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育毕业论文.doc_第1页
化学教育毕业论文.doc_第2页
化学教育毕业论文.doc_第3页
化学教育毕业论文.doc_第4页
化学教育毕业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2010年陕西省中考化学试题分析学 院 化学化工学院 专 业 化 学 教 育 年 级 2007 级 学 号 222007316011231 姓 名 谢 婷 婷 指 导 教 师 柴 雅 琴 成 绩 2011年4月15日目录摘要:1关键词:11. 分析试卷结构11.1总体介绍四大基本题型21.2详细介绍每种题型常考内容、所占分值、比例22.分析试题特点22.1立足教材、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22.2密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注重考察学以致用的能力32.3重在考查实验能力,突出科学探究42.4注重综合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培养52.5整合三维目标,渗透STS教育理念63. 由中考化学试题看化学教学73.1重视教材,将知识系统化,促进学生双基形成73.2适时走出课堂,把社会生活作为日常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83.3改进实验教学,加强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93.4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10参考文献11致谢122010年陕西省中考化学试题分析谢婷婷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重庆 400715摘要:陕西省实施新课改以来,中考化学试题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本文结合2010年陕西省中考化学试题,分析目前中考化学试卷的结构、命题特点及趋势,并由试题特点出发展望教学,分析中学化学教学的侧重点,为2011年备战中考做准备。关键词:化学试题;化学教学;中考;2010, item analysis for chemical examination in Shaanxi ProvinceXie Ting-Ting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Abstract: The Shaanxi Province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curriculum, the test a series of changes of chemical questions. In this paper, chemical test in Shaanxi Province in 2010 papers,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papers in the examination of chemical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trends of propositions by the prospect of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of test questions, the focus of high school chemistry teaching, preparing for the exam in 2011 in preparation.Key words: chemical questions; chemistry teaching; in the examination;朗读显示对应的拉丁字符的拼音2007年9月,陕西省中学化学课程改革全面展开,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考理化综合试卷中的化学部分发生了系列变化。与2009年相比,2010年试卷的题型、题量和各大题的分值保持不变,试卷的易、较易、较难、难题比例基本符合中考说明中的4:3:2:1的要求,但2010年的试题在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考察,试题尽可能的以熟悉的生活情境、社会热点为载体考察化学知识,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加大了对实验探究能力的考察,并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0年的试卷彰显了“以双基知识为载体,以能力立意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仔细分析这份试卷,引发对教学的思考,对2011年备战中考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 分析试卷结构1.1总体介绍四大基本题型对比2009年陕西省中考化学试题,2010年的试题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试卷结构、题型、题量及分值安排等基本保持不变,如卷面总分依然是50分,题型依然为选择题、填空及简答题、实验及探究题、计算与分析题四大类型,全卷共15个小题,其中有一道选做题,所考察的知识点都是初中化学知识中最基本、核心的主干知识。1.2详细介绍每种题型常考内容、所占分值、比例本试卷中,第9题至第15题为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4分,占卷面总分的28%。其中,第15题是道易错题,碱溶液和溶液显碱性是两个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此处学生极易出错;第13题是表格信息题且难度较大,选项涉及到了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曲线、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相关知识,考察面广、知识点多、综合性强;而其他题都比较容易,主要考察了初中阶段化学大纲中要求的基础知识,如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氧气的制取及性质、物质组成中的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的特征、质量守恒定律、基本的实验操作等内容,以上知识点也是历年中考常考的考点。第16题至第20题为填空及简答题,5个小题,共计19分,占卷面总分的38%。其中第16题为选做题,这部分试题都是以近一年来发生的社会事件和社会热点作为素材引进试题,落脚点都比较简单,如人体所需要的六大营养素、塑料的种类、水的污染及保护、常见的金属及其性质、酸的性质、燃料的燃烧等。实验及探究题在本试卷中占比例较大,共2个小题,12分,占卷面总分的24%。这部分试题综合性很强,考查内容很丰富,涉及到了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氢气、白磷燃烧的条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水溶液显酸性、二氧化碳气体收集方法、氧化钙变质及变质成分检验等,这两个题对考生能力要求较高,其中,第22题是个难题,得分率较低。计算题共1个,5分,占卷面总分值的10%。本题是以工业炼铁为情景,通过探究、简答、计算的方式来考察学生对置换反应、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以及化学方程式有关计算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2. 分析试题特点2.1立足教材、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试题注重双基考查,体现了初中化学教学的基础性和启蒙性,虽然新课程标准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但不可能脱离基础知识来单纯的考查能力,所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仍然是本试卷考查重点。例1(2010年陕西卷第19题)陕西榆林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煤化工产业发展迅速。煤化工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将煤等物质转化为H2、CO和炭黑等一系列重要化工原料的生产过程。(1)用炭黑制成的墨汁书写或绘制的字匮能够经久不变色,其原因是 。(2)将干燥的H2和CO两种气体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各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 的原气体是H2。(3)CO是一种气体燃料,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评析:本题以陕西省榆林市煤化工业为背景,考查碳的性质、氢气与一氧化碳气体的鉴别、一氧化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等知识点,问题设置都很基础,在教材第六章碳及碳的氧化物这一章节里都可以找到对应的知识点,部分甚至是原话或原有的化学方程式,这就要求学生对教材相当熟悉。第(2)题,氢气与一氧化碳的鉴别稍有迁移,将不同章节的两个知识点放在一起考查,两种气体既有相似点又有不同处,这就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对比学习能力和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通过燃烧后产物不同来鉴别两种物质,本题所考察的知识点和实验技能都比较基础,在教材中都能找到“影子”,突显了注重双基考察的特点。类似于19题这种考查基础知识的题目还很多,如第20题,通过盐酸与不同类别物质之间反应的知识网络图,考查学生对酸的化学性质的理解及应用、金属与酸的反应条件(必须是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氢前金属)、酸与碱反应的实质、以及用盐酸除铁锈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等,这些考点在教材第十单元酸和碱这一章中都有介绍,涉及到的知识都比较简单,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2.2密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注重考察学以致用的能力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或社会热点为情景,以基础知识为载体,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题目较多,题目很灵活,避免了机械记忆性试题,这不但贯彻了新课标的要求,而且较好的体现了化学源于社会,又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生活的时代主题,突显了化学知识的实用性。例2(2010年陕西卷第18题)青少年看书、写字一定要爱护眼睛,台灯是在光线不足时常用的照明用具。(1) 图中标示的物质属于金属材料的有 (填序号)。(2)灯管后面的反光片为铝箔。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 性。(3)铝比铁活泼,但铝箔比铁螺丝钉耐腐蚀。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 。(4)若要验证铜、铁、铝的活动性顺序,某同学已经选择了打磨过的铁丝,你认为他还需要的另外两种溶液是 。评析:本题以学生熟悉的台灯为载体,考查了金属材料的辨别、金属的延展性、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分析,以及金属活动性验证实验的设计等与金属知识相关的多个知识点。试题将知识点的考查放在学生熟知的生活用品上,不仅考查学生对纯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学以致用的能力,因为这样的命题形式要求考生能在具体的情景中捕捉相关信息,在脑海中架起一座桥梁,将化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学会从化学的角度出发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这充分考查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2.3重在考查实验能力,突出科学探究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试卷中,实验及探究题所占比例就充分体现了其重要性。例3(2010年陕西卷第22题)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包久置的生石灰(CaO)干燥剂产生了好奇,于是他们对这包干燥剂的成分展开了探究。【提出问题】这包干燥剂是否变质,成分是什么?【猜想假设】猜想一:全部是CaO;猜想二:是CaO和Ca(OH)2的混合物;猜想三:全部是Ca(OH)2; 猜想四:是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实验探究】(1)取部分该干燥剂于试管中,加水后无放热现象,说明这包干燥剂中不含 。(2)继续向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出现,说明这包干燥剂中含有。(3)为了进一步确定这包干燥剂中有无其他成分,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三种方案。另取部分干燥剂于烧杯中,加水并搅拌,静置后取上层清液于3支试管中。请你参与实验,并填写表中的空白:写出方案二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探究,得出猜想 成立。【拓展迁移】小组同学反思了生石灰干燥剂变质的原因,认识到实验室保存氧化钙应注意 。 评析:本题以氧化钙变质为背景,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结论并进行知识拓展迁移,通过让学生参与实验探究,考查分析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多种科学探究中必备的能力,很好的体现了新课改所提倡的自主、探究学习的理念,这样的试题设计已经成为新课改下实验试题的一种主导形式,即在具体的探究实验中围绕探究实验八个环节中的几个相关环节进行考查,并在此基础上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关于实验的考查还常常通过基本实验操作及其正误的辨别、实验室意外事故的处理(如2010年陕西卷第11题)以及实验原理正误分析(如2010年陕西卷第14题)等形式来考查,实验考查在化学试题中的比率在逐年增大。2.4注重综合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培养2010年陕西中考化学试卷在全面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也注重体现综合性的命题思想和学习方法的考查。很多试题不是考查单一的知识点,而是将很多的知识点整合在一起集中考查,重在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本试卷中的第13题、第21题,每个题突显出点多面广、广而多变的特征。例4(2010年陕西卷第21题)某同学模仿物理课上学到的“串联电路”,设计了如下气体制取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后,A中出现大量气泡,B中白磷燃烧,C中液面下降,稀盐酸逐渐进入D中。请看图回答问题:A B CD E F(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B中白磷能够燃烧的原因是 。(3)E中的实验现象是 。(4)用F装置收集气体的依据是 。评析:本题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交叉题,它不仅涉及到了较多的化学知识,还考察了部分物理原理。首先,A装置考查的是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产生的氧气通过导管进入装置B,氧气与白磷接触考察燃烧的条件,未反应完的氧气进入装置C中,联系物理知识分析,可以推测C中压强增大,稀盐酸被压入装置D中,与石灰石接触并发生反应,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使E中紫色石蕊变红,过量的二氧化碳用F装置收集。分析本题可以发现涉及到的知识点非常繁多,而类似于物理中“串联电路”的装置图中发生的反应间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有严谨的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考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2.5整合三维目标,渗透STS教育理念本试卷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试题较多,很好的贯彻了课程标准中的要求,不但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问题,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等,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大力倡导的STS(科学、技术、社会的英文缩写)教育理念。例5(2010年陕西卷第16题)为改善学生营养状况,增强学生体质,我省从2009年9月1日起,启动了“蛋奶工程”。 (2)牛奶常用塑料袋盛装。聚乙烯塑料无毒,可用来生产食品袋、保鲜膜,聚乙烯塑料属于 (选填“热固性”或“热塑性”)塑料。(3)为减少随意丢弃塑料制品引起的“白色污染”,目前采取的措施有 。今春我国西南部分省区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一些灾区群众用水极其困难,他们在政府的帮助下,多方寻找水源。(3)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干旱、洪涝等灾害的频发。面对全球气候变暖的严峻挑战,各国都应采取的措施有 。评析:本题分别以陕西省2009年启动的“蛋奶工程”和2010年西南部分省区百年特大干旱事件为背景,对热固型与热塑性塑料的判断、减少白色污染的措施、二氧化碳减排等知识点进行考查,涉及到的知识点都很简单,但这些题渗透了化学与人体健康、关注社会、环境污染及治理等教育理念,整合三维教学目标,充分发挥了试题的教育功能。3. 由中考化学试题看化学教学中考是初中化学教学评价的重要形式,它不仅能体现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基础性和启蒙性的特点,也是化学教学的指挥棒。仔细分析2010年陕西中考化学试卷,基于“重视基础、关注探究、联系实际、能力立意”的特点,2011年备战中考我们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要依据教材,紧扣课程标准,严谨、有序的组织日常教学工作。下面,我结合2010年陕西中考化学试卷的特点,简单的谈谈我对教学的看法。3.1重视教材,将知识系统化,促进学生双基形成教材是我们学习的工具,作为教师和学生传递知识的载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教学中我们应好好的发挥其作用,要让学生吃透教材。“吃透”教材不是说让学生将教材简单地看一遍,所谓“吃透”,重在一个“透”字,一定要将平常困扰学生的问题彻底讲明白,不留死“结”,切记不可囫囵吞枣,保证了速度却没有没有效果。对于教材中生涩、难懂的基本概念及原理,教师在讲授式要注意方法,要让学生理解性的记忆,尽量减少死记硬背。曾看过一篇文章理科教学语言也要形象化,文章主要讲述一名化学教师如何将生涩、难懂的原理(以钠与氯气反应为例)生动、形象的呈现给学生。在教学中,借助形象化的语言,降低了教学难度,活跃了课堂气氛,干瘪的知识因生动的语言而变得丰满了,教师讲的有劲,学生听得高兴,在轻松的氛围下,学生理解掌握了知识点,且真正做到了快乐学习、记忆深刻,这样的好事何乐而不为了!如果每个知识点都能用非常有趣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化学教师都能快乐教、学生能够快乐学,吃透教材将不是难事,在无形之中学生也会为学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去除疑难问题之后,要让学生学会将每一单元的知识点穿线成网,联系前后知识,形成知识体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要扮演好穿针引线的角色,要让学生自己学会思考问题的方式、总结规律的方法。通过这种途径,帮助学生构建清晰、完整的知识体系,这将非常有利于学生在考场上轻松答题。例(2010陕西卷第20题)构建知识网络,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右图是盐酸与不同类别物质之间反应的知识网络。 (1)图中M应为 类物质。(2)写出一种能与盐酸反应的金属 。(3)盐酸能与碱反应的实质是盐酸中的 (写离子符号)与碱中的0H-反应生成H2O。(4)用盐酸除铁锈(主要成分Fe2O3)的化学方程式是 。本题就是一典型代表,它以盐酸为核心向外辐射构建知识网络,这就要求学生有清晰、完整的知识体系,了解盐酸或酸的通性,再结合本题要求进行分析,推出M所属的物质类别、能与盐酸反应的金属必须是氢前金属、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盐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的知识点等。拥有清晰地知识体系,对酸的性质有比较完整的认识,指导考生进行分析,答题自然会得心应手。因此,日常教学应多关注学科核心知识和基础知识,好好把握教材,针对初中阶段化学略微偏文的学科特点,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和应用,降低学科难度,灵活多变、生动有趣的课堂,对促进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非常有必要的。3.2适时走出课堂,把社会生活作为日常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 2010年的中考试题很多情景都取材于学生经常接触或知晓的生活实际或社会热点,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例(2010陕西卷第12题)大蒜是常见的调味品之一,大蒜中主要成分大蒜素具有消毒杀菌作用。大蒜素的化学式为C6H10S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大蒜素的一个分子由6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3个硫原子构成 B大蒜素由碳、氢、硫三种元素组成C大蒜素中碳、氢、硫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0:3D大蒜素属于有机化合物本题就是以学生熟悉的调味品为载体,考查微粒的结构,充分体现了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题目比较灵活。要使学生能轻松应对这类型的题目,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就要适时的走出课堂,教师就应该有意识地从社会新闻、学校周围、学生经验中挖掘、选取与化学有关的素材资源,经整理后运用到教学中。在教学中可深挖的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情景有很多,比如日常生活中一个熟悉的场景(日本地震后灾区水的净化问题),一个生动的自然现象(墙内开花墙外香),一次亲生经历(切过泡菜的刀放了几天后生锈了),一个有趣的化学事实(鸡蛋在食醋中可以跳舞);再比如在社会发展中有重大影响的事件(日本福岛核电站机组爆炸),一则生动的有关能源或环境的报道(云南滇池水体富营养化)等等。适时的走出课堂,选取一些学生熟知的情景,注重知识的运用,善于将书本知识的学习置于鲜活的的实际情景中,不死抠书本、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将书本知识与实际问题有机结合,把纯化学知识还原到实际生活中,帮助学生学会从化学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问题,突显出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同时也增强了化学的趣味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自己学会关注社会与生活,才会交给学生如何去关注社会与生活,才会在课堂中让学生学会怎样把化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同时也自然地让学生适应课改后的中考。3.3改进实验教学,加强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具有很强的实验性。实验是化学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教师教学生学化学的重要方法,在化学教学中,许多概念、原理、规律的引入都是从实验探究展开并最终有实验加以论证的,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2010年陕西中考试题里实验题所占的比例也充分体现了实验的重要性。加大对实验考查的力度,注重实验探究,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将科学探究作为化学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紧随中考这根指挥棒,我们就应在改进实验教学这方面下功夫。分析目前的实验教学情况,有些方面还存在问题。例如,在教学的价值取向上:功利性强,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甚至把实验变成了老师“讲”实验、学生“听”实验和“背”实验,忽视了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地位方面:以教师为主体的演示实验多,学生实验少;教学内容方面:缺少与现代社会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不是解决真实情景中的化学问题,追求的是“纯”化学问题的解决;在教学方法方面:缺少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基础的探究性实验等。针对当前实验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中我们应加强和改进实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好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表述实验现象、实验过程、实验结果的能力、以及分析和推理能力;多创设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白花变成彩色花”、“冰川上的火焰”等;发挥厨房在家庭小实验中的作用,引导并鼓励学生多尝试家庭小实验,锻炼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评价、实验结论的反思等。此外,我们应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作为新时期化学教学的重要理念之一。科学探究能力既包括对常用仪器的认识和使用、实验基本操作、现象描述、原理分析等基本实验技能,也包括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评价、实验数据分析处理、实验结论的反思应用等方面的能力。科学探究能力是一种高水平的发散、推理、归纳、抽象相结合的综合能力,学生在这一能力方面的成长和完善,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这种培养是不能急于求成的,需要教师在课时、单元、学段、学期各个层次的教学环节里有计划、有安排的去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渗透科学的方法。所以,初中化学教学从一开始就要致力于这种能力的培养,要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一点点积累起探究意识和科学方法。总之,只有在教师精心的设计和安排下,一点点细心地呵护同学们的化学兴趣,慢慢培养起他们科学探究的思维和动手能力,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应对中考。3.4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中学化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应对灵活多变的中考试题,单纯的教知识已经过时,教方法才是以不变应万变的上上策。例(2010陕西卷第15题)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不合理的推理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会生成CO2,燃烧能生成CO2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B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C碱溶液的pH都大于7,pH大于7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D分子可以构成物质,物质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本题是一道逻辑性很强的推理题,对学生能力要求很高,所考查内容源于课本但又高于课本,在教材中有对应知识点的“影子”,但却不是单纯的迁移、引用,这就需要学生学会分析的方法,联系已学知识,综合运用演绎、归纳、迁移等学习方法进行思考、筛选答案。所以,本题不光是考查知识,更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考查。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策略,那么,如何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对于刚接触化学的初三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阅读从时间上来分有课前阅读、课堂阅读、课后阅读三种,从内容上分有教材、参考书、课外读物三种,无论何种形式的阅读,都需要老师加以指导。例如,要学会制定阅读提纲,重要概念要精读,即概念、定律逐字逐句细读推敲,易混淆的知识点对比读,使学生自己区别异同,防止概念模糊。其次,要培养学生信息迁移的能力,要学会联想的学习方法。联想是学习化学的有效思维方法,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进行联想。学生要学会从学习对象或学习对象的某一侧面出发,运用思维进行外推、内联、发散,联系我们已有的知识,搜寻相似方面、相关方面或相反的方面,在经过筛选,挑出比较有价值的东西,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第三,指导学生学会总结。现在提倡给学生减负、提倡“跳出题海”,那么学生就要学会及时总结,学会从有限的练习中提炼出知识重点及规律、学会通过练习发现问题,找出自己不懂或不会的知识点,学会相似题型的解题方法归纳,学会举一反三等。学习方法的各个环节并不是独立脱节的,它们之间相互渗透,在教学中要正确指导学生将它们放在一起,不要刻意去独立使用它们。掌握一种有效地学习,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武泽涛2011陕西中考试题研究自主训练方案M陕西: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教育教研室.现代化学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4-77.4朱彬,刘衍奇.2004-2008年遵义市中考化学试题分析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9,11(5):103-106.5刘江田.新课程理念下的中考命题研究J.化学教育,2004(7):326赵全丽对中考化学命题特点的几点认识J理化生教研,2010(8):1027张大海,张秀军2007年中考理科综合题复习指导J理科综合复习,2007(3):36-38.8娄延果从2005河北省中考理科综合试卷看初中化学教学J各科中考研究,2006(3):16-17. 致谢 光阴似箭,四年大学时光转瞬即逝,在这四年了,我认真聆听了老师们充满智慧的讲课,接受了老师们的教诲,这给我的论文写作带来了很大的启示。本次论文完成过程中,我得到了柴雅琴老师多次指导,郝师姐的帮助,特别是在论文构思方面给了我很多的启示,论文最终得以完成,倾注了柴雅琴老师大量的时间和心血。在论文完成之际,我要衷心的感谢柴老师对我的帮助、关心和鼓励。这次毕业论文能够得以顺利完成,并非我一人之功劳,是所有指导过我的老师、帮助过我的同学对我的关心和鼓励的结果,我要在这里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浅谈大学生恋爱说到大学生恋爱,国家所采取的政策在不断地变化。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禁止大学生谈恋爱;90年代初到21世纪初,是不提倡、不反对的态度;当今采取积极引导,正确教育的态度。因此随着社会环境以及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谈恋爱也越来越普遍,校园中的出双入对也不再是奇怪的现象。但在这个社会复杂的时代,大学生更应该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大学生中恋爱有几种不同原因。首先,从紧张的高中走向了心目中向往的大学生时代,身心的放松,对于处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来说,爱情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没有了父母的唠叨,中学老师的紧随,刚刚自由的大学生们便开始了恋爱。走出高中,进入大学便开始谈恋爱好像成了一门必修课。其次,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出于从众的心理。大学宿舍是集体生活,就我的感触来说,就譬如女生,宿舍中有的同学谈恋爱了,回宿舍后大家便开始八卦,当然谈恋爱的女生也会乐在其中,享受着恋爱的甜蜜。久而久之,大家会产生羡慕的心理。当一个宿舍中有一半以上的人谈恋爱时,没谈的同学会感到自己不合群,一般也就谈恋爱了。另外,还有一部分人是出于寂寞、无聊而谈恋爱。在我身边就有好多这样的例子。在大学中,大家都有自己的事情,关系不再那么亲密。并且学习靠自主,刚进大一也不会有就业的压力,刚走出高考的学子们不再有那么大的学习压力,对于未来的目标还不明确,整天糊糊涂涂,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游走在游戏,上网等事情上,内心空虚、寂寞。于是便萌生了谈恋爱的想法。纯粹为了打发时间。更有一部分人是出于虚荣心而谈恋爱。有的是因为大家都谈了,如果自己不谈就显得自己很失败;更有甚者是很享受被人追求,关注的光环。以上这几种谈恋爱的原因在我们身边是很常见的,在我看来也是非常不可取的。这些都不是积极正确的恋爱心态。就我自己而言,对于恋爱一直持有很理性的态度。从大一到现在,我一直认为在大学中如果能遇到自己非常喜欢,又非常适合自己的人时,我会选择谈恋爱,但如果只是为了打发时间或满足虚荣心的话,我是不会谈的。这样不仅不会有结果,还会浪费时间、金钱和自己的青春,耽误学业。从长远来看更是对自己未来的事业及婚姻的不负责。爱情是一把双刃剑。爱情很美好,使人陶醉,但是如果处理不好的话也会带来很大的伤害。如果恋爱双方可以很理性的正确的处理恋爱的话,相互促进,相互激励,使双方不仅感受到爱情的美好,还能促进学业,使自己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同时,爱情也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比如有的人在失恋中无法自拔,产生抑郁,变得冷漠、沮丧、痛苦、颓废;甚至去报复,伤害了自己,也伤害力他人;有的选择自杀来解脱。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不久前,我们邻近的某所学校的一女学生因情自杀,令人惋惜、痛心;当今大学生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