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产品质量管理研究.doc_第1页
中国汽车产品质量管理研究.doc_第2页
中国汽车产品质量管理研究.doc_第3页
中国汽车产品质量管理研究.doc_第4页
中国汽车产品质量管理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汽车产品质量管理研究杜志彬,庄恒国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摘要 近年来,国内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质量问题也日益引起公众的关注。结合国内产品质量现状,参考欧美汽车产品质量管理的模式和特点,重点对中国汽车产品质量管理情况进行分析,进一步剖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就未来发展提出相关意见。关键词: 汽车,产品质量,自行认证,型式批准,一致性,召回Research on Quality Management of Chinese Automotive ProductsDU Zhibin,WANG YanruChina Automotive Technology & Research Center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domestic automotive industry, the quality issues are also aroused public concern increasingly. The article, which refers to the situation of domestic products quality and the models and features of automotive quality management of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alyzes on the quality management of Chinese automotive products and gives relevant opinions on the problems and future development.Key words: Vehicle, Product Quality, Self Certification, Type Approval, Consistency, Recall1 引言近年来,我国汽车产销规模一直保持快速增长,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均超过1300万辆,同比增长均接近50%,一举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产销国。2010年延续了上一年较高的产销基数,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但与之相随的,汽车产品质量问题也日益突出。为了应对当前的产业形势,我们有必要对当前存在的质量问题采取有力的解决措施,研究促进汽车产品质量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不断激励行业各层面提高质量管理水平,从而推动汽车行业健康发展。2 国内汽车产品质量情况中国质量协会全国用户委员会统计2009年消费者有关汽车质量问题的投诉比例较2008年上涨了39.7%,几乎与当年中国车市增长的幅度相当。2010年上半年,中国质量协会用户委员会共接到用户有效户投诉5600例,其中与质量问题相关投诉超过六成,相比去年同期又有进一步增长。目前这些质量投诉信息呈现以下特点:汽车购车半年内就出现质量问题的投诉占投诉总量的六成,一年内的占到八成。新车质量投诉比例进一步上扬,投诉量与销量的增加呈现正相关,说明新车质量情况不容乐观。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价格在10万-20万的车型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青睐,不过与去年同期相比,此类车型投诉比例上涨,微型车、小型车及紧凑型车投诉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热销车型的质量保障有待强化。用户因为安全隐患和厂家设计缺陷的投诉增长超过15%,说明用户对安全的关注程度进一步增加,维权意识在增强。发动机、变速器等关键部件的质量问题近几年来一直是投诉的重点,占比超过质量问题投诉总量的一半。汽车生产企业对供应商和关键部件的质量控制仍然存在较大问题,尤其以自主品牌较为突出。当前暴露出的各类质量问题已经日渐成为公众瞩目的焦点,汽车召回已经成为2009年热销过后家喻户晓的名词。加强行业管理力度,促进产品质量水平的提升已经迫在眉睫。3 国外汽车产品质量管理现状国外发达国家的汽车工业经过长期发展,基本具备了较完善的标准法规体系。由于各国政体、国情不同,逐渐形成了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质量管理模式:侧重于使用环节监管的美国模式和严格控制准入的欧洲模式。3.1 美国汽车产品质量管理现状图1 美国汽车产品质量管理模式1953年,美国在世界上首先颁布联邦车辆法,政府由此开始对车辆进行有法可依的管理。美国汽车业实行的是“自行认证”,即车制造商按照联邦汽车法规的要求自己检查和验证。如果企业认为产品符合法规要求,即可投入生产和销售。因此说。“自行认证”体现了美国式的自由,即汽车企业对自己的产品具有直接发言权。那么,政府的作用如何发挥呢?美国政府主管部门的任务就是对产品进行抽查,以保证车辆的性能符合法规要求。在美国,汽车安全的最高主管机关是隶属于运输部的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署(NHTSA)。为确保车辆符合联邦机动车安全法规的要求,NHTSA可随时在制造商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市场中销售的车辆进行抽查,也有权调验厂家的鉴定实验室数据和其他证据资料。如果抽查发现车辆不符合安全法规要求,主管机关将向制造商通报,责令其在限期内纠正,并要求制造商招回故障车辆,这就是所谓的强制回收。同时,如果不符合法规的车辆造成了交通事故,厂家将面临高额惩罚性罚款。在这种严厉的处罚背景下,汽车企业对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不敢有丝毫懈怠,而且对回收非常“热心”,一旦发生车辆质量瑕疵,就主动回收,否则,被公路交通安全署查出,后果不堪设想。因此美国的自行认证方式。尽管表面看来较宽松,实际上汽车企业要真正为自己的产品负责,所有制造商不敢弄虚作假。3.2 欧洲汽车产品质量管理现状图2 欧洲汽车产品质量管理模式欧洲各国实行的型式批准制度,与美国有较大不同,其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美国是由企业自行认证,欧洲则是由独立的第三方认证机构进行。而且欧洲对流通过程中车辆质量的管理没有美国那样严格,他们是通过检查企业的生产一致性来确保产品质量的。因此可以说美国对汽车的管理是推动式的,政府推着企业走;而欧洲则是拉动式的,政府拉着企业走。欧洲各国的汽车型式批准是由本国的独立认证机构进行的但标准则是全欧洲统一的,管理也相对严格。不过回收在欧洲也是家常便饭,与美国不同的是欧洲实行企业自愿回收,如果企业发现车辆有问题,就可自行回收,但要向国家主管机关上报备案。如果企业隐藏重大质量隐患或藏匿用户投诉,一经核实将面临处罚。4 国内汽车产品质量管理问题分析中国汽车产品质量管理主要参考欧洲模式限制准入,不过当前国内汽车工业发展水平以及我国的基本国情,促使我们不得不有机的结合美国模式的一些特点,不断加强使用环节的监管力度,间接刺激生产企业重视产品质量管理。4.1 汽车产品准入管理存在的问题1) 一致性监督管理有待完善目前,国内汽车产品管理主要有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以下简称公告)、产品合格证、3C认证等几大体系。但是相关的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办法尚不完善,不能完全保证实际生产销售的车辆产品的有关技术参数、配置和性能指标与公告批准的车辆产品、用于试验的车辆样品、产品合格证及出厂车辆上传等信息中的有关技术参数、配置和性能指标一致。多年来,国内相关部门下了很大力气,力图解决这一问题,但是一直未能实现突破。汽车从生产到运营,每个环节都有对应的管理部门,涉及工信部、质检总局、公安部、交通部等多个部委,多头管理导致一致性监督管理很难无法落到实处。2)汽车零部件管理存在缺陷关键零部件的质量问题一向是汽车产品质量问题投诉的重点。汽车零部件产业是隐身在整车制造产业后的一个庞大产业链,一般来说,零部件采购成本占了整车制造成本的70%。提升汽车产品质量水平的重中之重就是提升汽车零部件产品的质量。通过一系列有效的监管方式,目前国内整车的质量管理体系已经日趋完善,但是关键部件的质量管理依然存在很大漏洞。纵观全球汽车工业发达国家, 无一不是有着一个具有强大支撑力的汽车零部件工业和管理体系,我们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很大。汽车生产企业在供应商管理、零部件质量控制等方面必须加强管理。3)仿冒零部件充斥市场,缺乏有效监管途径有媒体曾经报道,现在国内汽车配件市场上,汽车上的每种零部件几乎都可以找到仿冒品,正品件的占有份额仅为30%左右,剩下的都被仿冒产品所占有。几乎所有汽车品牌的配件都有被假冒的经历。因使用仿冒零配件而发生事故的汽车不在少数。仿冒产品的泛滥不但严重损害了诚信企业的利益,影响了汽车产品市场的健康发展,也埋下了诸多安全隐患,造成极大的社会危害。4.2 汽车产品使用环节管理存在的问题1)产品质量问题处罚力度薄弱相对国外动辄上千万的巨额罚款和大批量强制召回等处罚形式,国内对问题责任环节的处罚力度显得相当薄弱,以召回制度为例:中国从2004年实施缺陷汽车召回法至2008年7月共实施140余次汽车召回;英国车辆与经营者服务局(VOSA)负责车辆的安全召回,其数据从1992年开始系统建立,至2008年9月18日积累了4600余条记录;德国联邦机动车运输管理局(KBA)每年管理两三百例召回案件;美国自1966年实行召回管理以来,至2008年7月已经累积了1.4万件召回案例,涉及约6.6亿辆次。国内的质量水平低于欧美各国,可是召回力度却明显偏弱。这与国内缺乏有力的问题监管和追溯体系存在很大关联。2)产品质量问题引起的事故,责任认定困难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对事故预防及对策倾注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制定了较为完善的道路交通管理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许多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起开始实行了综合治理交通和减少交通事故的措施,交通事故上升的势头已趋于平缓,近几年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交通事故基本处于稳定趋势。而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所造成的损害后果却依然严重,每年有数万人因交通事故死亡,数十万人受伤,其中相当一部分事故原因出在关键部件的质量问题上。可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和事故鉴定依据,超过95%的事故责任都被认定是人为原因造成,产品质量问题未能得到重视,因此引发的交通事故数量实际上一直居高不下。3)相关法律法规需要完善国内涉及汽车产品质量的法律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主要是原则性、方向性的规定。主要政策包括质检总局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工信部的关于加强汽车产品质量建设促进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目前这些政策法规在产品质量控制方面深入到零部件行业还有很大困难,具体的可执行文件大多还停留在政策阶段,不能实现强制性管理。 5 发展路径浅析5.1 国内质量管理近期动态1)准入管理进一步强化。2010年7月1日,工信部推出的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实施。其目的是为了指导、督促企业建立和完善一致性保障体系,保证企业生产的每一辆车都符合国家标准。一致性监督管理是车辆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办法提出的管理框架涵盖政府检查、企业申请检查两种检查监督模式、产品检查和现场检查两项检查内容。一定程度上对以前分散在各部门文件中生产一致性管理的相关规定进行了整合,实现了较大进步。2)使用环节监管升级。7月2日,国家质检总局向社会发布了汽车产品召回监督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条例)。时隔六年,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终于迎来了升级,大幅提高了处罚力度,隐瞒缺陷产品或者拒绝召回责任的汽车厂商,最高将面临产品货值金额50%的罚款;涉及范围也有大幅拓宽,覆盖由动力装置驱动或者牵引,用于在道路上行驶的汽车、汽车列车和挂车,以及轮胎、底盘、儿童安全座椅等涉及安全的重要零部件;同时,在召回的具体细节上增加了规范性和约束性。5.2 未来发展展望目前国内政策法规正在逐步完善,准入制度和流通管理都在强化,不过高速发展的背后我们也要看到一些问题。准入管理上,面对新的管理办法企业反映冷热不一,特别是在生产一致性问题最为突出的专用车行业 ,因其行业特点,办法推动起来可能会遇到很大阻力。另外,各主管部委之间的协调联动依然是办法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使用环节监管上,一方面,新发布的条例仍然由质检总局发布,尚未跳出部门政策的条框,没有上升到法律法规层面。另一方面,具体的可执行性遭受到了一定质疑,比如:涵盖范围较宽,关键零部件被划入召回范围引起了较大反响,具体细则可能尚待完善;乘用车、商用车等各车型使用情况不一样,如果按条例规定“一刀切”可能会导致一些问题,等等。综上所述,要提高国内汽车质量水平,要重点完善以下几个要点。1)国家有必要推动汽车行业实现统一管理,彻底解决多头管理造成的空隙,为一致性监督管理、汽车召回等进一步强化创造条件。2)继续提高政策等级,欧美等国之间虽然管理模式差异明显,但是两种典型模式中汽车产品的管理政策都是以国家大法的形式出现,国内不能仅仅驻足于部门规定,必须进一步提高管理等级,体现国家的强制作用。3)必须强化零部件行业的管理,打击假冒伪劣产品,规范正规企业管理,不断净化汽车产业源头。国内零部件企业数量庞大,产业结构复杂,推动起来可能存在很大困难。将来可以从整车企业强化自身供应环节管理为主、政府推动为辅的方式逐步开始推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