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浅析.docx_第1页
民俗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浅析.docx_第2页
民俗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浅析.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俗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浅析 摘 要:近年来,由于文化生态环境不断改变,现代人逐渐被先进科技文化或是外来文化所吸引,而忽视了本土一些非物质类文化传承。许多非物质文化都面临即将消失的危险。基于此,本文将以民俗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切入点,调查其传承情况,分析原因提出对策。 关键词:名俗舞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 中华文化灿烂辉煌,不仅是因为其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演变,还因其在演变过程中吸收和融入了许多外族文化。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每枝花都有其独特绽放姿态,正如每个少数民族在其特定民族节日中都会举办传统风俗活动。而舞蹈基本上是每个民族风俗传统活动中都有的节目。这些舞蹈也对当地民俗文化研究有很重要意义。 1 民俗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 (一)价值性 民俗舞蹈与现代舞蹈不同,它的灵感来源大多不是因为一段音乐,而是老一辈艺术家在欣赏清风明月时,从自然变化中领悟出来的。在学习过程中,也要求学习者亲近大自然,将情感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才能将舞蹈的灵魂展现出来。从民俗舞蹈中也能折射出,当地少数民族对自然崇敬或是宗教信仰,这对于研究当地民俗文化研究很有帮助。 而且一些民俗舞蹈,并不是当地达官贵人所发明,往往由当地一些能歌善舞的劳动人民所创造。这些舞蹈在当时就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具有一种通俗性,流传到现在还能在人民日常生活中看到其影子,是真正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二)传承性 民俗活动中的舞蹈项目也如历史般源远流长,早在离骚中就有关于楚地祭祀文化中舞蹈的记载。而舞蹈薛学习过程中,不能单靠文字记录学习,必须有老师带着学生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学,而舞蹈主题,舞蹈服饰,舞蹈音乐都会随着舞蹈一起被流传下来,故具有较强传承性。 (三)活态性 由于舞蹈传承特点较为灵活,随着学习者感悟不同,时代变迁甚至是历史事件都会对舞蹈形态产生很大影响。舞蹈在流传过程中,自身也不断被改变不断创新,因此具有很强活态性,也需要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投入大量精力。 2 民俗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与原因分析 (一)传承现状 我国虽然拥有众多民族,因此拥有大量民俗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这些遗产传承现状却不乐观。以甘肃省肃北地区东乡族哈兹舞的传承情况调查数据为例:知道舞蹈人数较多但大多都只会简单动作,而真正能完整表演人仅占43%,而能教授别人的人数仅占26%,知道舞蹈变异情况占21%,而且这些人文化程度普遍较低,询问当地政府,也并没对该地舞蹈进行保护措施,也并没颁布相关政策扶持当地舞蹈传承。 这些调查结果都表现出来,当地居民对民俗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识程度低,保护意识较弱;而当地政府同样重视程度不足,不能活化当地民俗舞蹈,并进行传承与保护。 (二)造成现状原因分析 第一、当地政府保护力度不够。据了解很多人数较少少数民族,在民俗舞蹈传承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当地政府大力支持,当地政府不仅没有为其设立专门学习机构,也没为其制定保护法规,及传承人员福利保障制度。 第二、当地居民保护意识薄弱。首先由于民俗舞蹈大多根据民俗活动产生,所以形式多样,数量丰富,要将这些舞蹈全都保存下来已经不易,其次舞蹈学习,需要耗费很多精力与体力,而民俗舞蹈者也不能靠此安家利命,故很多人都在传承过程中放弃学习。 3 对于提高民俗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建议 (一)通过开展旅游业务活化非遗传承 当地政府可以通过开展旅游业务,建立民俗风情园,在对当地民俗文化进行开发同时也起到了保护作用。将民俗舞蹈引入旅游业首先具有审美价值,如前所述民俗舞蹈由古传今,本身具有极高观赏价值与艺术价值,可以吸引大量游客;其次观看民俗舞蹈,了解民族特色也有助于游客了解当地文化,感受历史,因此将其引入具有文化价值;第三,通过表演民俗舞蹈而吸引大量游客,为当地政府与民俗舞蹈传承者都会带来经济效益,因此又具有经济价值。 (二)建立数字化民俗文化保护库 当地政府应广泛采集,当地民俗资料,将数字化与非遗保护联系起来,建立当地民俗资料数据库。当中不仅要对一些舞蹈由来及演变过程做出介绍,还应搜集大量文献资料和相关音乐演变,服饰变迁作为补充,方便学习者查阅。尽量为每种舞蹈做动画演示,并请传承者撰写舞蹈动作指导作为电子资料补充,使一些居民在家也可以学习当地民俗舞蹈。 (三)为传承者建立福利保障制度 当地政府可以为当地少数民族建立民俗舞蹈学校,并聘请一些老一辈传承者作为教师,指导学习。对民俗舞蹈学校和教师给予器材补给和经济补助,以此鼓励当地居民学习民俗舞蹈。并举办民俗舞蹈大赛,调动当地居民学习积极性,参赛者可以依据自身条件,选演民俗舞蹈,或是将民俗舞蹈与现代舞蹈相结合,创造新舞蹈。这些都在对民俗舞蹈进行保护同时,又丰富了其文化内涵,提高了民俗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性。 4 总结 民俗文化是我国文化瑰宝之一,而占其中重要组成部分的民俗舞蹈也应得到相对程度的重视与保护。通过提高当地政府与人民两方面保护意识,采取开展旅游业;建立当地民俗舞蹈数据资料库和建立民俗舞蹈学习馆的保护手段。不仅提高传承者福利保障,还能吸引许多外族人学习民俗舞蹈,有利于民俗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与保护。 参考文献 阮永明. 民间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濒危评价与保护性旅游利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 刘明阁. 论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利用J. 江汉论坛,2012,10:119-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