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乡马皮舞文化研究.docx_第1页
河南新乡马皮舞文化研究.docx_第2页
河南新乡马皮舞文化研究.docx_第3页
河南新乡马皮舞文化研究.docx_第4页
河南新乡马皮舞文化研究.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新乡马皮舞文化研究 摘 要:马皮舞,是由古代祭祀求雨舞蹈演变而来的一种民间舞蹈,现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马皮舞的表演道具是山麻大鞭,表演形式主要有舞鞭表演和走烫钢板表演。其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地区之间交流的理想平台,审美娱乐精神需要的体现,对地域文化身份认同的表现等三大方面。这一凝聚浓厚地域特色的艺术形式,凝结了新乡人民的精神及其品格。 关键词:马皮舞;文化价值;文化意义;文化传承 1 马皮舞文化的源流 (一)马皮舞的起源 马皮舞以前称“耍马皮”,也称“神马皮”。现在大多数人都称为“马皮舞”,又叫做“巨鞭马皮舞”、“金龙马皮舞”,这种舞蹈具有独特的艺术形式,且独树一帜,在全国非常罕见。它主要的表演地为河南省新乡市获嘉县杜滩官村。马皮舞作为一种历史悠久和极具特色的地方舞蹈,始于明代,盛于清朝,传承百年,沿袭至今,是由古代旱灾时祈雨的祭祀舞演变发展而来。这种舞最初分为三个流派,分别是东南流派、中南流派和西南流派,现在仅存的是西南流派。马皮舞模拟古代抗击响马的场面,由一人居中手执重约三十斤,长七米的巨型马皮鞭,其余八人伴马,在外围绕圈作舞,与其他地区的民俗舞蹈有着很大的区别,充分体现了获嘉人们鞭挞邪恶,匡扶正义的精神品质,也再现了杜氏先人不畏强暴和响马英勇斗争的战争场景。马皮舞是获嘉县独有的民间舞蹈形式,它的发源地始于杜滩官村,村中有马皮舞演出协会,如今流传已有22代。近几年来,马皮舞的表演者参加各种文艺形式的演出并获奖,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精神文明生活并且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们了解到马皮舞。2014年马皮舞在中央卫视综合栏目文化大百科中被重点介绍,渐渐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二)马皮舞的生成 马皮舞从明代开始形成,之后逐步发展完善,并一代代传承下去,至今有近六百年的?v史。据杜氏族谱记载:明成祖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精通大洪拳的杜氏先人杜昆率杜氏族人由山西洪洞县迁至获邑之南,将拳艺传于后裔。明朝崇祯十三年,河南北部发生大旱灾,老百姓颗粒无收,为了谋生,人们想尽一切办法。“水利不修,河患频仍,旱灾屡至,丰歉不常,生计日?,贫者不谋朝夕,富者亦鲜巨资”,可以看出当时情形的恶劣。因杜氏族人精通拳术,一些人便依武求生,沦作响马,祸害百姓,曾经除暴安良的绿林好汉们变成劫掠良民的响马。当时人人自危,就连作为豪门望族的杜家也不能幸免。后来为了使族人不再作乱,使族人安居乐业,认真生活,杜氏先人在村西各自修了一座“五道庙”和“牛王庙”。庙修成后,杀马祭天,表示上天已收响马归天,并将马皮割为条缕,制成长鞭,赐名为“金龙马皮鞭”。在表演鞭技时,借以独特的舞蹈方式,祈求上苍频频显灵,鞭挞邪恶,匡扶正义,这奇特的家规期望杜氏后人做于国于民有用之人,马皮舞作为一种特有的文化艺术形式也在此时期扎根成型。 马皮舞宣传的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的重情义、匡扶社会公平正义、善良团结、惩恶扬善的优秀道德品质,不仅在明朝时期深获民心,在当代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提高思想道?越枰廊挥兄匾?的借鉴并发扬的积极意义。杜滩官村迄今为止还在流传一个广为人知的“马皮退狗头”的经典故事,故事发生于民国,获嘉县地域管理混乱,出现好几股土匪势力。其中一个土匪头子岳狗头,决定在一天夜晚率领众土匪抢劫当地有钱大户杜殿登,当众人到达大户家时发现大户家马院正在排练众人皆知的马皮舞,岳狗头当即喝令手下观赏片刻,深深被马皮舞宣扬的正义力量所感化,当场表明自己的身份并向表演者表达出赞美之情,发令退回兵营并立誓以后要弘扬忠义,善对百姓,要学做岳飞杀敌寇保国家之忠义重国之人。 2 马皮舞及表演形式 马皮舞相传已久源于黄河地滩区和地滩区人民生活环境与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属于民俗舞蹈并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承载着获嘉地区的许多历史文化信息和记忆,使许多古老的记忆以及风俗得以保存下来,具有广泛的民间传承性,其道具和表演极具特色。 (一)马皮舞表演的道具 马皮舞的主要道具就是山麻大鞭,长约七米有余,外编山麻,内包长约三米的棕绳,呈龙形,鞭重约七公斤至二十公斤。旧时的大鞭是用祭天的马皮制成,其制作工序较复杂,十分讲究。大约可分为三步:首先,选取质地比较好的马皮,然后用白盐浸泡后刮皮、去油;其次,寻找长于东南方粗壮的桃木加工成手柄,打磨成粗细适当,截取66公分长。因为桃木有驱邪避灾的寓意,所以神马鞭的手柄选择桃木更为合适;最后,把处理好的马皮切割成均匀的长条,进行编织制造。 古时获嘉地区交通不便,出行时多骑马,所以马匹较多,马皮鞭材质多为马皮,但今时马已经不是交通工具,变的稀少,故在民国期间马皮鞭的材质有所改变,后来发现山麻质量较轻,演出时比较方便,于是之后的马皮鞭多为山麻大鞭。 (二)马皮舞的主要表演形式 1.马皮鞭表演 马皮舞的主要道具由一根编制长达七米的软鞭由主要人物居中手持大鞭指挥周围有八个人或十六人围马绕圈伴舞。据马皮舞第22代传人杜国庆叙说,此舞须皮革制成的鞭挥舞,舞武皆伴,为祭天之时所作,并可以摆出“鹰击长空” 、“麒麟踏雪”等等造型。扮马的人称之为“响马”,背挂上涂有关羽、张飞、孔明的图像并缀有铃铛,意义是“响马”金盆洗手改邪归正,这样就形成“架上英雄,架下响马”的鲜明对比。演出马皮舞的舞鞭者须具有武术功底在挥舞山麻大鞭之时舞之即为指挥,扮马者根据挥舞的鞭向指挥变换队形,变换步伐和手势诸如“二龙戏珠”等。舞鞭者同时象征王爷或者马蹄神负责传达神的旨意;而背对着将牌的众人则为传说中的响马。马皮舞节奏灵活意义鲜明。 2.“走钢板”表演 表演的步骤中有一项称为“走钢板”,是马皮舞中最为神秘的一个舞蹈形式,一般不允许家族以外的人观看。舞者执鞭赤脚走过烧烫的钢板,神情坚毅,丝毫不受烧烫的钢板的影响,如同在平地行走。正如舞者所言:表演时凭借的是心中正义的信念,同当年杜氏家族不畏强暴,不惧流血牺牲,誓死保卫家园的精神一脉相承。陈华文先生曾提到过:“乡里是人们生存的主要空间,它是由家庭到社会的一个过渡地带,也是家庭传承习俗到社会传承习俗之间的结合部,因此很多时候它既表现为家庭习俗的个性,也表现为村落集体习俗的特征”。所以说,马皮舞是从一个个家庭的生存愿望上升到一个族群的愿望,他们通过这种舞蹈来寄托希望,同时也劝诫族人要为国为民,具有社会责任感。 3 马皮舞的文化价值 (一)地区之间交流的理想平台 改革开放以前,杜官滩村民到农闲时就会成群结队的在村子上的公共场合、土坯房和其他的空旷地域上唱歌跳舞,或一起下象棋、打扑克牌娱乐,交流彼此的心情、心愿和想法。此时,村庄各处都弥漫着宁静祥和、安居乐业的氛围以及浓厚的人情味,家家户户的和谐关系以及亲近度就在这样不经意的交流中建立了起来,村民们会了解彼此,村庄人口虽多但始终像一个大家庭,人与人之间心隔得很近。正如刘纪成所说,“民俗民风本身就是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它会长期左右人的思想和行为,不管它的起源是出于对自然秩序的膜拜,或是出于对亡灵祖先的祭祀,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它都会以一种集体无意识的形式积淀到民族成员的心灵深处,从而代代相传地成为特定民族的自然规约”。 马皮舞是集体性的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大家可以面对间聚集在一起相互进行情感交流,拉近村民之间的距离感,马皮舞是种需要团队团结整体配合的,这样可以使村民形成团队意识与精神,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村民的凝聚力,促进了村民之间、村落之间的交往与交流。特别是马皮舞在村庄与村庄的沟通与交流中,客观上为杜官滩村人与其他村落里的不同人群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和更多的交流机会,这是村落沟通外部世界的主要渠道,也是村庄之间文化的传承与继承磨合的重要方式,村落之间的交流相互学习与补充文化滋养,为村落得以延续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其次,马皮舞通过展示自身独特的表演形式,从而加深了外界对马皮舞文化内涵的了解,使马皮舞文化得以推广和发扬。因此,马皮舞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成为村落之间沟通的桥梁,连接村民之间的情感,缩短了村民的心灵距离。 (二)审美娱乐精神需要的体现 在过去和现在的生产活动中,人们对于欣赏美、追求美和创造美的心灵驱动从未停止过,并为之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从审美娱乐的精神看马皮舞,其活动表演中有出场前奏,中间舞动,结尾聚合。执马鞭人的挥动马鞭频率规则,声音响亮,给人听觉冲击,如同身临千万匹奔腾的马之间。扮马人身背的马架颜色鲜艳,给人以视觉冲击,脚步变幻缓慢却有型,与现代舞的急促与快感形成鲜明对比。马皮舞的表演者着绚丽彩服、风格独特的服装舞动的步伐搭配着音乐,表现出优美的舞姿、优雅和谐的旋律、动感十足的节奏给人带来心灵上的震撼意境美的神韵。马皮舞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价值取向,其表演形式传达和表达出村庄部落之间居民对情感交流认同和娱乐休闲的要求。 马皮舞对乡村的单调精神生活是一种补充,一种给养,在调节农村单调生活的同时,对处于艰难困顿的民众而言,也是一剂精神良药。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形势下,马皮舞中的正?x力量熨帖了人们内心的焦灼和不安,尤其在现代农业社会中,起到了缓解压力,调节乡民身心健康的作用。就此而言,马皮舞作为精神交流的表达形式,将编舞者与舞者情感相融合从而向观赏者表达相同的情感内容,以此达到观赏者与表演者的审美认同与情感倾向一致。在表演过程中,具有穿透力的挥马鞭的声音,打马人的叫喊声,铜铃的叮当声,充分的刺激了在场观众的神经,让观众仿佛处于最原始的厮杀中,情绪高昂,给人以充分的兴奋愉悦感,是种震撼的心灵及感官感受,表演者与观赏者都能充分的感受马皮舞中所蕴含的文化魅力。 (三)对地域文化身份认同的表现 现今,我们难以发现一个地区是与世隔绝或者说同外界没有任何联系的。随着获嘉县道路的修整,杜官滩村与外界之间的联系更加方便与频繁,而随着与外界交流、交往、接触的密切,村庄之间的互动也更加频繁。于是,马皮舞文化就不可避免的与其他民俗舞蹈文化相遇(如卫辉市的舞狮表演),不同背景的文化在实际的互动过程中,必将发生碰撞、冲击或妥协。杜维明在文明的冲突与对话艺术中说:“在很早的时候,古典的儒家思想就把人的多元多样做了展示。人是一种感性动物,天地万物人为贵,因为他最灵,最有感性。这种感性可以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共鸣来展示。人与人之间可以共鸣,人可以给自然、生物、无生物共鸣,即使是无限遥远的星球跟我们也有感情的联系。这种感性的情在传统中国的思想中就是诗教、乐教,使人成为一种美学的动物”。人在文明交往的过程中可以引起共鸣,但也不乏其它文化的冲击,不同文化的差异性会对马皮舞文化的发扬造成一定的压迫,会使获嘉地区人民产生地方文化被淡化或同化的危机感,这会增加获嘉人民的文化身份认同和自觉意识。近年来,河南政府日益重视民俗文化,举行过几次大型的民俗舞蹈演出活动,在演出过程中,因马皮舞与其他艺术舞蹈同台演出,观众难免有所对比,相对于卫辉市舞狮表演的热闹非凡,获嘉的马皮舞便显得有些冷清,这样的落差便无形中给马皮舞的继承表演者带来压力,也唤起了获嘉人民对本地的马皮舞表演的热衷与维护。 马皮舞文化在与其他民俗舞交流以及碰撞中,既受到其他文化的刺激和引导,也在经受着时代变迁对它自身所造成的影响。马皮舞文化经过六百多年的洗礼,仍能呈现出独特的表现形式,旺盛的生命力,并随时代发展其自身。从表演道具来说,马皮舞的主要道具由马皮大鞭转为山麻大鞭,这不仅是为了演出方便,也是跟随时代的变迁所做出的变通;表演服装则是受当地的历史、生活习俗、人文、经济等方面的影响,挥鞭者头部用红色汗巾包裹,身着黑色窄袖上衣,并用一段绸布斜横自腰间穿过左肩膀,下身着红色长裤裹着脚踝。剩下的舞者分为两批,一批以绿色开衫为主,一批以红色开衫为主,身背背架,随鞭声移动脚步。马皮舞所融合的服饰、舞步动作、道具等都构成了当地村落的文化标志以及地区生活表征和其他人眼中的村落身份符号,马皮舞更是通过表演促使其村落中个体自觉地参与其中,以实现身份认同,从而被外界所理解和接纳。从这一方面可以说,马皮舞文化在现实生活中表现的是杜滩官村乃至获嘉地区的文化,也是获嘉地区的象征和标志,是杜滩官村人追求的生活目标,是当地村落寻求的一种精神的寄托,是获嘉地区人民所追溯的情感回归。 4 马皮舞的保护和建议 (一)马皮舞的传承现状 马皮舞作为一种极其独特的民间舞蹈形式,具有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抢救价值。2008年12月,马皮舞被列为新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6月,它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近年来,由于马皮舞与一般的民间舞蹈有所不同,它表演形式复杂,比较难学,再加上表演的?人大多年事已高,马皮舞艺术逐步处于濒危境地。据了解,杜滩官村的李清巨,是一名技艺清湛的“王爷”扮演者,已于1996年去世并艺无传人;另一位“王爷”的扮演者杜本烈,也在2002年去世,其继承者杜生忠(即马皮舞21代传人),为了生计,白天到县里的工厂上班,只有到晚上才骑车回到村中组织人员传授技艺;小张卜村的“王爷”扮演者田鸿亮,已年过八十,仍然艺无传人。马皮舞第二十一代传人从十八岁参加马皮舞表演,已六十二岁的杜生忠在数十年来见证了马皮舞文化的衰落,表演者大多为生计而转行,挥鞭者更是后继无人,他谨遵祖父杜本烈的遗言,决不能让马皮舞失传,努力为马皮舞的延续而奔波。 (二)马皮舞文化的保护建议 首先,充分发挥获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作用,建立以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为中心的民俗舞蹈保护力量,充分利用影像、录音、文字、图片等可以长期限保存的载体,对马皮舞的历史沿革、分布区域、表现形式、文化内涵等进行介绍,准确、完整、全面、系统地保护马皮舞的思想内容,表现形式。现今,获嘉县已经在马皮舞发源地杜滩官村建立“马皮舞保护展览馆”并进行摄影保存存档,并且为了继承与发扬马皮舞文化,专门组织马皮舞集中的训练基地。 其次,以政府机构为主导成立相关的马皮舞基金会,为研究马皮舞文化提供经济来源,并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对马皮舞文化进行专项研究,研讨交流。通过政府部门的一系列措施对马皮舞的发扬和传承提供资料奠基和保护。力争将马皮舞文化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