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远程开放教育的本质属性-社会交往.doc_第1页
试论远程开放教育的本质属性-社会交往.doc_第2页
试论远程开放教育的本质属性-社会交往.doc_第3页
试论远程开放教育的本质属性-社会交往.doc_第4页
试论远程开放教育的本质属性-社会交往.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论远程开放教育的本质属性社会交往武启云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内容提要:教学作为人类重要的社会活动,其本质就是人与人的交往。现代远程教育使得教育的交往本质由传统的学校范围拓展到了社会,并将其社会交往的本质突现了出来。远程教育教学过程中社会交往的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自我教育 ;过程教育;行动教育;合作教育。社会交往互动观下的远程教育教学特征及其策略主要有:突出教学目标的发展性;加强学习活动的体验性 ;促进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关键词:远程教育社会交往互动 交往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基本活动,是人类社会性的主要表现形式。任何一个人既是个体的存在,也是一定社会关系的存在,现实社会中每个成员的成长和发展必然存在着与他人、与社会的接触、交流和往来。与他人的相互理解、相互交流是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心理需求。没有交往,就没有社会,就没有人类的存在,就没有人类及其社会的发展。教学作为人类重要的社会活动,其本质就是人与人的交往,这种交往既体现了一般的人际之间的关系,又在教育的情境中“生产”着教育,推动着教育的发展。交往的教育功能体现在交往双方为共同目的、就共同内容进行探究、发现、获得真理的过程之中。正如叶澜教授所说:“教育起源于人类的交往,人与人交往,也隐含了教育构成的基本要素”。现代远程教育是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为主,容面授、函授和自学等教学形式,多种媒体优化、有机组合的教育方式。现代教育手段的主要特点是教师和学生能够跨越空间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交互。这一现代化的教育模式,使得教育的交往本质由传统的学校范围拓展到了社会,并将其社会交往的本质突现了出来。一、远程教育教学过程中社会交往的意义与属性远程教育教学过程中社会交往的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教育 远程教育教学活动以探究人类共同的智慧、经验、道德伦理、价值观念等为主线,在教学过程中社会交往则成为师生共创共生、共识共享的基本形式。双方彼此真诚平等的心灵敞开,各种不同的见解或主张相互碰撞,新异的思想火花不断产生,交流的双方各自逐渐产生了自我的意识感,在了解对方、获得共识的同时也认识了自己,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目的。 2过程教育 课堂教学呈现的不只是书本上记载的前人认识成果,更重要的是展示和分析知识的发生过程、人的思维过程、人类改变现实的创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着对话和交流。学生不是造访“成品仓库”,而是经历着现实的“生产过程”,以此领悟着发现与创新的乐趣。无疑,探索的精神、严谨的态度、科学的思维和方法都会无私地馈赠于每个从事“生产过程”的人。因此,远程教育所倡导的是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这种学习交往是在充分肯定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的活动,其最终目的是以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而又有个性的和谐发展。 3行动教育 置身于远程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器,而是“发生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完全融合在教学活动之中。在教学活动中,既有师生双方的信息交流,更有师生的行为互动,。在这种行为互动中,教师和学生都会得到实践的锤炼。 4合作教育 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在亲密的人际交往中,师生师生通过多媒体手段,敞开心扉,情意相通,不同见解的交叉,各种思维方式的碰撞坦荡而真诚。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诚实守信、竞争意识、团队精神、共事能力、交往艺术等现代人的合作品质都能得到很好的展示和提升。 (二)远程教育中社会交往的属性及其对教学过程本质的规定 远程教育中社会交往不是表面上的你来我往,交往的内涵丰富,意义深刻。它不仅发生在人与人之间, 也发生在人与物之间,亦即人与各种文本之间,由于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它更多地发生在人机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包括个人与他人,“国人与“洋人”, 更多的则是教师与学生,这种交往主要通过信息的交流来实现;人与文本之间的交往本质上是今人与 古人,现代与历史的对话,是师与生对教科书的解读、批判与意义建构;人机间的交往则使远程交往和间接交往成为现实。这里的交往已不再是单纯的手段或工具,而是对当代社会与人的发展本质上的回应。它承载着厚重的教育意义和追求,使教育真 正成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 远程教育中社会交往的属性决定了教学过程的本质规定性。 1教学交往的本质属性主体性 社会交往是主体的生存状态与活动方式,有交往的主体,才有交往的行为,才能构成为交往活动。处于远程教育教学交往中的师与生应该是教学过程共同的主体, 他们之间不是施教与受教、改造与被改造的单一对象关系,而是一种“人与人”、“我与你”的意义存在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师与生人格上独立、关系上平等、活动上自主、教学上民主。有了师与生, 特别是学生主体的定位,教学交往的双方才能相互尊重, 敞开心扉,彼此接纳,互相作用,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和朋友。交往的主体性的发挥才能真正体现教学过程的民主性。 2教学交往的准则相互理解 理解是交往的“生态条件”,只有相互理解,才能相互沟通,相互倾听,相互信任,相互合作,没有理解,人的交往就会萎缩。远程给予中的教学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表演或说教,而是拥有教学理论素养的教师与学生进行交往的文化,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意义的创新离不开师与生的共同努力与相互配合。相互理解才能清除长期统治教坛的“师道尊严”的无形屏障,使彼此走向对方的内心世界,使师与生情感共鸣、思维共振。交往的相互理解属性决定了教学过程的合作性。 3教学交往的运行机制视界融合 交往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体现了“主体间性”的存在,这种“主体间性”的实质是没有内外压力与制约的相互理解与沟通。教与学的交往是双向的、互动的,包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教材及其多媒体教学资源等,单方面的教与授不是无济于事就是索然无味。而教学中的对话、沟通实现着参与者对现实和历史的各种视界的汇聚融合。在相互碰撞的回应中,来自对方的信息不断为自己所吸收,对各自的认识偏差,不断地加以克服矫正,新的思想、新的视点不断产生。视界融合过程就是教学的意义建构过程,也是师生吸纳人类文明、净化心灵、共同发展的过程。这种交往的固有机制铸成了教学过程的第三个品性创造性。 4,教学交往的存在状态全息互动 交往是双方或多方的接触、往来、对话、沟通,教学中交往的意义已远远超越了它原始的语言学的意义,它已经成为人们存在与发展的基本方式。远程教育中的教学是交往的特殊变体,是有知识和经验的人与获得这些知识和经验的人之间借助于以多媒体为主要代表的现代教学手段的特殊交往。远程教育中的教学这一交往活动,不仅指向参与者的认知过程,也指向参与者情意价值形成过程,作用于他身心的各个方面。借助于以多媒体为主要代表的现代教学手段的全息互动的交往是一种能动的建构,包括知识技能的获得,智慧能力的提高,主体人格的完善,它不仅仅是知识的生产,也是精神生产的过程。交往的全息互动属性保证了学生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教学是社会交往的特殊存在形式,社会交往决定了教学活动的本质。用“教学交往”观审视远程教育教学过程,并以此构建共同主体的师生关系,将传统的教学改造为平等、民主的教学,沟通合作的教学,互动创新的教学,促进人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这是我们的基本出发点和理想追求。 二、社会交往互动观下的远程教育教学特征及其策略 从改造现实教学的基点出发,用交往互动的理念审视远程教育教学,至少要研究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赋予学生以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以交往互动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发展; 学会交往,建立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 沟通教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拓展教学视野,完善教育内涵。 用交往互动观构建远程教育教学策略的核心是凸现主体教育理念,实施主体性教学。 (一)突出教学目标的发展性 人的发展是教学追求的终极目标与核心,致力于人的发展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发展,就要提升人的地位,显示人的价值,开发人的潜能,昭示人的个性。现实的教学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掌握轻发展,过分关注课本知识内容的精确输出与认同。要实现全体学生全面、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就要凸现主体发展观,致力于教学目标上的发展性教育。 1全面体现教学的教育性原则 远程教育教学的发展性功能是藉助于课程内容的学习实现的,我们推崇由课程构成要素决定的融知识、技能、能力和观念态度为一体的完整的发展性教育。这里,教材的知识系统不再独尊,而源发于主体本身、更贴近人的本质的各类信息资源备受关注。在具体目标的研制上,教育要素既包括经验、事实、原理性的知识点,也包括思考方法、获得各类信息和处理各类信息的能力以及与学习内容相关的道德情感、价值观念、个性品质等教育因素。 2注重生存与发展的终身学习能力教育 未来的社会是学习化的社会,我们必须由以往那种目标的精确制导与结果的追求转向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育,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远程教育教学目标的导向,要体现学科学习能力与驾驭信息能力的整体合一性,注意将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使用的能力整合到学科能力之中,将思维的活动过程与信息的处理过程有机地统一起来。 3有益于个性化的学习 成功的教学在于成功地寻找并确立学生心理结构与学科知识结构之间的最佳结合点。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构建适应学生心理发展的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实现“最近发展区”上的最大发展。这就需要将远程教育教学置于研究基础之上,力戒“照本宣科”的无效的不负责任的教学行为,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注意从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出发,运用个别指导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有效方式,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有利于个性化学习的教学氛围,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爱好禀赋与特长。 4远程教育教学目标的动态性、开放性 传统教学的最大弊病是它的封闭性,是它与外部世界的隔裂性、滞后性。远程教育要求必须将学生的发展置于社会文化教育的大背景之中,置于新世纪人才标准的需求之中,教学目标及为之服务的教学内容应体现鲜明的时代感,体现动态的开放性。要尽力构筑开放的教学内容,提供丰富的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重视展示利用教材内容与广阔信息资源间的开放性联系,并将之贯穿课程内外。 (二)加强学习活动的体验性 活动的体验性是针对传统教学忽视教学过程的亲历性和自主性而说的。强调体验性的理由十分明确,因为体验是知识的内化,经验的升华,是个性化的知识,它是自得自悟的生命活动状态。教学中的体验性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生产过程的体验。再现知识的发生过程和思维展开过程,使学生亲历知识“生产过程”,领悟探索发现与经验积累的乐趣,进行求实态度、探索精神与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二是课程文化的体验。通过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的对接,学生情感与外部世界的对接,原有经验与新鲜经验的对接,创设情趣共济的教学情境,构筑师生交往对话的平台,在小课堂连着大世界的氛围中 吸吮人文思想的乳汁,享受表达与聆听的愉悦;三是创新性活动的体验。选择和组织能引起学生思考与探究的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组织思维加工的活动,使学生掌握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敢于创新的个性倾向和意志品质。因为体验性知识多为内隐性和程序性知识,远程教育十分强调学习者的亲身参与和实践,这就决定了其教学的最佳方式应当采取参与式、探究式和主体活动式,促进学生自得自悟,在实践中学习,在合作互动中发展。这里的关键问题是以改变教学过程结构和组织结构促进教师行为结构的改变。 如何加强学习活动的体验性呢?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1以学习活动为线索设计教学 好的教学设计不应该是僵化的教学流程,而是对动态的、生成的过程的规划和预测,是对当下的,实态的过程的有效对策。传统“以教论学”的观念必须摒弃,代之而来的是“以学论教”,以学生学习活动为线索,强调学习活动的创造与运演,实现主体参与教学事件的最佳整合。实践中我们感到有利于学生参与的事件包括宽松和谐的民主氛围,相互理解、尊重、信任的师生关系,充满情趣、发人深省的教学情景,高质量的思维路向与方式,扬长救失、发展个性特长的个别教育,富有教育意义的建构式教学内容等。这样以经验为本位,以过程为中心的教育是活动体验与教学过程的合二为一,教学与训练、达标与发展、活动与体验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2将学习方式的改变置于突出位置 远程教育教与学模式中特别强调实践性教学,强调在探索发现中学,在合作交往中学,即进行研究性的学习。所谓研究性的学习是以小课题(问题)的研究为主,它模拟科学研究的情境和过程,强调学习过程的参与和体验。这种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自行完成的学习方式对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及态度、能力、知识诸方面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促进教学过程的互动性 互动,是主体间的相互联系与能动反映,是教学交往活动中的师生相互交流、影响,不断作用的状态。现代远程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教学活动中,师与生、教与学是互构互生、良性互动的,是二者间的双向讨论、交流与沟通,这是一个“提问应答”、互为因果的负反馈活动系统。认识与把握教学过程的互动性是改造传统课堂教学的“龙眼”,至少要做到以下两点: 1“互动”是教学中师生“交往”的互动 “交往”当然不是形式上热热闹闹的你来我往,而是人类社会生命本性的存在状态,是主体间相互理解与交往的“主体间性”的打造。这种“状态”与“打造”是在无内外压力与制约情况下的真诚敞开、交互共生,在强调充分发挥“主体性”的同时,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相对于这一认识的观念和行为分别是:教育活动交往的本体论意义与有效交往的理据。前者,是说教育实践的本质是交往活动,是师与生及师生与材料间的双向理解、问题解决以及应答讨论,形成共识的共创共生活动。从这一理念出发,教师绝不能再独霸课堂,“消化”学生,应当特别强调课堂教学时空共有,内容共创,意义共生,成功共享。对于有效交往的理据,有的学者提出了三个“有效宣称”,即尊重客观事实的真理性,与社会规范一致的正当性以及“捧得一颗心来”的真诚性。教学中的有效交往,当然也必须服从于这一规律,师生间的尊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