时制度所形成的每周休息日连接起来而形成的长假日。称其为黄金周,就是说这样的长假日对老百姓来说有着可贵的黄金般的价值,这不仅仅指某些相关产业收入的增加。当然,这些产业的收入增加也是黄金周价值的体现。3 旅游黄金周的产生在黄金周长假形成之初,也就是最初1999年的“十一”长假和后来的几个长假,很多人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旅游,于是在我国形成了一个特有的旅游“黄金周”现象,以至人们直接把“黄金周”称为“旅游黄金周”。人们的旅游需求长期以来受到了种种制约:一是收入有限;二是可以支配的休假日有限,尤其是中长期假日更是有限。所以在实施长假日之初,人们的旅游需求被引爆了,就形成了这样的旅游黄金周。总之,自1999年国庆节以来,全国实行春节、劳动节和国庆节3个7天的长假期,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假日旅游热,形成了以旅游为主导的假日经济,成为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一个新现象,也使国民(主要是占全国人口1/3以上的城镇居民)开始了一种新颖的休闲方式。(二) 我国旅游黄金周的发展现状按照黄金周的安排,我国每年春节、“五一”劳动节和“十一”国庆节法定节日加上倒休,全国放假7天。黄金周无疑掀起了全国旅游和消费一浪高过一浪的热潮,旅游黄金周假日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新话题。但是,随之而来的关于旅游黄金周的影响也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到底”旅游黄金周”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根据资料调查统计情况,57.37%的投票者认为旅游黄金周“利大于弊”;21.71%的投票者认为旅游黄金周“弊大于利”;持“无所谓”态度的占20.93%。又看新华每日电讯报道的”长假第七年,咱挤着乐着争论着”,也许正是当前这一社会现实的写照。基于此,笔者对出现的这些现状进行了具体的分析。1 旅游黄金周的积极作用 “黄金周”长假引发了旅游热,其积极作用人们看得很清,是不容忽视的。主要有以下具体几点:(1) 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旅游黄金周”促进了交通、信息、景区、住宿、餐饮、购物、娱乐、安全等服务设施的配套组合,推动了旅游产品的调整优化(如国内度假产品的启动、环城市休憩带的形成),加速了旅游消费从单一观光型向观光度假型的转变。(2)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 “旅游黄金周”扩大了城镇居民的休闲消费需求,带动了交通客运、网络电讯、餐饮零售、金融保险、文化文物、休闲娱乐、体育健身、农业林业和城建园林等相关行业部门的建设,拉动内需、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3)推动边远地区经济发展“旅游黄金周”加快了温、冷旅游地的开发、建设,促进了人流、消费流、资金流、信息流从中心城市向边远地区的流动,带动了城郊、农村和山区的发展。(4)唤醒国民的旅游意识“黄金周”激醒了国民、主要是城镇居民的旅游意识,丰富了人们的休闲生活,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质。黄金周期间大量的客流、众多部门的大量参与,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巨大的经济效益,向全社会展示了旅游产业的魅力,使旅游产业的巨大效能深入了人心,形成了全社会理解旅游,支持旅游的局面。(5) 促进各部门区域之间的合作为了应对黄金周巨大的接待压力,各地都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应对措施。处理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得到了提高,各类设施得到了全方位的建设与改造,各类规章制度得到了完善,环境质量也相应地得到了提升。相关部门联合执法、联合服务,旅游接待地和客源地的政府部门和旅游企业最终形成了有效联合的运作模式。由上而下各级政府假日协调机构的建立和城市假日旅游信息系统的启动。促进了“大旅游”格局的形成,提高了旅游行业的服务、协调和管理水平。自1999年“国庆节”实行黄金周休假制度以来,我们已经顺利度过了20个黄金周。回望这20个黄金周的优良业绩,我们欣喜地看到,黄金周休假制度不仅给广大劳动者提供了相对充裕的休息时间,而且黄金周消费刺激了需求,活跃了市场,增加了就业,繁荣了经济,推动了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整体发展。黄金周期间,居民消费潜能得到较大释放,以旅游为龙头,铁路、民航、公路、商业、餐饮、金融、通信、文化、娱乐以及相关服务业全面增长。以去年“十一”黄金周为例,仅旅游一项,国内出游人数高达1.33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59亿元。应当说,没有黄金周,就不可能有这么大的消费需求。 黄金周的实行唤醒了人们的出游意识,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扩大,特别是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我国人均GDP正在由1000美元向3000美元跨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可支配收入和闲暇增多了,旅游消费需求也就会随之大幅度提升。黄金周长假的实行,为人民群众外出旅游休闲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在不增加假期的前提下,使社会资源得到有效运用,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黄金周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的科学制度。从第一个黄金周实行至今出游人数和消费总量逐步增加的事实可以证明,中国需要黄金周,百姓欢迎黄金周。在带薪休假覆盖面小且实施不充分、周末双休日短暂而无法长途旅行等因素制约下,我国公民的巨大旅游需求,无疑可以借助黄金周来满足。 我们还应看到,经过这些年的磨炼,相对于黄金周制度实行初期显现出的被动和无序,如今的黄金周旅游市场已步入了有序运转、规范发展的新阶段。随着黄金周协调机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相关部门、行业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的逐步提高,黄金周旅游秩序日趋好转;旅游产品推陈出新,假日经济的领域日渐拓宽,黄金周的“蛋糕”越做越大。2 旅游黄金周的消极影响“黄金周”长假期促进了假日经济的发展,开启了中国城镇居民休闲度假旅游的新时期,但”黄金周”“赶集式”的旅游也有不少负面影响。旅游产品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及由此派生的不可储存性,决定了正确处理旅游供给常年候的刚性与旅游需求时段间的弹性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历来是关系旅游经济能否良性增长的关键之一。在未实行“黄金周”时,这个矛盾主要表现为一些地方自然气候造成的淡旺季问题。而近3年的情况说明,实行“黄金周”后,人为造成的旅游供给设施的常年性、稳定性与“黄金周”旅游需求的集中性、跳跃性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黄金周”期间的供不应求与“黄金周”之后的供过于求周而复始地出现,长此下去将会损伤我国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经营和消费基础。从我国经历的20个黄金周来看,从几年前的欢欣鼓舞,到如今多角度解读,集中式休假的硬伤已面临国人的重新审视。有关部门对黄金周的总结和盘点,几乎清一色以关注“盈利”的面孔出现。当初建立黄金周的初衷一方面是为了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公民的休息权利。现在看,这两个方面虽然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实现,但其出现的不利影响也不容忽视。 黄金周的负面效应突出表现为人口大国的集中消费旅游模式,让交通资源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旅游设施、风景区、文化遗产地的生态环境也都处于危险的临界状态。尽管有关部门扩建了宾馆、增修了停车场、增开了旅游车辆等,并建立了方方面面的紧急预警系统,但仍无法解决“集体式”出游所带来的冲击。想像一下,当数以亿计的人一起外出旅游时,对有限的公共资源将构成怎样的压力?这样的旅游质量又能有多高呢?旅游黄金周为我国带来的消极影响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 人口的压力及环境的破坏著名的景区景点,无论是自然的、历史的,还是新建的,几乎无不是“黄金周”内车水马龙、人满为患,节后车马稀少、门庭冷落。特别是世界遗产、国保、国宝级景点,超负荷的接待与经营无疑会加速资源的损耗、环境的破坏,严重地损害了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2黄金周出游达不到期望效果在“黄金周”内出游,景点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既导致旅游质量下降,又增加了不安全因素,长此下去势必挫伤国民对旅游持续消费的积极性。例如今年“五一”黄金周第二天,山东海滨城市烟台、威海的星级酒店客房出租率达90%以上,其中威海达到100%,出现”一房难求”的局面。同日,北京故宫接待量达到11.48万人次,是最大容量的2.3倍。摩肩接踵的人海中,游人根本无法感受紫禁城的庄严氛围。3 旅游接待企业进退两难如按照“黄金周”的需求量建设交通、住宿等旅游供给设施,势必造成常年性的过剩;如不能满足“黄金周”的集中需求,则势必形成客房爆满、车船拥塞。前者形成企业的经营性亏损,后者引起企业的破坏性运营,两者同样导致经营成本提高。这种两难境地使旅游企业长期陷入低利甚至亏损运行窘境,损害了旅游企业可持续的经营基础。4 形成价格上涨与成本升高的矛盾“黄金周”期间如果不采取行政限价措施,势必消费价格上涨、甚至暴涨,导致游客不满;但这种行政式的限价违背供求规律,不符合市场经济法则。“黄金周”期间的突击性、超负荷供给,势必加大企业的经营成本(能源、设备损耗、人力成本),如果强制限价必然影响企业群体的近期效益和长远利益。这一矛盾在全面走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势必越来越突出。5 使消费者所享受到的服务质量明显下降 黄金周期间,消费者在短期内集中消费,在一定范围内造成了供需矛盾,需求旺盛而供给有限,必然导致消费者所购买的产品和服务质量下降,消费者权益受损。旅游业是一个城市的“窗口”,反映了一个地区的风貌。由于”黄金周”出去旅游的人多,可以正式接待的人不够用,造成临时服务人员增加,从而造成服务质量得不到保证;另外一些不良商人见利忘义,利用旅游“黄金周”故意损害消费者利益。从近年来全国假日办所接到的投诉情况来看,旅行社服务不到位以及商店欺客宰客的现象比较严重,航班晚点、后续服务跟不上的问题时有发生,景区服务设施不全、服务相对滞后的问题比较突出,宾馆饭店服务缺失的问题也不断增多。由于旅游的综合性特点,“吃、住、行、游、购、娱”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影响到旅游服务质量,因此全面提升”黄金周”服务质量已成当务之急,否则,会影响到黄金周人们旅游服务的信任。6 不利于政府机构及相关企业活动的正常开展全国统一实行3个“黄金周”,一年之中大致近一个月时间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止工作。这种状态不利于政府机构正常、高效、稳定的运行,不适应现代经济、金融、信息系统快捷、连续运作的要求,尤其给外企和涉外活动带来诸多不便。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外经贸、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一年3次的全国性长假对政务、商务、生产、文教活动的负面影响将会日益凸显出来。今后510年及20年内,随着全国进入全面小康、基本实现现代化,国民的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将出现全面、持续、快速发展之势。对一个近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如果国内游客每年都集中在3周内蜂拥而出,决不是一种正常、健康、可持续的现象,也不是中国旅游业应走的高效益、低耗损、可持续发展之路。我们看到,黄金周实行初期,从未享受过长假的中国人确实感受到了它的好处。集中式休假也催生了井喷式的消费热潮。在过去的20个黄金周里,我国共有16.3亿人次出游,实现旅游收入6704亿元,拉动交通、餐饮、商业和旅游等产业快速发展。但短时间内数以亿计的人员大规模流动,使宾馆、餐饮、交通、治安等方面都出现一系列短缺。不仅火车票一票难求,而且住宿、景点门票等也不同程度涨价,增加了百姓的休闲成本。对部分按黄金周游客数量峰值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人满为患时服务能力饱和,黄金周后又多处于闲置,造成社会资源浪费。如今,人们对黄金周怀着爱恨交加的复杂感情,在品味难得休息机会喜悦的同时,奔波劳累的旅途也令他们望而却步,大大降低了休闲质量。(三)坚持和完善旅游黄金周我们都知道,“黄金周”期间去旅游,这决不是谁的规定。从1999年到现在,有关方面的放假通知,都只不过是将“春节”、 “五一”、 “十一”的法定节假日与工时制度形成的休息日做了一种连接。三个“七天”,政府和有关方面的任何人,都没有告诉老百姓应该做什么。旅游,完全是老百姓自己的选择。我们可能还记得1999年“十一”假期的旅游“井喷”现象。那么这些年来,尽管“拥挤”,尽管“不便”,尽管“涨价”,选择旅游的人仍然年年增加,旅游规模与收入一年接一年不断地刷新着历史最高纪录。2004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国接待旅游者1.01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97亿元,分别比2003年同期增长12.1%和14.7%;2005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全国共接待旅游者1.21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67亿元,分别比2004年同期增长16%和20%。在分析和认识”黄金周”时,绝不应该忽视这一事实的存在。出游者增多,也就说明了老百姓的选择。既然老百姓选择了黄金周旅游,我们就应该尽力去坚持和完善旅游黄金周。我们发现,现在人们的黄金周安排有了很大改变。从集中出游到多样休闲,黄金周度假方式日趋多样。谁不渴望闲暇时的放松?谁不喜欢徜徉山水的惬意?连续七天得到休闲和放松并不容易,黄金周休假在凸显了民众休息权的同时,一推出就成了“旅游”的同义语。但出去时兴致勃勃,回来时身心俱疲,回顾过去的黄金周,很多人都表示自己有一种“爱恨交加”的感觉。 去年的“五一”长假,在吉林省长春市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刘方带着妻子和女儿去山东泰山旅游,在爬十八盘的时候,不足三米宽的台阶上摩肩接踵、寸步难行。“到哪儿都只能是匆匆忙忙看一眼就走,和赶集没什么区别,哪里是旅游啊!”。“出门在外”却无法享受休假的舒适,和刘方一样发出感叹的人很多。还有的人说:“五一期间人多拥挤,我不出去旅游了”。他们放弃了旅游的打算,准备回老家探亲,可面对节日期间“一票难求”的交通现状,依然让人们难以摆脱出行的烦恼。 北京市统计局曾经做过调查,结果有78%的受访者不愿在黄金周期间出行,理由是“节日期间人多拥挤,不能达到旅游放松的效果,还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类似的调查结果,可以从一些旅行社组团量统计上得到印证。河南星期八旅行社总经理汪俊说,从旅行社的长假组团量来看,最近几年每年降幅达到了20%。 吉林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纪平表示:“黄金周刚启动时确实给很多平时没有时间出去旅游的人提供了机会,使旅游活力在短时间快速释放。但现在人们更关注旅游质量。” 记者在长春、郑州等地了解到,去年“十一”长假和今年春节长假的情况表明,旅游已不是长假的唯一选择,越来越多的人利用长假在本地探亲、访友、聚会,运动健身场所成为“度假胜地”,甚至多看看书、多睡睡觉都成为一种度假选择。适合国情的调整:建议多样化的休假方式。对黄金周休假制度进行调整和改革,出现了各种说法。有人提出缩短黄金周的时间;有人提出把星期五也列入周末放假时间,实行为期三天的长周末;有人提出把现有黄金周与传统节日进行合理调配还有专家提出实行分区休假的方式。西方发达国家全民集中放长假的情况很少,这在很大程度上缘于这些国家能够很好地执行公民带薪休假制度。有关专家说:“解决目前黄金周的困境,最根本的还是要完善职工的带薪休假制度,使之成为常态,让集中式休假变成分时式休假。”我国于1995年实施的劳动法明文规定国家实行带薪休假制度,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享受带薪年假。但由于没有相应的实施办法和处罚措施,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在实际操作中大打折扣,基本只在机关和事业单位得到执行,很多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都没有很好地贯彻施行。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孙鹤娟建议:“应该尽快出台带薪休假制度的可供操作的细则,考虑建立配套的违规惩戒措施,通过严格的法律规定和较强的执行力度,确保职工休息权的实现。” 专家认为,在带薪休假制度没有完全实施的情况下,一次性取消黄金周休假制度并不合适,可以采取“软着陆”办法,比如探索黄金周期间进行分时段休假、分区域休假、改革“双休日”制度等。同时要逐渐淡化黄金周概念,不过分地强调它、刻意地安排它,让长假仅仅成为人们休闲、度假、放松心情的时段,而不要赋予它更多的含义和使命。 在4月24日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全国假日办执行主任、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张希钦要求从战略上充分认识黄金周的重要意义,并表示现行黄金周制度的积极作用不容质疑,目前还没有更好的休假方式来替代它。这一制度不仅有力保证了公民的休息权,同时拉动了交通、餐饮、商业和旅游等产业的快速发展。过去的19个黄金周,共有16.3亿人次出游,实现旅游收入6704亿元。 我们建议,在目前情况下,大众在休闲理念上需要进行根本变革,倡导个性化、多元化、科学化的休闲方式,并且与建立带薪休假制度相对应,让休闲意识常态化,将其结合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而不必都集中于放长假之时。笔者对于坚持和完善我国旅游黄金周的具体措施如下:1 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势在必行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质量是旅游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旅游对环境尤其是自然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不仅会阻碍旅游业本身的持续发展,而且也会带来相关的负效益。每年的黄金周期间,正如人们所看到的一样,在大量游客欣赏完美丽风景后,在玩完惊险刺激的娱乐项目后,在游览过名胜古迹后,这些旅游资源和环境都被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破坏,这不仅仅是我们国家旅游资源的损失,更是我们人类财富的损失。所以,加强旅游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势在必行。(1) 完善旅游环境保护制度,加强管理(2) 加强旅游开发,发展过程中的生态意识(3) 抓住时机,大力开发生态旅游(4) 家庭旅馆、邻近城市住宿分流2 解决旅游交通问题重在宏观规划旅游交通是黄金周旅游最为突出的问题,也是人们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由于全国统一时间放假,不管交通多么先进和发达,如果都在那几天出行,出行难的问题就不可能解决。那么可以利用中国疆域辽阔,利用空间距离差来改变时间上的过渡集中。因此,建议形成全国4大放假区。既东,南,西,北4大放假区。在时间上错开放假。根据我国人口分布规律,东南两大区人口密集,不能同时放假,所以,9月28-10月4日为东部区放假。9月29-10月5日为北部放假区。这样给东部出行的人有更多的时间。9月30-10月6日为南部放假区,西部人口较少可以放在北部放假区。这样,在全国1-3日大家都放假,而出行时间却错开,去和回是的交通压力都会减轻。那么全国“黄金周”交通压力将会得到根本的缓解。3 积极开拓旅游产品 旅游企业要积极开拓旅游产品,加强新产品的开发宣传力度。吸引旅游者,从而分散人们在时间上,空间上过渡集中的问题。丰富的旅游产品可以满足更多人的旅游需要,从而分散旅游者。4 大力提倡和开发温冷线和近郊的休闲度假旅游为了解决旅游景区人流过于集中的问题,应大力宣传比较温冷的旅游线路。比如“五一”和“十一”期间东北三省的旅游人数较少,但是事实上,东北地区不仅仅是寒冬腊月最有魅力,不同季节都有数不胜数的美景,所以就要在黄金周来临之前,通过各种营销渠道宣传这些温冷景区。 另一种解决办法就是大力开发城市郊区新的旅游景区,尤其是休闲度假景区。比如大都市周围郊区兴起的乡村旅游,极大地缓解了传统景区的客流压力。 5 景区延长经营时间以及单位时间内对游人限量由于旅游者大量涌入,大部分旅游景区和景点都采取延长经营时间的方法来缓解巨大的客流压力。比如颐和园在黄金周期间则会推迟晚上的闭园时间,这样不仅减少了瞬间客流量,保护了颐和园文物古迹,同时也让游客领略了晚上别有一番不同意境的颐和园。针对旅游者游览景区时间大多集中在早晨九点到下午三点之间的特征,旅游景区还可以利用门票价格浮动这个经济杠杆分散一天内的人流。游客集中的时间采用高价格门票,这样就会把一些游客分流到人流量较少的时间段,也有效地缓解了客流压力。另外,景区的管理者还可以加强管理,在一个单位时间里,对游人限量进入。6 发展兼职导游教师与大学生景区在黄金周期间往往出现导游供不应求的情况,容易出旅游质量打折扣的情况。当地的旅游管理部门,应该培训那些对本地较了解、文化素质高的教师和大学生,将他们发展成为兼职导游,在黄金周期间接待游客。这样既补充了导游人员,又保证旅游服务质量。7 家庭旅馆、邻近城市住宿分流针对我国黄金周旅游中出现住宿设施数量不够的问题,可以适当引导当地居民开设家庭旅馆,在旅游旺季腾出多余的房间接待游客。这样既不需政府进行大量投资建饭店、宾馆,又避免了过多的旅游饭店、宾馆平时客房出租率低而亏本经营。另一种解决住宿紧张的问题就是充分利用旅游中心城市邻近地区的住宿设施。比如山东曲阜和兖州相隔16公里,游客游览完孔庙、孔府和孔林后就可以在短短半个小时内去游客较少的兖州住宿。今年五一过后,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办公室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第20个黄金周假日旅游情况。据国家统计局、国家旅游局的统计,“五一”黄金周全国出游达17.9亿人次,旅游收入736亿元人民币,同比均增长20%以上。20个黄金周累计接待国内旅游18.1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440亿元人民币。旅游者人均花费支出412元。且黄金周整体运行平稳,未发生重大旅游安全事故。旅游总量又一次创历史新高。这些数据印证了黄金周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消费经济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也证明了黄金周旅游市场的发展潜能巨大。黄金周出行人数从1999年“十一”的4000万人次,发展到2007年“五一”的1.79亿人次,这个数据说明人民群众需要休假,黄金周制度是顺应人民群众这一客观需求。虽然黄金周制度依然存在着供需矛盾等问题,但丝毫没有影响人民群众的出游热情,说明中国旅游市场的潜力还没有完全释放,满足人民群众假日旅游消费需求的任务还很重。回顾这20个黄金周,特别是第20个黄金周,没有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实现了“安全、秩序、质量、效益”四统一。黄金周制度是党和政府的一个非凡的创举,是政府执政为民、以人为本最好的诠释。黄金周制度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和谐、家庭的和谐、东西部的和谐、城乡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我们将兴利除弊,扬长避短,为广大人民群众营造一个更理性、更规范、更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