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考命题指导中考复习.doc_第1页
研究中考命题指导中考复习.doc_第2页
研究中考命题指导中考复习.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研究中考命题 指导中考复习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教育局教研室 徐金国 邮编224002又是一年中考时,广大的一线老师和初三的学生(甚至家长)都非常关注每年的中考命题的情况,非常想了解每年中考命题的过程、思路和基本原则等等。以下,笔者就自己参加中考命题的一些经历,简单说说对中考命题的认识和思考,或许能让关注中考命题的老师和同学能从中获得一点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从而更好的做好最后一阶段的中考复习迎考工作。准确把握命题的性质是中考命题的基础中考命题与常规的水平检测命题和高考命题有着根本的不同。从目前的情况看,各地的中考一般都承担着毕业与选拔的双重功能,所以,这就造成了中考命题既不同于纯粹选拔性考试的高考命题,又不同于学业水平测试的过关性考试命题。中考命题必须统筹兼顾好毕业水平测试和为高中选拔优秀学生的双重功能,特别是还要考虑到各地普高、职高招生的规模与计划,既要考虑通过中考试卷能够为普通高中选拔到优秀学生,确保升入重点高中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经过高中三年的学习顺利通过高考选拔升入大学继续深造,又要能让相当一部分学生满怀信心升入职业技术学校继续学习,提升作为一线技术工人的专业素质,同时,还要尽可能照顾到让每一名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通过中考顺利毕业。基于以上中考命题性质的认识,所以每年的中考命题首先都必须处理好升学选拔、完成招生计划和确保毕业三者之间的关系。“以生为本”是中考命题坚定不移的宗旨中考事关广大考生和家长的切身利益,一直备受全社会的瞩目。所以,无论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还是从关爱青少年成长的角度来说,中考命题者其实都承受着不同寻常的压力。压力就是动力。所以命题者始终把“以生为本”作为中考命题坚定不移的宗旨。为了在命题中能够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思想,在中考命题的每一个细节上,命题者都必须努力地从考生利益出发去思考问题。比如,语文学科作为中考的首场考试,如何在允许的范围之内,适当降低难度系数,低起点,小坡度,循序渐进,让学生考出信心,从而对后面的各场考试产生积极而有益的影响。再比如,为了提高试题的信度和效度,不让考生在读题、审题上去纠缠,无端地耗费时间,把考场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全部用于思考与答题上,命题者总要反复对出现在试卷上的每一段语言材料进行仔细的推敲,反复的打磨,力求做到试卷上的语言材料用语规范、简洁,表意准确、清晰,特别是对试题题干的用语更是力求做到“能少用一个字,绝不多用一个字”,决不让考生在读题中产生歧义。还比如,中考命题为了彰显时代精神和地域特色,弘扬时代主旋律,但命题者在材料的选择上,既要考虑到城市学生的生活特点,又要考虑广大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尽可能做到两者兼顾,决不让哪一方的孩子因为自身生活的因素在考试中吃亏。“稳中求变,稳中求新”是中考命题不变的准则稳中求变。保持试卷结构、题型的相对稳定,凸显中考说明对中考的导向和示范引领作用,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稳定,这是中考命题的基本要求。所以,在保持试卷的基本结构不变的前提下,中考命题者必须尽可能在中考说明规定的考点范围内进行取舍与整合,在题型设计上进行变化与创新。比如,在严格控制试卷文字阅读量和试题题量的大前提之下,如何能让一份中考试卷,在不增加考生阅读量和答题量的基础上,尽可能把中考说明上所列出的考点覆盖到,同时,既重视试卷考点的覆盖面,又能够坚持重点知识、能力重点考查,命题者总是努力探索进行多个考点的整合,做到一题多点综合考查,以期通过一份试卷尽可能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比较全面的考查。稳中求新。中考命题既要求让考生拿到试卷觉得一点都不陌生,同时又能要让考生觉得一切又都是新的,能给考生与老师耳目一新的感觉,这就是中考命题“稳中求新”的追求。而要实现这一追求,首先是命题所选用的语言材料尽可能是全新的,试题所用的语言材料尽可能是主流媒体上的具有时代气息的新材料,或是公认的经典中的经典材料。其次是试题的设计上必须努力做到每一道题都是原创。材料新颖,试题原创既是“稳中求新”的追求,同时,更是确保考试公平、公正的要求。第三是尽可能体现在试题题型的创新上,比如新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的语文的综合性、实践性,强调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都可以作为命题中题型创新的源泉。凸显学科特点是中考命题必须坚守的底线。新课改实施以来,强调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统一,强调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实践性,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重要作用。但也正因为这些过分的强调和追求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综合性,在一些地方的中考语文命题中,出现了为了凸显语文的育人功能和体现学科之间的渗透,而最终在语文试卷上考查的却不是语文的现象,使语文试题的“语文味”大大削弱。语文试题必须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中考命题始终坚守的底线。一是语言材料虽然要尽可能丰富多彩,比如,各地中考试卷中有紧扣社会热点的时政资讯,有凸显地域特色的热点新闻,有对时尚生活元素的介绍,也有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但对这些材料的处理上,在考点的设置上,必须在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上下功夫,必须坚决避免语文试卷上出现非语文的元素。二是必须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考查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比如,对语文试卷中的开放试题,要努力做到既开放又有一定的限制,开放必须是紧扣题目材料本身的开放,而不是丧失基本标准,谁的答案都正确的开放。再比如,对文学作品的阅读考查,既要强调对作者、文本的尊重,同时又能遵循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个性化体验的规律,把考查阅读理解与学生平时对语文学习方法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引领语文教学改革是中考命题不懈的追求。考试是教学的指挥棒。不少老师都谈到过“怎么考就怎么教”的问题,那么如何通过中考命题对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实施积极的影响,这是命题努力追求的方向。一是凸显教材的重要地位。教材是语文课程实施的重要载体,语文教学必须用足用好教材,这既是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语文教学改革所必须坚持的方向。但一段时期以来,由于各地高考、中考都从课内逐步向课外拓展,于是,在不少学校的中考语文复习中,忽视了对教材的学习和关注,而一味地进行大运动量的题海训练,结果造成语文复习本末倒置,学生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点、能力点掌握不到位,根本无法实现课内向课外的拓展与迁移,尽管训练量很大,学生学得很苦很累,但最终效果却很不理想。所以,我们必须利用中考命题这根指挥棒,引导广大教师要高度重视教材的学习和复习,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用足用好教材。二是突出语文课程标准对教学的指导作用。课程标准是新课程实施的纲领性文件,对语文教学具有极强的指导性。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许多一线教师不重视对课标的学习和研究,对课标的理解常常是浮光掠影、一知半解。所以,中考命题必须努力引导教师在教学中下功夫去学习课程标准研究课程标准。比如,比如积累与运用中的古诗文名句默写,突破教材的限制对课标推荐学生背诵的古诗文全都列入考查范围。再比如,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课标的要求,如何在教学中真正落实到位,在中考命题中,我们通过真实的情境创设,力求让那些真正开展活动的学生体验到一种亲近感,而对那些没有实实在在开展活动的同学感到有难度。三是突出语文学习的实践性。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不是单靠死记硬和大量做题或背诵获得的,是通过大量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获得的。这应该是语文教学必须坚持的基本理念。但遗憾的是,我们许多一线的语文老师似乎对这样一种基本的理念领悟得并不深,语文教学仍然在进行应试的那一套,而忽视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忽视了语文的生活实践。不重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所以,突出语文的实践性,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也是中考命题所努力追求的。四是语文阅读教学必须关注时代前沿,语文教师必须努力拓展自己的阅读视野,更新自己的阅读观念。语文教学绝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进行阅读教学,但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益却一直难以令人满意,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究竟是什么制约了阅读教学效益的提高?我们以为是许多一线老师关于阅读教学的理念出了偏差。主要表现在教师自身阅读的观念陈旧落后,对时代前沿的思想关注不够,对不断发展的阅读思想理解不到位。突出育人功能是中考命题不可或缺的因素考试是教育的一部分,考试同样应该承担着教育的育人的功能,尤其在中考这样具有重大影响的考试中。所以,中考命题在语言材料的选择上,既要努力追求新颖,紧跟时代脉搏,又要追求材料自身的文化品位和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更要关注材料是否贴近学生的思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