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1619-2010 中梨1号生产技术规程_第1页
DB32∕T 1619-2010 中梨1号生产技术规程_第2页
DB32∕T 1619-2010 中梨1号生产技术规程_第3页
DB32∕T 1619-2010 中梨1号生产技术规程_第4页
DB32∕T 1619-2010 中梨1号生产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 65.020.20 DB32 B 31 备案号:28607-2010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32/T 16192010 中梨 1 号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Emerald Pear Production 2010-08-05 发布 2010-11-05 实施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发布 DB32/T 16192010 1 前 言 本标准按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编写。 本标准由江苏天目湖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天目湖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陆玉虹、黄学东、沈祖富、余成宝、陶荣华。 DB32/T 16192010 1 中梨 1 号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梨1号生产的园地选择、建园、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果实采收和记录。 本标准适用于中梨1号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 442-2001  梨生产技术规程 NY 5013  无公害食品 林果类产品产地环境条件 NY/T 5102-2002  无公害食品 梨生产技术规程 DB32/T 470    梨生产技术规程 DB32/T 667    无公害农产品 砂梨生产技术规程 DB32/T 1081   砂梨棚架栽培技术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99号 3 园地选择 3.1  产地环境 应符合NY 5013和NY/T 5102-2002的要求。活土层深度不低于0.5m,地下水位1m以下,土壤肥沃, 透气性良好,pH值为(6.08.0),以有机质含量大于1.5%的沙壤土为宜。 3.2  园地规划 按照NY/T 442-2001中3.2的规定执行。周围5km内不应有柏树。 4 建园 4.1  苗木质量 应符合NY/T 442-2001中5.4的要求,无根癌病等检疫性病害。 4.2  砧木 以棠梨为宜,杜梨次之。 4.3  授粉树配置 配置1:0.5或1:1的授粉树,圆黄梨、黄金梨、新世纪梨、丰水梨等均可做授粉品种。 4.4  栽植 4.4.1 栽植时期 DB32/T 16192010 1 落叶后至翌年3月中旬。 4.4.2 密度 栽植密度应根据园地的立地条件(包括土壤和地势等)、整形修剪方式和管理水平而定。棚架栽 培株行距4m5m,普通栽培可采取早期合理密植,株行距1.5m4m或2m3 m,结果后当树冠郁闭时,实行 株距间隔株间伐,成3m4m。 4.4.3 定植沟或定植穴 4.4.3.1 定植沟 南北行向挖(0.8 m1 m)0.6 m的定植沟,表土和深层土分开放两边。 4.4.3.2 定植穴 挖长0.8 m、宽0.8 m、深0.6 m的定植穴,表土和深层土分开放两边。 4.4.4 增施有机肥和土壤回填 定植沟(穴)底填入20 cm30 cm的粗大有机质,每亩施有机肥3000 kg,加50 kg过磷酸钙,与表 土均匀混合施入踩实,深层土捣碎放于其上踩实。 4.4.5 苗木处理 定植前对苗木根部进行修剪,并采用5 0石硫合剂消毒,浸水、醮泥浆等方法处理。 4.4.6 栽植方法 在回填好的定植沟 (穴) 上开挖深度超过根系深度10cm左右小穴, 将苗根在穴中央向四周摆布均匀, 回填细土,至全部根系掩盖后提苗,并进行第一次踩土,再回填细土进行第二次踩土。定植后,立即灌 足定根水。 4.4.7 棚架搭建 按照DB32/T 1081 的规定执行。 5 田间管理 5.1 土壤管理 按NY/T 5102-2002中的规定执行。扩穴深翻结合秋施基肥进行,在定植穴(沟)外挖环状沟或平行 沟,沟宽80cm,深30cm40cm。 5.2 施肥 5.2.1 施肥原则和肥料的种类 按照NY/T 5102-2002的规定执行。所施用的肥料不对果园环境和果实品质产生不良影响,应是农业 行政主管部门登记或免予登记的肥料。 5.2.2 施肥方法和数量 5.2.2.1 施肥方法 DB32/T 16192010 1 按照NY/T 5102-2002的规定执行。 5.2.2.2 施肥时期和数量 5.2.2.2.1 基肥 以有机肥为主,每亩施有机肥3000 kg,混加50 kg过磷酸钙和1 kg硼砂。 5.2.2.2.2 追肥 果树生长不同时期氮、磷、钾合理搭配追肥如下: a) 幼树和初结果树:36 月每月施速效氮肥一次,每次施纯氮计 12 g24 g; (910)月每月施 速效肥 1 次,每次施纯氮计 5 g10 g、五氧化二磷 5 g10 g、氧化钾 5 g10 g; b) 盛果树:追肥量按产量和已施基肥的养分总含量确定。按 1000 kg 果施纯氮 15 kg、五氧化二 磷 12 kg、氧化钾 12 kg 计算。第一次在萌芽前后,以氮肥为主;第二次在幼果期(盛花后一个月) , 以氮肥为主,磷钾混合施用;第三次在果实迅速膨大期,以钾肥为主;第四次在采果后施入,以氮肥为 主。 5.2.2.2.3 叶面肥 全年(45)次。一般生长前期2次,以氮肥为主。后期(23)次,以磷、钾肥为主,也可根据 树体情况喷施果树生长发育所需的微量元素。常用肥料浓度为尿素0.20.3、磷酸二氢钾0.2 0.3、硼砂0.10.3。叶面喷肥宜避开高温时间。 5.3 水分管理 灌溉水的质量应符合NY 5013中的规定,提倡微灌、滴灌。注意春雨季节、梅雨前后、伏旱时期以 及秋季的排水和灌溉工作。花前清沟排水,在萌芽至开花前、新梢快速生长期、采果后和越冬前及时灌 水,采前半月注意控水。 5.4 整形修剪 5.4.1 树形选择 5.4.1.1 小冠疏层形 树高(34)m,干高0.8m左右,冠幅(33.5)m。第一层主枝3个,层内距30cm,第二层主枝2 个,层内距20cm,第三层主枝1个。一、二层间距80cm,二、三层间距60cm,主枝上不配侧枝,直接着 生大中小型枝组。 5.4.1.2 自由纺锤形 树高不超过(34)m,干高0.8m左右,中心干上着生(1015)个分枝,分枝围绕中心干螺旋上 升,间隔20cm左右。分枝与主干分生角度为80左右,分枝上直接着生小枝组。  5.4.1.3 棚架形 棚架和树高1.8m,主干高(1.01.3)m,(23)个主枝。主枝呈45角向棚面延伸,至棚面后 水平延伸。每主枝配(23)个侧枝,侧枝在棚面上水平延伸。结果枝分布在侧枝两侧,间距30cm。 5.4.2 修剪 5.4.2.1 小冠疏层形 DB32/T 16192010 1 5.4.2.1.1 (1-4)年生树修剪  每年按树体结构要求选配各层主枝和侧枝。中心干、主枝延长枝剪留长度60cm,侧枝延长枝剪留长 度50cm。主侧枝头剪口的第二芽应选留在发侧枝方向的侧芽或背斜侧芽,以便选留侧枝和枝组,不必强 求剪口第一芽为外芽。其它枝条作辅养枝或枝组处理,生长期进行摘心、扭梢、拉枝、拿枝等处理,开 展角度,减缓生长势、促进结果。 5.4.2.1.2 初果期树修剪  以轻剪缓放为主,尽量多留枝,控制竞争枝,搞好树势平衡,继续培养各级骨干枝扩大树冠,控制 树高,同时开张主侧枝角度。控制辅养枝,疏除过多密挤内膛枝及直立枝,采取先截后放或先放后缩或 连续长放等方法,培养大、中、小型结果枝组。控旺促壮,达到枝组健壮的目的。当树高超过4m以后, 在第二层主枝处落头开心,保持树高不超过行距。 5.4.2.1.3 盛果期树修剪  树形已完成,开始大量结果,要注意清理过多的辅养枝,稳定树势,克服大小年现象。早期丰产必 须培养好树体骨架, 并培养好枝组, 加强生长期修剪, 以增加树冠的通风透光度。 衰老树注意更新修剪, 复壮树势,维持产量,延长结果年限。 5.4.2.1.4 盛果后期树的修剪 当产量降至1000kg/亩以下时,对树体进行更新复壮。每年更新(12)个大枝,3年更新完毕,同 时做好小枝更新。 5.4.2.2 自由纺锤形  5.4.2.2.1 幼树整形修剪 在保持中干延长枝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对强势竞争枝实行重截,利用再生枝培养长放枝组,其余的 中长枝原则不剪, 待延长枝长到70cm80cm进行拉枝开角, 至7080, 对过长或细弱的枝适当轻剪, 以平衡树势。中干延长枝根据树势剪留60cm80cm,并在应发枝的部位刻芽。中干上着生的长放枝组单 轴延伸,转圈插空,同侧重叠枝组距离80cm。过密枝酌情回缩或疏除。 5.4.2.2.2 盛果期树的修剪  对过壮和直立枝组进行重回缩;疏间背上直立枝组;有计划适当回缩更新粗度超过3cm的已结果的 长放枝组;精细修剪中、小型枝组,多截中长果枝,发展侧生枝组,保持健壮生长,防止光秃,围绕主 轴轮替结果。如树高已超过行距,应落头开心,注意落头枝留南向枝。如行间枝组距离小于1m,也应回 缩或疏除。 5.4.2.2.3 盛果后期树的修剪 参照小冠疏层形修剪。 5.4.2.3 棚架形 按照DB32/T 1081的规定执行。 5.5 花果管理 5.5.1 保花保果 DB32/T 16192010 1 按DB32/T 1081的规定执行。 5.5.2 疏花疏果 5.5.2.1 疏花芽和疏花序 按照DB32/T 470的规定执行,每朵花序只选留第(24)序位花。 5.5.2.2 疏果定果 落花后即可进行,1个月内完成。花期天气正常宜早疏,花量多、树势弱、着果率高的应早疏,反 之则迟疏和少疏。先疏去病虫果、歪果、小果、叶磨果、锈果等。一般隔25 cm30 cm留一果台,一个 果台留1个果,亩产控制在2000 kg以内,可适当多留预备果10%15%。疏果后保持叶果比在40:1。 5.5.3 套袋 选用梨果专用袋。套袋后果面要求乳黄或金黄色的,应选择白色小蜡袋加外黄内黑的双层袋;套袋 后商品果要求淡绿色的, 可将二次套袋改为外黄内白或外黄内黄的双层专用袋。 套袋在落花后15 d进行, 套袋前喷杀虫杀菌混合药(12)次,重点喷果面,疏果和套小袋(白色)同时进行。小袋被幼果涨破 前,适时套上大袋。 5.5.4 除袋 需要去袋的在采前10 d15 d去袋。分两次去袋,第一次打开袋底,过3 d5 d晴日后完全摘除, 去袋时间宜在上午9:0011:00,下午3:005:00。不解袋的应连袋采下,装箱时除袋后包装果实。  6 病虫害防治 6.1  防治原则 6.1.1 按照 NY/T 5102-2002 的规定执行。以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为基础,提倡生物防治,按照病虫害 的发生规律,科学使用化学防治技术,有效控制病虫危害。 6.1.2 化学防治应做到对症下药,适时用药;注重药剂的轮换使用和合理混用;按照规定的浓度、每 年的使用次数和安全间隔期要求使用;推荐使用的化学农药按照 DB32/T 667 中附录 B 执行。 6.1.3 禁止使用的常见农药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 199 号。 6.2 主要病虫害 6.2.1 主要病害 轮纹病、黑斑病、锈病、褐斑病、黑点病等。 6.2.2 主要虫害 梨木虱、蚜虫类、螨类、食心虫类、卷叶虫类、蝽象、蚧壳虫类和金龟子等。 6.3  防治方法 按照NY/T 5102-2002中附录C执行。 7 果实采收 DB32/T 16192010 1 根据果实成熟度、用途、市场需求和运输条件综合,确定采收适期,应分期采收。采收时按照由外 向内、由下向上的顺序采摘,并注意轻拿轻放,避免机械损伤。采摘时连同果袋一并摘下,装箱时再去 袋分级,做好分级包装及贮运工作。 8 记录 应对生产全过程进行记录,生产档案保存2年以上。 DB32/T 16192010 1 江苏省地方标准 中犁 1 号生产技术规程 编制说明 1、目的意义 中梨 1 号又叫绿宝石梨,由郑州果树研究所育成,属于砂梨,2001 年溧阳市从郑州果树研究所引 种。通过几年的种植,绿宝石梨表现出良好丰产性、抗逆性,是一个优质早熟梨品种。近几年时间,江 苏省已有绿宝石梨面积 8000 余亩,同时面积、产量还有扩大的趋势,是江苏省目前砂梨中最具发展潜 力和优势的品种之一。制定江苏省地方标准中梨 1 号生产技术规程,将规范绿宝石梨的生产。 2、任务来源 根据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关于下达 2009 年度江苏省农业地方标准制定项目及经费指标的通知 (苏质监标发2009132 号)要求,由江苏省园艺技术推广站提出,江苏天目湖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承 担了江苏省地方标准中梨 1 号生产技术规程的起草工作。 3、编制过程 中梨 1 号生产技术规程地方标准立项后,标准起草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进行了明确的分工。 收集、汇总了近几年绿宝石梨种植情况,对相关技术资料进行了整理,并参照国家、行业、地方相关标 准,制定了本标准。 4、依据及相关说明 4.1、 园地选择和建园。 根据 NY 50132006 无公害食品 林果类产品产地环境条件 、 NY/T5102-2002 无公害食品 梨生产技术规程和NY/T442-2001梨生产技术规程的规定制定,同时根据绿宝石梨 的品种特性选择合适的栽培模式和栽培密度, 并对不同规格苗木种植情况的对比, 确定苗木的要求和棚 架的搭建。 4.2、田间管理。肥料种类根据NY/T 5102-2002无公害食品 梨生产技术规程、DB32/T667无公害 农产品 砂梨生产技术规程、DB32/T1081砂梨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