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doc_第1页
试论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doc_第2页
试论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doc_第3页
试论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论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余祥越 摘 要:本文探讨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阐述文化差异及语言学习与文化的内涵,从而揭示外语教学的本质是实现跨文化交际,并就如何实施外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提出了建议。关键词:文化;语言;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语教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近年来外语教学法理论的研究中,也很重视文化因素的研究。外语教学必含跨文化因素,把文化列为外语教学的要素为时已久,在欧美早已公认文化是与听说读写并列的外语教学的第五目的。“语言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应是文化教育”(贾玉新,1997:3),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那么,在跨文化交际背景下,作为一名外语教学工作者,如何认识文化与语言的关系,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并在日常教学中采取恰当的途径和方法实施外语文化教学,这是外语教学的客观要求,也是外语教师的根本任务。本文拟从四个方面就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及其实施问题再作探讨和论述。1 认识文化与语言的关系最早研究文化和语言关系的是人类学家,像Malinowski(波兰)、Sapir Whorf(美国)等。之后,社会学家、语言学家都对此进行了研究。Edward Sapir(1964:122)指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各种做法和信念,这些信念和做法的总合决定了我们生活的性质。”文化一词最早用于德语(Kultur),指土地的开垦及植物的栽培,以后用于指对于人的身心,特别是艺术、道德能力和天赋的培养。美国人类学家Kluckjohn是被称为现代文化学之父,他认为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生存式样系统,既包括显形式样,又包括隐形式样;它具有整个群体共享的倾向,或是在一定时期中为群体的特定部分所共享。Goodenough(1981) 据此认为,文化的内容包括:形式(主要为语言)、信仰、命题、价值、规约、公众价值观、行事方法、常规、风俗等。文化具有一定的结构,呈现一定的规律,可以借助科学方法进行分析(转引自张正东,1999:233-235)。Boas(1911:103)认为,各个社会具有各自独特的文化,所以他们具有不同于其他社会的风俗、习惯、信仰和社会结构。人类保存和传播文化主要采取四种方式:实物,含自然资源的代代相传;示范传授的方式和准则;语言讲述,文字记载;文学。前两种方式要用语言解释,后两种方式直接寄存于语言。所以我们说文化只能由语言负载,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一个群体的遗产,是长期相沿的社会习惯。Halliday(1978:112)认为,语言符号系统是社会符号系统(文化)的一部分。语言是一种潜在的意义系统(potential meaning system),由音位系统、词汇、语法系统和语义系统组成。三者互相实现:词汇系统通过语音而得到实现,语义则实现文化(社会结构)。所以语言体现文化,是文化的编码手段之一。2 理解文化差异及语言学习与文化的内涵2.1 文化差异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宗教、法律、科技和哲学等,人们常称之为Culture with a big C; 狭义的文化指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俗,包括如何生活、如何与人相处、如何进行社交、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表现、以及吃什么、如何吃法、各种禁忌等,人们常把这些称为Culture with a small C。外语的文化差异表现为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这是我国南开大学谷启楠教授根据K.Chastain (1975:233-235) 提出的十四类文化项目和Charles Morris (1977:89-93) 对语言的三分法(符号关系、符号意义、符号运用),结合我国实际划分出来的。文化表层结构适用于初级阶段的教学,共十点内容:日常交际所必须的项目;礼貌用语;手势语言;日常各种场合的典型会话;衣食住行的习惯;学生的日常生活;业余文体活动;节假日活动;家庭关系;亲友关系。文化的深层结构适用于高年级学习,也含十点:社会制度;经济制度;法律制度及主要法律;世界观及人生观;宗教信仰;价值观念,如对于成功、幸福、金钱、个人自由等问题的看法;态度,如男女在社会和家庭中的作用、恋爱、婚姻、家庭关系、爱国观、妇女解放的看法;与社会的合作,如对吸毒、酗酒、卖淫、犯罪等社会问题的看法;现代科技成果;禁忌。据上可见,广义的文化即文化的深层结构内容,正确理解和把握英汉文化在这两方面的差异性,有利于外语教师处理好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理解语言学习与文化的内涵,从而为实现外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打下理论基础。2.2 语言学习与文化的内涵从文化与语言的关系看,语言知识、技能是文化的一部分,两者都要通过社会而学会。学习语言不只是学习词语,而是把词语与适当的客观事物联系起来。词语体现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态度,记载了使用语言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会有各种文化信息;词语的兴衰就体现文化发展过程。因此,学习语言必然学习相应的文化。学习外语,也得了解相应的文化和文化本身;由于各民族的历史、地理环境、社会结构、价值观、行为准则的不同,语言中就有相应的结构形式加以反映。所以不了解文化就不能学好语言;学好语言的综合目的与结果,也就是了解相应的文化。这就是文化成为外语教学第五目的的原因。总之,学习一种语言,实际上也在学习一种文化;文化是学习语言的基础,是语言使用的“上下文”(context)。3 外语教学的本质是实现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指两种文化的交叉作用和相互影响,也可以称为跨国文化。语言是文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揭示该民族文化的内容。语言既是整个文化的产物或结果,又是形成并沟通文化其他成分的媒介。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因此,人们的一切行为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会文化模式的制约,言语交际行为也不例外。由此可见,不同的语言因文化背景的不同,在使用上自然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例如相识的人见面打招呼时,中国人一般可以根据对方的具体情况即情即景地问“吃了吗?”“上哪儿去?”等等。而英美人则通常说一句Hi, Hello之类的问候语即可。 外语教学意味着学习跨文化的交际,学习另一个民族的文化,最终达到运用这一语言进行沟通的目的。语言作为一种符号,是人们借以传达他们在一定社会生活中需要交流的各种内容的工具。这些内容既反映人们的生产活动,也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把这些生产活动和思想情感放在一定的社会里,就形成了一定社会的文化。语言作为文化结构的一个重要成分,承载了一个文化的大信息量。外语教学从听、说、读、写、译方面全面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它不是母语教学,而是在一种语言的实际中学习另一种语言,属双语教学。因此当一种语言和另一种语言进行交流时,实际发生的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所以说,外语教学的任务在本质上就是实现不同文化之间所进行的交际跨文化交际。4 如何实施外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强调重视本族语和目的语之间的差异性,由于文化要教,不能先天习得,所以文化教学的主渠道是教师解释。教师要作好跨文化的解释,首先要更新自己的观念;教语言必然要教文化;语言不单是交际工具,而是传递文化的工具;不同文化各有其特点,在外语教学中,应充分理解和注意所学语言的文化,并在情景中教外语。具体途径和方法如下: 4.1 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学生,提高他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先从大的、明显的方面入手,再逐步深入下去。触及一些比较微妙的方面,以至一些与文化相关的词的使用等等。在组织课堂活动时,可设置一些特定的社会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这种背景下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并要求他们尽量按其扮演角色的身份,根据言语交际的环境来正确地使用语言。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可逐步提高结合社会文化背景来恰当地使用语言的意识。4.2 课外活动。学习和掌握外语仅仅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还必须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来扩展自己的英语语言文化知识。因此,若教师能正确地引导学生去阅读一些英美文学作品和英语报纸、杂志,并促进他们在阅读时留心去积累有关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社会关系等方面的知识,这将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此外,还应鼓励学生在课外多看一些英美原版电影和录像片,这不仅仅是因为大部分电影和录像片的内容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某个侧面的缩影,而且还在于通过观看片中演员的表演,学生可以了解和学习到许多与目的语文化有关的非语言交际的方法和手段。4.3 外语教学中,对属于“交际文化”的知识要一一加以介绍,交际文化主要指相互交流时选择的话题、谈论的方式等;而对“知识文化”的介绍,一定要遵循一条原则控制,知识文化指反映目的语的政治、经济、文艺、史地、社会等方面的背景资料。4.4 采用恰当、切实可行的方法在教材和教法中介绍文化背景知识:(1)或是把文化背景知识放在放在课文讲解部分加以介绍,使文化知识和具体语言素材融为一体;(2)或是把所要介绍的文化背景知识分成若干片段,分散在各课之间,完全用母语单独介绍;(3)或是把重要的文化知识内容直接用所学语言素材编成课文。4.5 充分利用外籍教师的优势。从学习外语的角度来说,和操这种语言的本族人接触是十分重要的。除聘请外籍教师上一些诸如口语、听力、英美概括等有利于发挥其特长的课程外,我们还应鼓励学生在课外多接触外籍教师。因为通过在日常生活中与外籍教师的接触,学生往往能学到许多主动的、课堂上学不到的有关社会文化背景方面的东西。4.6 教师用外语教,学生用外语说、思考。教师尽量少用母语讲授,对于复杂语言知识的解释,可以附以表情、手势、实物、图画等。5 结语通过以上分析和讨论,我们认为,学习外语并不只是为了了解或学习该语言,而是为了更好地使用它,让它在跨文化交际中发挥交际的功能这是跨文化交际时代外语教学对外语学习者提出的基本要求。由于文化因素始终存在于外语学习的背后即使是出色的外语学习者的交际能力也可能因为文化原因而受到限制,我们在外语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把社会文化知识的传授贯穿于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的学习的各个环节,尽力帮助外语学习者更多地了解目的语所属文化及其与本族语文化之间的诸种差异。唯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握语言教学中最为本质的东西,从而实现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即培养和提高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贾玉新,1997:3),使他们在与说本族语的人进行交际时能准确和得体地表达思想,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引起的各种语用障碍和语用失误。 参 考 文 献1 Goodenough. Culture, Language and SocietyM.CaliforniaUniveesity Press,1964:122.2 Boas,F. Handbook of American Indian LanguagesM. Smithsonian Institute,1991:103.3 Hlliday, M.A.K. Language as a Social SemanticsM. Hornbean Press,1978:112.4 Chastain, K. Developing Second Language SkillsM.CUP,1975:233-235.5 Morris, C. W.“ Foundations of the Theory of SignsA” in writing on the General Theory of Signs, The Hague: Mouton,1971:89-93.6. 贾玉新. 跨文化交际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7. 张正东. 外语立体化教学的原理与模式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8. 胡文仲. 跨文化交际与英语学习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作者简介:余祥越,男,湖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O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YU Xiang-yue(College of Foreign Studies, Huzhou University, Huzhou 313000, China)Abstrac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and expounds the cultural difference and connotation concerning language learning and culture, thereby revealing tha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