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农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docx_第1页
新常态下农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docx_第2页
新常态下农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docx_第3页
新常态下农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常态下农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 摘 要:在经济新常态下,新的需要结构与发展驱动要求农业必须进行转型升级。但是,中国的农业转型升级长期受到制度、劳动力、创新激励、融资等多种因素制约,进展缓慢。为推动农业持续转型升级,必须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立足点,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着重处理发展理念、制度建设、人才建设和平台建设等转型升级问题;着力整合产业链条,坚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全面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常态;农业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2-0026-02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改革步入深水区,农业发展环境业已发生深刻变化。农业生产成本持续攀升,农业增效难度加大,农民增收空间较小,农村空心化、老龄化问题严重。在这种背景下,要确保农业、农村持续向好发展,必须主动适应新常态,不断优化农业结构,全面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 一、经济新常态下农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传统的以要素投入、工业拉动、政府主导、高速增长为显著特征的发展模式,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今后较长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我国的农业发展也必须适应新常态下的新要求,加快转型升级。 首先,新常态要求转换增长动力。一方面,我国的农业产品需求已然发生新变化。对绿色产品、高质产品的需求快速增长,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更高,要求农业生产同步进行结构化调整。另一方面,创新成为驱动农业发展的新引擎。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和农业人口外流持续增加,农业劳动力不断减少,依靠要素的规模驱动促进农业发展的可行性持续减弱,农业经济增长将不可避免地依靠技术进步和生产与管理模式创新。新的需要结构与发展驱动引擎,要求农业必须进行转型升级。 其次,新常态需要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为保证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必须在市场和政府间进行合理分工,转变政府职能,即由政府主导转化为政府引导,确保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政府的责任改变为在全面把握总供求变化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调控,增强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力,建立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可见,新常态下的农业转型升级应是市场主导的转型升级,政府只能在市场无效或低效领域进行适度干预和引导。 最后,新常态亟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连年增长、供给充足,支撑了保障我国经济的平稳运行。但是与此同时,农业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稀缺资源利用效率低,资源压力日益趋紧,农业发展方式必须进行改革。 二、农业转型升级的制约因素 (一)制度制约 我国支持农业转型升级的制度保障体系尚不健全。目前,我国缺乏明确、合理的土地流转法治保障制度、农业经营的金融支持制度和农业保险政策,城乡二元户籍问题和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未得到全面、有效解决,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影响农业转型升级的制度性门槛。 (二)劳动力制约 首先,农业经营主体对农业转型升级认识不足。大多数人不知道什么是农业转型升级,也不清楚为什么要进行农业转型升级,更不知晓怎样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在很多地区,农业转型升级停留在表面喊口号的阶段,甚至于部分人意欲通过这一渠道套取国家政策扶助资金。此外,农业经营主体的品牌意识较差,缺少知识产权和品牌保护意识,农业产品知名度不高,附加值较低。 其次,部分省市农业劳动力不足。农村家庭空巢、耕地空置、产业空心“三空”现象日趋严重,劳动力匮乏问题较为严重,土地大量荒芜,农村经济不景气,严重制约农业产业创新转型升级。 (三)创新激励制约 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发展现代农业、提高要素配置效率的重要方法。但是,创新活动需要较大的前期资本投入,在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不健全、产权交易市场不完善等问题同时存在的现状下,创新性支出收益率较低,致使企业缺乏投资创新性活动的动力。 (四)融资制约 走农业转型升级的道路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购置生产资料、开展创新活动、抑或扩大生产规模都离不开较大规模的先期投资。然而,农业生产效益长期偏低,经营者自身积累不足,只有当其他融资渠道畅通时,农业转型升级才能持续。但事实是,财政支农、社会支农与金融支农方式提供的资金都无法满足现实需求。首先,基层财政困难,挪用、挤占财政支农资金的现象具有普遍性;其次,由于农业具有生产周期长、风险较大的特点,难以吸引足额的社会资本;最后,投放于农村地区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仍处于低层次、低水平阶段,无法满足现代农村经济发展亟须的广覆盖、多元化需求。 (五)人才与技术制约 我国的农技推广服务机构较少,农业技术人员不足。目前,我国平均每万名农业人口中,农技人员仅有6.6人,而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每万名农业人口就有40名农业科技人员。与此同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技推广体系薄弱,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竞争力弱。现有农业科技粗放,提高了生产成本,生产效率低下。 三、农业转型升级的思路与建议 (一)农业转型升级的着眼点 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立足点,发挥市场在涉农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完善市场机制,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力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方式转变和深化改革,加速实现中国农业提质增效,破解农业发展难题,促使农业经营主体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向不断创新,推动中国农业发展持续转型升级。 (二)农业转型升级的着重点 1.发展理念转型升级。首先,必须认识到农业转型升级是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提升农产品质量、满足高端需求,延伸产业链、拓展农业发展空间,注重创新增效,是促进中国农业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其次,必须把转型升级的理念传递给农业经营主体,并确保其理解这一科学理念的精髓和益处,自发将这一理念作为自身从事农业经营活动的指导思想。 2.制度建设转型升级。农业的转型升级离不开制度的转型升级,后者是前者的实施基础和必要保障。政府是制度建设的主体,是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直接责任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政府应该按照“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基本思路,在制度建设上进行转型升级,运用制度的完善引导转型升级的实现。健全土地流转相关法律制度,促进农村土地的合理有序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农村信用环境,满足农业融资需求;创新农业保险发展,引导农民和其他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参保,扩大保险覆盖面,提高保障程度;完善知识主权和产权制度,全方位鼓励科技创新;改革国家财政政策,增加支持力度,一是加大各级财政支农力度;二是要支持涉农金融企业发展;三是加大农业科技支持力度,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推广和农业科技培训。 3.人才建设转型升级。各地区应积极引进高端农业技术人才,大力培育本土涉农从业人才,为农业产业转型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具体措施如下:一方面,创新农业培训方法、加大农业人才培养投入力度;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农业人才选用与激励等各项机制,积极探索标准化农业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打造一支既精通理论知识和现代农业技术,又掌握产业发展政策的农业人才队伍,为我国农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4.平台建设转型升级。首先,建立市场信息平台。为改变农民市场信息捕捉不灵活的现状,政府应利用现代媒体,建立一个集合信息采集与发布、农产品营销及预警管理等各项功能的现代市场信息平台。其次,构建科技服务平台。扩增基层农业技术人员队伍,推动新技术的引进与推广,加强对农民和其他农业经营者的技术指导,大量开展科技培训。再次,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好集文化活动、医疗卫生、广播电视、农村图书馆、政务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为农业转型升级提供全方位保障。最后,构建金融服务平台。改革优化信贷政策,增加支农惠农力度。 (三)农业转型升级的着力点 1.整合产业链条。必须打破以往的“农村负责生产、城市负责加工与流通”的产业链模式,促进多产业融合。既要做好内部融合,即把种植业、养殖业和畜牧业等进行整合,建设生态农业等新型农业形态;也要做好外部融合,即农业、工业与服务业之间的相互渗透、功能互补。现代食品工业、旅游农业均是产业融合的例证,产业融合实现了农业经营内容的创新,优化了农业资源的配置。 2.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首先,改造农业技术,包括改造农业机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程度,大力发展科技密集型农业;其次,将高新技术大量应用于农副产品加工,加速建设现代食品工业;最后,实现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通过信息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提高农业管理的效率。农业技术可应用于农业信息数据库、田间管理自动化、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